提高审计人才培养质量的策略探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审计人才培养质量的策略探讨

摘要:高校应充分发挥自身办学优势,通过科学构建审计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加强审计学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审计学专业教材建设,加强审计学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等多种途径,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优质审计人才。

关键词:审计人才;培养质量;策略

2012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的讲话中指出,“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本质要求和根本使命”,“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第一标准就是看人才培养水平,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要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这些重要论述引发了笔者对于高等学校审计人才培养的思考。在当前的形势下,我们认为,提高审计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主要应在以下几方面加大力度。

一、科学构建审计学专业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目前,一些高校存在着审计学专业课程设置不科学、缺乏专业性等问题。由于审计学专业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近10年的停顿,人们在认识上仍存在许多误区。有些人认为,“审计属于会计”,“审计与会计内容差不多”,“懂会计就会审计”,等等,因而在课程安排上会计的内容较多,真正意义上的审计专业课较少。还有的没有考虑审计行业的发展,开设的课程不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社会对审计人才的要求。

现代审计教育必须以社会对审计需求的发展为导向,注重学生专业胜任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要综合考虑学科发展、专业设置和外部环境等因素,体现审计学科综合性与实践性的特点,既要有宽阔的视野,又要站在学术的前沿,在保持理论基础的延续性、统驭性的同时,突出体现现代审计对信息技术的需要。应随时关注审计领域的发展动态,紧跟当前审计理论与实务发展的步伐,适时调整课程内容,去除与时代发展不相协调的过时的知识点,及时补充新的内容,并适当引入具有创新性、前瞻性的课程。

据此,审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应包含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两大板块,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

通识教育必修课程主要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设置,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通识基础课(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应用文写作、大学英语、大学计算机基础、大学计算机程序设计、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等),以及体育、军事理论课程、形势与政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和大学生学习与心理指导等课程。通识教育选修课按人文素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素养教育、健康教育和创新创业实践教育6大模块设置,学生每学期至少选修1门课程,学有余力者可以多选。

专业课程遵循“先基础,后主干”、“先理论,后实务”的顺序,可设置为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专业选修课三部分。由于审计人才的知识结构要求熟悉会计专业知识,掌握计算机、法律和经济管理等相关知识,为此,学科基础课应包括会计学基础、管理学、管理信息系统、微观经济学、统计学、经济法、财务管理、宏观经济学和市场营销等课程;专业主干课应主要包括财务会计、财经基本技能、高级财务会计、审计学基础、金融学、会计模拟实训、税法、审计实务、

会计软件应用、成本会计、金融企业会计、计算机辅助审计以及投资学等课程。其中,金融学、金融企业会计和投资学等课程体现了行业差异性对审计工作的要求。此外,为满足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三大审计主体对人才的需要,以及各个行业对审计人才的不同要求,应在上述必修专业课基础上设置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内部审计、政府审计、金融审计、审计案例分析、审计英语、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等专业选修课,学生可根据个人的兴趣志向以及就业方向选修。

二、加强审计学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

人才的培养要依靠教师,教师的思想品德、业务素质以及师资队伍的结构等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师资队伍建设是审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是搞好审计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石,是专业建设质量得以提升的保证。

审计学专业的专业课教师应当具有扎实的审计专业

理论知识功底、丰富的审计技能和审计工作实践经验。但是目前,一些高校存在着审计学专业师资队伍薄弱的问题。有的教师学历较低或没有相关专业学习经历,由于自身未能对审计理论充分理解,讲授理论知识时不够明白透彻;有的教师从未参加过系统的审计业务培训或具体的审计工作实践,缺乏审计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教学时不能将审计理论与审计案例进行有机结合。以上这些状况都直接降低了审计学人才的培养质量。

为此,高校必须加强对审计学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尽快提高专业课教师的专业素质。一方面,应采取措施激励专业教师通过参加学历继续教育、专业培训、学术会议及行业协会等方式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积极研究现代审计理论,及时向学生传达新的审计理念、审计知识、审计技术和审计方法;另一方面,创造条件让教师参加审计实践活动,通过到审计机关调研、到会计师事务所实践锻炼等方式熟悉和收集审计实践活动的第一手资料,丰富审计教学内容。此外,还可以通过提供具有吸引力的优惠政策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开放式教学模式,或从审计行业聘请一些专业人士走进课堂为学生讲授审计实践经验等方法,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加强审计学专业的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是教师开展教学的重要工具。

在审计学专业教材建设上,初期,高校应选用经其他院校广泛认可的教材,最好选用教育部认定的国家级规划教材;此后,可以在分析不同版本教材利弊、总结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写具有应用型本科教学特色的审计学专业课程教材。如按照审计实际工作过程来编排教材结构,既要包含审计理论问题,又要结合审计工作的实践,还要反映当代审计学科的前沿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