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审计人才培养质量的策略探讨

合集下载

大数据环境下审计人才的培养研究

大数据环境下审计人才的培养研究

大数据环境下审计人才的培养研究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大数据环境下审计人才的培养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从大数据环境下审计的需求变化、审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策略等方面进行研究,为审计人才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

其次,大数据环境下审计人才的培养目标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传统审计人员以财务背景为主,注重审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大数据审计人员需要具备更广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他们不仅要有会计、财务和审计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要了解大数据、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相关技术,并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

此外,审计人员还应具备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大数据环境。

针对上述需求变化和培养目标,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培养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人才。

首先,加强课程设置,注重跨学科学习。

应该将相关的大数据技术和数据分析等课程融入到审计专业教育中,使学生既具备审计的专业知识,又能够掌握大数据技术和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工具。

同时,还应鼓励学生学习其他相关领域的知识,如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以拓宽视野和提升综合能力。

其次,加强实践教学,提供机会进行实际操作和项目实践。

通过组织实践课程、实习和项目实践等方式,让学生能够亲自参与到大数据审计的过程中,掌握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第三,加强师资培养,注重引进和培养具有大数据技术背景的教师。

应该鼓励相关企业和机构和高校合作,共同培养大数据审计人才。

引进具有大数据技术背景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士担任教师,既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又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接触到实际应用情况。

第四,加强专业认证和培训。

应该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的专业认证考试,获得更多的行业认可。

同时,还应提供相应的培训机会,不断更新和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综上所述,大数据环境下审计人才的培养需要根据需求变化和培养目标进行相应的调整。

通过加强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师资培养和专业认证等方式,可以培养出具备大数据技术和审计专业知识的综合型人才。

优化成长环境加强审计专业人才培养

优化成长环境加强审计专业人才培养
验 少 、工 作 易 盲从 等问 题 ,采取 加 大 教 育 引 导力度 、完 善人
用集体智慧和完善的 ̄ ¥去推动: 作落实。 J1 L1 『 = 一是责任和使命
是 培 养 人 才 不竭 的 动 力 。 主要 领 导和领 导班 子 成 员是 丌 展 = 【 = 作 核 心 , 审 计专 业 人 才 队 伍建 设的 保 证 。主 要领 导 要 有 宽 是
督 职 能 ,发 挥 经济 卫 士 、政 府 谋 土的 作 用 , 审 计 专 业人 才 对
立足长远 。夯实审计专业人才成长基石
( )深远的 眼光 ,形成 长久共识 。培养审计人才 ,特 一 别是培养审计专业人才, 是各级审计机关领导班子的 重要责 职和使命 ,也是提高审汁工作水平和质量的保证 。山东省审 计厅成立 2 年来 , 计事业从无到有 ,由弱到强 ,经过 “ 5 审 边 组 建、边工作” “ , 抓重点 、 打基础” 积极发 展、 ,“ 逐步提பைடு நூலகம்” 和 “ 规范、深化 、提高、创新”四个阶段的发展历程 ,在审
省审 计 厅 在 职 人 员总 数 的 4 %以 L。 计 专业 人 才 结 构趋 于 0 审 合 理 ,专 业 人 才队 伍 建 设 逐 步走 上 良性 发展 的 轨 道 。

精神和顽强的作风 ,才能产生 长久效益。一是不断校正育才 航标 。经济社会发展 日新 月异 ,审计机关为更好履行审计监
既懂得经济 发展规律 , 又懂得审计业务;既能为政府 经济建 设和社会发展 出谋划策,又能为党政领导提供决策依据;既 能为企业发展提供发展建议 , 又能为经济运营提供保证的高
级 审计 专 业 人 才 作为 培养 目标 , 审计 专 业 人 才 培 养工 作 落 为
实提供 了正确的方向。二是 不断加大育才投入 。 在审计人才

关于补充审计专业化人才队伍的建议

关于补充审计专业化人才队伍的建议

关于补充审计专业化人才队伍的建议1.引言1.1 概述审计专业化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当前审计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审计工作的任务日益繁重,对审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目前我国审计专业化人才队伍的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审计是一门高度专业化和技术性强的工作,需要审计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然而,在当前,我国审计专业化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这不仅制约了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也影响了审计机关的专业形象和社会信誉。

其次,审计专业化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引进相对滞后。

审计是一门需要长期培养和积累经验的专业,但目前我国培养审计专业人才的机制还不够健全。

学校教育和实践经验融合不够紧密,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对实际审计工作了解不足,往往需要通过长期实践才能真正成长为合格的审计人员。

同时,审计机关引进高级和专业化人才的机制不够完善,往往存在流失等问题。

再次,审计专业化人才队伍的激励机制有待改善。

审计工作的困难和高风险性使得一些优秀的专业人才选择离开审计机关,导致审计队伍的流动性较大。

而目前,我国审计机关的激励机制相对滞后,无法很好地留住和吸引优秀的人才。

因此,为了提高我国审计专业化人才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加强审计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和效益,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建议。

这其中包括完善审计专业化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学校教育和实践经验的结合,改进审计机关的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提高审计人员的薪酬待遇和职业发展空间等。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相信我国审计专业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为推动审计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是对整篇文章的框架进行介绍和说明。

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简要介绍文章的组织结构和各个章节的内容。

以下是可能的内容: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叙述: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审计专业人才工匠精神培育的维度与路径

审计专业人才工匠精神培育的维度与路径

审计专业人才工匠精神培育的维度与路径审计专业人才工匠精神的培育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考虑:1. 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培育审计专业人才的第一步是确保他们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这可以通过系统化的教育培训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来实现。

在教育培训方面,学生需要接受全面的审计理论和实务知识的教学,包括财务、税收、法律、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在实践经验方面,学生需要参与实际的审计工作,与老师和从业人员合作,亲身体验审计工作的全过程。

2. 专业素养与职业道德培养:审计专业人才需要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标准。

他们需要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保持独立和客观的态度,始终以公正和诚信的原则开展工作。

这可以通过相关的专业伦理和道德培训来实现,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职业操守,解决道德困境,并提升其道德判断和决策能力。

3. 问题解决与创新能力培养:审计工作需要审计人员具备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

为了培养工匠精神,学生需要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寻求解决方案,并提供创新的审计策略和方法。

这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来实现,例如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等。

4. 沟通与领导能力培养:审计专业人才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领导能力。

他们需要与客户、同事和其他利益相关方进行有效的沟通,协调各方利益,并能够在团队中发挥领导作用。

为了培养这些能力,学生需要参与团队合作和项目管理的实践活动,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和领导方法,并通过模拟演练和反思提升自己的能力。

在培育审计专业人才工匠精神的路径上,学校和培训机构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1. 审计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完善审计专业的教育体系,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例如案例教学、问题导向学习和在线学习平台等,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2. 实践经验的积累与培养: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与企业和审计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提供实习和实训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实践。

高校审计人才培养调研报告

高校审计人才培养调研报告

高校审计人才培养调研报告高校审计人才培养调研报告浅谈高校审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对审计人才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审计在经济监督,维护国家的经济稳定,保护国有资产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于我国审计人才的培养起步晚,高校在承担审计人才培养与发展方面存在粗放式、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轨、师资不强等一序列问题。

笔者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进行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一)审计人才培养教学目标不明确、内容单一化。

目前我国高校盲目扩招,高校教学质量出现滑坡,以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追求下,教学目标不明确,界限不明晰,内容不丰富,仅限于传授财务会计知识,学生缺乏应该具备的会计、审计、管理、金融、法律、风险控制、经济、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同时缺少拥有工作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发展所需要的创新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很多高校对于教学人才的陪养定位不准确,导致专业特色不突出,缺乏竞争优势。

(二)师资队伍实践能力不足,对审计实务、政策把握不准。

当前,我国高校师资人才的培养模式仅限于从学校到学校的一贯式的培养方式,缺乏社会阅历以及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甚至有部分审计专业教师在大学或研究生阶段并非审计专业毕业,未全面系统学习过审计专业,对审计实务和审计政策缺乏实践经验,使审计实践性教学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学生上岗时对审计实践,从新开始。

(三)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忽视社会需求。

目前,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仅停留于课堂上的教学,仅限学习书本上有限制知识,没有大胆地走出教室,到实践当中去教学,审计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专业,职业性要求高,只有让学生参与到实践当中,感受审计实务,才能更好地促进理论教学的发展。

关注社会需求才能更好的实现理论联系实际,促进专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

(四)教学方法授课方式枯燥单一目前,我国高校的教学方式只是老师的照本宣科,学生只是一味的倾听,老师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学生进行教学互动,使得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失去兴趣,专业不精,甚至不通。

审计工作提质增效简报

审计工作提质增效简报

审计工作提质增效简报示例1:审计工作提质增效简报摘要:近年来,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审计工作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

本文就如何提升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展开讨论,并介绍了一些具体的做法和成果。

1.引言审计工作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和市场信誉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更好地履行职责,提供真实可信的财务信息,审计工作需要不断提高质量和效率。

2.提高审计质量的措施(1)加强人才培养和技能提升:建立有效的培训体系,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不断了解和应用最新的审计标准和法规。

(2)完善审计方法和流程:根据不同行业和企业特点,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审计程序和流程,并不断优化和改进。

(3)加强风险控制和问题解决:增加审计过程中的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的审查,并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确保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提高审计效率的措施(1)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化的审计软件和工具,提升审计工作的自动化程度,减少手工操作,提高效率。

(2)合理规划和分配资源: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和重要程度,合理规划和分配审计资源,确保高效执行。

(3)优化工作流程:通过优化审计过程中的沟通和协作,简化重复性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4)运用数据分析技术: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对大量的财务数据进行快速分析和检测,提高审计效率和准确性。

4.案例分析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某企业的财务审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审计质量得到提升,发现了一些重要问题和风险,并及时提出改进建议。

同时,审计效率大幅提高,审计周期缩短了30,减少了人力成本和资源投入。

5.总结与展望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管理层和审计部门的共同努力。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审计理论的不断发展,我们相信审计工作将继续提质增效,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示例2:审计工作提质增效简报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向大家汇报我们近期在审计工作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以及针对提升我们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所采取的措施。

审计专业胜任能力框架与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审计专业胜任能力框架与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国内外相关学者对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进行了广泛研究。在国内,刘 玉艳(2016)认为,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应包括审计、财务、法律、计 算机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她还提出,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 能力和职业道德。在国外,Smith(2014)则认为,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 力还应包括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他提出,内 部审计人员需要具备强烈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创新与学习能力: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会计信息化人才应具备持续学 习和创新的能力,以适应行业发展的变化。
5、道德与职业操守:在处理敏感的财务数据时,会计信息化人才必须坚守 职业道德,确保信息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二、构建职业胜任能力框架的措 施
1、高校教育改革:高校应调整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强化信息技术与会计 学的融合教育,培养既懂会计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5、培训与继续教育。为了适应行业发展和知识更新的需要,应定期开展培 训和继续教育活动,以更新和提高审计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可以通过内部培训、 外部培训、在线学习等方式进行培训和继续教育。
参考内容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业务范围的扩展,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日 益凸显。而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直接关系到审计的质量和效果。因此, 本次演示旨在探讨中国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框架,以期为提高内部审计人 员的专业水平提供指导。
3、师资队伍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培养高素质审计人才的重要保障。应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学术背景的优秀教师,同时鼓励教 师参加学术交流和业务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4、职业发展规划。为帮助审计人员实现职业发展目标,应提供职业发展规 划方面的指导和支持。可以通过开展职业规划讲座、提供职业咨询等方式,帮助 审计人员了解职业发展路径和要求,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

试论审计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试论审计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试论审计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审计是一种重要的监督和评估工具,通过对组织、企业或机构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审查,可以为其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然而,当前审计服务在区域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来推动其进一步发展。

本文将从加强监督机制、提升审计质量、优化审计机构布局、加强人才培养和推动科技创新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监督机制1.建立健全审计监督机制。

加强审计监督制度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加强对审计机构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审计活动的规范和公正性。

2.加强审计结果跟踪分析。

建立完善的审计结果跟踪系统,及时分析和评估审计结果的落实情况,并对未完成任务进行问责,推动审计结果的有效落地。

3.推动审计公开透明。

加强对审计结果的公开,及时向社会公众和相关方披露审计成果,提高审计透明度,增强公众对审计工作的监督力度。

二、提升审计质量1.加强审计科学化、规范化的培训。

通过加强审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能力和判断力,使其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建立完善的审计质量评价机制。

建立客观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工作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估,从而激励优秀人才的成长,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和提高。

3.加强审计与经济运行的衔接。

审计应与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重视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和热点问题的审计,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优化审计机构布局1.改革审计机构管理模式。

通过建立精细化、科学化的管理体制,提高审计机构的效率和协调性,加强内部团队合作和沟通,实现审计资源的优化配置。

2.推动审计机构的专业化发展。

通过培养和引进一批高水平、熟悉国内外审计规范的专业人才,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审计团队,提高审计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3.支持审计机构发展创新。

加大对审计机构的扶持力度,鼓励其在审计方法和技术方面进行创新,推动审计服务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提高审计服务的效率和准确性。

县区审计机关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瓶颈

县区审计机关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瓶颈

审计与理财2019.1切实履行好宪法赋予的审计监督权力,人才的素质至关重要,人才培养是适应审计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审计干部既要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又要一专多能,掌握相关知识。

由于审计工作对象的广泛性及特殊性,审计系统上下历来重视对审计干部的培训培养工作。

但在县区审计机关人才培养的实践中,人才培养工作还是受到一些社会环境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县区审计机关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瓶颈1.人少事多培训不足。

县区审计机关基本没有能力组织培训工作,其人员培训工作基本上依托上级审计机关开展,但上级审计机关的培训资源经过层层占用后,最终能够分配到县区一级审计机关的少之又少。

就是这少之又少的业务培训机会,县区审计机关由于存在人少事多的原因,有些时候也无法组织人员参加。

县区审计机关除了要完成年度审计工作计划外,还要应付上级审计机关各项审计工作以及大人、纪委监察委等部门诸如部门巡察、“1+X ”检查等各项检查工作的人员抽调。

据广东省审计厅的统计,其下有12个县(市、区)审计局人员不足10人,审计任务与审计人员力量严重不匹配,严重影响到一线审计人员的培训工作。

2.出现了“玻璃天花板”现象。

审计监督是一项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早在2011年,国家审计署下发的《关于贯彻加强审计机关公务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意见的实施办法》中对地方审计人员有一些审计专业技术资格方面的规定:“市(地、州)、县(市、区)级审计机关具有与审计工作相关的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的公务员比例原则上要达到50%,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公务员比例原则上要达到10%。

”但由于审计专业技术资格没有与公务员工资挂钩,所属事业单位的高级、中级职数有限,如高级审计师职数只占编制数或员工人数的十五分之一,中级审计师职数只占编制数或员工人数的30%左右,出现了“玻璃天花板”现象。

再则,最新的职称评审制度规定公务员及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人员不得参加高级职称评审,致使基层审计机关陷入遭遇“玻璃天花板”境地的青年审计干部继续教育、考证没有直接的源动力,部分人员存在固步自封、上进心不强等问题。

对审计人才队伍建设的五点思考

对审计人才队伍建设的五点思考

对审计人才队伍建设的五点思考审计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不仅能够保障国家财政的安全,还能够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而要做好审计工作,就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审计人才队伍。

那么,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审计人才队伍呢?本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加强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是建设高素质审计人才队伍的基础。

要加强人才培养,首先要完善培养体系,建立健全的培训机制,为审计人才提供全方位的培训服务。

其次,要注重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最后,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让他们在毕业后能够顺利进入审计行业。

二、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影响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

要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包括财务、法律、经济等方面的知识。

其次,要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让审计人员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最后,要注重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让审计人员能够在团队中协作,提高工作效率。

三、加强对审计人员的激励机制建设激励机制是吸引和留住优秀审计人才的重要手段。

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激励机制建设,首先要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让优秀的审计人员得到应有的回报。

其次,要注重职业发展机会的提供,让审计人员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最后,要注重对优秀审计人员的表彰和奖励,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关爱和支持。

四、加强对审计人员的管理管理是保障审计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管理,首先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规范审计人员的行为。

其次,要注重对审计人员的考核和评价,让他们时刻保持工作状态。

最后,要注重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和指导,让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五、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安全保障安全保障是保障审计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安全保障,首先要建立健全的安全保障制度,保障审计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其次,要注重对审计人员的心理健康关注,让他们在工作中不受心理压力的影响。

最后,要注重对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让他们时刻保持职业操守。

审计工作总结:提升质量,加强监督

审计工作总结:提升质量,加强监督

审计工作总结:提升质量,加强监督加强监督2023年,审计工作在精准扶贫、公共财政、电子商务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提升审计质量、加强审计监督两方面进行分析,并探讨未来审计工作的发展趋势。

一、提升审计质量提升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永恒主题。

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和人才培养,可以不断提升审计质量,推动审计工作向更高水平发展。

(一)加强内部管理加强内部管理是提升审计质量的关键。

今后,审计机关应注重以下工作:1.建立更为完善的工作机制,打造高效审计团队。

(1)健全风险预警机制,预判潜在问题,提前作出预案,确保审计工作有条不紊、无悔无怨。

(2)加强质量控制,制定严格的审计标准和流程,避免犯错、事后整改等问题。

2.推进信息化发展,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

(1)探索数据化审计,引进、大数据等技术,将审计工作向智能化发展。

(2)建设云平台,实现审计信息的共享、交流和加密,提高数据的安全性。

(3)拓展客户端,提供指导式审计服务,方便企业使用,提高审计效率。

(二)加强人才培养提升审计质量需要新增效和容纳新人才,2023年应在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加大招聘力度,引进优秀人才。

(1)前沿领域人才:新技术、新方案、新概念等方面有专业化的舞台,审计事业需要一些先驱者、创新者进行探索。

(2)基础型人才:审计工作要求基础扎实,需要大量的会计、经济、法律等专业背景的人才。

2.着力培养内部人才,提高工作水平。

(1)加强岗位培训:对初入职场和业务不熟悉的人员,应开展系统培训,提高业务技能。

(2)加强职级晋升:完善评职评聘制度,明确职业发展路径,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荣誉感。

二、加强审计监督审计监督是增强审计机关权威、促进审计工作规范的重要途径,加强监督,是未来审计工作的应有之义。

(一)加强对政府财政支出的审计监督政府财政支出是履行政府职能所必需的活动,审计机关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对政府财政支出的审计监督。

1.制定更为严格的审计标准,加强审计监督质量。

审计研讨会讨论发言稿范文

审计研讨会讨论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参加这次审计研讨会,与各位共同探讨财务审计的现状与发展。

在此,我谨代表我个人,就以下几个议题发表一些看法。

首先,关于财务审计的现状。

当前,我国财务审计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审计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审计质量不断提高。

然而,我们也应看到,在财务审计领域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审计独立性不足、审计质量参差不齐、审计手段落后等。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财务审计工作的健康发展。

其次,关于提升审计质量。

我认为,提升审计质量的关键在于厘清审计机构的责任。

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强化审计机构独立性。

审计机构应独立于被审计单位,不受任何利益关系的影响,以确保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

2. 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加强审计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为审计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3. 创新审计手段。

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

4. 完善审计法规。

建立健全审计法规体系,明确审计机构、被审计单位及相关部门的职责,确保审计工作的有序进行。

5. 加强监管。

监管机构应加强对审计机构的监管,确保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

再次,关于培育本土审计机构。

我国应积极培育本土审计机构,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具体措施如下:1. 支持本土审计机构参与国际审计业务,提高其国际视野和业务水平。

2. 鼓励本土审计机构与国外知名审计机构开展合作,学习借鉴其先进经验。

3. 加强本土审计机构内部管理,提高其组织架构和运营效率。

4. 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业务能力的本土审计人才。

最后,关于财务审计与资本市场的融合发展。

我认为,财务审计应与资本市场紧密融合,共同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具体表现在:1. 审计机构应加强对上市公司的财务审计,确保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

2. 监管机构应加强对资本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

3. 上市公司应自觉遵守市场规则,诚实守信地披露财务信息。

审计学人才培养方案,指标点

审计学人才培养方案,指标点

审计学人才培养方案,指标点1.引言1.1 概述审计学人才培养方案是指为了培养高素质审计人才而设计的一套培养计划和机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审计作为保护利益相关方的重要手段,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培养一支专业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审计人才队伍成为摆在各个审计机构和教育机构面前的重要任务。

在现代审计学科中,审计学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各高校和培训机构关注的焦点。

审计学人才的培养方案需要综合考虑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标准等多个因素。

首先,培养目标应该明确,既要注重学生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的掌握,又要培养他们的审计思维和创新能力。

其次,培养内容应该包括审计学科的基础理论、实践操作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知识。

在教学方法上,应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如讲授、案例分析、实践操作、讨论等,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通过实习、模拟审计和实践课程等形式,使学生能够真实接触和参与到实际的审计工作之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评估标准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理论成绩、实践表现和职业素养等因素,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

此外,还需要加强与企业和审计机构的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基地,提供实践实训和专业认证等机会,以保证学生能够真实接触到企业的审计工作并学以致用。

综上所述,审计学人才培养方案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各教育机构、企业和审计机构共同合作,共同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审计人才。

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培养方案,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具备综合能力的优秀审计人才,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主要介绍本篇长文的章节划分和内容安排。

本文按照以下几个部分进行展开:1. 引言:在引言部分,将对审计学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简要的概述,并介绍文章的目的和重要性。

同时,也会给读者一个整体的预览,概括性地阐述各章节的主要内容。

审计行业的人才招聘和培养解决人才缺口和技能需求

审计行业的人才招聘和培养解决人才缺口和技能需求

审计行业的人才招聘和培养解决人才缺口和技能需求审计行业的人才招聘和培养:解决人才缺口和技能需求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审计行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审计人员通过对财务记录的评估,为客户提供专业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公司的财务合规性和可持续发展。

然而,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审计行业面临着人才缺口和技能需求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如何解决审计行业的人才招聘和培养问题。

一、招聘策略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审计公司需要制定有效的招聘策略,吸引优秀的人才加入行业。

首先,公司可以与高校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参与校园招聘活动和提供实习机会来吸引年轻的毕业生。

此外,公司还可以扩大招聘渠道,通过招聘网站和社交媒体平台来吸引更多有才华的候选人。

二、培养计划招聘优秀人才只是解决人才缺口的第一步,合理的培养计划同样重要。

审计公司应该给新员工提供系统的培训,包括审计技术、法规和道德规范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公司可以组织定期的内部培训课程,帮助员工更新知识和提升技能。

通过这些培训计划,员工能够不断发展和适应行业的变化。

三、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除了培养计划,审计公司还应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吸引和留住人才。

员工在积极、合作的环境中工作,能够更好地实现自身潜力。

因此,公司应该注重团队合作,建立积极的沟通渠道。

此外,公司还可以提供灵活的工作安排和完善的福利制度,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四、技能培养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审计行业也需要与时俱进,提升员工的技能。

公司应该重视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培养员工的数据分析和信息技术能力。

此外,公司还可以鼓励员工参加专业认证考试,提高其专业素养和竞争力。

五、行业合作解决人才缺口和技能需求的问题需要行业内外的合作。

审计公司可以与其他行业机构和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人才培养项目。

例如,可以与高校合作开设以审计为主题的课程或研讨会,提供学生与行业专业人士的交流机会。

此外,与其他行业机构合作,共享资源和经验,可以有效弥补人才缺口。

新文科背景下审计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

新文科背景下审计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

新文科背景下审计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在新文科的春风吹拂下,审计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

然而,这颗明珠的打磨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它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创新,以确保审计学专业人才能够适应新时代的需求,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本文将探讨新文科背景下审计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困境及其优化路径。

首先,我们要明确,审计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审计学专业人才,如同国家的经济卫士,他们肩负着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职责。

而新文科背景下的审计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就如同为这些经济卫士装备先进的武器和技能,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履行职责,服务国家和社会。

然而,现实的困境却如同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阻挡在我们的面前。

首先,审计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完善。

在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实践环节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其次,审计学专业人才的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培养体系的不完善,导致部分毕业生难以胜任实际工作。

再次,审计学专业人才的供需不平衡。

一方面,部分岗位人才短缺;另一方面,部分毕业生却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

面对这些困境,我们需要优化审计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以确保培养出高素质、专业化的审计人才。

首先,我们需要完善课程设置。

审计学专业应根据行业发展的需求,设置丰富多样、具有针对性的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其次,我们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审计学专业应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水平的教师,以提高教学质量。

再次,我们需要加强实践环节。

审计学专业应与实际工作部门紧密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的机会,以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

此外,我们还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审计学专业应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探索出一条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人才培养之路。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审计学专业应与世界各国的审计机构和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专业素养的审计人才。

审计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前景分析及应对策略建议

审计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前景分析及应对策略建议

审计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前景分析及应对策略建议2023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审计工作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审计工作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从创新与发展的角度出发,分析审计工作的前景,探讨应对策略建议。

一、审计工作的创新与发展1.技术创新随着、大数据、互联网等新技术的推广使用,审计工作得以实现更高效、更准确的数据获取和分析。

以往,审计人员需要手工收集、整理数据,费时费力,且容易产生人为误差。

而现在,通过技术手段的帮助,审计人员可以快速获取和处理数据,有效提高审计质量。

例如,可以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发现某些异常交易行为,提高审计工作的精度。

此外,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成熟,审计工作也将有望实现更高效、更安全的盘点、核对和审计。

2.思维创新随着社会发展,审计工作所面临问题也在不断增多、增加,在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审计人员的思维方式需要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

未来,审计工作需要更多地强调创新、跨界、联合审计等方式。

相比单一角度的审计,跨界审计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问题,解决审计问题时可以采取多角度的一个分析方法,例如会计和税务、法律和审计、经济和审计等。

而联合审计则更注重合作与互助,共同拓展审计业务范围及服务模式,提高协同效果,增强服务能力。

二、审计工作的发展前景分析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审计工作也正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在未来的发展中,审计工作将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但也会有更多的机遇。

审计工作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大数据审计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大数据审计一直是未来审计工作的发展趋势,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大数据审计已是不可回避的趋势。

在调查业务的过程中,审计人员可以遍历大量数据,从中寻找疑点和异常情况,进而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减少人为误差的影响。

2.科技创新驱动审计行业的转型升级科技创新的发展推动了审计技术的创新和进步,审计行业的转型升级已成为一种必然。

随着大数据、等技术的逐步普及,未来审计行业将会出现一些新的机会和挑战,如智能审计、机器学习等技术不断涌现,并将逐步实现自动化的审计。

审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

审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

审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作者:颉茂华刘冬梅来源:《财会通讯》2013年第04期一、引言随着《高等教育法》的颁布实施,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得到进一步落实,高等院校依法根据一定的社会需求、自身办学条件和学科结构调整需要,从2002年开始,陆续向教育部申请开设审计学专业,2004年至2009年间,一共有33所高等院校获批开设此专业。

财政部在2006 年出台了新的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07 年发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并在2009 年发布了《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改革工作方案》,对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进行重大改革。

这些制度和环境变化对我国审计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

审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质量问题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

那么,高等院校所培养的审计学专业人才的质量如何;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应如何对审计学专业人才有针对性地制定人才培养方针以及政策,为审计学专业的改革发展提出进一步的指导性意见;这成为当前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

蒋文春和刘静(2006)从审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培养方案的制定及实施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描述,认为要准确把握未来市场的动态,合理定位审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科学设计培养方案,进一步巩固审计监督在市场经济中的保驾护航的神圣地位。

覃易寒(2008)通过高校审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概况,对审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探讨了审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改进措施。

冯永梅和王泽岗(2009)以审计实践教学与审计理论的关系为出发点,对我国审计实践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强调应加强对审计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并给出了完善审计实践教学的建议。

姜玲玲(2009)以审计功能拓展为视角对高校审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析,得出高校审计学科建设应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审计专业本科人才的需求。

李素萍(2010)从理论与应用角度,发现审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以“三个环节”为核心,“三项措施”为途径对高校审计实践教学进行多维模式的优化整合。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的思路与对策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的思路与对策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的思路与对策摘要:内部审计不再仅是对过去的评价,还要通过审计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提高。

现代企业高速发展,不断推陈出新的业务和不断变换花样的舞弊手段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

建立一支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内部审计队伍是提高现代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审计;人员素质;能力培养发展到今天,内部审计队伍的学历层次、知识结构较从前有了很大的改善。

但相对于新时期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的新任务、新情况、新特点、新要求来说,不少审计人员无论是理论水平、文化知识和业务能力,都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内部审计事业的发展。

一、审计人员自身存在的不足1.理论功底薄弱从事审计工作时间越长,审计人员的思想就越保守、理论越落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慢慢变差,常常用老眼光看新问题,惯性思维常常左右着他们,查处问题局限性大。

凭老经验办事,不爱学习新知识,没有现代审计意识,不能很好地从经营、管理、机制、体制、法制等高度去评价微观审计中所碰到的问题,也不能用联系的、发展的、宏观的视野和观点去评价客观经济事项。

这样就不能总是保证为决策者提供有参考价值、有指导意义的审计信息。

2.专业技术不精内部审计部门是企业不可或缺的监督利剑,也是为管理服务的特殊部门。

审计工作不仅要求审计人员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综合素质,还必须具备过硬的业务知识和技术水平。

审计虽然是会计的二级学科,但在某种程度上要高于会计。

目前内部审计人员大多是由会计岗位转岗为审计,造成审计队伍出现技术单一、业务不全面的问题。

因此,审计效能低下、质量不高、查处问题不透、处罚力度不够的现象时有发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内部审计的广度和深度。

3.科学技术缺乏一方面,在计算机软、硬件开发水平及现代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会计电算化日益普及,计算机和计算机审计已经成为审计工作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传统的审计手段和方法已经很不适应知识经济及科学技术对审计工作的要求。

审计工作人才培养

审计工作人才培养

审计工作人才培养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无论是企业的内部审计,还是独立的第三方审计,都对经济活动的合规性、真实性和效益性起着关键的监督和评价作用。

而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人才的素质和能力。

因此,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审计工作人才,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重要课题。

审计工作人才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首先,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基础。

这包括财务会计、审计学、管理学、经济学等相关领域的知识。

他们需要了解会计准则、审计准则、税法等法律法规,掌握财务报表分析、审计程序与方法等核心技能。

只有具备了深厚的专业知识,才能在审计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其次,良好的沟通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

审计人员需要与被审计单位的各级人员进行交流,获取相关信息,解释审计发现和建议。

清晰、准确、得体的沟通,有助于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减少误解和冲突。

再者,审计工作往往面临着复杂的情况和大量的数据,这就要求审计人才具备较强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他们要能够从纷繁复杂的数据中找出关键线索,识别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并做出合理的判断。

此外,严谨的工作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也是至关重要的。

审计工作涉及到大量的资金和重要的决策,稍有疏忽就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因此,审计人员必须保持谨慎,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确保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和准确。

那么,如何培养具备这些素质和能力的审计工作人才呢?教育是培养审计人才的重要途径。

在高等教育阶段,相关专业应优化课程设置,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除了传授专业知识外,还应通过案例分析、模拟审计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积累经验。

对于已经步入工作岗位的审计人员,持续的职业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最新的法律法规、审计技术和方法、行业动态等。

通过参加培训,审计人员能够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审计环境。

审计工作人才培养

审计工作人才培养

审计工作人才培养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审计不仅是企业内部管理和监督的重要手段,也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维护社会公众利益的关键防线。

而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人才的素质和能力。

因此,加强审计工作人才培养,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审计人才队伍,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一、审计工作人才的需求现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审计工作所面临的任务越来越艰巨,对审计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和专业化的趋势。

一方面,企业内部审计的需求不断增长。

企业为了加强内部控制、防范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需要内部审计人员能够深入了解企业的业务流程和运营状况,发现潜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另一方面,政府审计和社会审计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

政府审计需要审计人员具备宏观经济分析能力和政策解读能力,能够为国家的经济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社会审计则需要审计人员熟悉国际审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能够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

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审计工作也逐渐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这就要求审计人才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审计工作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一)专业知识和技能审计工作人才首先要具备扎实的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专业知识,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同时,还需要掌握审计的方法和程序,能够熟练运用审计工具进行审计工作。

(二)职业道德和操守审计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审计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职业道德和操守。

要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受利益诱惑和外界干扰,如实反映审计结果。

(三)沟通和协调能力审计工作往往需要与不同部门和人员进行沟通和协调,因此审计人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能够有效地传达审计意见和建议,推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分析和判断能力审计人员需要能够从复杂的财务数据和业务信息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做出准确的判断和结论。

(五)学习和创新能力经济环境和审计法规不断变化,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及时更新知识和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审计人才培养质量的策略探讨
摘要:高校应充分发挥自身办学优势,通过科学构建审计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加强审计学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审计学专业教材建设,加强审计学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等多种途径,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优质审计人才。

关键词:审计人才;培养质量;策略
2012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的讲话中指出,“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本质要求和根本使命”,“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第一标准就是看人才培养水平,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要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这些重要论述引发了笔者对于高等学校审计人才培养的思考。

在当前的形势下,我们认为,提高审计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主要应在以下几方面加大力度。

一、科学构建审计学专业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核心。

目前,一些高校存在着审计学专业课程设置不科学、缺乏专业性等问题。

由于审计学专业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近10年的停顿,人们在认识上仍存在许多误区。

有些人认为,“审计属于会计”,“审计与会计内容差不多”,“懂会计就会审计”,等等,因而在课程安排上会计的内容较多,真正意义上的审计专业课较少。

还有的没有考虑审计行业的发展,开设的课程不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社会对审计人才的要求。

现代审计教育必须以社会对审计需求的发展为导向,注重学生专业胜任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要综合考虑学科发展、专业设置和外部环境等因素,体现审计学科综合性与实践性的特点,既要有宽阔的视野,又要站在学术的前沿,在保持理论基础的延续性、统驭性的同时,突出体现现代审计对信息技术的需要。

应随时关注审计领域的发展动态,紧跟当前审计理论与实务发展的步伐,适时调整课程内容,去除与时代发展不相协调的过时的知识点,及时补充新的内容,并适当引入具有创新性、前瞻性的课程。

据此,审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应包含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两大板块,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

通识教育必修课程主要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设置,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通识基础课(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应用文写作、大学英语、大学计算机基础、大学计算机程序设计、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等),以及体育、军事理论课程、形势与政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和大学生学习与心理指导等课程。

通识教育选修课按人文素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素养教育、健康教育和创新创业实践教育6大模块设置,学生每学期至少选修1门课程,学有余力者可以多选。

专业课程遵循“先基础,后主干”、“先理论,后实务”的顺序,可设置为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专业选修课三部分。

由于审计人才的知识结构要求熟悉会计专业知识,掌握计算机、法律和经济管理等相关知识,为此,学科基础课应包括会计学基础、管理学、管理信息系统、微观经济学、统计学、经济法、财务管理、宏观经济学和市场营销等课程;专业主干课应主要包括财务会计、财经基本技能、高级财务会计、审计学基础、金融学、会计模拟实训、税法、审计实务、
会计软件应用、成本会计、金融企业会计、计算机辅助审计以及投资学等课程。

其中,金融学、金融企业会计和投资学等课程体现了行业差异性对审计工作的要求。

此外,为满足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三大审计主体对人才的需要,以及各个行业对审计人才的不同要求,应在上述必修专业课基础上设置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内部审计、政府审计、金融审计、审计案例分析、审计英语、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等专业选修课,学生可根据个人的兴趣志向以及就业方向选修。

二、加强审计学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
人才的培养要依靠教师,教师的思想品德、业务素质以及师资队伍的结构等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因此,师资队伍建设是审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是搞好审计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石,是专业建设质量得以提升的保证。

审计学专业的专业课教师应当具有扎实的审计专业
理论知识功底、丰富的审计技能和审计工作实践经验。

但是目前,一些高校存在着审计学专业师资队伍薄弱的问题。

有的教师学历较低或没有相关专业学习经历,由于自身未能对审计理论充分理解,讲授理论知识时不够明白透彻;有的教师从未参加过系统的审计业务培训或具体的审计工作实践,缺乏审计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教学时不能将审计理论与审计案例进行有机结合。

以上这些状况都直接降低了审计学人才的培养质量。

为此,高校必须加强对审计学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尽快提高专业课教师的专业素质。

一方面,应采取措施激励专业教师通过参加学历继续教育、专业培训、学术会议及行业协会等方式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积极研究现代审计理论,及时向学生传达新的审计理念、审计知识、审计技术和审计方法;另一方面,创造条件让教师参加审计实践活动,通过到审计机关调研、到会计师事务所实践锻炼等方式熟悉和收集审计实践活动的第一手资料,丰富审计教学内容。

此外,还可以通过提供具有吸引力的优惠政策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开放式教学模式,或从审计行业聘请一些专业人士走进课堂为学生讲授审计实践经验等方法,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加强审计学专业的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是教师开展教学的重要工具。

在审计学专业教材建设上,初期,高校应选用经其他院校广泛认可的教材,最好选用教育部认定的国家级规划教材;此后,可以在分析不同版本教材利弊、总结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写具有应用型本科教学特色的审计学专业课程教材。

如按照审计实际工作过程来编排教材结构,既要包含审计理论问题,又要结合审计工作的实践,还要反映当代审计学科的前沿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