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一体化进程会放大金融危机传染效应吗_以中国为样本
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国家主权的平衡
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国家主权的平衡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全球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在这一过程中,各个国家面临着如何平衡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家主权之间的关系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国家主权的影响,并分析如何实现二者之间的平衡。
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得各国的经济关系日益紧密,但同时也给各国带来了许多挑战。
首先,全球市场的竞争加剧,国家间的经济利益争夺变得更加激烈。
其次,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得不同国家的经济政策互相影响,一国的政策调整可能对其他国家产生连锁反应。
最后,全球经济一体化也导致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传播,进一步加大了国家的经济风险。
二、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国家主权的冲击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国家主权产生了深刻的冲击。
首先,国家的决策空间受到了限制。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国家的政策受到国际市场的制约,不再能够完全独立地制定和执行国内经济政策。
其次,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得国家间的互相依赖程度加深,使得国家在面对全球经济问题时必须与其他国家进行合作,这些合作往往会对国家的主权产生一定的制约。
三、实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国家主权之间实现平衡成为重要的挑战。
首先,国家需要制定明确的发展战略,明确自身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的定位和目标。
其次,国家需要加强国际合作,通过多边机制促进国际规则的制定和执行,进一步提升自身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影响力。
此外,国家还需要加强国内治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
四、案例分析:中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的平衡实践以中国为例,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并在其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中国在这一进程中保持了平衡,保护了自身的国家主权。
中国通过良好的内外政策,实现了经济的稳定增长,提升了国际竞争力,并通过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加强了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推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同时也在国家主权方面保持了独立性。
综上所述,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国家主权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但国家可以通过明确的发展战略、加强国际合作和提高国内治理能力来实现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国家主权的平衡。
金融危机对国际金融市场的传染效应
金融危机对国际金融市场的传染效应金融危机是指在金融市场上发生的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和风险,包括金融机构的危机、股市的崩盘、货币贬值等。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发生金融危机时,其影响往往不仅局限于本国,还会传播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形成金融市场的传染效应。
本文将探讨金融危机对国际金融市场产生的传染效应,并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首先,金融危机的传染效应与金融市场的全球化密不可分。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性也大大增加。
因此,当一个国家的金融市场出现问题时,其它国家的金融市场很难幸免。
这种传染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金融危机会引发国际金融市场的恐慌情绪。
当一个国家的金融市场陷入危机时,投资者往往会出于风险规避的考虑撤离该国市场,寻求更安全的投资渠道。
这会导致资金的大规模流出,引发全球范围内的资本市场的恐慌情绪,加剧金融危机的传染效应。
其次,金融危机会导致国际金融市场的资金供给紧张。
金融危机会使金融机构的运营能力受到严重破坏,无法继续为市场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这会导致国际金融市场的资金供给出现紧张,进一步加剧金融危机的传染效应。
此外,金融危机还会引发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和不确定性。
金融危机会导致股市和汇市的大幅波动,使投资者对市场的走势产生更大的不确定性。
这会进一步激发金融市场的恐慌情绪,加剧金融危机的传染效应。
金融危机对国际金融市场的传染效应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依存日益加深。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国际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金的流动性更加便捷。
因此,金融危机的发生会迅速传播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其次,国际金融市场的规模和速度都在不断扩大。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金融市场的规模和速度都在不断扩大。
这意味着金融危机对国际金融市场产生的冲击也更大,传播的速度也更快。
最后,国际金融市场的效率和透明度不足。
尽管全球金融市场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其效率和透明度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金融危机的国际传染效应
金融危机的国际传染效应一、引言:金融危机的国际传染效应不容忽视近年来,全球经济不断发展,但也面临着许多风险和挑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是指由于经济体制内部的某些原因,引起金融市场出现大幅波动,导致金融机构信用紧缩、股市下跌、商品价格波动等现象。
金融危机的影响不仅对单个国家或地区造成负面影响,而且会影响全球经济的运行。
本文将重点强调金融危机的国际传染效应,并分析国际传染效应的影响和机制。
二、金融危机的国际传染效应金融市场是全球化的,因此国际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出现金融危机时,往往会对其他国家或地区造成影响,这就是金融危机的国际传染效应。
国际传染效应表现为金融冲击的传递,影响到其他市场。
金融危机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中的影响,远远不止局限于该国或地区自身经济体系。
由于国际市场的联系,在国际投资资本、贸易和人力资源等方面,金融危机造成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在国际上产生连锁反应。
这种反应很快会扩散到世界各地的市场,进而破坏整个全球贸易和金融体系。
特别是在富有的国家和全球经济强国之间,金融危机的传染效应更明显,因为它们之间的联系比其他国家或地区更多。
三、金融危机的影响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三种:1.对股票和债券市场的影响金融市场的一大特点是不稳定的波动。
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体系内部存在问题,它的金融市场形势就会不稳定,这会导致金融市场暴跌。
证券市场的下跌会引发国际股市的下跌,会对全球市场造成负面影响。
股票价格下跌的结果是投资者的损失,这也会导致公司的估值不断下降,投资者会对国际金融市场失去信心,恶化金融状况,进一步影响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股票和债券市场。
2.对国际投资的影响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危机持续一段时间,国际投资者往往趋向于从该国或地区撤出资金。
这会导致本国股市大规模下跌,外汇储备的持有量不断减少,货币供应量还会下降。
外汇市场上的升值风险和跌价预期会引导投资者到更稳定的市场来,这也将影响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国际投资状况。
经济一体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经济一体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首先,经济一体化促进了全球贸易的增长。
随着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关税壁垒的逐渐降低,各国之间的商品和服务交流变得更为便利。
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促进了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跨国企业的竞争力,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其次,经济一体化扩大了投资规模和范围。
通过建立投资便利化的措施和相互投资协定,各国能够吸引更多的外国直接投资。
这些投资不仅带来了资金,还带来了技术、管理经验和市场准入等方面的优势,促进了经济的现代化和产业的升级。
第三,经济一体化加深了国际间的金融合作。
全球金融一体化的发展使得跨国资本流动更加自由,促进了国际间的资金融通和投资流动。
这为国家提供了更广阔的融资渠道和金融服务,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经济一体化推动了决策的国际化和标准的统一、在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各国需要进行经济政策的协调,以实现相互合作和互利共赢。
为了顺利实施一体化政策,各国需要对贸易、投资、知识产权等领域进行制度上的统一和标准化,使得各国能够更好地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此外,经济一体化还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可能导致资源流失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一些国家的经济造成冲击。
另一方面,金融一体化可能导致金融风险传染和金融震荡,对全球金融市场造成不稳定因素。
总的来说,经济一体化通过增加国家之间的合作,促进了全球各国的经济发展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尽管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但其带来的积极影响远大于负面影响。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经济一体化将继续对世界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为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金融危机的国际传染效应及防范对策
金融危机的国际传染效应及防范对策金融危机不仅仅是局限在一个国家的问题,它有着强大的国际传染效应。
一旦出现经济危机,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将会产生连锁反应。
本文将探讨金融危机的国际传染效应及防范对策。
一、国际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国际金融市场的相互联系和互联互通是经济危机产生传染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格局下,各国之间的贸易、投资、汇率、利率等宏观经济要素都相互影响,形成相互依存的经济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国家的金融问题会对其他国家产生影响,金融风险也会在全球范围内扩散。
例如,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时,由于美国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以及美国金融市场和全球市场之间的紧密联系,这场危机很快就蔓延到了全球范围内。
其他国家的金融市场受到了冲击,股市下跌、信贷紧缩,甚至有一些国家的经济遭受了重创。
二、影响经济的外因经济危机的爆发不仅仅是单纯的内部原因,还有外部因素的影响。
国际油价、全球市场需求的变化、国际金融政策的调整等都会对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一旦一个国家的经济陷入困境,它将不得不采取一些政策以应对问题,这些政策可能也会影响到其他国家的经济。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国家的货币贬值,那么进口商品会变得更加昂贵,因此该国可能会进口更少的商品,这也会对进口国的经济产生影响。
更进一步的,如果几个经济体的货币同时贬值,那么它们对彼此的贸易可能会减少,这也会对全球市场产生不利影响。
三、金融监管的重要性金融监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个国家的金融机构如果不能及时地识别、掌握和控制风险,将会对本国和其他国家的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国际金融监管在经济危机防范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近年来国内外经济学家的共同努力下,金融监管制度正在逐渐完善,能够较为有效地遏制和预防金融危机的爆发。
其中,对于金融机构实行规范管理,根据涉及金融机构保证金制度和风险准备金制度等规范制度,有利于切实保护投资者权益,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四、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国际合作在对抗金融危机方面也非常重要。
全球经济与区域一体化
全球经济与区域一体化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全球经济与区域一体化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本文将探讨全球经济与区域一体化的概念、影响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全球经济与区域一体化的概念全球经济与区域一体化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通过经济合作与交流,逐步形成相互依存的经济体系和联系网络。
它包括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金融合作、产业分工和商业合作等方面。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目标是实现资源的自由配置、市场的无缝衔接、区域间的互利共赢。
二、全球经济与区域一体化的影响1.经济效益增加:全球经济一体化促进了跨国贸易和跨境投资的发展,扩大了市场规模,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带来了经济效益的增加。
2.市场竞争加剧: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得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他们需要提高产品质量与创新能力,降低成本以适应全球市场竞争的要求。
3.技术创新加速:全球经济一体化促使各国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推动技术创新的快速发展。
技术成果的跨国共享和流动有助于推动经济创新和发展。
4.文化交流增加:全球经济一体化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增进了相互了解,丰富了文化内涵。
不同文化的融合和交流有助于提升全球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三、全球经济与区域一体化的挑战1.贫富差距扩大: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了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但同时也加剧了贫富差距。
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利益分配不均,导致贫富差距扩大。
2.环境问题加剧:全球经济一体化带动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剧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
全球环境问题的跨国性和全球性特点需要各国加强合作来应对挑战。
3.金融风险增加: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得金融市场的风险传染效应加强,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蔓延。
金融风险的跨国传播需要各国加强监管和合作以避免金融危机的发生。
四、应对全球经济与区域一体化的对策1.加强全球治理:各国应加强合作,推动建立更加公平和有效的全球治理体系,加强全球经济监管和风险管理,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金融危机的传染机制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金融危机的传染机制以及对我国的启示金融危机的传染机制以及对我国的启示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联系日趋紧密,金融危机的国际传染性也逐渐增大。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也将面临金融危机传染的风险,本文分析了金融危机的传染机制,并提出了我国防范金融危机传染的措施。
金融危机的传染机制(一)贸易传染机制贸易传染机制通常是指一个国家的金融危机恶化了另一个与其贸易关系密切的国家的经济基础,从而导致另一国发生金融危机。
贸易传染机制一般分为贸易伙伴型传染与贸易竞争对手型传染,一国爆发金融危机往往表现为货币大幅度贬值,从而导致贸易伙伴国的贸易赤字增加,外汇储备减少,使得其贸易伙伴国的经济情况恶化,产生金融危机;对于其贸易对手而言,也可能会引发竞相贬值的货币政策,导致危机的蔓延。
(二)金融传染机制金融传染机制是指,一国由于危机所致的金融市场非流动性,进而导致与其有密切金融关系的另一国金融市场的非流动性,从而导致另一国爆发金融危机。
金融传染一般是指由于金融市场的高联动性等特征所导致的危机通过金融系统关联向其它国家(或地区)的传染模式,其传染路径主要通过资本市场及货币市场等核心金融渠道。
(三)净传染机制传染主要是由市场预期所导致的,即两个经济关系薄弱的国家,一国发生的金融经济危机并没有恶化另一国的经济基础,但如果投资者的预期发生了变化,也会导致危机的发生。
净传染的传导无法从宏观基本面的基础变量来解释,净传染机制是通过投资者的心理预期发生作用的。
净传染主要可以分为经济净传染、政治净传染和文化净传染。
(四)季风效应传染机制季风效应的传染机制是由全球化这一传导渠道和共同的外部冲击形成的,当今全球经济格局由发达国家主导,许多发展中国家严重依赖于对发达国家的产品出口和来自发达国家的投资。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发展,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联系日益紧密,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和金融往来不断加强,互相投资也在不断增长,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对外投资增长迅速。
浅谈金融风险的国际传染
浅谈金融风险的国际传染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金融市场的交流和联系日益紧密。
与之相应地,国际金融风险也在不断传播和传染。
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金融风险的传染性问题愈发突出。
本文旨在浅谈金融风险在国际间的传染机制,并探讨应对国际金融风险传染的可能途径和策略。
一、金融风险传染的机制1. 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国际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是金融风险传染的重要机制。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国际资本的流动和交易活动频繁。
当某一国家或地区的金融市场出现波动或风险时,很容易影响到其他国家的金融市场,甚至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金融市场震荡不仅对美国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还波及到了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市场。
这表明了国际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是金融风险传染的重要媒介。
2. 跨国金融机构的影响跨国金融机构在国际金融风险传染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些跨国金融机构通常参与多国金融市场的业务活动,其资产规模庞大,一旦出现风险,往往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多个国家的金融市场和经济体系。
2008年美国雷曼兄弟破产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由于雷曼兄弟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并且拥有庞大的跨国业务,其破产对全球金融市场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进而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可见,跨国金融机构的活动对国际金融风险传染具有重大影响。
3. 国际间政策联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体系往往受到国际间政策的影响而产生联动效应。
特别是在金融领域,各国政府和监管机构的政策调整和决策往往会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重要的影响。
举例来说,当某一国家的政策调整导致本国金融市场的变化时,往往会引发其他国家的金融市场跟随调整,甚至造成全球金融市场的波动。
这表明了国际间政策联动是金融风险传染的另一重要机制。
二、应对国际金融风险传染的途径和策略1. 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国际金融监管合作是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传染的重要途径。
各国和地区的金融监管部门应加强合作,加强信息共享和交流,建立更加有效的监管机制和协调机制,共同监管跨国金融机构和国际金融市场的活动,减少金融风险传染的可能性。
金融市场对国际经济危机的传染效应研究
金融市场对国际经济危机的传染效应研究近年来,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增加,使得各国经济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当某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市场出现动荡时,往往会对其他国家的经济产生传染效应。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金融市场对国际经济危机的传染效应。
首先,金融市场的全球化使得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随着国际贸易和资本自由化的持续推进,跨国公司的业务范围扩大,资本流动加快,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等,导致了各国金融市场的相互依存程度不断加深。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市场受到冲击时,其他国家的经济也会受到牵连,出现传染效应。
其次,金融市场对国际经济危机传染的途径不仅仅是资金的流动,还涉及到信息的传递。
金融市场是信息高度集中的地方,各类经济数据、市场预期、政策变化等消息以极快的速度在市场中传播。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市场出现异常波动时,信息传递的快速性会导致其他国家市场参与者的恐慌情绪,从而引发更广泛的金融市场震荡。
第三,金融市场对国际经济危机传染的效应远不止于经济层面,还会对社会和政治稳定产生影响。
金融市场崩盘可能导致企业倒闭、失业率上升等经济问题,进而引发社会动荡,甚至影响到政治稳定。
例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衰退,一些国家出现了大规模的社会抗议和政治动荡,进而对全球治理产生了重大挑战。
最后,金融市场对国际经济危机传染的程度和速度也受到市场的结构和机制的影响。
一些国家或地区金融市场的交易规模庞大,金融机构的相互关联度高,金融监管体系相对薄弱,这些因素都会增加金融市场传染危机的潜在风险。
而一些市场较为封闭,金融市场参与者相对稳定,金融监管相对完善的国家或地区,其金融市场对外部冲击的传染效应相对较小。
综上所述,金融市场对国际经济危机的传染效应是一种普遍现象。
全球化、信息传递、经济、社会和政治稳定、市场结构和机制等因素都会影响传染效应的程度和速度。
因此,各国应加强金融监管合作,提升金融市场的韧性和稳定性,以减少金融危机传染对国际经济的损害,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全球化与经济一体化
全球化与经济一体化随着通信技术和交通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已成为时代的潮流。
全球化是指政治、文化、经济、社会和生态等领域的全球互动与相互影响。
经济一体化则是指各国在经济领域通过贸易、投资、资本流动等方式进行紧密合作,形成一个统一的市场和生产体系。
本文将探讨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以及面临的挑战。
一、全球化的利益与挑战1. 利益全球化为各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首先,全球化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扩大了市场规模,增加了经济增长的机会。
其次,通过全球化,各国可以共享科技发展成果和知识资源,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此外,全球化加强了文化交流,推动了世界各地的文化多样性和包容性。
2. 挑战然而,全球化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首先,全球化加剧了贫富差距和不平等问题,使一些弱势国家和贫困群体更加边缘化。
其次,全球化加速了环境资源的消耗和生态危机的加剧。
此外,全球化还引发了文化冲突和文化侵蚀,使一些传统文化面临威胁。
二、经济一体化的形式与影响1. 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是国家或地区在贸易方面形成的一种区域性合作机制。
通过取消关税和贸易壁垒,自由贸易区促进了货物和服务的流动,扩大了市场规模,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国际竞争力。
2. 关税同盟关税同盟是自由贸易区的进一步深化,成员国在对外关税方面采取统一政策。
关税同盟不仅消除了内部贸易壁垒,还形成了对外统一的关税制度,增强了成员国的集体议价能力。
3. 经济联盟经济联盟是一种更加紧密的经济一体化形式,包括各种协商、合作和统一制度。
经济联盟通常具有共同市场、货币联盟和政治一体化等特征,成员国在经济、货币和政治方面更加紧密地合作。
经济一体化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经济一体化促进了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加快了商品和资金的流动,拉动了全球经济增长。
其次,经济一体化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和资源配置效率,通过规模经济和产业分工实现了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金融危机的传染效应
金融危机的传染效应自1873年的首次全球性经济危机以来,全球经济体系已经经历了多次次金融危机。
这些危机不仅在受影响国家本身造成了广泛的影响,而且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全球financial金融体系之间的联系也变得更加紧密,因此危机的传染效应也愈来愈受到重视。
一.金融危机的传染形式金融危机的传染形式通常表现为两种情况,分别是直接传染和间接传染。
直接传染通常指一家机构的破产可能导致其他机构的破产,而间接传染通常指一家机构的信用受损可能会导致其他机构戒备心理的升温进而影响市场的正常交易和流动性。
由于金融机构间的相互关联性和复杂性,金融危机往往可以快速扩散至其他地区甚至全球,并在短时间内引发全球性的经济波动。
二.金融危机的传染原因(一)全球化带来的利益和风险并存。
全球化意味着经济体系的互相关联变得更加紧密,这使得金融危机之间的传播更快、更广泛、更难预测。
金融市场的全球化带来了便利,例如跨境资本流动、国际间的高效分工等,但同时也带来了风险,如国际间利率波动、地缘政治等不确定因素。
(二)金融机构复杂的相互联系金融机构之间的交易联系非常复杂,金融体系并非是一张孤岛。
而在金融危机中,一家机构的信贷违约可能对其他机构造成血腥影响,从而导致金融危机的传染中断难度大大增加。
(三)市场预期和行为的协同作用金融危机中,机构的危机预期通常会引发市场流动性冻结和恐慌。
因此,市场情绪蔓延,投资者的决策会受到往往受到情绪波动的影响,这可能导致市场本身的恶性循环。
此外,投资者的债务杠杆也可能使其更加容易受影响。
三.金融危机的传染效应的防范措施(一)建立风险监测体系,加强一体化金融监管不同金融市场的监管机构应该在监察各自市场风险的同时也在全球范围内加强协调,共同监管系统性风险。
此外,要建立起金融机构之间更为紧密的联系,增加其间的信息交流,从而提高系统的容错率。
(二)强化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机构应该建立更为完备的风险防范和应对措施,建立全面的风险套保和管控体系。
金融市场的金融危机与风险传染效应
金融市场的金融危机与风险传染效应金融市场是现代经济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金融市场的高度复杂性和相互联系,金融危机和风险传染效应成为金融市场中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本文将从金融市场的金融危机起因、危机传播机制和风险传染效应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金融危机的起因金融危机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同时作用而引发的,常见的起因包括经济周期波动、金融市场泡沫化、信贷风险等。
其中,经济周期波动是导致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之一。
在经济繁荣期,市场参与者普遍过度乐观,借款人信贷风险增加,资产价格泡沫隐患逐渐形成,一旦出现经济下行,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会更加显现。
二、危机传播机制金融危机在金融市场中的传播与流动性风险、信贷风险以及市场心理等因素息息相关。
首先,流动性风险的加剧是危机传播的主要渠道之一。
当金融市场流动性出现问题时,市场参与者普遍出现担心与恐慌心理,资金开始抽离,导致更多的金融机构和投资者面临流动性压力,进一步放大金融危机。
其次,信贷风险的传递是危机传播的重要途径。
金融市场的信任和信用是金融体系的基石,一旦信贷风险集中爆发,将引发更大范围的信用紧缩,导致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进一步扩大。
三、风险传染效应金融危机常常伴随着风险传染效应,其表现为金融市场上的风险在蔓延过程中相互牵连和相互传染。
首先,金融机构之间存在联系,一家金融机构的危机往往会迅速传导到其他金融机构,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
其次,不同金融市场之间也存在相互联系,金融危机在一个市场爆发后,可能会扩散到其他市场,甚至跨国界传播,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
最后,市场参与者的心理预期对风险传染效应也有较大影响,一旦市场参与者普遍出现恐慌情绪,风险传染效应会更加明显。
在应对金融危机和风险传染效应时,监管机构和金融市场参与者扮演着重要角色。
监管机构需要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风险,减少风险传染效应。
金融市场参与者应提高风险意识,遵循风险管理原则,合理配置资产,降低风险暴露。
金融市场的全球化与风险传染效应
金融市场的全球化与风险传染效应随着全球化的持续推进,金融市场也不可避免地实现了全球化的步伐。
全球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深远且复杂,其中风险传染效应是全球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文将探讨金融市场全球化的一些特点和其对风险传染效应的影响。
全球化是金融市场发展的趋势,其核心目标是促进全球经济的交往与合作。
全球化使得金融市场规模扩大,市场参与者增多,不同国家、地区的金融机构之间的联系更紧密。
金融市场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资本的自由流动。
资本的自由流动加速了全球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促进了全球资本市场的发展。
然而,金融市场的全球化也带来了风险传染效应。
风险传染是指在金融市场中发生的一个风险事件可能迅速蔓延到其他市场,甚至引发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
风险传染效应是全球金融市场相互联系的结果,当一个市场遭受到冲击时,其他市场也会受到牵连。
首先,金融市场全球化加大了市场参与者的相互依存程度。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国家、地区的金融机构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金融机构之间的相互交易和金融产品的相互关联导致了金融市场之间的风险传染。
例如,美国次贷危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次贷危机爆发后,不仅波及到美国国内的金融市场,还迅速蔓延到世界各地,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其次,金融市场全球化加大了全球资本市场的波动性。
资本的自由流动使得国际投资者可以迅速调整资产配置,加大了市场的波动性。
当一个市场发生较大的波动时,其波及程度可能超出预期并传播到其他市场,从而引发风险传染效应。
例如,一国货币的贬值可能会引发其他国家货币的贬值,进而导致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
最后,金融市场全球化加大了金融监管的难度。
全球化使得金融市场的边界变得模糊,不同国家、地区的金融机构之间的监管难度加大。
当一个市场出现问题时,跨国金融机构可能会将风险传导到其他市场,进而导致金融市场全面失灵。
因此,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和协调变得尤为重要,以应对全球化带来的风险传染效应。
金融危机的传染效应与风险扩散
金融危机的传染效应与风险扩散金融危机是指在金融市场中出现的系统性风险失控,导致经济体系出现严重问题的情况。
在全球化的金融市场中,金融危机的传染效应和风险扩散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金融危机传染效应的原因,以及其对全球金融市场的风险扩散影响。
一、金融危机传染效应的原因1.1 资本市场的全球化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资本市场已经高度相互关联。
在全球资本流动的大背景下,国际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的资产依存性增加,一国金融市场的动荡很容易影响到其他国家。
1.2 信息传导机制的加强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金融市场上的信息传递速度大大增加。
金融市场从业人员、机构以及媒体的广泛参与,导致信息的传递更加迅速和广泛。
一国金融市场的危机消息很快传播到其他国家,引发进一步的恐慌情绪,并可能导致其金融市场出现连锁反应。
1.3 金融机构的相关性在全球化的金融市场中,金融机构之间的联结越来越紧密。
大型金融机构通过衍生品市场、股权市场等各种方式相互联系,形成了金融系统性风险。
当一个金融机构面临危机时,其相关机构也面临着类似的压力,从而引发金融危机的传染效应。
二、金融危机对全球金融市场的风险扩散影响2.1 股票市场的风险扩散金融危机往往会引发股票市场的大幅下跌,这不仅在危机所在国家造成恐慌和投资者逃离,也会引发全球范围的抛售压力。
股票市场的下跌会导致更多的投资者出售持有的股票,从而加剧市场的下跌,形成恶性循环。
2.2 债券市场的风险扩散金融危机会导致债券市场的信用风险加大,投资者对债券的信心下降,导致债券价格下跌,收益率上升。
这会引发更多的市场恐慌和抛售行为,并造成其他国家债券市场的风险扩散。
2.3 外汇市场的风险扩散金融危机往往引起投资者对一国经济前景的担忧,导致该国货币汇率急剧下跌。
作为全球最大的金融市场之一,外汇市场的风险扩散可以通过一国货币贬值而影响其他国家的汇率,进而影响全球贸易和资本流动。
2.4 金融机构的风险传播金融危机往往会导致金融机构的破产和倒闭,这会通过信贷市场和金融机构之间的联系传播到其他金融机构,并最终影响到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性。
金融危机的传染效应与风险传播机制
金融危机的传染效应与风险传播机制近年来,全球金融危机频繁发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金融危机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一连串相互关联的事件。
本文将探讨金融危机的传染效应和风险传播机制,以揭示其对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影响。
首先,金融危机的传染效应是指金融市场中的风险向其他市场、其他国家传播的现象。
这种传播效应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和机制实现。
其中之一是市场关联性的增强。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经济和金融市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资本与信息的流动更加频繁。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发生金融危机时,其它国家和地区很可能受到牵连,因为全球投资者对风险有着相似的反应。
另外,金融机构也是传播危机的重要渠道。
跨国银行和跨国企业的存在使得金融机构之间的风险传播更加迅速,一个机构的危机可能很快蔓延到其他机构,从而形成系统性风险。
其次,金融危机的风险传播机制主要包括市场套利、信息传递和行为效应。
市场套利是指投资者通过买入低估资产和卖出高估资产,从而利用危机给出的投资机会。
这种套利行为会加剧市场波动,从而传播危机。
信息传递是指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导致投资者对危机的反应不一致,而那些对危机反应强烈的投资者会通过交易和传播信息,引导其他投资者的行为。
行为效应是指投资者在面对不确定性时,受到情绪和心理因素的影响,可能会采取非理性的投资决策。
这种行为效应会放大市场的震荡,进一步加剧危机的传播。
传染效应和风险传播机制共同作用,形成了金融危机的扩散链条。
这一链条的形成,往往以国际金融市场中的某一事件为起点,如次贷危机。
当次贷危机爆发时,其风险迅速传播到全球范围。
首先,爆发危机的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机构受到冲击,不良资产急剧增加,银行不得不大量减持资产,这进一步压低了全球金融市场的资产价格。
其次,众多的投资者纷纷抛售股票和债券,加剧了市场的恐慌情绪,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最后,金融危机传染到实体经济,导致全球经济的衰退。
这一连串的传染效应和风险传播机制,使得金融危机不再局限于单一国家或地区,而对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产生广泛的影响。
金融市场的风险传染效应
金融市场的风险传染效应金融市场是一个充满着各种机会和风险的世界,它的运作对整个经济体系具有重要影响。
不可避免地,金融市场中的风险会传染并扩大,给整个经济系统带来不确定性和波动性。
本文将探讨金融市场风险传染效应的原因、种类以及可能的应对措施。
风险传染效应指的是金融市场中的一个风险事件在一个或多个相关市场中扩散和蔓延的现象。
这种传染效应通常是由于金融市场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依赖造成的。
一个市场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可能会引起投资者的恐慌和信心破裂,进而导致其他市场受到波及。
这种连锁反应可能带来金融危机和经济的快速下滑。
风险传染效应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金融市场中的参与者之间存在着各种联系和关联。
例如,金融机构可能通过贷款和债券发行等方式进行跨市场交易和融资。
一个市场中的触发事件可能会引起相关市场的投资者也出现恐慌性抛售行为,从而扩大风险传播的范围。
其次,金融市场的风险传染效应也来源于信息传递的不对称性。
市场参与者通常无法完全了解其他市场的情况和风险暴露。
当一个市场中出现风险事件时,投资者往往会采取保守策略并将风险转移到其他市场,形成连锁反应。
这种信息传递和反应的错位性进一步加剧了风险传染的程度。
金融市场的风险传染效应可以表现在不同的形式。
其中一种形式是资产价格的传染。
当一个市场中的资产价格大幅波动或崩溃时,相关市场的资产价格也会出现类似的变动。
例如,在次贷危机中,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崩溃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和不稳定。
另一种形式是信用风险的传染。
当一个市场中的金融机构出现信用违约或破产时,市场上的其他金融机构也会受到影响。
这种信用风险的传染效应可能导致金融机构之间的信任破裂和金融市场的冻结,进而影响整个经济系统的正常运转。
为了应对金融市场的风险传染效应,相关的监管机构和政策制定者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和市场机制是防范风险传染的基础。
监管机构应强化市场的透明度和规范性,防止不良资产和风险传染的扩散。
金融危机的国际传染效应
金融危机的国际传染效应近年来,世界各国的金融市场变得愈发紧密相连,以至于一个国家的金融危机很容易波及到其他国家。
这种国际传染效应使得金融危机的影响范围扩大,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本文将深入探讨金融危机的国际传染效应,并分析其原因和应对措施。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金融危机的传染效应是如何发生的。
一国的经济体系通常与其他国家的金融市场相互依存。
当这个国家发生金融危机时,其本土金融机构和企业可能面临巨额亏损、破产甚至倒闭。
这种状况会引发恐慌情绪,并迅速蔓延到全球金融市场。
国际投资者会因为担心损失而纷纷撤离风险国家,导致股票市场的崩盘和货币贬值。
“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就是两个典型的例子,这些危机开始于个别国家,但却迅速波及到其他国家。
其次,值得注意的是,金融危机的国际传染效应往往具有连锁反应的特点。
一国金融危机引发其他国家的金融危机,这些危机又可能进一步传染给其他国家,形成一个强大的连锁反应。
国际金融市场的相互联系使得这种连锁反应更加迅速和剧烈。
新兴市场国家往往是金融危机的薄弱环节,而传染效应则将它们推向更加危险的境地。
造成金融危机国际传染效应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全球金融市场的开放和自由化使得资本可以自由流动,导致危机扩散更容易。
其次,国际金融机构和大型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业务联系非常紧密,极大增加了传染的可能性。
此外,缺乏监管和透明度也是问题的关键,一些国家在监管和风险管理方面的缺失,使得金融系统更容易受到冲击。
鉴于金融危机的国际传染效应对全球经济的威胁,国际社会必须合作应对。
首先,加强全球金融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是必要的。
各国应该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交流有关金融危机的数据和信息,以便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其次,加强国际金融机构的监管和风险管理体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机构应起到更加积极的监督和指导作用,确保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此外,各国应加强合作,制定共同的应对措施,避免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的倾向。
国际金融危机的传染效应与防范措施
国际金融危机的传染效应与防范措施国际金融危机一直以来都是全球经济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深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这种危机往往会引发一个国家金融体系的崩溃,并且很快蔓延到其他国家,形成所谓的“传染效应”。
本文将探讨国际金融危机的传染效应,并提出一些防范措施。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国际金融危机传染效应的原因。
一方面,全球化使得各国经济之间紧密相连,通过贸易和投资,资金可以自由流动。
这种联系使得一国金融危机很容易传播到其他国家。
另一方面,市场情绪的波动也是传染效应的重要原因。
当一个国家的经济遇到困境时,投资者的恐慌心态会扩大风险,导致更多的国家受到波及。
在防范国际金融危机传染效应方面,政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政府应加强监管,以降低金融市场的风险。
监管机构应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督,确保其遵守合规规定。
此外,政府还应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度,促使市场更加稳定。
通过制定更加严格的金融法规,政府可以减少风险,并提高市场参与者的信心。
其次,国际合作也是防范金融危机传染效应的重要手段。
各国之间应加强信息交流和协作,分享经验教训。
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可以提供财政援助和技术支持,帮助国家渡过金融危机。
还可以建立一些全球性的金融监管机构,促进各国协调政策,减少危机传染的风险。
此外,加强金融教育也是防范金融危机传染效应的重要途径。
教育公众关于金融知识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可以帮助个人和企业更好地应对金融危机。
人们需要了解如何管理个人财务,如何进行投资和风险管理,以及如何分辨金融市场的波动与风险。
最后,新兴科技的发展也为防范金融危机传染效应提供了新的手段。
例如,区块链技术可以为金融交易提供更高的安全性和透明度,减少潜在的风险。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也可以提供预测和监测金融市场的工具,帮助政府和投资者更好地应对危机。
综上所述,国际金融危机的传染效应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问题,对全球经济稳定产生重要影响。
全球化与国际金融风险的传染
全球化与国际金融风险的传染近年来,全球化带来了国际间的经济、贸易和人员流动的加剧,同时也加重了国际金融风险的传染。
全球经济如同一个巨大的金融生态系统,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金融风险往往会迅速传播至全球范围内。
在这个环境下,国际金融风险的传染问题成为了全球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
首先,全球化加速了国际金融风险的传播速度。
全球化带来的高度经济联系,使得一个国家的金融危机很容易波及到其他国家。
以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为例,美国次贷危机首先引发了美国的金融危机,随后迅速蔓延至全球范围,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这一事件证明了金融风险在全球范围内传染的速度之快。
其次,全球经济的互联与依存程度加大了国际金融风险的传染范围。
全球贸易、投资和金融市场的互通性使得一国的金融风险很容易通过国际贸易和金融活动传递给其他国家。
例如,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放缓或发生金融危机,其对其他国家的需求减少会影响到其他国家的出口和投资。
这种互联互通的关系使得国际金融风险传播的范围更广、更复杂。
此外,全球化还加剧了国际金融风险的复杂性。
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的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之间产生了复杂的联系,不同国家的金融行为之间相互影响,金融创新和衍生品的应用也使得金融风险更加复杂多样化。
因此,国际金融风险往往不再是单一因素导致的,而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
如何应对全球化带来的国际金融风险传染?首先,各国需要加强合作和协调,共同应对金融风险传染。
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才能遏制金融风险传染进一步扩大。
第二,各国需要加强自身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能力。
只有做好自身的风险防范工作,才能真正从根本上减少金融风险传染的可能性。
最后,各国需要建立更加开放和有序的国际金融体系。
通过完善国际金融治理体系,加强国际金融政策的协调与沟通,才能提高全球金融体系的抗风险能力。
综上所述,全球化与国际金融风险的传染紧密相连。
全球化加速了金融风险的传播速度,扩大了传播范围,并增加了风险复杂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言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金融危机频繁发生,一国的金融危机迅速波及其他国家,而不管该国的经济基本面是否良好,金融制度安排是否完善,即所谓的金融危机传染。
“传染”概念的提出代表着经济学中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吸引了众多经济学家、政策制定者和实务工作者的持续关注。
在理论上,它将研究重点转移到对金融危机传递机制的探讨上,对传统金融危机理论框架限于单一国家的静态、内生视角做了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强调跨国联系、外部冲击对一国金融体系稳定性和经济发展平稳性的影响;在现实中,近年来金融危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传染性”、“群生性”和“连锁性”等显著特点,对国际投资的资产配置、套利策略和风险管理构成严峻挑战,传染理论则试图对此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并寻求有效的防范措施。
不可否认,金融危机的频发性和传染性,其背景是纷繁复杂的,它交织于拉美国家和东亚国家近三十年蓬勃兴起的金融自由化改革,嵌入于全球范围内跨越国界的经济一体化和市场全球化进程。
一个更为开放的世界经济体系一方面消除了国际资本流动的屏障,减少了政府管制下的价格扭曲和市场失灵,提高了资本的配置效率和经济的运行效率;另一方面,在一体化条件下,国际资本投机性、趋利性和大规模快速流动等特点,使国际金融市场充满风险和不稳定性,一国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加剧,金融危机爆发的概率加大。
不仅如此,一体化还深刻改变了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外部环境,降低了各国政府汇率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作者简介:游家兴,财务学博士,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计划统计系副教授。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公司财务管理若干基础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70632001)及国家统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经济一体化统计测度及其对金融危机传染影响研究”(项目批准号:2009LY087)阶段性成果之一。
经济一体化进程会放大金融危机传染效应吗?———以中国为样本游家兴内容提要:本文结合中国经济的发展轨迹和制度的沿革路径,从实体经济一体化、金融经济一体化、宏观经济趋同化三个维度构建中国经济一体化进程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非对称多元GARCH 模型捕捉中国与亚洲、欧美7个重要的资本市场资产价格的动态条件相关系数,从收益率传染的角度对中国经济一体化进程与金融危机传染二者之间的内在关联机制进行计量分析。
实证研究发现,金融危机在中国的传染效应呈现出区域性和时变性的双重特征。
具体而言,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相对于亚洲市场,中国股票市场与欧美市场之间的联动性有了更为显著的提高。
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中国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逐渐深入,金融危机在中国的传染效应进一步被放大。
关键词:经济一体化金融危机传染效应多元GARCH 模型中图分类号:F831文献标识码:A*对政府传统宏观调控能力、风险监管能力以及危机应对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就中国而言,自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伴随着金融自由化政策的逐步推进以及贸易壁垒的逐步消除,经济由内向型发展向外向型发展演变。
开放进程也随着改革的纵深推进由政府主导的政策性开放向市场主导的体制性开放转变。
从对外贸易来看,中国持续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2008年进出口总额达到了179763.9亿元,对外贸易依存度高达59.79%。
并且,在2002年7月和2007年6月,中国分别启动了QFII制度和QDII制度,截至2008年底,累计投资总额分别达到了986.19亿元和1292.17亿元。
这些都表明了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进程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得到加强,但随之而来的是外部冲击对国内经济稳定和金融安全威胁的逐步升级。
以上世纪末的亚洲金融危机和最近的美国次贷危机为例,前者,同属东亚经济圈的中国未受到直接冲击,经济表现一枝独秀,继续保持高速和持续增长;而后者,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次贷危机已在各个领域对中国经济造成不同程度的冲击:在宏观层面上,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出口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显回落,股市的负财富效应凸现;在微观层面上,大量外贸企业、中小企业利润大幅缩减甚至陷入亏损,居民收入的不稳定性增大,消费增长速度下降。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在这两次金融风暴中,危机的传染效应在中国的表现截然相反?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正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
我们认为中国经济一体化进程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1997~1998年,中国之所以能够有效避免亚洲金融危机传染,主要得益于资本账户的适度管制、金融服务市场的低开放度以及不可自由兑换的货币政策;然而,事隔十年后的今天,中国已从区域分割走向全球整合,成为世界经济开放体系中的重要一员,中国经济很难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各种冲击中独善其身。
由此,我们以中国为研究样本,通过考察中国与亚洲、欧美七个经济体资本市场的股指收益相关性,将研究视角转入对中国经济一体化进程与金融危机传染内在关联机制的探讨上,所关注的问题是:在中国证券市场成立的近二十年间,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进程如何演进?这种进程与金融危机传染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内在关联机制?一旦别的国家发生经济或金融危机,是否以及以何种程度影响开放进程中的中国?进一步地,金融危机的传染效应是否会伴随着中国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深入得以加强?一、文献回顾自传染概念提出以来,金融危机传染问题引起了众多学者经久不衰的广泛讨论。
研究已从早先考察危机传染现象是否存在,拓展到如何检验危机传染效应,再到目前对危机传染效应形成机理的探讨上。
我们依照上述研究脉络展开文献回顾,并进行简要评述。
(一)关于“金融危机传染效应检验”传染效应是否存在以及在程度上表现如何,一直是金融危机传染实证检验的重点。
之前的研究主要通过比较危机期间和正常时期金融市场之间的简单相关系数的变化情况获得结论。
例如,Bertero和Mayer(1989)以美国1987年的金融危机为例,研究发现一国危机的爆发一方面加大了国际资本市场的联动性,另一方面加剧了世界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从而证实了危机传染效应的存在。
King和Wadhwani (1990)同样运用简单相关分析方法考察美、英、日三国股票市场之间的关联程度,发现在美国股市暴跌之后,市场间的相互依赖性有了显著的上升。
然而,随着计量经济学的发展,金融时间序列的非线性、非正态性和时变动态性得到了计量经济学家的普遍重视,传统的检验方法不断受到质疑、挑战、修正甚至摒弃,新的理论模型和检验方法则不断推陈出新,并且在对传染现象的检验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Baig等(1999)发现市场收益波动率存在异方差,这使得对Pearson简单相关系数的估计产生向上偏误。
Forbes和Rigobon(2002)根据Baig 等(1999)的思想修正了条件异方差,重新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几次大的金融危机进行检验,发现金融危机传染效应并不存在。
为了克服简单相关分析的这些缺陷,学者们发展出一系列新的计量检验模型,如非对称的DCC-MGARCH模型、时变多元Copula机制模型等等。
遗憾的是,国内学者对这些模型的运用还处在探索阶段,相关的实证研究还比较欠缺。
(二)关于“金融危机传染现象形成机理”对传染现象形成机理的探讨是传染研究领域又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它突破了之前单纯讨论传染现象本身的研究思路,关注的是传染现象背后的宏观背景和微观机制,对先前的研究工作做了极大的拓展和深化。
作为其中的集大成者———美国学者Masson,在其1999年发表的学术论文中,建立了基于多重均衡的理论模型,并依此搭建了一个学术界广泛认可的关于金融危机传染的理论框架:季风效应、溢出效应和纯粹的净传染,分别强调了全球性共同冲击、金融贸易联系以及投资者心理预期变化在金融危机传导上的作用。
在Masson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逐渐丰富起来。
Calvo和Men-doza(2000)认为在信息广泛共享和迅速传播的催化下,资本逐利的天性使得羊群效应在跨国投资者中快速扩散和放大,一国的金融恐慌更容易演化成区域性甚至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Bekaert和Harvey(2003)指出,金融和贸易自由化政策消除了资本自由流动的屏障,推动了国际资本的涌入,也促使国内资本迈入国际市场,不仅加强了金融市场的国际连接,也加剧了金融动荡的国际传播。
刘仁伍等(2008)从不完全信息博弈的角度对双危机(银行危机和货币危机)理论模型进行扩展,探讨了国际资本流动与金融危机之间的传导机制。
他们所建立的理论模型以及以马来西亚为样本所展开的实证研究都表明资本账户开放带来的国际资本自由流动会增加银行危机与货币危机发生的风险,并且这种风险会因银行体系自身固有的脆弱性而加剧。
(三)国内学者关于传染问题的研究现状国内学术界对金融危机传染问题也展开了广泛的讨论,许多学者对金融危机传染效应在中国的表现做了细致的实证研究(张志波和齐中英,2005;叶五一等,2007;韦艳华和齐树天,2008;等等)。
如张志波和齐中英(2005)采用向量自回归方法,通过分析危机前后各国市场波动性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变化以及被传染国家对危机发源国的冲击响应的变化,来检验金融危机传染效应。
叶五一等(2007)应用分位点回归模型的变点检测方法对亚洲金融危机传染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泰国证券市场和我国证券市场并不存在危机传染现象。
韦艳华和齐树天(2008)采用Copula理论研究在2008年爆发的越南金融危机对周边亚洲新兴市场的风险传染效应,实证结果表明越南金融市场相对独立,即使在金融危机后,越南与亚洲其他主要国家或地区金融市场之间的相关性依然很弱,不存在对其他金融市场的危机传染。
此外,一些学者对资本市场之间的收益联动效应或波动溢出效应进行分析,尽管没有对金融危机传染展开针对性的讨论,但其计量方法和模型运用也常见于对金融危机传染效应的检验上(韩非和肖辉,2005;陈漓高等,2006;张瑞锋,2006;李晓广和张岩贵,2008;等等)。
(四)简要评述我们认为从动态的视角,可以将关于金融危机传染效应的多种解释统一在经济一体化的研究框架下。
首先,对任何一个国家而言,经济一体化过程是一国经济从区域封闭走向全球整合的过程。
在政策实施上,它伴随着以金融自由化、贸易自由化以及国际资本自由流动为核心的开放政策的逐步推进;在经济表现上,它表现为主要宏观经济变量逐渐与世界经济同步。
因此,经济走向一体化的过程也是国际金融市场加速整合、跨国投资者连接日益密切、金融风暴连锁反应的过程。
其次,对处于改革和开放双重背景下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制度基础薄弱、法律建设不完善,以及风险监管经验的缺失等等加剧了金融体系在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一方面容易累积金融风险,引发货币危机和银行危机,另一方面,金融体系自身的脆弱性又难以有效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