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保工程相关概念

合集下载

天保工程管护方案

天保工程管护方案

天保工程管护方案一、前言为了有效保护自然资源,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国家大力推进了天保工程。

天保工程是指利用生态工程手段,通过植被恢复和保护、水土保持和环境修复等技术措施,改善和保护大自然的生态环境。

为了有效管理和维护天保工程,制定了下面的管护方案。

二、天保工程的地点天保工程的地点主要包括山区、湿地、森林等自然生态环境。

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需要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恢复,以实现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天保工程的地点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确定,并在此地点实施管护方案。

三、天保工程的目标1.恢复和保护植被:加强植被的恢复和保护,保持植被的多样性和完整性,增强植被对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和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

2.水土保持:加强水土保持工作,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土壤侵蚀,保护水资源,维护地区的生态平衡。

3.环境修复:通过生态修复手段,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和稳定性,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四、天保工程的管护措施1.建立天保工程管理机构:在天保工程的地点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和执行管护方案,监督和管理天保工程的建设和维护工作。

2.保障经费和物资:对天保工程的管护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和物资保障,保证天保工程的顺利实施和持续运行。

3.制定管护计划: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天保工程的管护计划,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责任,确保管护工作的有序进行。

4.加强监督和考核:建立健全的监督和考核机制,对天保工程的管护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管护工作的有效实施。

5.宣传和教育:开展天保工程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增强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和自然保护意识,促进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6.技术培训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天保工程管护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更新,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管护队伍。

五、天保工程的持续性天保工程的管护工作需要持续进行,录入至少5年的时间,确保天保工程的效果得以充分体现。

在此期间,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提高管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天保工程简介

天保工程简介

工程建设的目标:
解决天然林的休养生息和恢复发展问题,最终实现林 区资源、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工程建设的任务:
一、全面停止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采伐, 大 幅度调减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的木材产量
二、加快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工程区宜林荒山荒 地的造 林绿化。
工程重点:
东北、西北和西南的黑龙江省、吉林省、内蒙古 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青海省、四川省、重庆市和云南省等10个省(自 治区、直辖市)归国家所有的成片天然林林区。
பைடு நூலகம்
建设成效:
1、森林资源长期过量消耗得到了有效控制,森林资源呈现逐 年增长趋势; 2、森林生态功能退化趋势得到有效扭转,局部地区生态明显 改善; 3、林区传统产业结构逐年得到调整,林业企业经济状况有所 好转,企业发展活力有所增强。
工程内容:
生态公益林建设
商品林建设
工程进展情况:
天保工程1998年试点,2000年全面启动,2009年完成各 项任务。
1、2000年,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13个省全面停止了天 然林商品性采伐。 2、2003年,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木材产量按计 划调减到位。 3、建成了有效的森林管护网络体系,管护森林面积1.01 万h㎡,超管护补助面积600万h㎡。 4、累计完成公益林任务1793万h㎡,其中人工造林266.2 万h㎡,飞播造林391.3万h㎡,新封山育林1207.9万h㎡。
天然林保护工程(天保工 程)
1、天然林保护工程的生态背景 2、工程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3、工程建设的重点和内容 4、工程进展和成效
生态背景:1998特大洪水
1998年特大洪灾后,针对我国天然林资源过度 消耗而引起的生态坏境恶化的实际,党中央、 国务院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做 出了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重大决策。经 过两年试点,2000年10月国家正式启动了天 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

浅谈实施天保工程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实施天保工程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实施天保工程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天保工程是指通过合理的林业管理措施,保护和恢复森林资源,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实施天保工程中,需要注重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全面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科学规划是实施天保工程的前提。

通过对森林资源进行调查、评估和分析,制定科学的林业规划,确定合理的林业经营方向和重点项目。

科学规划有助于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生态环境,保护和提高森林资源的质量和利用效益。

合理利用是实施天保工程的核心。

在利用森林资源时,需要遵循可持续利用的原则,合理选择木材、生态旅游和生物能源等林业经营项目,同时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合理利用有助于提高木材产量和质量,推动林业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全面保护是实施天保工程的基础。

通过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防止野火、病虫害等灾害的发生,实现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恢复。

全面保护有助于提高林木的生长速度和生长质量,增加森林的碳储存和生态服务功能,促进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注重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

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模式,提高林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推动林业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加强对林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科学管理和保护技术水平,培养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林业人才队伍。

实施天保工程是实现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全面保护和技术创新,可以有效保护和恢复森林资源,提高林木的质量和生产效益,促进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需要加强对林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保护和经营能力,为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和技术支撑。

天保工程年度工作计划

天保工程年度工作计划

天保工程年度工作计划一、总体目标和原则天保工程是指为了保护蓝天,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而实施的一系列工程项目。

天保工程年度工作计划是根据国家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要求和当前环境问题的情况,制定的一年内实施的具体工作目标和措施的计划。

工作计划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优化空气质量,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和健康状况。

工作计划的原则是:依法依规,科学规划,综合施策,精确评估,强化监管,持续改进。

二、工作内容和措施1. 提高环境质量监测能力(1)提升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建设水平,扩大监测范围和密度,并加强对监测站点的管理和维护。

(2)完善环境质量评估方法,加强对大气污染物的监测,特别是重点污染物的监测,并及时发布监测结果。

2. 加强大气污染源监管(1)制定并完善大气污染源排放标准,加强对重点行业和企业的排放监管,推动工业企业实施节能减排措施。

(2)加强对移动源、农村污染源等非点源的监管,尤其是机动车尾气排放的管控,推广清洁能源汽车的使用。

3. 推行清洁能源供应(1)加大清洁能源发电和供热的建设力度,降低煤炭消费量和污染排放。

(2)推广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促进可持续发展。

4. 加强环境执法和监管(1)加强环境执法力量的建设,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严惩环境违法者。

(2)建立健全环境监测、执法、处罚的信息共享机制,加强部门间的协同作战。

5. 加强宣传和教育(1)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2)开展环保教育活动,培养青少年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行动能力。

三、工作计划的实施步骤1. 制定年度工作计划(1)组织专家研究并制定天保工程年度工作计划。

(2)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计划完成时间,并分解到各个相关单位和责任人。

2. 加强组织领导(1)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单位的职责和任务。

(2)加强对各工作单位的督导和协调,确保工作计划按时有效地实施。

3. 加强协作与配合(1)加强与环保部门、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天保工程实施方案编制

天保工程实施方案编制

天保工程实施方案编制天保工程是指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为了保护天然生态环境而采取的一系列工程措施。

实施天保工程旨在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提高城市生态环境容量,促进城市生态环境与城市经济、社会和人口的协调发展。

一、天保工程实施的必要性。

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建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日益加剧,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城市的生态平衡,实施天保工程势在必行。

此外,天保工程的实施还可以提高城市的形象,增强城市的竞争力,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金,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天保工程实施的目标。

1. 保护城市的天然生态环境,保护城市的生态平衡,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2. 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容量,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适应能力;3. 促进城市生态环境与城市经济、社会和人口的协调发展,实现城市生态环境与城市经济、社会和人口的良性循环。

三、天保工程实施的主要内容。

1. 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保护城市的天然生态环境,保护城市的生态平衡;2. 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3. 加强城市生态环境管理,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容量,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适应能力;4. 加强城市生态环境监测,监测城市的生态环境变化,及时发现和解决城市生态环境问题。

四、天保工程实施的主要措施。

1. 制定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明确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2. 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建立健全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3. 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建立健全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4. 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监测,建立健全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监测体系。

五、天保工程实施的保障措施。

1. 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2. 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科技支撑,提高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科技水平;3. 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经费投入,增加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4. 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队伍建设,提高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队伍素质。

天保工程简介

天保工程简介

建设成效:
1、森林资源长期过量消耗得到了有效控制,森林资源呈现逐 年增长趋势; 2、森林生态功能退化趋势得到有效扭转,局部地区生态明显 改善; 3、林区传统产业结构逐年得到调整,林业企业经济状况有所 好转,企业发展活力有所增强。
工程建设的目标:
解决天然林的休养生息和恢复发展问题,最终实现林 区资源、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工程建设的任务:
一、全面停止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采伐, 大 幅度调减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的木材产量
二、加快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工程区宜林荒山荒 地的造 林绿化。
工程重点:
东北、西北和西南的黑龙江省、吉林省、内蒙古 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青海省、四川省、重庆市和云南省等10个省(自 治区、直辖市)归国家所有的成片天然林林区。
天然林保护工程(天保工程)
1、天然林保护工程的生态背景 2、工程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3、工程建设景:1998特大洪水
1998年特大洪灾后,针对我国天然林资源过 度消耗而引起的生态坏境恶化的实际,党中央、 国务院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做 出了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重大决策。经 过两年试点,2000年10月国家正式启动了天 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
工程内容:
生态公益林建设
商品林建设
工程进展情况:
天保工程1998年试点,2000年全面启动,2009年完成 各项任务。 1、2000年,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13个省全面停止了 天然林商品性采伐。 2、2003年,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木材产量按计 划调减到位。 3、建成了有效的森林管护网络体系,管护森林面积1.01 万h㎡,超管护补助面积600万h㎡。 4、累计完成公益林任务1793万h㎡,其中人工造林 266.2万h㎡,飞播造林391.3万h㎡,新封山育林 1207.9万h㎡。

天保工程保出了华夏大地的绿水青山

天保工程保出了华夏大地的绿水青山

天保工程保出了华夏大地的绿水青山作者:来源:《绿色中国》2021年第08期天然林是森林类型中的精华,是不可替代的陆地生态系统。

1998年,为彻底遏制我国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党中央、国务院站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高度做出了英明决策,拉开了中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试点的序幕。

2000年,全国17个省(区、市)全面启动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下简称天保工程)。

实施天保工程,是我国大区域生态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是林业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的重要标志,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历经23年,天保工程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践路径,用取得的卓越成绩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决心坚如磐石。

天保工程实施23年来,天然林资源恢复性增长持续加快,林区重现美丽青山、幸福蓝天。

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2018年)结果显示,天然林面积和蓄积量实现了“双增长”,全国天然林面积净增4.28亿亩、天然林蓄积量净增37.75亿立方米,各省(区、市)森林覆盖率大幅度提高,全国森林覆盖率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8%增加到现在的23.04%,生态屏障得以巩固。

天保工程的实施,有效保护了我国大江大河安澜。

据监测,青海三江源区近10年来水资源量增加80亿立方米。

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含沙量逐年减少,随着天然林生态功能的提升,江河两岸森林发挥的水源涵养作用更加明显,保障着我国淡水安全与国土安全。

天保工程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野生动植物生境,为创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奠定了良好基础。

2015年我国境内野生动物监测结果显示,野生东北虎数量从1999年的14只上升到了27只;东北豹从1998年监测到的10只增加到43只。

海南长臂猿1980年监测只有7只,现在是33只。

西双版纳的亚洲象,天保工程实施前只有100多头,现在已恢复到300多头。

大熊猫在20世纪80年代一度接近濒危,现在野外种群数已经达到1864只。

天保工程实施方案

天保工程实施方案

天保工程实施方案一、项目概况天保工程是指在自然灾害频发地区,通过科学合理的工程措施,减少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提高自然环境的保护和修复能力。

该工程旨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实施方案应充分考虑当地地质、气候等自然条件,结合科学技术手段,制定合理有效的工程方案。

二、实施内容1. 地质勘察:对工程所在地区进行细致的地质勘察,了解地下水、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等情况,为后续工程设计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

2. 工程设计:根据地质勘察结果,结合自然灾害的频发情况,制定相应的工程设计方案,包括防洪、抗震、防滑等措施。

3. 工程施工:按照工程设计方案,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工程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4. 工程监测: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确保工程质量。

5. 工程验收:完成工程施工后,进行工程验收,确保工程符合设计要求,达到预期效果。

三、实施步骤1. 制定实施计划:根据项目需求和工程特点,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包括地质勘察、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等内容。

2. 地质勘察:组织地质勘察团队对工程所在地区进行详细勘察,获取地质资料。

3. 工程设计:根据地质勘察结果,组织工程设计团队进行工程设计,制定科学合理的工程方案。

4. 施工组织:根据工程设计方案,组织施工队伍进行工程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5. 监测验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工程监测和验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工程质量。

四、实施原则1. 科学合理:依据地质条件和自然灾害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工程方案。

2. 安全可靠:确保工程施工质量,保障工程的安全可靠性。

3. 环保节能: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4. 可持续发展:工程实施应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五、实施效果通过天保工程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提高自然环境的保护和修复能力,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实施天保工程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实施天保工程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实施天保工程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天保工程,是人类通过绿化工程手段,保护自然资源、促进生态环境恢复和改善的一项伟大工程。

实施天保工程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本文将详细分析实施天保工程对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首先,天保工程可以提高土地质量。

林业是一门涉及土地利用的科学,而天保工程的实施可以改善劣质土地,使其逐渐成为良质土地。

在众多的土地利用方式中,林业是呼吸系统最为完善的一种,通过林木的光合作用,有效的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从而保持着大气环境的稳定。

此外,森林根系能够促进土壤固结,防止水土流失,在气候不稳定的时期起到减缓气流,防止洪水、滑坡等自然灾害的作用。

同时,林木落叶时也能够丰富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地肥力,改善土地风貌,助力生态系统的稳定。

其次,天保工程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

森林生态系统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中包含了大量野生动植物,是生命的摇篮和宝库,而进行天保工程的实施,就能够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维护生物的天然栖息地。

丰富的森林资源不仅可以为生物物种提供良好的生长发展条件,还可以为人们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的木材、竹木、珍贵的药材等等。

这样一来,既能够保护生物多样性,又能够为人们带来实际的利益,使林业资源的利用更加倾向于有效的使用。

第三,天保工程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实施天保工程,不仅能够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经济的发展,也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就业机会。

通过推广林下经济,发展种植和加工林产品业态,可以为农民创造就业机会,提升生活水平,增加收入来源。

同时,实施天保工程还可以促进林业的科学技术进步,提高林业生产效益,推动林业现代化进程。

综上所述,实施天保工程对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通过增加绿色植树绿化的力度,加强生态保护,有效的改善了生态环境,保护了物种的多样性,为市场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给人民带来了实际的利益。

因此,加强天保工程的实施,必将有力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维护生态平衡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天保工程制度

天保工程制度

天保工程制度天保工程,是指对生态环境进行治理和保护的工程项目。

它是一个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开展的一项工程,旨在减少污染、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天保工程制度,就是对天保工程进行管理和监督的一系列规定和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天保工程制度是依法组织建立的对天保工程实施进行管理的法规,目的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绿色发展。

第二条天保工程制度适用于所有天保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监督和评估等各个阶段。

第三条天保工程制度遵循科学、统一、规范、协调的原则,促进天保工程各个环节的有效整合和有序运行。

第四条天保工程制度的管理责任由环境保护部门履行,其监督职责由相关部门和社会单位共同参与。

第五条天保工程制度内容包括天保工程项目的规划编制、审批程序、监督检查、绩效评价等方面,具体规定参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第二章天保工程项目的规划与设计第六条天保工程项目的规划应当遵循生态保护、资源合理利用和绿色发展的原则,实施统一的规划。

第七条天保工程项目的设计应当满足生态环境保护要求,保证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效益。

第八条天保工程项目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当地的环境背景和资源环境承受能力,采取合理的工程方案。

第九条天保工程项目的设计应当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的环保要求,完全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

第十条天保工程项目的规划和设计方案应当公开透明,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和评价。

第三章天保工程项目的施工与监督第十一条天保工程项目的施工应当按照设计要求,确保工程质量和环保要求的实现。

第十二条天保工程项目的施工单位应当遵守工程相关法律法规,执行安全生产措施,确保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工人安全。

第十三条天保工程项目的施工单位应当妥善管理施工现场,保证环境卫生和工程设施的完好。

第十四条天保工程项目的监督应当由环境保护部门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环境问题。

第十五条天保工程项目的监督工作应当实行公开透明,工作成果和监督报告应当定期发布。

天保工程工作方案

天保工程工作方案

天保工程工作方案一、项目概述天保工程是指对天然生态环境进行修复、保护与管理的一项综合性工程,旨在通过科学的规划、有效的治理手段和持久的管理措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然恢复能力,实现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该工程对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改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天保工程项目地位于某省某市郊区,总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地形起伏较大,植被类型复杂,生态系统脆弱。

本项目计划通过生态修复、湿地保护、水资源管理、植被恢复、野生动植物保护等综合措施,重建健康的生态系统,实现生态环境永续发展。

二、工作内容及方案1. 生态修复将针对项目区域内已经遭受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采取适当的修复措施,包括植被重新植被、土壤保护、水体净化等工作。

具体操作包括:1) 种植乔木乔灌木:采用本地适宜的乔木乔灌木种植在土地上,提高植被覆盖率,增强地表的稳定性,减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2) 林地生态修复:对已经受到破坏的林地进行生态修复工作,通过人工补植、保护和管理来恢复原始植被,减轻自然环境的负担,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3) 水资源保护:对地下水、河流、湖泊等水域进行水质保护与修复工作,降低水质污染,提高水体透明度,改善水域生态环境。

2. 湿地保护湿地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栖息地,也是水文调节和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项目将重点保护项目区域内的湿地生态系统,促进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

具体操作包括:1) 划定湿地保护区:根据实际情况,划定湿地保护区并加以标示,禁止破坏湿地,保护湿地生态系统。

2) 恢复湿地植被:对受到破坏的湿地植被进行适当的恢复,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3) 湿地生态保护:加强湿地保护监测,减少人为干扰,保护湿地的水质、植被和野生动植物。

3. 水资源管理水资源是生态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水资源的管理不仅关系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本项目将对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提高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效率。

天保工程概述、天然林资源及功能

天保工程概述、天然林资源及功能

第一章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概述第一节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由来基本问题:在当代,我国大地生态环境的许多问题,诸如旱、涝、洪灾,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自然灾害,大有愈演愈烈,灾害损失愈来愈惨重之势。

人们不仅从科普教育中得知了森林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更在接踵而至的灾难中深刻认识到人类不能离开森林而生存。

从而使保护森林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迫切的愿望,奠定了采取更严厉的政策保护森林资源的思想基础。

起因:1998年夏季,我国长江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涝灾难,受害范围多达29个省(市),受灾人口共计2.23亿人,死亡人数在3千人以上,农作物受害面积约计0.21亿hm2,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666亿人民币。

灾难空前,损失惨重,举国震惊。

它使全国上下更加清醒的认识到保护森林,防灾减灾已经到了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的地步;也更加坚定了政府采取断然措施保护森林资源的决心,从而直接导致了保护森林资源新政策的形成和颁布。

党中央、国务院在19998年巨大的洪灾之后,当即立断,迅速作出应对决策,发布了《关于灾后重建、整治江湖、兴修水利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全面停止长江黄河流域上中游的天然林采伐,森工企业转向营林”。

据此,国家林业局作出了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决定。

这一工程的主要内容是:立即停止长江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采伐;大幅度调减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的木材产量;由地方负责保护好其它地区的天然林。

工程计划调减木材产量1991万m3,管护面积14.15亿亩,分流安臵富余职工74万人。

试点: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是一项极其复杂的浩大工程。

为了取得实施的经验,国家林业局从1998年底开始,先后在四川、重庆、黑龙江、内蒙等省(市)进行了近两年的试点工作。

通过试点总结了经验,并在此基础上会同有关部委编制了《长江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和《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

这两个方案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提供了具体政策和技术标准,保证了工程的实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林场天保工程实施方案

林场天保工程实施方案

林场天保工程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

林场天保工程是指对林场内的天然植被进行保护和恢复的工程。

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和环境的恶化,许多林场的植被遭受到了破坏,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影响。

因此,实施林场天保工程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工程目标。

1. 保护林场内的天然植被,减少人为破坏;2. 恢复受损的生态环境,提高林场的生态功能;3. 促进林场内的植被生长,增加森林资源的质量和数量。

三、实施方案。

1. 制定保护措施,对林场内的天然植被进行调查和评估,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包括禁止砍伐、禁止放牧等,以保护植被免受人为破坏。

2. 实施生态修复,对已经受损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包括进行土壤改良、植被恢复等工作,以提高林场的生态功能。

3. 推动植被生长,通过人工种植、抚育等措施,促进林场内的植被生长,增加森林资源的质量和数量。

四、实施步骤。

1. 调查评估,对林场内的天然植被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了解植被的种类、分布情况以及受损程度。

2. 制定方案,根据调查评估结果,制定具体的保护、修复和推动植被生长的方案,明确工程目标和实施措施。

3. 实施措施,按照制定的方案,逐步实施保护、修复和推动植被生长的措施,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4. 监测评估,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定期对林场内的植被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五、工程效果。

通过林场天保工程的实施,可以有效保护和恢复林场内的天然植被,提高林场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同时,也可以改善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增加生态效益,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

六、总结。

林场天保工程的实施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将按照制定的方案和步骤,认真负责地进行工程实施,确保取得预期的效果,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做出积极贡献。

实施天保工程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实施天保工程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实施天保工程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

作为人类的重要资源之一,森林资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长期以来过度破坏和滥伐导致了我国森林资源的持续恶化,给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带来了严重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国提出了天保工程,通过实施天保工程,可以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实施天保工程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需要。

天保工程是我国政府提出的一项重大的生态建设工程,旨在加强对自然森林资源的保护和修复,保障国家的生态安全。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林区生态环境的破坏,我国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挑战,生态系统的脆弱性逐渐增强。

为了保护我国丰富的森林资源,保持生态平衡,实施天保工程势在必行。

只有通过加强对自然森林资源的保护和修复,才能够有效地保障国家的生态安全,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实施天保工程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举措。

天保工程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提高森林资源的质量和数量,保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通过加强对自然森林资源的保护和修复,可以有效地减少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和森林火灾,保持土地的肥沃和水资源的充沛,保持生态平衡。

通过推动天保工程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增加森林覆盖率,改善空气质量,促进环境的协调发展。

可见,实施天保工程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举措。

实施天保工程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选择。

天保工程的实施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选择。

通过加强对自然森林资源的保护和修复,可以有效地提高森林资源的质量和数量,保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可见,实施天保工程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选择。

天保工程管实施方案

天保工程管实施方案

天保工程管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

天保工程是指为了保护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土壤环境,实施的一系列工程项目。

天保工程的实施对于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并实施天保工程管实施方案,对于推动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二、项目目标。

1. 提高环境质量,通过天保工程的实施,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改善水体水质、修复受污染土壤,提高环境质量。

2. 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护濒危物种,维护生态平衡。

3. 推动可持续发展,在环境保护的基础上,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三、实施方案。

1. 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根据天保工程的具体内容,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节点,明确责任人和工作任务,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

2. 加强环境监测,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体系,对天保工程实施过程中的环境变化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3. 强化法律法规执行,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确保天保工程的顺利实施。

4. 加强宣传教育,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认识和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5. 加强组织协调,建立健全的天保工程实施机构和工作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推动天保工程的实施。

四、保障措施。

1. 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对天保工程的资金投入,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

2. 完善技术支持,加强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提高天保工程实施的技术水平。

3. 健全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的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对天保工程实施过程中各项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工程的质量和效果。

五、总结。

天保工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希望通过天保工程的实施,能够为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作出积极贡献。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美丽的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天保工程实施方案

天保工程实施方案

天保工程实施方案天保工程是一项旨在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的工程,其实施方案需要经过周密的规划和科学的操作。

下面是天保工程实施方案的一个简要描述:一、项目背景和目标:天保工程是政府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国土质量而进行的一项工程,目标是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防止环境污染,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二、项目范围:天保工程的实施范围包括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重要湿地、退化土地等重点区域。

三、主要工作内容:1.生态修复:对退化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包括植被恢复、湿地修复、水系疏浚等工作。

2.水资源保护:加强水源涵养区的保护,修复受损的水系,开展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

3.环境污染治理:对重点污染区进行治理,采取适当的技术手段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4.生态监测与评估:建立健全的生态监测和评估体系,对天保工程的实施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

5.宣传教育: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四、实施步骤:1.项目准备:确定项目范围、目标和实施计划,编制项目进度表和预算。

2.资源调配:调动各方资源,确定项目负责人和项目团队,分配任务和工作职责。

3.实施工作:按照项目计划,进行生态修复、环境治理等工作,确保按时保质完成工作。

4.监测评估:建立监测体系,对工程实施过程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措施。

5.宣传推广:开展宣传活动,增加公众参与度,并收集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和完善工程。

五、组织架构和合作方式:1.项目领导小组:由相关政府部门领导组成,负责项目的决策和监督。

2.项目团队:由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负责具体的实施和管理工作。

3.合作方式:政府与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等合作,发挥各方优势,共同推进工程实施。

六、预期效果和可持续发展:1.生态环境质量改善:通过天保工程的实施,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改善,水质、空气质量等指标得到提升。

2.生态系统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得到修复,植被恢复、湿地修复等工作取得显著效果。

3.水资源保护:水源涵养区得到有效保护,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和管理。

保康县天保工程简介

保康县天保工程简介

保康县天保工程简介第一篇:保康县天保工程简介保康县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情况简介2000年10月,保康作为襄阳市唯一纳入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范围的县市正式启动实施,从此,揭开了保康林业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

工程实施以来,全县累积营造公益林45.52万亩,其中封山育林40.82万亩,飞播造林3.5万亩,人工造林1.2万亩;管护天然林资源241万亩,全面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关闭以消耗木材为主的森工企业19家,一次性安置停伐减产后富余职工351人,混岗职工192人。

10年来,全县活立木蓄积已达到678.59万立方米,比1999年翻了一番,林业用地面积达到400.69万亩,增加了44.09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999年的59.6%增加到79.33%,上升了19.73个百分点。

全县大力发展核桃、茶叶、食用菌、森林旅游、花卉苗木等林业特色产业,实现林业总产值5.5亿元,是1999年1.25亿元的4倍,林业已成为县城经济新的增长点。

工程的实施让昔日过度采伐留下的满目疮夷,已变得山青林茂,多年不见的野生动物频繁出没,干涸的山沟泉眼出现了涓涓细流。

如今的保康,千峰竞秀,百峦叠翠,满眼是绿,处处皆景,那云雾中若隐若现的青山绿水、小桥人家,让你仿佛置身于蓬莱仙境。

热火朝天的保康,发展强劲的保康,如明珠光耀荆楚。

保康——这片希望的田野,正踏着时代的步伐,乘着天保建设的春风,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第二篇:天保工程实施方案洛景政发(2012)40号景村镇人民政府关于上报《景村镇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森林管护实施方案》的报告县天保中心:现随文报来《景村镇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森林管护实施方案》请审阅!附:景村镇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森林管护实施方案景村镇人民政府二〇一二年二月二十七日景村镇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森林管护实施方案从2002年7月在全县启动实施天保工程一期森林管护工作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镇广大干群的努力工作,实施森林管护19.57万亩,占到全镇应管护面积的100%。

论天保工程对于加强生态建设的重要作用

论天保工程对于加强生态建设的重要作用

论天保工程对于加强生态建设的重要作用作者:朱富海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7年第17期天保工程也就是天然林保护工程,20世纪我国因为多种原因的限制而不能实现对国内森林资源的有效管理,最终导致我国森林资源出现消耗严重以及面积锐减等现象,同时这也是导致严重自然灾害出现的主要原因。

在此种趋势与背景之下我国政府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基础对进行天然林保护工程,在该项工程不断发展的情况我国生态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同时对我国生态建设的顺利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天保工程简介天然林保护工程是1998年由我国党中央、国务院发表的一项重要国策,主要是通过控制伐林以及增值造林等措施实现对我国自然林资源消耗严重等现象的有效解决,其衍生的各种生态问题也可在这一过程中实现有效的控制。

这对生态保护工作来说是一项重要的决策,同时可实现对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直观体现。

二、天保工程对于我国生态建设的推动作用1.森林资源得以保护并快速增长天保工程对我国生态建设最主要的推动作用,即体现于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方面。

随着天保工程不断深入进行,首先停止了各地区对天然林的商业性采伐,在“十一五”以及“十三五”期间,实行商品材生产零计划,以东北省某县为例,其国有、集体林场年均减少生产木材3.0万立方米,截至2015年,全县共减少木材生产量约为35.7万立方米。

同时,该县通过开展多种天保工程项目,如封山育林、人工造林以及飞播造林等,有效地加快了森林资源恢复量。

截止至2015年,该县有林面积增长至23.5万hm2,森林面积净增长量高达7.2hm2;活立木蓄积净增403万立方米,使全县活立木蓄积增加至907万立方米;全县森林覆盖率增加了16.2%,全县森林覆盖率约为60%。

通过天保工程该县实现了森林面积、活立木蓄积以及森林覆盖率的协同增长。

天保工程的实施范围包括黄河中上游、黄河上游地区,和我国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系统地涵盖了其涉及的17个省(市、区)的163个森工局及734个县。

天保工程相关概念

天保工程相关概念

天保工程相关概念天保工程相关概念天保工程即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

在我国,主要在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及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年洪涝灾害后,针对长期以来我国天然林资源过度消耗而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的现实,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重大决策。

该工程旨在通过天然林禁伐和大幅减少商品木材产量,有计划分流安置林区职工等措施,主要解决我国天然林的休养生息和恢复发展问题。

在年间,工程实施的目标:一是切实保护好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亿亩现有森林,减少森林资源消耗量万立方米,调减商品材产量万立方米。

到年,新增林草面积亿亩,其中新增森林面积亿亩,工程区内森林覆盖率增加个百分点。

二是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的木材产量调减万立方米,使亿亩森林得到有效管护,万富余职工得到妥善分流和安置,实现森工企业的战略性转移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步入可持续经营的轨道。

一、公益林(森林)管护(一)森林管护的法律依据《森林法》第三章第十九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建立护林组织,负责护林工作;根据实际需要在大面积林区增加护林设施,加强森林保护;督促有林的和林区的基层单位,订立护林公约,组织群众护林,划定护林责任区……护林员的主要职责是:巡护森林,制止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

对造成森林资源破坏的,护林员有权要求当地有关部门处理”。

公益林是生态价值十分重要的森林资源,按“国家公益林、地方公益林”的事权原则分别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筹集资金落实管护责任。

(二)对“管护”的理解“管护”一词由“管理”和“保护”组合而来,“管理”是手段、过程、措施,“保护”是目标、效果、法律要求。

可以将“天保工程公益林管护”理解为“预防性管理措施”,实现“保护森林”是目标。

“天保工程森林管护七落实责任体系”即是从实践中摸索形成的“森林预防性管理措施”。

实施天保工程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实施天保工程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实施天保工程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林业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是维护生态平衡、保障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期以来,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和环境污染等因素,我国的林业资源面临着日益严重的退化和破坏。

为了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一直在致力于推动林业资源的保护和恢复工作。

实施天保工程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天保工程是指对天然森林资源进行保护、恢复和建设的重大工程,旨在保持和增加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恢复能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天保工程的实施,对于提高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率、保障生态环境的良好状态以及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实施天保工程有助于保护和恢复天然森林资源。

天然森林是生态系统中最为原始和完整的一种形态,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种群和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长期的不合理开发和砍伐行为导致了天然森林的广泛破坏和减少,严重影响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实施天保工程可以通过对天然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恢复,有效地减少砍伐和破坏的行为,维持和增加天然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为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创造了基础条件。

实施天保工程有助于提高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率。

天然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通过推进天保工程,可以有效地提高天然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率,降低了森林资源的砍伐和开发行为的频率和强度,延长了森林资源的利用寿命,保障了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

通过在天然森林资源保护区内开展经济林业开发和生态旅游业等多种经济活动,增加了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提高了森林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促进了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实施天保工程有助于保障生态环境的良好状态。

天然森林是维持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系土壤、水源、气候等自然资源和生态服务功能的关键环节。

实施天保工程,可以有效地保护和恢复天然森林资源,维持了生态环境的良好状态,提升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恢复能力,减少了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影响,提高了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率和生态环境的综合服务能力,保障了生态环境的良好状态,为实现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保工程相关概念天保工程即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

在我国,主要在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及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1998年洪涝灾害后,针对长期以来我国天然林资源过度消耗而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的现实,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重大决策。

该工程旨在通过天然林禁伐和大幅减少商品木材产量,有计划分流安置林区职工等措施,主要解决我国天然林的休养生息和恢复发展问题。

在2000-2010年间,工程实施的目标:一是切实保护好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9.18亿亩现有森林,减少森林资源消耗量6108万立方米,调减商品材产量1239万立方米。

到2010年,新增林草面积2.2亿亩,其中新增森林面积1.3亿亩,工程区内森林覆盖率增加3.72个百分点。

二是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的木材产量调减751.5万立方米,使4.95亿亩森林得到有效管护,48.4万富余职工得到妥善分流和安置,实现森工企业的战略性转移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步入可持续经营的轨道。

一、公益林(森林)管护(一)森林管护的法律依据《森林法》第三章第十九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建立护林组织,负责护林工作;根据实际需要在大面积林区增加护林设施,加强森林保护;督促有林的和林区的基层单位,订立护林公约,组织群众护林,划定护林责任区……护林员的主要职责是:巡护森林,制止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

对造成森林资源破坏的,护林员有权要求当地有关部门处理”。

公益林是生态价值十分重要的森林资源,按“国家公益林、地方公益林”的事权原则分别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筹集资金落实管护责任。

(二)对“管护”的理解“管护”一词由“管理”和“保护”组合而来,“管理”是手段、过程、措施,“保护”是目标、效果、法律要求。

可以将“天保工程公益林管护”理解为“预防性管理措施”,实现“保护森林”是目标。

“天保工程森林管护七落实责任体系”即是从实践中摸索形成的“森林预防性管理措施”。

(三)管护模式国有林管护模式主要由国有林场(所)按责任区,落实在编在岗职工,与其签订《森林管护责任书》实施管护。

若在编在岗职工不足,则按“用工自主”原则,由国有林场(所)聘用临时人员,签订《森林管护合同》实施管护。

参与森林管护的职工及临聘人员可以称为专职护林员。

对不宜落实专职护林员的散生国有林,可以在当地村民中确定兼职护林员,签订“代管”合同落实管护责任。

集体个人森林管护模式集体个人森林的管护责任实际上由林主和村社集体组织分担,管护模式即为“林主自主管护”和“兼职护林员集中管护”,实践证明这两种“管护”互为补充,缺一不可,因此,我市要求将这两种管护模式结合起来落实集体个人森林的管护责任。

天保工程所称的“管护”主要是指兼职护林员的集中管护,而“林主自主管护”是从林权确定的时候就自动开始的责任履行过程,这种“林主自主管护”主要依靠森林经营获取回报(木材、薪柴等),在对公益林有木材采伐限制的条件下,国家及地方政府按照事权原则分别筹集资金建立了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这种“补偿”实际上就是对林主履行“自主管护”责任的补偿。

集中管护这是我市天保工程二期自创的概念,它是相对于林主自主“分散管护”而言的。

天保工程广泛使用的“承包管护”实际上就是“集中管护”,天保工程二期要求延续、完善一期管护体系就是要延续、完善集中管护体系。

实际工作中,应该在“完善”上很下功夫,其内容至少包括:合理确定管护责任区、管护费标准,认真确定管护人员、组织岗位培训及签订管护合同,严格执行合同约定等。

(四)管护合同管护责任区应根据森林分布状况及巡护难易划分责任区,一般将一个村或几个社划分为一个责任区,不能简单以森林面积划分责任区,一个责任区落实一名兼职管护人员。

实际工作中,可要求乡镇结合实际初步确定责任区划分方案,报区县林业部门审定。

管护合同“公益林(森林)管护合同”是遵循《合同法》及天保工程相关规定而签订的“合同”,而不是按照“劳动合同法”而签订的“用工合同”,劳动用工合同有其法定主管部门及主管部门备案的合同模式等。

“管护合同”的甲乙双方是平等的民事主体。

区县可依据市上推出的合同模式补充、完善制定适合当地的模式合同。

管护责任书“公益林(森林)管护责任书”是上下级间或单位与职工间落实森林管护责任的一种形式,是组织内的一种工作要求或目标落实。

例如各级政府、主管部门之间,林场与职工之间等都是以天保工程责任书或管护责任书形式进行落实。

“管护合同”与“管护责任书”共同构成了天保工程管护七落实责任体系。

(五)管护费标准应改变过去按照管护面积和统一规定单价下拨管护费的做法。

对国有林管护费可由国有林场统筹支配使用。

对集体林区管护费可根据责任区个数和责任区管护费标准支付,责任区管护费标准由区县根据资金来源、社会经济等实际情况确定。

“管护合同”上应明确管护费标准,管护费支付应逐渐实现通过银行卡支付。

(六)不同环节管护费理解工程管理人员应明确“管护费”与“生态效益补偿金”的区别和联系,即:对国有林,年度计划“国有林管护费”与“国有林生态效益补偿金”之和就是实施方案“国有林管护费”金额,造成这种不对应的原因是中央财政预算项目不同;对集体林区,年度计划“管护费”、“生态效益补偿金”与实施方案是不完全对应的,管理工作中应按照“天保工程资金使用管理细则”及“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使用管理细则”的规定执行。

但是,在统计报表中“管护费”与“生态效益补偿金”又必须与计划文件相对应。

造成这种计划文件与实施方案不对应的原因是财政预算项目与我市天保工程实际有一定差别。

(七)管护记录是专兼职管护人员巡山护林的原始记录,也是管护人员的护林工作接受考核和检查(自查、复查、核查)的主要依据。

实际工作中,大部分管护人员对护林日志的记录还存在“记录简单、粗放、不得要领等”问题,因此区县、林场或乡镇必须将“怎样记录护林日志”作为重要培训内容。

护林日志至少应该记录:这一天巡山护林的路线、起始时间;与护林工作相关的事项处置情况,例如在某时某地劝止某人乱砍滥伐、采砂采石、乱捕乱猎、野外用火等,报告及处置情况,书写护林标语多少条,观察森林虫情,护林宣传多少时间,等等。

(八)管护考核区县必须结合实际制定可操作的量化的管护考核办法,应将管护效果和实施管护的措施和过程作为重要的量化依据,具体量化办法应与管护合同相衔接。

乡镇、林场应按照管护责任区建立管护考核台帐,将平时掌握或月检、季检、年检发现的影响管护效果的事项、事件(例如森林火情、虫情,乱砍滥伐、滥捕滥猎、滥采滥挖情况等)随时进行记录,作为自查、复查、核查等考核的依据。

二、生态效益补偿(一)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法律依据《森林法》第一章第八条第(六)款规定“……国家设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用于提供生态效益的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的森林资源、林木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

中央对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规范《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财农〔2009〕381号)规定:“中央财政补偿基金作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用于国家级公益林的保护和管理”、“补偿范围是国家级公益林林地”、“国家级公益林是指依据国家林业局、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林资发〔2009〕214号)区划界定的公益林林地”、“集体和个人所有的国家级公益林管护补助支出,用于集体和个人管护国家级公益林的经济补偿”。

市政府对公益林(森林)补偿的规定《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继续组织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通知》(渝办发〔2011〕213号)规定:”对集体林区国家公益林和地方公益林同标准进行生态效益补偿。

对国家公益林,中央财政安排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每亩每年10元。

对地方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由中央、市、区县财政共同负担。

其中:中央财政每亩每年补助3元;市和区县两级财政共同承担每亩每年7元(分担比例为:“一圈”地区,市财政30%、区县级财政70%;“两翼”地区,市财政70%、区县级财政30%)。

对属于商品性经营的经济林、竹林和暂未形成森林的无林地、疏林地不进行生态效益补偿”、“对集体林区地方公益林,中央财政管护补助费每亩每年3元。

将集体林区国家公益林、地方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和地方公益林管护补助费进行统筹使用,按每亩每年2元的标准提取集中管护费,其余用于公益林的生态效益补偿”。

(二)生态效益补偿从法律和政策角度,应将“生态效益补偿”理解为“对公益林林主自主履行管护责任产生的生态效益所付出的有效劳动的补偿”。

而从字面上将其理解为“对公益林所产生的生态效益价值的补偿”是错误的,也是不具有操作性的。

因此,补偿标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的,而不是与公益林类型和等级相关的。

(三)补偿对象、范围生态效益补偿对象总体上说,补偿对象是公益林林主。

用“林主”这个概念比“林农”更合理,“林农”有户籍概念,而“林主”就不隐含户籍成分。

生态效益补偿范围国家规定补偿范围是公益林地,这主要是相对于基金筹集和预算而言。

我市规定补偿范围是“除暂未形成森林的无林地、疏林地之外的公益林地”,又考虑到公益林区划可能存在“局部错划”需进行技术层面“微调”的实际,规定“属于商品性经营的经济林、竹林不进行生态效益补偿”,这是为体现“公平”,对操作层面而言的。

(四)生态效益补偿合同“补偿”并不是无条件的,林主必须要承担了责任和义务才能获得补偿,因此必须签订《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合同》,一般情况下,以乡镇政府作为合同甲方,区县可根据市上的“补偿合同模式”制定切合实际的“补偿合同范本”,范本中要对天然林保护相关政策、林木采伐相关政策进行详细规定。

(五)补偿标准集体林区国家及地方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全市统一为每亩每年7.75元。

确定这一标准的政策依据主要有:《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财农〔2009〕381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继续组织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通知》(渝办发〔2011〕213号)。

财农〔2009〕381号文规定市级留用每亩每年0.25元公共管护费;渝办发〔2011〕213号文规定每亩每年2元用于组织集中管护,并规定集体国家公益林与地方公益林同标准补偿。

实际工作中,只要公益林林主履行了合同,就必须按照补偿范围和规定标准实施补偿,绝不能擅自降低标准。

(六)兑现总体要求以“直补”方式兑现,即通过林主提供的银行卡每年一次性直补。

实行直补的首年度,相关基础工作比较繁重,但形成制度后,工作量就相对减少,干群矛盾、群众信访就相对减少。

兑现环节减少,林主利益相对能够得到保障。

因此,实际工作中,不管有多大困难,都要把直补的基础工作搞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