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考点:企业合并有关的所得税
企业合并与所得税处理
企业合并与所得税处理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竞争的加剧,企业之间的合并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战略选择。
企业合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但在进行合并时,企业还需要考虑税务方面的处理,特别是所得税的处理。
本文将就企业合并与所得税处理进行深入探讨。
1. 合并类型及税务影响在企业合并中,有两种常见的类型:资产重组和股权合并。
资产重组是指一家企业将其资产和负债向另一家企业转移,而股权合并是指一家企业通过收购或合并其他企业的股份来控制该企业。
在资产重组中,如果符合国家税务机关的相关规定,转移资产将不会触发税务问题。
然而,如果转移资产不符合资本结构调整的条件,企业可能需要缴纳相关的所得税。
在股权合并中,由于股权交易的发生,涉及到的所得税会更为复杂。
在一些国家,如果符合一些特定的条件,股权交易可以享受税务优惠。
然而,如果未达到相关条件,企业需要按照国家税务机关的规定缴纳所得税。
2. 合并前的税务筹划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合并后可能发生的所得税,企业在合并前可以进行一些税务筹划。
税务筹划可以通过优化资本结构、利用跨国税务规则等方式实现。
优化资本结构是指企业通过调整债务和股权比例,使其最大程度地利用税务规定。
例如,通过向债权人支付利息,企业可以减少合并后可能需要缴纳的所得税。
利用跨国税务规则可以管理合并中跨国企业可能涉及的所得税。
例如,通过筹划跨国企业的利润分配方式,企业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跨国合并可能带来的所得税负担。
3. 合并后的税务处理在企业合并完成之后,企业需要根据相关法律和税务规定履行合并后所得税的义务。
一般来说,合并后的企业需要重新计算合并后的实体的所得税负担。
企业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合并前后的财务状况、所得的计算和报告方法、所得税减免或优惠等。
企业还需要按照税务部门的要求,提交相关的纳税申报和税务资料。
此外,在企业合并后,企业还需要处理合并前可能存在的未缴纳所得税。
企业需要按照相关法律和税务规定,清理合并前的未缴税务,并按照规定缴纳相应的罚款和滞纳金。
中级会计实务第十五章所得税
中级会计实务第十五章所得税在中级会计实务中,第十五章所得税可是个相当重要的章节。
对于很多学习者来说,这部分内容可能会有些头疼,但只要我们理清思路,掌握好关键要点,也能轻松应对。
首先,我们得明白所得税的基本概念。
简单来说,所得税就是企业按照国家税法规定,根据其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缴纳的一种税款。
那什么是应纳税所得额呢?这可不是企业会计利润那么简单。
应纳税所得额是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按照税法规定进行调整后得出的。
比如说,有些费用在会计上可以列支,但税法不允许扣除;或者有些收入在会计上还没确认,但税法要求交税。
这就产生了会计和税法的差异。
这些差异可以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
永久性差异呢,就是那些未来期间不会转回的差异,比如企业的罚款支出,在会计上计入营业外支出,但税法上不允许扣除,这就是永久性差异。
而暂时性差异就不一样了,它在未来期间是可以转回的。
比如说,企业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在会计上减少了资产的账面价值,但税法在当期不承认,这就形成了暂时性差异。
接下来,我们重点讲讲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资产,通俗理解就是企业预先多交了税,以后可以少交;递延所得税负债则相反,是企业预先少交了税,以后得补上。
比如说,企业有一项资产,账面价值是 100 万元,税法规定的计税基础是 120 万元,这就形成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20 万元。
因为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未来期间可以少交税,所以就形成了递延所得税资产 20 万元乘以适用的所得税税率。
再比如,企业有一项负债,账面价值是 100 万元,税法规定的计税基础是 80 万元,形成了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20 万元。
因为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未来期间要多交税,所以就形成了递延所得税负债 20 万元乘以适用的所得税税率。
在计算所得税费用时,可不能简单地用应纳税所得额乘以税率。
我们得考虑递延所得税的影响。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
当期所得税就是根据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出来的当期应交的所得税。
中级会计实务(所得税)
中级会计实务(所得税)中级会计实务(所得税)一、概述所得税是指针对企业及个人所得所征收的一种税收制度。
它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一种手段。
所得税法规范了纳税人的纳税义务和纳税行为,其中包括纳税人的识别、所得的界定、税款计算方法、减免政策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中级会计实务中的所得税问题展开论述。
二、企业所得税1. 纳税主体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主体是指依法设立并在国内注册登记的各类企业组织,包括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个人独资企业等。
纳税人应按照税法规定的期限和方式履行纳税义务,并按照纳税申报表真实、准确地填报相关信息。
2. 应税所得的界定企业所得税的应税所得是指企业在一定的会计期间内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所得额。
根据所得税法的规定,应税所得主要包括企业利润、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资本升值收益等。
税法还规定了一系列的非居民企业所得税的特殊规定与计算方法。
3. 税务申报与税款计算企业应在规定的纳税期限内,根据税法的要求填报企业所得税申报表,并结合财务会计信息进行税款的计算。
在申报和计算过程中,企业需要严格遵守税法的相关规定,确保申报信息的真实准确。
4. 减免政策与税收优惠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国家对部分企业实行了税收优惠政策,主要包括减免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投资方向引导等。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合理利用这些政策,降低纳税负担,增加企业发展的空间和动力。
三、个人所得税1. 纳税人的划分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主要包括居民个人和非居民个人。
居民个人是指在我国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非居民个人是指在我国境内没有住所或者住所在境外的个人。
不同类型的纳税人适用不同的税率和计算方法。
2. 适用税率与计算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税率采用的是累进税率制,具体税率及级距由国家税务总局规定,并根据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需要进行调整。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式包括综合计算与分类计算两种,个人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用的计算方式。
中级会计实务考试企业合并必考知识点详解
中级会计实务考试企业合并必考知识点详解企业合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通过资产或权益交换的方式合并成为一个企业的行为,属于会计核算中的重要内容。
在中级会计实务考试中,企业合并是必考的知识点之一。
本文将详细解析中级会计实务考试中与企业合并相关的必考知识点。
1. 企业合并的定义和分类企业合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通过资产或权益交换的方式,合并成为一个企业的行为。
根据合并方式的不同,企业合并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1 合并前后是否存在一个主导企业:- 控股合并:即合并后的企业由合并前的一个主导企业控股,被合并的企业成为子公司。
- 合并平等:即合并后的企业由两个或多个合并前的企业共同控股,彼此地位平等。
1.2 合并方式:- 通过资产交换实现的合并:指合并前的企业以其净资产的净额作为合并的对价,即通过资产的交换来实现企业合并。
- 通过权益交换实现的合并:指合并前的企业以其股份的发行作为合并的对价,即通过股份的交换来实现企业合并。
2. 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2.1 控制权的获得与确定:企业合并后,控制权的获得与确定是关键的会计处理环节。
根据国家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42号——企业合并财务报表处理准则》规定,确定控制权是根据实际控制的情况来判断,即主要根据对合并企业投票表决权的控制情况。
2.2 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合并后的企业需要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财务报表主要包括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和合并现金流量表。
其中,合并资产负债表是根据合并日各合并方资产负债表进行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应付账款等项目的调整合并而成的报表。
2.3 合并前后的投资估值处理:对于作为合并交易对价的股份投资,合并后的企业需要以公允价值计量,并通过利润表进行重分类处理。
3. 合并会计处理的问题与方法3.1 合并后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在企业合并后,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通常与公允价值存在差异。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合并后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调整。
中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实务第十六章所得税易错知识点
中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实务第十六章所得税易错知识点中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实务第十六章所得税易错知识点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及所得税费用的核算是经常考核的内容。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关于中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实务第十六章所得税易错知识点,欢迎大家阅读!第十六章所得税本章内容非常重要,需重点掌握。
从历年考试题型来看,本章可在各种题型中进行灵活考查,且既可单独出题,也可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前期差错更正等章节结合出题。
从内容来看,本章重点内容覆盖面较广,整章内容都很重要,比如资产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计税基础、暂时性差异、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所得税费用等的核算,都是出题点。
因此,考生学习本章,不能急于求成,应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力求全面掌握。
[基本要求](一)掌握资产、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二)掌握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确定(三)掌握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四)掌握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五)熟悉所得税会计处理程序易错知识点:特殊交易或事项中产生的资产、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除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取得的资产和负债以外,对于某些特殊交易中产生的资产、负债,其计税基础的确定应遵从税法规定,如企业合并过程中取得资产、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
由于会计准则与税收法规对企业合并的划分标准不同,处理原则不同,某些情况下,会造成企业合并中取得的有关资产、负债的人账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产生差异。
易错知识点:存在税率变化时如何计算递延所得税发生额:(1)计算递延所得税发生额,最常规、实用的方法是通过“期末余额-期初余额=发生额”来计算,存在税率变动的情况下也不例外。
(2)另一种方法是分别计算税率变动的影响和本期新增暂时性差异对递延所得税的影响。
这种方法适用的范围较小,一般只有在能单独算出本期暂时性差异增加额、期初暂时性差异未发生变动的情况下才适用。
【例题·单选题】某企业2012年1月1日购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买价为240万元,2012年12月31日公允价值为260万元,企业当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5万元。
中级会计实务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中级会计实务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企业所得税是指对企业利润所得征收的一种税收,是公司在经营活动中必须要面对和处理的税收之一。
在中级会计实务中,正确处理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进行论述,并给出相应的案例分析。
一、企业所得税的计算过程企业所得税的计算过程包括两个环节: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和计算应纳税额。
1.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以营业利润为基础计算出来的应缴税额。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需要按照税法规定的规则进行计算和调整,如加差异化应纳税所得额调整、加计扣除项目等。
具体计算方法可参照税法和财务报表的规定,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计算。
2. 计算应纳税额应纳税额是指根据应纳税所得额按照预定税率计算出来的应缴税金额。
企业应根据国家税务部门公布的适用税率的规定,按照相关税法进行计算。
计算结果作为企业所得税的负债,在财务报表中应予以准确披露。
二、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确认所得税负债和确认所得税费用。
1. 确认所得税负债在编制财务报表时,企业需要确认所得税负债,将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金额计入负债项目中。
一般来说,所得税负债是当前会计期间所得税费用与已缴纳税款的差额。
企业应根据税法规定和财务报表要求,按照准确的计算方法计提所得税负债。
2. 确认所得税费用所得税费用是指当前会计期间内所得税负债的变动,包括所得税负债的增加和减少。
所得税费用应根据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和适用税率进行计算,并在财务报表中按规定予以披露。
三、企业所得税的案例分析以某公司为例来分析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某公司在2021年度的会计期间内取得了营业利润为100万元,根据企业所得税法规定,该公司需要按照2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根据税法规定的加计扣除项目,该公司可以在所得税前扣除20万元的研发费用。
首先,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 = 营业利润 - 加计扣除项目= 100万元 - 20万元= 80万元其次,计算应纳税额: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80万元 × 25%= 20万元某公司根据上述计算结果确认所得税负债为20万元,并在财务报表中准确披露。
2018年《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点:所得税
【tips】本文由梁志飞老师精心收编,学会计实务大家定要踏踏实实把基本功打好!
2018年《中级会计实务》预习知识点:所得税备考中级会计职称之路注定不是轻松的,你只有足够的坚持,足够的努力,才会有回报。
路虽远,行者将至,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中级会计实务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内容导航】:
(一)所得税
(二)期末财务成果的核算
【所属章节】:
本知识点属于中级《会计实务》科目模块一会计基础知识介绍专题八收入、费用、利润
【知识点】:所得税;期末财务成果的核算
专题八收入、费用、利润
所得税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收益)
其中:
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
期末财务成果的核算
【补充例题•计算题】
乙公司2×16年有关损益类科目的年末余额如下(所得税税率为25%):
单位:万元
科目
借或贷。
中级会计实务历年考试真题及参考答案解析(2018年)
中级会计实务历年考试真题及参考答案解析(2018年)一、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1.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8年1月15日购入一项生产设备并立即投入使用。
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500万元,增值税税额85万元。
当日预付未来一年的设备维修费,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1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1.7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该设备的入账价值是()万元。
A.500B.510C.585D.5962.下列属于会计政策变更的是()。
A.存货的计价方法由先进先出法改为移动加权平均法B.将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净残值率由5%变为3%C.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由年限平均法改为年数总和法D.将无形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由10年变更为6年3.对于外币财务报表折算,下列项目应当采用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进行折算的是()。
A.固定资产B.管理费用C.营业收入D.盈余公积4.(根据2020年教材重新表述)2017年1月1日,甲公司溢价购入乙公司当日发行的3年期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作为债权投资进行核算,并于每年年末计提利息。
2017年年末,甲公司按照票面利率确认应计利息590万元,利息调整的摊销额为10万元,甲公司2017年末对该债券投资应确认利息收入的金额是()万元。
A.580B.600C.10D.5905.2016年12月7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600万元购入一台生产设备并立即投入使用,该设备取得时的成本与计税基础一致,2017年度甲公司对该固定资产计提折旧180万元,企业所得税申报时允许税前扣除的折旧额是120万元,2017年12月31日,甲公司估计该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460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2017年12月31日,甲公司由于该项固定资产确认的暂时性差异是()。
A.应纳税暂时性差异20万元B.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40万元C.可抵扣暂时性差异60万元D.应纳税暂时性差异60万元6.甲公司2017年12月10日签订一项不可撤销合同,合同约定产品的售价是205元/件,销售数量1000件,2018年1月15日交货。
中级会计实务中关于所得税费用的系列公式
中级会计实务中关于所得税费用的系列公式说到中级会计实务里面的所得税费用,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哎呀,又是那堆公式,头疼!”别急,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看似让人头大的话题,顺便用点轻松的方式,帮你搞明白这个所得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说实话,所得税费用这东西,你一旦掌握了,不仅不再是让你头皮发麻的难题,反而能让你在会计的世界里如鱼得水,轻松应对各种考题、实务操作。
咱们就先来捋一捋,这个税到底怎么算的吧。
大家可能都听说过“应交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这两个词对吧?可千万别搞错了!应交所得税,简单来说就是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应该交给国家的税款。
嗯,就是咱们说的那种,年终奖多了,税务局那边来收钱的情况。
它是跟企业的实际盈利直接挂钩的,是“应交税款”。
而所得税费用呢,哦,它稍微有点不一样,它是企业在某个会计期间计提的一个费用,跟利润挂钩,但又不完全等同于应交的税款。
咋说呢?这俩就像是两个亲戚,虽然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又不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所以,所得税费用到底怎么算呢?别急,咱慢慢捋。
首先有一个公式,你可能会见过:所得税费用 = 会计利润× 税率税收调整差异。
听起来有点复杂,但没关系,咱们就一步一步地理解。
会计利润,这个大家就明白了吧?就是咱们公司做账的那一部分利润,扣除了一些费用后剩下的利润。
至于税率嘛,哎呀,不用我说,你肯定知道国家有一套固定的税率体系,像是25%什么的。
差不多就是这么个意思。
至于“税收调整差异”呢,这个就有点小小的“坑爹”了。
啥意思?就是说,会计上和税务上有些地方规定不同,比如会计上可能会觉得某个费用可以先扣除,而税务上不一定能马上扣。
这就导致了“差异”,也就是说,咱们报表上的税额跟实际要交的税额有可能是有差距的。
不过,别怕,这个差距是可以调整的,调整完以后,最终算出来的所得税费用才是咱们真正要关注的东西。
有些小伙伴可能会说,哎呀,这个公式有点绕啊,我咋觉得不太明白?其实也没啥,咱们举个例子就好啦。
合并时产生的所得税问题
一、合并时产生的所得税问题(一)相关制度1、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发文文号:财税[2009]59号,发文时间:2009-4-30,实施时间:2008-1-12、国家税务总局:《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管理办法》,发文时间:2010-7-26,实施:2010-01-01(二)相关要点企业合并会计准则所界定的合并对应着59号文件所界定的合并和股权收购。
(以下所指合并,均为会计准则意义上的合并)企业合并中产生的暂时性差异是否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取决于企业合并是否符合适用例1、处理类型的确定(1)甲公司通过定向增发普通股1000万股(每股面值5元,市价6元)并支付银行存款200万元吸收合并乙公司。
解析:股权支付额(1000×6)占交易支付总额(1000×6+200)的比例为97%(6000÷6200×100%),超过了85%,符合财税〔2009〕59号文件第六条第四项规定的特殊性税务处理。
(2)甲公司通过定向增发普通股1000万股(每股面值5元,市价6元)并支付银行存款4000万元吸收合并乙公司。
解析:股权支付额(1000×6)占交易支付总额(1000×6+4000)的比例为60%(6000÷10000×100%),小于85%,不符合特殊重组,应作为一般性税务处理。
例2、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A公司及B公司同是甲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A公司拟吸收合并B公司。
合并日B公司的有关情况如下:A公司“资本公积-股本溢价”账户余额为400万元,所得税率为25%,不考虑所得税以外的税金,合并双方采用的会计政策相同。
假设企业合并时有两种合并对价的支付方式可供选择:方式一,1000万元现金加公允价值1300万的股权支付(股本面值1000万元);方式二,2300万的股权支付(股本面值1550万元)。
同时,假设上述吸收合并商业目的合理,实现合并后12个月不改变原B公司实质性经营活动,甲公司12个月不会转让所取得A 公司的新股权,截至合并业务发生当年末国家最长期限国债利率为3.5%。
2018中级会计实务:企业合并中递延所得税的确认
2018年中级会计实务:关于企业合并中递延所得税的确认的理解在中级职称考试以及注会考试中,所得税这一章是很多人比较头痛的内容,所得税再加上企业合并,那便成了很多人的“噩梦”。
今天就带大家一起去总结一下,在企业在合并过程中涉及递延所得税的时,要注意的两个关键节点的问题:一. 合并时被合并方资产、负债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确定二. 合并时产生的商誉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确定根据证监会对上市公司年报的相关规定,在合并过程中,如果涉及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一致的时,也要确定其对所得税费用的影响。
确定暂时性差异的原理同个别报表中资产、负债确认原理基本相同。
也是比较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但由于合并这样的事项的特殊性,其确认相关资产、负债账面价值的与计税基础的方法,与个别报表中确认的方法有所不同。
一. 合并时被合并方资产、负债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确定1.如果是控股合并被合并方的资产的在合并报表中的账面价值取决于“同一控制合并”和“非同一控制合并”。
由于是控股合并,被合并方法人资格存续,因此被合并方资产的计税基础依然是原个别报表的计税基础。
①如果是同一控制合并,合并报表中账面价值则为原个别报表中的账面价值②如果为非同一控制合并,合并报表中账面价值则为购买日公允价值【例1】2016年10月1日,无关联关系的甲公司购买A公司100%股权,形成控股合并。
A公司存货账面价值100万元,计税基础为150万元,无减值准备。
假设购买日该存货公允价值180万元。
由于是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站在合并的角度,该存货在合并报表中的账面价值为180万元,计税基础为原个别报表中的计税基础150万元。
资产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2.如果是吸收合并被合并方的资产在合并报表中的账面价值依然取决于“同一控制合并”和“非同一控制合并”,确认方法与控股合并一致。
但是,由于是吸收合并,被合并方的法人资格会注销,而计税基础是以法人资格为基础确定的,因此合并时被合并方资产的计税基础需要重新予以确认。
2018年中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考点:所得税费用
2018年中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考点:所得税费用2018年中级会计职称处于提高阶段,无忧考网希望考生全面掌握考点,特整理发布“2018年中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考点:所得税费用”希望大家认真学习第十五章所得税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所得税费用1.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2.会计处理步骤第一步:计算应交所得税(当期所得税)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当期所得税税率=(会计利润+纳税调增—纳税调减—税法允许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当期所得税税率=(会计利润±利润表永久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当期所得税税率【解读】(1)纳税调整增加额①.按会计准则规定核算时不作为收益计入财务报表,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作为收益需要交纳所得税。
②.按会计准则规定核算时确认为费用或损失计入财务报表,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允许扣减。
(2)纳税调整减少额①.按会计准则规定核算时作为收益计入财务报表,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确认为收益。
②.按会计准则规定核算时不确认为费用或损失,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允许扣减。
【提示】暂时性差异对应纳税所得额的调整(不考虑永久性差异)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本期发生的影响损益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本期转回的影响损益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本期发生的影响损益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本期转回的影响损益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若暂时性差异不影响损益,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正常的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其他综合收益,则不需要纳税调整。
第二步,计算递延所得税1.暂时性差异=(资产类)账面价值-计税基础=(负债类)(账面价值-计税基础)×(-1)正差=属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形成递延所得税负债负差=属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2.计算递延所得税【解读】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的暂时性差异,代表的是累计差异,因此要和期初的暂时性差异相比较,差额(发生额)才是本期应确认的金额。
企业合并中的所得税会计处理
新准则规定,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符合准则规定的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支出只是确保固定资产处于正常工作状态,通常不满足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应在发生时计入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不得采用预提或待摊方式处理。
新准则应用指南规定,企业生产车间(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如不满足资本化条件,应当直接计入管理费用。
企业发生的与专设销售机构相关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直接计入销售费用。
三、新准则下原制度规定的预提费用的会计处理(一)借款利息新准则应用指南规定,通过设置“应付利息”科目,核算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应支付的利息,包括吸收存款、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长期借款、企业债券等应支付的利息。
资产负债表日,应按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费用,借记“利息支出”、“在建工程”、“财务费用”、“研发支出”等科目,按合同利率计算确定的应付未付利息,贷记“应付利息”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长期借款———利息调整”、“吸收存款———利息调整”等科目。
实际支付利息时,借记“应付利息”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例5.公司向银行贷款1亿元,年利率6.66%,按季付息,到期还本。
原账务处理如下:每月计提:借:财务费用555000贷:预提费用555000每季付息时借:预提费用1665000贷:银行存款1665000按新准则做如下处理:计提时:借:财务费用555000贷:应付利息555000每季付息时借:应付利息1665000贷:银行存款1665000(二)预提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租金和保险费根据对待摊费用中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的分析可以得知,新准则及其应用指南不再对固定资产的修理费用进行预提,而是在实际发生时根据支出能否资本化分别进行相应的处理。
不能资本化的修理费用直接计入当期费用,可以资本化的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中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考点:企业合
并有关的所得税
企业合并有关的所得税——商誉有关的所得税
1.企业合并即为税法上叫企业重组,税法分为一般性税务处理和
特殊性税务处理。
2.在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
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按会计准则规定确认为商誉:
(1)如果合并是一般性税务处理(即应税合并),被购买方应视为
按评估后的公允价值转让全部资产,计算资产转让所得,依法缴纳所
得税,购买方取得的被购买方的资产、负债均按公允价值入账,并等于
计税基础,此时商誉的账面价值也等于计税基础,不产生递延所得税。
(2)如果合并满足特殊性税务处理的条件(即免税合并),购买方
取得被购买方的资产、负债按评估后的公允价值入账,而被购买方对
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未缴税,计税基础仍然是原账
面价值,从而取得的资产、负债产生递延所得税,并进一步影响被购
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金额和商誉的金额,此时商誉的账面价
值与计税基础0之间的差异不再进一步确认递延所得税。
3.在同一控制下,由于合并方按账面价值确认取得的被合并方的
资产、负债,因此与计税基础不存在差异,不产生递延所得税。
4.不同情况下商誉的计算:
免税合并:合并报表商誉=合并成本—(被合并方可辨认净资产公
允价值—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控股比例
应税合并:合并报表商誉=合并成本—被合并方可辨认净资产公
允价值×控股比例
5.购买方在合并前本企业已经存在的可抵扣差异及未弥补亏损等,可能因为合并后很可能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从而确认递延所得
税资产,但该确认不应成为合并的组成部分,不应影响合并中的商誉
或合并损益。
6.合并中购买方取得的被购买方的可抵扣差异,在购买日若不符
合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条件的不应确认,但在购买日后12个月内,若
预计未来能够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且该事实在购买日已经存在时,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同时冲减合并商誉,不够的冲减所得税费用;
若由于新的事实或购买日12个月后预计未来能够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
得额时,可以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同时计入所得税费用,不得调整
商誉金额。
(如企业在购买日已经研发成功的专利技术,能给企业带来
的经济利益不确定,在购买日后通过专家论证,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
经济利益,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购买日已经存在)
【例·判断题】
企业合并业务发生时确认的资产、负债初始计量金额与其计税基
础不同所形成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答案】×
【解析】企业合并业务发生时,对于合并初始确认的资产和负债
的初始计量金额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者递
延所得税负债,调整合并形成的商誉或者营业外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