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税务机关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基层税务机关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绩效管理指标体系有待进一步科学完善
1.绩效指标设计的主体单一
税务总局设计的税务系统绩效管理体系,是自上而下推动开展的一项重大管理制度改革,导致各级税务机关在规划绩效管理的目标时,出于时间和效率考虑,往往是由上而下制定指标体系,其他群体只有有限的参与权。由上级为下级制定标准,基层税务机关只能被动地按照上级的评估标准工作,不能共同探讨制定绩效指标容,难以充分理解绩效指标考核目的和方向,导致部分指标不能充分结合工作实际,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绩效评估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定量与定性指标未能有效结合
一方面,面向基层税务机关的绩效指标体系设计偏重于定性考核,即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打分,评价往往凭经验、凭印象,忽视定量考核,导致考核的主观性,容易出现“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事不错”的不良现象;另一方面,绩效指标体系的设计出现两种极端,有时业务部门在考核项目的设置上,容太多、太细,落实起来难以操作;而非业务部门(政务部门)设置的考核指标往往大而笼统、不明确,配套的绩效管理指标考评细则又容含糊,导致“指标不实、细则不细”,基层税务机关难以把握考核方向,不能充分体现基层单位和税务干部的真实工作绩效。
3.绩效指标体系的权重不够合理
考核指标所占权重是否合理对后期的绩效考核非常重要。基层税务机关在绩效目标设定时,往往被动、机械承接上级下达的指标体系,容易出现对“关键目标”把握不准,未能结合工作的次重点,设置不同的权重,容易出现税收主业指标占比偏低,非业务类指标占比偏高的现象;在个人绩效目标的设定上,岗位职责不同,业绩要求也不同,所采取的考核指标及其权重也应有所差别,但实际操作中由于缺少科学的方法,很难做到合理地确定分值和权重。
(二)绩效管理岗责体系有待进一步清晰明确
1.在制定绩效指标时没有对岗位职责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界定,使得税务干部的实际工作容与应尽职责出现不相匹配的情况。尤其是为突出某项重点工作,经常会脱离原有岗责体系随意设置岗位或要求税务干部承担很多临时性工作。而这些岗位和临时性任务,如何结合岗责体系确定绩效考核标准是税务机关实施绩效管理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2.许多岗责体系的编写没有经过科学的程序,都是凭经验来写出这个岗位所从事的工作、所应具有的技能,导致岗位职责说明不规:有的突出工作流程,有的突出工作目标,有的突出工作任务,各有侧重不尽相同,未能形成统一的编写标准;有的岗位职责说明语言深涩、语句表达含糊,不便于理解和实际应用。
(三)绩效考评的均衡合理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1.绩效指标考评宽严度不够均衡合理的问题
由于上级下达及基层税务机关制定的各种指标体系中存在着机考指标、量化考评指标占比较少,主观考评指标仍占较高比例的问题,各工作条线的考评宽严度与该条线为主领导的绩效管理思路息息相关;同时,个别考评部门在指标考核中还存在畏难情绪和“老好人”思想,对于被考评部门的工作不敢下力气进行监管扣分,导致考评部门间绩效指标扣分宽严度有明显差异,严重影响了考评的公信力,也导致被考评部门之间绩效分数难以拉开,工作实绩难以体现。
2.不同序列部门考评不够均衡合理的问题
税务系统层级众多,工作条线多样,工作事项繁杂,随着征管改革深入推进,条线化、专业化管理趋势日益明显,导致各条线、各岗位之间工作任务可比性逐渐降低,尤其在基层单位,政务部门与业务部门间工作容差异较大,业务部门间也因工作重点各有差异,工作较难以统一工作标准加以衡量,容易出现不同序列部门考评不够均衡合理的问题。
(四)绩效沟通体系有待进一步畅通
反馈和沟通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绩效沟通贯穿于整个绩效管理的全过程。但在基层税务机关绩效管理实践中,绩效沟通尚未充分落实到位。
1.观念上不重视绩效沟通
有些部门领导认为沟通没有必要,只要给出干部绩效考核的
分数就可以了,即使沟通也不会改变结果;有些部门领导认为沟通是浪费时间,他们更倾向于抓业务管理,将主要精力放在提升业务指标上,只关心考评结果以及相应带来的奖惩或惩罚,忽略干部的绩效改进和提升;有些部门领导虽然想进行绩效沟通,但不知道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因此提起绩效沟通总是望而生畏。
2.绩效沟通未充分体现在管理的各个环节
在绩效计划阶段,缺少与干部的沟通,干部参与度低,对绩效管理的心理认可度不高;在绩效实施阶段,不对过程进行控制,不能及时地反馈绩效考核结果和辅导干部,导致干部不能做出及时调整;在绩效改进阶段,忽略和干部沟通或者未能进行有效沟通,难以实现促进干部改进的绩效目标。
(五)绩效管理信息化水平有待进一步开发
推行绩效管理需要强大的信息化平台做支撑。各级税务机关现已安装使用包括“金税三期税收管理系统”、“辅助平台”等多个信息化管理平台,为提高绩效信息化管理水平,国家税务总局于2014年开始上线运行“绩效管理信息系统”,但目前使用的“绩效管理信息系统”未与任何一个信息化管理平台对接,其功能主要为通知传达、指标填报、考评结果展示等几个方面,对绩效管理过程控制、辅助考评帮助不大。受到硬件软件设施的制约,目前基层税务机关绩效指标考评仍主要依赖纸质记录、人工统计,增加了基层单位的负担,影响了绩效管理的效果,还需要在实践操作中不断完善功能。
(六)绩效管理的结果运用方式有待进一步拓展
由于受公务员管理体制和薪酬制度等的制约,税务干部的工资、津贴待遇基本上是利益均等,使得绩效结果无法客观公正的反馈到到薪酬的分配上来,只是用来作为等级评定和评优评先的依据。同时,在实际操作层面,绩效考核的结果与任用提拔、职级晋升、工资晋升、培训等方面没有做到完全挂钩,导致绩效考核虽然对为主领导和年轻干部有较大的推进和督促作用,但对其他干部则提升效果不明显。
二、绩效管理工作优化建议
(一)持续优化绩效指标体系建设
1.坚持参与性与科学性相结合
绩效管理体现组织和个人的共同利益,是双方双向沟通不断进步的过程。因此,绩效指标体系不应只由上级或管理者设计制定,要拓宽渠道,扩大参与,保证指标体系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在制定绩效指标的时候,税务机关应加强与干部的沟通,消除他们的顾虑和偏见,争取他们对绩效管理工作的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积极采用面谈、会议、书面征求意见、开放式讨论等多种方式,广泛动员全体干部参与讨论绩效目标的制定,就绩效指标的容达成共识,为绩效考核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坚实的基础。
2.坚持定量指标为主,定性指标为辅的原则
绩效指标体系的设计应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定量为主、定性为辅。定量的指标采用电脑自动生成和人工检查考核打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