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伶官传序》同步练习
《五代史伶官传序》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11.2《五代史伶官传序》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册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五代史伶官传序》)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B.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D.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祭祀时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牛、猪各一头叫“少牢”。
B.古称演戏的人为“伶”,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作“伶官”。
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D.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少牢:牛、羊、猪各一头。
11.2 《五代史伶官传序》(同步习题)(解析版)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十一课五代史伶官传序精选练习一、语言表达与运用1.下列各组句子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夫祸患常积于.忽微B.此三者,吾遗恨也.世言晋王之将终也.C.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虽.九死其犹未悔D.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数十伶人困之.【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于:介词,被/于:介词,在;B.也:表判断/也:用于句中,表语气停顿;C.虽:虽然/虽:即使;D.两个“之”都为代词,代庄宗。
故选D。
2.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而智勇多困于所溺B.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C.夫祸患常积于忽微D.一夫作难而七庙隳【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理解特殊的文言句式的能力。
A项,“于”,介词,被。
以“于”为标志的被动句。
B项,“于”,介词,被。
以“于”为标志的被动句。
C项,“于”,介词,在。
以“于”为标志的介词结构后置句,正确的语序是:夫祸患常于忽微积。
D项,“隳”,此处为被毁灭的意思。
无任何标志的被动句。
故选C。
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九州,古时天下分九州,即充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杭州、梁州、雍州。
秦居雍州,后“九州”成为中国的别称。
B.黔首,战国时期和秦朝对百姓的称呼,与“氓隶之人”“迁徙之徒”意思相同,都指百姓。
C.少牢:羊、猪各一头。
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牢”指祭祀用的牲畜。
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
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D.战国四公子,是指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春申君、楚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他们都出身贵族,以招揽宾客著称。
【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项,“杭州”错,应为“扬州”。
B项,“迁徙之徒”不是指百姓,而是指被征发戍守边关的人。
D项,春申君是楚国的,平原君是赵国的。
(完整版)《伶官传序》练习及答案
《伶官传序》学案一、积累●整合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勖勉仇雠盛以锦囊伶官传序泣下沾襟逸豫2、指出下面加点词的古今不同含义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古义:。
今义:。
2】抑本其成败之迹古义:。
今义:。
3】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义:。
今义:。
4】岂非人事哉古义:。
今义:。
5】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古义:。
今义:。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盛衰之理2】负而前驱3】及凯旋而纳之4】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5】函梁君臣之首6】抑本其成败之迹7】举天下豪杰8】数十伶人困之9】祸患常积于忽微4、解释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现象1】负而前驱2】函梁君臣之首3】一夫夜呼,乱者四应4】仓皇东出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6】而告以成功7】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昆玉所溺5解释下列加点的虚词1】于A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B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C 霜叶红于二月花D 智勇多困于所溺2】其A 与其所以失之者B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C 其后用兵D 其真无马耶3】之A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B 莫能与之争C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D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E 之二虫又何知F 吾欲之南海,何如4】与其所以失之者5】而皆背晋以归梁6】尔其勿忘乃父之志6判断下列句式1】此三者,吾遗恨也。
2】智勇多困于所溺3】方其系燕父子以组7、翻译下列语句1】与尔三失,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2】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3】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4】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8、名句默写1】满招损,。
2】,逸豫可以亡身。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9、文学常识1】欧阳修(1009—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晚年号,谥。
欧阳修是北宋中叶的倡导人。
大力提倡古文,批评宋初以来追求靡丽形式的文风,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他的门下。
他写的《朋党论》《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与高司谏书》《醉翁亭记》《丰乐亭记》《泷冈阡表》等,都是历代传诵的佳作。
《五代史伶官传序》同步练习(含答案)
《五代史伶官传序》同步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一】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
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
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
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
待其已信,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
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而人主以为去己疏远,不若起居饮食、前后左右之亲可恃也。
故前后左右者日益亲,而忠臣硕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势日益孤。
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
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
患已深而觉之,欲与疏远之臣图左右之亲近,缓之则养祸而益深,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
虽有圣智,不能与谋。
谋之而不可为,为之而不可成,至其甚,则俱伤而两败。
故其大者亡国,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借以为资而起,至抉其种类,尽杀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
此前史所载宦者之祸常如此者,非一世也。
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无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处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
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而祸斯及矣。
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
宦者之为祸,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①事是已。
故曰“深于女祸者”,谓此也。
可不戒哉?(节自欧阳修《五代史·宦者传论》)【注释】①唐昭宗:即李晔。
晚唐时期宦官专政,对皇帝有废立大权。
昭宗是僖宗之弟,即由宦官拥立为帝的。
后来昭宗与宰相崔胤谋诛宦官,反被宦官刘季述等幽禁,后虽得神策军解救,重新复帝位,但却招致梁王朱全忠乘机领兵入京,唐朝因之覆灭。
【文二】①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②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④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完整版)《伶官传序》练习及答案
《伶官传序》学案一、积累●整合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勖.勉仇雠.盛.以锦囊伶.官传序泣下沾襟.逸豫..2、指出下面加点词的古今不同含义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古义:。
今义:。
2】抑.本其成败之迹古义:。
今义:。
3】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义:。
今义:。
4】岂非人事..哉古义:。
今义:。
5】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古义:。
今义:。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盛.衰之理2】负.而前驱3】及.凯旋而纳之4】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5】函.梁君臣之首6】抑本其成败之迹.7】举.天下豪杰8】数十伶人困.之9】祸患常积于忽微..4、解释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现象1】负而前.驱2】函.梁君臣之首3】一夫夜.呼,乱者四应4】仓皇东.出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6】而告以成功..7】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昆玉所溺5解释下列加点的虚词1】于A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B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C 霜叶红于.二月花D 智勇多困于.所溺2】其A 与其.所以失之者B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C 其.后用兵D 其.真无马耶3】之A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B 莫能与之.争C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D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E 之.二虫又何知F 吾欲之.南海,何如4】与其所以..失之者5】而皆背晋以.归梁6】尔其.勿忘乃父之志6判断下列句式1】此三者,吾遗恨也。
2】智勇多困于.所溺3】方其系燕父子以组7、翻译下列语句1】与尔三失,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2】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3】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4】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8、名句默写1】满招损,。
2】,逸豫可以亡身。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9、文学常识1】欧阳修(1009—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晚年号,谥。
欧阳修是北宋中叶的倡导人。
大力提倡古文,批评宋初以来追求靡丽形式的文风,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他的门下。
《五代史伶官传序》测试卷同步练习(含答案)
《五代史伶官传序》测试卷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②孰难?”房玄岭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
微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
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玄龄等拜曰:“陛下及此言,四海之福也。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十一》)[注] ①上:唐太宗。
②守成:保持已有的成就和业绩。
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2.你怎样看待创业与守成的问题?请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朋党论欧阳修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利禄也;所贪者,货财也。
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
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
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
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
此君子之朋也。
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尧之时,小人共工、欢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
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
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立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
《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
”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
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
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
(完整版)《五代史伶官传序》同步练习及答案
自考大学语文《五代史伶官传序》同步练习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人物中号称“六一居士”的是 A.白居易 B.苏轼 C.欧阳修 D,蒲松龄 答案:C 2、下列属于欧阳修的文学主张的是 A.“明道”、“致用”、“事信”、“言文” B.言之有物,辞必己出。
C.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D.继承唐宋散文的优良传统,朴素,简洁 答案:A 3、《书》日:“满招损,谦得益。
”这个“书”指的是 A.四书 B.尚书 C.六书 D.孔子家书 答案:B 4、作者枉第三段中引用了“满招损,谦得益”的话,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A.归纳法 B.演绎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答案:B 5、《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告诫人们要居安思危的警戒性断语是 A.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B.满招损,谦得益 C.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答案:D 6、《五代史伶官传序》中阐述“盛衰之理”所用的史实论据是 A.唐玄宗前盛后衰的历史 B.李煜亡国的史实 C.后唐庄宗先盛后衰的史实 D.陈叔宝荒淫误国的历史 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 1、下习作品中,主要通过对比方法表达主题思想的有 A.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 B.朱自清的《背影》 C.茅盾的《香市》 D.高尔基的《海燕之歌》 E.郭沫若的《炉中煤》 答案:ACD 2、与“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用了相同修辞手法的是 A.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B.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C.满招损,谦得益 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E.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答案:ACDE 3、下列《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句子,含有对比论证方法的有 A.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 B.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辟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C.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D.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E.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答案:BCD 4、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所采用的主要论据有 A.后唐庄宗“所以得天下”的历史事实 B.后唐座庄宗“所以失之者”的历史事实 C.晋王李克用临终遗言的历史事实 D.后唐庄宗藏三矢于宗庙的历多史事实 E.《尚书》“满招损,谦得益”的名言 答案:ABE 三、名词解释题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五代史伶官传序》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11.2《五代史伶官传序》检测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的词义最接近的一项是()A.吾与汝俱少年..B.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C.又可冀其成立..之戚也..邪D.而汝抱无涯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如兔起鹤落,少纵则逝矣B.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C.与可没于陈州D.足相蹑于其门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夫祸患常积于.忽微B.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岂.独伶人也裁C.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其.信然邪D.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倚柱,怒发.上冲冠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4.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原来B.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组:绳索C.抑本.其成败之迹本:考察D.举.天下之豪杰举:整个5.下列语句中“其”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其.后用兵B.尔其.无忘乃父之志C.其.意气之盛D.故方其.盛也6.下列各句,不属于...被动句的一句是()A.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C.庄宗受而藏之于庙D.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得。
《伶官传序》练习附答案
《伶官传序》练习一、积累·整合(一)、指出下面加点词的古今不同含义1、岂非人事..哉 古义: 。
今义: 。
2、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古义: 。
今义: 。
3、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古义: 。
今义: 。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盛衰之理.2、负.而前驱3、及.凯旋而纳之4、方.其系燕父子以组.5、函.梁君臣之首6、抑本其成败之迹.7、举.天下豪杰8、数十伶人困.之9、祸患常积于忽微..(三)解释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现象1、负而前.驱2、函.梁君臣之首3、一夫夜.呼,乱者四应4、仓皇东.出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6、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昆玉所溺(四) 解释下列加点的虚词1、于A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B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C 霜叶红于.二月花D 智勇多困于.所溺2、其A 与其.所以失之者B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C 其.后用兵D 其.真无马耶3、之A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B 莫能与之.争C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D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E 之.二虫又何知F 吾欲之.南海,何如4、与其所以失之者..5、而皆背晋以.归梁6、尔其.勿忘乃父之志(五)判断下列句式1、此三者,吾遗恨也。
2、智勇多困于.所溺3、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六)翻译下列语句1、与尔三失,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2、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3、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4、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八)文学常识1、欧阳修(1009—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晚年号,谥。
欧阳修是北宋中叶的倡导人。
大力提倡古文,批评宋初以来追求靡丽形式的文风,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他的门下。
他写的《朋党论》《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与高司谏书》《醉翁亭记》《丰乐亭记》《泷冈阡表》等,都是历代传诵的佳作。
《第21课 伶官传序》课文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21课伶官传序》课文同步练习(时间:60分钟分值:70分)一、基础达标(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倔起阡.陌之中(qiān )盛.以锦囊(chénɡ )洎.牧以谗诛(jì) 据崤.函之固(xiáo)B.以三矢赐.庄宗(sì) 瓮牖.绳枢(yǒu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wèi) 约从.离横(zònɡ)C.隳.名城(huī) 逡.巡而不敢进(qūn )国胡以馈.之(kuì ) 仓廪.实(lǐn )D.赢粮而景.从(yǐnɡ) 销锋镝.(dí)国胡以相恤.(xù)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xì)答案 B解析“以三矢赐庄宗”的“赐”应读“cì”,“身死国灭,为天下笑”的“为”应读“wéi”。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盛衰之.理②晋王之.将终也B.①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②而皆背晋以.归梁C.①方.其系燕父子以组②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D.①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②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答案 C解析A项,结构助词,的/主谓之间,无义;B项,把/相当于“而”;C 项,都为“当……时”;D项,不定指代词,没有谁/不。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B.至于..誓天断发C.契丹与吾约为兄弟..D.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答案 C解析A项,“从事”,古义:官名,文中泛指一般属官;今义:投身到(事业中去)。
B项,“至于”,古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以至于”;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D项,“人事”,古义:政治上的得失。
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事理人情。
4.下列文言句式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而告以成功(省略句)B.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被动句)C.自然之理也(判断句)D.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被动句)答案 D解析D项为状语后置句。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第五单元 《伶官传序》 同步练习1
《伶官传序》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B.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组:绳索C.此三者,吾遗恨.也恨:愤恨D.及凯旋而纳.之纳:收藏解析:选C C项,恨:遗憾。
2.下列各句中“与”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契丹与.吾约为兄弟B.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C.莫能与.之争D.当与.秦相较解析:选B B项,动词,给;A、C、D三项均为介词,和。
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A.一夫夜.呼B.函.梁君臣之首C.仓皇东.出D.负而前.驱解析:选B A、C、D三句中的名词“夜”“东”“前”在动词前不是作句子的主语,而是用来修饰、限制动词,属于名词作状语;B句中的“函”在此用作动词,意为“用木匣子装”。
4.下列句子中,省略成分补充得不对的一项是()A.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B.请其矢,盛(之)以锦囊,负(箭)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于庙)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其)函梁君臣之首D.而身死国灭,(其)为天下笑解析:选B B项,应是“负(锦囊)而前驱”。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译文:(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译文:参考答案:(1)以至于割下头发,对天发誓(愿以死报),大家的泪水沾湿了衣襟,又是多么衰颓啊!(2)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享乐可以使自己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
其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
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
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
是时,诸伶人出入宫掖,侮弄缙绅..,群臣愤嫉,莫敢出气,或反相附托,以希恩倖,四方藩镇..,货赂交行,而景进最居中用事。
庄宗遣进等出访民间,事无大小皆以闻。
2《五代史伶官传序》同步习题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含答案)
2《五代史伶官传序》同步习题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含答案)《伶官传序》随堂练习一、夯实基础(每题4分,共8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李存勖(mào) 仇雠(chóu) 欤(yú)B.伶官(línɡ) 盛饭(chénɡ) 断发(fà)C.抑本(yì) 仓皇(huánɡ) 四应(yīnɡ)D.遗恨(yí) 所溺(nuò) 沾襟(jīn)2.下列各句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①尔其无忘乃父之志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③今其智乃反不能及④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壁⑤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⑥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A.①③B.②④C.④⑤D.①⑥3.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而智勇多困于所溺B.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C.夫祸患常积于忽微D.一夫作难而七庙隳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B.至于誓天断发C.契丹与吾约为兄弟D.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5.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一夫夜呼B.函梁君臣之首C.仓皇东出D.负而前驱6、下列句子中的“方”与“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中的“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故方其盛也B.夫虽无四方之忧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D.今其地方千里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契丹与吾约为兄弟B.乱者四应,仓皇东出C.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D.举天下之豪杰8.对文章最后一段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段进一步议论评说庄宗的盛衰。
B.本段运用对比,指出庄宗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
C.本段总结的经验教训更具有普遍意义,值得当朝者借鉴。
D.本段内容与前文的结论意义相同,去掉的话也是可行的。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抑本其成败之迹____________ 迹:事迹,事情的始末B.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____________ 原:原来C.及凯旋而纳之____________ 纳:收藏D.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____________ 告:祭告10.下列各句中“与”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B.契丹与吾约为兄弟C.莫能与之争D.当与秦相较1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盛衰之理②晋王之将终也B.①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②而皆背晋以归梁C.①方其系燕父子以组②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D.①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②一夫当关,万夫莫开1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九州,古时天下分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杭州、梁州、雍州。
(完整版)《伶官传序》练习及答案
、积累•整合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勖.勉 仇雠. 盛.以锦囊 伶.官传序 泣下沾襟. 逸.豫.2、指出下面加点词的古今不同含义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古义: 。
今义: 2】抑.本其成败之迹 古义: 。
今义: 。
3】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古义: 。
今义: 。
4】 岂非人.事.哉 古义: 。
今义: 。
5】其意气 之盛,可谓壮哉 古义: 。
今义:1】于A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B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C 霜叶红于.二月花D 智勇多困于.所溺 2】其A 与其.所以失之者B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C 其.后用兵D 其.真无马耶6 判断下列句式 1】此三者,吾遗恨也。
2】 智勇多困于.所溺 7、翻译下列语句1】与尔三失,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2】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3】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4】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8、名句默写1】满招损, 。
2】,逸豫可以亡身。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
9、文学常识1】欧阳修 (1009— 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晚年号,谥 。
欧阳修是北宋中叶的 倡导人。
大力提倡古文,批评宋初以来追求靡丽形伶官传序》学案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盛.衰之理2】负.而前驱 3】及.凯旋而纳之 4】方.其系燕父子以组.5 】函.梁君臣之首4、解释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现象 1】负而前.驱2】函.梁君臣之首 3】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4】仓皇东.出 5 解释下列加点的虚词6】抑本其成败之迹. 7】举.天下豪杰8】数十伶人 困.之 9】祸患常积于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6】而告以成.功.7】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昆玉所溺3】之A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B 莫能与之.争C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D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E 之.二虫又何知F 吾欲之.南海,何如4】与其所.以.失之者5】而皆背晋以.归梁 6】尔其.勿忘乃父之志3】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式的文风,主张文章应“明道” “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 等都出自他的门下。
(完整版)伶官传序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伶官传序同步练习题及答案检查我的基础1.下面词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提示:A 项“矢”读“ sh i” C 项“皇”读“ hucn g : “应”读“ yin g”; D 项“溺”读 ni”。
答案: B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B .C .D .提示: B 项,恨:仇恨,怨恨。
原:推究,考查。
C 项,抑:或者。
D 项,人事:主要指 政治上的得失。
答案: A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与例句中加点字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仓皇东出 A. —夫夜呼,乱者四应 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C.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D. 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提示:A 、B 、D 三项与例句均是名词用作状语,C 项“天下”意为“天下的人”。
答案: C4.选出没有名词用作动词的一项()A.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B.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C.函梁君臣之首 D.序八州而朝同列 提示:B 、C 、D 三项中分别有“舍” “函”“序”为名词用作动词。
答案: A5.下列句中“所以”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B.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D.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提示:A 、B 、C 三项中“所以”表示原因, D 项中“所以”为“用来……的”之意,表凭借。
答案: D6•下列句子中,省略成分补得不对的一项是……()A.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
B. 请其矢,盛(之)以锦囊,负(箭)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于庙)C.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其)函梁君臣之首。
D. 而身死国灭, (其)为天下笑。
提示: B 项应为“负(锦囊)而前驱” 。
答案: B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12 题。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 可谓壮哉! 及仇雠已灭, 天下已定, 一夫夜呼, 乱者四应, 仓皇东出, 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君臣相A. 李存勖(x u )B. 伶官(I mg )C.抑本其成败之迹(y iD.吾遗恨也(y i )请其矢(sh i ) 盛以锦囊(chen g ) 仓皇东出(hu 01 g )皆自于人欤(y u ) 誓天断发(f d ) 舌L 者四应(y in g )智勇多困于所溺(nu b )泣下沾襟(j n )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第5单元 伶官传序实战同步练习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同步练习一、基础考查1.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不省.所怙吾往河阳省.坟墓B.将成家而致.汝衔哀致.诚C.汝之子始.十岁始.速祸焉D.而不悲者无穷.期矣吾独穷.困乎此时也解析:选C。
A项,分别解释为“知道”和“探望”;B项,分别解释为“使……来”和“表达”;C项,都解释为“才”;D项,分别解释为“穷尽”和“处境困难”。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②止一岁,请归取其.孥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⑤死而有知,其.几何离⑥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⑦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⑧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⑨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⑩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⑨/⑩B.②⑦/①⑤/③⑥/⑧/⑨/④⑩C.①⑦/②⑧/③⑤/⑥/⑨/④⑩D.①⑧/②⑥/③⑤⑨/⑦/④⑩解析:选C。
C项①⑦为指示代词“那、那些”;②⑧人称代词“你的”;③⑤副词,表反问语气;⑥假如;⑨副词,表揣测语气;④⑩人称代词“他、他们”。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B.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C.几何..不从汝而死也D.又可冀其成立..邪解析:选B。
A项,“人事”,古义指人为的原因,今义指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C项,“几何”,古义指多少日子,今义指数学的一个分支;D项,“成立”,古义指成长立业,今义指组织、结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
4.下列各句中与例句的文言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A.足相蹑于其门B.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C.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D.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解析:选A。
例句与A句都是状语后臵句,B.为判断句,C.省略句,D.为定语后臵句。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
伶官传序同步练习
伶官传序同步练习1.下列词语注音、释义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勖(xù)仇雠:仇人忽微:微小的事B.沮(jù)逸豫:安乐仓皇:匆忙的样子C.襟(jīnɡ)凯旋:胜利从事:官名。
这里泛指一般属官D.伶(línɡ)遗恨:留下的仇恨自然:大自然2.下列各句中“与”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契丹与.吾约为兄弟B.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C.莫能与.之争D.当与.秦相较3.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与其所以..失之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契丹与吾约为兄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乱者..四应,仓皇东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A.一夫夜.呼B.函.梁君臣之首C.仓皇东.出D.负而前.驱5.下列句子,补出的成分正确的一项是()A.(他)还矢先王,而告以(之)成功B.(庄宗)还矢(于)先王,而告以(之)成功C.(庄宗)还矢(于)先王,而告(之)以成功D.(他)还矢(于)先王(矣),而告以(之)成功(也)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9题。
五代史伶官传序》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五代史伶官传序》同步练习课文总结一、伶官与《五代史伶官传序》这里的《五代史》指的是欧阳修撰写的《新五代史》,区别于薛居正奉命主修的《旧五代史》。
《伶官传》是《新五代史》中的一篇合传,记载伶人(古代音乐工作者和演员的称号)景修、史彦琼、郭门高(郭从谦)等人的事迹。
《伶官传序》则是这篇合传的序言。
本文通过对后唐庄宗得天下、失天下的典型事例,阐述了国家盛衰主要是由人事决定的道理,旨在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
唐庄宗李存勖(xù),喜演剧,能度曲,宠信伶人,让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优伶掌握实权。
后李嗣源发动兵变,郭从谦首先响应,率从马直(五代后唐时皇帝的亲军)亲兵攻皇城,纵火焚烧兴教门,闯入内宫,乱兵在宫楼上用箭射死仓皇东出的唐庄宗。
《伶官传序》把这个过程概括评述为:“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二、论证思路《伶官传序》是一篇史论文章,主要通过分析历史事实阐明观点。
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观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然后以“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提示下文重点通过唐庄宗的事例来说明这一道理。
二三两段通过叙述庄宗由盛转衰、骤兴骤亡的过程,采用对比论证,先扬后抑,先极赞庄宗成功时意气之盛,再叹其失败时形势之衰,兴与亡、盛与衰前后对照鲜明。
再辅以《尚书》古训升华,更增强了文章说服力。
最后一段借古讽今,宋朝统治者要从唐庄宗的盛衰中汲取教训,力戒骄侈纵欲。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文章按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基本思路展开论述,思路清晰,针对性强,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全文紧扣“盛衰”二字,夹叙夹议,史论结合,笔带感慨,语调顿挫多姿,感染力很强,成为历来传诵的佳作。
三、重点词语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原:推究,考查,如韩愈《原毁》,皮日休《原谤》)本其成败之迹(本:考究,与“原”相近)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之:取独)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其:表祈使语气,一定,可要)附:“其”表示各种语气举例:(1)吾其还也(其:表祈使语气,还是)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其:表祈使语气,一定,可要)(2)其皆出于此乎(其:表推测语气,大概,如“其此之谓乎?”)(3)其孰能讥之乎?(其:表反问语气,难道,如“其可怪也欤?”)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组:绳索)函梁君臣之首(函:名作动,用木匣子装)何其衰也(多么)何其久也,必有以(原因)也(为什么那样)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连词,或者,还是)愈虽不敢私其大恩,抑不可不谓之知己(连词,表轻微转折,然而)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莫:没有,没有人)莫名其妙(莫:没有人)四、文言句式梁,吾仇也(判断句)此三者,吾遗恨也(判断句)庄宗受而藏之于庙(状后)盛以锦囊(状后)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状后)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被动)夫祸患常积于忽微(状后)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被动)课内外练习一、课内巩固1.下列对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根本B.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贼:偷窃的人C.函梁君臣之首函:用盒子装D.举天下之豪杰举:全,所有的2.选出各组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A.世言晋王之将终也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B.而皆背晋以归梁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C.请其矢何其衰也D.负而前驱后人哀之而不鉴之3.选出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A.盛衰之理杳不知其所之也B.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庄宗受而藏之于庙C.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D.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其意气之盛,可谓壮战4.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庄宗受而藏之于庙藏:收藏,包含着庄宗郑重对待父亲遗赠并决心实现其遗志的意味B.请其矢,盛以锦囊请:恭敬地取出,包含着庄宗牢记父亲遗志并以此激励自己的意味C.及凯旋而纳之纳:收藏,包含着庄宗尚未全部实现父亲遗志还要继续努力的意味D.人于太庙,还矢先王还:奉还,包含着庄宗已经实现父亲遗志打算从此纵情享乐的意味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传说晋王李克用临终前交给庄宗三支箭,目的是希望庄宗牢记遗命,为父复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伶官传序》同步练习
一、检查我的基础
1.下面词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存勖(xù)请其矢(shí)皆自于人欤(yú)
B.伶官(línɡ)盛以锦囊(chénɡ)誓天断发(fà)
C.抑本其成败之迹(yì)仓皇东出(huānɡ)乱者四应(yínɡ)
D.吾遗恨也(yí)智勇多困于所溺(nuò)泣下沾襟(jīn)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与例句中加点字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仓皇东出
A.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C.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D.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3.选出没有名词用作动词的一项()
A.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B.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C.函梁君臣之首
D.序八州而朝同列
4.下列句中“所以”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下列句子中,省略成分补得不对的一项是……()
A.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
B.请其矢,盛(之)以锦囊,负(箭)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于庙)。
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其)函梁君臣之首。
D.而身死国灭,(其)为天下笑。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题。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组:丝带、丝绳,这里泛指绳索。
B.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壮:雄壮。
C.抑本其成败之迹抑:或者。
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身:身体。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函梁君臣之首
B.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D.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3.下列句子中句式结构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B.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C.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D.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4.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当他用绳子把燕王父子捆绑起来。
B.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一个人夜里呼喊作乱,乱了的人便从四面八方群起响应。
C.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以至于彼此对天发誓,痛哭流涕,沾湿了衣襟。
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舒适可以使自己毁灭。
5.对“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一句的理解,下列最准确的一项是()
A.强调得天下困难和失天下容易。
B.强调“得”“失”都是由人事决定的。
C.否定“得”“失”的难易都是由人事决定的。
D.否定得天下困难,承认失天下容易。
6.翻译下面的语句。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8题。
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
其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
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
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其战于胡柳也,嬖伶周匝为梁人所得。
其后灭梁入汴,周匝谒于马前,庄宗得之喜甚,赐以金帛,劳其良苦。
周匝对曰:“身陷仇人,而得不死以生者,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雠德源之力也。
愿乞二州以报此两人。
”庄宗皆许以为刺史。
郭崇韬谏曰:“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
今大功始就,封赏未及于一人,而先以伶人为刺史,恐失天下心。
不可。
”因格其命。
逾年,而伶人屡以为言,庄宗谓崇韬曰:“吾已许周匝矣,使吾惭见此二人。
公言虽正,然当为我屈意行之。
”卒以俊为景州刺史,德源为宪州刺史。
(节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1.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庄宗皆许以为刺史许:答应。
B.周匝谒于马前谒:拜见。
C.然当为我屈意行之行:走路。
D.愿乞二州以报此两人愿:希望。
2.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战于胡柳也,嬖伶周匝为梁人所得。
他在胡柳作战,宠幸的伶人周匝被梁国人俘虏。
B.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
庄宗不仅喜欢伶人,而且又有伶人是自己的知心朋友,能够自己谱曲。
C.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
能和陛下共同取得天下的都是些英雄豪杰忠诚勇敢的志士。
D.公言虽正,然当为我屈意行之。
你说的话虽然是正确的,然而应当迁就我去做这件事。
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庄宗失败的原因是不听郭崇韬等人的劝告,一意孤行。
B.庄宗为自己所溺爱的东西所灭。
C.庄宗被伶人所灭。
D.庄宗不能理解和接受郭崇韬等人的进谏。
4.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和课文《伶官传序》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庄宗失败的原因。
B.课文《伶官传序》揭示的深度比本文更深,因为它总结了历代帝王成败的一般规律。
C.本文和课文《伶官传序》都揭示了同一主题。
D.本文的语言史学味浓,而《伶官传序》文学味更浓。
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
参考答案:
一、检查我的基础
1.提示:A项“矢”读“shǐ”;C项“皇”读“huánɡ”,“应”读“yìnɡ”;D项“溺”读“nì”。
答案:B
2.提示:A、B、D三项与例句均是名词用作状语,C项“天下”意为“天下的人”。
答案:C
3.提示:B、C、D三项中分别有“舍”“函”“序”为名词用作动词。
答案:A
4.提示:A、B、C三项中“所以”表示原因,D项中“所以”为“用来……的”之意,表凭借。
答案:D
5.提示:B项应为“负(锦囊)而前驱”。
答案:B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题。
1.提示:D项,身:自身、自己。
答案:D
2.提示:A、B、D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C项中“组”在此处为名词。
答案:C
3.提示:D项为被动句。
答案:D
4.提示:B项“乱者”翻译有误,不是“乱了的人”,而是指作乱的人。
答案:B
5.提示:从句中“岂……欤?”的句式,可理解为是一种反诘。
从“皆……欤?”可以断定是要肯定人事的重要。
再从全文来看,文章论述的也是人事。
答案:B
6.翻译下面的语句。
参考答案:以至于对天发誓,割下头发,大家的泪水沾湿了衣襟,又是多么衰颓啊!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还是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
综合拓展提升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8题。
1.提示:C项,行:实行。
答案:C
2.提示:B项“知音”为通晓音乐之意,与今天的“知音”含义不同。
答案:B
3.提示:D项,庄宗理解,但并未接受。
答案:D
4.提示:A项,这两篇文章的立脚点是一致的,庄宗失败的原因在这两篇文章中的体现也是一致的。
答案:A
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参考答案:从他称王开始,直到他当上皇帝,都常常亲自和那些以歌舞谐戏为业的人在朝堂上上演各种杂戏,那些戏子因此得到重用,终于走向了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