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能力-结题报告

合集下载

《小学生习作评价多元化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习作评价多元化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习作评价多元化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主持人:徐州市中山外国语实验学校焦香云一、研究的意义、目标语文老师都有这样一个体会,批改学生作文是教学中最费时、费力、费神的事。

效果如何呢?许多学生往往只看一下分数与评语,有时连评语也不看就抄写下一篇作文。

叶圣陶先生曾经提出:“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该如何去引导指点学生,使他们养成这种能力是很值得共同研究的项目。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引导学生通过学生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可见互批互改作文批改法应该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手段。

事实上作文过程的本身就是学生自觉与不自觉地使用着自改的手段,让学生参与作文的评析,能使他们“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身参与和掌握知识的情感,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下)只有学生参与了作文的评析,亲身去体验,去感受,才能激起强烈的作文兴趣与作文欲望。

在习作过程中,学生不仅是一个被评的客体,更应是评价的积极参与者。

学生通过互批互改,不仅可以从别人的进步与缺陷中,发现自己作文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失误,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更能形成自我检查、自我评定的良好学习策略,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

二、研究的对象: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三、研究的内容与方法:1、研究内容:学习“小学作文评价”的相关理论。

结合教学实际,探索、把握小学生中高年级作文多元评价的方法指导。

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多元化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更好的进行习作训练。

研究范批,对学生自我批改,独立批改,小组批改,教师批改、习作评价激励方式的方法研究。

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写作水平,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研究方法(1)、行动法。

在课题研究中,根据研究的深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根据具体的情况对课题的开展及时调整。

使教师和学生不断地参与实践,主动尝试和探索。

《小学语文习作有效教学评改方式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习作有效教学评改方式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深圳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小学作文评改方式的创新研究》结题报告深圳市光明新区楼村小学课题组2007年10月21日,我校申报的《小学作文评改方式的创新研究》课题,经深圳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评审,立项为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

立项之后,课题组成员以科学的态度、创新的精神,扎扎实实地开展研究工作,经过两年多的研究,达到了研究的预期目标,取得了比较丰富的成果,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背景(一)小学作文评改方式的创新是新课改提出的新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

”这就是强调:作文评改是写作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它既能让学生体验写作成功的愉悦,从深层次上激发写作的热情,又能使他们提高评价修改作文的能力,切实提高写作水平;评改作文不是作文教学中的最后一道工序,而是学生习作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写好作文的开始。

要求教师应该把评改作文当作一次和学生进行交流的环节,对学生作文训练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特别是学生自我评改作文的能力训练,要求让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合作和相互了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评改出现以下三种现象:一是评改作文形式单一,只有教师评改学生作文;二是教师在平时作文中评改的多,不注重作文修改过程;三是学生对评改态度不端正,没有养成良好的评改习惯。

教师这种以作文评判者自居,漠视学生这个评改主体的现象,导致学生不能充分了解自己的缺点短处和学习别人的长处,失去了作文评改应有的意义。

而学生的作文水平也因为老师的“麻木评改,单调评价”长期得不到提高,这种改得随意,改得辛苦,甚至是改得烦的现象大大成为约束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瓶颈。

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感觉只有贯彻落实新课标,改变传统的作文评改方式,在评改的方法上不断创新,才能使学生写出好作文。

小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能力的培养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

小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能力的培养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

《小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能力的培养研究》课题结题报告龙河中心学校杨春娱一、问题提出的背景、目的。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现在有许多学生写完作文后掷于脑后,不愿修改,即使部分学生愿意改,也缺乏一•定的方法,这样哪怕写完-一篇又-一篇,也难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当前小学生在写作时存在大量问题,具体表现在:1、老师重视作前指导,忽视了作后指导。

2、学生缺乏修改习作的意识、兴趣。

对习作兴趣不浓。

3、缺乏修改习作的方法。

4、老师无法从“精批细改”作文的传统做法中走出来。

5、学生平时的阅读少,积累少,学生的作文写作思维不够开阔,语言不够精彩等。

鉴于以上原因,我计划以此课题为突破口,对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的深刻、系列的研究,大面积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二、课题核心概念。

修改作文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

自己修改作文就是让学生通过自我实践、自我反馈,发现并解决其中的问题,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同时也养成了良好的习作习惯。

在作文批改中,加大学生全体参与力度,是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措施。

三、本课题要解决的问题:1、当前小学生写作方法的调查与研究。

2、学生学习自己修改作文的研究。

3、总结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有效途径。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

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2、著名作家老舍说:“文章不厌百回改”。

意思是,一篇文章只有经过反复地修改,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使其更加完美。

3、鲁迅先生说:“作文的精华就在于修改。

五、课题研究的意义。

新课标对小学生修改作文能力的训练提出要求,要求”中年级“能修改有吗,明显错误的句子。

"高年级“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习作。

可见,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掌握了修改作文的方法,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既提高了学生的修改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六、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本校五(4)班学生。

习作结题总报告

习作结题总报告

课题《农村小学习作“四环九步”教学模式应用研究》结题总报告内容摘要:习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校课题组教师总结出了“四环九步”习作教学模式,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一模式的有效性,向区教科所申报此课题,增加人员,延长研究时间,调整研究目标、意义,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深入挖掘课题背景和理论依据,制定研究保障措施,界定核心概念,多个试验班级同时开展实验,实验过程严谨,及时收集记录研究成果,反复讨论案例,关注细节,找出不足及改进措施。

通过艰辛努力,收获了一系列成果,找到了改进的方向。

序言: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阵地,也是语文“双基”能力的最终体现。

这几年随着课程改革,习作教学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习作难教、习作难写仍然是语文教学中谈论的焦点。

农村小学生的习作本应该具有特定的素材优势,但现在的农村小学生在习作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明显比城区的学生差,农村小学生不会写作文、畏惧写作文的现象尤为突出。

从整体来看,我们的习作教学中仍然存在不少弊端,如习作中经常出现抄袭、内容空洞、说假话、想象脱离实际的现象。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包括教材本身、社会压力、教师和学生等。

经过调查研究,以及参考一些作文教学经验及文献资料,我校课题组成员重新审视并弄清习作教学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这三个问题,在校本课题《农村小学生高年级习作指导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为了进一步验证“四环九步”教学模式在作文教学实践中的实效性,提高农村小学生习作水平,决定研究《农村小学习作“四环九步”教学模式应用研究》这一课题。

一、课题研究的核心概念是:1、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又称教学结构,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指导下,在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活动的结构和方式。

它是人们在长期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改良教学而逐步形成的,它源于教学实践,又反过来指导教学实践,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

小学语文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课题结题报告篇一:“如何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课题结题报告[1] “如何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课题结题总结燕洞小学:黄燕宁内容提要:执教语文新教材已将近十二年了。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大量的字词积累并没有难倒学生,长篇的课文领悟学生们也易于接受。

唯有写作文成了许多学生“成长的烦恼”。

要帮助学生消除烦恼,寻找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他们的作文能力,创设情景是关键。

我们教研组的每一位成员进行了切实的研究,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情景,丰富写作内容;创设情景,激发写作动机;创设情景,开拓写作思路等,力求使每位学生的作文能力都有所提高。

问题提出: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学,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写作能力。

写作是有话要说,有情要抒,有事要叙。

而眼下一部分学生作文泛泛而谈,空洞无物,缺乏真实感,在语文教育讨论中,作文教学中的问题成为社会议论的焦点。

心理学研究指出,需要通常以意向、愿望、动机等多种形态表现出来。

涉及到作文心理发展问题上,起动力作用的需要形态主要是动机。

可以说,实际上作文动机是儿童作文活动的直接推动者,其强弱直接关系到儿童作文的成败。

因此,本教研组提出:创设情景,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的研究,重观察、重思考、重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和随感。

为了提高小学的写作兴趣《语文课程标准》还明确提出: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这就明确要求我们教师要主动挖掘生活中的心作资源,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活生生的原生态的体验环境,让他们在生活中想写,有内容写,并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努力做到写得生动、具体、感人。

而现实中,小学生的感情是最容易受感染的,当受到某种事物、环境气氛的感染时,就能爆发出相应的感情。

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精心选择或创设能突出作文主题的情景,对拓展学生作文思路有裨益。

如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如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提高习作教学效率的需要培养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工作,但它又是令教师倍感压力和困惑的。

我们的教学往往付出多,却收效慢。

教师手中可供参考学习的作文教学资料也不多,希望自己的设想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通过开发教材等配套资源,形成可操作的教学模式。

2、解决教学实践中突出问题的需要虽说苏教版教材的词汇量大、美文佳句也不少,但对于海南的孩子来说,由于训练有限、生活积累有限,学到的词难以运用,导致文章不生动或用词牵强附会的现象比比皆是。

存在的突出问题有:(1)、学生习作内容空泛、缺少色彩。

学生在习作中表现出来的不是无话可写,无情可抒,就是缺少童真童趣、真话真情。

(2)、学生遣词造句、学以致用的能力不强。

(二)理论依据和前人研究综述1、依据新课程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基本理念是:“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的过程。

”由此看出,《语文课程标准》特别重视鼓励自由表达,放开各种束缚,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借鉴网络中关于习作教学的资源(1)、“习作教学课题”中主要观点:“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教材为范例的小学生习作教学研究与探索”目的是通过研究与实践,找出阅读与习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强阅读课教学与习作教学之间的紧密联系,寻回习作教学的新思路,进而全面系统地探求教材例文与习作之间的关系,促进小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

(2)、“小学生习作教学资源开发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中强调: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在课程资源上有新的视野,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不但重视现有课程资源的利用,而且要重视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培养小学生习作兴趣的研究结题报告

培养小学生习作兴趣的研究结题报告

培养小学生习作兴趣的研究课题实验结题报告合水县三里店小学王丽一、课题的提出研究背景:在小学阶段,习作向来就是个难点。

究其原因,是学生习作兴趣的缺乏导致了“学生怕写、老师怕教”这个现状。

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学科本身发生兴趣。

”兴趣出勤奋,出智慧,出成绩,出人才。

兴趣带来强烈的感情倾向和个性特点,它能使学习由难变易,由苦变乐,由低效变高效。

因此,我们试图通过培养学生习作兴趣的的研究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绽放乐趣。

以生活为本源,成为与生活交流,与生命交流的平台,返朴归真,正本清源,让孩子们能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够感兴趣、有创意地表达,从而写出自己的个性。

理论根据: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个体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也是引起和保持注意的重要因素.学生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愉快主动地探索它.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在习作中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我们确定了“培养小学生习作兴趣的研究”这一课题进行探究。

二、实验假设及目标1.实验假设: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学科本身发生兴趣。

”兴趣出勤奋,出智慧,出成绩,出人才。

兴趣带来强烈的感情倾向和个性特点,它能使学习由难变易,由苦变乐,由低效变高效。

因此,我们试图通过培养学生习作兴趣的的研究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绽放乐趣。

以生活为本源,成为与生活交流,与生命交流的平台,返朴归真,正本清源,让孩子们能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够感兴趣、有创意地表达,从而写出自己的个性。

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习作水平。

2.实验目的:①激发学生参与作文教学的主动性、创造性,切实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②形成速效,高效的作文教学模式和全面科学的作文评价体系、探索开发学生作文资源的教育途径。

③撰写有一定理论高度和思想意义的学术论文,实验报告和研究体会。

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作文修改能力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作文修改能力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作文修改能力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篇一:培养五年级学生评改作文能力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培养五年级学生评改作文能力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北展小学李和亭一.问题的提出修改是写作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古今中外成功的写作实践和作文教学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课程标准》也提出:要“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

而当前的作文修改存在许多弊端:(1)教师重写前指导,轻改前指导。

(2)教师重自己修改,轻学生自改和互评。

(3)教师重对学生的作文作结论性修改,轻修改时的点拨及信息反馈。

(4)教师重修改的结果,轻修改的过程及评价。

(6)教师重作文修改本身,轻修改过程中师生情感沟通及学生主体人格的培养。

传统的作文评改方式,严重挫伤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现代学习方式,不能适应新的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教育理念。

基于以上认识,有感于当前作文教学的状况,我们在作文批改这一环节作了一些探索。

提出来了“培养高年级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的课题方案。

构建了“自改自评—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师生共评的多元化评改作文评改方式。

二.课题研究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语文课程标准》中这样阐述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评价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

”又有:“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

”“教师要特别重视修改,把它看作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实践活动,要引导学生重视修改,尤其是当堂修改,在交作文前再读再改,养成修改习作的习惯。

”但面对作文评价,语文教师常常感觉到付出许多,效果欠佳。

分析各种原因,很重要的一条是我们在作文评价活动中忽略了学生的心理需要,没有在学生主体需要的基础上开展评价。

基于以上认识,在课题研究中,让学生在自评和互评中加强交往,体验成功。

小课题研究结题详细报告范例.doc

小课题研究结题详细报告范例.doc

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例为了促进我县中小学及幼儿园立项课题的深入研究,认真做好结题工作,撰写好结题报告,现搜集以下结题报告范例,供老师们在课题研究中参考和借鉴。

范例1:《培养学生互批互评作文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一、研究背景《语文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学段学生作文训练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强调要培养和训练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养成修改自已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

"可见,放手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学生的自改作文能力,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叶圣陶老先生也曾说过:"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导地位了吗?"他还说:"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者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

"而现实教学中,老师们"一批到底",批作文成了教师最烦恼的事。

耗费了大量心血,收效却不大。

学生怕写作文,总是对作文不感兴趣,更写不好作文。

作文批改也就成了贯彻教师写作意图的过程,学生则变成了被动接受的容器。

这样做的确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却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基于此,我确立了《培养学生互批互评作文能力的研究》这个课题。

二、概念界定本课题的研究有三个概念:学生,他是作文的主人,也应是批改和评讲的主体,学生成了主体地位,他就会有兴趣,就会乐学。

互批互评:作文写好后,是学生间的互相批改,互相评讲,不是老师包办。

作文:是学生自己写的文章,不是其他地方选来的文章。

三、研究目标1.通过互批互评来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赏析能力。

2.培养学生批改作文、评讲作文的能力,使批改成为习惯,以提高写作的能力。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师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四、研究内容培养学生互批互评作文的能力本课题系苏州市中小学"指导学生自学"微型课题,课题编号1009059,组长:朱建荣。

提高小学生习作修改能力的策略研究项目论证

提高小学生习作修改能力的策略研究项目论证

提高小学生习作修改能力的策略研究项目论证一、研究意义(研究背景、应用价值、学术价值)(一)研究的背景。

我们知道,任何一篇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现在有许多学生写完作文后就不愿修改了,即使部分学生愿意改,也缺乏一定的方法,这样哪怕写完一篇又一篇,自己的作文水平提高也不快。

经过调查,我们研究组发现当前小学生在写作时存在以下问题:1、学生缺乏修改习作的意识、兴趣,对习作兴趣不浓。

2、没有修改习作的技巧和方法,经验比较缺乏。

3、学生平时的阅读少,积累少,学生的作文写作思维不够开阔,语言不够精彩等,运用到作文修改上也就没有很好的词句来保障。

我研究小组决定以此课题为突破口,提高小学生自己修改习作的能力从而提高作文水平。

(二)应用价值。

本课题是完善作文教学模式,把自改作文教学渗透入传统的作文教学,两者合二为一,并反复将作文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联系起来,通过有效、有趣的指导、评价、自改来培养学生养成自改作文的习惯,提高自改作文的能力,发展儿童的创造力。

(三)学术价值本课题研究是针对目前小学习作教学的弊端而展开的对策性研究,植根于小学习作教学实践,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将改变以往习作教学中教师包揽评价、习作评价后置、评价标准模糊、生评流于形式等问题,通过实践研究,探索一条新课改理念下促进学生发展的习作多元化评价新路子,改变教师精批细改、耗时低效的做法,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自能改文”的效果。

这是提高小学生习作质量的需要,也是进一步更新教学观念、落实课程标准的重要举措。

二、本项目的研究现状1.研究现状。

自改作文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有关自改作文的教学论文也层出不穷,这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减轻教师作文批阅负担,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

但是,几乎所有的作文仅仅停留在教师层面的零碎的方法探索上,缺少学生主动的参与和探究,同时也缺少整个自改作文教学体系的探索,造成学生方法指导的随意性和能力培养的缺失。

结题报告 提升小学生习作能力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提升小学生习作能力策略研究

《搭建经典阅读平台提升小学生习作能力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赣榆县实验小学王家春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经典的整本的书。

”通过大量的经典阅读来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

虽然新课程标准的目标明确,方向统一。

可是,在小学阶段并没有看到可喜的效果,而是目前小学生习作现状不容乐观,普遍存在习作时“无话可写、无从下笔”现象。

习作题一出,有的等着抄同学习作;有的照搬作文选上的雷同作文;有的勉强写出来,内容也枯燥,特别是字数太少.无奈之下,教师只好有针对性地布置学生背作文,然后指导学生在考试时改头换面。

这种“习作选材单一、习作结构雷同、习作缺失个性、套作、背作泛滥”等现象,在小学阶段屡见不鲜.这种现象抑制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抑制了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

为了改变这种现象,语文教学中应以经典阅读为突破口,努力为学生搭建经典阅读平台,切实提高小学生习作水平,这样才能真正解决小学生习作难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依据1、概念界定“经典阅读”就是根据学生的年龄,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的、内容丰富的、能够代表一个时代的、具有普遍性修养意义的韵文、唐诗宋词、文学精彩片段等多方面的优秀作品。

“搭建经典阅读平台”就是以经典阅读为突破口,以读书活动为平台,运用多种策略和手段引导广大学生走进经典阅读中,切实提高写作水平.2、理论依据国内外都很重视经典阅读教育的研究,在一些发达国家,经典阅读已成为阅读教学目标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

而我国有关阅读活动也日益受到重视。

目前很多学校和老师也在加大学生的经典阅读量、激发学生的经典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阅读实践等方面,进行很多有益的尝试。

著名儿童文学家梅子涵先生对小学生的课外经典阅读十分推崇,他认为童年时代的阅读为其一生的发展作铺垫。

北京市特级教师窦桂梅的《语文教学要关注人的发展》在推荐阅读书目,拓宽阅读范围,积累语言文字,熏陶民族文化等方面,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培养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1.学校实际教学需要我校是一所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小学。

通过调查了解,发现我校学生普遍对写作不感兴趣,甚至是“谈写色变”,对写作有畏惧心理,教师也视作文教学为烦恼。

又从历届小学毕业生考试情况来看,我校小学语文成绩普遍低于城内小学,特别是占有相当比重的作文,明显落后于城区学校。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试图改进方法,积极创设条件,促成学生主动参与,努力探索一条提高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和策略,这就是我们的研究动机。

2.社会发展现状的需要未来是科学技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在这个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中,人们越来越需要以语言文字作为载体,介绍科技成果,传播科学知识,交流社会信息,储存精神财富,人类已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一个空前绝后的写作时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能力的高低,对于学生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从长远看,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是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看,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以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得发展,对每个社会成员都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可持续发展观念和战略,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具有终身发展的愿望和终身发展的能力,具有自主创作的能力。

二、课题概念界定“农村”是以农业为主,兼顾林、蚕、果、牧、渔等多种生产经营方式的社会群体的生活区域。

农村山清水秀,环境优美,农村有许许多多城里人从来不曾见识过的瓜果,蔬菜,有城里人不曾体验过免费的简单而有生活情趣的游戏。

但是农村也有太多相对于城里来说滞后发展的需要,农村孩子的家长大都出门打工挣钱,很多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在婆婆爷爷的庇护下,只是吃饱、穿暖,对学习没有主动性,不自觉。

农村孩子天天和泥土打交道,却从不知道把那些感受与人分享,不知道用口语表达,不知道用文字表达。

《小学生活自能作文实验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活自能作文实验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活自能作文实验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作文是学生的思维表达相结合的产物,也是显示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式之一。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却出现了中高年级的学生在作文时普遍感到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只好瞎编硬凑,写出的文章语句贫乏,内容平淡,更谈不上什么真情实感。

“作文”成了学生和老师的“软肋”,学生惧怕写,老师惧怕改。

究起原因,主要在于作文教学普遍和学生的生活脱节,忽视了生活皆作文,未能引发学生对生活环境的关注与生活体验的挖掘,从而导致学生应付思想严重,懒于作文,一旦布置作文,就产生消极被动、烦恼厌倦等不良心理障碍。

教师是“为写而教”“为考而教”,没有从整体着眼,把作文教学放在语文教学应有的地位上。

学生的作文纯粹是为了老师任务而写,“为写而写”。

“我手写我心”的口号喊了很多年,但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仍然是穿着新鞋走老路,换汤不换药,儿童只是写作的机器,写出的作文千篇一律的“应试作文”,自然是毫无个性可言。

“生活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是学生习作的源头活水”,没有丰富的生活经历,没有敏锐的观察力,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无米”就难以“下炊”,写不出精彩的文章也是必然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习作教学改革已刻不容缓。

我们认为:改革当前的习作教学必须首先在走进学生心灵,打破学生习作上的瓶颈。

生活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是孩子习作的源头活水。

我们老师就应从孩子的视角看世界,教会如何孩子们深入生活,掌握观察的方法,让孩子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搜集习作的素材。

课堂上通过创设情境、游戏、活动等孩子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搭建一个孩子能自由表达的平台,即在孩子的心灵和周围的世界之间建立一个“言语应答机制”。

课堂上用“童心”叩响孩子美丽的心灵,让孩子想象的翅膀在广阔的生活天地里自由翱翔,让童真童趣的语言如涓涓细流般流淌……基于此我们提出了“小学生活自能作文”的教学改革,旨在从习作教学实践中探究实现学生自主作文的有效策略。

培养小学生写作兴趣 小课题结题报告

培养小学生写作兴趣    小课题结题报告

免费下载文档地址:/需要免费注册论坛培养小学生写作兴趣小课题结题报告成果摘要:总优势:本项目研究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改革,有助于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行开放式、个性化、自主探究性的学习,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以及学习兴趣提供了条件,是教与学的大改革。

1、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为创新的课堂教学。

通过开拓创新的课堂教学,使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改革的观念,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的学习的乐园。

重视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写作意识的研究。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捕捉写作素材,主动地观察和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把生活中所遇到的人和事写下来,使作文生活化。

2、教师的教活了。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做到:激发兴趣,注重教法的新颖性;创设情景,创造认识的冲突性;反馈调控,突出教与学的针对性;体验成功,强化求知的进取性;民主合作,建立师生关系的和谐性。

逐步营造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

3、学生的学活了。

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发表意见。

逐步形成了独立活动、集体讨论、小组活动、动手操作有机地结合。

使学生能勇于质疑、释疑,善于发现规律,大胆发表不同见解。

大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4、课延实践活动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通过创新的课延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细心观察能力、动手制作和创新能力。

5、学生们一方面实现了“厌倦写作”到“主动参与写作”的转变;另一方面又实现了“无话可写、无事可记”到“言之不尽、言之有物”的转变。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近年来,我校语文科组一直在对作文教学进行细致、深入的思考,并开展了一系列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在“既要突出主题,又要围绕中心富有教育意义”的作文教学思想指引下,我们的作文教学侧重在写作技巧、写作方法、思想升华的指导上,致使不少学生作文兴趣乏然,作文内容脱离生活实际,作文形式满篇的照猫画虎、千篇一律。

关于小学生作文修改能力的研究》中期报告

关于小学生作文修改能力的研究》中期报告

关于小学生作文修改能力的研究》中期报告我组课题《关于小学生作文修改能力的研究》已进入半年多的研究,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开展并初见成效,下面我对前阶段研究工作作简单小结。

一、课题的由来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

“老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已经成了一种普遍的现象。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本选题的目的就在与通过研究小学生修改作文能力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能对提升小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有所帮助。

二)、研究的目的1.作文修改能力的评估。

首先,我们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摸清学生作文修改能力的现状,对学生作文修改能力有正确的评估。

2.激发学生修改作的兴趣。

对于目前一气呵成的作,怎么调动学生的修改兴趣是本次研究的重点,我们在作文教学实践中要不但摸索,总结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激发研究修改作的兴趣。

3.教会学生修改作办法,如何修改自己的作。

4.研讨的办法和步伐运用于作文教学当中。

既然是卓有成效的策略,我们要重视功效的再运用,把策略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当中,通过问卷调查的比较,找到学生提高修改作兴趣的源头。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及步骤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以下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观察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5年9月---2015年10月)1.组建课题组,撰写课题论证报告,申请立项。

2.研讨课题的可行性,必要性,作修订弥补。

3.发动课题组研究有关理论,撰写课题组研究方案。

4.确立课题研究的实施范围[3—5年级]为实验内容。

第二阶段:施行阶段(2015年11月---年4月)1.公布课题方案,进行开题报告。

2.组织课题组理论研究,开展课题研讨活动。

3.通过问卷调查、师生交流找出学生作修改存在的共性问题,掌握3-5年级段的学生修改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作文修改能力》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目的。

我们知道,任何一篇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现在有许多学生写完作文后就不愿修改了,即使部分学生愿意改,也缺乏一定的方法,这样哪怕写完一篇又一篇,自己的作文水平就是不行。

经过调查,我们研究组发现当前小学生在写作时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缺乏修改习作的意识、兴趣,对习作兴趣不浓。

2、没有修改习作的技巧和方法,经验比较缺乏。

3、学生平时的阅读少,积累少,学生的作文写作思维不够开阔,语言不够精彩等,运用到作文修改上也就没有很好的词句来保障。

我计划小组决定以此课题为突破口,提高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二、本课题要解决的问题:
1、当前学生们写作方法的技巧与能力的调查与研究。

2、学生学习自己修改作文的方法的研究。

3、总结学生提高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

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2、著名作家老舍说:“文章不厌百回改”。

意思是,一篇文章只有经过反复地修改,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使其更加完美。

3、鲁迅先生说:“作文的精华就在于修改。

四、课题研究的意义。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修改作文能力的训练提出要求,要求”中年级“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

”可见,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掌握了修改作文的方法,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既提高了学生的修改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五、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校四年级学生。

六、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采用调查法、现场训练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七、课题研究步骤及具体工作。

1、在3月份组织参研人员学习指导学生修改作文的理论书籍,让教师获得指导学生的基本能力。

2、在4月份对四年级全体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对于作文修改的兴趣、能力及学生的综合素质。

3、在5—8月份进行以下研究:
在多媒体课件中让学生进行形近字、错别字的对比训练,让学生掌握如何正确使用汉字,在作文中不写错字和别字。

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练习修改其他学生作文中的病句,提高学生对于句子的修改能力。

运用多媒体的卡通画,对学生进行标点符号使用的修改练习。

在网络中进行段落的修改活动,提高学生修改段落的能力。

4、在9月份,由教师出示各种作文,让学生进行修改竞赛。

5、在10月份,搞一次学生座谈会,让学生各抒己见,谈谈自己修改作文的体会和成功的喜悦。

6、在11月份,参研的全体老师共同总结,把在指导学生作文修改过程中的各种技巧、心得形成书面成果。

7、在12月份进行结题。

九、课题研究的成果。

1、在研究过程中积累经验,形成了一篇论文《利用多媒体,更新作文批改方式,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2、在研究过程中形成了我们组的课例报告。

3、研究组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案例。

4、研究过程中形成了精美的课件
5、我校四年级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上期期末成绩从全镇的第四名上升到第三名。

十、问题与反思。

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当然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需要进一步解决。

具体有:
1、学生的课业负担重,农村的孩子读书的机会少,没有网络等可以学习的途径,从而造成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窄,写作也是量少,词句等不丰富,这对提高学生的作文修改能力是非常不利的。

2、学生在批改作文时,头脑中没有优美的语句等来润色,造成修改出来的作文水平不是很高,润色比较困难。

2、我们课题组的人员大多不在学校居住,大家在一起共同探讨的机会有些偏少,研究的深入程度不够,对于课题研究还不够深入细致。

3、学生的整体写作水平偏低,尚需大面积的训练和提高。

4、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室还没投入使用,这对于研究造成了一些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