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改革课件
合集下载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ppt1 课件
第16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少数民族内迁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北方民族大融合 课堂小结
导入一
孝文帝像
在中国古代,换姓改名非同小可,对皇帝来说尤其如此。但北魏孝文帝却将自己的鲜 卑族姓氏改为汉族姓氏。他的这一举动,当时震动朝野,带来广泛的社会影响,后来成为 民族融合的佳话流传至今。
导入二
北朝
北魏·太平六年砚
北魏书法始平公造像记
北朝·北魏朱义章
北魏书法元珍墓志
北朝·北魏(514年)
课堂小结
少数民族内迁
1.我国民族分布的格局 2.少数民族纷纷内迁
北魏孝文帝 的改革措施
1.孝文帝改革的原因 2.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北方民族 大融合
1.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2.北方民族大融合
学习与探究
学习活动
这首描绘草原风光和游牧画景的
著名民歌《敕勒歌》,起初由高车族
牧民用高车语创作。高车族即为铁勒
族,又叫敕勒族,因他们乘高车,逐
水草,过着游牧生活,所以被称为高
车族。
后来,高车族与鲜卑族的交往增
多,《敕勒歌》便被译为鲜卑语,在
北方广为流传。北魏孝文帝改革,规
定以汉语为“正音”(标准语言),
在少数民族中推广汉语,《敕勒歌》
少数民族内迁
少数民族内迁和建立的政权
鲜卑 羌
氐
鲜卑 匈奴
羯
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
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比较表
民 族 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 政治制度 文 化
以农耕 汉族
为主
定居 比较完备 先进
北方
以游牧
逐水草 相对落后 相对落后
少数民族 为主
而居
魏晋墓葬壁画
扬场图
放猎
少数民族内迁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北方民族大融合 课堂小结
导入一
孝文帝像
在中国古代,换姓改名非同小可,对皇帝来说尤其如此。但北魏孝文帝却将自己的鲜 卑族姓氏改为汉族姓氏。他的这一举动,当时震动朝野,带来广泛的社会影响,后来成为 民族融合的佳话流传至今。
导入二
北朝
北魏·太平六年砚
北魏书法始平公造像记
北朝·北魏朱义章
北魏书法元珍墓志
北朝·北魏(514年)
课堂小结
少数民族内迁
1.我国民族分布的格局 2.少数民族纷纷内迁
北魏孝文帝 的改革措施
1.孝文帝改革的原因 2.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北方民族 大融合
1.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2.北方民族大融合
学习与探究
学习活动
这首描绘草原风光和游牧画景的
著名民歌《敕勒歌》,起初由高车族
牧民用高车语创作。高车族即为铁勒
族,又叫敕勒族,因他们乘高车,逐
水草,过着游牧生活,所以被称为高
车族。
后来,高车族与鲜卑族的交往增
多,《敕勒歌》便被译为鲜卑语,在
北方广为流传。北魏孝文帝改革,规
定以汉语为“正音”(标准语言),
在少数民族中推广汉语,《敕勒歌》
少数民族内迁
少数民族内迁和建立的政权
鲜卑 羌
氐
鲜卑 匈奴
羯
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
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比较表
民 族 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 政治制度 文 化
以农耕 汉族
为主
定居 比较完备 先进
北方
以游牧
逐水草 相对落后 相对落后
少数民族 为主
而居
魏晋墓葬壁画
扬场图
放猎
选修一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课件(共58张PPT)
知识梳理
——改革的对策
社会问题 1 阶级矛盾激化 2 民族矛盾激化 3 缺乏统治中原地区的经验 4 吏治黑暗,贪污成风 5 土地荒芜、经济衰退 6 平城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 形成原因 宗主督护制 民族歧视压迫政策 北魏社会制度落后 官无俸禄任意搜括 中原地区长期战乱 保守势力强大,经 济落后,柔然威胁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教授李鸿宾
后
逐水草 而居 游牧 文明
游牧 为主
根据材料和图片,你能分别描
绘长城南北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
吗?分属何种类型文明? 南方 民族 农耕 为主 定居 农耕 文明
先
进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三专题
课标:
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材料: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 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左》 《老》,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 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以上材料说明孝文帝在哪些方面的造诣?有何影响? 孝文帝精通诸子百家、儒家经典,有深厚的中国传统 文化底蕴。 促进他后来推行汉化政策改革;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 封建化的进程;有利于民族融合。
民族大融合
三、冯太后与孝文帝
为了缓和日益尖锐 的矛盾,促进北魏社会 的发展,孝文帝拓跋宏 即位后, 由祖母 冯太后 主持开 北魏孝文帝 始了改革。拓跋宏当时只有5岁, 所以早期改革的决策者是冯太 后。 北魏冯太后
永固陵石券门。
听政20年间,主持了前期改 革,为孝文帝全面改革奠定了 基础。 培养孝文帝,使他具有浓厚 的汉文化,为他推行全面和彻 底汉化奠定了基础。
北魏孝文帝改革历史课件
02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
北魏的建立和发展
拓跋鲜卑的兴起
公元386年,拓跋鲜卑首领拓跋珪在牛川(今内蒙古呼和浩 特东)建立代国,后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在接下来的几 十年里,北魏通过战争和征服,逐渐统一了北方地区。
北魏的统治基础
北魏在建立之初,实行了“离散诸部,分土定居”的政策, 将游牧的鲜卑人定居在中原地区,与汉人杂居,加速了鲜卑 人的封建化进程。同时,北魏政权也积极拉拢汉人地主阶级 ,为其统治提供支持。
提高民族自信心
孝文帝推崇儒学,提高了 鲜卑族的民族自信心,增 强了民族凝聚力。
05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局限和不足
改革的局限
民族矛盾加剧
孝文帝的改革加速了鲜卑族和汉 族之间的矛盾,导致社会动荡不
安。
经济基础薄弱
改革未能有效解决经济基础薄弱的 问题,国家财政困难,民生凋敝。
政治体制不健全
改革未能建立起健全的政治体制, 导致权力斗争激烈,政治腐败滋生。
改革前的社会矛盾
民族矛盾
在北魏统一北方的过程中,对各族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不断加剧,导致民族矛盾 激化。例如,北魏初期实行的“门阀制度”,将人民分为不同等级,使得汉人 与鲜卑人之间的不平等加剧。
阶级矛盾
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农民负担沉重,阶级矛盾也日 益尖锐。同时,官僚地主阶级的腐败和奢靡之风也引起了社会的普遍不满。
提供了改革经验
孝文帝的改革为后世的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如宋元明清 时期的变法。
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承
孝文帝推崇儒学,传承了中华文化,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做出了贡献。
历史意义和价值
维护国家统一
孝文帝的改革加强了中央 集权,有利于维护多民族 国家的统一。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课件(共24张PPT)
读一读
拓跋入中原,国分南北方。 孝文行改革,旧俗尽扫光。 均田加俸禄,南迁到洛阳。 鲜卑封建化,民族融合强。
完善孝文帝档案
北魏 孝文帝
档案:
名:拓跋宏(后改姓元) (467-499)
出生时代:北魏,为魏高祖, 亦称为魏孝文帝。 出 生 地:北魏平城(今山西 大同北) 民 族:鲜卑族 信 仰:佛教 特 长:诗赋 传世佳句:
左一隅独未照。 历史评价:
大力推行汉化政策, 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是古代杰出的少数民 族政治家,改革家
从平城方面看
从洛阳方面看
地理 政治 经济 军事 文化
地处偏僻,气候恶劣,交 通不便,难有效控制中原
保守势力强大,不利于改革
地处中原,交通便利, 中心地位
有利于争取汉族
地主的合作
经济落后,生产不能满足, 粮食供给困难
农业生产发达
易受强敌“柔然”威胁, 不利于控制中原
利于控制中原和南下 征服较弱的“南齐”
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比较表
民 族 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 政治制度 文 化
以农耕 汉族
为主
定居 比较完备 先进
北 方 以游牧 逐水草
相对落后 相对落后
少数民族 为主
而居
二、改革的内容
(一)前期
特点:重点是创建新制度
以迁都为界,分为两个时期
(二)中后期
特点:迁都洛阳、移风易俗
二、改革二的、内容改革的内容
北朝
东魏 北齐
魏
十六国 北魏
东
西
蜀
汉
晋
西魏 北周 隋
吴
东晋 宋 齐 梁 陈
南朝
内迁各族分布图
鲜卑
鲜卑 羌qiāng
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PPT
不同点: 孝文帝改革侧重于制度旳更新、迁都和移风 易俗;商鞅变法侧重于富国强兵
改革旳不足之处
1、忽视了北部边境
2、忽视了军事上旳改革
3、全盘吸收汉文化
4、后继乏人
认识
1、先进必然战胜落后;
2、改革必须符合历史潮流、顺应民意;
3、民族融合与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旳;
4、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都具有波折性。
民族融合:汉化与封建化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从图片中 两尊佛像 及材料中 你又能得 到什么认 识?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横蛮精悍之血,注入中 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 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民族旳交流与融合;为唐朝大一统和文化繁华(为 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1、北魏崛起➢并北统方一长黄久河战乱流,域人(民改渴革望前统提一。)
➢民族融合在十六国时期进一步加强。 魏晋:游牧至➢山北西魏和军内事蒙力古量强,骑兵强悍。 东晋:建立代➢国北,不魏久接为受前了秦汉所文灭化,加紧了发展。 386年拓拔珪重建北魏, 思3索98:年北迁魏都何平以城能在这么多旳民族政权中脱颖而出, 完4毕39一年统拓北拔方焘旳统伟业呢? 一黄河流域
4.革除旧俗:
(1)措施:
①易服装: 下令鲜卑贵族一律改穿汉; ②讲汉话: 要求朝臣讲汉话; ③改汉姓,定门第等级:
将鲜卑姓改为汉姓,按门 第高下选拔人才
改汉姓
定门第等级
在汉族地主中,以父祖 在北魏所在任官职高下 分为甲乙丙丁四等级; 在鲜卑贵族中除皇室元 氏门第最高外,以穆、 陆、贺、刘、楼、于、 嵇、尉八姓为首,其门 第与汉族大族四姓(崔、 卢、李、郑)相相应; 其他则是一般世族。
改革旳不足之处
1、忽视了北部边境
2、忽视了军事上旳改革
3、全盘吸收汉文化
4、后继乏人
认识
1、先进必然战胜落后;
2、改革必须符合历史潮流、顺应民意;
3、民族融合与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旳;
4、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都具有波折性。
民族融合:汉化与封建化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从图片中 两尊佛像 及材料中 你又能得 到什么认 识?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横蛮精悍之血,注入中 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 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民族旳交流与融合;为唐朝大一统和文化繁华(为 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1、北魏崛起➢并北统方一长黄久河战乱流,域人(民改渴革望前统提一。)
➢民族融合在十六国时期进一步加强。 魏晋:游牧至➢山北西魏和军内事蒙力古量强,骑兵强悍。 东晋:建立代➢国北,不魏久接为受前了秦汉所文灭化,加紧了发展。 386年拓拔珪重建北魏, 思3索98:年北迁魏都何平以城能在这么多旳民族政权中脱颖而出, 完4毕39一年统拓北拔方焘旳统伟业呢? 一黄河流域
4.革除旧俗:
(1)措施:
①易服装: 下令鲜卑贵族一律改穿汉; ②讲汉话: 要求朝臣讲汉话; ③改汉姓,定门第等级:
将鲜卑姓改为汉姓,按门 第高下选拔人才
改汉姓
定门第等级
在汉族地主中,以父祖 在北魏所在任官职高下 分为甲乙丙丁四等级; 在鲜卑贵族中除皇室元 氏门第最高外,以穆、 陆、贺、刘、楼、于、 嵇、尉八姓为首,其门 第与汉族大族四姓(崔、 卢、李、郑)相相应; 其他则是一般世族。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课件(10张PPT)(选修六)精要
“孝文帝改革不但没有振兴北魏,反而加 速了北魏国家和拓跋的衰亡。”
——《中国史研究》
“自迁洛以来,涂饰虚伪,……以侈相尚,……于是而精 悍之气销矣,朴固之风斫矣。”
——王夫之 “魏主欲变易旧风,壬寅,诏禁士民胡服。国人多不悦。”
——《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元年 “魏主赐之衣冠,恂常私著胡服。”
——《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二年 “专崇门品,不有拔才之诏”
——《北史》李延寿
“鲜卑之同化中国,帝功居多”。 ——《共和国教科书·本国史》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六:四点 四十九分。
易服装
易服饰
“汉化”有其合理性
“欲断诸北语讲,一汉从语正音”
——《北史魏咸阳王禧传》
通婚姻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
跋 …改…汉宜改姓姓,元定氏 。门”第等级
——《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三年
改汉姓
鲜卑族姓氏 汉族姓氏
拓跋氏 丘穆陵氏 步六孤氏 贺赖氏
元氏 穆氏 陆氏 贺氏
拔拔氏
长孙氏
独孤氏
刘氏
定门第等级
里 邻 农民
意义
完善地方基 层行政组织
阶级保的证推矛均行盾田制缓和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六:四点 四十九分。
后期:迁都洛阳
1、为何迁
柔然
“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
甚难。”
——孝文帝
“崤函帝宅,和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
原。”
——孝文帝
旧都劣势 新都优势
2、怎样迁? “北以人南恋伐本,为忽名闻将移,不能不惊扰也”
统一筹集按级发放国家分配不得买卖一对夫妇每年向政府交纳一定数量租调吏治好转矛盾缓和保证均田制的推行设立三长制改革前改革后北魏政权宗主农民北魏政权宗主督户制三长制意义完善地方基层行政组织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增加国家赋税收入北人恋本忽闻将移不能不惊扰也孝文帝孝文帝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1特点
历史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课件
教育体系
建立官办学校,推广儒家 教育,提高人民文化素质 。
风俗习惯
引导和规范社会风俗,推 广儒家道德观念,树立社 会良好风尚。
03
改革措施的影响和意义
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促进经济发展
01
改革措施鼓励农业生产,提高税收,增加货币流通,从而刺激
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强化中央集权
02
改革措施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削弱了地方豪强的势力,使
国家的政治局势更加稳定。
提升文化水平
03
改革措施推行儒家文化,推广教育,提高了人民的文化水平。
对后世的影响和意义
奠定封建社会基础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为后来的隋唐封建社会打下了基础,促进 了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推动民族融合
改革措施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融合,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 。
提供改革经验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为后来的改革提供了经验和教训,为中国 的历史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佛教盛行,民族融合加强,文化多 元化。
北魏孝文帝的生平和背景
生平
孝文帝拓跋宏,年号“孝文”,是北魏的第六位皇帝,自幼 受到良好的儒家教育。
背景
在位期间,北魏政治逐渐腐败,民族矛盾尖锐,不断受到南 朝的侵扰。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孝文帝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 施。
改革措施的历史背景
1 2
民族矛盾
北魏时期,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民 族关系紧张。
局限性
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他的改革措施主要适用于北方地区 ,对于南方地区的适用性则相对较弱。此外,他的改革措施也存在一些难以实施 的情况,例如在战争时期难以推行和平时期的政策。
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性和影响
ppt北魏孝文帝改革(共28张)
第25页,共28页。
孝文帝改革(gǎigé)的评价
性质:少数民族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封建化改革
目的: 缓和社会矛盾,学习中原先进文化,促进北 魏社会的发展,巩固统治
作用: 促进北方经济的复苏和繁荣
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缓和了社会矛盾,
巩固了封建统治
促进民族大融合,为国家统一奠定基础
(最重要) 结果:
第26页,共28页。
四、改革成功的原因: 改革顺应时代潮流和民族融合的趋
势;
孝文帝的胆略(dǎnlüè)和卓识,冲破 阻力,毅然改革。
第27页,共28页。
马克思在谈到民族问题(wèntí)时,有一
段很精彩的论断:“野蛮的征服者总是 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 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
2、鲜卑族的社会发展水平比较落后。
3、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 政策,以及残酷的经济掠夺,激化了社 会矛盾。
目的: 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促进北魏社 会的发展,进行改革。
第16页,共28页。
冯太后与孝文帝
为了缓和日益尖锐
的矛盾,促进北魏社会
的发展,孝文帝拓跋宏
即位后,
由祖母
冯太后
北魏孝文帝
主持开
(jūn
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徭役
tián)
制
意义 大量荒地被耕种,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
复发展
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
推动了北方内迁的少数民族改变 落后的游牧生活方式,转化为封
建农民, 推动了民族融合
第20页,共28页。
改革前的情况:
吏整
治 顿 没有明确的政 绩考核制度
没有俸禄 制度
(zhěngdùn)
方位 民族
孝文帝改革(gǎigé)的评价
性质:少数民族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封建化改革
目的: 缓和社会矛盾,学习中原先进文化,促进北 魏社会的发展,巩固统治
作用: 促进北方经济的复苏和繁荣
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缓和了社会矛盾,
巩固了封建统治
促进民族大融合,为国家统一奠定基础
(最重要) 结果:
第26页,共28页。
四、改革成功的原因: 改革顺应时代潮流和民族融合的趋
势;
孝文帝的胆略(dǎnlüè)和卓识,冲破 阻力,毅然改革。
第27页,共28页。
马克思在谈到民族问题(wèntí)时,有一
段很精彩的论断:“野蛮的征服者总是 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 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
2、鲜卑族的社会发展水平比较落后。
3、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 政策,以及残酷的经济掠夺,激化了社 会矛盾。
目的: 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促进北魏社 会的发展,进行改革。
第16页,共28页。
冯太后与孝文帝
为了缓和日益尖锐
的矛盾,促进北魏社会
的发展,孝文帝拓跋宏
即位后,
由祖母
冯太后
北魏孝文帝
主持开
(jūn
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徭役
tián)
制
意义 大量荒地被耕种,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
复发展
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
推动了北方内迁的少数民族改变 落后的游牧生活方式,转化为封
建农民, 推动了民族融合
第20页,共28页。
改革前的情况:
吏整
治 顿 没有明确的政 绩考核制度
没有俸禄 制度
(zhěngdùn)
方位 民族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完整版课件
一、卓有成效的新制 特 点: 冯太后主持,创建新制度 措 施:
俸禄制 均田制
三长制
租调制
改革前
俸禄制 官吏……
改革后
官吏……
吏治好转,矛盾缓和,政局安定,为各项改革 创造了有利的政治局面。
均田制
改革前提:政府控制大量无主荒地。 改革内容:
国家把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 府交租,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女子为后宫,并分 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同 时还将北魏公主下嫁汉族地主,鲜卑、汉 族互为姻亲。
同时规定迁至洛阳的鲜卑人,一律以洛 阳为原籍。
小结:改革后期——孝文帝的移风易俗
1.特点: 由孝文帝主持,以学习汉文化为主要目的。
2.措施:⑴易服装
⑵讲汉话 ⑶改汉姓,定门第等级 ⑷通婚姻 ⑸改籍贯
面对众多守旧反迁都的势力,请你设计 一下孝文帝会用什么更高明的手段达到其 迁都的目的?
以“南伐”为借口,493年~495年由平城迁都到洛阳。
迁都目的:
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减少改革阻力, 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三、改革后期——孝文帝的移风易俗
北魏政权迁都洛阳后,请你以北 魏人的身份谈一谈风俗习惯发生 了哪些巨大的变化?
一、改革前期——卓有成效的新制
1.特点: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创建新制度。
2.措施及影响:
⑴制定俸禄制
⑵推行均田制 ⑶设立三长制
配合
⑷推行租调制
二、设巧计迁都洛阳
北魏平城遗址
平城
洛阳
各抒己见: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
1.孝文帝自身的原因。
孝文帝自幼在冯太后教养之下,深受汉族文化影响,认为鲜卑族必须学习汉族 文化才能巩固政权,统一南北。
俸禄制 均田制
三长制
租调制
改革前
俸禄制 官吏……
改革后
官吏……
吏治好转,矛盾缓和,政局安定,为各项改革 创造了有利的政治局面。
均田制
改革前提:政府控制大量无主荒地。 改革内容:
国家把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 府交租,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女子为后宫,并分 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同 时还将北魏公主下嫁汉族地主,鲜卑、汉 族互为姻亲。
同时规定迁至洛阳的鲜卑人,一律以洛 阳为原籍。
小结:改革后期——孝文帝的移风易俗
1.特点: 由孝文帝主持,以学习汉文化为主要目的。
2.措施:⑴易服装
⑵讲汉话 ⑶改汉姓,定门第等级 ⑷通婚姻 ⑸改籍贯
面对众多守旧反迁都的势力,请你设计 一下孝文帝会用什么更高明的手段达到其 迁都的目的?
以“南伐”为借口,493年~495年由平城迁都到洛阳。
迁都目的:
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减少改革阻力, 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三、改革后期——孝文帝的移风易俗
北魏政权迁都洛阳后,请你以北 魏人的身份谈一谈风俗习惯发生 了哪些巨大的变化?
一、改革前期——卓有成效的新制
1.特点: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创建新制度。
2.措施及影响:
⑴制定俸禄制
⑵推行均田制 ⑶设立三长制
配合
⑷推行租调制
二、设巧计迁都洛阳
北魏平城遗址
平城
洛阳
各抒己见: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
1.孝文帝自身的原因。
孝文帝自幼在冯太后教养之下,深受汉族文化影响,认为鲜卑族必须学习汉族 文化才能巩固政权,统一南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敕勒歌》(北魏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学习交流PPT
1
魏晋南北朝(220—589)
北
北朝
方
东 汉
魏 蜀 吴
西晋
十六国
北魏 东魏北齐 西魏北周
隋
东晋 宋齐梁陈 朝
南
南朝
方
学习交流PPT
2
学习交流PPT
3
学习交流PPT
学习交流PPT
20
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谓长江以北,尽
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
胜,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北人安可不
4
讨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
• ⒈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长期分裂割据的 时期。
• ⒉北方的割据势力之间、民族之间,战争频繁。 • ⒊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依次向南迁徙,是民族大
融合时期。 • ⒋江南相对稳定,得到较好的开发,社会经济发
展较快。
学习交流PPT
5
一、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1、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
一是在政治上实行宗主督护制
二是在赋税制度“纵富督贫,避强侵弱”
学习交流PPT
9
北魏初期,在地方上实行宗主督护制。各地豪强地 主聚族而居,纷纷以宗族乡党的形式,占据有利地势 筑坞立堡,割据一方,武装自卫,从事生产,维持生 存。这些豪强地主称为宗主,坞堡里的农民实际上是 坞堡主控制的依附程度不等的农民,向坞堡主交纳地 租,承担劳役和兵役。魏道武帝建立北魏政权时,为 了取得各地宗主的支持,被迫承认宗主在地方上的势 力和他们的政治经济权利,并任命他们为政府收纳地方 租税,征发兵役、徭役。这种宗主督护制有许多弊端, 宗主往往隐瞒户籍借此逃避赋役。
学习交流PPT
16
均田制的实行及内容
露田
男:40亩 禁女:20亩
国家所有
桑田
男:20亩
限
农民麻所田有
男10亩 女5亩 禁
学习交流PPT
17
由“宗主督护制”到“三长制”的变化
北魏政府
北魏政府
宗主
州郡
农民
邻长里长党长 农民
学习交流PPT
18
二、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
以迁都洛阳为界,分为两个时期
1、前期:创建新制度
(3)人民起义不断
北魏孝文帝元宏(467—499)
学习交流PPT
12
冯太后(公元442-490年)
孝 (467-499年)原名拓拔宏,后改为元宏,北魏献文帝
文 帝
之子,冯太后之孙。冯太后死后,继续推行改革。 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 。
学习交流PPT
13
“千古第一后”,北京 语言大学教授周思源为什么 对她评价这么高?北魏冯太 后在孝文帝改革中究竟发挥 了什么作用?
北魏的基层政权实行何种制度?有何危害?
学习交流PPT
10
文明冲突:改革迫在眉睫
自主探究:结合上述材料及教材P34、36页内容,你认 为孝文帝改革前的北魏有哪些社会问题及其成因?
社会问题
形成原因
1 阶级矛盾激化
宗主督护制
2 民族矛盾激化
民族歧视、压迫政策
3 缺乏统治中原地区的经验 北魏社会制度落后
4 吏治黑暗,贪污成风
魏晋:游牧至山西和内蒙古 东晋:建立代国,不久为前秦所灭 386年拓拔珪重建北魏, 398年迁都平城 439年拓拔焘统 一黄河流域
初步结束西晋以来北方分裂割据局面
学习交流PPT
6
民族比较表
民族 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 政治制度 文化
汉族 农耕为主 定居 比较完备 先进
北方少数 民族
游牧为主 逐水草而居相对落后 相对落后
7
2、统治阶级汉化改革的尝试
(1)措施: 政治: 经济: 文化:
(2)影响:
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转为农业经济为主的 定居生活
国家机构日益完备,为孝文帝改革奠定基础
学习交流PPT
8
一、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1、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 2、统治阶级汉化改革的尝试 3、社会矛盾尖锐 问题: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面临哪些社会矛盾? (1)阶级矛盾尖锐
1、前期 (1)特点: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创建新制度
(2)措施及影响: 使吏治有所好转;
①制定俸禄制:
推动北方社会经济发展;
②推行均田制: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③设立三长制:
④推行租调制: 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学习交流PPT
19
孝文帝说:“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 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 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 (洛阳)王里,因兹大举(迁都),光宅中 原。” ——《魏书·任城王传》
官无俸禄,任意搜括
5 土地荒芜、经济衰退
中原地区长期战乱
6 平城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
保守势力强大,经济 落后,柔然威胁
思考:产生危机的根源是什么?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
学习交流PPT
11
3、社会矛盾尖锐 北魏陶武士俑
(1)阶级矛盾尖锐 一是在政治上实行宗主督护制 二是在赋税制度上的混乱 (2)民族矛盾激化: 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
“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在战争时, 往往驱使汉族和其他各族的人充当步兵,在阵前冲锋,鲜 卑骑兵则在后督阵,并任意纵马践踏。)
“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 所求不获,则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谢灵运
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教材,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北魏社
会存在着哪几对尖锐矛盾?学习改交流革PPT 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3、必要性——北魏统治面临危机
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 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 《左》《老》,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 赋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 不改一字”。请问:以上材料说明孝文帝在哪些方面 的造诣?有何影响?
4、推动力——统治者因素
3)临朝听政,推行初步改革
(奠基作用)
(2)孝文帝
1)孝文帝即位:471年拓拔宏通过禅让即位 (权力保证)
2)精通汉文化,通过比较鲜卑文化,坚定改革信念
3)勤于政事,关心民生
4)孝文帝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
(主观条件)
学习交流PPT
15
一、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1、前提——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
2、有利条件——统治阶级汉化改革的奠基
➢听政20年间,主持了前期改 革,为孝文帝全面改革奠定了 基础。
➢培养孝文帝,使他具有浓厚 的汉文化,为他推行全面和彻 底汉化奠定了基础。
学习交流PPT
14
4、推动力——统治者因素
(1)冯太后:
1)出身汉家,以强硬手段掌握政权,推动北魏学习汉族先
进文化
(思想动员)
2)精心培养孝文帝拓拔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人才培养)
《敕勒歌》(北魏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学习交流PPT
1
魏晋南北朝(220—589)
北
北朝
方
东 汉
魏 蜀 吴
西晋
十六国
北魏 东魏北齐 西魏北周
隋
东晋 宋齐梁陈 朝
南
南朝
方
学习交流PPT
2
学习交流PPT
3
学习交流PPT
学习交流PPT
20
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谓长江以北,尽
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
胜,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北人安可不
4
讨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
• ⒈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长期分裂割据的 时期。
• ⒉北方的割据势力之间、民族之间,战争频繁。 • ⒊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依次向南迁徙,是民族大
融合时期。 • ⒋江南相对稳定,得到较好的开发,社会经济发
展较快。
学习交流PPT
5
一、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1、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
一是在政治上实行宗主督护制
二是在赋税制度“纵富督贫,避强侵弱”
学习交流PPT
9
北魏初期,在地方上实行宗主督护制。各地豪强地 主聚族而居,纷纷以宗族乡党的形式,占据有利地势 筑坞立堡,割据一方,武装自卫,从事生产,维持生 存。这些豪强地主称为宗主,坞堡里的农民实际上是 坞堡主控制的依附程度不等的农民,向坞堡主交纳地 租,承担劳役和兵役。魏道武帝建立北魏政权时,为 了取得各地宗主的支持,被迫承认宗主在地方上的势 力和他们的政治经济权利,并任命他们为政府收纳地方 租税,征发兵役、徭役。这种宗主督护制有许多弊端, 宗主往往隐瞒户籍借此逃避赋役。
学习交流PPT
16
均田制的实行及内容
露田
男:40亩 禁女:20亩
国家所有
桑田
男:20亩
限
农民麻所田有
男10亩 女5亩 禁
学习交流PPT
17
由“宗主督护制”到“三长制”的变化
北魏政府
北魏政府
宗主
州郡
农民
邻长里长党长 农民
学习交流PPT
18
二、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
以迁都洛阳为界,分为两个时期
1、前期:创建新制度
(3)人民起义不断
北魏孝文帝元宏(467—499)
学习交流PPT
12
冯太后(公元442-490年)
孝 (467-499年)原名拓拔宏,后改为元宏,北魏献文帝
文 帝
之子,冯太后之孙。冯太后死后,继续推行改革。 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 。
学习交流PPT
13
“千古第一后”,北京 语言大学教授周思源为什么 对她评价这么高?北魏冯太 后在孝文帝改革中究竟发挥 了什么作用?
北魏的基层政权实行何种制度?有何危害?
学习交流PPT
10
文明冲突:改革迫在眉睫
自主探究:结合上述材料及教材P34、36页内容,你认 为孝文帝改革前的北魏有哪些社会问题及其成因?
社会问题
形成原因
1 阶级矛盾激化
宗主督护制
2 民族矛盾激化
民族歧视、压迫政策
3 缺乏统治中原地区的经验 北魏社会制度落后
4 吏治黑暗,贪污成风
魏晋:游牧至山西和内蒙古 东晋:建立代国,不久为前秦所灭 386年拓拔珪重建北魏, 398年迁都平城 439年拓拔焘统 一黄河流域
初步结束西晋以来北方分裂割据局面
学习交流PPT
6
民族比较表
民族 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 政治制度 文化
汉族 农耕为主 定居 比较完备 先进
北方少数 民族
游牧为主 逐水草而居相对落后 相对落后
7
2、统治阶级汉化改革的尝试
(1)措施: 政治: 经济: 文化:
(2)影响:
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转为农业经济为主的 定居生活
国家机构日益完备,为孝文帝改革奠定基础
学习交流PPT
8
一、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1、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 2、统治阶级汉化改革的尝试 3、社会矛盾尖锐 问题: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面临哪些社会矛盾? (1)阶级矛盾尖锐
1、前期 (1)特点: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创建新制度
(2)措施及影响: 使吏治有所好转;
①制定俸禄制:
推动北方社会经济发展;
②推行均田制: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③设立三长制:
④推行租调制: 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学习交流PPT
19
孝文帝说:“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 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 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 (洛阳)王里,因兹大举(迁都),光宅中 原。” ——《魏书·任城王传》
官无俸禄,任意搜括
5 土地荒芜、经济衰退
中原地区长期战乱
6 平城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
保守势力强大,经济 落后,柔然威胁
思考:产生危机的根源是什么?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
学习交流PPT
11
3、社会矛盾尖锐 北魏陶武士俑
(1)阶级矛盾尖锐 一是在政治上实行宗主督护制 二是在赋税制度上的混乱 (2)民族矛盾激化: 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
“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在战争时, 往往驱使汉族和其他各族的人充当步兵,在阵前冲锋,鲜 卑骑兵则在后督阵,并任意纵马践踏。)
“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 所求不获,则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谢灵运
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教材,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北魏社
会存在着哪几对尖锐矛盾?学习改交流革PPT 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3、必要性——北魏统治面临危机
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 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 《左》《老》,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 赋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 不改一字”。请问:以上材料说明孝文帝在哪些方面 的造诣?有何影响?
4、推动力——统治者因素
3)临朝听政,推行初步改革
(奠基作用)
(2)孝文帝
1)孝文帝即位:471年拓拔宏通过禅让即位 (权力保证)
2)精通汉文化,通过比较鲜卑文化,坚定改革信念
3)勤于政事,关心民生
4)孝文帝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
(主观条件)
学习交流PPT
15
一、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1、前提——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
2、有利条件——统治阶级汉化改革的奠基
➢听政20年间,主持了前期改 革,为孝文帝全面改革奠定了 基础。
➢培养孝文帝,使他具有浓厚 的汉文化,为他推行全面和彻 底汉化奠定了基础。
学习交流PPT
14
4、推动力——统治者因素
(1)冯太后:
1)出身汉家,以强硬手段掌握政权,推动北魏学习汉族先
进文化
(思想动员)
2)精心培养孝文帝拓拔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