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跨国公司的五大法律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涉及跨国公司的五大法律问题

【作者】陈翩【作者简介】陈翩(1977- ),女,江西省丰城市人,深圳大学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深圳大学经济学院,广东深圳518060 【内容提要】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跨国公司在国外设立子公司和分支机构的数量日益增多,其活动常常与东道国和母国发生冲突,从而导致东道国和母国发生矛盾。因此,需要制定相关法律来解决争端、协调跨国公司的活动。本文讨论与跨国公司有关的五个法律问题:一是跨国公司是否有一个国际上统一的法律定义;二是跨国公司是不是国际法的主体;三是跨国公司是不是一个法律实体;四是母公司是否应该对子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五是对跨国公司的法律管制问题。【关键词】跨国公司/国际法/债务责任/国际管制[中图分类号]D911.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034(2001)05-0042-04 从20世纪70年代起,跨国公司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日益突出,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开始占有重要地位,于是人们对跨国公司的活动有了更多的关注。由于跨国公司的活动常常与东道国、母国发生冲突,并导致东道国和母国发生矛盾,因此需要有相关法律来解决争端、协调跨国公司的活动。在这样的背景下,世界各国和一些国际组织开始制定与跨国公司有关的法律。1972年,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决定研究跨国公司对世界发展和国际关系的影响,并打算拟定全面调整跨国公司关系的普遍适用的跨国公司行动准则。1974年12月,联合国成立了跨国公司专门委员会,并设立跨国公司中心(UNCTC)作为其业务执行机构。但是,不同的国家和组织有不同的利益,而且它们的法律体系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在涉及跨国公司的法律问题上,至今也未能达成共识。本文将讨论与跨国公司有关的五个法律问题。一、跨国公司的法律定义什么是跨国公司,目前国际上并没有一个统一思想的法律定义。起初,人们把跨国公司称为多国公司。1974年,联合国在一份题为《多国公司对发展和国际关系的影响》的报告中采用了这样的定义:多国公司就是在它们的基地所在国之外拥有或控制着生产或服务设施的企业。然而,这一定义仍然不是一个法律定义。1977年,国际法学会在奥斯陆会议上给多国公司下了一个法律定义:多国公司是由位于一国的决策中心和位于他国的营业中心(具有或不具有法律人格)所组成的企业。但这一定义并没有得到普遍的接受,成为一个官方的法律定义。1983年,联合国跨国公司委员会在拟定《跨国公司行为守则》时,下了如下定义:本守则所用的跨国公司一词是指由分设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实体组成的企业,而不论这些立体的法律形式和活动范围如何;这种企业的业务是通过一个或多个活动中心,根据一定的决策体制经营的,可以具有一贯的政策和共同的战略;企业的各个实体由于所有权或别的因素相联系,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体能对其他实体的活动施加重要影响,尤其可以与其他实体分享知识、资源以及分担责任。这一定义为大多数国家的代表团所接受,但仍有少数国家的代表团认为这一定义不适用于国有企业。之所以不能就跨国公司的法律定义达成共识,可能与人们对跨国公司的特征没有足够的认识有关。有的学者认为跨国公司就是多国公司,有的学者则认为“多国籍”并不是跨国公司的必要条件。跨国公司在海外经营可以采取子公司、参与公司、分支机构等多种形式,这些子公司、参与公司、分支机构并不一定具有所在国的国籍。因此跨国公司是以一国为基地,并在一个或更多国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公司。后来,联合国也赞同第二种观点,认为跨国公司一词更好地表达了这些

公司以本国为基地跨越国境经营这一概念,并以“跨国公司”代替了“多国公司”的称谓。然而,近年来众多公认的跨国公司在发展战略和组织结构上发生了重大变化,“本土化”、“利益中心下放”以及“金字塔管理结构的变形”使得第二种观点也面临挑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或许正表明跨国公司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事物。二、跨国公司是不是国际法的主体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的承担者。跨国公司不是国际法的主体。这是因为要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必须具备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权利能力是指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行为能力是指能使自己有意识的行为具有法律效果的能力。由于并没有国际公司法的存在,所以跨国公司的母公司和子公司是根据本国或东道国国内的公司法设立,因此跨国公司是国内法人,它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都由国内法来规定。跨国公司既没有根据自己的意志独立参加国际关系的能力,也没有直接享有国际权利和承担国际义务的能力,当然也就不可能是国际法的主体。国际法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是国家,跨国公司只不过是国际法控制的对象。只有国家和一些国际组织才具有国际法上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才是国际法的主体。认识到这一点至关重要。这表明,跨国公司的权利是在国家主权之下的,这为国家管理和监督跨国公司的行为提供了法律上的依据。这也表明,世界各国有必要进行广泛的合作,协调各国的法律法规,为跨国公司提供更好的经营环境,同时也避免跨国公司利用各国法律的交叉区域为所欲为。三、跨国公司是不是一个法律实体跨国公司是企业的一种组织形式,它是由国内外多个实体组成的“联合企业”。跨国公司通常由母公司、子公司和分支机构组成。母公司是跨国公司的核心,它通过控股或协议方式控制子公司。协议方式包括许可证合同、技术协助合同、管理合同等。母公司和子公司各为独立的法人,母公司依本国的法律设立,子公司依东道国的法律设立。子公司有自己的公司名称,其财产与母公司的财产分开,以自己的名义进行经营活动,并以自己的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分支机构是母公司在海外设立的办事处或营业处。这种机构隶属于母公司,具有母公司的国籍,不是独立的法人,母公司要对其分支机构的行为承担责任。跨国公司内部各实体尽管分工不同,但由于共同的利益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各个子公司和母公司在法律上都是相互独立的实体,但在经济上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因此可以说,跨国公司是一个经济实体,但并不是一个法律实体。由于不是一个法律实体,跨国公司的母、子公司适用不同的法律。有可能母国适用大陆法系的法律,而东道国适用英美法系甚至宗教国家法系的法律。即使是处于同一法系,也有可能因国家的不同而适用不同的法律。不同的法律之间会产生冲突,法律间的协调又会带来一系列的法律问题,如下面要谈到的母公司对子公司的债务责任问题。四、母公司对子公司的债务责任问题在跨国公司的内部,母公司管理和控制着子公司,子公司是其推行商业政策的工具。跨国公司为了实现全球战略,母公司往往指示子公司为了整个集团的利益进行活动。这些活动有时会损害到子公司的利益,甚至损害到东道国的利益。子公司常常会因为这些活动而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子公司的行为是按照母公司的指示进行的,母公司是否应该为子公司的债务负责呢?这是一个法律界长期争论的焦点问题。对这一问题,目前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观点和做法:第一种观点的根据是“法人的有限责任原则”。法人的有限责任原则是指,公司作为一个法人,对外以公司的全部资产承担责任,并且一个法人的责任不能转移给其他法人。这种观点认为,既然母公司和子公司是独立的法人实体,那么即使子公司的债务是因母公司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