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会文, 感受真情
潜心会文话感悟
我就借助作者最后留下的疑问引导学 生想象 。让学生闭上眼睛想 ,假如 自 己就是 白鹭 ,那 样做是在 干什 么呢?
这一想象不仅活跃 了学生的思维 ,还
老艄公的经验丰富 , 技术高超和胆大
心细。不仅使老艄公的形象更加丰满 ,
更加高大 ,也让学生体会 到 “ 他们才
是黄河 的真正 主人” 。这样 学生对于 课题的理解 和对课 文所要表达 的思想
感悟离不开具体 的语 言情 境 ,因
而在教学中 ,我们 要紧紧结合课文所 捕 写的 具体 语言 情境 ,通 过多 种方 式 ,引导学生进行感悟 ,培养学 生感 悟语 言的能力。
l 、朗读感悟 。文章不是无情物 ,
一
读积 累和语 言功底等方 面存在客观差 异, 这就使得学生在感悟语 言能力方
一
查 阅词典理解 “ 谈笑 风生” 的意思 , 这是 阅读感悟的基础 ,也是每个人都 能完成的 。第二层 ,我让学生阅读这
段话 ,想想从哪些词语 可以看 l他们 叶 I “ 谈笑风生” 。第三层 ,引深阅读 ,让
学生读滨这些词语 , 一想从 中能体 想 会到 了什么?第四层 ,体悟内涵。这 时老师话锋一转 ,如果 现在让你 来撑 篙 ,他们还会这样 谈笑风生 吗 ,为什 么?我让学 生联 系课文 阅读思 考。通 过 引导讨 沦 ,使学 生 理解 了乘 客能
“ 谈笑 风生 ”的真 正原 因,感 悟到 了
段话 : “ 晴天的早晨 ,每每看见 白
鹭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 ,看来像 是不大安稳 ,而它却很悠然 , 是别 这 的鸟少有 的一种嗜好。人们说 它是在 望 哨 ,可它真 的是在望 哨吗? ”这一
段话 ,学生理解起 来有一定 的难度 ,
学习如何潜心学习,将知识融会贯通心得体会500字
学习如何潜心学习,将知识融会贯通心得体会500字
我要学习如何潜心学习,以便更好地融汇知识、通贯理论。
首先,我要能够做到有效学习,这就需要把不同的知识模块结合起来,把它们结合成一个整体,关联彼此之间的内容,从而获得理解。
此外,为了更好地学习,还要注重做科学的思维模式,包括:1、提出假设,根据问题的特点和相关资料提出解决问
题的假设;2、验证假设,根据假设做相应的验证,并及时检
查错误;3、寻找解决方案,深入了解问题,并寻找最优解决
方案。
另外,学习也要有足够的耐心,在耐心地学习中,我要时刻保持专注,把学习看作一个生活习惯,把自己融入到学习之中,完全投入学习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总之,潜心学习就是要做好思考科学模式,并坚持不懈地努力,把知识融会贯通,以自己的心得体会为主的学习方式,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来体现,这样才能够收获更多的收获。
潜心阅读感悟真情
潜心阅读感悟真情——《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案例上烟学校徐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心品读课文,会使学生将文中的语境和情感与自己的看法融汇在一起,生成一种强烈的感情。
在《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实践中,我努力尝试“体验性朗读教学法”,给学生与文本之间搭建了阅读的桥梁,让学生去领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案例】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课文,你觉得这是一封什么样的信呢?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这是一封呼唤和平的信。
生:这是一封催人泪下的信、这是一封令人感动的信……师:是啊!这是一封控诉战争,呼唤和平、饱含深情的书信,小作者饱含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今天我们再次走入课文,用心去品读,相信你一定能够感悟到许多真情。
师:提示学法(标出使你最感动的段落、句子,并在旁边注上自己的感受与体受。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运用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进行品读课文,教师巡视,并不时地同学生进行交流。
)师:我发现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写出了自己的感受与体会,读得很投入,很有感情,现在我们交流一下好吗?生:我最受感动的是第7自然段,(有感情地读)“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孩子发自内心的呼吁表达了他对战争的憎恨,对和平的向往。
师:你读得真好!生:我认为这个孩子的呼声也是我们的每个人的呼声!师:对!是我们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的共同心声!让我们集体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吧!生:让我最受感动的是第4自然段,我知道爸爸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博士,却被罪恶的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真令人心痛啊!师:那么我是怎样来评价爸爸的呢?生:勾画出相关的句子并进行朗读。
生:第3自然段最令人感动,因为分别时“我”和爸爸约好了,他回来的时候送“我”一顶“蓝盔”,“我”送他一束最美的鲜花,可我们接到的却是爸爸的灵柩,看到的是满身鲜血的爸爸,我当时一定非常悲痛。
引导学生“潜心会文”
“潜心会文”是叶圣陶先生(以下简称“叶老”)语文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
叶老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一文中指出:“陶不求甚解,疏狂不可循。
甚解岂难致?潜心会本文。
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惟文通彼此,譬如梁与津。
”叶老在这里鲜明地提出“潜心会文”的阅读教学主张,并指出了“潜心会文”的路径和方法。
一、“潜心会文”的内涵所谓“潜心会文”,就是读思结合,品词析句。
作者写文章是有情感线索的,可以称之为“情路”,文章布局谋篇也是有脉络的,可以称之为“文路”。
读书的时候,遵循这样的“路”就能“入其胸境”,与作者感同身受。
读书时还要“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就是要推敲作者用词、炼句、构段的精妙。
叶老指导读者:“潜心会文”既要宏观关注作者的“情路”和文本的“思路”,又要微观揣摩文本的一词一句,甚至一个标点。
“‘潜心会文’的主体应该是教师,也是学生。
教师潜心会文,目的是研读文本,发掘文本应有的教学价值,并进行科学的教学流程设计。
学生‘潜心会文’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学习能力。
教师的使命就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潜心会文’。
”二、“潜心会文”的有效策略“潜心会文”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方式,是提高学生阅读效益的金钥匙,是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潜心会文”呢?1.循“情路”,识“文路”。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这与叶老说的“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有异曲同工之妙,正所谓“文章不是无情物,一言一语总关情”。
情感是文章的灵魂。
小学生对作者的“胸境”,文本的“情路”有较强的感受力,而对作者布局谋篇的“文路”存在一定的认知难度。
一篇文章的“情路”和“文路”常常是水乳胶融的。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常常以“情路”为突破口,用“循‘情路’识‘文路’”的策略引导学生“潜心会文”。
比如《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写了作者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段,这些片段的边缘并不十分清晰,第5自然段写了骆驼的咀嚼,也写了驼铃;第10自然段写了驼毛,也写了拉骆驼人的羊皮袄和驼铃。
桥第二课时的教学反思
桥第二课时的教学反思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桥》这篇课文故事性强,情节感人。
它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断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和家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
所以到最后,学生也说出了这其实是一座“生命桥”、“希望桥”、“救命桥”、“感人桥”。
在教学时,我紧紧抓住两条线去进行。
第一课时,我以描绘洪水和雨水的句子展开教学,使学生自划自悟。
学生较好地把握住了“黎明的时候,雨忽然小了。
像是打翻。
像是好像。
”“山洪吼叫着,像是一群受惊吓的野马,从山谷里狂飙而去,势不可当。
”“将近一米低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唱歌了。
”“丧生在洪水的狞笑声中迫近。
”等句子,充份体悟了当时危难的情况,对人们当时的恐惧之感就体会更深刻了。
再来念,紧绷之情也就水到渠成了。
在这样危难的时刻,老汉的发生也就变成了必然。
这一课的教学也就为下一个课时种下了伏笔。
在第二课时,我自然地以老汉的言行来展开教学,让学生自划自悟。
学生很快地找到描写了老汉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大山。
”“老汉突然冲上前去,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
’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通过“冲、揪、凶得像豹子、”等词的体会,学生也就体会到了老汉的不殉私情,舍己为人。
再来练笔写一写老汉可能会喊些什么,学生也都能写能说了。
对于小伙子的一瞪一推和老汉的一揪一推,更是含义深刻,令人回味。
另外,在教学本课时,我著重以“念”居多线,鼓励学生独立自主体悟。
使学生从老汉的语言、动作、神态中,感受到老汉在危险面前沉著淡定、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的高尚品质;培育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和宽敞的胸襟。
潜心感文本,涵泳悟真情
潜心感文本,涵泳悟真情【摘要】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潜心感文本和涵泳真情的重要性。
文本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心灵的抚慰。
通过潜心感受文本,我们可以领略其中蕴含的真情。
而在实践中涵泳真情,则是通过文字的表达方式传递内心的感悟和情感。
文字的魅力在于它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让我们与他人产生共鸣。
通过文本,我们可以用最真实的情感来传递思想,从而触动他人的心灵。
悟真情,感恩文本,珍惜文字,传递真情,成为我们在涵泳悟真情的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让我们一起深入文本,潜心感悟,涵泳真情,以文字传递我们内心最真挚的情感。
【关键词】引言、潜心、感文本、涵泳、真情、意义、实践、文字、魅力、情感、表达方式、思想、传递途径、结论、悟真情、感恩、珍惜文字、传递真情1. 引言1.1 文本的重要性文本是人类思想和情感的载体,承载着丰富的信息和意义。
文本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记录历史,传承文化,启发思考,激发感情。
通过阅读和理解文本,人们可以了解过去的故事,感受到他人的情感,增长见识和智慧。
文本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文明的瑰宝。
它不仅可以传递知识和信息,还可以引发共鸣和思考,在人们心灵深处留下深刻的印记。
文本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它对于人类精神世界的引领和塑造。
通过阅读和思考文本,人们可以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激发智慧和创造力,提升情商和情感修养。
文本是人类心灵的食粮,是精神世界的滋养剂。
它不仅可以帮助人们认识自己,还可以启发人们去探索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文本在人类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价值。
人们应该珍惜文本,潜心感悟其中的真情和智慧,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文学修养,以实现自己的人生发展和精神追求。
文本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历史的传承和文化的传播,更体现在它对人类心灵的影响和启迪。
只有懂得珍惜文本,才能更好地拥有丰富而充实的精神生活,感受到真情的美好和力量。
1.2 悟真情的价值患者真心的价值在于它能够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让真情叩开心扉 任文字溢彩流香——考场满分作文例
让真情叩开心扉任文字溢彩流香——考场满分作文例【引言】“情动于衷,而发于言。
”意思是写诗作文,一定要自己先有感动,然后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站在山头上,情感就好像弥满了山;在海边看海,想象就好像海水一般地澎湃。
唐朝诗人白居易也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能够感化人心的事物,没有比情先的,没有比言早的,没有比声近的,没有比义深的。
所谓诗,就是以情为根,以言为苗,以声为花,以义为实的。
这些句子说的都是写诗作文,必须要有真情实感,诗文才会有感人的力量。
真情实感,是记叙类作文的核。
【文题】岁月匆匆,升上初中已一年多了,在这一年多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会发现自己多了分成熟,少了一分幼稚;多了一分思索,少了一分盲从;多了一分宽容,少了一分偏激;多了一分行动,少了一分幻想;多了一分责任、理想、自信、憧憬......我们的行囊装得满满的,我们的道路正向未来延伸。
请以“上初二,我多了一分”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字数目不少于600。
这是今年5月份平略中学八年级语文月考作文题。
这道题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人人都有内容可写,改卷中,发现了不少优秀习作。
这里仅摘取八(3)班的四篇各具特色的文章做一简评。
【例文1】上初二,我多了一分行动万事皆靠行动,谋事在人,行动即是自己最好的证明。
——题记又是盛夏,暮然回首,已经初二了!审视自己,发现全身上下都变了不少。
一切的一切,都掩盖不了那被年龄推着的成长,在成长过程中,似乎多了一份行动。
是啊,确实是多了。
以前做作业都是要老师盯着,即使完成了作业也只是草草了事敷衍罢了。
平时总是贪玩,凡事老师不在教室,那就不再叫教室,索性叫它游乐场。
只能用散漫来形容了。
现如今才认识到自己的任务有多重。
人的一生,有几个三年可以挥霍,一瞬间的事情而已。
潜心会文本,成就乐学者
潜心会文本,成就乐学者福建省华安县第二实验小学 唐阿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以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因此,让学生理解和感受文本,就需要每一个学生真正走进文本,用心灵与文本对话,与教科书编者对话,与作者产生共鸣,即潜心会文本,提升语文素养,真正成为乐学者。
一、读是通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如今的阅读方式多种多样,有自读、朗读、诵读、延读……朗读是学习语文的最佳途径之一,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语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
引导学生在读中走进文本,才能感受文本创设的情境。
只有心甘情愿地读文,才会对文字产生兴趣,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是学生内心真实的体验。
如在教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时,可用课件先让学生在一曲柔和抒情的音乐声中欣赏德国风光,引发学生内心的赞叹,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德国景色的绮丽及民族的奇特的欲望,对文本产生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驱动下,放手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台阶(正确地读、流利地读、有感情地读)与文本语言亲密接触,在这种接触中触摸语言,感受形象,体验情感。
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前提下,教师可适当做引导,可以表扬:“瞧,这个同学读得多流利啊!”可以引导:“文中那些句子写得很美,为什么?”可以点拨:“课文有些地方写得十分有趣,可以找找看。
”随着孩子朗读的进程,将教师的引导如同美味佳肴徐徐端出,仅供孩子参考,不要求学生回答。
这样孩子既不会觉得老师在干扰他读,又能真正“沉”入文本,心静于阅读,心醉于阅读,享受到自由阅读的乐趣。
在读中走进文本,寻找文字推敲处,品味琢磨,才能贴近文本所刻画的人文内涵。
以《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为例,让学生与文本语言亲密接触后,找出体现景色的奇丽及民族的奇特的语句。
学生静静地读,认真地划,情动于内心,对课文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比如对句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爱之链说课稿
爱之链说课稿爱之链说课稿1一、说教材《爱之链》写的是一个感人的英国故事,故事的男主人公名叫乔依他是一个穷人。
在一个大雪纷飞的黄昏,去找工作的途中,帮助了一个老妇人,这位老妇人对他感激不尽,想付钱给乔依时,却被拒绝了,乔依说:“如果你想报答我,就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吧!后来老太太开车到了一个路边的小饭店吃饭,又暗暗资助孕妇的故事。
这篇__是一首爱的赞歌。
__极其细腻地描写了发生在严冬深夜中的爱的故事:失去工作的乔伊无偿地帮助老妇人修好汽车,老妇人在用餐的时候又受到了乔伊妻子的精心照顾,也受到了爱的感染,留下来一些钱悄悄地走了。
__赞扬了人间的互助互爱,告诉人们: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伸出热情的手。
爱是灯,指引方向,爱是诗,抒展心屝,爱更是一根心链,栓紧彼此心,串起一个个爱的故事。
乔依不计任何报酬的帮助了那位老人。
而老妇人帮助女店主是因为他也是一位善良的人,这世界充满着爱。
在乔依困难的时候,他曾经得到过别人爱的帮助,所以当他看到被困雪地,孤立无助的老妇人需要帮助时,不容质疑地伸出援助之手。
他不求报酬,只希望老妇人也能把悠悠爱心传递给需要帮助的人二、说思路一上课,我就将“爱”大大地板书在黑板上,引导学生:“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看到这个爱字,你会联想到什么画面、故事或者人物?”紧接着我又把“链”字板书在黑板上,问道:“由这两个字,你又会想到什么?”“我会想到这条链子是用爱连接起来的。
”教学就在这样融洽的气氛中以“爱的传递”为线索展开,让学生自读自悟,在学生充分感悟的基础上,在激情对话中感悟爱,在觉悟阅读中提升爱,在倾情关注中寻觅爱,让学生沐浴“爱”的光辉,感受“人文”的回归,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说教法教学方法上,我力争体现以情境为动力,以朗读为主线,以对话为灵魂,以感悟为核心”的教学理念,采用了“设境感知爱、初读感受爱、品读感悟爱、想象再现爱、拓展提升爱、补足珍藏爱、延续缔造爱”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抓住字、词、句,深入文本,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充分感悟人与人之间情谊与关爱的可贵,知道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给予无私的帮助。
赏析语言细品味,阅读感悟现真情
赏析语言细品味,阅读感悟现真情摘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汉语言品味——文章构建——审美情感”的机理,构成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不断运动发展的审美体系。
它是一个反映阅读教学本质,揭示阅读教学规律,体现阅读教学的崇高审美层次的系统。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品味情感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汉语言品味——文章构建——审美情感”的机理,构成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不断运动发展的审美体系。
它是一个反映阅读教学本质,揭示阅读教学规律,体现阅读教学的崇高审美层次的系统。
所以说,在新课堂中,老师应把阅读品味和感情交流放在重点,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品读和感悟,让他们潜心读书,深入思考,让学生真正地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交流。
一、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品味1.赏读品味法赏读,便是“赏语言,赏人情,学表达,明事理”,这种朗读方式对于语言和意境较优美的诗歌和散文较适合。
文质兼美的课文往往音韵和谐,朗朗上口。
教学中,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用优美的文字来表现秀丽的自然风光、复杂的内心情感、未曾亲见的事物等。
朗读能够使学生脑海中出现各种各样的形象,诱发学生去感受大自然的美、感受人间真情、感受万物生灵。
作为教师要在范读过程中,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倾注到字里行间,也要教会学生将情感融入朗读,感染学生,诱发其去想象,使其入境入情,这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唤起其对美的共鸣,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
同时,教师在朗读后,还要针对文本适当地渗透思想教育,提高学生通过阅读来分辨真善美的能力,收到“教书育人”的整体效果。
具体的朗读方法灵活多样,但所谓殊途同归,只要我们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就能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会学习,真正做到“以读为本”。
2.比较品味法比较,是语言品味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对语言材料的比较,可以培养学生辨析语言的能力,让学生领会作者在语言运用上的精妙之处,从而体验到文本所蕴含的情感。
潜心会文 读出个性体验
潜心会文读出个性体验摘要:课堂上一定要读书,要充分地读,整段、整篇地读,用各种方式读。
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呢?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基调;品析“文眼”,巧施技巧;创设情境,激情引读。
学生只有对语言文字的深层次品读,才能真正体会到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关键词:小学语文;会文;个性体验崔峦老师曾撰文指出:“课堂上一定要读书,要充分地读,整段、整篇地读,用各种方式读。
没有朗朗读书声的阅读课,没有每个学生充分阅读的阅读课,可以一票否决,因为这样的课不会是高质量的阅读课。
”朱自清也曾在其《朗诵与诗》一文中指出:“语言不能离开声调,诗文是为了读而存在的”“只有朗读才能玩索每一词、每一语、每一句的意蕴,同时吟味它们的节奏。
”可见朗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朗读既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目标,又是全面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一种有效手段;既是一种语言能力,又是学习语言的一种基本方法。
纵观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师总是一遍又一遍地要求、引领、指导学生朗读,齐读、个别读、对读、分角色读、表演朗读,朗读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可谓是朗朗书声,“读”领风骚,可见,教师对朗读的重视是非同一般了。
然而,如何指导学生朗读,才能真正做到以读促思,借助语言文字为依托,在读中深悟文章内容,把握情感,让学生用自己的声音演绎属于自己的感受呢?这也成为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的困惑了。
静下心来反思,我们不难发现,不少教师指导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实仅仅是一种朗读技巧的指导,教师在用统一的语速、语调,把自己的感受转嫁给学生,统一学生对同一个词、同一句话、同一段内容的不同解读,让学生“异口同声”地读出教师满意的“感情”来。
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呢?[镜头一]“贝多芬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教师情怀,感受真情
教师情怀,感受真情人们常说,教师是孩子们的第二个家。
作为教师,我深深体会到了这句话的意义。
教师情怀是一种特殊的情感和责任感,它不仅仅体现在教学上,更渗透在与学生的互动中。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作为一名教师所感受到的真情。
首先,我的教师情怀从对学生的关怀和支持开始。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着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作为教师,我努力去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积极与他们交流,以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帮助和支持。
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我始终与他们同在,给予他们鼓励和指导。
有时候,我的学生会向我倾诉他们内心的烦恼与困惑,我会竭尽全力倾听并给予他们真诚的意见和建议。
看到他们慢慢走出困境,重拾自信,我从中感受到了真情的力量。
其次,我的教师情怀体现在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的关注。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潜力,只需悉心引导和培养。
经常与学生交流,我能够更好地了解他们的进步和成长。
无论是他们在学术上的突破,还是在人际交往、品德养成方面的进步,我都为他们感到骄傲。
看到他们成为优秀的人才,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真情的滋润。
最后,我的教师情怀反映在对学生未来的关心和期许上。
教育的目标不仅是为了帮助学生在当下取得成功,更重要的是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为教师,我常常思考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他们具备面对未来挑战的能力。
我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目标并努力追求。
我希望他们能够成为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社会栋梁,用自己的才能和能力为社会做出贡献。
每当看到一位学生在他们的人生道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的教师情怀就会得到满足和回报。
总结起来,教师情怀是一种真实而深沉的情感。
作为一名教师,我与学生们建立了深厚的情感纽带,关怀他们的成长和未来。
每一份真心付出,都收获了学生们的信任和感激。
潜心感文本,涵泳悟真情
潜心感文本,涵泳悟真情心灵的世界是宽广而深沉的,它像一片广袤的大海,能够装载万物和体验无穷的情感。
而在这个喧嚣的时代,我们常常被各种杂念和琐事所迷惑,导致内心的平静被打破,也使得我们无法真正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真情的存在。
潜心感悟真情成为了重要的一课。
潜心,就是要远离尘嚣,舍弃琐事,将自己的心灵沉淀下来。
只有在静谧的环境中,我们才能够专注地去思考和感受。
回归自然,去欣赏那一朵花、一片叶子的美丽;关注内心,去倾听自己真实的声音。
当我们抛开外界的喧嚣,让心灵寻找到宁静时,我们就能够更加敏感地察觉到真情的存在。
当我们潜心去感悟真情的时候,会发现真情是无处不在的。
它隐藏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融入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方式。
在我们的家庭中,亲情是最为珍贵的真情。
那一位为我们付出无私爱心的父母,用心呵护着我们的孩子,都是真情的体现。
在同事之间,友情也是真情的一种。
互相扶持,共同进步,彼此信任和理解的友谊,让我们温暖了心灵。
在社会上,还经常能够看到无私奉献、帮助他人的真情善举。
这些真情都是我们需要去感悟和珍惜的。
当我们真正潜心感悟真情的时候,我们也会体会到,真情在于关注他人,关爱他人,关心他人的需求。
我们经常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忙碌,而忽略了身边的人。
我们只有关心他人,才能体验到真情的美好。
当我们主动关心他人的时候,我们就能够真正感受到他人的情感需求,从而建立起真诚的沟通和联系。
当我们真心关心他人时,我们能够用心去倾听和感受他人的痛苦和喜悦,从而让他们感受到真情的温暖和力量。
而当我们关心他人时,我们也会发现,真情会以更加丰盈的方式回馈给我们自己,让我们的心灵更加充实和快乐。
潜心感文本,涵泳悟真情,让我们有机会与自己的内心对话,去发现和感悟生活中的真情。
只有当我们真正潜心去感悟时,我们才能明白真情的珍贵和重要性。
只有当我们真正感悟到真情的存在时,我们才能真正去追求和珍惜。
而当我们真心地去体验和传递真情时,我们就能够建立起更加美好和融洽的人际关系,让世界充满爱和温暖。
以真心真情入文
诗路花语2020年第3期我们都知道浙江省诸暨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城东小学就读三年级的郦思哲写了一篇文章《妈妈回来了》。
文中这样写到:前段时间,妈妈去杭州学习,去了好长时间,可能有一个月吧。
今天,妈妈终于从杭州回来了,我非常高兴!因为妈妈的怀抱很暖和,因为妈妈回来了,爸爸的生日就能过得更好,因为妈妈在家里会给我读书……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很想她,想妈妈的感觉,是一种想哭的感觉。
此文最终荣获了首届冰心作文奖一等奖。
而大赛共收到海内外5万多篇作品,是什么让这篇107字的短文在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凭的是什么?字数么?豪言壮语?艳丽词藻?都不是。
郦思哲只是用自己的话,以自己的理解表达了他对母亲的思念。
让读者真真实实地感受到了他对母亲的思念,对母亲的眷恋,使读者不禁想到了自己与母亲之间的羁绊。
一、首先要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涵养真情学生思考得越深入越透彻,写出的文章就越有水平。
许多时候人们将自己认为是正确的,无关紧要的,就不再去观察了。
想像一下,一个忽视周围事物、充耳不闻外界声音的学生又能坚持观察多久,仔细发现多少,恍然明白多少。
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体验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及时记录下来,做个有心人。
如果平时注意去观察,去发现,去积累,捕捉生活的每一个精彩瞬间,将生活中的美妙感受细细写下来,往往就是漂亮的文章。
老舍说:“如果不随时注意观察,随时记下来,哪怕你走遍天下,还是什么东西也写不出来。
”在农村,几乎家家种萝卜、萝卜菜,可谁又仔细观察过这个过程呢?在一次综合课上,我要求每个学生亲手种一盆萝卜菜,并要求仔细观察。
一周后他们带着各自的成果到教室,包括他们的观察笔记。
有的人这样写道:9月3日 我准备好了萝卜种子,挖了些潮湿的泥土把种子种了下去,并洒上了水。
9月4日 小芽才露出一点点,妈妈说不能给它加水,因为小芽会死的。
9月5日 小芽长高了好多,叶子、茎也长出来了,我给小芽晒了晒太阳。
……也有人这样写着:9月7日 今天下午,我去看我的鸡毛菜。
潜心会文,感受语言文字的“春江水暖”
的力量 “ 紧 紧 握 着 姐 姐 路 德 维 卡 的
师 : 读 出水 的 清 凉 , 有 水 的 痛 快 。通 过 上 节课 的 学 习我 们 知 道 , 作 家马朝 虎 出生 在一 个 缺 水 的小 山村 。
NE W W R I TI NG
拓 展
潜 心会文 , 感受语言文字的 “ 春江水暖’ ’
l ◇江苏省金坛 市西城实验小学 黄 敏
语 文知 识 的学 习和 能力 的养成 ,
大多 由积 淀而成 , 是 日 积 月 累 的 涵
送 给你的特殊 礼物 , 请 收 下 吧 !”老 师 把 祖 国 的 泥 土作 为 “ 特殊礼物 ” 送 给 肖邦 , 意在 要 他 永 远 记 着祖 国 。朗
难 点。 首先 要 引导 学 生 弄 清 “ 弥 留之
一
读 的 人 才 能 读 出词 语 的 内涵 。 再 来 读
读 这 组词 语 :( 出示 )
抚摸 清凉 倾注 润 湿 痛| 陕
花 明 又一村 ”, 构 建 朗读 对 话 的 课 堂 邦 弥 留 之 际 的 请 求 是 理 解 上 的 一 个
验 作 品 中的 细 节 描 写 的 精 当 , 让 学 生
何 让 那一 份 情 愫 悄 悄 在心 底 驻 留。 这
读 时要 让 学 生 体 会 此 时 此 刻 师 生 之 样 的情 感 教育才 是语 文教 学 的常 态和 间的真 挚 情 感 , 同时要 引导 学 生 把 老 话联 系起 来 朗读 思 考 。
么 样 的感 觉 吗?
生: 特 别 干 燥 ,赤 日炎 炎 , 身体
潜心会文声情并茂披文入境创设情境精心设计
潜心会文声情并茂披文入境创设情境精心设计潜心会文声情并茂,披文入境,创设情境,精心设计。
这是一种文学创作的精神和态度,是一种对文学的深入理解和探索的表现。
在文学创作中,我们不仅要注重文字的表达和情感的传达,还要深入人心,创设情境,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到文学作品的魅力。
潜心会文,意味着对文学的深入理解和钻研。
一个优秀的作家需要有深厚的文学素养和扎实的写作功底,需要对文学作品有深入的研究和理解。
只有这样,才能在作品中表现出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内涵。
在创作之前,作家要对文学史、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借鉴前人的经验,吸取前人的养料,使自己的作品更加有内涵和深度。
潜心会文也意味着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思考。
一个优秀的作家应该对生活有深刻的感悟,能够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创作出有血有肉、贴近生活的作品。
声情并茂,是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
在创作中,我们要注重文字的表达和情感的传达,通过对人物、环境和事件的描写,表现出作品的情感和氛围。
这种表现形式不仅包括对人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还包括对环境和氛围的描绘和营造。
在作品中,我们要注重语言的艺术性和情感的充沛,通过丰富多彩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使作品更加生动和有吸引力。
只有这样,才能使读者沉浸感受到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披文入境,是文学创作的一种态度和方法。
在创作中,我们要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吸收前人的成果,披阅相关的文献和资料,入境去领略文学的真谛。
我们也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表达方式,创设情境,塑造出精彩的文学作品。
在创作中,我们不能囿于传统,要学会突破传统的束缚,敢于追求新的表现方式和创作手法。
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有独特个性和气质的作品,充分展现自己的文学才华和创作能力。
精心设计,是文学作品的一种要求和追求。
在创作中,我们要注重结构的设计和篇章的安排,使作品更加有序和紧凑。
我们也要注重语言的运用和表达的方式,使作品更加生动和有趣。
在创作中,我们要注重思想的表达和情感的抒发,通过对思想的表达和情感的抒发,使作品更加有内涵和深度。
关于用心体悟真情的作文
关于用心体悟真情的作文
哎呀,早晨的阳光真是舒服啊,我坐在窗边,微风轻轻地吹过,感觉时间都慢了下来。
你知道那种感觉吗,就像风在跟你讲悄悄话,告诉你它经过的那些地方、见过的那些人。
那家街角的咖啡馆,咖啡味道特别浓,我每次走进去都觉得好
幸福。
坐在窗边,看外面人来人往,有的急匆匆的,有的慢悠悠的,我就在想,他们的生活都是什么样的呢?我的咖啡味道又是怎样的呢?
到了晚上,我就喜欢去那条小道上散步。
路灯下,我的影子拉
得老长,就像小时候玩的影子游戏。
有时候走着走着,就想起以前
那些事儿,跟家人、朋友的点点滴滴,好像都在眼前一样。
公园里的小孩子们啊,真是无忧无虑的。
看他们跑来跑去,笑
得那么开心,我都忍不住想加入他们。
小时候我也这么玩过,可惜
现在长大了,好多东西都不一样了。
有次在公园里,我碰到了一个老爷爷。
他看起来好有智慧,说
的话都很有道理。
我们聊了好多,他告诉我生活就像一本书,你得
慢慢读,才能品出其中的味道。
我觉得他说得特别对,生活嘛,就得慢慢享受,不能急。
潜心会文声情并茂披文入境创设情境精心设计
潜心会文声情并茂披文入境创设情境精心设计本篇文章旨在探讨如何潜心会文、声情并茂地披文入境,以创设情境并精心设计。
通过以下两个方面的讨论,希望能够给读者提供一些启发和指导。
一、潜心会文潜心会文是指在学习文学或者写作过程中,全身心地投入专注于细节和意境的体验。
潜心会文需要读者或者作者有一种对文学的热爱和深入理解的态度,通过阅读和思考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写作能力。
要想潜心会文,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文学作品。
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大作或者经典名著,例如《红楼梦》、《西游记》等,这些作品通常包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意境,能够给读者带来独特的阅读体验。
在选择作品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喜好进行选择,以确保能够潜心投入其中。
潜心会文还需要注重细节。
在阅读或者写作过程中,应该关注作品中的细节描写和情节变化,尽可能地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可以将自己置身于作品的情景中,设身处地地体验其中的情感和思考。
还可以注意作品的语言运用和修辞手法,从中汲取一些写作的灵感和技巧。
潜心会文也需要思考和总结。
在阅读或者写作过程中,可以不断地思考作品中的问题和主题,并尝试给出自己的理解和解读。
可以将这些思考记录下来,以备日后的参考和总结。
通过思考和总结,能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文学素养。
二、声情并茂披文入境声情并茂披文入境是指在写作过程中,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表达方式,将读者带入作品的情境中,使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和共鸣。
声情并茂披文入境需要作者具备一定的写作技巧和情感表达能力,能够用心打磨文字,触动读者的内心。
要想做到声情并茂披文入境,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主题和情境。
可以选取一些具有共鸣和感染力的主题,例如爱情、友情、家庭等,这些主题往往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情感共振。
在选择情境时,应该考虑到读者的心理需求和文化背景,以确保能够更好地引发读者的兴趣和情感。
声情并茂披文入境还需要运用灵活多样的表达方式。
可以通过生动的描写、形象的对比、真实的情感等手法,使作品更加富有感染力和生动性。
深感悟 抒真情 叙真情
深感悟抒真情叙真情——指导学生写真情实感作文有感“有真情实感”这是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作文教学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
那么在“新课标”下的课改浪潮中,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指导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呢?一、深感悟作文之前,老师应指导学生如何确定好要写的人或事,在指导确定要写的人或事时,关键要指导他们“选择典型”,因为小学生作文水平不高,外于初步学习阶段,典型的人或典型的事较一般人的情感较更为丰富,学生较易体会、领悟、感触。
比如要写出真情实感的人物是自己生活周围的最熟悉,最了解的人。
如自己的老师、邻居、亲人、同学、好朋友……当然,也有写不熟悉的人的时候。
如课文《爬天都峰》文中的人物,作者以前不熟悉,但是,人物当时爬天都峰的精神和积极向上的品质是作者亲眼看到的,文章通过人物对话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变化是本文表达上的一个特点。
让学生从具体事例中懂得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再有课文《壮丽的青春》,文章先写部队野营进入峡谷,为险情埋下伏笔,再写黑马受惊,列车遇险及欧阳海奋不顾身推马救列车,故事进入高潮,最后写欧阳海壮烈牺牲,他英勇献身谱写了一曲时代的颂歌和一支青春的乐曲,再如课文《珍贵的教科书》文章记叙战争年代延安小学的师生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坚持学习的故事,为了保护教科书,张指导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是本文感动人的地方。
以上的文章中,或是作者亲眼目睹,或是作者亲身经历的。
这人物所涉及到的事或人物所经历的言行举动让我震撼,让我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启迪,不就是产生真情实感了吗?同样,在确定典型人物后,还要认真确定典型的事例,能够表达典型的人物的某一精神或是某一品质的事例很多。
如果信手沾来,就写不出优秀的人物,应该指导学生要从人物的事例中选择最典型的来写,因为典型的事例更富含情感因素,如课文《打赌》,再者,“要有真情实感”还要求我们的学生作文选材应该“真”“实”(想像作文除外)。
因为真实的人真实的事,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记叙,真真切切地有情而抒,有感而发,就会使所写人物更生动、更感人,更具有生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潜心会文, 感受真情
潜心会文, 感受真情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教学一得
两市镇三完小李敏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在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回味和思考,感受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的伟大人格魅力,体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爱,骨肉亲情的不可分割,从而得到情感的熏陶,人格的感化。
一、品词析句,体会文章情感。
从文本的角度看,词句是其生命。
我紧紧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感知、理解、品位、运用,引领着孩子们在语言之河中尽情畅游,不仅使语言学习落到实处,而且在反复对比咀嚼中,折射出李博士的真情真爱,体验到台湾青年的滚烫爱心。
二、感情朗读,加深情感体验。
有感情地朗读是学生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获得语感体验的重要手段。
像这种情感型的课文,有些微
妙的情感因素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可能只可意会而
不可言传,但他们却能将这种情感融入到自己的朗读中去。
在教学过程中我反复地使用了这一手段,让学生在
读中悟情,读中入境,读中赏文。
“你想把含有这两个
反义词的句子读出来吗?从这二组反义词中你体会到了
什么?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这两句话。
”“骨髓
流出的这一刻,你高兴吗?你感动吗?一起读这个句子,读出你的高兴和感动。
”这样的导语,并非只是朗读技
巧上的指导,更是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情感、自己的体
会去朗读课文,进行一种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三、对比阅读,升华文本内涵
这篇课文多处采用对比的写法,在教学中我抓住对
比点,让学生深入地感受语言材料,挖掘人文内涵,从
而使学生受到心灵感动、情感的熏陶、人格的感化。
如
把“大地在余震中摇晃”“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
比较安全”与李博士的沉着,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联系起来读,他们的为人着想的形象更跃然纸上,
海峡两岸的骨肉亲情也一览无余。
经过这样对比的阅读,捐骨髓手术过程中表现出的种种细节迁移默化地内化成
一种人性的美好,植根于学生心中,海峡两岸的血脉亲
情变成学生心中一座永远割舍不掉的心桥,语文教学中
的思想教育、情感熏陶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
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