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颜真卿书法作品欣赏
颜真卿祭侄文稿的书法审美特征
颜真卿祭侄文稿的书法审美特征一、颜真卿祭侄文稿的历史背景颜真卿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在我国书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其中,颜真卿祭侄文稿更是其代表作之一。
该作品创作于颜真卿的壮年时期,当时正值他担任宰相时的官场辉煌时期。
颜真卿的书法作品以其雄浑豪迈、气势磅礴而闻名于世,而祭侄文稿更是展现了其深厚的书法功力和独特的审美特征。
二、颜真卿祭侄文稿的书法风格1. 雄浑豪迈颜真卿的书法作品以雄浑豪迈而著称。
他运笔刚劲有力,墨迹苍劲有力,书法线条流畅有力,在祭侄文稿中尤为突出。
每一个笔画都充满着力量,作品整体气势磅礴,给人以振奋之感。
2. 藏锋露骨颜真卿的书法作品中,常有“藏锋露骨”的特点。
他善于利用笔墨的浓淡、粗细、挺拔、柔和等因素,使每一笔都饱满而富有张力。
在祭侄文稿中,这一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使作品更显雄健有力。
3. 线条流畅颜真卿的书法线条流畅有力,力透纸背。
在祭侄文稿中,他的笔墨运用娴熟,每一笔都刚劲有力,同时又保持着流畅的线条。
整体上呈现出雄浑苍劲、端庄大气的风范。
4. 状意超然颜真卿的书法作品非常注重状意,尤其在祭侄文稿中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不拘泥于笔法技巧,而是追求笔墨的自然流畅和意境的超然。
整个作品给人以自由奔放、超然物外的感觉。
三、颜真卿祭侄文稿的艺术价值1. 书法艺术的典范颜真卿祭侄文稿展现了其高超的书法艺术造诣,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雄健有力的笔墨、流畅动人的线条、超然物外的意境,为后世书法艺术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2. 文化内涵的体现颜真卿祭侄文稿不仅在艺术表现上有着卓越的成就,更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内涵。
通过对祭侄文稿的欣赏,人们可以深刻感受到当时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和关怀亲情的情感。
3. 传统美学的体现祭侄文稿作为传统我国书法艺术的杰作,体现了我国传统美学的精髓。
颜真卿的书法作品在墨迹墨香之间,传达着我国古代文人墨客崇高的审美情趣和对艺术的追求。
四、颜真卿祭侄文稿的艺术价值评析1. 对笔墨运用的高超颜真卿的书法作品在祭侄文稿中展现了其卓越的笔墨运用能力。
颜真卿《千字文》作品赏析
颜真卿《千字文》作品赏析颜真卿是中国唐朝时期的一位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风格独特,笔法丰富,结体端庄,用墨饱满,情感表达深刻,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他的书法作品《千字文》更是脍炙人口,被誉为“天下第一楷书”。
本文将从笔法、结体、用墨、情感表达和文化传承五个方面对颜真卿《千字文》进行赏析。
一、笔法丰富颜真卿的笔法丰富多变,起笔、行笔和收笔都极具变化。
他的书法作品中,每一个字都有独特的运笔方式,充满了自然与和谐。
在《千字文》中,他运用了多种笔法,如中锋、侧锋、藏锋等,使得作品中的每一个字都充满了生命力。
二、结体端庄颜真卿的书法结体端庄稳重,字形方正,线条粗细适中。
他的字形结构严谨,每一笔、每一画都恰到好处,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在《千字文》中,他将每一个字都写得端庄稳重,透露出一种庄重肃穆的气氛。
三、用墨饱满颜真卿的用墨饱满有致,浓淡相间,枯湿兼具。
他的书法作品中,墨色的运用非常灵活,有时浓如泰山,有时淡如流水。
在《千字文》中,他用墨饱满,使得每一个字都显得生动有力,更加突显出作品的质感。
四、情感表达颜真卿的书法作品情感表达深刻,充满了对生命与自然的敬畏之情。
他的书法作品中透露出一种深沉的情感,让人感受到他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的敬畏。
在《千字文》中,他将这种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每一个字都仿佛在诉说着一种深刻的哲理。
五、文化传承颜真卿的书法作品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他的作品不仅在笔法、结体、用墨和情感表达等方面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更重要的是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精髓。
在《千字文》中,他通过对文字的书写和诠释,传递了丰富的文化信息和文化精神,对于后人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颜真卿的《千字文》是一部极具艺术价值的书法作品,他的笔法丰富、结体端庄、用墨饱满、情感表达深刻和文化传承重要等方面都展现出了他卓越的书法造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部作品不仅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瑰宝,更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中国五大书法家名字及作品
中国五大书法家名字及作品中国五大书法家指的是历史上五位在书法创作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力的艺术家,他们分别是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苏轼和黄庭坚。
以下是他们的作品及相关参考内容。
1. 王羲之(303年-361年)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一位书法家,被誉为“书圣”。
他的作品以行草字体著称,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境界。
他的代表作品有《兰亭集序》、《九成宫醴泉铭》等。
这些作品以其优雅、流畅的笔画和幽深的意境而广为流传。
2. 颜真卿(709年-785年)颜真卿是唐朝时期的一位书法家,也是唐代“三帖圣手”之一。
他以隶书字体著称,作品刚劲有力、气势磅礴。
他的代表作品有《颜勤礼碑》、《颜真卿神道碑》等。
这些作品以其严谨的结构和精湛的技艺而被广泛赞美。
3. 柳公权(778年-865年)柳公权是唐代的一位书法家,对于楷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的作品以楷书字体为主,以其规范、匀称的笔画和清秀的风格而著名。
他的代表作品有《弘法寺碑》、《临邛县志》等。
这些作品以其端庄典雅、工整规范而广受赞誉。
4. 苏轼(1037年-1101年)苏轼是宋代的一位重要文人书法家,也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作品涵盖了楷书、行书、草书等多种字体,风格多变。
他的代表作品有《祭黄鹤楼》、《黄州寒食》等。
这些作品以其豪放洒脱的笔势和独特的个性而备受瞩目。
5. 黄庭坚(1045年-1105年)黄庭坚是北宋时期的一位书法家,被誉为“黄庭坚六法”。
他的作品以草书著称,具有潇洒自然、笔势奔放的特点。
他的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太白诗百首》等。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流畅的笔法而广受赞誉。
以上五位书法家都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他们以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巧,为中国书法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们的作品流传至今,成为中国书法艺术的瑰宝,对后世书法家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通过欣赏和研究他们的作品,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程和魅力。
颜真卿书法PPT课件
唐代书法发展背景
唐代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巅峰时期之一。唐朝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文 化昌盛,书法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唐朝书法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唐代书法以楷书为主流,同时也出现了行书、草书等多种书体。唐代书法家辈出 ,如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等,他们的书法作品各具特色,对后世影响 深远。
布局规律
颜真卿书法布局严谨,注重字形的大 小、长短、宽窄、欹正等变化,通过 巧妙的穿插避让和呼应关系,使整体 章法和谐统一。
章法安排与行气贯通
章法茂密
颜真卿书法章法茂密紧凑,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联系紧密,形成强烈的视 觉冲击力和整体感。
行气贯通
颜真卿书法行气贯通流畅,通过控制笔画的粗细、轻重、缓急等变化,使整幅 作品气息连贯、神完气足。
在当代书法艺术中价值
1 2
历史价值
颜真卿书法作为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遗产,对于 研究唐代书法艺术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艺术价值
颜真卿的书法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线条、 结构、章法等方面都表现出独特的审美特征。
3
文化价值
颜真卿书法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对于弘扬中华文 化具有积极作用。
02
颜真卿书法风格特点
笔画厚重,力透纸背
01
02
03
笔画粗重
颜真卿的书法笔画粗重有 力,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 击。
力度感强
他的笔画在书写过程中力 度感极强,仿佛能够透过 纸张感受到书写时的力量。
厚重感
颜真卿的书法笔画厚重, 但并不显得笨拙,反而有 一种沉稳大气的感觉。
结构严谨,宽博大气
结构紧凑
空间感强
中国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及其作品简介
中国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及其作品简介中国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简介颜真卿709-785,字清臣,生于京兆今西安。
“安史之乱”中,因在平原郡守任上毅然起义抗贼立下汗马功劳而受朝廷重用,历任吏部尚书,刑部尚书等要职,封鲁郡开国公,世称“颜鲁公”。
德宗时,李希烈叛乱,颜真卿以社稷为重,亲赴敌营,晓以大义,凛然拒贼,终被缢杀。
颜真卿是继王羲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成为中国文人书法的重要里程碑。
他转益多师,一变成法,创造出方严正大、朴拙雄浑、大气磅礴的楷书书法审美范式,他的行草也传递出沉着痛快、豪迈洒脱的大师气象。
传世作品主要有《祭侄稿》、《争座位》以及《麻姑碑》等众多碑刻。
1.基本介绍颜真卿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中进士,登甲科,曾4次被任命御史,为监察迁殿中侍御史。
因受到当时的权臣杨国忠排斥,被贬黜到平原今属山东陵县任太守,人称“颜平原”。
肃宗时至凤翔授宪部尚书,迁御史大夫。
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
建中四年783年,遭宰相卢杞陷害,被遣往叛将李希烈部晓谕,后为李缢杀。
唐代宗大历元年765年,颜真卿因奏宰相元载阻塞言路,遭贬谪。
三年768年四月,由吉州司马改为抚州刺史。
在抚州任职的五年中,他关心民众疾苦,注重农业生产,热心公益事业。
针对抚河正道淤塞,支港横溢,淹没农田的现状,带领民众在抚河中心小岛扁担洲南建起一条石砌长坝,从而解除了水患,并在旱季引水灌田。
抚州百姓为了纪念他,将石坝命名为千金陂,并建立祠庙,四时致祭。
他为官清正廉洁,尽力维护社会正常秩序。
抚州学子杨志坚家贫如洗却嗜学如命,其妻耐不住贫困生活,提出离婚,杨写了一首《送妻诗》,表明自己矢志读书无奈同意离婚的心情。
杨妻将这首诗作为离婚的证据呈献颜真卿。
颜杨诗后,非常同情杨的遭遇,钦佩其苦读精神,对杨妻嫌贫爱富的行为进行责罚,并赠给杨志坚布匹、粮食,将杨留在署中任职。
为此,颜还将《按杨志坚妻求别适判》公诸于众。
这则判词对临川良好学风、淳朴婚俗的形成起了较好的导向作用。
我最喜欢的书法家颜真卿作文自(优秀)
我最喜欢的书法家颜真卿无论是在书法史上,还是在文化史上,颜真卿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他的书法作品从唐代开始,一直到今天都备受赞赏和欣赏。
他的书法风格潇洒自然,但又不失刚健之美,能够显示出他决然健毅的个性和艺术追求。
在我的心中,他是最杰出、最有远见的书法家之一。
颜真卿的生平颜真卿(709年-785年),字处简,唐朝时期的书法家、政治家、诗人。
他的父亲颜师古也是一位书法家。
年轻时,颜真卿曾经在做官的道路上取得了很多的成就,不过他一直对书法保持着较高的兴趣。
颜真卿虽然早年做官有许多成就,但他并不满足,对书法艺术的追求更加强烈。
他在当时的书法领域中取得了很高的地位,是唐代书法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书法作品以快意自然、润泽多姿、铁骨雄强著称,被誉为“颜鲍之祖”,“书圣”的美称更是代代相传。
颜真卿的书法作品颜真卿的书法作品甚至比他的仕途更为广泛地传播了开来。
他的书法作品以“颜眉真”、“铁骨石髓”等词汇来描述颜子孙的书法,可见他的书法的精湛程度。
他的作品风格独特,追求“气韵生动、洗炼抽离”,其开创了“法度”概念,对书法术语的形成和定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颜真卿的书法风格最为特殊,他不是像别的书法家那样去模仿前人的作品,而是坚盘自己内心的情感,用草书、隶书等书体书写情感。
他的书法经常是行笔有潇洒、章法宽疏,而且往往慷慨豁达,有一种天下无限的气概。
他的作品大都产生于晚年,形态的自由意旨和笔墨飘逸洒脱,表现出了他的个性。
我喜欢颜真卿的原因我喜欢颜真卿,是因为他崇尚自然、慷慨豁达的态度。
他的书法作品没有拘束,不落俗套,这种无拘无束的书法风格,代表着他个性的一种表达。
他的书法独具匠心,“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同时作品气势恢宏、线条流畅,所引发的心灵共鸣更是深深地震撼着我。
他的书法作品可能没有那么精美细腻,却有一种潇洒自然的美感。
这种自然的美感让他的作品显得愈发具有个性和鲜明。
最主要的,我喜欢他为书法艺术做出的巨大贡献。
劝学颜真卿课件
颜真卿其他作品欣赏
总结词
此碑是颜真卿早期书法作品,风格清新秀丽,结构匀称,展现出颜真卿扎实的书法功底。
详细描述
《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文》,为颜真卿在天宝十一年(752年)所写。此碑字体工整秀丽,笔划丰满,是颜真卿早期书法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学习颜体书法的重要参考。
总结词
《自书告身帖》全称《自书太子少保告身》,是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颜真卿所写。此帖字体结构宽绰舒展,笔划厚重而不失灵动,章法布局自然,是学习颜体书法的珍贵资料。
详细描述
谢谢观看
意境深远
颜真卿在《劝学》中营造了深远的意境,通过描绘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意义,让读者感受到学习的崇高和美好。
儒家思想的影响
颜真卿作为一位儒家学者,其《劝学》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在诗歌中,他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学习是实现个人成长和社会的进步的重要途径,体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
唐代文化的反映
唐代评价
颜真卿的《劝学》在唐代备受赞誉,被认为是书法艺术的巅峰之作,其艺术成就得到了高度认可。
《劝学》的临摹与学习
首先,仔细观察《劝学》原帖,了解颜真卿的书法风格和特点,包括笔画、结构、章法等方面。
观察原帖
选择合适的毛笔,建议使用兼毫或硬毫,以保证笔画的挺拔和力度。
选择工具
从基本的笔画开始练习,如横、竖、撇、捺等,逐渐过渡到复杂的笔画组合。
劝学颜真卿课件
颜真卿简介《劝学》的创作背景《劝学》的内容解析《劝学》的影响与评价《劝学》的临摹与学习颜真卿其他作品欣赏
目录
颜真卿简介
颜真卿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
颜真卿五言绝句书法作品
颜真卿五言绝句书法作品
颜真卿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五言绝句书法作品传世至今,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以下是十个颜真卿五言绝句书法作品的简要介绍:
1. 《祭侄文稿》:此作是颜真卿为祭奠已故侄子所作的书法作品,字体挺拔秀丽,气势雄浑,流露出深沉的悲痛之情。
2. 《齐天乐》:此作是颜真卿书写的一首庆祝丰收的乐曲,字迹刚劲有力,线条流畅,展现了丰收之喜。
3. 《行书苦寒篇》:此作是颜真卿以行书体书写的一首抒发寒冷冬日苦寒之感的诗歌,字迹凝重有力,传递出深刻的寒意。
4. 《春雨》:此作是颜真卿以行书体书写的一首描写春雨细腻的五言绝句,字迹轻盈飘逸,给人以柔和的感觉。
5. 《夏夜》:此作是颜真卿以行书体书写的一首描绘夏夜炎热的五言绝句,字迹热情奔放,表达出夏夜的闷热感。
6. 《秋风》:此作是颜真卿以行书体书写的一首描绘秋天风的五言绝句,字迹凌厉有力,表现出秋风的瑟瑟声。
7. 《冬雪》:此作是颜真卿以行书体书写的一首描绘冬天雪的五言绝句,字迹冷艳凛冽,展现出冬雪的洁白之美。
8. 《山水》:此作是颜真卿以行书体书写的一首描绘山水的五言绝句,字迹雄浑沉稳,展现出山水的壮丽景色。
9. 《荷花》:此作是颜真卿以行书体书写的一首描绘荷花的五言绝句,字迹清秀流畅,表现出荷花的娇美姿态。
10. 《月夜》:此作是颜真卿以行书体书写的一首描绘月夜的五言绝句,字迹幽静凝练,传递出月夜的宁静之美。
以上是十个颜真卿五言绝句书法作品的简要介绍,每一幅作品都展示了颜真卿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才华横溢的书法造诣。
这些作品都是书法艺术的珍品,带给人们无尽的艺术享受和思考。
名家颜体书法作品
名家颜体书法作品名家颜体书法作品欣赏名家颜体书法作品1名家颜体书法作品2名家颜体书法作品3名家颜体书法作品4名家颜体书法作品5颜体书法境界概述颜真卿在书学史上以"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
颜鲁公书法既以卓越的灵性系之,境界自然瑰丽;既以其坚强的魂魄铸之,境界自然雄健;又以其丰富的人生育之,境界自然阔大。
在吐露风华的青年时代,颜真卿就向张旭请教"如何齐于古人"的问题。
这是颜氏的书学心声,亦是颜氏高悬的鹄的。
这位从小以黄土帚扫墙习字的颜氏苗裔,几乎在一开始就站到一个高耸的书学起点上。
而在书学上鲲鹏展翅,则经过了几乎长达三四十年岁月的历练,才稍成自己的面目与气候。
继之又以数十年工力百般锤炼、充实,使得"颜体"形神兼具。
而其晚年犹求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
"颜体"终于在书坛巍然屹立。
颜真卿一生书学境界的历练,大略有三。
立坚实骨体在五十岁以前,可以说是第一境界的历练。
在这一过程中初步确立自己的"颜体"面目。
如果以天宝五年(746),张旭在裴儆府上授笔法于颜真卿为一个界线,那么在此以前颜真卿尚在艰苦的摸索阶段。
此一阶段传世之作鲜见。
如天宝元年写《张仁蕴德政碑》,天宝五年写摩崖书法禾山石壁"龙溪"二字。
此时颜真卿在书学方面已有相当的修养,这在张旭考问颜氏十二笔意时,颜真卿或以从张旭处领教所得,或以自己攻习所悟对答如流,使张旭深以为然。
他志向高远,期在"齐于古人"。
张旭也因此愿意再授笔法。
在接受张旭的笔法后,颜真卿欣喜地说:"自此得攻书之妙,于兹五年(或作七年),真草自知可成矣"。
因此,从天宝五年以后的五年(或七年)时间,可说是颜真卿依照张旭的指引,刻苦再磨砺的阶段。
果然在天宝十一年后,颜真卿书碑渐多,在社会上已享有一定的声誉。
天宝十一年书有《郭虚己碑》、《郭揆碑》、《多宝塔碑》、《夫子庙堂碑》等。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口语交际:聊聊书法
柳公权的故事 有一天,小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举行“书会”。这时, 一个卖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写的字,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 便皱皱眉头,说:“这字写得并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样, 软塌塌的,没筋没骨,还值得在人面前夸吗?”小柳公权 一听,很不高兴地说:“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 老人爽朗地笑了笑,说:“不敢,不敢,我是一个粗 人,写不好字。可是,人家有人用脚都写得比你好得多呢! 不信,你到城里去看看吧。”
颜真卿的故事 颜真卿年轻的时候曾拜在书画大家张旭门下学习 书法知识,可是张旭却很少给颜真卿讲一些书法方面 的要诀,只是给了颜真卿自己写的字以及前代名家的 字迹拓本,让他去练习揣摩,从中获得启示。一段时 间过后,颜真卿便失望了:我来这里是想跟师傅学习 书法的精微秘窍,谁知道天天在这里练字,那我自己 在家练就是了,为什么还要来拜门求师呢?
第二天,小柳公权起了个大早,独自去了城里。一进 城里,他就看见一棵大槐树下围了许多人。他挤进人群, 只见一个失去双臂的黑瘦老头赤着双脚,坐在地上,左脚 压纸,右脚夹笔,正在挥洒自如地写对联,笔下的字迹似 群马奔腾、龙飞凤舞,博得围观人群的阵阵喝彩。
小柳公权“扑通”一声跪在老人面前,说:“我愿意 拜您为师,请您告诉我写字的秘诀……”老人慌忙用脚拉 起小柳公权说: “我是个孤苦的人,生来没手,只得靠脚 来混生活,怎么能为人师表呢?”小柳公权苦苦哀求,老 人才在地上铺了一张纸,用右脚写了几个字: “写尽八缸 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在公孙氏家拜访的时候,见到她舞剑干脆利落,于 是又从中领悟到了怎样落墨才会有神韵,真正的诀窍就 是苦学与师法自然。”颜真卿听完后,仍觉得这是张旭 的推托之词,心想师傅一定是在敷衍我!于是便抓住张 旭的衣角,反复哀求他告诉自己写字的诀窍。这可一下 惹恼了张旭,他气冲冲地对颜真卿说: “好吧!我就 告诉你,但凡是一心想寻求诀窍、走捷径的人,永远都 不会有成就。”话毕便拂袖而去,再也不理他了。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拓展知识:书法作品欣赏
书 孔虞 子世 庙南 堂 碑
褚 遂 良 伊 阙 佛 龛 碑
九成宫醴泉铭拓本
拓本纵32.6厘米、横20厘米
欧阳询书原碑今存于陕西省 西安市碑林博物馆,这是欧 阳询(公元557~641年)的代 表书作,唐贞观六年(公元 632年)刻石上碑。欧阳询的 书风承自晋人,有独具情态, 笔力刚健,结构谨严,称之 为“欧体”。他是初唐四大 书家之一,对后世书法艺术 影响很大。
化 度 寺 邕 禅 师 塔 铭
皇甫诞碑
欧阳询 张翰帖 《卜商帖》
颜氏家庙碑拓本
拓本纵27厘米、横13.4厘米
颜真卿书,原碑今存于陕西省西安市 碑林博物馆。颜真卿(公元709~785 年),唐代著名书法家,传世墨迹及 碑刻达数十种。其书法博采众长,使 古法为之一变。字体浑厚圆劲,结体 端庄,布局茂密,用笔加强了腕力, 形成了刚健雄厚、大气磅礴的风格。 他的楷体被后人奉为标准书体,人称 “颜体”。《颜氏家庙碑》刻于唐建 中元年(公元780年),为纪念其父 颜惟贞而立。时年颜真卿71岁,这是 他晚年楷书的代表作品。
李白 上阳台帖
译文: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何 穷。十八日上阳台。太白。
颜 真 卿 书 多 宝 塔 碑
特点:端庄凝重、雄浑有力
颜 真 卿 刘 中 使 帖
颜真卿 祭侄文稿
柳
公 权
特 点 :
神 策
清 劲 遒
军
美
今存于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博物馆 拓本纵38厘米、横23厘米
此碑立于唐会昌元年(公元841年),为 柳公权64岁所书。柳公权的书法风格刚健, 神韵清雄,传世碑刻十余件,皆为楷书, 被称为楷书经典。颜真卿和柳公权的楷书 风范影响深远,后人习楷书多“以柳体入 门,颜体见功”。
颜真卿书法作品赏析
颜真卿书法作品赏析颜真卿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在于他将篆书的笔意引入到楷书与行草之中,创立了完全不同于王羲之楷书方笔的楷书圆笔,以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颜真卿书法作品赏析,盼望对大家有所协助,欢送阅读!颜真卿书法作品赏析1.《祭侄文稿》这是颜真卿行草书的代表作。
当时正值颜真卿半百。
书法界有说字如其人。
颜真卿诞生忠烈之家,为人大气凛然,这种精神同样寄予于书法作品中。
从建稿起,经过后期修文改善,正反映出颜真卿行文构思特点,详尽交代文路始末,将情怀完全抒于行文,文笔神采奕奕,走笔雄浑,凸显特色,惬意写实,将全部的运笔和收线都做到恰到好处。
全篇运用圆润强健的笔法,秉承篆书的流转神采,从开头到结尾,撰文中虽然实在毛笔的墨汁枯槁时再醮墨,导致墨色因停顿有新墨起先,墨汁有浓有淡,改变万千,但是整篇文章一笔完工,行文流畅。
此帖被后世书法界赞誉为“天下其次行书”。
2.《麻姑仙坛记》颜真卿曾巡游于南城县麻姑山一座古坛时,在土壤里中发觉螺蚌壳化石。
他便有感而发,为此著作《抚州南城麻姑山仙坛记》。
这并不单是为了记叙这件事情,而是当时心情的真实写照。
这个碑文行文庄重严厉、雄浑娟秀,深受历代书法家的推崇,成为颜真卿六十多岁时的又一力作。
这部作品是颜真卿楷书风格已经有所造诣的时候的作品,后期欧阳修评价这部作品时说道,这幅碑文俊秀雄浑,运笔精悍,笔画强劲有力,后世时时赞美此碑为“天下第一楷书”。
3.《东方朔画像赞》《东方朔画像赞》是颜真卿楷书的力作,碑文记载汉朝名士东方先生画像,当时颜真卿正值46岁。
苏轼曾高度评价这幅碑文,指出在颜真卿全部的作品当中,只有这部作品现实了清俊与雄浑的风格。
字里行间不乏清楚与深渊,与其他版本迥然不同,但都不如颜真卿这部作品深刻、隽永。
明朝更有人赞誉这部作品的书法峻峭力拔、奋笔求张,认为这的确是颜真卿的又一力作。
4.《颜勤礼碑》本部作品的全称为《唐故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护军颜君神道碑》,这幅碑帖是颜真卿在71岁的时候为他的曾祖父颜勤礼所作的神道碑,主要用于古人墓前开阔道路所用,修建石柱来作为标记,将这个标记称为神道,就是所说的墓碑。
颜真卿书法作品欣赏3000字左右
颜真卿书法作品欣赏3000字左右1、导言颜真卿是唐代最杰出的书法家之一,被誉为“书之大圣”,他的书法刚健有力、骨韵磅礴、个性鲜明,横扫唐朝书坛,一直被后人所推崇。
今天我们来欣赏一下颜真卿的书法作品,感受一下他所创作的书法艺术。
2、作品欣赏这幅作品来自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中的一篇祭文,被称之为《麻姑仙坛记》。
这是一篇寓言式的故事,讲述的是麻姑仙在汉代修建了一座道观,但这座道观在唐朝时期的唐玄宗统治下被毁掉了,麻姑仙为此十分悲痛。
这篇文章中的每一段都犹如一篇诗,非常优美。
而颜真卿的书法作品更是为这篇文章增色不少,他以他著名的大字铁笔书写,用笔力雄健、方圆有度、骨肉相连,威严大气。
这幅作品的版式也很奇特,颜真卿将篇首四个字独立成一行,形成一个独特的小楷排列,然后在下面用隶书写出题目,这样的排版方式很少见,但却非常美观。
整幅作品以黑色为主调,线条分明,笔画简练有力,写得很有韵律感。
颜真卿尤其擅长用笔“肥肉相连”,这种笔画的特点是线条宽厚、结实、用笔方向和力度变化明显,给人一种积极进取的气息。
这种笔法在整篇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整篇作品中,笔画方正,宏大气势,这种气势在最后面的“视沧海之一滴,观前涛而后笑”一句中表现得尤为淋漓尽致,整篇作品在看到这句话之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总结颜真卿的书法艺术是中国书法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的书法风格独特,笔画粗犷有力,魂气飘逸,极具个性。
他以铁笔直书著名,书写《颜勤礼碑》、《祭侄文稿》皆为代表作品,独具一格。
同时他也在隶书、楷书、行书等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
他的书法成就不仅影响了中国书法的发展方向,而且对于书法艺术在国际上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上面就是对颜真卿书法作品《麻姑仙坛记》的一些欣赏,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颜真卿书法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通过欣赏这幅作品,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颜真卿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4、颜真卿的书法艺术与风格颜真卿出生于唐朝中期的洛阳,其父亲是一位富商,生活条件优越。
书法字画比较:王羲之与颜真卿
书法字画比较:王羲之与颜真卿王羲之和颜真卿,是两位中国书法史上的巨匠,两人作品风格不同,但却同为中国书法中的经典之作。
本文就在比较这两位大家的书法字画方面展开讲述。
王羲之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庄重、流畅、妙笔生花。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就是《兰亭序》。
这件作品以滚圆工整、稳重大方的风格取胜,字形稳健,布局匀称。
从笔画上看,王羲之的笔画激荡,翻腾,形成美妙的视觉效果。
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的字“似有神理,不可捉摸”。
与之相比,颜真卿则是中国唐代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气势恢宏、洒脱豪放。
颜真卿最著名的作品是《祭侄文稿》。
这件作品以粗中有细、骨韵凌厉、布局豪放著称。
从笔画上看,颜真卿的笔画豪放、挺拔、曲折,真正体现了书法的“气势磅礴”。
颜真卿因其书法气势磅礴而被誉为“气势主宰”。
王羲之和颜真卿的书法字画风格截然不同,但都具有自己独特的魅力。
王羲之注重笔画之间的流畅和协调,字画给人以庄重肃穆之感。
颜真卿则更加注重笔画的气势和力度,字画给人以豪放洒脱之感。
两位书法家均注重笔画的变化和协调,但各有其侧重。
王羲之以笔画流畅为主,而颜真卿则先注重笔画的气势,并逐渐转化为笔画的协调。
总的来说,王羲之与颜真卿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位不朽巨匠。
他们各自的风格都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和书法艺术的内涵。
从字画之间感觉而言,王羲之的作品为人们带来内敛、肃穆的感受,而颜真卿的作品则给人以豁达、潇洒的感受。
最后,回顾两位大家的书法作品,相信大家应该会为其所展示的气韵和美感所折服。
王羲之和颜真卿的作品虽然在风格上有所不同,但都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成为了中华文化的瑰宝。
各位书法爱好者可以从两位大家的作品中收获很多启示和灵感,而他们的作品也会继续在人们的心中流传下去。
颜真卿《祭侄文稿》赏析
颜真卿《祭侄文稿》赏析《祭侄文稿》(全称为《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于唐乾元元年(758年)创作的行书纸本书法品,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祭侄文稿》是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
共二十三行,凡二百三十四字。
这篇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取义成仁之事。
通篇用笔之间情如潮涌,书法气势磅礴,纵笔豪放,一气呵成。
《祭侄文稿》与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北宋苏轼的行书《黄州寒食帖》并称为“天下三大行书”,亦被誉为“天下行书第二”。
且此稿是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不顾笔墨之工拙,故字随书家情绪起伏,纯是精神和平时工力的自然流露。
这在整个书法史上都是不多见的,故《祭侄文稿》是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墨迹原作之一。
《祭侄文稿》释文: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辰,第十三(“从父”涂去)叔银青光禄(脱“大”字)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杨县开国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于亡侄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
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琏,阶庭兰玉,(“方凭积善”涂去)每慰人心,方期戬谷,何图逆贼闲衅,称兵犯顺,尔父竭诚,(“□制”涂去,改“被胁”再涂去)常山作郡。
余时受命,亦在平原。
仁兄爱我,(“恐”涂去)俾尔传言,尔既归止,爰开门。
土门既开,凶威大蹙(“贼臣拥众不救”涂去)。
贼臣不(“拥”涂去)救,孤城围逼,父(“擒”涂去)陷子死,巢倾卵覆。
天不悔祸,谁为荼毒。
念尔遘残,百身何赎。
呜呼哀哉。
吾承天泽,移牧河关。
(“河东近”涂去)泉明比者,再陷常山,(“提”涂去)携尔首榇,及兹同还。
(“亦自常山”涂去)抚念摧切,震悼心颜,方俟远日,(涂去二字不辨)卜(再涂一字亦不辨)尔(“尔之”涂去)幽宅(“相”涂去)魂而有知无嗟久客。
呜呼哀哉。
尚飨。
作者简介:颜真卿(709—784年),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名臣、书法家。
颜真卿书法作品欣赏1
颜真卿年表(709-785)颜真卿像唐中宗景龙三年(709年) 颜真卿生于京兆府万年县敦化坊。
父惟贞四十岁,时任太子文学。
姑母真定五十六岁。
伯父元孙四十二岁,时任著作佐郎。
舅殷践猷三十六岁,时任杭州参军。
次兄允南十六岁,五兄幼舆七岁。
唐睿宗景云元年(710年) 二岁六月改元“唐隆”,七月改元“景云”。
父惟贞迁薛王友。
弟允臧生。
景云二年(711年) 三岁伯父元孙以太子舍人独掌令诰。
七月,父惟贞去世。
真卿随母殷氏寄居长安县通化坊舅父殷践猷家。
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 四岁正月改元“太极”,五月改元“延和”,八月改元“先天”。
伯父元孙出为润州长史。
先天二年(713年) 五岁二月,伯父元孙任滁州刺史。
十二月,改元“开元” 。
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年) 八岁伯父元孙迁沂州刺史。
不久遭人诬陷,降阶夺禄,黜归田里。
开元五年(717年) 九岁舅父殷践猷授秘书省学士。
开元六年(718年) 十岁舅父殷践猷迁曹州司法参军,同年由秘书省学士改充丽正殿学士。
开元九年(721年) 十三岁七月,舅父殷践猷去世。
真卿随母南下,寄居于外祖父吴县令殷子敬官舍。
开元十年(722年) 十四岁伯父元孙起为濠州刺史、中书令。
开元十五年(727年) 十九岁次兄允南以挽郎选,授鹑觚县尉。
开元十六年(728年) 二十岁颜真卿取字清臣,别号应方。
开元二十年(732年) 二十四岁七月,伯父元孙去世。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 二十五岁通过国子监考试。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 二十六岁正月,参加尚书省科试,所作《梓材赋》、《武库诗》受到典士主试人孙逖赏识。
二月,登甲科,进士及第。
有《雁塔题名》。
本年,与太子中书舍人韦迪之女结为伉俪。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 二十八岁参加吏部铨选,所试《三命判》选为甲等,擢拔萃科。
授朝散郎、秘书省著作局校书郎。
着手编纂《韵海镜源》。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 二十九岁任校书郎。
正月,至相州,撰《周太师尉迟迥碑铭》。
七月,姑母真定去世。
颜真卿楷书《宋璟碑》欣赏宋璟赵烈文颜真卿宋璟碑书法楷书
颜真卿楷书《宋璟碑》欣赏宋璟赵烈文颜真卿宋璟碑书法楷书颜真卿书巜宋璟碑》,又称巜宋广平碑》,碑制巨大,四面刻,三面楷书,一面隶书,洋洋三千余言,在河北邢台,为颜书碑第一巨制。
碑文景星庆云,书法龙翔凤翥,碑文所撰文贞公,为唐代奇绝名士,鲁公书则气节皎皎,与日月同光,神彩照耀千古,为世之瑰宝。
此碑初立之时,前后及右侧刻了碑文,大历八年(773年),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思碑文有所疏漏,又增补了碑文,不巧宋璟第八子宋衡因事被谪沙州,后在敦煌保卫战中陷于吐蕃,此事搁浅。
大历十二年(778年)十一月吐蕃敬仰宋璟盛名,送宋衡还朝,年已七十的颜真卿又重写了补文,第二年刻于碑左。
从此这座总高4.2米(碑身2.85米)、宽1.47米、厚0.42米的丰碑耸立于宋璟墓前,成为“古今荣观”,此时距宋璟去世已过去了四十年。
宋璟碑全名“大唐故尚书右丞相赠太尉文贞公宋公神道之碑”,落款“金紫光禄大夫行抚州刺史上柱国鲁郡开国公颜真卿撰并书”,所以世人也称“颜鲁公碑”。
全碑共三千六百一十三字,称赞宋璟幼年聪明(七岁能文),历仕五朝(武皇、中宗、殇帝、睿宗、玄宗)52年间刚直不阿、两度为相、守文持正、治国安邦的事迹,今天读来仍能想像到宋璟当时的风采,令人肃然起敬。
此碑因宋璟人品高洁、碑文文采斐然和颜真卿晚年炉火纯青的书法被后世誉为“三绝”碑。
宋代文豪欧阳修、清大学士魏裔介对此碑极为推崇。
天放楼,中国近现代史上以此名斋者有二,一为阳湖赵烈文,一为吴江金松岑,本文所言为赵烈文之藏书斋。
赵烈文,字惠甫,号能静居士,斋在江苏常熟城区翁府前之赵园(即静圃)内。
阳湖赵氏,家族显赫,世代书香,烈文从小深受影响。
然三应乡试不售,遂绝意科举。
清咸丰五年(1855)冬,因姊丈周腾虎荐,得曾国藩邀,偕好友龚橙入曾幕。
但好景不长,因对湘军有所批评,于次年春辞归。
后复入出曾幕三次,颇得倚重,多所筹划,并由曾保举任易州知州。
光绪元年(1875),呈请开缺,回到常熟家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家颜真卿书法作品欣赏
名家颜真卿书法作品欣赏颜真卿在《颜真卿集》中所撰的作品,大多系实用性文字,言辞率真慷慨,意直气壮,生动感人,对唐代古文运动有促进作用。
为后世所称颂的《论百官论事疏》、《与郭仆射书》等,宏词沉郁,忠节之言,如见其人,充分体现了颜真卿的忠烈刚直品节。
唐朝名家颜真卿书法展示晁公武称其“学问文章往往杂於神仙浮屠之说,不皆合於理”。
高棅在《唐诗品汇》中评道:“鲁公情欣所遇,悉综古调,颇尚格气,不事弥文。
虽有一二近体,不过游戏之作,非所以系幽悰也。
今集中所载不及百篇,大都守吴兴时,与皎僧、陆处士之流结思岩林,相忘外道者也,然旷世之情,优入三昧,殊非守平原时色相。
”
颜真卿的个人作品颜真卿传世作品以碑刻最多,楷书有《多宝塔感应碑》《麻姑仙坛记》《东方朔画像碑》《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等,行书有《争座位稿》,书迹有《自书告身》《祭侄季明文稿》。
其中《颜勤礼碑》比较端庄遒劲,但笔画细瘦和其他碑刻不大一样。
《颜氏家庙碑》,书法筋力丰厚,是他晚年的得意作品之一,与其早年时期的作品相比更加浑厚大气,乃晚年之代表作。
颜真卿著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均佚。
后人辑其诗文为《颜鲁公文集》15卷。
《全唐
诗》、《全唐诗补编》及《全唐文》亦收录有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