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 词五首》教学设计(2).doc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词五首》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词五首》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25 词五首教学目的1.积累语言,了解作者,背诵课文。

2.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1.背诵课文。

2.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教学设想反复朗读并背诵这五首词,结合时代背景和诗人生活经历、思想风貌理解诗词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的1.学习《望江南》《武陵春》2.了解相关的文化知识。

教学内容与步骤学习《望江南》情景激趣温庭筠,唐代诗人、词人。

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

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温八吟”之称。

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

官终国子助教。

精通音律,诗词兼工。

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

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五代时,后蜀的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为《花间集》。

他们多写闺情。

在词风上也大体一致,因此,后世就将他们称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

在词史上,与韦庄并称“温韦”。

现存诗三百多首,词七十余首。

后人辑有《温飞卿集笺注》等。

《望江南·梳洗罢》是一首写闺怨的小令。

此词以江水、远帆、斜阳为背景,截取倚楼顒望这一场景,以空灵疏荡之笔塑造了一个望夫盼归、凝愁含恨的思妇形象。

全词表现了女主人公从希望到失望以致最后的“肠断”的感情,情真意切,语言精练含蓄而余意不尽,没有矫饰之态和违心之语,风格清丽自然,是温词中别具一格的精品。

探究生趣第一步,背诵《望江南·梳洗罢》,在背诵过程中积累下列词语:梳洗:梳头、洗脸、化妆等妇女的生活内容。

独:独自,单一。

帆:船上使用风力的布蓬,又作船的代名词。

皆:副词,都。

斜晖:日落前的日光。

晖:阳光。

脉脉:本作“眽眽”,凝视貌。

《古诗十九首》有“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后多用以示含情欲吐之意。

肠断:形容极度悲伤愁苦。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第25课 词五首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第25课 词五首

词五首一、导入:中国是诗的国度,灿烂的中国文化就是一部诗歌史,词是诗的姐妹艺术,是中国诗歌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学过的词中,你能诵出几个名句吗/但愿人长,千里。

(苏轼《水调歌头》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苏轼《浣溪沙)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的《相见欢》)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如梦今)。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也称为长短句,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

大体上可分类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婉约派的词,其风格是典雅涪婉、曲尽情态;如李煜的《相见欢》。

豪放词作是从苏轼开始的。

他把从花间月下走向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诗的风格豪迈开阔,从我们今天读者的情趣来看,象“大江东去”之类的豪放派的作品更易于接受。

第一课时望江南温庭筠渔家傲范仲淹作者简介:1、温庭筠,晚唐诗人。

是花间派的重要作家。

也兼工词,有“花间鼻祖”之称花间派:五代时,后蜀的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为《花间集》。

他们多写闺情。

在词风也大体一致,因此,后世就将他们称为“花间派”。

2、范仲淹(969-1052),字希文,江苏吴县人。

庆历三年七月,授参知政事,主持庆历改革,因守旧派阻挠而未果。

次年罢政,自请外任,历知州、邓州、杭州、青州。

卒谥文正。

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成就亦杰然可观。

散文《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词则能突破唐末五代词的绮靡风气。

学习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望江南》和《渔家傲》。

2、通过对诗歌词句的品味,感知词的内容,体味文章中的情感基调。

3、比较这两首词在内容与情感方面的异同。

自学指导一:比正确、流利朗读诗歌。

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语气、语调,读出停顿,读出节奏。

自学指导二:比快速正确理解诗意。

要求: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意大意:写一位因心爱的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

九年级语文上册(25 词五首)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25 词五首)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教案
二、新授
(一)、1、范读词五首。
要求:勾划字词,记住字音。
2、 学生齐读词五首。
(二)学习《望江南》
1、夯实基础
(1)字词过关
筠()脉脉()蘋()倚()
(2)知人论世作者简介。温庭筠(yún),原名岐,字飞卿。晚唐太原祁人。是花间派的重要作家,有“花间鼻祖”之称。花间派。五代时,后蜀的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五百首, 编为《花间集》。他们多写闺情。在词风上也大体一致,因此,后世就将他们称为“花间派”。
“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中你能不能体会出她的心理变化?
从这首词中你认为她等了多长时间?
你认为白频洲会是一个什么地方?
“女为悦己者容”她精心梳洗说明她相信爱人一定会回来,心中充满希望。
“独”这个字写尽了她的孤独和期盼。
“过尽千帆皆不是”从“希望是”到发现“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让人为之心碎。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在古代诗词的学习中,注意“酒”这个特殊的意象,收集与“酒”有关的诗句。




渔家傲
衡阳雁去
写景:塞下秋景四面边声荒僻
千嶂里长烟落日(异)★思乡
浊酒一杯燕然未勒爱国
抒情:壮士秋思
羌管悠悠人不寐→将军、征夫
导学过程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在我国古代,往往不同的 时代有这个时代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如唐代的代表性文学体裁是诗,还有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等。今天我们来集中学习一下几首词,体会一下这种体裁的艺术特色,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从“斜晖”可以看出她等了一天,而从全文,我们却能读出,以前她可能在这里等过,而以后,她也将继续她的等候,直到爱人归来。
白频洲又可能是她和爱人分手的地方。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词五首》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词五首》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词五首》教案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词五首》教案,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篇一:望江南学情分析古诗词教学一直是阅读教学的难点。

九年级学生在之前已学习过一些词,如《天净沙秋思》、《苏幕遮》、《浣溪沙》等,已经有了基本的诗词语言感受能力,在课本注释及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基本上能够理解文章内容和思想情感。

但是,古诗词的语言高度凝练,创作讲究竟境的深远,学习古诗词不能仅满足于背诵、翻译和简单理解,因此,在教学古诗词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启发学生在想象中进行分析、品味、赏析古诗词。

鉴于学生的欣赏能力较低,想要品读出这首词的精妙之处,还是需要下功夫琢磨的,因此,在本课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注意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分析,由浅入深地理解文章内容,从而领悟词中的思想情感,体会悠远的意境,学习精妙之处,。

教材分析《望江南》是中晚唐词体初兴时的一篇名作。

作者温庭筠,有“花间鼻祖”之称。

他的词作内容以闺情为主,风格浓艳精巧,音律和谐,在词史上有较大影响。

这是一首闺词小令,表现了一位因爱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

全词不足30字,但言简意丰,景物层出,情感起伏,用语质朴而含蓄,是一首风格清新明快的小词。

教学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诵读并准确默写这首词。

2.抓住意象理解词中表达的情感,体会词的意境。

3.品味语言,感受作者婉约细腻的词风,领会其艺术感染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抓住意象理解词中表达的情感,体会词的意境。

2.教学难点:品味语言,感受作者婉约细腻的词风,领会其艺术感染力。

教学方法:导入——诵读——感悟——赏析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组织形式:以学生小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教师引导为辅。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导入播放歌曲《菩萨蛮》(《甄嬛传》插曲),自然引出本课题作者:同学们,听着动人的歌曲,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位美丽娇柔的女子在对镜梳妆,精致的装扮掩不住幽怨的眼神,内心那份孤独寂寞道不出,言不尽……这首曲子的词作者是一位有名的词人——温庭筠。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5课《词五首》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5课《词五首》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

25 词五首教学目标:1、熟读背诵这五首词。

2、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五首词的内容。

3、把握作者的感情,品味诗歌语言。

教学重点:1、熟读背诵这五首词。

2、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五首词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品味诗歌语言。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赏析《望江南》、《武陵春》。

教学过程:一、导入。

词发展到宋代,面对被唐人推到顶峰的诗歌创作,宋人独辟蹊径,把词这种文学样式演绎得更加完美,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颗璀璨的明珠。

今天,让我们在词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做一次艺术的巡礼吧。

二、赏析《望江南》。

(一)、温庭筠和花间词派:温庭筠(公元812~870?)本名歧,字飞卿,某某祁县人。

他精通音乐,文思敏捷,传说他作诗,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之称。

他年轻时行无检束,生活放荡,长期出入歌楼妓馆。

不为统治者所喜。

他屡试不第,却常替人代作文。

温庭筠是唐代诗人中第一个大量写词的人。

他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奠定了词这种文学样式在文坛上的地位。

他的词“多写闺情”,较少政治内容,极尽“艳丽”之能事,花间词派尊他为“花间鼻祖”。

花间词派:五代西蜀的一个词派。

以后蜀赵承祚(zuò)所编《花间集》而得名。

词在晚唐,受社会风气的感染,渐渐背离了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的特色,走上了剪翠裁红、调脂弄粉的歧途,专在女人的容貌、服饰和姿态上下功夫。

晚唐词人温庭筠的作品代表着这种创作倾向。

在温庭筠死后半个世纪,五代西蜀的赵承祚收集温庭筠、皇甫松、韦庄、薛昭蕴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成《花间集》。

此派尊温庭筠为鼻祖,以韦庄成就最高,写闺情,写离别相思,风格绮丽,在当时颇有影响。

(二)、朗读,理解大意。

1、朗读背诵。

本词较短,先背诵再讲解。

2、本词给我们讲了一个很美的故事。

请同学们讲讲。

一位思念爱人的女子在清晨梳洗完毕后,在楼上凭栏眺望,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

九年级语文上册 25《词五首》(第2课时)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

九年级语文上册 25《词五首》(第2课时)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

25《词五首》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二﹑学习目标1、借助手头资料,能说出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2、通过朗读,能说出词的主要内容,把握作品主旨,体会作者感情。

3、名句积累与赏析。

三﹑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借助手头资料,能说出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理解这首词的内容。

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通过朗读,能说出词的主要内容,把握作品主旨,体会作者感情。

3. 针对目标3,通过交流合作,学生能说出赏析名句的方法。

四﹑新课讲解五﹑当堂训练1、上下阕分别写什么?上阕侧重于写景:塞下奇异秋景下阕则侧重抒情:壮志难酬、思乡忧国2.写的是何时何地的景色?哪个字统领了全部景色的特点?描写塞下秋景,用一个“异”字统领了全部景色的特点。

3.都写了哪些景物?异在哪?A、某某雁去无留意“某某雁去”,实为“雁去某某”,“无留意”这是突出边塞的异常苦寒——秋一到,雁就无留恋之情,这是与家乡大“异” 的。

B、四面边声连角起。

C、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边声连角起”表明战事紧,“孤城闭”暗示敌人强恶,戒备森严。

再加上群山连绵,狼烟落日,构成一幅边塞黄昏的苍凉景色。

——这与内地的繁华的景象迥然有“异”的。

4.下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从哪些语句可以读出?哀伤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5.为什么会这样?词中哪句点明了原因?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这是全词的核心,作者揭示了自己和征夫们的的矛盾心理:既思念万里之外的家乡,却又为家国未定,功业难成而不甘归退。

六﹑布置作业1.默写背诵全词。

同步练习题。

七、教后反思。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6:第25课 词五首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6:第25课 词五首

词五首教学目标:1、积累优美诗句,培养赏析能力。

2、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品味高度凝练的语言艺术。

3、领会词中丰富深刻的意蕴,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领会意境,明白主旨。

2、背诵课文并会默写。

教具:录音机教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望江南》、《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步骤: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

我们的前人为我们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灿烂文化。

春秋战国的诸子哲学、汉魏六朝的风碑巨制、韩柳欧苏的大块文章、明清之际的小说画卷,无不表现了前人对社会国家的情怀,对宇宙世界的期待。

今天我们就有幸见到“艳语传绮怨”的温庭筠的《望江南》,听到范仲淹吹的苍凉悲壮的号角,感受到辛弃疾那种报国有心、请缨无门的无限悲愤之情……它们或悲愤难忍,或柔情万千,或气壮山河,或低声浅吟……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词五首》,首先欣赏著名词人温庭筠的《望江南》。

二、师范读《望江南》,注意抑扬顿挫,要求学生认真听,师读完要检测学生对这首词朗读节奏和重音的把握。

三、点生简介温庭筠及其作品。

四、生预习课文:1、做《导与练》上的与这课有关的基础题,夯实基础。

2、结合书下注释及古文资料翻译课文。

五、师抽查这课的重点字词,并以小组为单位采用推火车的方式翻译课文。

六、揣摩课文:《望江南》描写的是什么内容?诗中人因何而断肠?①这首小词表现了一位因心上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

她清晨梳洗后登楼远眺,盼望自己的心上人早些归来,但是“千帆过尽”却仍旧不见归人,她被相思折磨得柔肠寸断。

②思念和盼望的人始终没有出现又没有音信。

七、师引导学生赏析这首词。

这是一首风格清新、明快的小词,不到30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就时间而言,从清晨写到黄昏;就景物而言,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蘋洲;就人物内心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致最后的“肠断”。

景物层出,情感起伏。

全词没有粉饰、刻板之语,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词五首》精品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词五首》精品教案新人教版

词五首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一、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五首词的内容。

二、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情感。

(二)能力目标培育学生朗诵赏析能力。

(三)德育目标领会词中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一、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五首词的内容。

二、背诵五首词。

教学难点一、作品的思想内涵二、培育学生朗诵赏析能力。

教法:朗诵法、赏析法、点拨法。

学法:朗诵、思考、质疑、合作探讨法课型:新讲课课时:三课时教学进程:第一课时教学重点:学习《望江南》、《武陵春》一、朗诵与背诵。

培育学生朗读赏析能力。

二、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情感。

3、领会词中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感。

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在我国古代,往往不同的时期有这个时期代表性的文学文体,如唐朝的代表性文学文体是诗,还有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等。

今天咱们来集中学习几首词,体会这种文体的艺术特色,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二、学习《望江南》一、解题:“望江南”,词牌名,又名“忆江南”“梦江南”二、作者及背景。

(学生说,师补充)温庭筠(yún)晚唐诗人、词人。

他精通音律,但屡考进士不第,一生不得意。

其词多写女性生活,多反映青楼闺阁的相思之情。

五代时,后蜀的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为《花间集》。

他们多写闺情。

在词风上也大体一致,因此,后世就将他们称为“花间派”。

3、反复朗诵,琢磨诗意4、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补充指正)文章大意:描述了一名因心上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心里情感。

在早晨梳洗完毕后,她在楼上凭栏眺望,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

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只空见江水东流,思念让她肝肠寸断。

五、结合词中个别词,说说你的理解。

体会文章写作特色。

要点:“梳洗罢”表明她精心打扮,心中充满希望。

“独”写尽了她的孤独和期盼。

“皆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进程,让人为之心碎。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词五首》(第2课时)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词五首》(第2课时)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词五首》【教学目标】1、积累词中优美诗句,培养词的赏析能力。

2、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品味高度凝练的语言艺术。

3、领会词中丰富深刻的意蕴,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及难点】1、领会词中意境,明白主旨。

2、背诵课文并会默写。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武陵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

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年)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

建炎三年(1129年)丈夫赵明诚病故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

绍兴五年(1135年)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写了这首《武陵春》词,这时她53岁,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这首词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段和思想感情。

三、师放录音,学生认真感受朗读的节奏。

四、生结合书下注释及资料翻译。

五、师生互动:1、在《武陵春》中词人是如何表现愁苦之情的?“闻说”、“也拟”、“只恐”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过程?作者利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浓重哀愁。

这哀愁浓重到使她无心梳妆打扮的程度,甚至不能提起,不可触摸。

2、首句交代季节特征。

叙述哀伤的原因和哀伤的程度。

下片一转,另辟蹊径。

3、在这里,我们宕开一笔,古代诗词歌赋中有很多写离愁别绪的,请同学们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列举几例。

①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② 秦观《江城子》:“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③ 李煜《清平乐》:“离恨恰似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④ 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六、生齐读这首词。

七、辛弃疾南宋著名爱国词人,也是爱国武将,一生主张收复失地,北进中原。

他是对苏轼豪放派词的继往开来者。

今天,我们就来领略其风采。

八、师范读这首词,生勾画出生字,边听边标出朗读的节奏及重音。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词五首》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词五首》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词五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熟读并背诵五首词,理解词的内容及情感表达。

2.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词析句,提高鉴赏古代诗词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熟读并背诵五首词,理解词的内容及情感表达。

2.教学难点:品味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联系已学过的诗词,引导学生回顾古诗词的基本特点。

2.简介五首词的作者及背景。

二、课堂讲解与讨论1.讲解《忆江南》a.分析词的内容和情感b.品味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c.学生讨论词的表达效果2.讲解《望江南》a.分析词的内容和情感b.品味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c.学生讨论词的表达效果3.讲解《江城子·密州出猎》a.分析词的内容和情感b.品味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c.学生讨论词的表达效果4.讲解《武陵春》a.分析词的内容和情感b.品味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c.学生讨论词的表达效果5.讲解《渔家傲·秋思》a.分析词的内容和情感b.品味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c.学生讨论词的表达效果三、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关注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讲解的五首词。

2.提问:五首词中有哪些共同的修辞手法?二、课堂讲解与讨论1.深入分析五首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a.对比分析五首词中的意象b.讨论五首词中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2.学生自主分析五首词中的名句a.学生自选名句,分析其意象和修辞手法b.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心得3.课堂讨论:如何鉴赏古代诗词a.讨论鉴赏古代诗词的方法b.分享自己的鉴赏心得三、课堂小结2.强调古诗词的学习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背诵五首词。

2.选择一首词,写一篇鉴赏文章。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2.学生对五首词的理解是否深入?3.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熟练背诵五首词,理解词的内容及情感表达,提高鉴赏古代诗词的能力。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词五首》教案2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词五首》教案2 新人教版





为学有余力学生所做的调整
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所做调整
板书设计
梳洗罢,是一种信心, 一种希望
“闻说”“也拟”“只恐”写出了作者的沉重、无奈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
教学反思
2.李清照
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宋代著名女词人。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她出生在一个文学 气氛浓厚的家庭里。从小便有诗名,后嫁给赵明诚.夫妇共同校勘古书,唱和诗词,生活优裕和谐。靖康之难起,她和丈夫避兵江南,赵明诚中途病死,她流落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境遇孤苦,卒年不详。
(一)恼人的风雨停歇了。枝头的花朵落尽了。只有沾花的尘土犹白散发行微微的香气,春天终究还是弃我而去了。抬头看看,日已高,仍无心梳洗打扮。春去夏来,花开花谢,亘古如斯,唯有伤心的人,痛心的事,令我愁肠百结,一想到这些,我就会泪如雨下。
听人说双溪的春色还不错。那我就去那里划划船,姑且散散心吧。哎,我真担心呀,双溪那蚱蜢般的小船,怕是载不动找内心沉重的哀愁啊!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师生互动过程
设计意图
教学札记
一、 朗读诗歌
二、了解文学常识及作者、写作背景
三、理解大意
四、进一步体会词句含义
五、鉴赏
六、布置作业:
一、朗读这首词。
舴艋zéměng蚱蜢zhàměng
二、文学常识:
1.婉约派:我国古代词人,大致可分为“婉约词派”“豪放词派”两大派。因明人张娫
(yán)有“少游多婉约,子瞻多豪放”之说而得名。婉约派以秦观、李清照为代表,继承南唐词的风韵,发扬柳永词铺叙、描写的特色,又吸取东坡词个性鲜明的长处,融为一体,形成“词人之词”之正宗。在内容上坚持“词庄词媚”的主张,多以艳情为题材;在形式上则以蕴藉雅正见长,严守音律,讲究含蓄,语言精丽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风格委婉、绮丽。此派对词坛影响很大,在词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2:第25课 词五首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2:第25课 词五首

词五首学习要点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五首词的内容。

2、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

3、朗读与背诵。

学习重点、难点1、理解诗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朗读与背诵。

学习过程预习导学初读课文,尝试解决以下问题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斜晖脉.脉(mò)白蘋.洲(pín)人不寐.(mèi)右擎.苍(qíng)锦帽貂裘.(qiú)鬓.微霜(bìn)舴艋..舟(zéměng)麾.下炙.(huīzhì)2、解释下列加点字。

老夫聊发少年狂:姑且,暂且。

会挽雕弓如满月:定将。

也拟泛轻舟:打算。

五十弦翻塞外声:奏。

马作的卢飞快:像……一样。

了却君王天下事:了结,把事情做完。

3、作家作品文体知识填空《望江南》作者: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

晚唐时花间派的重要作家。

人称“花间鼻祖”。

《渔家傲秋思》作者: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朝代)政治家、文学家。

《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

《武陵春》作者: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著名女词人。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作者: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爱国诗人。

第一课时学习《望江南》和《武陵春》一、检查导入1、导入在我国古代,不同的时代往往有这个时代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如唐代的代表性文学体裁是诗,还有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等。

今天我们来集中学习一下几首词,体会一下这种体裁的艺术特色,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检查预习:检查学生朗读诗歌的情况。

3、学生简介作者及其背景,老师适当补充。

教师补充:(1)温庭筠(wēnyún)晚唐诗人、词人。

他精通音律,但屡考进士不第,一生不得意。

其词多写女性生活,多反映青楼闺阁的相思之情。

五代时,后蜀的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为《花间集》。

他们多写闺情,在词风上也大体一致,因此,后世就将他们称为“花间派”。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词五首》教案2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词五首》教案2 新人教版

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2)课时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老师读,学生读,加深理解。

)3、书写教学“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第25课词五首

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第25课词五首

《词五首》教学设计【教学依据】中国是诗的国度,灿烂五千年的中国文化,也闪烁着诗歌的光辉,唐诗、宋词已成为我国文学繁荣的一个象征,诗言志、词言情也成为中国文化知识分子表情达意的最主要的方式。

可以说透过诗歌的家里行间,我们可以触摸历史与文化的脉博。

《词五首》就是从“余晖脉脉”、“长烟落日”的自然景色,从“城外狩猎,沙场秋点兵”的生活场景,从独倚危楼,无语泪流的举止神情去与古人作一次心灵的对话,去感受古人的离愁别绪、壮志难酬。

中学阶段,是学生各种情感迅速发展的时期,开始关注自然,反思生活,感悟人生,这无疑是学习本文的良好条件,但我们也应看到由于社会历史背景的遥远。

作者经历的复杂,使得词中所描述的景与情与学生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在学习中详细掌握与了解每首词的背景材料,就显得非常重要。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1.了解著名词作家生平,词的风格及代表作品。

2.学习词的基本知识。

3.掌握吟诵欣赏词的技巧与方法。

过程方法目标: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掌握适当的停顿,节奏与语气。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想象在阅读词时的作用。

3.指导学生结合词的背景来阅读理解词的内容。

4.鼓励学生从语言的角度品析词的意境。

态度情感价值观:1.体会词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思想。

2.认识古人面对自然、生活与自身变化所持的态度与观念。

3.在感悟中使学生多一份情感的经历。

[教学方式]1.在词的欣赏中教师以引导为主,避免一言堂,应该是一位起纽带作用的主持人。

2.学生是本文学习的主体,从背景资料收集、品味词的语言、感受作者的情感,无不渗透着学生主体智慧的参与。

3.词的学习中,老师要鼓励活学生间自主、合作,讨论的学习氛围。

通过同伴间对话与交流,团结与互助,更有利于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教学构思]一、学生准备、教师引导:学生预习课文、收集整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做好学习古词的准备;老师对准备内容作方向性作引导。

二、学生吟诵、教师引导:学生反复吟诵古词,互相讨论朗读节奏与语气,老师作适当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15
15
5
5
板书设 计:
《渔 家傲》:塞下景色:寒冷、荒凉、戒备森严。思乡,爱国,渴望建功立业。
《江城子》:打猎:雄壮、开阔。
渴望被重用,为国效力,爱国。
《破阵子》:回忆军旅生活:豪放、激烈,具有英雄气概。
渴望建功立业,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
教后记:
(4)总体分析:
相同:感情上来讲,都与爱国紧密联系。
风格上豪放、开阔、雄壮。
不同:感情的侧重点略有不同。
三、 质疑问难。
四、拓展延伸:爱国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古人还有很多人书写自己爱国的激情,请举出几个爱国事例或爱国诗句。
五、布置作业:背诵这五首诗,课后查询有关豪放词和婉约词的相关资料。
二、学生自学其他三首。
《破阵子》:回忆军旅生活:豪放、激烈,具有英雄气概。
(2)《渔家傲》:思乡,爱国,渴望建功立业。
《江城子》:渴望被重用,为国效力,爱国。
《破阵子》:渴望建功立业,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
相同:爱国,渴望建功立业,为国效力。
不同:《渔家傲》与思乡紧紧联系 。
《江城子》中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破阵子》更多的是表达自己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
检查学生背 诵默写。
3.把握三首词的感情。
(1)词的惯例是上片写景或叙事,下片抒情言志。这三首词上片分别写了什么景或事?各有什么特点?
(2)下片分别抒发了什么感情?有何异同?
(3)这三首词总体上有什么异同?学生讨论,教师答疑。
答案提示:
(1)《渔家傲》:塞 下景色:寒冷、荒凉、戒备森严。
《江城子》:打猎:雄壮、开阔。
2。通读这三首词,讨论大意。不明白的地方提问。
文章大意:《渔家傲》,上片描写塞下景色,边塞秋天景色与中原不同,大雁过早向衡阳飞去,毫不留恋,风吼、马嘶,同号角声连在一起,构成塞下特有的声音。夕阳西下时,坐落在群山中的小城紧紧关闭了城门。下片抒情他们离家万里,但燕然未勒,功业未成,没有办法回去,夜色已浓,羌笛悠悠,将军和征夫们难以入睡,乡下思想之泪。
《江城子》
作者自称老夫,暂且发发少年的狂气,左手牵着黄犬,右臂上架着苍鹰,戴上锦蒙帽,穿上 貂鼠裘,率领众多随从,纵马狂奔,飞快的越过山冈。为回报人们倾城出来观看太守狩猎,他要象当年孙权那样亲自挽弓射虎。酒酣之后胸宽胆壮,两鬓间出现一点白发有什么关系呢?什么时候朝廷能象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呢?那时我一定会为国效力。
《破阵子》
作者夜里酒醉后挑亮灯光观看宝剑,早晨醒来听到众多军营里传来的号角声,想起在军营里与部下分食牛肉,听乐器奏出塞外的歌曲。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军队,准备战斗。战场上骑着飞快的 的卢马,猛力拉曼霹雳做响的雕弓。他要为朝廷完成统一 大业,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可是自己已经年近半百,还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吗?
1.交流自己搜集的文学常识。
(1)范仲淹(980--1052),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苏州吴县人。范仲淹散文、诗、词均有名篇传世,其词存世不多,仅三首比较完整,但意境宏阔,气象雄奇,以反映边塞风光和 征战劳苦见长。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我们学过《岳阳楼记》,其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020
课题
词五首
本学期总
第课时
本单元第课时
日期
一、教学目标:
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领会词中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领会作品的思想内涵
三、教学过程
教师活 动
学生活动
时间
复备
一、检查导入:
(2)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我我们学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本文写于他密州作太守时。政治上不得意。
(3)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著有《稼轩词》,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被金兵占领,年轻时参加抗金军,后来提出抗金主张一直未被采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