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堆自燃火灾产生原因及治理措施

合集下载

安全技术之防止煤堆自燃的措施

安全技术之防止煤堆自燃的措施
安全技术之防止煤堆自燃的 措施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煤堆自燃原因分析 • 预防煤堆自燃技术措施 • 监测预警系统建设 • 应急处置措施 • 人员培训与意识提升
01
煤堆自燃原因分析
煤质因素
煤的含水量
煤的含水量较高时,容易发生自 燃。因此,在堆放煤时,应尽量 降低煤的含水量,以减少自燃的 风险。
预警系统建设
预警信息发布
通过短信、电话、网络等多种方 式向管理人员发布预警信息,确
保信息及时传递。
预警级别设定
根据煤堆温度和可燃气体浓度的异 常程度,设定不同的预警级别,以 便管理人员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 措施。
预警解除与记录
当煤堆温度和可燃气体浓度恢复正 常时,系统自动解除预警,同时记 录预警解除时间及相关数据,为后 续分析提供依据。
04
应急处置措施
发现自燃迹象后的应急处置流程
立即组织人员对煤堆 进行全面检查,查找 自燃点。
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 ,请求支援。
对发现的自燃点进行 局部降温,防止火势 扩大。
灭火方法选择及注意事项
根据自燃点的位置和火势情况, 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在灭火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 免人员伤亡。
灭火后,要对现场进行清理,防 止死灰复燃。
后期处置工作安排
对自燃原因进行调查,找出根 本原因,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 生。
对受损的煤堆进行清理和修复 ,确保煤堆安全。
对参与应急处置的人员进行表 彰和奖励,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
05
人员培训与意识提升
培训内容及目标设定
煤堆自燃基本知识
了解煤堆自燃的原因、过程和危害,提高对自燃现象的认识。
预防措施与应急处理
远离易燃物品

火电厂煤堆自燃原因及防止方法

火电厂煤堆自燃原因及防止方法

火电厂煤堆自燃原因及防止方法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火电厂煤堆自燃原因及防止方法近几年,在火电厂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过程中,都会把贮煤场煤堆的自燃识别为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找出治理措施,尽可能地防止煤堆自燃现象的发生。

那么造成煤堆自燃的原因是什么呢应采取什么措施呢众所周知,火力发电厂的主要燃料是煤炭。

为了保证锅炉用煤,一般都建有一个或多个贮煤场,基本为露天堆放。

这样煤与空气的接触,风化使煤的质量变坏,还会经常发生煤堆发热和自燃现象。

普遍认为,煤的自燃是由煤氧复合作用而产生的。

当煤体与空气接触后,空气中的氧便会随着空气的流动而进入煤体内部。

平衡状态被破坏的煤表面分子与氧气接触,形成新的平衡状态,迅速与氧发生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及化学反应等一系列变化,产生并放出热量。

当煤体释放的热量大于向环境散失的热量时,热量积聚使煤体温度上升,最终便导致煤体发生自燃。

煤体自燃发生机率的大小受水份、空气中氧气及散热条件的直接影响。

以下几方面影响煤体自燃的因素:(1)水份对自燃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煤堆中一定量的水份对煤的自燃起到催化作用。

当煤中水份处于引起自燃的临界范围内时,它可以促使煤各种放热反应的进行。

如硫份的酸化等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产生的热量又加快了氧化反应过程,加剧了煤的自燃。

但有研究表明,当煤中水份超过12%时,由于水份的大量蒸发移走了热量,自燃趋势反而下降。

潮湿空气中的水份大,会使煤对氧的吸附能力增强,对煤体的自燃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2)煤的挥发份对自燃的影响煤中挥发份的主要成分是低分子烃类,如甲烷、乙烯、丙烯、—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等。

煤的挥发份大大地降低了煤体自燃的祸源温度。

根据观察和统计表明,挥发分较高的煤,即使是同样条件下的露天存贮,发生自燃的机率也要比挥发分较低的煤大一倍。

根据观察,高挥发分的煤种(Vad>28%以上),当温度达50~60℃时,一、二日内便会发生自燃,;较低挥发分的煤种(Vad (3)煤的硫份对自燃的影响煤中含有一定的硫份,硫在一定温度下化学性质会发生变化,生成氧化硫,氧化硫遇水生成稀硫酸,这一系列氧化反应过程为放热过程,从而提高了煤堆中的温度。

煤炭自燃火灾分析及采取的安全措施

煤炭自燃火灾分析及采取的安全措施

高温环境会加速煤炭的氧化反应,提高自 燃的风险。
积煤堆积
不当储存
长时间堆积的煤炭容易发生自燃,因为堆 积内部的煤炭与空气接触不充分,导致氧 化反应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发。
如果煤炭储存环境潮湿、通风不良或者受 到阳光长时间暴晒,都有可能提高自燃的 风险。
02
煤炭自燃火灾分析
热力分析
热量积聚
煤炭自燃火灾通常起源于煤炭内 部热量的积聚。在适宜的条件下 ,煤炭内部的热量逐渐积累,达 到煤炭的自燃温度,引发火灾。
微生物分析
1. 控制煤炭堆存环境
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减少热量积聚 ,降低自燃风险。
2. 合理配煤
控制煤炭的水分含量,通过合理配煤 ,降低自燃的可能性。
3. 微生物防控
定期检测煤炭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 ,采取必要的防控措施,抑制微生物 的生长和活动。
4. 温度监控
定期对煤炭堆存区域进行温度监测, 及时发现潜在的自燃风险。
灭火器材配备
在储煤场、输送带等关键部位配 备适量的灭火器材,如灭火器、 灭火沙箱等,确保在发现火情时
能够迅速进行初期扑救。
消防设施
设立消防水池、消防泵房等消防 设施,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提
供足够的消防用水。
员工培训
定期对员工进行消防培训,提高 员工的火灾应对能力,确保在紧 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使用
后期处理与调查
火场清理:在灭火救援行动 结束后,对火场进行清理, 消除安全隐患,防止次生事 故的发生。
事故调查:成立事故调查组 ,对火灾事故进行深入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火灾原因、 责任追究、改进措施等,为 后续防范类似事故提供经验 教训。
恢复生产:在确保安全的前 提下,逐步恢复生产活动。 对受损设备设施进行修复或 更换,确保生产线的正常运 行。

煤堆自燃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

煤堆自燃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

煤堆自燃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煤堆自燃原因分析煤堆自燃是由于煤堆内部温度升高达到点火温度,引发燃烧而产生的一种火灾。

在煤炭储存过程中,自燃是一种常见的火灾形式,由多种因素引起。

煤堆自然发热煤本身具有一定的自燃特性,当煤存放在封闭的情况下,由于内部氧气和外部的空气难以交换,温度逐渐升高,达到一定温度后便会自发地发生燃烧,从而引起火灾。

煤堆内自然发热的原因包括氧化、吸放热、化热、压力效应、生物作用等,其中氧化是主要原因。

外界环境因素外界环境因素也会影响煤堆自燃,如高温、干燥的天气容易使煤体温度升高,从而导致自燃。

此外,强风、高温、干燥等因素还会使得火灾扩散速度加快。

煤堆堆积方式不同的煤堆堆积方式也会影响煤堆自燃的发生。

比如,煤堆的高度、形状、密度等都会对煤堆内部的温度、氧气、空气流动等因素产生影响,从而影响煤堆的自燃概率。

煤炭质量煤炭质量是影响煤堆自燃的重要因素之一。

含挥发分高、易吸潮、颗粒细小、杂质含量高的煤炭容易自燃。

此外,煤炭质量不良可能增加煤堆内部的氧化速度,从而促进煤堆的自燃。

煤堆自燃防治措施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煤堆自燃的发生,需要采取下列防治措施:加强监测加强对煤堆温度和烟气的监测,一旦监测到超过规定温度或者出现异常的烟气,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管控。

监测措施可以包括使用自动报警装置、摄像头监控和卫星监测等。

堆积方式合理布局合理的煤堆布局和堆积方式,可以有效控制煤堆自燃。

一般而言,应注意煤堆的高度不要过高,煤堆的形状要有利于空气流通,密度要适宜。

定期施工维护煤堆的施工维护是预防煤堆自燃的重要手段之一。

定期的维护可以包括测量煤堆内部温度、改变煤堆的密度、对煤堆内部进行通风换气等。

使用防护材料可在煤堆表面、挡墙和地面覆盖一定厚度的耐高温的防护材料,能够有效防止煤堆与周围物品相互在一定温度下燃烧,从而预防煤堆自燃的发生。

加强员工培训对工人进行安全生产和防火培训,提高员工的防范意识和火灾应急处理能力,有助于有效预防煤堆自燃的发生。

煤场煤堆自燃原因及治理措施

煤场煤堆自燃原因及治理措施

煤场煤堆自燃原因及治理措施煤在无需外火源加热,而受其自身氧化作用所产生的积蓄热引起的着火就称为煤的自燃。

煤是在常温下会发生缓慢氧化的物料,它受空气中氧的作用而被氧化产生的热量聚集在煤堆内部,而温度的升高又会加速煤的氧化,当温度升高到60℃后,煤堆温度会加速上升,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就会发生煤堆自燃。

影响煤堆自燃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煤的性质、组堆工艺过程、气候条件等。

(1)煤的性质煤的变质程度对煤的氧化和自燃具有决定意义。

一般变质程度低的煤,其氧化自燃倾向大。

在电煤日常煤质检测项目中,一般含硫量和挥发分高的煤比较容易自燃。

煤中水分对其氧化速度也有相当大的影响,煤堆中水分蒸发生成大量汽化热,热量在煤堆较高部位出现聚积,这样就更加剧了煤的氧化和自燃。

(2)组堆的工艺过程在组堆时,煤块与煤末有偏析现象,在煤堆底部内形成大量空洞,空气可自由透入。

当煤开始氧化放热时,这些空洞给热量聚积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而也促进了煤堆温度的迅速提高,因此自燃也大多发生在这个部位。

(3)气候条件大气温度、大气压力波动、风力风向、雨雪量等因素,都会影响自燃的发生。

秋冬过渡时期是煤堆自燃高发时期,尤其是气温骤降(特别是下降10℃及以上),由于气压和风力的作用,使煤堆内外空气对流加速,容易发生自燃。

煤场的自燃重在预防,一旦发生自燃,根据不同阶段和不同程度,处理方式有所不同。

(1)当发热冒烟、自燃发生在煤堆浅层,或煤堆不大,那么可以用推土机或铲车将发热自燃的煤与主煤堆分离或推散开来,充分浇水降温、灭火。

(2)当发热冒烟、自燃发生在大煤堆深处,又无法倒堆,那么首选用推土机反复压实,窒息灭火。

而此时,浇水是不可取的,由于很难对自燃点及附近区域进行全面有效地降温,加湿煤堆反而会加速和扩大自燃。

当然,推土机无法操作的地方,或有明火产生时还是需要先浇水灭火。

(3)清场是处理自燃最有效最彻底的方法。

根据不同的煤质和季节,合理安排各块煤场清场。

取清场煤时,一旦打开发热煤堆,由于大量空气进入,很有可能会冒烟甚至发生明火,在上煤仓前必须首先灭火。

煤炭自燃机理及防治措施

煤炭自燃机理及防治措施

煤炭自燃机理及防治措施1. 煤炭自燃机理煤炭在长期堆放或运输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会发生自燃。

煤炭自燃是指煤炭在空气中氧化产热,炭渣在热的作用下又反过来氧化,从而释放出更多的热,不断形成自蒸自燃的链式反应,最终导致整个煤堆自燃。

1.1 自燃的原因自燃的原因很复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煤本身所含的杂质会使氧化反应更加迅速; 2. 煤的结构特性,例如表面积、孔隙率、含水率等都对煤的自燃性质有影响; 3. 煤的存储和运输中遇到的气候和环境变化会产生影响; 4. 存储堆放方式不合理,破坏了煤堆的组织结构、增加了煤堆的密度和湿度等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5. 存放时间过长,不适当的处理方式等也会导致自燃。

1.2 自燃的过程煤的自燃过程发生在空气中。

煤堆中的空气和煤堆表面的空气形成煤堆空气层。

在运动的空气的作用下,煤堆表面的水分开始蒸发,导致煤堆表面温度升高。

随着温度的升高,煤中的水分挥发,煤内部局部升温。

当局部温度达到煤的自燃点时,就会引起自燃。

同时,煤中还可能存在化学反应,例如氧化、聚合等反应,加速了自燃的过程。

1.3 自燃的类型自燃可分为三类:微观自燃(微小的火花、电火花等导致)、局部自燃(局部温度升高、氧化反应开始时产生)、全面自燃(煤堆内多处同时发生火灾,煤炭质量严重下降)。

2. 煤炭自燃防治措施为了预防煤堆自燃,要采取一系列防治措施,包括: 1. 煤堆的布放和运输要注意放置、通风和排水,保证煤质的稳定。

2. 在堆放和运输中,要注意煤堆的密度和高度,堆放时间不宜过长,防止煤的自然风化和氧化。

3. 堆放地的基础要坚实,同时要注意煤堆的密实度和排水,确保煤堆安全。

4. 监测煤堆的温度,及时检测异常情况,采取相应防止措施,避免煤的自燃。

5. 对煤堆的管理要循环利用,减少浪费,以便提高效益,节约资源。

6. 加强对科研和技术的投资,提高煤堆的安全性,有选择地适当地提高煤的自燃点,减轻煤的自然风化和氧化过程。

煤堆自燃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

煤堆自燃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

煤堆自燃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概述燃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燃料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煤,作为一种常见的燃料,往往在储存、运输或使用过程中会发生自燃事故,这是因为煤堆中存在一定的自发燃烧的可能。

因此,对煤堆的自燃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是防止自燃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

本文旨在对煤堆自燃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煤堆自燃原因分析煤质的影响煤质是煤炭自燃的主要因素之一。

煤的自燃性受煤种、灰分、揭露程度、孔隙度及煤化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煤种越储存越容易自燃。

同时,灰分含量高的煤也更容易自燃。

煤堆堆叠结构一些煤堆的自燃事故也可能与煤堆堆叠结构相关。

煤在运输和堆放中,由于振动和外部输入,会产生断层、裂缝和孔隙,从而便于氧气进入到煤堆内部,热量难以释放,从而引起自燃。

煤堆堆积方式煤堆的堆积方式不当也有可能造成自燃事故。

比如,密度过高容易促进内部煤块的氧化发热,而煤堆表面过于松散则会增大暴露面积和氧气供应,从而助长自燃的发生。

环境温度煤堆自燃的发生和环境温度也有一定的关系。

在夏季高温天气中,若煤堆内部秩序松散,煤堆表面又不完全密封,容易吸收大量的水份,同时遇高温又过于干燥。

这时的煤堆就像一颗定时炸弹,很可能因为氧气和水份的露头就会发生爆炸自燃的事故。

防治措施加强通风通风是对抗煤堆自燃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科学合理的通风可以将内部的热气、湿气和烟雾导出煤堆之外,从而保证煤的堆存温度保持在安全范围内。

保持煤堆湿度煤堆内部保持湿度是防止煤自燃的重要措施之一。

湿度的控制一般采取全年手工洒水、自动喷雾、壁泉喷淋等方式,主要以增加煤堆的湿度,降低煤内部温度和氧气含量,防止自燃反应的发生。

煤堆表面覆盖材料为了进一步降低煤堆自燃的风险,可以在煤堆表面覆盖覆盖材料,比如塑料薄膜等。

这种材料有良好的密封性能,能有效防止杂物进入煤堆,同时保持煤堆表面相对湿度,增强煤堆的密闭性。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是防止煤堆自燃的另外一种常用方法。

煤层自燃发火的原因及治理

煤层自燃发火的原因及治理

煤层自燃发火的原因及治理煤层自燃发火是指煤矿内煤层自身产生高温,然后由于氧气接触,引发火灾的现象。

自燃发火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隐患,它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矿井设施损毁,还会释放有害气体和会破坏环境。

下面将从原因和治理两个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首先,了解煤层自燃发火的原因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

煤层自燃发火的主要原因如下:1.煤炭成分:一般来说,煤中含有的氧化性物质越高,易发生自燃发火。

例如,含有较高硫和较低灰分的煤比别的煤更容易发生自燃。

2.煤层温度:煤层内部的温度过高也是煤层自燃发火的原因之一、当温度超过一定范围时,煤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产生燃烧,最终引发火灾。

3.煤层中的气体:煤层中包含的甲烷气体也是自燃发火的一种重要原因。

因为甲烷是易燃气体,一旦气体泄漏并遇到点火源,就会引发火灾。

治理煤层自燃发火的方法主要包括预防、监测和灭火等措施。

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预防措施:在开采煤矿前,在煤岩构造存在自燃隐患的地方进行预探。

对具有自燃倾向的煤岩要及时探明其隐秘火源,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避免煤层发生自燃。

此外,采取煤层注氮等方法降低煤层温度,减少自燃的可能性。

2.监测措施:对煤炭矿井进行定期监测,以便早期发现自燃发火的迹象。

通过盗风、微风和典型气体等监测方法对煤矿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防止火灾的发生。

3.灭火措施:一旦发现煤层自燃发火,应立即采取灭火措施。

常见的灭火方法包括喷洒水、压缩空气泡沫灭火剂等。

此外,也可以采用加汽止热、盖板平压等措施,将煤炭进行深埋或覆盖,降低氧气的接触,使之停止燃烧。

总之,煤层自燃发火是煤炭矿井中的一个严重问题,但通过预防、监测和灭火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自燃发火的概率,并及时处理火灾,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然而,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煤矿企业和相关部门应该加强科学研究,开发出更有效的治理方法和技术,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的水平。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共同维护煤矿的安全。

煤炭自燃火灾分析及采取的安全措施

煤炭自燃火灾分析及采取的安全措施
通过媒体、宣传册等方式,向公众普及煤炭自燃的危害 及防范知识。
加强员工培训
对煤炭从业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火灾防 范意识和技能。
提高防范意识
定期检查
对煤炭堆场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火源管理
严格控制火源,禁止在煤炭堆场吸烟、动火等行 为。
警惕异常现象
关注煤堆温度变化、气味等异常现象,及时采取 措施处理。
煤炭自燃的外因
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环境温度越高,越有利于煤的氧化和自燃;而湿度过大则会使煤的表面形成水膜,阻碍了氧气的扩散和吸附,从 而延缓了煤的自燃过程。
通风条件
通风条件对煤的自燃也有很大的影响。当通风条件较好时,氧气能够充分接触煤的表面,加速了煤的氧化过程; 而当通风条件较差时,煤的氧化过程会减缓。
煤炭自燃火灾分析及采取 的安全措施
汇报人:
日期:
CATALOGUE
目 录
• 煤炭自燃火灾概述 • 煤炭自燃火灾原因分析 • 煤炭自燃火灾预防措施 • 煤炭自燃火灾应急措施 • 煤炭自燃火灾的教训与启示 • 相关案例分析
01
CATALOGUE
煤炭自燃火灾概述
煤炭自燃的定义
煤炭自燃是指煤在无外界明火点燃条件下,由煤自身氧化产生的热量使煤缓慢氧 化,并逐渐积聚热量,使温度升高到煤的着火点而引起自燃。
煤的变质程度越高,其自燃倾向性越强。例如,褐煤和长焰煤等低变质程度的 煤,自燃倾向性较低;而烟煤和无烟煤等高变质程度的煤,自燃倾向性较高。
煤的含水量
煤中含有适量的水分,有利于煤的自燃。因为水分可以促进煤中有机质的分解 和氧化,同时水分还能吸附和溶解一些易燃气体,如甲烷和一氧化碳等,这些 气体在煤的氧化过程中会产生热量,从而加剧煤的自燃。

煤堆自燃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

煤堆自燃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

煤堆自燃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概述煤炭是我国主要的能源资源之一,但长期以来煤炭的储存和运输却面临着不安全和高消耗的问题。

其中,煤堆自燃是煤炭储运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煤堆自燃往往是因为煤堆中的煤质过差,储存条件不当以及储存时间较长等因素导致。

本文将针对煤堆自燃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原因分析煤堆自燃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煤质过差煤的品质是影响燃烧性能的重要指标。

如果煤中含有过多的杂质和水分,就容易导致自燃。

同时,如果煤中含有硫、磷等物质,还会在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硫酸和磷酸等化合物,严重威胁着环境和人体健康。

储存条件不当煤的储存条件也是影响自燃的重要因素。

煤堆的堆积过高或密度不当,会导致煤堆内部的通风不良,难以散发热量,从而引发煤堆自燃。

此外,如果储存场地地面陡峭,自然排水不畅,也会给自燃造成隐患。

储存时间较长煤的反应性在某种程度上与其储存时间有关。

长时间的储存,容易使煤质老化、降低燃点,从而增加了自燃的危险性。

外来因素某些情况下,煤堆自燃的原因也可能与外来因素有关。

例如,局部天气情况异常,暴雨等气候灾害造成的关门堵塞等。

此外,如果煤堆附近存在高热源或者火源,也会给煤堆自燃带来隐患。

防治措施针对煤堆自燃的原因,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遏制煤堆自燃的发生。

煤质控制煤堆内部的煤质控制是预防煤堆自燃的重要措施之一。

首先,采购优质煤炭,防止煤质低劣的煤炭影响整个堆场的品质。

其次,在储存期间,要经常检查煤堆的温度和湿度,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

环境控制储存环境的控制也是防治煤堆自燃的重要措施之一。

煤堆的堆积要避免过于密集,保证煤堆内部的通风良好。

同时要保持储存地面的平整,以免堆积高地点产生自然排水不良的问题。

对于堆场排水系统,应当具备良好的排水能力,并且要采取有效的防风措施。

安全管理煤堆自燃的预防和治理需要加强安全管理,完善各项安全措施。

例如,加强安全巡检,及时发现隐患,加大检查力度;设置避雷装置,减少雷击等外部因素造成的损失;强化消防设施,及时出动消防车辆和人员开展抢救。

煤堆自燃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煤堆自燃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煤堆自燃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前言煤炭是我国主要的能源之一,其经济价值与环境影响不可忽视。

然而,煤堆自燃等事故常常给生产经营带来损失,甚至危及人身安全。

因此,建立科学的处置方案,预防和应对煤堆自燃事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现实意义。

煤堆自燃的原因煤堆自燃是由于内部高温引起的自燃,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煤本身的物理和化学性质2.大气对煤堆温度的影响和湿度变化,以及引发自燃反应的氧气含量和压力等因素3.人为因素,如堆煤密度不均、堆放不整齐、停留时间过长等。

在煤堆中出现自燃时,可能会导致火灾和爆炸等严重的后果,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处置措施。

煤堆自燃事故的处置方案基于对煤堆自燃的原因及其特点的了解,我们提出了以下措施:1. 预防煤堆自燃预防措施是防止煤堆自燃的首要措施。

预防煤堆自燃事故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控制煤堆温度:一旦煤堆内部温度升高,就会引起自燃反应,因此要及时测量温度,并采取减温或其他方法来控制煤堆温度。

2.提高煤堆密实度:密实度越高,煤炭之间的接触面积越小,空气渗透越少,就难以引起自燃事故。

3.加强煤堆护理工作:清理煤堆表面的积尘、积水等,并对可能出现地表裂缝、风化、流水冲刷的区域进行封闭,杜绝氧气进入煤堆。

4.调整劈放煤样:根据不同品种、不同水分、不同材质的煤,控制劈放粒度和标准形状,使其均匀分布,避免煤堆内部发生积聚或堵塞。

2. 煤堆自燃的处置措施如果煤堆内部已经出现自燃,应及时采取以下措施:1.隔离火源:首先要切断氧气的供应并快速撤离人员,隔离火源,防止火势扩大,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

2.加强通风控制:采取有效的通风控制及处理措施,缓解烟雾、降低氧气浓度,降温降湿,使自燃火灾得到控制。

3.降低堆煤温度:采取灭火或封堵方法并加强护理工作,降低煤堆内部温度,消除火源。

总结煤堆自燃事故的处置措施,包括煤堆自燃的预防和处置。

通过控制煤堆压实度、通风控制、预测温度变化、加强煤堆护理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煤堆自燃。

煤炭自燃火灾分析及采取的安全措施

煤炭自燃火灾分析及采取的安全措施

煤炭自燃火灾分析及采取的安全措施煤炭在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着自燃的危险性。

煤炭自燃火灾的产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煤炭质量、储存环境、温度、湿度、气流、微生物、发热自燃物等因素。

下面我们将对煤炭自燃火灾进行分析,并介绍采取的安全措施。

一、煤炭自燃火灾的成因1.煤炭自身属性煤炭是一种复杂的有机物体,其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挥发分、水分和氧化物。

这些物质在空气的存在下,通过氧化反应会产生热量,若处理不当会导致煤炭质量下降和引发自燃。

2.储存环境煤炭在储存时将收到一系列的环境影响,如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湿度、温度等。

湿煤的水分与煤的内在热能反应相结合,造成了进一步的热量释放。

若存放环境通风不良,氧气供应不足,煤炭内的氧气也会过度消耗,因此难以维持内部平衡。

当煤堆内温度升高时,煤炭内的水分将开始蒸发,进一步加剧煤体内温度升高,从而导致自燃火灾的产生。

3.微生物煤堆中会存在大量微生物,它们对煤炭的分解产物活跃和生长需要大量的水和茁壮的煤。

微生物分解的成分包括仍未分解的有机分子、代谢产物和微生物的生物物质。

当煤堆处于适温和适湿度的情境下,会给微生物提供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这将产生进一步热能,造成煤的自燃。

二、采取的安全措施1.定期检查煤堆的评价和检查将有助于预防煤炭自燃火灾的产生。

为了避免自燃火灾,需要通过视察、观察、有针对性的检测,进行煤堆的检查。

如发现发热的煤,应及时清理和处理。

2.加强通风通过对煤堆进行通风,有助于煤堆内外环境空气的交换,促进水分和紫外线的清除,平衡煤堆内部环境。

应适当调节通风风量,控制通风时间,保证煤堆内部空气流动,消除堆内吸附的湿气和挥发物。

3.储存温湿度控制煤温度过高,湿度过大,都将影响煤的自燃。

应保持储存地点通风,环境干燥,温度控制在20℃以下。

在储存煤炭过程中,必须将煤质分界、保持检定数据、记录储存时间等信息。

4.消防设施煤炭自燃火灾的应急处理必须是消防和安全管理的责任所在。

煤堆自燃原因及预防措施

煤堆自燃原因及预防措施

煤堆自燃原因及预防措施煤堆自燃原因及预防措施煤堆自燃原因及解决措施近几年,在火电厂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过程中,都会把贮煤场煤堆的自燃识别为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找出治理措施,尽可能地防止煤堆自燃现象的发生。

那么造成煤堆自燃的原因是什么呢?应采取什么措施呢?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煤堆自燃原因及预防措施,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煤堆自燃原因及预防措施篇1近几年,在火电厂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过程中,都会把贮煤场煤堆的自燃识别为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找出治理措施,尽可能地防止煤堆自燃现象的发生。

那么造成煤堆自燃的原因是什么呢?应采取什么措施呢?众所周知,火力发电厂的主要燃料是煤炭。

为了保证锅炉用煤,一般都建有一个或多个贮煤场,基本为露天堆放。

这样煤与空气的接触,风化使煤的质量变坏,还会经常发生煤堆发热和自燃现象。

普遍认为,煤的自燃是由煤氧复合作用而产生的。

当煤体与空气接触后,空气中的氧便会随着空气的流动而进入煤体内部。

平衡状态被破坏的煤表面分子与氧气接触,形成新的平衡状态,迅速与氧发生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及化学反应等一系列变化,产生并放出热量。

当煤体释放的热量大于向环境散失的热量时,热量积聚使煤体温度上升,最终便导致煤体发生自燃。

煤体自燃发生机率的大小受水份、空气中氧气及散热条件的直接影响。

以下几方面影响煤体自燃的因素:(1)水份对自燃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煤堆中一定量的水份对煤的自燃起到催化作用。

当煤中水份处于引起自燃的临界范围内时,它可以促使煤各种放热反应的进行。

如硫份的酸化等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产生的热量又加快了氧化反应过程,加剧了煤的自燃。

但有研究表明,当煤中水份超过12%时,由于水份的大量蒸发移走了热量,自燃趋势反而下降。

潮湿空气中的水份大,会使煤对氧的吸附能力增强,对煤体的自燃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2)煤的挥发份对自燃的影响煤中挥发份的主要成分是低分子烃类,如甲烷、乙烯、丙烯、—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等。

煤堆自燃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

煤堆自燃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

煤堆自燃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汇报人:2023-11-21CATALOGUE目录•煤堆自燃现象概述•煤堆自燃原因分析•煤堆自燃的防治措施•未来展望与持续改进措施煤堆自燃现象概述01•定义描述:煤堆自燃是指煤堆在无外部火源的情况下,由于内部自热或受到外部因素影响而自发燃烧的现象。

煤堆自燃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对环境和大气造成严重污染。

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安全隐患自燃导致煤炭燃烧损失,直接造成资源的浪费。

煤堆自燃可能引发火灾,对周边设备和人员安全带来威胁。

030201某煤矿堆场由于管理不善,煤堆发生自燃,火势迅速蔓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案例一某电厂煤堆存放时间过长,内部自热引发自燃,严重影响电厂正常运行。

案例二一港口煤炭堆场由于气候条件及不当堆放方式,导致煤堆自燃,火灾持续多日,造成严重环境污染。

案例三煤堆自燃的典型案例煤堆自燃原因分析02煤中含有一定量的硫分、挥发分等易燃物质,当煤堆存放时间过长,这些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产生热量,可能导致自燃。

煤的自燃倾向性当煤的水分含量过高时,煤堆内部的热量不易散发,易造成温度升高,从而引发自燃。

水分含量粒度越小的煤,比表面积越大,与空气接触充分,容易发生氧化反应,导致自燃。

煤的粒度环境温度高温环境下,煤堆内部热量积累加速,易引发自燃。

煤堆与空气接触充分,氧气供应充足,促进了煤的氧化反应。

煤堆的堆积方式影响空气流通和热量散发,如堆积过于紧密,可能导致热量积累引发自燃。

降低煤堆的存放时间、控制煤的水分含量、减小煤的粒度、降低环境温度、限制氧气供应、改善煤堆的堆积方式等。

通过这些措施,可有效降低煤堆自燃的风险。

氧气供应堆积方式为防治煤堆自燃,可采取以下措施煤堆自燃的防治措03施氧化抑制剂的使用在煤堆表面喷洒氧化抑制剂,可以有效抑制煤的自燃。

煤堆压实通过压实煤堆,减少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降低自燃风险。

控制煤堆温度和湿度通过定期监测煤堆温度和湿度,并进行合理调节,以防止煤的自热和自燃。

煤堆阴燃火灾事故分析

煤堆阴燃火灾事故分析

煤堆阴燃火灾事故分析一、煤堆阴燃火灾原因分析1.煤的化学性质煤炭是一种具有复杂化学成分的矿物质,其主要成分为碳、氢、氧、氮、硫等元素。

在储存过程中,由于煤中含有一定量的自燃性成分,如硫、铁等,易发生自燃,尤其是在高温、潮湿环境下更容易发生自燃。

2.煤堆密度煤堆的密度越大,其内部的氧气流动性越差,容易造成局部缺氧,进而影响煤堆内部的热量排放,加速煤堆发生自燃。

3.堆筑方式煤堆的堆筑方式对煤堆阴燃的发生有一定影响。

如果在堆筑过程中,未能注意通风透气,容易造成煤堆内部氧气不足,进而导致煤堆阴燃。

4.环境因素气象因素、季节因素等也会影响煤堆阴燃火灾的发生。

例如,夏季高温、潮湿的气候环境会加速煤堆的自燃,导致煤堆阴燃火灾的发生。

以上是引起煤堆阴燃火灾的常见原因,下面将结合实际案例分析煤堆阴燃火灾的危害和应对措施。

二、煤堆阴燃火灾危害分析1.人身伤害煤堆阴燃一旦发生火灾,首先会对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由于煤堆通常存在于矿区内部,一旦发生火灾,可能导致矿工被困、中毒、窒息、烧伤等严重后果。

2.环境污染煤炭燃烧释放出大量有毒气体和颗粒物,造成空气污染,严重危害周围环境和居民的健康。

另外,煤堆阴燃还可能导致土壤污染和水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长期影响。

3.生产损失煤堆阴燃一旦发生火灾,不仅会导致煤炭资源的大量损失,还会影响矿区的正常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综上所述,煤堆阴燃火灾的危害十分严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

三、煤堆阴燃火灾防控措施分析1.科学堆放在进行煤炭堆放时,应选择平整的场地,加强场地排水。

同时,要保持煤堆的通风透气,避免煤堆密度过大,避免堆放高硫煤、高灰煤等易自燃煤种。

2.监控温度煤堆温度是预测煤堆是否发生自燃的重要指标。

可通过布置温度传感器等设备,对煤堆温度进行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温度,及时采取减温措施。

3.通风透气保障煤堆的通风透气能有效预防煤堆阴燃。

可通过设置风机、通风管道等设备,加强煤堆的通风透气,降低煤堆内部的温度和氧气含量,防止自燃的发生。

煤炭自燃火灾分析及采取的安全措施

煤炭自燃火灾分析及采取的安全措施

煤炭自燃火灾分析及采取的安全措施煤层自燃火灾是指在有自燃倾向的煤层内,在适宜的供氧储热条件下而氧化发热、升温,当温度超过其着火点时而发生的燃烧现象。

煤自燃火灾的形成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具有自燃倾向的煤呈破裂状态堆积存在;透空气供氧维持煤的氧化过程不间断地发展;在氧化过程中生成的氧化热量大量蓄积,难以及时放散。

1.决定煤自燃倾向性的因素(1)煤的炭化变质程度。

煤的炭化程序越高,其自燃倾向性越小;褐煤矿井自燃发火次数低于烟煤矿井;烟煤矿井中长焰煤和气煤自燃危险性大,而贫煤则较小。

(2)煤中水分。

一定含量的水分有利于煤的自燃(小于4%),而湿度过大(小于4%),则会抑制煤的自燃。

(3)煤岩成分。

煤岩成分中,含丝煤越多,自燃倾向越大,因为具有纤维构造而表面吸附能力又高的丝煤在常温下吸氧能力特别强。

(4)煤中含硫量。

在同牌号煤中,含硫化物越多,越易自燃。

因为煤中所含黄铁矿在低温氧化时生成硫酸铁和硫酸亚铁,使煤体膨胀而变松软,增大了氧化表面积;黄铁矿氧化热也促进煤的自燃。

(5)煤的粒度、孔隙度、瓦斯含量及导热能力也是影响自燃倾向的因素。

2.影响煤自燃的地质、采矿因素(1)煤层厚度。

据统计,80%的自燃火灾是发生在原煤层开采中。

厚煤层容易发火的原因,一是难于全部采出,遗留大量浮煤和残柱;二是采区回采时间过长,大大超过煤层的自燃发火期。

(2)煤层倾角。

煤层倾斜越大,自燃危险性越大,急倾斜煤层发火次数多。

(3)地质构造。

在断层、褶曲、破碎带、岩浆入侵地区,其自燃火灾频繁。

这是因为煤体碎裂吸氧条件好,氧化性能高所致。

(4)开拓采煤条件。

用石门、岩石大巷开拓,切割煤层较少,煤柱也留得少.自燃发火的危险性小;使用回收率高的采煤方法,采空区残煤少,也不易发火。

回采速度慢,拖的时间长,地压增大、氧化面积大,时间长于自燃发火期,很容易产生自燃火灾。

(5)通风条件。

漏风大不仅有效风量低,而且向采空区、煤柱区渗漏供氧,促进了煤的自燃发火。

火电厂煤场自燃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火电厂煤场自燃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火电厂煤场自燃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首先,火电厂煤场自燃的原因分析如下:1.腐烂和受潮:煤由于长时间暴露在外,容易被大气中的水蒸气淋湿,煤中的水分含量增加。

水分的增加会导致煤的质量下降,煤的自燃性增强。

2.氧化:长时间暴露在潮湿环境下,煤中的煤中的硫的氧化速率加快,产生硫酸盐。

硫酸盐的生成会给煤场中带来酸性环境,增加煤的可燃性,从而导致煤的自燃。

3.自燃产生的热量:煤中的热量并不是完全消失的,而是通过煤场内部的传导和对流等方式潜伏下来。

当堆放的煤的密度较大时,堆煤内部的煤会互相接触,导致煤内部自燃的传导现象,从而引发煤堆的自燃。

4.过高的堆高:过高的堆高会导致煤堆内部通风不良,煤堆底层的氧气供应紧张,而煤堆顶部的高温气体无法有效排除,煤堆中积累的热量难以散发,从而引发自燃。

接下来,提出控制措施:1.水分控制:应对堆场和车场中的煤进行防水、屋顶防潮和排水,减少水分的进入。

对已受潮的煤堆进行及时处理,减少水分含量。

2.通风控制:定期清理煤堆,保证堆煤之间的通风间隙,加强堆场的自然通风或人工通风,防止煤场内部气体的积蓄。

3.出库及时:及时组织煤的出库,保持煤场内的煤的更新,减少煤堆中煤的堆积时间,降低自燃的可能性。

4.定期检查:定期对煤场进行检查,发现可疑的煤堆,及时处理,防止火灾蔓延。

同时,在检查过程中要关注煤堆的温度变化,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5.定期放水:通过放水等降温的方法来控制煤堆的温度,消除潜在的自燃隐患。

综上所述,火电厂煤场自燃的原因主要是由煤的腐烂和受潮、氧化、自燃产生的热量、过高的堆高等因素引起的。

为了控制自燃,可采取水分控制、通风控制、出库及时、定期检查和定期放水等措施。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煤场自燃的发生率,确保火电厂的生产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堆自燃火灾产生原因及治理措施
巨大的煤堆在大气环境中,会持续发生氧化反应,造成热量集聚并不断升温,导致自燃。

煤堆一旦发生自燃,其规模大、发展快、难以治理,造成下列严重后果:1)烧毁大量的煤炭;2)内部产生明火后难以治理;3)危害电厂的储煤、输煤、磨煤等设备的安全运行;4)自燃释放的各种有害气体、烟雾造成严重环境污染。

煤堆的自燃与否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1)自燃倾向性;2)供氧条件;3)氧化时间;4)储热条件。

此外,煤的粒度、水分、灰分、压实程度、环境温度、湿度等因素都会影响煤的自燃。

煤的氧化速度与氧化时产生的温度成正比,煤在30~100℃时每增高1℃,其氧化速度就提高2.2倍,当煤堆温度超过60℃时,加速煤的氧化,煤堆平均温度就剧烈上升,当煤堆温度达到100℃时,1~2天即可达到自燃着火温度(煤的着火点约在260-350℃左右),煤就开始自燃。

煤堆自热温度变化较大区域就在表层下4m的范围内。

煤堆自燃最易在斜面首先发生,因为斜面的供氧条件较好。

煤堆的自燃与大气温度和大气压力也有很大关系,大气温度升高,则煤堆温度下降,大气温度下降,则煤堆温度上升,煤堆温度的变化与大气温度和气压的波动相关。

对于煤场自燃火灾,徐州吉安矿业科技有限公司结合自己多年对煤田火灾治理的丰富经验及煤场自燃的原因,提出了以下的防灭火治理方案:(1)源头治理:利用普瑞特阻燃剂,在装船或装车之前就对其进行喷洒处理。

(2)叠层压实并喷洒阻燃剂:在场地堆存煤炭的过程中,分层摊开的同时喷洒普瑞特阻燃剂,然后用推土机压实,第一层压实后以同样的方式堆放第二层,以此类推,堆放的高度以现场实际情况而定。

(3)边际拍紧并喷涂阻封材料:待煤垛起高后,用铲车把边际从底部到顶部逐一拍紧,确保堆体表面平滑,尽量避免出现沟槽或平台,然后在表面喷涂普瑞特阻封材料。

(4)每天利用红外热成像仪对煤堆进行测温,针对超过或接近60摄氏度的局部高温点,及时采用多孔压注普瑞特复合胶体的措施,确保煤堆温度保持在60摄氏度以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