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洋界保卫战》读后感
井冈山黄洋界哨口观后感
井冈山黄洋界哨口观后感你要是没去过井冈山的黄洋界哨口,那可真是亏大了!我这一去啊,就像走进了一本活的历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震撼。
刚到黄洋界哨口,那股子庄严肃穆的劲儿就扑面而来。
站在那儿,感觉风都在跟你诉说当年的故事。
我往四周一看,这地形可真是易守难攻啊。
那山峰高耸入云,悬崖峭壁就像一个个忠诚的卫士,把这一方土地牢牢守护着。
心里就想,当年的红军战士们可太会选地方了,这简直就是大自然赐予的绝佳防御阵地。
遥想当年,国民党军队来势汹汹,想着能把红军一网打尽呢。
可是咱们红军战士哪是那么好欺负的呀!他们在这黄洋界哨口,凭借着简陋的武器,硬是和敌人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我仿佛看到战士们躲在掩体后面,眼神坚定而果敢,手里紧紧握着枪,就等着敌人进入射程。
每一颗子弹打出去,都带着对胜利的渴望和对革命的忠诚。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那门迫击炮了。
就那么一门炮,在战斗中可发挥了大作用。
我站在那迫击炮的遗址旁边,就像看到当年的炮手熟练地调整角度,然后“轰”的一声,炮弹朝着敌人飞去,那一声炮响,可不仅仅是一颗炮弹的爆炸,那是红军战士的怒吼,是对敌人的警告:想攻占这儿,没门儿!这一炮啊,直接打乱了敌人的阵脚,让他们知道红军可不是好惹的。
在哨口走一圈,我还看到了那些简陋的工事。
几块石头,一些木头,就组成了战士们的防御堡垒。
和现在那些高大上的军事设施比起来,这简直就是“寒酸”得不能再“寒酸”了。
可是啊,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红军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奇迹。
这让我不禁感叹,革命的胜利可不是靠什么先进的装备,靠的是战士们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
我在想啊,如果当时我也在那战场上,我能像这些红军战士一样勇敢吗?说不定我早吓得腿软了。
但是这些战士们,他们没有丝毫退缩,哪怕知道敌人强大,哪怕面临着生命危险,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保卫革命根据地,为了新中国的未来。
从黄洋界哨口下来,我满脑子都是那些英雄的身影。
这一趟啊,就像给我打了一针强心剂,让我明白在生活中遇到点困难算什么。
对黄洋界保卫战历史意义的重新认识
对黄洋界保卫战历史意义的重新认识作者:饶道良来源:《党史文苑》2012年第06期[摘要] 1928年8月30日发生的黄洋界保卫战不仅对井冈山斗争的进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更对整个中国革命历史的进程有着积极的意义。
没有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毛泽东将失去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实践与理论基础,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理论更无从谈起。
[关键词]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黄洋界保卫战历史意义黄洋界保卫战是井冈山斗争中第二次反“会剿”期间的一次重要战斗,从它的战斗规模、战果和双方指挥员的级别来看,均算不上是井冈山时期最大的战斗,至少它在这些方面比不上此前的龙源口大捷和此后的第三次反“会剿”,但它的影响却超过井冈山斗争时期的任何一次战斗。
作为在军史和党史上都大书特书的一次战斗,以前对它的意义的认识仅停留在为重返井冈山的朱毛红军保住了一块立足之地,笔者认为,这是远远不够的。
黄洋界保卫战在一定意义上是一次对中国革命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战斗。
一、从毛泽东的黄洋界情结谈起在毛泽东一生中,黄洋界和井冈山都在他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在毛泽东的诗词生涯中,为某一次单个的战斗(不算重大战役)作词赞颂,表达心声,黄洋界保卫战是唯一的一次,而且这是一次他没有亲自指挥和参加的战斗。
这次战斗胜利后,毛泽东在回山途中得知喜讯,抑制不住心中的兴奋,挥笔写下《西江月·井冈山》这首著名的词,直抒胸臆,留下了“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的名句。
1965年5月22日,毛泽东时隔38年重回井冈山。
这天下午,当车队翻越黄洋界时,已是下午4点左右。
根据汪东兴的回忆,当到达黄洋界时,“车刚一停,主席就下车快步走向山顶。
毛主席满怀豪情地指着黄洋界周围的山峰叠嶂对我们说:‘这就是黄洋界!当年我们就是利用黄洋界的险要地形,经过和敌人的几次较量,把敌人赶下了山。
那时为了减少伤亡保存自己,我们在这里构筑了一些工事,给敌人以很大的打击’”。
[1]随后,毛泽东特意交代汪东兴在附近察看还有没有当年遗留下的工事痕迹。
井冈山实践学习感想
井冈山实践学习感想祭奠井冈山革命英烈8月24日,我与老师同学们一起参加了校团委组织的“追寻红色足迹,践行青春誓言“主题教育活动之井冈山烈士陵园祭奠英烈活动,感受了一次荡气回肠的精神大洗礼。
踏入陵园大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几个大字展现在眼前。
这里,没有街市的喧嚣,没有车水马龙的笛鸣,因为先烈的英魂在此长驻,此时我心中油然而起的是对他们的尊崇之情,也似乎就在这一刻,我感觉自己远离了热闹的尘世,就要沉入那厚重的历史,步入那硝烟弥漫的年代。
听导游表嫂介绍说:“两组台阶中第一组有49级,象征1949年新中国成立;第二组有60级,寓意烈士陵园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六十周年1987年建成的……”每向上爬一步,贴近历史的感觉就愈强烈,仿若那一场场战役近在前面。
纪念堂前,瞻仰大厅中,悬挂着一张张烈士的照片,他们的英容笑貌那般真实地展现在眼前;吊唁大厅中镶刻着的他们的名录,15744,多么令人震憾的数字,这还仅是留下姓名的烈士,厅中摆放了一块汉白玉无名碑,是用来纪念那些连姓名都未留下的烈士。
当初尽管来自不同的地方,尽管年龄出身不同,但他们却奔着同一个奋斗目标而来,那就是为取得革命的胜利而奋斗,然而最终他们都将可贵的生命留在了这里,留在这个也许远离他们故土、远离亲人的地方,佑护着他们的后人继续前进直至革命取得胜利。
是什么让他们的斗志如此仰昂?是什么让他们对革命如此执着坚定?是什么支撑着他们面对一切艰难困苦毫无所惧、奋不顾身、勇往直前?我想,是信仰,也只有信仰这种精神上的执念才会有如此强大的力量,让他们一个个在倒下时口里仍念着“共产党万岁!”今天,我们享受着平和安静自由的生活,并能以后人的身份来到这里瞻仰他们,那是何其之幸!要知道,这一切都是无数革命英雄前辈用血与火的拼搏换得,没有他们的牺牲便没有我们的今天,我们还有何资格抱怨学习太累压力太重,与革命先烈的牺牲相比,我们为我们的后代做的还太少太少。
所以,为了更好地报答他们,我们必须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学习他们无畏的革命精神,唯有如此,别无后路!重温入党誓词,感悟井冈山精神8月24日,为继承发扬革命先烈优良传统,加强大学生骨干的教育引导工作。
井冈山黄洋界哨口观后感
井冈山黄洋界哨口观后感去井冈山之前,黄洋界哨口对我来说只是个存在于历史书上的名词。
可当我真正站在那里的时候,那种感觉,就像是历史突然从书页里蹦了出来,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
一到黄洋界哨口,我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到了。
那连绵的山峰,一座挨着一座,就像一群忠诚的卫士在守护着这片土地。
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的,风一吹,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低声诉说着当年的故事。
我站在当年红军战士们坚守的阵地上,脑海里不由自主地浮现出那场激烈的战斗画面。
想象着红军战士们拿着简陋的武器,面对装备精良的敌人,却毫无惧色。
他们就靠着坚定的信念,在这儿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我心里想啊,这哪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事儿呢?这简直就是一群超级英雄啊!而且他们当时的条件可太艰苦了,没有什么好的装备,没有充足的粮食,却能把敌人打得屁滚尿流,真的是太牛了。
看看周围的那些防御工事,虽然现在看起来有点破旧,但在当时那可都是宝贝啊。
那些用石头和木头搭起来的简易堡垒,就像是一个个沉默的战士,见证了那段热血沸腾的岁月。
我伸手摸了摸那些冰冷的石头,感觉就像是在和当年的红军战士握手一样,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激动。
沿着山路走的时候,我就在想,当年的红军战士们每天在这崎岖的山路上巡逻、作战,得多辛苦啊。
我这才走了一会儿,就有点气喘吁吁的了,他们可是要在这儿长期坚守的呢。
这时候我突然对“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
从黄洋界哨口下来之后,我还一直在回味。
我觉得这里不仅仅是一个旅游景点,更像是一座活着的历史博物馆。
它让我们这些生活在现代的人,能真切地感受到当年革命的艰辛和红军战士们顽强的意志。
这次来黄洋界哨口,真的就像是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
而且这堂课特别酷,没有枯燥的课本,没有老师的说教,有的只是眼前实实在在的场景和自己内心深深的触动。
我想,以后要是有人问我井冈山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我一定会拍着胸脯说:“黄洋界哨口啊,那地方你不去可就亏大了,去了保准让你对革命先辈们佩服得五体投地!”。
读后感作文500字
读后感作文500字读后感作文500字(通用48篇)读后感作文500字篇1今天,我读了《黄继光》这篇英雄故事,内心非常激动。
夜已深了,可我还未入睡。
黄继光那舍身堵枪口的光辉形象老是出现在我眼前。
黄继光1930年生,1952年逝世,牺牲时年仅22岁,是四川中江人,在1951年时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在1952年10月19日上甘岭战役中,敌人占领的597。
9高地密集的火力网打得六连战士抬不起头来。
前去爆破的三个小组都牺牲了。
眼看着天亮前攻不下阵地了,黄继光带领两个战士再次前去爆破。
一个战士中弹牺牲了,另一个战士也负伤了,接近敌人火力点的黄继光已身负重伤,身边没有一样武器。
危急时刻黄继光用胸膛堵住了敌人正喷着火舌的枪眼。
敌人、战士们惊呆了时,我也惊呆了,谁又见过这等可歌可泣的事迹呢?都说人的死有两种:要么重于泰山,要么轻于鸿毛。
黄继光叔叔为人类的正义事业而死,他死得有意义,死得伟大!我们将永远怀念他!是啊,除了黄继光以外,还有无数革命先烈为了祖国的神圣领土不被侵犯,为了人民不受欺辱,为了我们生活得更幸福,用满腔热血谱写了一曲曲英雄的赞歌。
是他们用忍饥挨饿换取了我们今天丰盛的饭菜;是他们用站岗放哨换取了我们今天树荫下的嬉戏;是他们用流血牺牲使我们在和平的环境里学习和生活。
英雄们,我们将以你们为榜样,勤奋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来告慰你们的灵魂,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人,活着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民族!为了祖国!面对死亡,他视而不见,面对战友,他奋不顾身。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黄继光他死得其所!死得光荣!读后感作文500字篇2今天我读了姐姐书里的一篇课文,是美国著名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这篇课文讲的是美国著名作家巴德舒尔的父母对他小时候写的一首诗的不同评价的事。
母亲对他的评价是精彩极了,因为她知道巴迪还是个孩子,他需要鼓励。
而父亲的评价是糟糕透了,因为他认为只有严厉才能教育好孩子。
井冈山黄洋界观后感
井冈山黄洋界观后感摘要:一、引言二、黄洋界的地理背景和历史意义三、观后感的具体内容1.自然景观的欣赏2.革命历史的感悟3.民族精神的传承四、个人成长的思考五、结尾正文:作为一名热爱旅行和历史的职业写手,近日我有幸来到了我国著名的革命圣地井冈山,参观了黄洋界。
此次行程让我深感震撼,不仅在于黄洋界的美丽自然景观,更在于它所承载的革命历史和民族精神。
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的观后感。
黄洋界位于井冈山市茨坪镇,是井冈山斗争时期的一个重要战场。
这里地势险要,山峦叠翠,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首先,黄洋界的自然景观让人叹为观止。
站在界口,可以远眺四周的山峦,近观翠绿的田野。
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山间,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此外,黄洋界气候多变,一时阳光明媚,一时云雾缭绕,更增添了这里的神秘色彩。
然而,黄洋界不仅仅是一个美丽的自然景观。
这里见证了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段光辉岁月。
1927年,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领导了著名的井冈山斗争。
他们在这里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我国的革命事业奠定了基础。
参观黄洋界,让我对这段历史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在这里,我看到了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也感受到了他们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所付出的艰辛。
在参观过程中,我深感民族精神的伟大。
这种精神不仅仅体现在革命战争时期,更在我们当今社会的各个方面。
黄洋界的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繁荣昌盛,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人的拼搏与付出。
在这个和平的年代,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此次参观黄洋界,让我对个人成长有了新的思考。
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刻铭记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
同时,我将立足本职工作,发挥自己的专长,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总之,黄洋界之行让我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圣地的魅力。
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
《黄洋界保卫战》读后感
《黄洋界保卫战》读后感1928年8月,湘赣敌军乘红四军主力在湘南失利,欲归末归之际,大兵攻击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最后又以四个团的兵力进击黄洋界,企图一举吞占井冈山革命按照地。
8月30日,红军指战员以及地方武装依附黄洋界天险,利用竹钉阵、铁蒺藜、篱笆、滚木擂石、掩体工事手中的武器打退了湘军吴尚部以及赣敌王均部共四个团的四次冲锋。
下午四时许,仇敌不甘心掉败,重又组织了规模更大的进击。
就在这时,红军战士把二十八团留在茨坪红四军军械处补缀的一门较好的曲射炮抬上了黄洋界,安放在红军指挥阵地相近。
其时,只有三发炮弹,由于受潮,前两发炮弹成了哑炮,这时,第三发炮弹出膛了,只听“轰隆”一声巨响,炮弹在敌群中炸响了。
这时,埋伏在各个山头的少先队、幼童团纷纷点燃了火油桶里的鞭炮,在树枝上挂起红旗。
一时,黄洋界上枪炮齐鸣,红旗招展。
敌军以为红军主力已经回到井冈山,吓得魂飞魄散,连夜逃回酃县境内去了。
毛泽东在率领红四军主力回井冈山途中,行至黄坳,闻听黄洋界守卫战大捷的消息,欣然执笔,挥毫写下了《西江月·井冈山》这首闻名的诗篇:“山头鼓角相闻,山下旌旗在望。
虽然森严壁垒,早已众志成城。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人宵遁。
”,赞扬黄洋界守卫战的胜利。
我读完这个故事,深切的感受到了我们如今的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的革命烈士用鲜血换来的。
回思以往的艰苦岁月,想想今天的我们,遇到点小挫折就有点垂头丧气,甚而有人自暴自弃,而前辈们却能在那样的生活条件下始终保持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怀着对革命的饱满热情,争取到了抗日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时代在进步,人类的文明在向前发展,艰苦奋斗的精神,也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力量源泉。
进一步继承和发扬我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荣传统,为我们伟大祖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做出更多的贡献。
从黄洋界保卫战看井冈山时期党群众动员工作论文
从黄洋界保卫战看井冈山时期党的群众动员工作(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教学科研部,江西井冈山 343600)摘要:发生于第二次反会剿期间的黄洋界保卫战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范之战。
透过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探寻井冈山时期共产党的群众动员工作,对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黄洋界保卫战;井冈山;共产党;群众动员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2-00-02井冈山时期,红军先后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地粉碎了敌人四次“进剿”和两次“会剿”。
黄洋界保卫战更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范之战。
正是这场战役有如此总要的“标本”意义,所以,有必要透过这场保卫战的胜利来回顾和探寻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时期的群众动员工作。
一、黄洋界保卫战的群众动员1928年8月下旬,在红四军主力远离井冈山,冒进湘南时,留守根据地的红三十一团团长朱云卿、党代表何挺颖,在得知敌人即将发动四个团的兵力实施第二次“会剿”的消息以后,立即率三十一团一营的2个连把守井冈山的北大门——黄洋界。
当时的敌我形势可谓是敌强我弱,敌众我寡。
红军只有两个连,敌人却有4个团的兵力,光前卫的湘军就有两个团,而且使用的全是步枪、机枪、迫机炮。
而我们却人手不足一杆枪,就算人手有一杆枪的话,平均每杆枪也只有一颗子弹。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经过一整天的激战,我们却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迹。
靠什么?其中,除了靠我们工农红军英勇善战之外,一个更主要的原因就是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援。
在紧张的备战过程中,当年的宁冈县委领导群众进行坚壁清野,大陇、乔林两个乡的乡政府更是连夜发出一道道十万火急的动员令,要求群众连夜赶削竹钉,布置“竹钉阵”;同时,组织群众组成担架队、运输队等等。
结果只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就将原有的哨口工事全部加固修筑,从大陇、茅坪两方向通往山上的两条小路上都筑起了“竹钉阵”、竹篱笆障碍、滚木擂石、壕沟、射击掩体五道防线。
黄洋界保卫战红军获胜缘由辨析
汪洋 大海 之 中” _ 5 J 。
闻黄洋界保 卫战取得胜利 , 十分 高兴 , 写下 了《 西 江月 ・ 井 冈山》 以示庆贺。1 1 月2 5日, 毛泽东记 下: “ 八 月 三 十 日湘 军 吴 尚 部 , 赣军王 均部 , 共 四
阵地完 全 占领 , 说 明 只要 湘 敌认 真 进攻 , 黄 洋界 的
第一 , 黄洋界的地形险要, 即毛泽东所说凭借黄洋
界天 险 。第二 , 工事 前方 的五道 防线 发挥 了巨大 的 作用 , “ 匪 兵 们 好 不 容 易 爬 到 半 山腰 上 , 一 道 坚 固
的竹篱笆挡住了他们 的去路, 用了九牛二虎之力 ,
第3 5卷
第 4期
大 庆 师 范学 院学 报
J O URNA L O F DAQI NG NORMA L U NI VE RS I T Y
V0 I . 3 5 No . 4
2 0 1 5年 7月
J u l y , 2 0 l 5
D O I 1 0 . 1 3 3 5 6 / j . c n k i . j d n u . 2 0 9 5 - 0 0 6 3 . 2 0 1 5 . 0 4 . 0 2 5
夜间, 敌人 利用 云雾 弥漫 , 我无 法下 山追 击 的时刻 , 逃 之天 天 , 跑 到 酃县 境 内去 了。 ” ¨ 9月 , 毛 泽 东 听
匪兵都往路旁草丛 中乱跑 , 又踩上 了尖 刀般的竹 钉, 痛 得 哇啦 哇啦 乱 叫 ” l 3 J 。第 三 , 红军 英 勇 善 战 ,
井冈山黄洋界观后感
井冈山黄洋界观后感摘要:一、引言二、黄洋界的地理和历史背景三、黄洋界保卫战的英勇事迹四、观后感及个人感悟五、结尾正文:【引言】在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之际,我有幸参观了黄洋界,这片充满红色历史的土地。
站在这里,我深感革命先烈的伟大,他们的英勇事迹激励着我们继续前行。
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的观后感。
【黄洋界的地理和历史背景】黄洋界位于江西省井冈山市,地处井冈山东南面,是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
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保卫井冈山根据地的重要防线。
在土地革命时期,黄洋界见证了多次激战,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黄洋界保卫战。
【黄洋界保卫战的英勇事迹】1928年8月,国民党军对井冈山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的“围剿”。
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红军凭借黄洋界的险要地势,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
当时,红军主力已外出作战,留守井冈山的兵力很少。
然而,就是在这种艰难困苦的条件下,红军指战员们英勇顽强地保卫着阵地,连续击退敌人的多次进攻。
战斗中,红军战士充分发挥了聪明才智和勇敢精神,利用地形地物,实施灵活的游击战术。
在我军英勇奋战的同时,井冈山民众积极参与支援,送粮送药,运送弹药,为保卫家园付出了巨大代价。
经过一天一夜的激战,红军成功守住了黄洋界,取得了保卫战的胜利。
这次战斗的胜利,不仅打破了敌人“围剿”的企图,巩固了井冈山根据地,还为红军发展壮大赢得了时间。
【观后感及个人感悟】参观黄洋界,聆听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事迹,我深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在这片土地上,革命先烈们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捍卫了信仰,为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
站在黄洋界,我想起了那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结尾】黄洋界之行,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井冈山精神。
这种精神将继续激励我们青年一代,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不断努力拼搏。
对黄洋界保卫战历史意义的重新认识
刻< 西江月 ・ 冈山> 井 这首诗词 , 却始终没有找到毛泽东这首
词 的手迹 。刚 好 这年 7 郭 沫若 夫妇 也 来 到井 冈 山 , 月 于是 , 井 冈 山 管 理 局 领 导 请 郭 沫 若 转 请 毛 泽 东 亲 自题 写 这 首 诗
这次战斗胜利后 , 毛泽东在 回山途 中得 知喜讯 , 抑制不住心 中的兴奋 , 挥笔写下《 西江月 ・ 井冈山》 这首著名 的词 , 直抒 胸臆 , 留下 了“ 黄洋界上炮声隆 , 报道敌军宵遁” 的名旬 。
次 重 要 战斗 。 它 的战 斗规 模 、 从 战果 和双 方 指 挥 员 的级 别
来看 , 均算不上是井 冈山时期最大 的战斗 , 至少它在这些方 面比不上此前 的龙源 口大捷和此后 的第三次反 “ 会剿”但 。 它的影 响却超过井冈山斗争时期 的任何一次战斗 。作为在
军史 和 党 史上 都 大 书 特书 的一次 战斗 。以 前 对它 的意 义 的 认 识仅 停 留在 为重 返 井 冈 山的 朱 毛红 军 保 住 了一 块 立 足 之 地, 笔者 认 为 , 是 远 远不 够 的。 黄洋 界 保 卫 战在 一 定 意 义 这 上 是一 次对 中 国革命 进 程 产生 重 大影 响 的战斗 。
16 年 5月 2 日, 95 2 毛泽 东 时 隔 3 8年 重 回井 冈 山 。这 天下午 , 当车 队 翻越 黄 洋 界 时 , 已是 下 午 4点 左 右 。根据 汪 东 兴 的 回忆 , 到达 黄 洋界 时 ,车 刚 一停 , 当 “ 主席 就 下 车快 步
词。 次年夏天 , 郭沫若不负所托 , 将毛泽东亲笔题写的< 西江 月 ・ 冈山> 印件 寄到了井 冈山 , 冈山革命博物馆随 即 井 影 井
定 的指示 :湖 南 省委 对 于 此 间 的 行 动计 划 .六 七 月 间数 星 “
“依靠群众、勇于胜利”—记黄洋界保卫战
“依靠群众、勇于胜利”——记黄洋界保卫战各位学员,今天,我们站在黄洋界上,站在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前,重读了毛主席的著名诗词《西江月·井冈山》,回忆井冈山的斗争岁月.1928年8月,在黄洋界成功上演了一场军民联合、巧妙布阵、以少胜多的伟大战斗仿佛又呈现在我们面前.1928年7月,敌人在第一次反“会剿”失利,对井冈山又进行了第二次“会剿”.为了对付敌人的这次“会剿”,湖南省委前后发来两封内容完全不同的指示信,前一封信要求红军坚持罗霄山脉中段政权,但后一封信又要求红军部队应杀出一条血路向湘南发展.针对这两种不同的指示,毛泽东果断做出决定坚持井冈山的斗争。
但是因为湖南省委代表杜修经和派任到边界的特委书记杨开明错误执行湖南省委的决定,导扬二十九团湘南农军欲回湘南的思想,导致红军主力在湘南惨遭失利.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毛泽东率红军部队前往湘南迎回我军主力.当红军大队远在湘南、井冈山我军守山空虚之际,1928年的8月下旬,湘赣两省的敌军对根据地北大门黄洋界哨口发起进攻,妄图一举捣毁井冈山革命根据地.8月30日战斗爆发,黄洋界哨口上,我军官兵在团长朱云卿、党代表何挺颖、一营营长陈毅安的率领下,充分发挥群众智慧,依靠他们的密切配合,利用黄洋界的天险,最终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打退了敌人的进攻,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伟大胜利.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不仅仅是红军的胜利,也是工农群众的胜利,是一场军民联合的伟大胜利.所以,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黄洋界,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岁月,去缅怀、去思考.记忆往往容易扮断裂,历史往往容丹彼尘封。
历史的车轮已经驶入了21世纪,人类已经进入了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井冈山的斗争也已经过去了81年.81年的时间,对于历史来说,不过是短短的一瞬;对于个人来说,似乎是很漫长的.此时此地,遥想起那段艰难岁月,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尤其是作为新时代的年青干部,更不应淡忘那段历史.忘记过去筑意味粉背毅.我们不应忘记:在大革命失败后,在白色恐怖的包围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力挽狂润、引兵井冈,在井冈山创建中国历史上第一块红色革命根据地,点然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那段开辟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历史.我们也不应忘记:那段历史中的经典战例一一黄洋界保卫战.红军以不足一营的兵力,凭险抵杭,与数倍之敌激战一整天,打退了敌人的进攻,保存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当时,红军第四军成立不久,统治势力处于暂时稳定时期,“四月以前乘时而起的许多红色政权,如广州、海陆丰、湘赣边界、湘南、酸陵、黄安各地,都先后受到白色政权的摧残”(《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全国革命普遍处于低潮.在这种情况下,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就使井冈山这面红旗,乃霞光万丈辉映于高山之众.毛主席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写到,“边界红旗子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巍巍井冈托起了全国革命人民新的希望。
《炮声隆隆黄洋界》读后感
《炮声隆隆黄洋界》读后感
每次到井冈山黄洋界旅游的时候,我的脑海里都会浮现出这样一幅巨大的油画场景:这是一幅挂在墙上占据整面墙的巨大油画,一片苍茫的云海,隐隐约约云遮雾绕,远处山峦起伏,一点红色的霞光照耀整个画面,在画面的黄金分割处,有一处丰碑。
沉静仔细观看,隐隐约约在丛林中红旗闪耀,战火硝烟。
不记得这是现实还是梦幻这幅油画每次都会浮现在我的眼前。
现实与梦幻的交错,从上帝视角看到的这幅画再印入到现实世界,这幅画,不断的放大放大再放大,我仿佛就处在这座丰碑下,俯瞰整个苍茫大地。
当我在网上试图搜索黄洋界油画的时候,无论如何也找不到这样的一幅油画的记录,也许他就是我自己在脑海中生成的吧,也许他确实是在现实中存在的。
是现实还是梦幻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黄洋界就是这样的一个神奇地方,他能把所有游客的心拉回到战争年代。
都说井冈山既有红色的革命根据地,又有绿色壮观的自然风景。
在井冈山众多景点当中我独爱黄洋界,它是红色历史和奇峻山川的真正体现。
它高山叠影,雄奇险峻,气候四季变幻多端,云雾弥漫似汪洋似大海。
它是一个产生奇迹的土地:1928年8月下旬,湘赣敌军以4个团向井冈山进犯。
妄图通过黄洋界进入,乘虚摧毁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根据地留守的军民多次打退敌军,在艰苦卓绝的关键时刻,红军拉上来一门缴获的正在修理中的迫击炮调到前沿阵地,只有三发炮弹,前面2发没有响,第三发炮弹却神奇的超越了大炮射程,奇迹般的击中了敌军指挥所,敌军因此士气大丧,仓皇遁逃。
真乃神助也。
这就是井冈山黄洋界,一个交融红色历史,神迹的土地。
朋友,井冈山黄洋界非常值得一去。
黄洋界保卫战作文
黄洋界保卫战作文
《黄洋界保卫战》
嘿,说起黄洋界保卫战啊,那可是相当了不起的一场战斗哩!
就拿其中一个细节来说吧,当时红军战士们那可真是个个斗志昂扬啊。
我仿佛都能看到他们在黄洋界上,紧密地守着阵地,眼神坚定得好像能把敌人直接给吓退。
他们猫着腰,手里紧紧握住武器,时刻准备着迎接敌人的进攻。
敌人一波又一波地冲上来,那气势汹汹的样子,可咱红军战士一点都不畏惧。
有个小战士,脸上还带着点稚嫩呢,但是那股子勇敢劲儿,啧啧,真是让人佩服。
他在战斗中跑得飞快,一会儿这边打一枪,一会儿那边扔个手榴弹,灵活得像只小猴子,把敌人都给弄晕乎了。
大家相互配合着,一个递弹药,一个射击,那默契别提多好了。
那场战斗啊,红军战士们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高超的战斗技巧,最终成功击退了敌人。
就像一座坚固的堡垒,任凭敌人怎么冲击,就是屹立不倒。
黄洋界保卫战,这几个字承载着无数的故事和英雄的事迹,它永远提醒着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和平,要记住那些为了我们的幸福生活而勇敢战斗的先辈们。
它就像一颗璀璨的星星,在历史的天空中闪闪发光呢!。
黄洋界保卫战
黄洋界保卫战尊敬的评委老师您好!我是XXX,我的家乡井冈山被誉为“中国革命摇篮”。
毛主席带领红军在那里取得过很多胜利,最有名的是黄洋界保卫战。
毛主席曾为这充满传奇色彩的一战,写下一首气势磅礴的《西江月·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这是一首井冈山黄洋界保卫战的赞歌,也是一首抒写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光辉史诗,满怀激情地歌颂了井冈山将士坚守根据地的英勇斗争精神。
黄洋界是井冈山的五大哨口之一,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1928年8月国民党趁井冈山兵力空虚之际,发起了第二次“围剿”。
当时,守卫黄洋界哨口的红军只有2个连,每名战士只有3到5发子弹,但敌人有4个团,并且有一个1团已兵临山下。
在敌强我弱、敌众我寡的形势下,红军是怎样保卫黄洋界的呢?第一个方法,善用竹钉,布下天罗阵红军先利用井冈山漫山遍野的毛竹,制作大量两头尖锐且沾毒的竹钉,埋在哨口通向山下的路旁草丛中,同时布置捕兽夹、陷阱、土地雷、“马蜂阵”等机关,限制敌人进攻路线;又把大树和毛竹砍倒横在路上,再挖掘5尺多宽的壕沟,阻挡敌人前进。
最后,在哨口前构筑几道1米多高的堑壕,掩护红军向下射击。
8月30日上午,敌人的3个团从大陇方向进攻黄洋界。
战斗中,由于地形和竹钉阵的限制,敌人只能沿着小路上山。
而红军则在堑壕中向下俯射,弹无虚发,敌人为了躲避子弹,向路旁疏散隐蔽,又被竹钉、陷阱、土地雷等杀伤。
敌发动了多次进攻,但都没有成功。
正如一首井冈山山歌所唱:“湘敌汹汹犯井冈,黄洋界下摆战场;竹钉布下天罗阵,敌人乖乖来送枪”。
第二个方法,巧用“空山计”,吓退敌军30日下午,红军指战员架上刚修好的一门迫击炮,只有三发炮弹,前两发因受潮未打响,第三发正好落在敌人的指挥所爆炸。
炮响之后,埋伏在各山头的儿童团纷纷点燃了煤油桶里的鞭炮,制造机枪扫射的音响效果。
保卫黄洋界游戏反思
保卫黄洋界游戏反思面对20倍于己的敌人,红军最终守住了黄洋界哨口,保卫了井冈山根据地。
红军以弱胜强,赢得这场战斗的秘诀就是:“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同志这首《西江月·井冈山》,写的是1928年8月红军在井冈山根据地的一次反“会剿”战斗——黄洋界保卫战。
这场战斗,是典型的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范例。
当时,井冈山红军主力第28团、29团南下湘南作战,湘赣两省的国民党军队乘虚而入,发动对井冈山根据地的第二次“会剿”。
他们以4个正规团近6000人的兵力直扑井冈山的北大门黄洋界,妄图一举拿下黄洋界,踹开根据地大门,然后摧毁根据地。
此时,保卫黄洋界的红军是31团的两个连,不足300人,而且武器弹药匮乏。
面对20倍于己的敌人,如此悬殊的力量对比,他们最终打退了敌人,守住了黄洋界哨口,保卫了井冈山根据地。
为什么能够赢得这场战斗呢?答案可能有好几个方面,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毛泽东同志写到的那八个字:“森严壁垒”“众志成城”。
通俗一点说,就是党和红军把井冈山的人民群众紧紧团结在自己周围,筑成了一道不可战胜的铜墙铁壁。
当时,接到敌情后,中共宁冈县委就按照红军的要求,领导大陇、乔林两个乡政府发出十万火急的动员令,布置群众连夜赶削竹钉,一夜之间就在从大陇、茅坪两个方向通往山上的两条小路上都筑起了“竹钉阵”,让敌人无法通过,同时在通向哨口的山路上连夜修筑了竹篱笆障碍、滚木擂石、壕沟、射击掩体等多重防线。
新时期担任过中央纪委常委的刘型同志在黄洋界保卫战时是一个连的党代表,他回忆当时的情况说:“在黄洋界保卫战中,除了参加战斗的正规部队外,赤卫队持各种旧式武器夹杂着少数钢枪,担任警戒,配合作战。
妇女们组织后勤队为前线服务。
儿童团、少先队在防务委员会和工农兵政府的领导下,全部动员起来了,拿着红缨枪站岗放哨,查路条,严防敌探进出。
黄洋界保卫战作文
黄洋界保卫战作文
《黄洋界保卫战》
嘿,今天咱就来讲讲黄洋界保卫战。
那可是一场超级精彩的战斗啊!
想象一下,在那高高的黄洋界上,咱们的战士们严阵以待。
当时啊,敌人气势汹汹地就冲过来了,那架势,就好像他们肯定能拿下这个地方似的。
咱的战士们可不含糊,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呢!
我给你说个细节啊,有个小战士,脸上还带着点儿稚嫩呢,但是眼神特别坚定。
他紧紧地握着枪,手心里都出汗了,可一点儿也不害怕。
当敌人靠近的时候,他瞄准了好久,然后“砰”的一声就开枪了,就看见冲在前面的那个敌人一下就倒下了。
这小战士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但也顾不上庆祝,赶紧又瞄准下一个目标。
咱们的战士们就是这样,凭借着顽强的斗志和勇敢的精神,一次次打退了敌人的进攻。
他们在战场上灵活地穿梭,利用地形优势狠狠地打击敌人。
那场面,真的是让人热血沸腾啊!
这场黄洋界保卫战,充分展现了咱们战士们的英勇无畏。
他们为了保卫我们的家园,不惜一切代价。
到现在想起这场战斗,我都忍不住要为他们竖起大拇指呢!他们是真正的英雄,他们的事迹将永远被铭记在我们心中。
怎么样,这场黄洋界保卫战是不是特别让人佩服呢?咱可不能忘了这些英勇的战士们啊!。
黄洋界哨口学习总结
依靠群众勇于胜利——黄洋界哨口学习总结《西江月·井冈山》——毛泽东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归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这首诗是毛主席为纪念黄洋界保卫战胜利而写的一首词。
根据《》,我们利用寒假时间奔赴井冈山,开展实践深学。
作为实践深学的重要地点之一,我们有幸参观了黄洋界景区。
一、欣赏——黄洋界哨口景区简介黄洋界——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
四周崇山峻岭,万峰竞险:南部山冈星罗棋布,古称“万箩倒米”;北部峭壁深渊,长满松竹杜鹃;气候四季变幻多端,云雾弥漫,故又称“汪洋界”。
黄洋界,十里横排,高山迭影,雄伟险峻,一望无际,1965年5月,毛泽东在诗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写道:“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一九二八年八月三十日,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至今保留着当年的哨口工事、红军营房以及毛泽东、朱德和红军战士从宁冈挑粮走过的小路及路边的荷树。
黄洋界哨口工事是1928年夏天修建的,由三个工事和一个了望哨组成。
当时红军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打退了敌人四个团的进攻,保卫了井冈山。
毛泽东为此写下了本文开头的《西江月·井冈山》这首词,以志庆贺。
1929年1月底,湘赣两省敌军对井冈山发动了第三次“会剿”,因敌众我寡,哨口失守,工事遭到破坏。
1960年哨口工事遗址由当地政府重新修复。
1961年,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哨口营房是红军第四军在黄洋界哨口的营房,为一栋杉皮土木结构的五行一厅九间民房,面积200多平方米。
于1928年夏由修建。
1929年黄洋界哨口失守后被烧。
1964年由当地政府重新修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位于黄洋界哨口工事的山顶上,坐西朝东。
是为纪念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而始建于1960年10月,当时为木质结构。
1965年冬,重新修建为钢筋水泥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洋界保卫战》读后感
1928年8月,湘赣敌军乘红四军主力在湘南失利,欲归末归之际,大兵攻击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最后又以四个团的兵力进击黄洋界,企图一举吞占井冈山革命按照地。
8月30日,红军指战员以及地方武装依附黄洋界天险,利用竹钉阵、铁蒺藜、篱笆、滚木擂石、掩体工事手中的武器打退了湘军吴尚部以及赣敌王均部共四个团的四次冲锋。
下午四时许,仇敌不甘心掉败,重又组织了规模更大的进击。
就在这时,红军战士把二十八团留在茨坪红四军军械处补缀的一门较好的曲射炮抬上了黄洋界,安放在红军指挥阵地相近。
其时,只有三发炮弹,由于受潮,前两发炮弹成了哑炮,这时,第三发炮弹出膛了,只听“轰隆”一声巨响,炮弹在敌群中炸响了。
这时,埋伏在各个山头的少先队、幼童团纷纷点燃了火油桶里的鞭炮,在树枝上挂起红旗。
一时,黄洋界上枪炮齐鸣,红旗招展。
敌军以为红军主力已经回到井冈山,吓得魂飞魄散,连夜逃回酃县境内去了。
毛泽东在率领红四军主力回井冈山途中,行至黄坳,闻听黄洋界守卫战大捷的消息,欣然执笔,挥毫写下了《西江月·井冈山》这首闻名的诗篇:“山头鼓角相闻,山下旌旗在望。
虽然森严壁垒,早已众志成城。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人宵遁。
”,赞扬黄
洋界守卫战的胜利。
我读完这个故事,深切的感受到了我们如今的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的革命烈士用鲜血换来的。
回思以往的艰苦岁月,想想今天的我们,遇到点小挫折就有点垂头丧气,甚而有人自暴自弃,而前辈们却能在那样的生活条件下始终保持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怀着对革命的饱满热情,争取到了抗日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时代在进步,人类的文明在向前发展,艰苦奋斗的精神,也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力量源泉。
进一步继承和发扬我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荣传统,为我们伟大祖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做出更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