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 归嵩山作 五言律诗

合集下载

王维唐诗《归嵩山作》全诗赏析

王维唐诗《归嵩山作》全诗赏析

王维唐诗《归嵩山作》全诗赏析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归嵩山作》是唐代诗人王维所写的一首五言律诗。

此诗通过描写作者辞官归隐嵩山途中所见的景色,抒发了作者恬静淡泊的闲适心情。

归嵩山作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注解1、闲闲:从容貌。

2、迢递:远貌。

3、且闭关:有闭门谢客意。

译文清沏溪流两岸林木枝茂叶繁,我乘着车马安闲地归隐嵩山。

流水有意与我同去永不回返,暮鸟有心跟我一起倦飞知还。

荒凉的城郭紧挨着古老渡口,夕阳的余辉映着经秋的重山。

远远地来到嵩山下安家落户,决心归隐谢绝来客把门闭关。

赏析一这首诗是写辞官归隐途中所见的景色和心情。

首联写归隐出发时的情景。

颔联写水写鸟,其实乃托物寄情,写自己归山悠然自得之情,如流水归隐之心不改,如禽鸟至暮知还。

颈联写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是寓情于景,反映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

末联写山之高,点明归隐之高洁和与世隔绝,不问世事的宗旨。

写景写情并举,于写景中寄寓深情。

层次整齐,景象萧瑟。

赏析二此诗描写了诗人辞官归隐途中所见的景色和安详闲适的心情。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首联描写诗人归隐嵩山的情景。

清澈的水流环绕着绵延不绝、草木丛生的林地,诗人的车马悠闲地行进,描绘出一派从容自在的景象。

诗人浮宦一生,终于可以辞官归隐,得以享受山林之趣,心情自然是安详闲适的。

“闲闲”一词既刻画出车马徐徐前行的从容,又很好地表现了诗人闲适自得的心情。

颔联紧承“清川带长薄”一句而来,进一步描摹途中景色。

河中水流潺潺,仿佛也似人一般有情意,跟随在诗人左右;林中暮鸟归栖,也好像在和诗人一起结伴而还。

此处移情及景,把流水和暮禽拟人化,写景生动活泼。

另外也体现出诗人对山林的亲切和归隐的怡然自得之情。

诗人的辞官归隐正如暮禽的倦归一样,此时的诗人超然世外,寄情山林,可谓景中有情,意蕴深远。

中间四句进一步描摹归隐路途中的景色。

有关嵩山的诗歌

有关嵩山的诗歌

有关嵩山的诗歌1.《归嵩山作》——唐・王维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2.《送杨山人归嵩山》——唐・李白我有万古宅,嵩阳玉女峰。

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

尔去掇仙草,菖蒲花紫茸。

岁晚或相访,青天骑白龙。

3.《初见嵩山》——宋・张耒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4.《洛桥晚望》——唐・孟郊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5.《登嵩山十首・吴道子画四真君》——宋・苏辙浮埃古壁上,萧然四真人。

矫如云中鹤,犹若畏四邻。

坐令世俗士,自惭污浊身。

勿谓今所无,嵩少多隐沦。

6.《嵩山十志十首・云锦淙》——唐・卢鸿一水攒冲兮石丛耸,焕云锦兮喷汹涌。

苔駮荦兮草夤缘,芳幂幂兮濑溅溅。

石攒丛兮云锦淙,波连珠兮文沓绛。

有洁冥者媚此幽,漱灵液兮乐天休。

7.《嵩山十志十首・洞元室》——唐・卢鸿一岚气肃兮岩翠冥,空阴虚兮户芳迎。

披蕙帐兮促萝筵,谈空空兮核元元。

蕙帐萝筵兮洞元室,秘而幽兮真可吉。

返自然兮道可冥,泽妙思兮草玄经。

8.《送方尊师归嵩山》——唐・王维仙官欲往九龙潭,旄节朱幡倚石龛。

山压天中半天上,洞穿江底出江南。

瀑布杉松常带雨,夕阳苍翠忽成岚。

借问迎来双白鹤,已曾衡岳送苏耽。

9.《和孙廷平坦嵩山十首・古木阴》——宋・韩维山木以不材,故能遂拥肿。

阴成众人息,于世岂非用。

不用用已成,兹理古所重。

10.《嵩山》——宋・汪元量客行天地中,嵩峰何突兀。

鸟道阻且修,马烦行复歇。

一入玉女窗,便觉幽兴发。

好鸟鸣嘤嘤,细草乱如发。

石城荫青松,琼壁白喷雪。

中有神圣居,飞甍半摧折。

宝绘翳苔莓,古碑字亦灭。

莫辩千载事,焉能踏仙辙。

徒有感慨怀,脉脉泪不绝。

《归嵩山作》

《归嵩山作》

感谢观看
作 品 鉴 赏
清澈的流水环绕一片草木丛生的沼泽地,驾着车马徐徐而去从容悠闲。
——
流水有意与我同去永不回返,暮鸟有心跟我一起倦飞知还。

荒凉的城池紧挨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经秋的重山。

远远地来到嵩山脚下安家落户,紧闭房门谢绝世俗度过晚年。


注释
嵩山:五岳之一,称中岳,地处河南省登封市西北面。 清川:清清的流水,当指伊水及其支流。清:一作“晴”。川:河川。带:围绕,映带。薄:草木 丛生之地,草木交错曰薄。 去:行走。闲闲:从容自得的样子。 暮禽:傍晚的鸟儿。禽:一作“云”。相与:相互作伴。 荒城:按嵩山附近如登封等县,屡有兴废,荒城当为废县。临:当着。古渡:指古时的渡口遗址。 迢递:遥远的样子。递:形容遥远。嵩高:嵩山别称嵩高山。 且:将要。闭关:佛家闭门静修。这里有闭户不与人来往之意。闭:一作“掩”。
王 维
叁 创
作 背


创作背景
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中,唐玄宗常住东 都洛阳,所以王维从济州(今山东省济宁市)贬所返回后, 在洛阳附近的嵩山也有隐居之所。这首诗就是他从长安(今 陕西省西安市)回嵩山时所作的。
肆 译
文 及



归嵩山作
唐代: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归嵩山作》
壹 作
品 原 文唐
归嵩山作

唐代: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贰 作
者 简

唐诗三百首五言律诗(三)

唐诗三百首五言律诗(三)

唐诗三百首五言律诗(三)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是律诗的一种,属于近体诗的范畴。

全诗共八句,每句五个字,共40个字。

五言律诗讲究声律,对偶。

每两句为一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五言律诗发源于南朝,至初唐时基本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王维,孟浩然等是五律创作的杰出代表。

1.岁暮归南山孟浩然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释:岁暮:年终。

南山:作者的家乡岘山。

北阙:皇宫北面的门楼,代指朝廷。

休上书:停止进奏章。

敝庐:自己破落的家园。

不才:没有才能,作者自谦之词。

明主:圣明的国君。

故人:老朋友。

疏:疏远青阳:指春天。

逼:催迫岁除:年终永怀:悠悠的思怀。

寐:睡觉虚:空寂。

译文: 不要再去北阙上书了,还是回到南山破旧的家里吧。

没有才能,所以不被明主赏识;身体多病,连老朋友都疏远我了。

白发渐渐增多,催着我慢慢老去,新春一到,旧的一年就要过完了。

心中怀有忧愁,难以入睡,只见松林间的月亮在空寂的窗扉上。

2.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原。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注释:分野色: 山野景色被桥分开。

云根:山石。

幽期:时间非常漫长。

负言:食言,失信的意思。

译文: 附近没有人家为邻,只有一条长满青草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庭院。

鸟儿栖息在池边的树上,一位僧人敲响了这座庭院的门。

过了桥,原野景色格外秀丽,夜风轻拂,天上的云随风漂移,仿佛山石在移动。

我暂时先回去,过一段时间再来,我会按约定与朋友一起归隐的。

3.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破山寺:即兴福寺。

古寺:指破山寺。

初日:早上的太阳。

高林:高树之林。

幽:幽静。

禅房: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

悦:使…高兴。

滩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

万籁:各种声音。

译文:清早,我走进这座古老的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的树林。

古诗《归嵩山作》释义

古诗《归嵩山作》释义

古诗《归嵩山作》释义“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描绘了诗人归隐出发时的情景。

清澈的河川环绕着一片草木茂盛的草泽地,离归的车马缓缓前进,显得从容不迫。

这里所写的景色和车马动态,反映出诗人归山出发时的安详闲适心境。

中间四句进一步描摹了归隐路途中的景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两句移情及物,将“流水”和“暮禽”拟人化,仿佛它们也富有人的感情。

河流在汩汩流淌,傍晚的鸟儿飞回林木茂盛的长薄中栖息,它们似乎在和诗人结伴而归。

这既体现了诗人归山时的悠然自得,又寓有作者退隐的坚决态度。

“流水”句比喻一去不返,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失望厌倦;“暮禽”句则暗示了诗人退隐的原因。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这一联运用寓情于景的手法,十个字描绘了四种景物: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构成了一幅具有季节、时间、地点特征而又色彩鲜明的图画。

荒凉的城池临靠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了萧索的秋山。

这是傍晚野外的秋景图,诗人用这些景物来渲染,反映了自己感情上的波折变化,衬托出越接近归隐地越发感到凄清的心境。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照应题目,点明隐居主题。

“迢递”形容山高远的样子,简练而形象地描写了山势。

“嵩高”指嵩山。

前句交待归隐的地点,后句写归隐后的心情,表示要与世隔绝,不再过问社会人事,最终点明辞官归隐的宗旨。

整首诗层次分明,景中有情,意境悠远。

诗人的笔端展现了归山途中景色的移换,也隐约触摸到了作者感情的细微变化,从安详从容到凄清悲苦,再到恬静淡泊。

这表明诗人对辞官归隐既有闲适自得、积极向往的一面,也有愤激不平、无可奈何而求之的一面。

王维后期的山林隐逸诗歌多写空明澄澈之境,而此诗写于王维归隐之初,因此和其他诗歌颇为不同。

全诗层次分明,景中有情,意境悠远。

从开始的闲适自得到后来的萧瑟凄清再到最后的闭门谢客,诗人的感情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

“清川”“长薄”“流水”“暮禽”等山林中的景物使诗人倍感亲切,有一种回归的欣喜。

“荒城”“古渡”“落日”“秋山”这些意象显示出诗人归隐后心境的寂然,又有几分失意和清冷。

《归嵩山作》的全诗及赏析

《归嵩山作》的全诗及赏析

《归嵩山作》的全诗及赏析【诗句】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出处】唐·王维《归嵩山作》。

【翻译】流水似有情意欢迎我归来呵,投林的暮鸟陪伴我一道回还。

【赏析】运用拟人化手法,将“流水”、“暮禽”赋于人的感情:清清的流水好象故意一去不复,汩汩东流。

傍晚的禽鸟相互飞回丛林栖息。

它们好象与诗人一同结伴而归。

表面言“水”、“禽”有情,实则写自己有情。

借“流水东去”不返,暗示自己归隐的决心;“暮禽”倦而知归巢,隐示自己辞官的原因是对现实*的失望和厌倦。

诗句景中寓情,意在言外。

注:如有意,好象故意似的。

【全诗】《归嵩山作》[唐]·王维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鉴赏】首诗作于开元二十二年(734)秋,写作者辞官归隐嵩山途中所见的景*和心情。

首联“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写归隐出发时的情景。

“清川”,清清的流水;清清的流水围绕着草木丛生之地。

这是写所见之景。

“车马去闲闲”,这是诗人写自己的车马悠闲自得地行走在路上。

车马本无心,何来“闲闲”之感?这正是王国维所谓“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脱离了官场是非,诗人感觉就像清川一样自由,像车马一样悠闲。

颔联继续写景,仍是托物寄情,写自己归隐之情如流水归海之心不改,如禽鸟至暮知还。

这句似化用陶渊明《饮酒》其五中名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化用得不着痕迹。

“暮禽”二字也包含着“鸟倦飞而知还”之意,暗示出自己退隐的原因是对现实、对仕途的失望与厌倦。

颈联写荒城古渡,落日秋山。

王维非常善于选择适于表现自身心境的景物,并加以组合。

四个景物,城是荒废多日的,渡口是许久以前的,阳光是夕阳西下,已近黄昏,连眼前的山景都是秋景,草木凋零。

四个景物组合在一起反反复复地都在说一个词——萧索。

这两句诗是寓情于景,反映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不知想到了什么,隐隐地诗人的心绪又开始低落下来。

末联“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写诗人远远地来到嵩山下安家落户,决心归隐谢客。

唐诗三百首中的五言律诗

唐诗三百首中的五言律诗

唐诗三百首中的五言律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送梓州李使君(王维)汉江临眺(王维) 终南别业(王维)终南山(王维) 酬张少府(王维)过香积寺(王维)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 山居秋暝(王维) 归嵩山作(王维)次北固山下(王湾)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司空曙) 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 贼平后送人北归(司空曙)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题大庾岭北驿(宋之问)寄左省杜拾遗(岑参) 听蜀僧濬弹琴(李白)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赠孟浩然(李白)渡荆门送别(李白) 送友人(李白)喜见外弟又言别(李益) 凉思(李商隐)北青萝(李商隐) 蝉(李商隐)风雨(李商隐) 落花(李商隐)登岳阳楼(杜甫)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杜甫) 别房太尉墓(杜甫) 旅夜书怀(杜甫)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杜甫) 月夜忆舍弟(杜甫)天末怀李白(杜甫) 月夜(杜甫)春望(杜甫) 春宿左省(杜甫)旅宿(杜牧) 春宫怨(杜荀鹤)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 杂诗三首·其三(沈佺期)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孟浩然) 留别王维(孟浩然)早寒有怀(孟浩然) 岁暮归南山(孟浩然)过故人庄(孟浩然) 秦中寄远上人(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宴梅道士山房(孟浩然) 章台夜思(韦庄)淮上喜会梁州故人(韦应物) 赋得暮雨送李曹(韦应物)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唐玄宗) 灞上秋居(马戴)楚江怀古三首·其一(马戴) 除夜有怀(崔涂)孤雁(崔涂)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望月怀远(张九龄) 书边事(张乔)没蕃故人(张籍)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许浑) 早秋(许浑) 送人东游(温庭筠)寻陆鸿渐不遇(皎然) 寻南溪常道士(刘长卿)新年作(刘长卿)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刘长卿)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刘长卿) 饯别王十一南游(刘长卿)蜀先主庙(刘禹锡) 阙题(刘昚虚)送李端(卢纶) 送僧归日本(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钱起) 在狱咏蝉(骆宾王)江乡故人偶集客舍(戴叔伦)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韩翃)。

《唐诗三百首》指定背诵唐诗100首

《唐诗三百首》指定背诵唐诗100首

---------------------------------------------------------------最新资料推荐------------------------------------------------------ 《唐诗三百首》指定背诵唐诗100首《唐诗三百首》指定背诵唐诗 100 首第一卷:五言律诗( 50 首)《望岳》作者: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月怀远》作者: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作者:杜审言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1/ 24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题大庾岭北驿》作者:宋之问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破山寺后禅院》作者: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寄左省杜拾遗》作者:岑参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赠孟浩然》作者:李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最新资料推荐------------------------------------------------------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王维《归嵩山作》原文及翻译我爱古诗词

王维《归嵩山作》原文及翻译我爱古诗词

王维《归嵩山作》原文及翻译王维《归嵩山作》原文及翻译《归嵩山作》全诗质朴清新,自然天成,尤其是中间两联,移情于物,寄情于景,意象疏朗,感情浓郁,诗人随意写来,不见斧凿之迹,却得精巧蕴藉之妙。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归嵩山作》原文及翻译,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归嵩山作》原文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归嵩山作》翻译清澈的川水环绕一片草木,驾车马徐徐而去从容悠闲。

流水好像对我充满了情意,傍晚的鸟儿随我一同回还。

荒凉的城池靠着古老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金色秋山。

在遥远又高峻的嵩山脚下,闭上门谢绝世俗度过晚年。

注释⑴嵩山:五岳之一,称中岳,地处河南省登封市西北面。

⑵清川:清清的流水,当指伊水及其支流。

清:一作“晴”。

川:河川。

带:围绕,映带。

薄:草木丛生之地,草木交错曰薄。

⑶去:行走。

闲闲:从容自得的样子。

⑷暮禽:傍晚的鸟儿。

禽:一作“云”。

相与:相互作伴。

⑸荒城:按嵩山附近如登封等县,屡有兴废,荒城当为废县。

临:当着。

古渡:指古时的渡口遗址。

⑹迢递:遥远的样子。

递:形容遥远。

嵩高:嵩山别称嵩高山。

⑺且:将要。

闭关:佛家闭门静修。

这里有闭户不与人来往之意。

闭:一作赏析此诗描写了诗人辞官归隐途中所见的景色和安详闲适的心情。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首联描写归隐出发时的情景,扣题目中的“归”字。

清澈的河川环绕着一片长长的草木丛生的草泽地,离归的车马缓缓前进,显得那样从容不迫。

这里所写望中景色和车马动态,都反映出诗人归山出发时一种安详闲适的心境。

中间四句进一步描摹归隐路途中的景色。

第三句“流水如有意”承“清川”,第四句“暮禽相与还”承“长薄”,这两句又由“车马去闲闲”直接发展而来。

这里移情及物,把“流水”和“暮禽”都拟人化了,仿佛它们也富有人的感情:河川的清水在汩汩流淌,傍晚的鸟儿飞回林木茂盛的长薄中去栖息,它们好像在和诗人结伴而归。

唐诗三百首·五言律诗(带翻译和赏析)

唐诗三百首·五言律诗(带翻译和赏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代: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及注释译文三秦之地护卫着巍巍长安,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川。

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

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注释少府:官名。

之:到、往。

蜀州:今四川崇州。

城阙(què )辅三秦: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

辅,护卫。

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即今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

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所以称三秦。

这句是倒装句,意思是京师长安三秦作保护。

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

这里泛指蜀川。

辅三秦:一作“俯西秦”。

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

全句意为江边因远望而显得迷茫如啼眼,是说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君: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同:一作“俱”。

宦(huàn)游:出外做官。

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

古代人认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

比邻:并邻,近邻。

无为:无须、不必。

歧(qí)路:岔路。

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

意思是挥泪告别。

▲送梓州李使君唐代:王维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译文及注释译文万壑古树高耸云天,千山深处杜鹃啼啭。

山中春雨一夜未停,树丛梢头流淌百泉。

汉女辛劳织布纳税,巴人地少诉讼争田。

望你发扬文翁政绩,奋发有为不负先贤。

注释梓州:《唐诗正音》作“东川”。

梓州是隋唐州名,治所在今四川三台。

李使君:李叔明,先任东川节度使、遂州刺史,后移镇梓州。

壑(hè):山谷。

杜鹃:鸟名,一名杜宇,又名子规。

唐诗三百首(第五卷:五言律诗)

唐诗三百首(第五卷:五言律诗)

唐诗三百首:五言律诗经鲁祭孔子而叹之[唐] 唐玄宗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

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

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

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

望月怀远[唐] 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 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在狱咏蝉并序[唐] 骆宾王余禁所禁垣西,是法厅事也,有古槐数株焉。

虽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树;而听讼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岂人心异于曩时,将虫响悲于前听?嗟乎,声以动容,德以象贤。

故洁其身也,禀君子达人之高行;蜕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灵姿。

候时而来,顺阴阳之数;应节为变,审藏用之机。

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

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

仆失路艰虞,遭时徽纆。

不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

闻蟪蛄之流声,悟平反之已奏;见螳螂之抱影,怯危机之未安。

感而缀诗,贻诸知己。

庶情沿物应,哀弱羽之飘零;道寄人知,悯余声之寂寞。

非谓文墨,取代幽忧云尔。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唐] 杜审言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杂诗[唐] 沈佺期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题大庾岭北驿[唐] 宋之问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次北固山下[唐] 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 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唐诗三百首-五言律诗:归嵩山作

唐诗三百首-五言律诗:归嵩山作

唐诗三百首-五言律诗:归嵩山作归嵩山作唐代:王维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译文清澈的川水环绕一片草木,驾车马徐徐而去从容悠闲。

流水好像对我充满了情意,傍晚的鸟儿随我一同回还。

荒凉的城池靠着古老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金色秋山。

在遥远又高峻的嵩山脚下,闭上门谢绝世俗度过晚年。

注释嵩山:五岳之一,称中岳,地处河南省登封市西北面。

清川:清清的流水,当指伊水及其支流。

清:一作“晴”。

川:河川。

带:围绕,映带。

薄:草木丛生之地,草木交错曰薄。

去:行走。

闲闲:从容自得的样子。

暮禽:傍晚的鸟儿。

禽:一作“云”。

相与:相互作伴。

荒城:按嵩山附近如登封等县,屡有兴废,荒城当为废县。

临:当着。

古渡:指古时的渡口遗址。

迢递:遥远的样子。

递:形容遥远。

嵩高:嵩山别称嵩高山。

且:将要。

闭关:佛家闭门静修。

这里有闭户不与人来往之意。

闭:一作“掩”。

王维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

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

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

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评析这首诗写作者辞官归隐途中所见的景色和心情。

嵩山,古称“中岳”,在今河南登封县北。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首联描写归隐出发时的情景,扣题目中的“归”字。

清澈的河川环绕着一片长长的草木丛生的草泽地,离归的车马缓缓前进,显得那样从容不迫。

这里所写望中景色和车马动态,都反映出诗人归山出发时一种安详闲适的心境。

中间四句进一步描摹归隐路途中的景色。

第三句“流水如有意”承“清川”,第四句“暮禽相与还”承“长薄”,这两句又由“车马去闲闲”直接发展而来。

唐诗解读——王维之《归嵩山作》

唐诗解读——王维之《归嵩山作》

唐诗解读——王维之《归嵩山作》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注:带:围绕。

薄:草木丛生之地。

闲闲:从容自得的样子。

迢递:路途遥远。

闭关:离绝红尘间的俗事。

解读:“五岳”之一的嵩山位于河南登封县,距离洛阳较近。

公元721年,开元九年,王维被贬济州,五年后,辞官回长安闲居。

开元二十三年王维得张九龄推荐,出任右拾遗,离开嵩山至洛阳赴任,这首五律就是他在嵩山归隐生活的写照。

首联紧扣诗题的“归”字,写归隐出发时的情景:清澈的河流穿过茂密的树林和草甸,离归的车马缓缓前进。

由于此次赴任心情愉悦、从容不迫,所以车马所经之处呈现出一派平和、清静。

中两联托物寄情,写出了归隐山林的悠然,也暗表了归隐之决心,有如流水归去之心不改,禽鸟至暮知返不变。

他的暂时归隐何尝不是像陶渊明那样厌倦官场生活呢,想到漫漫归隐之路,诗人的心绪开始走向低沉,眼前之景也开始呈现出一派迟暮、萧瑟之景。

荒城、古渡、落日、秋山等景观虽也呈现出闲散局面,却是充满了凄凉色彩。

诗人寓情于景,由景致之中衬托出诗人孤独、落寞、悲凉的心境,可见诗人还未能放下那功名利禄的诱惑。

尾联交待了诗人的归隐之地,并点题,一个“高”字,一语双关,既点出了山之高状,也是形容归隐之高洁。

“闭关”既实指关门这一细节,又含闭门谢客、离绝人事之意。

因此从尾联上看,诗人表面虽渐趋平和,但深处仍一丝惆怅微波。

看来诗人在嵩山的归隐生活注定是有“闲”而无“适”的。

王维(700—761),字摩诘。

太原祁人(山西祁县)。

后徙家蒲州(山西永济西),遂为蒲州人,称河东王氏。

排行十三。

官终尚书右丞,称王右丞。

父处廉,官终汾州司马。

维早慧,工诗善文,博学多艺十五宦游两京,居嵩山东溪。

以才艺知名,博得豪贵青睐。

玄宗开元九年(721)中进士。

释褐为太乐丞。

秋,因伶人舞黄狮子舞坐罪,贬济州司仓参军。

开元十四年春秩满,游宦淇上,遂隐于淇。

开元十七年前后回长安闲居,学佛于荐福寺道光禅师。

归嵩山作

归嵩山作

归嵩山作唐代:王维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译文清澈的流水环绕一片草木丛生的沼泽地,驾着车马徐徐而去从容悠闲。

流水有意与我同去永不回返,暮鸟有心跟我一起倦飞知还。

荒凉的城池紧挨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经秋的重山。

远远地来到嵩山脚下安家落户,紧闭房门谢绝世俗度过晚年。

注释嵩山:五岳之一,称中岳,地处河南省登封市西北面。

清川:清清的流水,当指伊水及其支流。

清:一作“晴”。

川:河川。

带:围绕,映带。

薄:草木丛生之地,草木交错曰薄。

去:行走。

闲闲:从容自得的样子。

暮禽:傍晚的鸟儿。

禽:一作“云”。

相与:相互作伴。

荒城:按嵩山附近如登封等县,屡有兴废,荒城当为废县。

临:当着。

古渡:指古时的渡口遗址。

迢递:遥远的样子。

递:形容遥远。

嵩高:嵩山别称嵩高山。

且:将要。

闭关:佛家闭门静修。

这里有闭户不与人来往之意。

闭:一作“掩”。

创作背景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中,唐玄宗常住东都洛阳,所以王维从济州(今山东省济宁市)贬所返回后,在洛阳附近的嵩山也有隐居之所。

这首诗就是他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回嵩山时所作的。

评析此诗通过描写作者辞官归隐嵩山途中所见的景色,抒发了作者恬静淡泊的闲适心情。

首联写归隐出发时的情景;颔联写水写鸟,其实乃托物寄情,写自己归山悠然自得之情,如流水归隐之心不改,如禽鸟至暮知还;颈联写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是寓情于景,反映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尾联写山之高,点明作者的归隐地点和归隐宗旨。

全诗质朴清新,自然天成,尤其是中间两联,移情于物,寄情于景,意象疏朗,感情浓郁,诗人随意写来,不见斧凿之迹,却得精巧蕴藉之妙。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首联描写归隐出发时的情景,扣题目中的“归”字。

清澈的河川环绕着一片长长的草木丛生的草泽地,离归的车马缓缓前进,显得那样从容不迫。

这里所写望中景色和车马动态,都反映出诗人归山出发时一种安详闲适的心境。

有关嵩山的诗

有关嵩山的诗

有关嵩山的诗
1、唐·王维《归嵩山作》
原文选段: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释义:
荒凉的城池靠着古老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金色秋山。

在遥远又高峻的嵩山脚下,闭上门谢绝世俗度过晚年。

2、宋·张耒《初见嵩山》
原文选段: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释义:
太阳就要落山北风把云雨给吹走了,云雾散去嵩山清瘦的山峰显露了出来。

3、唐·李白《赠嵩山焦炼师》
原文选段:
潜光隐嵩岳,炼魄栖云幄。

释义:
仙境般的光芒隐藏进了嵩山之中,神仙在那云端之上修炼。

4、唐·陈羽《送友人游嵩山》
原文选段:
嵩山归路绕天坛,雪影松声满谷寒。

嵩山往回走的道路似乎绕了天坛一圈,雪花的影子和风吹松树的声音使得山谷阵阵寒气。

5、唐·孟郊《洛桥晚望》
原文选段: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释义:
叶落枝秃的榆柳掩映着静谧的楼台亭阁,万籁俱寂,悄无人声。

在明静的月光下,一眼便看到了嵩山上那皑皑白雪。

唐诗三百首五言绝句

唐诗三百首五言绝句

唐诗五言绝句唐诗三百首五言绝句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绝句都很熟悉吧,那什么样的句子才算得上是经典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唐诗三百首五言绝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蝉(虞世南)垂錗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二、秋夜喜遇王处士(王绩)北场芸藿罢,东皋刈黍归。

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

三、入朝洛堤步月(上官仪)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

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

四、于易水送人(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五、山中(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六、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七、闺怨(沈如筠)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八、蜀道后期(张说)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九、汾上惊秋(苏頲)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

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

十、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十一、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十二、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十三、终南望馀雪(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十四、孟城坳(王维)新家孟城口,古木余衰柳。

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

十五、白石滩(王维)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

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

十六、辛夷坞(王维)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十七、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十八、栾家濑(王维)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

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十九、木兰柴(王维)秋山敛余晖,飞鸟逐前侣。

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

二十、漆园(王维)古人非傲吏,自阙经世务。

偶寄一微官,婆娑数株树。

二一、鹿砦(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唐代五言律诗精选(12首)

唐代五言律诗精选(12首)

唐代五言律诗精选(12首)1.唐代五言律诗精选篇一《汉江临泛》王维〔唐代〕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2.唐代五言律诗精选篇二《酬张少府》王维〔唐代〕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3.唐代五言律诗精选篇三《终南山》王维〔唐代〕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4.唐代五言律诗精选篇四《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司空曙〔唐代〕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5.唐代五言律诗精选篇五《次北固山下》王湾〔唐代〕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6.唐代五言律诗精选篇六《归嵩山作》王维〔唐代〕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7.唐代五言律诗精选篇七《山居秋暝》王维〔唐代〕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8.唐代五言律诗精选篇八《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唐代〕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9.唐代五言律诗精选篇九《过香积寺》王维〔唐代〕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10.唐代五言律诗精选篇十《终南别业》王维〔唐代〕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1.唐代五言律诗精选篇十一《送梓州李使君》王维〔唐代〕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王维《归嵩山作》原文及赏析

王维《归嵩山作》原文及赏析

归嵩山作[唐] 王维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分类标签: 山水诗唐诗三百首作品赏析此诗描写了诗人辞官归隐途中所见的景色和安详闲适的心情。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首联描写归隐出发时的情景,扣题目中的“归”字。

清澈的河川环绕着一片长长的草木丛生的草泽地,离归的车马缓缓前进,显得那样从容不迫。

这里所写望中景色和车马动态,都反映出诗人归山出发时一种安详闲适的心境。

中间四句进一步描摹归隐路途中的景色。

第三句“流水如有意”承“清川”,第四句“暮禽相与还”承“长薄”,这两句又由“车马去闲闲”直接发展而来。

这里移情及物,把“流水”和“暮禽”都拟人化了,仿佛它们也富有人的感情:河川的清水在汩汩流淌,傍晚的鸟儿飞回林木茂盛的长薄中去栖息,它们好像在和诗人结伴而归。

两句表面上是写“水”和“鸟”有情,其实还是写作者自己有情:一是体现诗人归山开始时悠然自得的心情,二是寓有作者的寄托。

“流水”句比喻一去不返的意思,表示自己归隐的坚决态度;“暮禽”句包含“鸟倦飞而知还”之意,流露出自己退隐的原因是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厌倦。

所以此联也不是泛泛的写景,而是景中有情,言外有意的。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这一联运用的还是寓情于景的手法。

两句十个字,写了四种景物: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构成了一幅具有季节、时间、地点特征而又色彩鲜明的图画:荒凉的城池临靠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了萧飒的秋山。

这是傍晚野外的秋景图,是诗人在归隐途中所看到的充满黯淡凄凉色彩的景物,对此加以渲染,正反映了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衬托出作者越接近归隐地就越发感到凄清的心境。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照应题目。

点明隐居主题。

“迢递”是形容山高远的样子,对山势作了简练而又形象的描写。

“嵩高”,即嵩山。

前句交待归隐的地点,点出题目中的“嵩山”二字。

“归来”,写明归山过程的终结,点出题目中的“归”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诗三百首归嵩山作五言律诗
作者:王维朝代:唐代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归嵩山作》译文及注释译文
清澈的川水环绕一片草木,驾车马徐徐而去从容悠闲。

流水好像对我充满了情意,傍晚的鸟儿随我一同回还。

荒凉的城池靠着古老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金色秋山。

在遥远又高峻的嵩山脚下,闭上门谢绝世俗度过晚年。

注释
⑴嵩山:五岳之一,称中岳,地处河南省登封市西北面。

⑵清川:清清的流水,当指伊水及其支流。

清:一作“晴”。

川:河川。

带:围绕,映带。

薄:草木丛生之地,草木交错曰薄。

⑶去:行走。

闲闲:从容自得的样子。

⑷暮禽:傍晚的鸟儿。

禽:一作“云”。

相与:相互作伴。

⑸荒城:按嵩山附近如登封等县,屡有兴废,荒城当为废县。

临:当着。

古渡:指古时的渡口遗址。

⑹迢递:遥远的样子。

递:形容遥远。

嵩高:嵩山别称嵩高山。

⑺且:将要。

闭关:佛家闭门静修。

这里有闭户不与人来往之意。

闭:一作“掩”。

《归嵩山作》评析
这首写作者辞官归隐途中所见的景色和心情。

嵩山,古称“中岳”,
在今河南登封县北。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首联描写归隐出
发时的情景,扣题目中的“归”字。

清澈的河川环绕着一片长长的草
木丛生的草泽地,离归的车马缓缓前进,显得那样从容不迫。

这里所
写望中景色和车马动态,都反映出诗人归山出发时一种安详闲适的心境。

中间四句进一步描摹归隐路途中的景色。

第三句“流水如有意”
承“清川”,第四句“暮禽相与还”承“长薄”,这两句又由“车马
去闲闲”直接发展而来。

这里移情及物,把“流水”和“暮禽”都拟
人化了,仿佛它们也富有人的感情:河川的清水在汩汩流淌,傍晚的
鸟儿飞回林木茂盛的长薄中去栖息,它们好像在和诗人结伴而归。


句表面上是写“水”和“鸟”有情,其实还是写作者自己有情:一是
体现诗人归山开始时悠然自得的心情,二是寓有作者的寄托。

“流水”句比喻一去不返的意思,表示自己归隐的坚决态度;“暮禽”句包含
“鸟倦飞而知还”之意,流露出自己退隐的原因是对现实政治的失望
厌倦。

所以此联也不是泛泛的写景,而是景中有情,言外有意的。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这个联使用的还是寓情于景的手法。

两句十个字,写了四种景物: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构成了一幅
具有季节、时间、地点特征而又色彩鲜明的图画:荒凉的城池临靠着
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了萧飒的秋山。

这是傍晚野外的秋景图,是诗人在归隐途中所看到的充满黯淡凄凉色彩的景物,对此加以渲染,正反映了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衬托出作者越接近归隐地就越发感
到凄清的心境。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迢递”是形容山高
远的样子,对山势作了简练而又形象的描写。

“嵩高”,即嵩山。


句交待归隐的地点,点出题目中的“嵩山”二字。

“归来”,写明归
山过程的终结,点出题目中的“归”字。

“闭关”,不但指关门的动作,而且含有闭门谢客的意思。

后句写归隐后的心情,表示要与世隔绝,不再过问社会人事,最终点明辞官归隐的宗旨,这时感情又趋向
冲淡平和。

整首诗写得很有层次。

随着诗人的笔端,既可领略归山途
中的景色移换,也可隐约触摸到作者感情的细微变化:由安详从容,
到凄清悲苦,再到恬静澹泊。

说明作者对辞官归隐既有闲适自得,积
极向往的一面,也有愤激不平,无可奈何而求之的一面。

诗人随意写
来,不加雕琢,不过写得真切生动,含蓄隽永,不见斧凿的痕迹,却又有精巧蕴藉之妙。

方回说:“不求工而未尝不工。

”正道出了这首诗不工而工,恬淡清新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