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中考知识点汇总
中考物理必考重点知识点总结

中考物理必考重点知识点总结物理是中考理科中的一门重要科目,学好物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下面是中考物理必考的重点知识点总结。
1.运动物理学-运动的描述: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特点。
-牛顿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和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
-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v=s/t,a=(v-u)/t。
-等加速直线运动: x = ut + 1/2at^2,v = u + at,v^2 = u^2 + 2ax。
2.光学-光的反射:光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光的波长与颜色的关系。
-光的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发生折射,折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
-透镜的成像:凸透镜和凹透镜,物距、像距和焦距的关系,成像规律的应用。
-光的色散:白光经过三棱镜分解为七种颜色,颜色的顺序和波长的关系。
3.力学-动力学:力的定义、力的单位,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常见力。
-平衡力和不平衡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的力的合力为零,物体加速度为零。
-力的合成和分解: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分解力的大小和方向。
-斜面静态问题:斜面倾角、各个力的分解。
4.热学-温度和热量:温度计的原理和使用,热平衡和传热的基本概念。
-热的传导:导热的基本条件,导热系数和导热公式。
-热膨胀:线膨胀和体膨胀,热胀冷缩的原理和应用。
-状态变化:相变的基本概念,融化、凝固、升华和沸腾的条件和过程。
5.电学-基本电路:并联和串联电路的特点,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欧姆定律:U=IR,R=U/I,电阻、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电功率和电能:P=UI,W=Pt,电功率和电能的计算。
-静电学:电荷与物体的相互作用,电场的概念,静电场的特点。
以上是中考物理必考的重点知识点总结,每个知识点都需要理解其基本概念、公式和应用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于解答问题。
在备考过程中,建议学生多做习题和模拟试题,加强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
中考物理知识点大全

中考物理知识点大全一、声学。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例如,敲鼓时鼓面振动发声。
-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v_固>v_液>v_气。
在1个标准大气压和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2. 声音的特性。
- 音调: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例如,琴弦越紧,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 响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例如,用力敲鼓,鼓面振幅大,响度大。
- 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可以用来辨别不同的发声体,如我们能区分不同乐器演奏同一首曲子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3.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 噪声的定义: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 噪声的等级和危害: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 - 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70dB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对听力造成严重损害。
- 控制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如给汽车安装消声器)、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在道路两旁植树)、在人耳处减弱(如戴耳塞)。
4. 声的利用。
- 声可以传递信息,如利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利用B超检查身体等。
- 声可以传递能量,如利用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等。
二、光学。
1. 光的直线传播。
-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如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日食月食的形成、影子的形成等都是光直线传播的实例。
-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3×10^8m/s,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完整版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完整版:1. 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而加速度则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加速度可以为正值、负值或零,分别表示加速、减速和匀速运动。
2. 力和运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牛顿第一定律指出,如果物体受力为零,则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牛顿第二定律则说明了力和物体运动的关系,F=ma,其中F 为力,m为物体质量,a为加速度。
3. 能量和功:能量是物体进行工作所具有的能力,单位为焦耳(J)。
功表示力对物体做功的大小,计算公式为功=力×位移×cosθ。
4.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的系统中,机械能守恒,即系统的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势能与物体的位置有关。
5. 阻力和摩擦力:阻力是物体运动受到的,与运动方向相反的力。
摩擦力是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6. 电路和电阻:电路是电流沿着导体或半导体的闭合路径流动的路径。
电阻是物体对电流流动的阻碍程度,单位是欧姆(Ω)。
7. 静电和电荷:静电是指由于电荷分布不平衡而产生的现象。
电荷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相同电荷相互排斥,异电荷相互吸引。
8. 光线折射和反射:光线在两种介质间传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根据斯涅尔定律,入射角、折射角和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光线在与界面垂直的方向反射,根据角度相等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9. 声音的传播和声音的特性:声音是物质振动在介质中传播产生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
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由频率决定,响度由声音的强度决定,音色由声音的谐波成分决定。
10. 光的折射和反射:光是电磁波的一种,根据光的波动性质,光在与界面垂直的方向反射,而在与界面不垂直的方向折射。
根据斯涅尔定律,入射角、折射角和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物理中考知识点总结大全

物理中考知识点总结大全一、运动的描述1. 运动的描述方式(1) 位移、速度、加速度(2) 匀速直线运动的描述(3) 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2.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描述(1) 圆周运动的描述(2) 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二、力学1. 牛顿运动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2) 牛顿第二定律(3) 牛顿第三定律2. 动量和动量定理(1) 动量的概念(2) 动量定理3. 质点系的力学运动(1) 动量守恒定律(2)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4. 万有引力(1) 万有引力的概念和公式(2) 行星运动定律三、静电学1. 电荷(1) 电荷和电荷守恒定律(2) 电场的概念和场强2. 静电场(1) 电场中静电力(2) 电场中电势能和电势(3) 电场中的等势面(4) 中考常考题型:点电荷电势公式、均匀带电细棒的电场问题、点电荷在电场中的势能问题四、电流电路1. 电流和电阻(1) 电流的概念和公式(2) 电阻的概念和公式2. 电阻、电压和电流的关系(1) 欧姆定律(2)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3. 电功和电功率(1) 电功的概念和公式(2) 电功率的概念和公式4. 组合电路的分析(1) 串联电阻的电流分布和电压分布(2) 并联电阻的电流分布和电压分布五、磁场和电磁感应1. 磁场(1) 磁感线和磁感应强度(2) 磁场中电荷的受力2. 运动电荷在磁场中的受力(1) 洛伦兹力(2) 螺线管和荷质比的测量六、光学1. 光的直线传播(1) 光的反射和折射(2) 折射率和全反射2. 薄透镜的成像规律(1) 薄透镜成像公式(2) 球面镜成像规律3. 光的波动性(1) 光的波动特性(2) 干涉、衍射和偏振七、原子物理1. 原子结构和原子的量子化(1) 原子结构模型(2) 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2. 放射性(1) 放射性本质和放射性衰变(2) 放射性探测器八、热学1. 温度和热量(1) 温度的概念和温度计(2) 热量的传递和单位2. 热力学过程和热力学第一定律(1) 热容和等压热容(2) 等容过程和绝热过程3.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分子动理论(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2) 理想气体的分子动理论以上就是物理中考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中考物理的复习和备考有所帮助。
中考物理最全知识点分类汇总

中考物理最全知识点分类汇总
一、力学部分
1.物体的运动与力学量
2.物体的运动规律
3.物体的受力分析
4.物体的平衡与黏性
二、热学部分
1.热量与温度
2.热量传递与热平衡
3.物体的温度变化
4.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5.热能转化与能量守恒
三、光学部分
1.光的反射和折射
2.光的传播和成像
3.光的色散现象
4.光的干涉和衍射
四、电学部分
1.电流和电路
2.电阻和电功率
3.串联和并联电阻
4.并联和串联电路
5.电阻的变化与电流的变化
6.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7.电流的方向和电磁感应
8.电动势和电动机
五、声学部分
1.声音的特性
2.声波的传播
3.音速和声波的强度
六、原子物理部分
1.原子的结构和物质的组成
2.原子的放射和核反应
3.辐射的危害和辐射的应用
七、天体物理部分
1.地球和震动
2.行星和卫星
3.星系和宇宙学
以上是中考物理的主要知识点分类汇总,这些知识点涵盖了力学、热学、光学、电学、声学、原子物理和天体物理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掌握了这些知识点,能够较全面地理解和应用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
在备考中考物理时,建议学生根据这个分类汇总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并结合实例和习题进行练习,夯实基础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中考物理知识点大全【第一章声现象】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4.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5.控制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控制噪声、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6.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
人耳刚刚能听到的声音为 0 dB7.声音的利用:(1)传递信息:例如声呐、听诊器、B超、回声定位。
(2)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钟表、超声波碎石。
【第二章物态变化】8.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9.使用温度计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10.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11.物态变化:(1)熔化:固→液,吸热(冰雪融化)(2)凝固:液→固,放热(水结冰)(3)汽化:液→气,吸热(湿衣服变干)(4)液化:气→液,放热(液化气)(5)升华:固→气,吸热(樟脑丸变小)(6)凝华:气→固,放热(霜的形成)12.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图像:13.液体沸腾的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14.自然界水循环现象中的物态变化:(1)雾、露――――液化(2)雪、霜――――凝华15.使气体液化的途径:(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第三章光现象】16.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17.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
17.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日食、月食。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激光引导掘进方向、射击瞄准、小孔成像。
18.光的反射定律:(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汇总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汇总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2节运动的描述第3节运动的快慢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2节声音的特性第3节声的利用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第三章物变态化第1节温度第2节熔化和凝固第3节汽化和液化第4节升华和凝华第四章光现象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第2节光的反射第3节平面镜成像第4节光的折射第5节光的色散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1节透镜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4节眼睛和眼镜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1节质量第2节密度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第1节力第2节弹力第3节重力第八章运动和力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第2节二力平衡第3节摩擦力第九章压强第1节压强第2节液体的压强第3节大气压强第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第十章浮力第1节浮力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1节功第2节功率第3节动能和势能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1节杠杆第2节滑轮第3节机械效率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热和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第2节内能第3节比热容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第1节内能的利用第2节热机第3节热机效率第十五电流和电路第1节电荷摩擦起电第2节电流和电路第3节串联和并联第4节电流的强弱第5节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第1节电压第2节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第3节电阻第4节变阻器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第1节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第2节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第3节电阻的测量第十八章电功率第1节电能第2节电功率第3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第4节焦耳定律及其应用第十九章生活用电第1节家庭电路第2节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第3节安全用电第二十章电与磁第1节磁现象磁场第2节电生磁第3节电磁铁电磁继电器第4节电动机第5节磁生电。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中考必备——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
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物理是中考中重要的学科之一,掌握好物理知识点对于取得好成绩至关重要。
下面为大家总结了中考物理的重要知识点。
一、声学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3、声音的特性: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响度:指声音的强弱,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音色:指声音的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4、噪声的控制:可以从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三个方面来控制噪声。
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例子有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等。
2、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3、光的折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如筷子在水中“折断”、水中的鱼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等。
4、凸透镜成像规律:当 u > 2f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如照相机。
当 u = 2f 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当 f < u < 2f 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如投影仪。
当 u = f 时,不成像。
当 u < f 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如放大镜。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2、物态变化: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吸热。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放热。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吸热。
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放热。
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吸热。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完整版一、运动和力1.运动的描述和计算2.力的概念和单位3.牛顿三定律4.斜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5.摩擦力和弹力6.动能和功率的计算7.力、功和能的转化二、热学1.温度和热量的概念2.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3.热膨胀和热收缩4.定压和定容热容量的计算5.相变和相变潜热6.气体状态方程7.热能和功的转化三、光学1.光的传播和反射2.光的折射和光的折射定律3.凸透镜和凹透镜4.双凸透镜和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5.光的波长和频率6.光的干涉和光的衍射四、电学1.电荷、电流和电压的概念2.电功率和电能的计算3.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4.欧姆定律和功率定律5.电阻的概念和计算6.并联电阻和串联电阻的计算7.电磁感应和发电机原理五、能源与能量转化1.能源的概念和分类2.火力、水力和风力发电3.核能与核反应4.太阳能利用和太阳能电池5.电能守恒和机械能守恒6.能量转化和能量效率的计算六、声学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声音的特性和振动3.音的高低和音符的区分4.多个声源的叠加和差别5.回声和共鸣6.声波的频率和波长7.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七、化学1.物质的组成和性质2.元素的周期表和元素符号3.化学键的形成和键的强度4.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5.酸、碱和盐的概念和性质6.酸碱中和反应和酸碱指示剂7.摩尔浓度和溶液的稀释计算以上是中考物理的知识点归纳,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对中考物理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中考初三物理必背知识点(精华)

中考初三物理必背知识点(精华)
1. 动力学
-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除非有外力作用。
-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力与加速度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 牛顿第三定律:物体相互作用,彼此产生同样大小、方向相反的作用力。
2. 热学
- 温度:物体分子运动的快慢程度的度量。
- 热量:物体由高温到低温传递的能量。
- 热传递方式:导热、对流、辐射。
- 热膨胀:物体受热后体积会增大。
- 热平衡:物体间热量的传递达到平衡状态。
3. 光学
- 光的传播方式:直线传播、反射、折射。
- 光的颜色:光的颜色由光的频率决定,频率越低光越红,频率越高光越蓝。
4. 电学
- 电荷:原子中带电粒子。
- 电流:电荷在导体中的移动。
- 电压:电荷在电路中移动时所受到的驱动力。
- 电阻:电流通过导体时所遇到的阻碍程度。
- 电路连接方式:串联、并联。
5. 声学
- 声音的来源: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
- 声音的传播:通过介质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 声音的特性:频率决定声调,振幅决定音量。
以上是中考初三物理的必背知识点精华,希望对你有帮助!。
物理中考必备知识点

物理中考必备知识点一、知识概述《力的概念》①基本定义:力就是物体对物体的推或拉等作用。
打个比方,就好像你推桌子的时候,你对桌子施加的那个劲儿就是力。
②重要程度:力在物理里面特别重要,可以说是物理这座大厦的基石。
很多现象都要通过力来解释,像物体为啥会运动,为啥会停下来之类的。
③前置知识:你得知道物体是什么,空间位置这种最基本的概念。
比如说你要是连桌子这东西是个物体都不知道,力对桌子的作用就没法理解了。
④应用价值:在生活里到处能用到。
比如想要搬东西就得用力,汽车发动机给轮胎施加力才能动起来。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力的概念在力学里是最基本的部分。
就像树根一样,后面学的力的种类、力的合成等知识都是在这个根上长出来的枝叶。
②关联知识:和运动知识联系可紧密了。
要是没有力,很多运动现象都没法解释。
也和压强等知识相关,毕竟压强也是力在一定面积上的分布。
③重难点分析:掌握难度其实不大,关键就是要能理解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难点可能是理解力的方向和作用点这些概念。
④考点分析:在中考里是必考的知识点。
经常会出现在选择、填空等题型里,考查你对力基本概念的理解。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力必须是物体对物体的,一个物体不能自己对自己有力的作用。
就像人不能自己把自己举起来,因为没有别的物体对自己施加这个“举”的力。
②特征分析:力是有大小的,像大力士能施加很大的力去搬重物,小孩只能施加小力搬轻东西。
力也有方向,朝左推桌子和朝右推桌子效果肯定不一样。
力还有作用点,比如推桌子的边缘和推桌子的中间,桌子运动状态可能就不一样。
③分类说明:有力的按照性质分,像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还有按照效果分的,比如拉力、压力。
重力呢,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产生的力,你跳起来还会落回地面就是重力在起作用。
④应用范围:适用于解释生活里很多东西的运动变化。
不过局限性就是如果物体不是古典意义上的实物,像电磁场这种,对力的解释就得用更深层次的理论。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经典)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声现象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V固>V液>V气)。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是:340m/s。
.乐音的三个特征:响度、音调、音色。
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5.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发声体振动的频率高则音调越高。
6.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声音的强弱)叫响度。
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 响度越大。
7.人们常常利用音色来判别声源。
8.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9. 人耳感受到声音(可听声)的频率范围:20Hz~20000Hz。
10.超声波的应用:声呐、 B超、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超声波测速等。
11.人们常利用次声波来:预报台风等自然灾害、监测核爆炸。
12.声音的利用:传递能量、传递信息。
第二章物态变化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2.温度计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3.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分度值是0.1℃。
4.物态变化:5.晶体的熔化条件:(1)晶体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6.晶体凝固条件:(1)温度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7.汽化的方式:蒸发和沸腾。
(1)蒸发:蒸发只发生在液体表面;蒸发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蒸发过程中吸热,有致冷作用。
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①液体的温度高低。
②液体的表面积大小。
③液面上方空气流速。
(2)沸腾: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特点: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液体沸腾的条件:(1)达到液体的沸点;(2)继续吸热。
8.沸点与气压: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9.液化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第三章光现象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
2.光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的直线叫光线,(模型法,用磁感线描述磁场也是模型法)。
3.光速: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为3×108m/s。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按考试大纲整理16个大考点)

中考物理考点总结■考点一质量和密度1·质量♥质量是物体的属性。
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质量国际单位是:千克。
其他有:吨,克,毫克,1吨=103千克=106克=109毫克♥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平测质量.常用的天平有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估测常见物体的质量:大象2___,中学生60____,一只苹果100____,一个一元硬币5____2·密度♥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 表示体积,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还有:克/厘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质量m的单位是:千克;体积V的单位是米3.♥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水的密度ρ=1.0×103千克/米3♥密度知识的应用: (1)鉴别物质:用天平测出质量m和用量筒测出体积V就可据公式:ρ= m/V求出物质密度。
再查密度表。
(2)求质量:m=ρV.(3)求体积:V=m/ρ♥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密度、比热容、状态、透光性、导热性、导电性、磁性、弹性等。
■考点二力1·力的概念♥什么是力: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力的作用效果:①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②使物体发生形变。
(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
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一般要求竖直使用,非竖直使用时应使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1. 力和运动- 速度: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改变的位置,可以表示为速度=位移/时间。
- 加速度:加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改变的量,可以表示为加速度=速度变化/时间。
- 重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可以表示为重力=质量*加速度。
- 动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可以表示为动能=1/2*质量*速度^2。
- 动量:动量是物体运动的量度,可以表示为动量=质量*速度。
-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会产生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 光学- 光线:光线是光的传播方向。
- 反射:光线遇到物体后发生反射,按照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定律。
- 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发生折射,按照折射定律。
- 确定物体位置:利用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可以确定物体的位置。
- 凸透镜和凹透镜:凸透镜成像是实像,凹透镜成像是虚像。
3. 电学- 电流:电荷在导体中的移动形成电流,可以表示为电流=电荷/时间。
- 电压:电压是单位电荷所具有的能量,可以表示为电压=功/电荷。
- 电阻:电阻是材料对电流的阻碍程度,单位是欧姆。
- 安培定律:安培定律是描述导线中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 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电流分流,电压相同;串联电路中电流相同,电压分压。
4. 热学- 温度:温度是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程度,单位是摄氏度。
- 热传导:热传导是物质内部热量的传递方式。
- 热膨胀:物体受热后会膨胀,冷却后会收缩。
- 热量:热量是物体传递热能的形式,可以表示为热量=质量*热容量*温度变化。
- 热平衡:当两个物体接触时,热量的流动会导致它们达到热平衡。
5. 声学- 声音:声音是物体振动在介质中传播产生的,需要媒质(空气、水等)传递。
-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有关。
- 声音的反射和折射:声音遇到物体时会反射和折射,遵循与光的规律类似的原理。
以上是中考物理的一些基本知识点总结和归纳,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初中物理中考必考知识点汇总(共73个)(表格版)

难点
(四)压强和浮力(6个考点)
1
压强
压力压强的概念、压力的作用效果、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易错点有三个:
①理解分清压力和压强;
②压力与重力的联系与区别;
③求压强时受力面积的判断。
2
液体的压强
要知道液体内部有压强及其特点
3
大气压强
大气压强的存在、产生、相关现象的解释
【重点】大气压强生活中的应用。
4
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用其解释有关现象
【易错点】学生容易理解为飞机是靠浮力上升的。
5
浮力
浮力的方向、测量、计算方法、阿基米德原理及其解释相关现象
【重点】浮力的实验探究过程
6
浮力的利用
㈠物体的浮沉条件;
㈡浮力的应用: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的浮沉原理
(五)功和机械能(5个考点)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汇总
一、声现象(4个考点)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及其传播
2
声音的特性
区分音调、响度与音色
3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防治噪声
4
声的利用
声的利用
二、光学(两大块)
(一)光现象(5个考点)
1
光的传播
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2
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规律及其光的反射现象
3
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方案
4
密度
中考热点
5
测量物质的密度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二)运动和力(6个考点)
1
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解释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一、力学1. 基本概念- 质量与重量- 力的概念- 力的合成与分解- 摩擦力- 弹力2. 运动的描述- 速度与加速度- 匀速直线运动- 匀加速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3.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第二定律(动力定律)-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4. 力的平衡与杠杆原理- 力的平衡- 杠杆原理- 力矩5. 功、能和功率- 功的概念和计算- 动能和势能- 机械能守恒定律- 功率二、热学1. 温度与热量- 温度的概念- 热量的传递方式- 热平衡2. 物质的相变- 熔化与凝固- 蒸发与凝结- 沸腾与凝固3. 热力学定律- 第零定律(热平衡定律) - 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 第二定律(熵增原理)三、光学1. 光的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 反射定律- 折射现象2. 光的反射- 平面镜成像- 凹面镜和凸面镜3. 光的折射- 透镜的成像规律 - 透镜的应用四、电学1. 静电学- 电荷的性质- 库仑定律- 电场与电场线2. 电流与电路- 电流的形成- 电路的基本组成 - 串联与并联电路3. 欧姆定律与电功率 - 欧姆定律- 电功率的计算 - 电能的计算4. 磁场- 磁场的概念- 磁极与磁力线 - 电磁感应五、声学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声音的产生- 声波的传播- 声速2. 声音的特性- 音调、响度和音色 - 声音的反射和吸收3. 声波的应用- 声波的能量- 声波的利用六、现代物理1. 原子物理- 原子结构- 放射性现象2. 相对论- 相对性原理- 质能等价3. 量子物理- 光的波粒二象性 - 量子力学基础七、实验探究1. 基本实验操作- 测量工具的使用 - 数据记录与处理2. 典型实验- 测量速度和加速度- 测量电阻和电功率- 测量声音的频率和响度3. 科学探究方法- 提出假设- 设计实验- 分析结果请将以上内容复制到Word文档中,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格式设置,如标题加粗、分点符号的使用、段落缩进等,以确保文档的专业性和可读性。
最新中考物理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注: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3、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叠加重合);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的距离,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离);四、怎样听见声音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也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我们听见立体声就属于双耳效应的应用);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小;3、音色:声音的品质特征;与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有关,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六、超声波和次声波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 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3、常见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为dB 。
中考物理常考的100个知识点总结

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中考物理常考的100个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帮助!声与光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
3.乐音三要素:①音调(声音的高低)②响度(声音的大小)③音色(辨别不同的发声体)4.超声波的速度比电磁波的速度慢得多(声速和光速)5.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6.光是电磁波,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7.真空中光速:c =3×108m/s =3×105km/s(电磁波的速度也是这个)。
8.反射定律描述中要先说反射再说入射(平面镜成像也说"像与物┅"的顺序)。
9.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中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10.光的反射现象(人照镜子、水中倒影)。
11.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镜对称(左右对调,上下一致)。
12.平面镜成像实验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13.人远离平面镜而去,人在镜中的像变小(错,不变)。
14.光的折射现象(筷子在水中部分弯折、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
15.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16.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7.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实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实像倒立,虚像正立。
18.凸透镜成像试验前要调共轴: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
19.凸透镜一倍焦距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20.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如果换到像的位置,像也换到物的位置。
运动和力1.物质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2.相对于参照物,物体的位置改变了,即物体运动了。
3.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被研究的物体不能选作参照物。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5.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①使物体发生形变。
②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中考知识点汇总第二章《光现象》复习提纲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定义:叫光源。
如、;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4、应用及现象:①。
;②;③。
④。
5、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 ;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二、光的反射1、定义:。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 。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
3、分类:⑴镜面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条件:要求反射面。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
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反射⑵漫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每条光线遵守光的。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4、面镜:⑴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意思是成像原理: ,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三、颜色及看不见的光1、白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2、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像,原理是光的折射。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提纲一、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 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 ;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规律: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 ,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练习:☆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 浅 是因为光从 水中斜射向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
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 而形成的 ,看到的鱼儿是由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 。
二、透镜1、名词:主光轴:通过球心的直线。
光心:(O )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 。
焦点(F ):凸透镜能使 会聚在 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 ):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典型光路3、填表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F分虚实,2f大小,实倒虚正, Array具体见下表: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⑴u=f是。
⑵u =2f 是⑶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 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 像。
⑷成实像时:⑸成虚像时:四、眼睛和眼镜1、成像原理: 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
2、近视及远视的矫正:近视眼要戴 ,远视眼要戴 . 五、应用3、照相机:原理,镜头相当于 ,当u>2f 的实像。
增大照相范围:镜头后推,增大物距。
增大像片人的大小,镜头前推,减少物距。
4.幻灯机:原理,镜头相当于 ,当物距f<u<2f 实像。
5.放大镜:原理,当凸透镜物距为u<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第四章《物态变化》复习提纲一、温度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某地气温物距减小 (增大)像距增大 (减小)像变大 (变小)物距减小(增大) 像距减小(增大)像变小 (变大)-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1、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① 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 分类及比较:④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与刻度垂直) 练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
二、物态变化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熔化和凝固 ① 熔化:液 熔化 吸热 汽化 吸热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⑴达到熔点。
⑵继续吸热。
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凝固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凝固的条件:⑴ 达到凝固点。
⑵ 继续放热。
2、汽化和液化: ① 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 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 吸 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 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
⑵继续吸热 (沸腾时吸热温度不变)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②液化: 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 叫液化。
方法:⑴ 降低温度;⑵ 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 放 热3、升华和凝华:①升华 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 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 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 热 练习:☆要使洗过的衣服尽快干,请写出四种有效的方法。
⑴将衣服展开,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⑵将衣服挂在通风处。
⑶将衣服挂在阳光下或温度教高处。
⑷将衣服脱水(拧干、甩干)。
☆解释“霜前冷雪后寒”?霜前冷: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气中水蒸气才能放热凝华成霜所以“霜前冷”。
雪后寒:化雪是熔化过程,吸热所以“雪后寒”。
蒸发沸腾第十五章《热和能》复习提纲一、分子热运动: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若看成球型,其直径以10-10m来度量。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①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之间有间隙。
B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
③课本中的装置下面放二氧化氮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氮扩散被误认为是重力作用的结果。
实验现象: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结论: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④固、液、气都可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⑤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要区分开:扩散、蒸发等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飞扬的灰尘,液、气体对流是物体运动的结果。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的斥力起主要作用。
固体很难被拉断,钢笔写字,胶水粘东西都是因为分子之间引力起主要作用。
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镜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范围,镜子不能因分子间作用力而结合在一起。
二、内能: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既然物体内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那么内能是无条件的存在着。
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
3、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同温同质量的水内能大于冰)。
4、内能与机械能不同:机械能是宏观的,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与机械运动有关内能是微观的,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能的总和。
内能大小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快慢及分子作用有关。
这种无规则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的运动,而不是物体的整体运动。
5、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越大。
三、内能的改变:1、内能改变的外部表现:物体温度升高(降低)——物体内能增大(减小)。
物体存在状态改变(熔化、汽化、升华)——内能改变。
反过来,不能说内能改变必然导致温度变化。
(冰吸热,内能增加,温度不变)2、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A、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①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②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③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
(W=△E)④解释事例:图15.2-5甲看到棉花燃烧起来了,这是因为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燃点使棉花燃烧。
钻木取火:使木头相互摩擦,人对木头做功,使它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木头的燃点而燃烧。
图15.2-5乙看到当塞子跳起来时,容器中出现了雾,这是因为瓶内空气推动瓶塞对瓶塞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使水蒸气液化凝成小水滴。
B、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
②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热传递传递的是热量,而不是温度。
③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热,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放热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④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C、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区别:由于它们改变内能上产生的效果相同,所以说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但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不同,前者能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后者能的形式不变。
D、温度、热量、内能区别:△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升高——→内能增加不一定吸热。
如:钻木取火,摩擦生热。
△热量:是一个过程。
吸收热量不一定升温。
如:晶体熔化,水沸腾。
内能不一定增加。
如:吸收的热量全都对外做功,内能可能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