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药学监护制度
儿科用药中的药学监护

些不适于儿童用 的药物或儿科 用药 无临床资料时 , 向药剂 应
人员咨询 , 权衡利弊 。指 导患者正确用 药 , 些混悬液型药物 某 如美林 等应在配方发药时交待患儿家 属“ 用前摇匀 ”使有效成 ,
分发挥最大疗效 。 又如驱虫药宜空腹服 , 胃药 、 健 抗酸药宜饭前
熟程度不 同而有所不 同 , 尤其对新生儿和体弱 多病 的tJ或有 lL ,
“ ” 面对新 的发展与变化 , 人 。 现代 医院药学如何转变职能 , 药师 又如何转 变观念 以适应 新形势 的要 求 ,将 是药师 面临的新课
题。开展药学监 护工作 。药学监护 的开展和深入 是医院药学迈
至危害病儿身体。现在t J 药物剂量计算常用方法有 : ]L , ①按体
出的革命性一 步 , 每个 医院的条件 和基础不 同 , 但 可根 据其具
一
些 中药制剂为复方制剂 , 注意其 配方便 可能发生重复用药 。 不
有些 医生 同时使用丙种球蛋 白 +干扰 素 , 造成免疫增强剂 的重 复使用 。 33 准确掌握药物正 常剂 量 . 儿科患者 的药物正常剂量 往往要 根据患儿年龄 、 体重 、 表面积 以及器 官组织 的发育成 体
性[ 3 ] 。儿科药学监护包括 以下几点 :
毒副反应也不尽相 同。因此 , 我们应的必要性。 1 提高医护人员的药学知识和监护意识
临床工作 中, 合用 药要兼顾 药物与药 物 、 联 多种药物 与机 体间的相互作用 , 因此我们应尽可能地对所 用药 物做 到全面认 识, 用前 了解其 毒副作用 , 氨基糖苷类 抗生 素有明显耳 肾毒 如 性 , ,L t J 患者应尽 量避免应用 , l 若必须 要用该类药物 , 则应 严密
长, 就会 大大增加 药品不 良反应 的发生率 。一些护 士为节约无
心脏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分级药学监护档案表的建立

关键词
心脏重症监护病房
分级
药学监护 文章编号 :1 0 0 6 . 1 5 3 3 ( 2 0 1 6 ) 2 1 — 0 0 5 4 — 0 3
中图分类号 : R1 9 7 . 1
文献标识码 : C
Es t a b l i s h me n t o f t h e g r a d i n g p h a r ma c e u t i c a l c a r e i f l e t a b l e f o r CCU p a t i e n t s
SHEN Xi a o y un” F A N ,
( De p a r t me n t o f P h a r ma c y , S h a n g h a i T o n g j i Ho s p i t a l , S h a n g h a i 2 0 0 0 6 5 , C h i n a ) AB S T RA CT Ob j e c t i v e : T o e s t a b l i s h a g r a d i n g p h a r ma c e u t i c a l c a r e i f l e t a b l e f o r C C U p a t i e n t s S O t h a t t h e wh o l e p r o c e s s
・
药 物 临 床
・
心脏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分级药学监护档案表的建立木
沈筱云 ” 方昱
( 上海 市同济医院药剂科
摘 要
祝德秋
上海 2 0 0 0 6 5 )
目的 : 建立心脏重症监护病房 ( C C U)个体化分 级药学监护 档案表 , 对患者进行全程 药学监护。方法 : 结
医院药品分级管理制度

一、概述为加强医院药品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合理、有效,提高医疗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品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药品分级原则1. 药品分为四类:一类为非处方药,二类为处方药,三类为第二类精神药品,四类为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
2. 非处方药:是指不需要医师处方,消费者可自行购买、使用的药品。
3. 处方药:是指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能购买、使用的药品。
4. 第二类精神药品:是指具有滥用潜力,但临床应用价值较大的药品。
5. 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是指具有高度滥用潜力,危害人体健康和社会治安的药品。
三、药品分级管理制度1. 药品采购管理(1)医院药品采购应严格按照《医疗机构药品管理规定》执行,确保药品质量。
(2)采购人员应具备相关资质,熟悉药品法律法规和药品知识。
(3)医院应建立药品采购目录,明确各类药品的采购渠道、价格、质量要求等。
2. 药品储存管理(1)医院应设立药品库房,按照药品性质、分类、规格、批号等要求分区储存。
(2)药品库房应配备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确保药品储存条件符合要求。
(3)药品库房管理人员应定期检查药品储存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 药品使用管理(1)医师开具处方时,应根据患者病情、用药史、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合理选择药品。
(2)处方药使用应遵循《处方管理办法》,处方必须由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开具。
(3)第二类精神药品和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应严格执行相关规定,防止滥用。
4.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1)医院应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制度,定期收集、分析、报告药品不良反应。
(2)医务人员在使用药品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用药反应,发现不良反应及时报告。
(3)医院应定期对药品不良反应进行分析,评估药品安全性,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四、监督与考核1. 医院药品管理部门负责对药品分级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医院分级药学服务指导原则

医院分级药学服务指导原则医院分级药学服务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院临床药学工作,规范临床分级药学服务及药学服务内涵,保证药学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制定本指导原则。
第二条分级药学服务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临床药师根据患者病情、身体状况和生活自理能力、用药情况,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药学服务。
分级药学服务(用药监护)分为四个级别:特级药学服务、一级药学服务、二级药学服务和三级药学服务。
第三条医院临床药师根据患者的药学级别和医师制订的用药监护计划,为患者提供基础药学服务和药学专业技术服务。
第四条医院应当根据本指导原则,制定并落实医院分级药学服务的规章制度、药学服务规范和工作标准,保障患者安全,提高药学服务质量。
第五条本指导原则适用于各级各类综合医院。
专科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参照本指导原则执行。
第二章分级药学服务原则第六条确定患者的药学服务级别,应当以患者病情、身体状况和生活自理能力、用药情况为依据,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第七条具备以下情况的患者,可以确定为特级药学服务(用药监护):(一)病情危重,随时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和更改治疗方案的患者;(二)重症药学监护患者;(三)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四)严重外伤和大面积烧伤的患者;(五)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六)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需要严密用药监护的患者;(七)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用药监护的患者。
第八条具备以下情况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一级药学服务(用药监护):(一)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二)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三)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患者;(四)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第九条具备以下情况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二级药学服务(用药监护):(一)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二)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三)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
第十条具备以下情况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三级药学服务(用药监护):(一)生活完全自理,病情稳定的患者;(二)生活完全自理,处于康复期的患者。
分级药学监护制度

分级药学监护制度患者入院后,临床药师根据患者疾病及所用药物,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药学监护,并根据患者治疗情况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药学监护分为三个级别:一级药学监护、二级药学监护和三级药学监护。
一、一级药学监护(一)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并实施一级药学监护:1.严重肾功能不全(Clcr≤30ml/min)或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2.严重肝功能不全(生化指标 ALT或AST>5ULN or ALP>5ULN or BIL>3ULN)或 CTP评分≥10分者;3.重症感染、高血压危象、急性心衰、哮喘持续发作、急性心肌梗死以及癫痫持续状态患者;4.同时应用药物超过15种的患者;5.应用强心苷类药物、华法林、硝普钠、联合应用3种及以上抗肿瘤药物的患者、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6.血药浓度监测值异常者或出现严重ADR者7. 原接受二级药学监护患者病情或用药发生变化,需进行一级监护的患者。
(二)监护要点:1.患者入院后即进行药学问诊,并根据医生诊疗计划制定相应的药学监护计划。
2.每日参与医学查房,完成查房记录。
查房记录应包括:重要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主要病情变化、诊疗方案调整情况。
3.每日进行药学查房,查房内容应包括:患者一般情况、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表现(皮疹、共济失调、精神状态等)、输液治疗的安全性监护(滴速、避光、配伍等)。
对意识清楚可交流的患者进行访谈,了解用药依从性、药物治疗效果等情况,交待药物的服用时间及注意事项。
对第一次接受气雾剂、鼻喷剂、缓控释制剂等特殊剂型药物患者进行用药指导。
4. 每日完成药学监护记录,内容应包括:患者基本生命体征及重要化验结果、药学监护计划执行情况、药物治疗方案调整、药师干预内容以及药学监护计划调整。
5.每日对患者在执行医嘱进行审核,对不合理医嘱进行干预。
6. 患者出院时对患者或其家属进行出院用药指导。
7.选择重点患者完成药历。
二、二级药学监护(二)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并实施二级药学监护:1. 中度肾功能不全(30ml/min <Cl cr≤70ml/min)或接受血液/腹膜透析患者。
医院药学监护分级管理制度(2020)

XXXX医院药学监护分级管理制度(2020)临床药师根据患者疾病及所用药物情况,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药学监护,并根据患者治疗情况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药学监护分为三个级别:一级药学监护、二级药学监护和三级药学监护。
一、一级药学监护(一)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并实施一级药学监护:1.严重肾功能不全(Clcr≤30ml/min)或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2.严重肝功能不全(生化指标 ALT/AST>5ULN or ALP>5ULN or BIL>3ULN)或 CIP评分≥10分者;3.重症感染、高血压危象、急性心衰、哮喘持续发作、急性心肌梗死以及癫痫持续状态患者;4.同时应用药物超过15种的患者;5.应用强心苷类药物、华法林、抗心律失常药、硝普钠、抗肿瘤药物的患者;6. 原接受二级药学监护患者病情或用药发生变化,需进行一级监护的患者。
(二)监护要点:1.患者入院后即进行药学问诊,并根据医生诊疗计划制定相应的药学监护计划。
2.每日参与医学查房,完成查房记录。
查房记录应包括:重要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主要病情变化、诊疗方案调整情况。
3.每日进行药学查房,查房内容应包括:患者一般情况、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表现(皮疹、共济失调、精神状态等)、输液治疗的安全性监护(滴速、避光、配伍等)。
对意识清楚可交流的患者进行访谈,了解用药依从性、药物治疗效果等情况,交待药物的服用时间及注意事项。
对第一次接受气雾剂、鼻喷剂、缓控释制剂等特殊剂型药物患者进行用药指导。
4. 每日完成药学监护记录,内容应包括:患者基本生命体征及重要化验结果、药学监护计划执行情况、药物治疗方案调整、药师干预内容以及药学监护计划调整。
5.每日对患者在执行医嘱进行审核,对不合理医嘱进行干预。
6. 患者出院时对患者或其家属进行出院用药指导。
7.患者出院(或转出)后完成药历。
二、二级药学监护(一)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并实施二级药学监护:1. 中度肾功能不全(30ml/min <Cl cr≤70ml/min)或接受血液/腹膜透析患者。
抗菌药物分级使用及分级管理办法

抗菌药物分级使用及分级管理办法一、抗菌药物的分级使用根据中国卫生部发布的《抗菌药物分类指导原则》,可以将抗菌药物分为三个等级,即特殊级、限制级和非限制级。
根据抗菌药物的分级,医务人员在使用抗菌药物时需遵循以下原则:1.特殊级抗菌药物是用于治疗重症感染或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的,包括危重病、医院获得性感染等。
其使用需严格按照临床用药指南和专家的指导,必须由主治医师或上级医师开具,患者需在住院期间接受医师的监测。
2.限制级抗菌药物是指治疗一般感染或特殊情况下的感染所使用的药物。
其使用需遵循指南和研究数据,并严格遵守医院的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政策,必须由有资质的医师开具,并有专门的系统进行审批和监控。
3.非限制级抗菌药物是常规治疗感染或口服治疗所使用的药物。
其使用需遵循药物说明书和医疗机构的规定,可以由执业医师开具。
为了确保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医疗机构应制定相应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办法,并建立健全的监测和评估机制。
1.建立专门的抗菌药物委员会或专家组,负责制定医院的抗菌药物使用政策和管理办法。
2.制定抗菌药物使用目录,明确每个等级的抗菌药物的范围和使用条件。
4.建立抗菌药物的使用审批机制,确保抗菌药物的合理开具和使用。
医院可以采用电子处方系统、临床路径等方式进行规范管理。
5.开展持续的抗菌药物使用监测和评估,通过建立信息系统和病原菌监测网络,收集和分析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细菌耐药情况和感染防控效果等数据,为制定抗菌药物使用指导提供科学依据。
6.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抗菌药物的认识和使用水平。
7.定期组织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评估与总结,向医务人员反馈评估结果,并对不合理使用进行纠正。
总之,抗菌药物分级使用及分级管理办法是一项重要的措施,可以有效遏制耐药菌的产生和传播,保护抗菌药物的疗效,促进科学合理使用,减少不必要的药物滥用,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抗感染治疗。
药品的分级管理制度

药品的分级管理制度在我国,药品分级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处方药、非处方药和中药材。
下面将对这三个层次的管理制度进行详细介绍。
一、处方药处方药是指需由医师开具处方后方可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处方药通常是用于治疗严重疾病或需要医师严格监控的药品。
处方药的管理比较严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准入要求:处方药的准入门槛比较高,需要进行严格的审批和审核。
一般来说,处方药必须经过国家药监部门的审批才能上市销售。
这种严格的准入要求可以有效控制优质药品的生产和销售,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2、处方管理:处方药必须由合格的医师开具处方后才能购买和使用。
医师在开具处方时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用药史进行综合评估,确保用药安全和疗效。
此外,医师还需对患者进行指导和监管,避免因不当用药导致不良反应或药物滥用的发生。
3、处方药品目录:国家根据药物的特性和临床需求,制定了处方药品目录,对应用范围和使用要求进行了明确规定。
只有在目录范围内的药物才能作为处方药销售和使用。
这种目录管理制度有助于规范处方药的使用,避免滥用和误用。
二、非处方药非处方药是指不需要医师处方就可以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非处方药通常用于治疗轻微疾病或预防疾病,如感冒药、退烧药、消化药等。
非处方药的管理相对宽松,但也有一定的规定和监管:1、标签要求:非处方药在包装上必须标明药品的名称、成分、作用、用法、用量等信息,方便消费者正确使用。
此外,非处方药的包装上还必须注明“非处方药”字样,提示消费者该药品不需要医师处方。
2、咨询服务:药店销售非处方药时,需要为消费者提供用药咨询服务。
药师或药店工作人员应耐心解答消费者的疑问,提供正确的用药信息和建议,确保消费者的用药安全。
3、禁忌和注意事项:虽然非处方药可以直接出售,但仍然存在一些禁忌和注意事项。
消费者购买非处方药时,要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注意禁忌症状和不良反应,避免因误用或不当用药引起不良后果。
三、中药材中药材是指用于制备中药的原材料,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等。
药学监护

药学监护(1)摘要药学监护(Pharmaceutical Care,简称PC)是近年来国内外医院药学领域的热门话题。
是医院实施医疗防治工作的重要一环,也是21世纪药剂科工作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现代医院药学将从药品供应管理向药学监护转化。
PC自美国学者首次提出至今只有10余a 时间,已得到世界范围同行者普遍认可。
随着社会发展,健康需要PC,PC也是中国传统药师的出路。
分析了在我国推行PC是可行的、必然的,并介绍了PC的定义及包含的内容;着重叙述施行PC要克服的障碍;开展PC对在职药师要更新观念,主动适应。
在过去,医院药师往往被看作是“幕后英雄”,因为药师很少与病人直接接触。
他们默默地工作,为医院准备各类药品或者为医生调配某些临时使用的药剂,一句话,药师的任务就是调剂和供药。
随着医院药学的发展,特别是临床药学的兴起,这种状况正在发生根本的转变。
医院药学的发展在历史上经历了3个时期。
①以调配为主的传统时期;②以药学服务为主的临床药学时期;③以改善病人生活质量为目标的药学监护时期。
临床药学的3个主要内容是:药师参与临床、治疗药物监测和药物信息咨询。
作为药师,其中心任务是保证病人用药的合理、安全和有效。
药师参与临床,将使药师直接与病人建立联系,直接参与制定药物治疗方案,这是药师职能的一个根本性转变,意味着药师要承担起对病人治疗全过程用药的监护责任。
药师的药学监护与医生的治疗监护、护士的护理监护共同组成了全方位的“病人监护”过程(即药物从采购到使用的全过程管理)。
药物治疗给许多病人解除病痛,带来幸福,但同样也会给许多人造成药害,引起后遗症,甚至死亡(药学美学)。
事实上多数问题不在于药物本身,而是开处方、配药或给药过程中的不当引起的。
因此药师从道德上讲有责任保护病人免于药害之忧(药学伦理学的要求,着重强调药师的真正价值在于为广大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负责, 而不是纯粹的商品关系。
药学伦理教育内容,义务教育、责任心教育、保密教育、法制教育)。
药学监护

药学监护(1)摘要药学监护(Pharmaceutical Care,简称PC)是近年来国内外医院药学领域的热门话题。
是医院实施医疗防治工作的重要一环,也是21世纪药剂科工作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现代医院药学将从药品供应管理向药学监护转化。
PC自美国学者首次提出至今只有10余a 时间,已得到世界范围同行者普遍认可。
随着社会发展,健康需要PC,PC也是中国传统药师的出路。
分析了在我国推行PC是可行的、必然的,并介绍了PC的定义及包含的内容;着重叙述施行PC要克服的障碍;开展PC对在职药师要更新观念,主动适应。
在过去,医院药师往往被看作是“幕后英雄”,因为药师很少与病人直接接触。
他们默默地工作,为医院准备各类药品或者为医生调配某些临时使用的药剂,一句话,药师的任务就是调剂和供药。
随着医院药学的发展,特别是临床药学的兴起,这种状况正在发生根本的转变。
医院药学的发展在历史上经历了3个时期。
①以调配为主的传统时期;②以药学服务为主的临床药学时期;③以改善病人生活质量为目标的药学监护时期。
临床药学的3个主要内容是:药师参与临床、治疗药物监测和药物信息咨询。
作为药师,其中心任务是保证病人用药的合理、安全和有效。
药师参与临床,将使药师直接与病人建立联系,直接参与制定药物治疗方案,这是药师职能的一个根本性转变,意味着药师要承担起对病人治疗全过程用药的监护责任。
药师的药学监护与医生的治疗监护、护士的护理监护共同组成了全方位的“病人监护”过程(即药物从采购到使用的全过程管理)。
药物治疗给许多病人解除病痛,带来幸福,但同样也会给许多人造成药害,引起后遗症,甚至死亡(药学美学)。
事实上多数问题不在于药物本身,而是开处方、配药或给药过程中的不当引起的。
因此药师从道德上讲有责任保护病人免于药害之忧(药学伦理学的要求,着重强调药师的真正价值在于为广大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负责, 而不是纯粹的商品关系。
药学伦理教育内容,义务教育、责任心教育、保密教育、法制教育)。
2024年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2024年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是由相关部门制定的一项针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政策,旨在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管,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抗菌药物滥用和抗药性问题的发生。
该制度的核心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二是抗菌药物的使用规范。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两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
根据抗菌药物的药理特性、药效、毒副作用和抗菌谱等方面的特点,将抗菌药物划分为几个不同的级别。
具体划分的原则是:一类药物为限制使用药物,主要用于严重感染疾病或耐药菌感染的治疗;二类药物为特定诊疗领域药物,主要用于特定部位感染疾病或特定细菌感染的治疗;三类药物为常规使用药物,用于常见感染疾病的治疗;四类药物为儿童专用药物,主要用于儿童感染疾病的治疗。
针对不同级别的抗菌药物,制定了相应的管理要求。
一类药物的使用受到了最为严格的限制,只能在特殊情况下使用,并需经过临床专家评审和报批才能使用;二类药物的使用范围较广,但仍需要医生的处方,并进行临床用药监测;三类药物则可以由医生自行处方,但需保证合理用药,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四类药物则专门针对儿童疾病,应由儿科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治疗。
其次是抗菌药物的使用规范。
为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抗药性问题的发生,新制度对于抗菌药物的使用提出了具体的规范要求。
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抗菌药物的使用应根据病原学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根据细菌的敏感性来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
二是应加强对医生的培训,提高其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的认识和能力。
同时,加强对医生的监督和考核,对滥用抗菌药物的医生予以惩罚和制度约束。
三是鼓励发展新型抗菌药物,并减少对已有抗菌药物的依赖。
鼓励科研机构和制药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开展对多药耐药菌的抗菌药物研究。
四是加强对抗菌药物的流通管理。
对于一、二类抗菌药物,要强化药品的追溯管理,确保其售出目的的合法性和使用的真实性。
综上所述,2024年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的实施将有效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减少滥用和不当使用的行为,预防和控制抗菌药物滥用和抗药性问题的发生。
用药分级管理制度

用药分级管理制度一、药物分级管理的意义1. 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将药物进行分级管理,能够有效控制高危险性的药物使用,减少用药风险。
2. 防止药物滥用和误用。
通过对药物的等级管理,能够规范药物的使用,减少用药不当所带来的风险。
3. 促进药物合理使用。
对不同等级的药物进行管理,能够提高药物的合理使用率,减少不必要的用药。
4. 控制药物成本。
对药物进行分级管理,能够控制高价药物的使用,减少医疗成本。
二、药物分级管理的原则1. 依据药物的危险性和毒性等因素确定等级。
2. 合理设置药物的使用权限。
3. 加强用药监测和评估。
三、药物分级管理的内容1. 一级药物:通常为处方药,需医生处方并监督使用,包括一些常见的抗生素、镇痛药等。
2. 二级药物:特殊处方药,需专业医师批准处方,包括镇静剂、麻醉剂等。
3. 三级药物:严格控制的药物,需经过专家审查和管理,包括一些易成瘾的药物和治疗慢性病的特效药。
4. 四级药物:特殊管制的药物,需经过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批方可使用,包括毒品、麻醉剂等。
四、药物分级管理的实施1. 建立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和措施。
2. 加强对医生和药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用药管理水平。
3. 加强用药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药物的滥用和误用现象。
4. 宣传药物分级管理的意义和重要性,提高患者和公众的用药安全意识。
五、药物分级管理的优点1. 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2. 防止药物滥用和误用。
3. 促进药物合理使用。
4. 控制药物成本。
六、药物分级管理的挑战1. 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和监督机制。
2. 需要加强对医生和药师的培训和指导。
3. 需要加强用药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4. 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患者和公众的用药安全意识。
七、结语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对于保障患者用药安全、防止药物滥用和误用、促进药物合理使用、控制药物成本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实施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和监督机制,加强对医生和药师的培训和指导,加强用药监测和评估,加强宣传和教育等方面的工作。
医院药品分级使用管理制度

医院药品分级使用管理制度
为加强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环节控制,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改善疾病治疗效果,减轻患者因不合理用药而产生的过度经济负担,根据国务院“全国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方案”制订本制度:
本制度只针对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抗菌药物、激素类药品、高价位药品等对临床药物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影响较大的药品,进行使用权限的划分。
1.必须持有《珠海市医师麻醉药品处方权资格证》的医师,才能开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
2.短期使用激素类药品的医师需具备住院医师以上职称,中长期使用激素类药品必须经该专业主治医师以上批准才能使用。
3.抗菌药的使用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五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实施细则》执行。
4.超出《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药品和高价位药品,住院必须经该专业副主任医师以上或科主任同意,并告知病人并认可后方能使用。
门诊医师使用上述药品,需向病人详细解释用该类药品的必要性和价位,并征得患者同意后使用。
5.各级医师必须严格遵守以上规定,具备资格的医师必须本着临床用药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合理性的原则使用药物。
6.凡违反以上原则的,当事人罚款100元至500元并通报批评。
如造成经济损失的,根据情节承担损失的50%~100%赔偿。
分级药学监护制定与实施的探讨

分级药学监护制定与实施的探讨摘要:目的:分析规范化临床药师工作的内容和标准。
方法:通过借鉴分级护理标准建立的方法,结合药学监护重点内容,对临床药师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及标准进行分析。
结果:建立了分级药学监护的标准,并在全市实施。
结论:实施分级药学监护制度,可以提高临床药师开展药学监护工作的水平,有利于临床药师工作的评价。
关键词:药学监护;分级监护;临床药师就药学监护而言,我国目前还没有进行此项工作,而且临床药师不对患者使用药物获得最佳效果负责,因此药学监护是一个理想状态。
随着社会进步,科技水平的提高,医疗行业也在不断完善。
药学监护工作可以分阶段开展。
随着临床药师工作的开展,临床药师队伍也在不断扩大。
近几年来,临床药师的培训已逐步规范化,而如何规范不同医院、不同专业间临床药师的药学服务,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就采用分级药学监护标准,实施临床药师工作标准化的实践进行分析。
一、药学监护概述1、药学监护的意义:药学监护事关重大,是一个严谨的工作过程。
首先要由临床药师对药物的需要性与有限性进行评估;以治疗为目的采用一些必需的监护措施,监督药物在治疗当中的使用;最后由临床药师和医生对治疗效果进行临床记录并加以评估。
为保证药学监护能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作用,临床药师、护士、医师必须相互协作,将药学监护的措施落到实处,为治疗提供有效的帮助。
2、药学监护标准化的方法(1)药学监护的分级方法。
鉴于患者病情和治疗药物的不同,拟定患者所需的药学监护项目是十分重要的。
分级监护的概念起源于对重症患者的护理研究,即根据不同患者的护理需求提供护理服务,同时也被认为是保证ICU患者护理质量而采取的比较适宜的管理方法。
同时借鉴美国药学监护中提出的,依据患者对药物治疗不同需求而将PC分为一、二、三级的方式,结合药学监护的特点,从患者特殊病生理状态和所用药物特点两方面来对患者进行分级,将监护标准指定为一、二、三级,并制定相应的监护项目。
(2)监护项目的标准化方法。
药学部临床药学监护工作程序

临床药学监护工作程序1、目的:以用药有利于改善受药者的身心健康为目标,帮助患者了解药品用途,解决在使用过程中反映的质量问题,听取患者及其他服务对象的意见,并承担监督、执行、保护用药安全、有效、经济的社会责任,促进药学部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有效。
2、依据:《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办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3、范围:适用于医院药学人员对患者提供临床药学监护服务的管理。
4、职责:药房及临床药学监护人员对本制度的实施负责。
5、程序:5.1>药房负责为患者提供门诊用药咨询,咨询内容包括药品用法、用量、不良反应、毒副作用、禁忌症、注意事项及价格、包装等方面。
5.2、临床药学监护人员参与临床查房。
将在病房的工作定位在“药物与病人”的工作主题上,对病人安全、有效、经济用药开展工作。
5.2.1、详细阅读患者的病历,了解主要病情与用药史。
5.2.2、参与查房、抢救、会诊、病历分析讨论等工作。
掌握药物资料,提供药学信息。
5.2.3、随时做好查房记录、药学记录,并做好整理、归纳。
5.2.4、参与临床用药,提供合理化用药建议。
5.2.5、做好临床用药与药房供药的联系工作,保证临床用药的及时性、连续性。
5.2.6、深入病房,为病人提供用药咨询。
监测病人服药的依从性及正确性。
5.2.7、对新药引进进行论证,并对其予以重点监测,提出评价意见。
5.3、同时进行以下几方面工作:5.3.1、随年高资深医师查房,学习临床诊断及用药;5.3.2、进行药学查房,书写典型病例和有重点地书写药历。
5.3.3、对于重症监护室内确定的重点病例,要依病情,随时深入病房对病人进行监护,观察病情变化、药物疗效、不良反应等情况,并认真查阅病历和治疗记录,必要时向医生提出修正用药方案建议。
5.3.4查阅病历中药物治疗医嘱记录,进行抗菌药物、中成药、辅助用药、中药饮片等专科、专项等用药调查,收集与反馈有关药物信息。
5.3.5、收集药学情报信息,进行资料、文献的选择、分类、汇编的存储工作,并定期以《药讯》的形式予以推广。
柳州市中医院药品分级使用管理制度

柳州市中医院药品分级使用管理制度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防止“大处方"等过度医疗行为,促进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做到因病施治、合理用药,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推进医院管理年活动的深入开展,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订药品分级使用管理制度,内容如下:
一、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
开具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医师应为通过麻醉药品临床使用与规范化管理培训和考核,并取得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的执业医师,并遵照相关管理规定正确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
二、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的使用应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办法、管理制度。
门诊:
一线用药:执业医师;
二线用药:主治医师以上;
严禁使用三线抗菌药物;
住院:
一线用线:执业医师;
二线用药:主治医师以上;
三线用药:副主任医师以上;
特殊抗菌药物(泰能、万古霉素等):专家小组成员会诊. 三、激素类药品肽类激素(胰岛素除外):专科主治医师以上;肽类激素包括促红细胞生成素、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绒促性素、生长因子素、垂体促性、促皮质素。
四、高价位药品
药品单价超过100元:主治医师以上;
药品单价超过300元:副主任医师以上. 柳州市中医院
2006年11月30日。
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

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
1. 高危药品的管理采用“金字塔式”的分级管理模式,分A、B、C三级管理。
2. A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最高级别,是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的高危药品。
管理措施:(1)应有专用药柜或专区贮存,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2)病区药房发放A级高危药品须使用高危药品专用袋,药品核发人、领用人须在专用领单上签字。
(3)护理人员执行A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注明高危,双人核对后给药。
(4)A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
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
(5)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A级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3. B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二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严重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A级低。
管理措施:
(1)药库、药房和病区小药柜等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2)护理人员执行B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注明高危,双人核对后给药。
(3)B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
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
(4)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B级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4. C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三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B级低。
管理措施:
(1)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C级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2)门诊药房药师和治疗班护士核发C级高危药品应进行专门的用药交代。
5. 医院高危药品目录
高危药品目录。
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背景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是一种管理和控制药物的体系,旨在确保人们正确使用药物并最大程度地减少药物的危害性。
目标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的主要目标如下:1. 分类药物:根据药物的性质和风险,对药物进行分类,以便人们可以更准确地了解药物的安全性和使用方法。
2. 严格管制:对某些药物进行严格的管制,以防止滥用和不当使用。
这有助于保护公众的安全和健康。
3. 提供指导:为医生、药师和患者提供有关药物的准确信息和指导,以便他们可以做出有意识和明智的决策。
4. 预防药物滥用:通过控制和监督药物的分发和使用,预防药物滥用和依赖的发生。
5. 维护公众利益:确保药物的生产、流通和使用符合法律法规,以维护公众的利益和健康安全。
分级制度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根据药物的性质、成分、效果和风险将药物分为不同的级别。
一般而言,药物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级别:1. 非处方药(OTC):这些药物可以在没有医生处方的情况下购买和使用,例如感冒药、止痛药等。
2. 处方药(Rx):这些药物需要医生的处方才能购买和使用,例如抗生素、镇定剂等。
这些药物有较高的风险,需要医生的监督和指导。
3. 特殊管制药物:这些药物具有较高的风险或潜在的滥用性,需要特殊的管理和控制措施。
例如麻醉药物、精神类药物等。
实施和监管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的实施和监管是保障其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实施和监管措施:1. 药物注册和批准:药物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核和评估,获得注册和批准后才可以生产和流通。
2. 合理使用指导:为医生、药师和患者提供有关药物的合理使用指导,包括正确的用药剂量、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
3. 药物监测和不良反应报告:建立健全的药物监测系统,及时收集和报告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公众的安全。
4. 宣传和教育: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的认识和理解,促进正确使用药物。
5. 执法和处罚: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执法和处罚,保护公众的权益和利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级药学监护制度
患者入院后,临床药师根据患者疾病及所用药物,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
药学监护,并根据患者治疗情况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药学监护分为三个级别:一级药学监护、二级药学监护和三级药学监护。
一、一级药学监护
(一)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并实施一级药学监护:
1.严重肾功能不全(Clcr≤30ml/min)或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
2.严重肝功能不全(生化指标 ALT或AST>5ULN or ALP>5ULN or BIL>3ULN)或 CTP评分≥10分者;
3.重症感染、高血压危象、急性心衰、哮喘持续发作、急性心肌梗死以及癫痫持续状态患者;
4.同时应用药物超过15种的患者;
5.应用强心苷类药物、华法林、硝普钠、联合应用3种及以上抗肿瘤药物的患者、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
6.血药浓度监测值异常者或出现严重ADR者
7. 原接受二级药学监护患者病情或用药发生变化,需进行一级监护的患者。
(二)监护要点:
1.患者入院后即进行药学问诊,并根据医生诊疗计划制定相应的药学监护计划。
2.每日参与医学查房,完成查房记录。
查房记录应包括:重要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主要病情变化、诊疗方案调整情况。
3.每日进行药学查房,查房内容应包括:患者一般情况、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表现(皮疹、共济失调、精神状态等)、输液治疗的安全性监护(滴速、避光、配伍等)。
对意识清楚可交流的患者进行访谈,了解用药依从性、药物治
疗效果等情况,交待药物的服用时间及注意事项。
对第一次接受气雾剂、鼻喷
剂、缓控释制剂等特殊剂型药物患者进行用药指导。
4. 每日完成药学监护记录,内容应包括:患者基本生命体征及重要化验结果、
药学监护计划执行情况、药物治疗方案调整、药师干预内容以及药学监护计划
调整。
5.每日对患者在执行医嘱进行审核,对不合理医嘱进行干预。
6. 患者出院时对患者或其家属进行出院用药指导。
7.选择重点患者完成药历。
二、二级药学监护
(二)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并实施二级药学监护:
1. 中度肾功能不全(30ml/min <Cl cr≤70ml/min)或接受血液/腹膜透析患者。
2. 中度肝功能不全(生化指标 ALT或AST>2~4ULN or ALP>2~4ULN or BIL>2~3ULN)或 CTP评分 >7~9分者。
3. 非儿科的儿童患者(<18a),高龄(>85a)及妊娠患者;既往药物过敏
史、既往上消化道出血史、既往癫痫史;中度感染、甲状腺危象、酮症酸中毒、
凝血功能障碍、血液病患者出现危急值者、慢性心衰、COPD、哮喘、药物中毒
患者。
4. 同时应用药物超过10种或同时使用2种以上有明确相互作用药物的患者。
5.使用特殊管理级抗菌药物、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或存在抗菌药物不良反应高
危因素者(凝血功能异常,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等)。
6. 接受静脉糖皮质激素、抗心律失常药、质子泵抑制剂、降脂药、抗血小板聚
集药(阿司匹林、氢氯吡格雷)、免疫抑制剂、抗精神病药物、化疗药物治疗
者。
7.接受静脉输液泵入给药、经喂食管给药的患者。
8. 原接受三级药学监护患者病情或用药发生变化,需进行二级监护的患者。
(二)监护要点:
1. 患者入院后即进行药学问诊,并根据医生诊疗计划制定相应的药学监护计划。
2. 至少每周参与医学查房2次,完成查房记录。
查房内容应包括:重要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主要病情变化、诊疗方案调整情况。
对第一次接受气雾剂、鼻喷剂、缓控释制剂等特殊剂型药物患者进行用药指导。
3. 至少每周进行药学查房2次,查房内容应包括:患者一般情况、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表现(皮疹、共济失调、精神状态等)、输液治疗的安全性监护(滴速、避光、配伍等)及特殊给药方式应用的合理性。
对护士进行特殊给药方式用药指导。
对患者或家属进行访谈,了解用药依从性、药物治疗效果等情况,交待药物的服用时间及注意事项。
4.当患者生命体征及生化指标发生明显变化时、药物治疗方案进行重大调整后、药师进行药学干预后完成药学监护记录并相应调整药学监护计划。
5.每周三次对患者在执行医嘱进行审核,对不合理医嘱进行干预。
6. 患者出院时进行出院用药指导。
7.选择重点患者完成药历。
三、三级药学监护
(一)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并实施三级药学监护:
1.病情稳定,不存在前述一、二级药学监护患者的特殊情况者。
2. 药物治疗方案确定,用药品种数目不超过10种,未应用前述一、二级药学监护患者接受的特殊给药方式及治疗措施的患者。
(二)监护要点:
1. 患者入院后即进行药学问诊,了解患者用药情况,评估患者用药依从性。
2.至少每周参与医学查房1次,了解诊疗方案调整情况。
3.根据药学问诊情况确定患者需要的用药指导。
对第一次接受气雾剂、鼻喷剂、缓控释制剂等特殊剂型药物患者进行用药指导。
4.治疗方案发生变化时进行医嘱审核,对不合理医嘱进行干预。
5. 患者出院时进行出院用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