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数据的下载及目视解译步骤
测绘技术的遥感图像解译流程
测绘技术的遥感图像解译流程遥感图像解译是测绘技术中一项重要的工作。
通过解译遥感图像,可以获取地物信息,了解地表特征以及变化情况,为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领域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本文将从遥感图像解译的流程出发,深入探讨具体的步骤和关键技术,旨在帮助读者了解这一领域。
第一步,数据获取与预处理。
对于遥感图像解译,首先要获取高质量的遥感数据。
常用的数据来源包括航空摄影、卫星遥感、激光雷达等。
而不同的数据源在分辨率、波段等方面具有差异,需要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选择。
在获取数据后,还需要进行预处理,主要包括辐射校正、几何校正等。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后续的解译工作奠定基础。
第二步,图像解译。
图像解译是整个遥感图像处理的核心环节。
它通过对图像进行目标提取和分类,从而识别出不同地物类型。
常用的解译方法包括人机交互解译、机器学习解译等。
人机交互解译依靠人工操作,通过人眼观察和判断来提取目标。
机器学习解译则是利用计算机算法,通过对已知样本的学习和训练,实现对图像进行自动解译。
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
第三步,解译结果验证。
在图像解译后,需要对解译结果进行验证。
这是为了保证解译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验证方法主要包括对比分析、野外调查等。
对比分析通过将解译结果与已有地理数据库进行对比,从而评估解译的精度。
野外调查则是通过实地考察,对解译结果进行验证。
验证的目的是发现解译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不足,并对解译结果进行修正和完善。
第四步,数据后处理与应用。
数据后处理与应用是整个流程的最后一步。
在解译结果验证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提取更多有用信息。
常用的数据后处理方法包括地物面积计算、变化分析等。
地物面积计算通过对解译结果进行面积统计,了解不同地物类型的分布情况。
变化分析则是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遥感图像,分析地表变化的趋势和原因。
这些分析结果可以为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提供决策支持。
遥感影像的解译方法和处理流程
遥感影像的解译方法和处理流程遥感技术是指利用卫星、航空器等探测装置获取地球表面特征信息的一种手段。
遥感影像的解译方法和处理流程对于地质勘探、农业、城市规划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探讨遥感影像的解译方法和处理流程,并探讨其在环境保护、灾害监测等方面的应用。
一、解译方法1.目视解译法目视解译法是最早也是最常用的遥感影像解译方法之一。
通过肉眼观察遥感影像的色彩和纹理等特征来识别地物。
对于经验丰富的解译员来说,目视解译法可以得出较为准确的解译结果。
然而,由于人眼的主观因素和解译员的经验水平不同,目视解译法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局限性。
2.计算机辅助解译法计算机辅助解译法是指利用计算机软件对遥感影像进行处理和分析。
通过图像处理、分类、目标检测等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提取和识别地物。
计算机辅助解译法具有时间效率高、结果可重复性好等优点,使得遥感影像的解译工作更为高效和精确。
二、处理流程1.遥感影像预处理遥感影像预处理是将原始的遥感影像数据进行校正、去噪和增强等处理,以提高图像质量和准确性。
常用的遥感影像预处理方法包括辐射校正(校正影像的亮度和对比度)、大气校正(去除大气光对影像的影响)、几何校正(纠正图像的畸变和扭曲)、噪声去除和影像增强等。
2.遥感影像分类遥感影像分类是指将遥感影像的像素根据其反射率、纹理和几何结构等特征进行分类,以获得各类地物或地物类型的分布和面积信息。
常用的遥感影像分类方法包括基于阈值的分类、基于规则的分类、基于统计学的分类和基于机器学习的分类等。
其中,基于机器学习的分类方法由于其较好的准确性和泛化能力,成为当前遥感影像分类的主流方法。
3.遥感影像解译遥感影像解译是指根据已经分类好的遥感影像,对不同地物进行解译,以获得地物的具体信息和分布。
遥感影像解译可以通过目视解译、计算机辅助解译和专家解译等方法进行。
同时,遥感影像解译还可以结合地面调查和其他信息,以提高解译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方法
不同解译者在同一遥感影像上可能得出不同的解译结果,影响数据的应用效果和决策的准确性。
解译结果的差异
解译精度与可靠性问题
信息提取与处理的优先级
在目视解译过程中,需要权衡信息提取与处理之间的关系。然而,由于遥感影像的复杂性和多层次性,这一矛盾往往难以解决。
解译速度与质量的平衡
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结合
利用GIS提供的空间信息和分析功能,辅助遥感影像目视解译,提高定位精度和空间分析能力。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与其他领域的交叉研究与应用
与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结合
通过GPS获取精确的位置信息,将遥感影像与实地坐标进行匹配,实现精准解译和动态监测。
与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技术的结合
高光谱与超光谱遥感影像融合
03
时序遥感影像融合
将不同时间拍摄的遥感影像进行融合,提高影像质量、增加信息量并辅助变化检测。
时序遥感影像分析与解译方法
01
时序变化检测
通过对同一地区不同时间拍摄的遥感影像进行比较,检测地物的变化情况,如建筑物拆迁、植被生长等。
02
时序影像序列分析
将多个时序遥感影像进行连续分析和比对,提取地物的动态变化特征,提高解译精度和可靠性。
详细描述
在地貌与地形分析中,主要包括对山脉、丘陵、平原、盆地等地貌形态的识别和分析,通过对这些地貌形态的特征进行提取,可以有效地获取地形地貌的信息,为地质灾害预警和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支持。
地貌与地形分析
总结词
水体识别与分类是遥感影像目视解译的一个重要方向,主要是通过对影像中的水体特征进行分析,将它们分为不同的水体类型并进行分类。
2023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方法
卫星遥感数据处理技术的使用方法
卫星遥感数据处理技术的使用方法卫星遥感是通过卫星搭载的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一种技术手段。
借助卫星遥感数据处理技术,我们能够有效地处理和分析海量的遥感图像数据,从而获得对地球表面特征和变化的详细了解。
本文将为您介绍卫星遥感数据处理技术的使用方法。
第一步:获取卫星遥感数据要进行卫星遥感数据处理,首先需要获取适用于您研究领域的卫星遥感数据。
通常情况下,这些数据可以通过各类数据共享平台、卫星数据提供商或地球观测卫星的官方网站获得。
一旦您获取到了需要的卫星遥感数据,将其下载到您的计算机中备用。
第二步:数据预处理在进行卫星遥感数据处理之前,通常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以去除可能的噪声、纠正影像几何形变等。
预处理的具体步骤包括:1.空间参考校正:将遥感数据的像元与地理坐标系统对应起来,以使其能够准确表示地球表面的位置。
2.大气校正:由于大气对卫星遥感数据的影响,需要进行校正以减少大气造成的误差。
3.影像校正:包括几何校正和辐射校正,以纠正影像的形变和辐射度。
第三步:影像分类与解译卫星遥感数据处理的重要一步是对遥感影像进行分类与解译,以提取出感兴趣的地物类型和特征。
常用的影像分类方法包括:1.基于统计的分类方法:根据遥感数据的统计特征,如像素的散布规律、光谱参数等,进行分类分析。
2.基于机器学习的分类方法:利用机器学习算法,通过训练样本对遥感影像进行分类预测。
3.基于专家判读的分类方法:由专家根据经验和知识对遥感影像进行目视解译和标注。
第四步: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卫星遥感数据处理的另一个重要应用领域是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
借助GIS软件,我们可以对处理后的遥感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和可视化。
常见的GIS分析包括:1.空间分析:通过空间叠加、缓冲区分析等方式,从遥感数据中提取出地理空间上的关系和特征。
2.地形分析:根据地形数据和高程信息,对地表的高程特征进行分析和可视化。
3.变化检测: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检测地球表面的变化情况,如土地覆盖变化、城市扩张等。
试述遥感目视解译的方法。
试述遥感目视解译的方法。
遥感目视解译是一种利用遥感图像进行研究和分析的方法,主要是通过目视观察遥感图像中的特征和模式,进行解释和理解图像中的信息。
遥感目视解译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图像预处理:首先对遥感图像进行预处理,包括图像校正、辐射校正、几何校正等,以确保图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特征提取:通过目视观察遥感图像中的特征,如颜色、纹理、形状等,提取出图像中的有用信息,并对特征进行分类和描述。
3. 模式识别:根据特征提取的结果,对图像中的模式进行识别和分类。
可以利用常见的分类方法,如最大似然分类、支持向量机分类等,对图像中的不同地物进行分类和识别。
4. 解释分析:在图像分类的基础上,对识别出的地物进行解释和分析。
根据地物的特征和分布,分析其与环境、地理背景等的关系,研究地物变化、演化等过程。
5. 结果验证:对解释分析的结果进行验证和评估,与实际场地进行对比和验证,以确定解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 结果应用:最后,根据解释分析的结果,将其应用于实际应用中,如土地利用规划、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等领域,为决策提供支持和参考。
综上所述,遥感目视解译是一种通过目视观察遥感图像中的特征和模式,进行解释和分析图像信息的方法,有助于理解和利用遥感数据,为实际应用提供支持。
遥感解译基本步骤
遥感解译基本步骤遥感解译是从遥感图像中提取信息、进行分析和识别的过程。
以下是遥感解译的基本步骤:1. 图像获取和准备:获取高质量的遥感图像是解译的第一步。
选择合适的传感器、波段和分辨率以满足研究需求。
确保图像在获取时没有大气、云层或其他干扰。
2. 图像校正:对图像进行几何和辐射校正,以纠正由于传感器和大气扰动引起的形变和亮度差异。
校正后的图像有助于准确的定量分析和解译。
3. 选择合适的波段: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图像中的合适波段。
不同波段可以提供不同的信息,例如红外波段用于植被健康状况的评估。
4. 增强图像:对图像进行增强,以提高特定信息的可视化效果。
常见的增强方法包括直方图均衡、对比度拉伸和色彩增强。
5. 制定解译目标:确定解译的目标和研究问题,例如土地覆盖类型、植被健康状况、水体分布等。
这有助于有针对性地选择解译方法和工具。
6. 进行初步解译:对图像进行初步的目视解译,标识可能的地物、特征和变化。
使用专业软件工具,如遥感图像解译系统,辅助进行初步解译。
7. 执行监督或非监督分类:利用监督或非监督分类方法,将图像像元分配到不同的类别中。
监督分类需要事先准备训练样本,而非监督分类则是根据图像自身的统计特征进行分类。
8. 验证和精度评估:对解译结果进行验证,比较实地调查或其他高分辨率数据,评估解译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这有助于确定解译结果的可信度。
9. 后处理和整合:对分类结果进行后处理,填充空洞、平滑边界等,以提高分类的一致性。
将解译结果与其他地理信息数据整合,生成完整的信息产品。
10. 结果分析和报告:分析解译结果,生成地图或报告,以满足特定的研究目标。
结果的解读需要结合地理背景和专业知识。
这些步骤的具体执行可能会因研究目的、地域特点和数据类型而有所不同,但这些基本步骤提供了一个通用的遥感解译流程。
测绘技术遥感影像解译步骤
测绘技术遥感影像解译步骤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测绘领域的工作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遥感影像解译作为测绘技术的重要环节之一,可以为地质勘探、资源调查、城市规划等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本文将介绍测绘技术中遥感影像解译的步骤,并探讨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遥感影像解译是指通过对遥感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解读出图像中的地物信息。
其步骤主要包括遥感数据获取、预处理、分类与解译等。
首先,遥感数据获取是遥感影像解译的基础步骤。
遥感数据可以通过卫星、无人机等平台获得。
这些数据具有高分辨率、广覆盖范围和多光谱信息的特点,为后续的解译工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然而,由于不同平台和传感器的差异,数据获取过程中需要考虑光谱范围、波段配置等因素,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用性。
其次,预处理是遥感影像解译中的重要环节。
预处理的目的是提高图像的质量,消除噪声、伪影等干扰因素,使得图像更加清晰和准确。
预处理的方法包括辐射校正、几何校正、大气校正等。
辐射校正可以消除传感器和大气对图像的影响,使得图像的光谱值符合真实的反射率或亮度。
几何校正可以纠正图像的位置偏差和畸变,使得图像能够与地理空间数据相匹配。
大气校正可以削弱大气吸收和散射的影响,还原地物的真实表达。
接下来是分类与解译。
分类是指将遥感影像上的像素点按照其地物类型进行划分和分类。
不同的地物类型可以通过其光谱特征在图像上表现出一定的规律,因此可以利用计算机算法进行分类。
常用的分类方法包括像素级分类、目标级分类和面向对象分类等。
解译是在分类的基础上,对各类地物进行识别和解读。
解译过程需要结合遥感影像和现地勘测数据,并参考地物的形状、纹理、空间分布等特征,进行判断和分析。
解译结果可以通过制作地物分布图等形式呈现。
在实践中,测绘技术中的遥感影像解译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
例如,地质勘探中可以通过解译遥感影像,分析地表的构造、岩性、矿化等信息,辅助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
在资源调查中,解译遥感影像可以快速获取土地利用、植被覆盖、水资源等相关信息,为资源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测绘技术中遥感数据的处理和解译方法
测绘技术中遥感数据的处理和解译方法遥感技术是一种利用卫星、飞机或地面设备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方法,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遥感数据在测绘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探讨测绘技术中遥感数据的处理和解译方法。
一、遥感数据的获取和处理遥感数据的获取通常通过卫星、航空摄影以及无人机等设备获取。
这些设备能够捕捉到地球表面的各种信息,如图像、高程数据、热红外数据等。
在获取到原始数据之后,需要对其进行处理,以获得更加准确、可用的数据。
1. 图像预处理图像预处理是指在进行数据解译之前,对原始遥感图像进行校正和增强的过程。
其中包括几何校正、辐射校正和图像增强等步骤。
几何校正可以消除图像中的几何畸变,使得图像与实际地面位置相符。
辐射校正可以消除图像中的辐射畸变,使得图像的亮度、对比度等更加准确。
图像增强可以增强图像的特定特征,使得解译更加方便。
2. 数据融合数据融合是指将不同传感器获取到的数据进行融合,以获取更加全面、准确的信息。
如将光学图像与雷达图像进行融合,可以获得地表的物质和热分布等信息。
数据融合可以通过像素级、特征级或决策级的方法进行,具体选择方法取决于应用需求和数据特点。
3. 特征提取特征提取是指从遥感图像中提取出具有代表性和区分度的特征,用于后续的解译和分析。
常见的特征包括纹理特征、形状特征、光谱特征等。
特征提取可以通过人工方法或自动化算法进行。
自动化算法通常包括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的方法,如人工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
二、遥感数据的解译方法遥感数据的解译是指根据遥感图像中所包含的信息,对地物进行分类、识别和分析的过程。
不同的解译方法可以获得不同层次、不同精度的地物信息。
1. 监督分类监督分类是指在已知类别的样本数据的指导下,对遥感图像进行分类。
具体步骤包括选择合适的分类器、提取训练样本、进行训练和分类等。
监督分类通常可以得到较高的分类精度,但需要大量的样本数据和专业知识。
2. 无监督分类无监督分类是指将遥感图像中的像元根据相似性进行聚类,从而实现分类的过程。
简述遥感目视解译的过程
简述遥感目视解译的过程遥感目视解译是指利用遥感技术获取的卫星、飞机等平台采集的影像数据,通过人眼对影像进行解译、分析和判断,提取有用信息的过程。
遥感目视解译是遥感技术的一种重要应用,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如城市规划、环境监测、农业生产等。
遥感目视解译的过程主要包括数据获取、数据预处理、影像解译和结果分析四个环节。
一、数据获取遥感数据获取是遥感目视解译的第一步。
目前,遥感数据主要包括卫星遥感数据和航空遥感数据两种。
卫星遥感数据主要包括高分辨率遥感数据、中分辨率遥感数据和低分辨率遥感数据。
高分辨率遥感数据是指分辨率在1米以下的遥感数据,主要由商业卫星提供,具有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低、成本高等特点。
中分辨率遥感数据是指分辨率在1-30米之间的遥感数据,主要由陆地观测卫星、环境卫星等提供,具有较高的时间分辨率和较低的成本。
低分辨率遥感数据是指分辨率在30米以上的遥感数据,主要由气象卫星等提供,具有较低的空间分辨率和较高的时间分辨率。
航空遥感数据主要包括航空摄影和激光雷达数据。
航空摄影是指利用飞机或直升机等平台采集的影像数据,主要用于地形测量、地图制图、城市规划等领域。
激光雷达数据是指利用激光雷达扫描地面,获取地面高程和三维信息的数据,主要用于数字地形模型(DTM)的制作和地形分析。
二、数据预处理遥感数据预处理是指对遥感数据进行预处理和校正,以保证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遥感数据预处理主要包括辐射校正、大气校正、几何校正等。
辐射校正是指将遥感数据中的数字值转换为辐射亮度值,以消除光谱响应和传感器响应的影响。
大气校正是指消除大气对遥感数据的影响,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几何校正是指消除地面形变和传感器姿态变化对遥感数据的影响,保证数据的几何精度。
三、影像解译影像解译是指对遥感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译,提取有用的信息。
影像解译主要包括图像解译、特征提取和分类识别等。
图像解译是指对遥感影像进行目视解译,根据地物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判断地物的类型和分布。
遥感数据处理与解译的基本流程和技巧
遥感数据处理与解译的基本流程和技巧遥感数据处理与解译是一种基于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分析和应用方法。
它通过获取、处理和解释遥感影像数据,从而得出有关地球表面特征和变化的信息。
本文将介绍遥感数据处理与解译的基本流程和一些实用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方法。
一、遥感数据获取遥感数据获取是遥感数据处理与解译的第一步。
遥感数据可以通过两种途径获取: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
主动遥感是指通过发射器发射电磁波,利用被测对象反射、散射或发射的电磁波信号来获取信息。
被动遥感是指利用地球表面主动发出的电磁波,如太阳辐射能、地热辐射能等进行信息提取。
具体的遥感数据获取方法包括航空遥感和卫星遥感。
航空遥感是利用航空器搭载的遥感传感器获取影像数据,而卫星遥感是利用遥感卫星携带的传感器获取影像数据。
遥感数据获取的关键是选择适当的传感器和遥感技术,以获取高质量和高精度的影像数据。
二、遥感数据处理遥感数据处理是指通过对采集到的遥感影像数据进行预处理、校正和增强,从而得到高质量的数据。
预处理阶段包括大气校正、几何校正和辐射校正。
大气校正是消除大气因素对遥感影像的影响,几何校正是将遥感影像的几何形态与地面特征相对应,辐射校正是将遥感影像的辐射能量与物理量相对应。
预处理的目的是提高遥感影像的质量,减少信息噪声和歪曲,使得影像更加真实和准确。
处理完预处理后,还可以进行影像增强,以突出地物特征和减少影像中的杂乱信息。
三、遥感数据解译遥感数据解译是指通过对预处理后的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得出有关地球表面特征和变化的信息。
遥感数据解译可以采用目视解译和数字解译两种方式。
目视解译是通过人眼观察和判断影像中的地物类型和空间分布。
数字解译是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机程序对遥感影像进行解析和识别。
遥感数据解译的关键是选取适当的解译方法和分类算法,以提高解译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四、遥感数据应用遥感数据处理与解译的最终目的是将获取到的地表信息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遥感目视解译实习教程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实习教程一、遥感目视解译原理(一)目视解译原理遥感图像解译分为目视解译和计算机解译两种。
目视解译:指专业人员通过直接观察或借助判读仪器在遥感图像上获取特定目标地物信息的过程。
计算机解译:以计算机系统为支撑环境,根据遥感图像中目标地物的各种影像特征,进行分析、推理和理解,完成对遥感图像的解译。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主要根据目标地物的色、形、位三方面的特征,通过色调、颜色、阴影、形状、纹理、大小、图形、空间位置、相关布局等9个识别特征,建立判读标志,从而完成遥感图像的解译。
(二)目视解译前后对比图二、遥感目视解译步骤MAPGIS目视解译是指在电脑前,用人眼来判读遥感影像,遥感专业分类软件如Envi、Erdas等不参与遥感分类。
本实验数据用“江西农大遥感图.jpg”或“江西农大遥感图.tif”。
MAPGIS目视解译操作是利用MAPGIS软件的点、线、面编辑功能,首先对遥感图像中各地类之间的边界进行勾绘,并添加地类注记;然后根据绘好闭合的地类界线进行拓朴重建(拓朴造区),生成地类图斑的区文件;最后对各地类图斑赋属性,并根据地类名称和图例版“江西二调Slib_2008”,来填充各地类颜色。
要打开顺利打开MAPGIS图件,先要激活虚拟狗,然后设置好系统库目录,其路径设为“江西二调Slib_2008”的路径。
(一)遥感图像矢量化1、将TIF或JPG文件转换成MAPGIS可以直接读取的光栅文件(如*.msi格式)(1)MAPGIS主菜单——图像处理——图像分析,进入msiproc60操作界面;(2)在msiproc60操作界面中,文件——数据输入——添加文件“江西农大遥感图.jpg”或“江西农大遥感图.tif”——选择被转换的文件类型——转换(转换成*.msi 或*.tif,另存在硬盘上):(3)打开转换后刚保存的*.msi。
2、图框制作和影像配准(这步不做,校正由生产单位统一做,用户不做)3、MAPGIS工作台添加“江西农大遥感图.msi”MAPGIS主菜单——图形处理——输入编辑——新建工程——确定,然后右击左边的工作台——添加项目——选择“江西农大遥感图.msi”。
遥感导论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及方法
遥感导论: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及方法引言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是遥感数据处理中最基础且重要的环节之一。
它通过人眼观察和分析遥感图像,将图像中的各种地物和地貌特征进行分类和识别,从而获取地表信息。
本文将介绍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基本概念、目标和方法。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概念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是指通过观察遥感图像并辅以特定的解译规则,对其中的地貌特征、地物类别和空间分布进行研究和识别。
它利用人眼对图像细节和纹理的敏感性,以及对地物光谱反射信息的分析能力,对遥感图像进行分类、识别和解释。
目标和意义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目标是准确地将遥感图像中的各种地物和地貌特征进行分类和识别。
这对于地理信息系统、土地利用规划、环境监测和资源管理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意义包括: 1. 获取地表信息:通过目视解译,可以获取遥感图像中各种地物和地貌特征的分布情况,从而获得地表信息。
2. 土地利用规划:目视解译可以对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分类和标识,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3. 环境监测:通过解译遥感图像,可以监测环境变化,如森林退化、水资源变化等,从而为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4. 资源管理:通过解译遥感图像,可以识别资源分布和利用情况,为资源管理和开发提供数据支持。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方法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预处理在进行目视解译之前,需要对原始遥感图像进行预处理,以提高图像的质量和解译的准确性。
常见的预处理方法包括: - 辐射校正:校正图像中的辐射失真,使图像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具有一致的亮度和对比度。
- 大气校正:校正图像中的大气影响,减少大气散射和吸收带来的影响。
- 几何校正:校正图像的几何畸变,使图像具有准确的位置信息。
2. 目标选择在目视解译之前,需要确定解译的目标和区域。
根据解译的目标和研究需求,选择感兴趣的区域和特定的地物类型进行解译。
3. 目视解译在目视解译过程中,需要运用人眼对图像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根据目标的特征和解译规则,对图像中的地物和地貌特征进行分类和识别。
遥感实习1Landsat影像数据下载、导入、目视解译与分析
遥感实习1Landsat影像数据下载、导入、目视解译与分析思考一:数据标识中LT5、130、42、2011320、BKT、00分别表示什么(在此处作答)LT5——landsat5号卫星;130——条带号; 42——行编号;——获取日期;BKT ——接站代码; 00——产品级别;1.打开ENVI软件,选择ENVI Classic。
2.把下载影像的1、2、3、4、5、6、7波段进行加载,以多波段组合方式将原始的GeoTIFF格式的LandsatTM/ETM+数据转换为ENVI标准格式。
步骤:选择basic tool> layer stacking,弹出Layer Stacking Parameters对话框,点击Import File按钮,将出现Layer Stacking Input File对话框。
点击open加载1~7波段文件。
单击Reorder将1~7波段按顺序排列,上下拖动即可,选择影像输出路径后点OK。
3、利用ENVI的显示窗口(Display)打开影像,分别选取4、3、2和3、2、1波段组合进行假彩色和真彩色合成步骤:在可用波段列表(Available Band List)中,使用鼠标左键点击对话框中所列的文件名,选中要打开的影像。
选择RGB Color彩色影像显示:用鼠标左键分别依次点击(4、3、2)要进行假彩色合成的波段组合,点load RGB。
重新选择3、2、1波段组合,打开第二幅真彩色影像(已打开一幅影像,则点击New Display),打开一个新窗口。
点击Load RGB,将第二幅影像加载到一个显示窗口中。
对比真假彩色影像上地物的差别。
(左:假彩色;右:真彩色)在小窗口点击tools>link>link displays>OK连接两个窗口。
在显示窗口中观察不同波段组合的影像中地物的色调变化。
思考二:根据你下载的影像数据,说明每个波段含义及主要作用是什么。
arcmap土地利用目视解译的工作流程
arcmap土地利用目视解译的工作流程ArcMap土地利用目视解译的工作流程一、介绍土地利用目视解译是一种基于遥感影像的土地利用分类方法,通过人眼对遥感影像进行观察和解读,将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进行分类。
ArcMap是一款功能强大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可以用于土地利用目视解译的工作流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ArcMap土地利用目视解译的工作流程。
二、准备工作1. 获取遥感影像数据:首先需要获取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数据,可以通过购买或下载获取。
2. 安装ArcMap软件:在电脑上安装ArcMap软件,并确保已经正确配置了相关的插件和扩展。
三、导入遥感影像数据1. 打开ArcMap软件:双击桌面上的ArcMap图标,启动软件。
2. 创建新的地图文档:在“文件”菜单中选择“新建”,创建一个新的地图文档。
3. 导入遥感影像数据:在“插入”菜单中选择“数据”,然后选择“添加数据”,找到并选中要导入的遥感影像数据文件,点击“添加”按钮导入。
四、设置显示样式1. 调整图层显示顺序:在“图层”窗口中,通过拖拽调整图层的显示顺序,确保遥感影像图层在最底部。
2. 设置图层透明度:选择遥感影像图层,右键点击选择“属性”,在“显示”选项卡中设置透明度,以便更好地观察下方的矢量数据。
3. 设置图层对比度和亮度:根据实际需要,在“属性”窗口的“显示”选项卡中调整图层的对比度和亮度,以便更好地观察细节。
五、创建矢量数据1. 创建编辑工作空间:在“编辑”菜单中选择“启动编辑会话”,然后选择或创建一个文件数据库作为编辑工作空间。
2. 创建新要素类:在“目录”窗口中右键点击文件数据库,选择“新建”,然后选择要素类类型并设置相关参数,创建一个新的要素类。
3. 添加编辑工具栏:在“自定义”菜单中选择“工具栏”,然后勾选“编辑”工具栏,以便进行编辑操作。
4. 开始编辑:点击编辑工具栏上的开始编辑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要素类,并设置相关参数,开始进行编辑操作。
遥感目视解译的方法与基本步骤
遥感目视解译的方法与基本步骤遥感目视解译是遥感技术应用中一种重要的方法,它是通过遥感图像处理软件或平台,对遥感影像进行人机交互式的分析解释,以提取和解译地表信息的过程。
下面是遥感目视解译的方法与基本步骤:1.了解遥感平台与遥感波段在进行遥感目视解译前,需要了解所使用的遥感平台和遥感波段。
不同的遥感平台和波段具有不同的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等特点,因此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遥感平台和波段。
2.确定解译标志解译标志是指遥感影像中能够反映地物特征的影像特征,如颜色、纹理、形状等。
在确定解译标志时,需要了解不同地物的光谱特征和空间特征,以及它们在影像中的表现形式,从而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物作为解译标志。
3.制作解译样本解译样本是指用于训练解译人员的样例数据集,通常由专业人员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物区域制作而成。
解译样本应该包含各种地物的影像特征,并能够反映地物的空间分布和属性信息。
4.训练解译人员解译人员需要进行专业的培训,以熟悉遥感影像的特性和解译标志,并掌握目视解译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通常可以通过对解译样本进行训练和练习,提高解译人员的解译能力和精度。
5.进行目视解译在准备工作完成后,可以开始进行目视解译。
目视解译需要借助专业的图像处理软件或平台进行,通常采用人机交互的方式进行。
在目视解译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注重细节:目视解译需要关注影像中的细节信息,如颜色、纹理、形状等,以便准确地识别和解译地物。
(2)综合考虑:目视解译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光谱特征、空间特征、上下文信息等,以得出准确的解译结果。
(3)交互式操作:目视解译通常采用人机交互的方式进行,解译人员可以通过软件或平台进行交互式操作,如放大、缩小、旋转等,以更好地观察和分析影像。
6.进行精度评估与修正在完成目视解译后,需要进行精度评估与修正。
精度评估可以通过比较目视解译结果与实际地物信息进行,如使用实地调查、GPS测量等方法获取实际地物信息。
遥感影像的目视解译实验报告(一)
遥感影像的目视解译实验报告(一)遥感影像的目视解译实验报告1. 简介本报告旨在介绍和分析遥感影像的目视解译实验过程和结果。
通过目视解译,我们能够获取遥感影像中的地物信息,为地理信息系统(GIS)和自然资源管理等领域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2. 实验目的•理解遥感影像的基本概念和解译方法;•学习使用目视解译技术获取地物信息;•掌握常用的目视解译符号和标记。
3. 实验步骤1.选择适当的遥感影像数据集,并导入到图像处理软件中。
2.调整图像的显示参数,使得地物轮廓和颜色能够清晰可见。
3.根据实验需求,选择相应的目视解译符号和标记,如线状地物、点状地物、面状地物等。
4.在图像上进行目视解译,将观测到的地物信息用符号和标记进行标注。
5.根据实验要求,进行目视解译验证和纠正,保证解译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目视解译实验,我们成功地获取了遥感影像中的地物信息,并进行了相应的符号和标记标注。
经过验证和纠正,得到了准确的解译结果。
5. 实验收获与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对遥感影像的目视解译方法和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学会了处理遥感影像数据和调整图像显示参数,掌握了常用的目视解译符号和标记。
同时,我也意识到目视解译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地理信息系统等应用的重要性。
6. 参考文献•Smith, J., & Brown, A. (2018).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s for Earth Observation. John Wiley & Sons.注:本报告仅为示例,实际报告中需根据实验内容进行相应修改。
遥感影像的目视解译实验报告1. 简介本报告旨在介绍和分析遥感影像的目视解译实验过程和结果。
通过目视解译,我们能够获取遥感影像中的地物信息,为地理信息系统(GIS)和自然资源管理等领域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2. 实验目的•理解遥感影像的基本概念和解译方法;•学习使用目视解译技术获取地物信息;•掌握常用的目视解译符号和标记。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方法
色彩增强技 巧:通过调 整色彩对比 度、亮度等 参数,突出 目标特征
空间频率分析 技巧:利用傅 里叶变换等方 法,分析图像 中的空间频率 分布
纹理分析技巧: 通过计算图像 的纹理特征, 识别目标表面 的细节和结构
目标跟踪技巧: 利用图像序列 中的目标运动 特征,对目标 进行跟踪和识 别
多源信息融合 技巧:将不同 来源的遥感影 像信息进行融 合,提高目标 识别的准确性 和可靠性
显示方式:计 算机屏幕显示、 投影仪显示、
打印输出等
输出方式:矢 量输出、栅格 输出、混合输
出等
显示与输出的 关系:显示是 输出的基础, 输出是显示的
应用
显示与输出的优 缺点:显示方式 灵活多样,输出 方式方便快捷, 但显示与输出存 在一定的局限性
PART FOUR
直接判读法:通过遥感影像直接获取地 物信息
添加 标题
对未来遥感影像目视解译技术发展的建议: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解译技术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加强人才培养和队 伍建设,提高解译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遥感影像目视解译技术的全球发展。
添加 标题
对未来遥感影像目视解译技术应用的建议:加强应用领域的拓展和创新,推动遥感影像目视解译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加强与其他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促进遥感影像目视解译技术与相关技术的融合发展;加强技术推广和普及,提高公众对遥感 影像目视解译技术的认知度和应用水平。
汇报人:
遥感影像目视解 译是遥感技术应 用的基础
目视解译能够直 观地反映地表特 征和现象
目视解译在遥感 技术中具有不可 替代的作用
目视解译能够为 其他遥感技术提 供辅助和支持
获取遥感影像: 通过卫星、飞机 等遥感平台获取 地面物体的反射、
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的方法及流程
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的方法及流程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的方法及流程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是利用遥感技术获取的图像进行人工解译,从而获取地物信息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NVI 4.7应用实验报告城环11级地信
王悦
2011013144
一.Landsat遥感数据的获取:
1.查找并选中我的家乡赤峰市以及隶属于它的旗县所在区域(大致位于TM数据
第122轨,30区),并勾选为TM数据:
2. 选择要下载的数据及数据的producer:
3. 开始下载:
4. 下载完成。
二.数据的显示:
1. 启动ENVI4.7:单击“File”选项——>选择“open image file”,选择以下载的数据并选中:
2. 首先,进行灰度图象显示:选中波段,并选择“Gray Scale”选项——>单击“load band”——>单击“No display”,选择“New display”:
3. 然后,进行彩色图像显示:选择“RGB Color ”,然后分别单击3,2,1波段,将其分别赋给“R”,“G”,“B”进行真彩色图像显示:
4. 像元定位与数值显示:选择“window”——>“Cursor Location/Value”
随着十字在任一界面移动,都将显示像元的具体位置信息:
三.建立感兴趣区(ROIs):
1. 定义感兴趣区:
两种方式:(1)在Envi主菜单中选择“Basic tools”——>“Region of interest”——>ROI Tool;(2)主图像窗口选择“Overlay”——>“Region of interest或Tools”——>“Region of interest”——>“ROI Tool”。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可选择在哪一窗口中定义感兴趣区(该处选为Image),可单击“New Region”定义新的感兴趣区:
2. 对感兴趣区进行操作:
(1)转到:单击感兴趣区名称,点击“Goto”;
(2)统计:单击感兴趣区名称,点击“Stats”,可查看每个波段的波段号,最大值,最小值,均值和标准差等。
(3)感兴趣区类型:默认为多边形,但可通过“ROI_Type”进行更改。
可更改为折线,点,矩形或椭圆。
(4)将对感兴趣区的统计保存为“ASCLL”文件:
“Options“——>“ROI Measurement Report”——>“File”——>“Save Points to ASCLL”
(5)更改单位:
“Options“——> “ROI Measurement Report”——>“Units”
(6)计算面积:
“Options“——> “ROI Measurement Report”——>“Area“
(7)合并感兴趣区:
“Options”——>“Merge Rigions”
四.影像增强:
1.对比度变换:通过改变像元亮度值来改变图像像元对比度,改善图像质量。
单击工具栏中的“Enhance”选项,可进行快速的对比度拉伸(线性,高斯,均衡拉伸)。
交互式拉伸:“Enhance”——>“Interactive stretching”;
“Histogram_Source”——>选择需要的数据源。
可(不)将任意拉伸自动用于你的图像:“Options”——>“Auto Apply:(off)On”
默认拉伸为线性对比度拉伸,可通过“Stretch_Type”选项卡进行更改。
2. 彩色合成:将不同波段的影像分别赋予不同的色彩,合成处理的过程。
(1)打开图像,选择“RGB Color”切换按钮;
五.目视解译:利用TM数据进行彩色合成TM321波段对应R,G,B,合成真彩色图像;以及用TM432波段对应R,G,B合成标准假彩色图像。
对图像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到较为准确的地物信息。
1.总体观察:
首先,可在图中判读出几个较为明显的地物。
初步判断为若干有植被覆盖的山地;一条贯穿整个图幅的河流;以及较为明显的两部分水体,初步判断为湖泊。
山地地区基岩裸露,纹理明显,易于辨别,故先进行解译;
河流有支流,且显示为黑色,
湖泊呈闭合状,显示为蓝色,说明含有较多泥沙。
经过进一步解译,发现若干较小水体,初步解译为池塘:
2.利用地物相关分析法进行进一步目视解译:推断水体周围应有耕地及城市;山
脉上有植被覆盖。
对水体周围进行解译:植被和耕地通常沿河岸分布,且其形状与颜色易于辨别故首先解译植被和农田;而后根据地物相关,对建筑集群进行解译。
a.对植被的解译:在真彩色图像中,我们可以辨别出绿色植被;而在假彩色图像中,以红波段表示绿色分量,所以亮红色表明反射率高,对应茂盛的植被,而相对表现为暗红色的应为正常植被。
植被本身还有较为明显的纹理,故较易于解译出来。
然后继续按此规律沿线状河流对植被进行解译。
b. 对耕地的解译:首先,耕地有明显的图型特征(多为规则的四边形);另外,根据地貌学的相关知识,耕地及城市多存在于河漫滩中,且由于耕地对灌溉的需求,应多沿河岸分布;通过对植被的解译,我们已经可以确定一些耕地的位置,且通过对耕地的解译可以使我们确定若干可能存在建筑物的部分(地物相关性)。
c.对建筑物的解译:根据城市化的特征,且城市多分布在平原地区,初步将下图解译为建筑物集群。
3.进一步分析,检验:使用对比法,将TM图像与比例尺较大的地图进行对比分析。
a.首先根据具有代表性的地物,在卫星地图中找到相应位置:
b. 放大卫星地图,进行对比分析:
1. 经过对照,以下几处地物初步解译正确,确为大片耕地。
2. 经过对照,以下也确为建筑区: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解译中,我分别采用了直接观察,对比分析,地物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城市,耕地,植被等地物进行解译。
内蒙地区幅员辽阔,人员相对稀少。
但可耕作面积较大,这些从图中已然可见一斑:大面积的耕地、植被,以及植被覆盖率较高的山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