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行车组织》区段站工作组织课程设计(附大图)

合集下载

行车组织课设

行车组织课设

行车组织课设(最新版)目录1.行车组织课设的概念与意义2.行车组织课设的内容3.行车组织课设的实施步骤4.行车组织课设的注意事项正文一、行车组织课设的概念与意义行车组织课设是指通过模拟实际道路交通环境,对行车组织进行系统性、科学性的设计和安排,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保证交通安全,降低交通拥堵和事故发生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

行车组织课设是交通工程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行车组织课设的内容行车组织课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交通流理论:研究交通流的基本特性、交通流的分布规律以及交通流的变化规律等内容。

2.交通组织设计:根据交通流的理论,对道路交通进行组织和设计,包括道路的分段、信号控制、道路拓宽等。

3.交通管理:研究交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交通指挥、交通控制、交通执法等内容。

4.交通规划:根据城市规划和交通需求,制定交通发展规划,包括交通线路设计、交通枢纽设计等内容。

三、行车组织课设的实施步骤1.确定课题:根据教学要求,选择合适的课题,如交通信号设计、道路拓宽设计等。

2.收集资料:通过查阅书籍、文献、网站等,收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

3.设计方案:根据交通流理论和实际需求,设计行车组织方案,包括信号控制、道路拓宽等内容。

4.模拟实验:通过模拟软件或实际场地,对设计方案进行模拟实验,验证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5.撰写报告:整理实验数据和结果,撰写行车组织课设报告。

四、行车组织课设的注意事项1.注重实践:行车组织课设需要结合实际道路交通环境进行设计,注重实践操作和实际应用。

2.严谨科学:行车组织课设需要遵循交通流理论和交通组织设计原则,进行严谨的科学分析和设计。

3.安全第一:在设计和实验过程中,要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4.团队协作:行车组织课设需要学生进行团队协作,共同完成课题研究和实验设计。

西南交通大学行车组织2-1

西南交通大学行车组织2-1

西南交通大学 5
第一章 概 述
第一章 概 述
第一节 车流组织的概念 第二节 列车编组计划的内容与作用 第三节 货物列车编组计划的编制程序及编制资料 第四节 车流径路的选择 第五节 编组方案优选的三大因素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engdu, PR of China
西南交通大学 10
第一章 概 述
我国铁路在车流组织方面的做法大体如下:
在装车量较大的车站(或地区)组织始发直达列车; 在卸车量较大、产生空车较多的车站(或地区)尽量组织空
车直达列车; 未纳入始发直达列车和空车直达列车的重空车流向就近的技
术站集中,按车流去向、流量大小和流程远近分别编入各种 适当的列车,主要是技术直达列车、直通列车和区段列车, 逐步输送至终到站; 在中间站到发的零星车流一般用摘挂列车或区段小运转列车 输送; 在枢纽地区到发的零星车流一般用枢纽小运转列车输送。
货 物 运 输 计 划
货流




编 组 计
运 行


车流
列车流
组流上线 安排运行
货流、车流、列流相互关系示意图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engdu, PR of China
西南交通大学 8
第一章 概 述
二、车流组织的含义及一般做法
把车流转变成列车流的工作叫做车流组织, 把车流转变成列车流的方案叫做编组方案。 车流组织主要解决两大问题:
西南交通大学 3
第一章 概 述
学习重点
货物列车编组计划的内容与作用 货物列车编组计划要素及其计算 技术站单组列车编组计划编制的原理与方法

(完整版)西南交大《铁路行车组织》第1篇习题答案

(完整版)西南交大《铁路行车组织》第1篇习题答案
3
13
4
4
4
14
5
5
6
6
计划表
11+17
13-1
13-1
12-2
13+5
12-1
12-2
12-1
14-1
12+6
11-3
11-5
11+14
11-6(代2)
11+6
14-2
14-1
13-3
14+4
DF5-23
19钩6推13溜25调车程
10+10
10-1
10-1
10+5
8+9
9-2
9-2
9+5
11-1
DF5-12
11-1
11-1
10-1
8-6
8-1
9-1
8-2(代2)
11+3
17钩5推12溜22调车程
第4题
一般在大车组前开口,以便第一钩把大车组摘走,减轻车列的调动重量。
二批
一批
(
)
7
1
1
1
2
8
4
9
3
3
10
7
2
5
6
计划表
10+34
10-5
10+15
11-8
DF5-24
11-1
10-3
12-4
12+8
18钩6推12溜24调车程
二批
一批
(
)
( )
9
1
2
10
8
3
9
4
4
11
5
6

西南交通大学《铁路车站与枢纽》枢纽区段站课程设计说明书

西南交通大学《铁路车站与枢纽》枢纽区段站课程设计说明书

西南交通大学〈铁路车站及枢纽》课程设计枢纽区段站设计说明书学 号: __________ 201 _______学生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班 级:交运20班指导教师: ____________________西南交通大学序浙文逆兴李时间:2018年6月目录第一章绪论 (1).主要任务第二章 车站基本情况确定 (2)第一节站型选择 (2)第二节第三方向引入第三章车站设备配置第一节客运设备配置第二节货运设备配置 (6)第三节机务设备配置 (7)第四节车辆设备配置 (8)第五节运转设备配置 (9)、调车线 .设备、站房位置 ................................................................................................................................................. 5 ..............、站台位置 (6)............... 、到发线 ...................................................................................................................................................... 9 ...............1.1 .1.1一.车站概述 ............................................................................ .1 ................................................................................................................................................ 2 ..............三、机走线四、 机待线 .......................................................................... 13 ...........五、 机车岀入段线 ................................................................... 13 ...........第四章车站设计参数 (14)第一节线间距 (14)第二节道岔级渡线配置 (15)一、 道岔辙岔号码 ..................................................................... 15.二、 确定线路连接的曲线要素 .......................................................... 16.三、 道岔坐标计算表 (17)第三节到发线有效长 (26)第五章车站通过能力计算 (27)第一节到发线使用方案 (27)第二节 道岔分组方案及咽喉区道岔组占用时间 (27)一、 道岔分组方案 .................................................................... 27.二、 咽喉区道岔组占用时间计算 ....................................................... 2.8.第三节咽喉通过能力计算第四节 到发线通过能力计算 (34)一、 各车场占用时间计算 (35)二、 各车场方向别到发线通过能力计算表 ................................................ 36.第五节车站最终通过能力计算 六、牵出线 ..................................................................................................................................... 13 ..........3338第六章自我评价39第一章绪论车站概述根据区段站在路网中的位置示意图可知,该站为衔接三个方向的有改编作业的区段站该站衔接的A和B两个方向在一条直线上,衔接的C方向则在A和B的垂直方向上。

区段站工作组织课程设计(A)

区段站工作组织课程设计(A)

区段站工作组织课程设计(A)一、原始资料1 D站线路平面图(附件1)2 D站的邻接区段技术特征区段站编组站(2)列车起停附加时分:分货起2=t,分货停1=t;分客起2=t,分客停1=t3 旅客列车运行时刻表(附件2)4 货物列车到达时刻表及编组内容(附件3)5 货物列车出发时刻表(附件4)6 D站的装卸工作任务(附件5)7 D站的列车编组计划(附件6)8 D站的各项单项作业时间标准(附件7)二、设计要求1 确定车站工作量2 确定车站线路的使用方法3 计算各种调车作业时间标准4 确定调车机车台数及分工5 编制车站技术作业过程6 编制车站日计划图7 计算车站工作指标8 编制设计说明书旅客列车运行时刻表附件2货物列车出发时刻表附件4D站装卸工作量表附件5D站列车编组计划附件6D站各种单项作业时间标准(附件7)(1)解体调车作业时间标准(2)编组调车时间标准(3)取送调车时间标准到达技术检查30分钟始发技术检查20分钟货运检查及整理15分钟车号员核对现车10分钟列尾装置技术作业10分钟到达司机与车号员办理票据交接10分钟出发司机接受票据和列车15分钟挂机车及试风4分钟准备发车与发车8分钟(与技术检查平行作业3分钟)调机技检、整备 1.5小时(一次一小时,一次0.5小时)调车组交接班0.5小时调车组吃饭0.5小时/班装车工作 2.5小时卸车工作2小时调机等待 2.5小时/每日调机其它调车作业(整场、临时甩车等)2小时/每日占用咽喉道岔5分钟调移时间10分钟整备时间10分钟准备解体10分钟各种作业表示图例解体时间调机设备吃饭时间整场无改编中转列车到达解体时间始发编组列车调移配置车辆收集车辆车辆在编组场集结及满轴编完附件1 D站平面示意图区段工作组织课程设计说明书第一章 绪论简述车站的位置、性质、设备及主要任务第二章 确定车站工作量第一节 编制D 站车流汇总表 第二节 D 站车流分析第三节 编制D 站车流图和列流表第三章 确定车站线路专门化第一节 分工原则第二节 计算车站主要线路的容车数到发场:M=(L 有-L 机- -30)/14.3 调车场:M=L 有/14.3第三节 车站线路分工方案第四章 D 站调车作业时间标准的确定第一节 调车作业时间标准的确定1 解体2 编组3 取送第二节 确定D 站调车作业及车数量及分工1 调车工作量其它作业取送整场调移编解调∑∑∑∑∑∑∑+++++=t t t t t t t2 调车作业中断时间∑∑∑∑∑+++=其它吃饭交接班调车整备t t t tt3 调车机车台数)1440/(∑∑-=中断调t t M4 调机分工第五章 确定D 站技术作业过程第一节 制定列车的技术作业过程 第二节 制定货车技术作业过程分钟待送30=t小时列集3=t 第六章 编制车站日计划图第一节 日计划图的定义、作用和内容第二节编制车站日计划图第三节D站工作设计分析第四节自我评价。

区段站行车工作组织-课程设计

区段站行车工作组织-课程设计

D 站主要车流分析指标: 1、车站办理车数(办N )发重空接重空办=N N N +=1705+1705=3410(车) 式中 接重空N ——接入重空车总数;发重空N ——发出重空车总数。

2、中转重车数(中重N )无调重有调重中重=N N N +=687+810=1497(车) 式中 有调重N ——有调中转重车数;无调重N ——无调中转重车数。

3、中转空车数近似地取接入和发出空车数的较小值,即57。

4、装车数(装U )为151。

5、卸车数(卸U )为90。

6、接空车数(接空N )为118。

7、排空车数(排空N )为57。

8、无调中转车数(无调中N )无调空无调重无调中=N N N +=810+55=865(车)式中 无调空N ——无调中转空车数。

无调中转车数占接入重空总车数的比重(无调接总σ)为:1705865==接重空无调中无调接总N N σ=50.7% 9、改编车数(改N )空卸有调空有调重改=N U N N N ∆+++=687+2+90+61=840(车)式中 空N ∆——本站装车用的补充空车数,在接入空车数大于发出空车数时,近似地取两者之差。

否则,近似地取零。

改编车数占接入总车数的比重(改接总σ)为:1705840==接重空改改接总N N σ=49.3% 车站各线路使用方法到发线容车数:3.1430-机效l L m -=(车)调车场线路容车数的计算: 调车线容车数:3.1475.0效L m ⨯=(车) 调车线最大容车数:3.14max 效L m =(车)调车作业时间标准的计算 一、解体调车作业时间标准二、编组调车作业时间标准三、取送调车作业时间标准调车机车分工方案:一调:解体列车兼专用线取送货车;二调:编组列车兼货场取送货车。

实际工作中,如其中一台调机工作紧张,则另一台调机可与其协同作业。

无改编中转列车作业时间标准:35到达解体列车作业时间标准:30自编始发列车作业时间标准:25。

区段站工作组织课程设计(A)

区段站工作组织课程设计(A)

区段站工作组织课程设计说明书第一章 绪论简述车站的位置、性质、设备及主要任务第二章 确定车站工作量第一节 编制D 站车流汇总表 第二节 D 站车流分析第三节 绘制D 站车流图和列流表第三章 确定车站线路专门化第一节 分工原则第二节 计算车站主要线路的容车数到发场:M=(L 有-L 机-L 守-30)/14.3 调车场:M=L 有/14.3第三节 车站线路分工方案第四章 D 站调车作业时间标准的确定第一节 调车作业时间标准的确定1、 解体2、 编组3、 取送第二节 确定D 站调车机车数量及分工1、 调车工作量∑t 调=∑t 解+∑t 编+∑t 调移+∑t 整场+∑t 取送+∑t 其他作业 2、 调车作业中断时间∑t=∑t 调车整备+∑t 交接班+∑t 吃饭+∑t 非生产性等待 3、 调车机车台数M=∑t 调/(1440-∑t 中断) 4、 调机分工第五章 确定D 站技术作业过程第一节 制定列车的技术作业过程 第二节 制定货车技术作业过程t 待送=30分 小时列集3 t第六章 编制车站日计划图第一节 日计划图的定义、作用和内容 第二节 编制车站日计划图 第三节 D 站工作设计分析 第四节自我评价区段站工作组织课程设计(A )一、 原始资料:1. D 站的线路平面图。

(附件1)2. D 站的邻接区段及其技术特征。

注:(1)建设型和人民型机车长度为24米。

首车长8米。

(2)列车起停车附加时分:分=货起3t ,分=货停2t , 分=客起2t ,分=客停1t3. 旅客列车运行时刻表。

(附件2) 4. 货物列车到达时刻表及编组内容。

(附件3) 5. 货物列车出发时刻表。

(附件4) 6. D 站的装卸工作任务。

(附件5) 7. D 站的列车编组计划。

(附件6)8. D 站的各项单项作业时间标准。

(附件7)二﹑设计要求:1.确定车站工作量。

2.确定车站线路的使用方法。

3.计算各种调车作业时间标准。

4.确定调车机车需要台数及分工。

车站行车组织课程设计

车站行车组织课程设计

车站行车组织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车站行车组织的基本原理,理解车站行车信号、联锁设备的工作机制。

2. 使学生了解车站行车规则,包括列车进出站、换乘、调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3. 帮助学生掌握车站行车安全知识,了解安全防护措施及紧急情况处理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车站行车组织问题的能力,能设计简单的车站行车方案。

2.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能正确使用车站行车设备,如信号灯、轨道电路等。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能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参与,共同解决车站行车组织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交通运输行业的热爱,激发他们为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做出贡献的意愿。

2. 培养学生遵守交通规则、注重安全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引导学生关注交通运输领域的最新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特点,以实用性为导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在掌握车站行车组织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这些具体的学习成果展开,以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车站行车组织原理:介绍车站行车信号、联锁设备的工作机制,包括信号灯、轨道电路等设备的功能及操作方法。

教学内容关联教材第3章“车站信号与联锁设备”。

2. 车站行车规则:讲解列车进出站、换乘、调度等环节的基本规则,分析不同情况下的行车组织方法。

教学内容关联教材第4章“车站行车组织规则”。

3. 车站行车安全知识:阐述安全防护措施、紧急情况处理方法以及事故预防策略。

教学内容关联教材第5章“车站行车安全与防护”。

4. 车站行车方案设计: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设计简单车站行车方案的能力。

教学内容关联教材第6章“车站行车方案设计”。

5. 实践操作与团队协作:组织学生进行实地操作,如模拟操作信号灯、轨道电路等设备,开展小组讨论,共同解决车站行车组织问题。

行车组织课程设计报告说明书

行车组织课程设计报告说明书

《铁路行车组织》课程设计区段站工作组织课程设计老师:学生:班级:学号:专业:交通运输2014年4月·第一章绪论一.车站的位置D站为B编组站和F编组站之间的一个区段站,D站上行方向依次连接区段站C、编组站B和区段站A;D站下行方向依次连接区段站E、编组站F和区段站G。

二.车站的性质D站为双向横列式区段站,可同时办理货运和客运作业,具备通过超限货物列车的能力。

其上、下行到发线平行布置于正线两侧,调车线平行布置于到发线的一侧。

三.车站主要设备(1)客运设备:旅客站房、旅客站台、雨棚和跨线设备。

(2)货运设备:货场及配线、装卸机械、场库设备。

(3)运转设备:到发线8条、调车线9条、牵出线2条,调车驼峰一座,机车走行线1条,专用线2条。

(4)其他设备:机务设备、车辆设备以及为保证停车安全和提高行车效率所装的信号、通信、照明设备等。

四.车站主要任务D站主要任务有客运业务、货运业务,列车的接发,解体,编组作业,向货场专用线取送车作业,换挂机车及更换乘务组、列车技术检查及车辆的技术检修作业。

第二章确定车站工作量一.D站车流汇总表见附件1二.D站车流分析(1)车站办理车数:(2)车站有调车数:=838(3)车站有调车数占接入总车数的比重:(4)各方向到发车流量及其比重:;;;;50.26%;%;%;%;(5)车站装卸车数:三.D站车流图和列流表(1)绘制D站车流图:接入空车(63)排出空车(4)无调空车(55)重车(39)装车(126)有调重车(364)有调重车(364)无调重车(315)装车(25)卸车(31)(2)列车编组计划及自编始发列车数的确定:(3) D 站列流表:(4) D 站列流图:旅客列车(11) 空直达列车(1)旅客列车(11)直通列车(6)直达货物列车(7)直通列车(6)20001-20011直通列车(5)直通列车(5)20002-20008区段列车(4) 区段列车(4)30001-30007第三章 确定车站线路专门化一. 分工原则(1)到发线的分配应遵循:○1旅客列车的到发线应紧靠站台,以方便旅客的乘降。

西南交大行车组织技术计划说明书

西南交大行车组织技术计划说明书

西南交大行车组织技术计划说明书技术计划课程设计姓名:学号:专业:交通运输年级:级学院: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指导教师:6月目录第一章绪论 (4)第一节技术计划的作用 (4)第二节技术计划的主要内容 (5)第三节 M铁路局位置简图 (6)第二章使用车计划及重车车流表 (6)第一节计算M铁路局重车车流表 (6)第二节编制使用车去向计划表 (7)第三节编制外局交M局及通过M局重车计划表 (7)第三章空车调整计划及车流图的编制 (7)第一节编制空车调整图 (7)第二节编制M铁路局重空车流图 (9)第三节计算技术站中转重空车数 (9)第四节计算重空车走行公里 (9)第四章分界站货车出入计划及各区段列车列数计划 (10)第一节编制分界站货车出入计划 (10)第二节编制各区段货物列车列数计划 (11)第五章货车运用质量指标及保有量计划 (12)第一节计算货车运用质量指标 (12)第二节计算运用车保有量计划 (14)第六章机车运用计划 (14)第一节机车运用数量指标 (14)第二节机车运用质量指标 (15)第三节编制M铁路局技术计划主要指标汇总表 (17)第七章自我评价 (18)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技术计划的作用铁路运输生产技术计划(简称技术计划)是为了完成铁路运输生产货运计划而制定的机车车辆运用计划。

机车车辆的活动是形成运输生产活动动态性质的重要因素,它使每一铁路局、站段在不同的时刻有不同的运输状态。

为了对动态的运输过程进行控制,必须制定完善的运营指标体系,机车车辆运用指标是运营指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除了要制定出长远计划外,铁路总公司、铁路局还必须制定出运输生产技术计划,作为日常运输生产管理的依据。

在一定的固定设备条件下,铁路所实现的运输能力将取决于活动设备的类型、数量及分布,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也是运输生产计划要解决的两个方面的问题:为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应该拥有多少机车车辆;一定类型和数量的机车车辆能完成多少运输任务。

铁路行车组织(二课程设计[1]

铁路行车组织(二课程设计[1]

题目: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专业:铁道运输年级:成作的列车运行生产计划,它规定了铁路线路、站场、机车、车辆等设备的运用,以及与行车各个部门的工作,并通过列车运行图把整个铁路网的运输生产活动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严格按照一定的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保证列车按运行图运行,它是铁路运输生产的一个综合性计划。

另一方面它又是铁路运输企业向社会提供运输供应能力的一种有效形式。

从这个意义上讲,供社会使用的铁路旅客列车时刻表及“五定”货运班列运行计划,实际上就是铁路运输服务能力目录。

因此,列车运行图又是铁路组织运输生产和产品供ih销售的综合计划,是铁路运输生产联结厂矿企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纽带。

2 M—N区段技术特征1) M-N区段示意图2)区段技术特征向列车到达或通过该站时止的最小间隔时间,称为不同时到达间隔时间。

2其在运行图上的表现形式:计算公式如下:式中l—列车长度,m列l—司机确认进站信号显示状态时间内列车运行距离,m确l—列车制动距离或由预告信号机至进站信号机的距离,m制l 进—进站信号机至车站中心线的距离,mv 进—列车平均进站速度,km/h以下分别对每种形式求出各自的客车和火车所对应的τ不,已知,货车变成辆数55,车长13.86m ,客车变成辆数16,车长25m,列车制动距离800m,机车长度30m,司机确认信号时间为0.1min,上行进站距离500m,下行进站距离950m.,当两列车一停一通过时,作业t =2.1min ,当两辆车都停车时作业t =1.2min 对于a 图,货车不τ = 4.3min ,客车不τ = 3.7min2 其在运行图上的表现形式:3 计算取值已知,货车变成辆数55,车长13.86m ,客车变成辆数16,车长25m,列车制动距离800m,机车长度30m,司机确认信号时间为0.1min,上行进站距离500m,下行进站距离950m.,当第二列车通过时,作业t =1.6min ,当第二列车为发车时作业t =1.2min 当列车在后方站通过时连τ=作业t +t 进)(=进制确列min 5.006.0l l l l t ++++计算得 连τ =4.4min 取整得连τ=5min当列车在后方站停车时连τ=作业t =1.2min取整得连τ=2min第3章 确定管内货物列车工作组织3. 1 确定区段管内的各种货物列车的行车量M—N区段中间站装卸差及空车供应计划3 . 2 确定管内货物列车的铺画方案1 确定开口方案(1)选择开口方案①确定逆向车流下开口方案中的车小时节省计算公式:车小时节省计算表:区段b-c,c-d 区段 采用交错会车方案, 57=T周,所以 4. 2 区段需要通过能力的计算非平行运行图的货物列车通过能力:非平行运行图的通过能力: 不τ=6min, 会τ=3min, t 起=2min , t 停=1min区段需要通过能力: 通过能力利用率:现有通过能力与需要通过能力比较图:nl2880v 35.9km /28868131097nt 60h ntnt⨯===⨯+⨯+++∑∑∑∑旅纯运加减中停v 35.90.643v 55.8β===旅运运5. 3 列车运行图的评价这个学期课程设计由于地震的原因,我们拖了很久!现在设计已经马上就要结束了!觉得这次设计的时候,其实图纸不是多难画的,主要是在编写说明书的时候比较复杂,花了较多的时间在计算和公式的输入上,这说明我在计算机的操作上还是有问题的!在我的图纸里。

【VIP专享】西南交通大学铁路行车组织课程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

【VIP专享】西南交通大学铁路行车组织课程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

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任务书一. 资料1. M-N 区段示意图2. 区段技术特征牵引机车类型货物列车牵引定数货物列车计算长度正线数目闭塞方式客货上行下行上行下行1半自动韶山3韶山33200t 3200t 60.060.03.区段距离及运行时分站名M a bc def g N 到发线数1033243236上行914141514151010旅客列车下行81212151314910上行1117181818191212货物列车下行1015141616181112区间距离10.215.516.117.718.415.911.412.34. 车站间隔时间及列车起停附加时分(第一种类型) (第二种类型)4min τ不=2min τ会=4min τ连=2τ连=客:1=起t1=停t 货:2=起t 1=停t 5. 区段站中间的信、联、闭设备色灯信号、集中电气连锁、半自动闭塞6. 客货列车行车量及旅客列车到发时刻(1) 行车量旅客列车:T63/T64特快旅客列车一对1511/1512次直通旅客快车一对1517/1518管内旅客列车一对货物列车:直达列车3对直通列车9对区段列车4对摘挂列车1对(2)旅客列车到发时刻及停站时间T63在M 站21:22出发,T64在N 站23:11出发,这两列车在区段各中间站均不停车。

1511次由M 站9:31出发,1512次由N 站15:39出发,在d 站停车5min ,其它中间站均通过。

1517次由M 站17:05出发,1518次由N 站6:16出发,在d 站停留5min 钟,其它中间站各停留2min 。

7. 中间技术站作业时分d 站为下行货物列车技术作业需要停车站,每次停留时间。

10min t 技=8. 机车在机务段和折返段所在站停留时间标准机车交路为肩回制,M 为基本段,N 为折返段。

机车在M 站停留时间标准为110分钟,在N 为70分钟。

旅客列车、摘挂列车单独交路。

9. M-N 区段各中间站卸车数卸车站至由货物品名a bc d e f g计石油—21124111M其它1111043222煤121412112N其它—12522113计2652091155810.M-N 区段各中间站装车数装车去向至由货物品名M N 计矿建2a其它114粮食4b其它228矿建1c其它416粮食9d其它1313粮食2e其它327f其它448g其它224合计35155011. 排空方向罐车向上行方向排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