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头式换热器(过程设备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合集下载

浮头式换热器设计说明书

浮头式换热器设计说明书

浮头式换热器设计说明书设计者:徐凯指导教师:张玲张亚男秦敏系别:机械工程系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日期:2009.11宁夏理工学院前言换热器是非常重要的换热设备。

在国民生产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设计说明书主要介绍浮头式换热器的原理和设计思路及整个设计过程。

在浮头式换热器中,浮头式换热器的两端的管板,一端不与壳体相连,该端亦称浮头。

管子受热时,管束连同浮头可以沿轴向自由伸缩,完全消除了温差应力。

浮头式换热器主要有如下特点:浮头式换热器的一端管板固定在壳体与管箱之间,另一端管板可以在壳体内自由移动,这个特点在现场就能清楚地看出来。

这种换热器的壳体和管束的热膨胀是自由的,管束可以抽出,便于清洗管间和管内。

其缺点是结构复杂造价高,一般比固定管板高20%左右,在运行中浮头处发生泄漏不易检查处理。

浮头式换热器适应于壳体和管束温差较大或壳程介质易结垢的工作条件下。

本书内容系统、完整,理论与实际并重。

书中对浮头式换热器设计中所需的各学科知识均有简要的介绍和解释。

同时该书对换热器在编写时注重介绍的方法简明扼要,条理清楚,深入浅出,紧密结合工程实际。

期间得秦敏、张春兰、张亚男、张玲等老师的悉心指导。

在此表示真挚的感谢!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其中难免不妥之处,恳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徐凯2009-11-26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二章设计任务和设计条件 (1)第三章确定设计方案 (3)3.1 换热器类型的确定 (3)3.2 管程及壳程的流体安排 (3)第四章确定物性数据 (4)4.1定性温度的确定 (4)4.2列表 (6)第五章传热面积的估算 (7)第六章工艺结构尺寸的确定 (9)6.1 管径和管内流速的确定 (9)6.2 管程数和传热管数的确定 (9)6.3 平均传热温差的校正 (10)6.4 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确定 (10)6.5 壳体内径的确定 (11)6.6 折流板的确定 (11)6.7 其它附件的确定 (12)第七章所设计换热器的校核算 (13)7.1 传热热流量的核算 (13)7.2 壁温的校核计算 (15)7.3 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阻力的核算 (17)参考文献 (19)换热器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21)第一章绪论1.1换热器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课程设计是《换热器原理》课程的一个总结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门课程及有关课程的基本知识去解决某一设计任务的一次训练。

浮头式换热器

浮头式换热器

大学《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学院:河南城建学院班级:1024091学号:姓名:程少龙指导教师:李鹰时间:2011 年 12月28 日1.设计任务书2.概述与设计方案简介换热器的类型列管式换热器又称为管壳式换热器,是最典型的间壁式换热器,历史悠久,占据主导作用,主要有壳体、管束、管板、折流挡板和封头等组成。

一种流体在关内流动,其行程称为管程;另一种流体在管外流动,其行程称为壳程。

管束的壁面即为传热面。

其主要优点是单位体积所具有的传热面积大,传热效果好,结构坚固,可选用的结构材料范围宽广,操作弹性大,因此在高温、高压和大型装置上多采用列管式换热器。

为提高壳程流体流速,往往在壳体内安装一定数目与管束相互垂直的折流挡板。

折流挡板不仅可防止流体短路、增加流体流速,还迫使流体按规定路径多次错流通过管束,使湍流程度大为增加。

列管式换热器中,由于两流体的温度不同,使管束和壳体的温度也不相同,因此它们的热膨胀程度也有差别。

若两流体温差较大(50℃以上)时,就可能由于热应力而引起设备的变形,甚至弯曲或破裂,因此必须考虑这种热膨胀的影响。

2.1换热器换热器是化工、石油、食品及其他许多工业部门的通用设备,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由于生产规模、物料的性质、传热的要求等各不相同,故换热器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

按用途它可分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

根据冷、热流体热量交换的原理和方式可分为三大类:混合式、蓄热式、间壁式。

间壁式换热器又称表面式换热器或间接式换热器。

在这类换热器中,冷、热流体被固体壁面隔开,互不接触,热量从热流体穿过壁面传给冷流体。

该类换热器适用于冷、热流体不允许直接接触的场合。

间壁式换热器的应用广泛,形式繁多。

将在后面做重点介绍。

直接接触式换热器又称混合式换热器。

在此类换热器中,冷、热流体相互接触,相互混合传递热量。

该类换热器结构简单,传热效率高,适用于冷、热流体允许直接接触和混合的场合。

常见的设备有凉水塔、洗涤塔、文氏管及喷射冷凝器等。

浮头式换热器毕业设计说明书

浮头式换热器毕业设计说明书

浮头式换热器毕业设计说明书Final revision by standardization team on December 10, 2020.摘要本次设计为浮头式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主要由管箱、管板、壳体、换热管、折流板、拉杆、定距管、钩圈、浮头盖等组成。

浮头换热器的一端管板与壳体固定,另一端为浮动管板。

因此其优点为热应力较小,便于检查和清洗,缺点为结构较为复杂。

在传热计算工艺中,包括传热量、传热系数的确定和换热器内径及换热管型号的选择,以及传热系数、阻力降等问题。

在强度计算中主要讨论的是筒体、管箱、管板厚度计算以及折流板、法兰和接管、支座、分隔板等零部件的设计,还要进行一些强度校核。

本设计是按照GB151《管壳式换热器》和GB150《钢制压力容器》设计的。

换热器在工、农业的各个领域应用十分广泛,在日常生活中传热设备也随处见,是不可缺少的工艺设备之一。

随着研究的深入,工业应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关键字:换热器,工艺计算,强度校核AbstractThis design is floating head heat exchanger, it is made up of tubebox 、tube sheet、shell、heat exchange tube、baffle plate、draw bar、spacer pipe、hook circle、floating head cover and so on. One tube sheet of the exchanger is connected with shell, and the other tube sheet is floating tube sheet. So it’s easy to check and clean. On the other hand the structure of it complex. In the process of heat transfer calculation, include area computation 、capacity of heat transmission 、the determine of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and the choice of the heat exchange tube. About strength calculation, it involve the calculating of shell、tube box、sealing head and so on. This design is according to GB151 << shell-and-tube heat exchanger >> and GB150 << Steel pressure vessel >> to design. Heat exchanger is one of the indispensable process equipment.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research, industrial application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Keywords:heat exchanger; Process calculation;strength check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前言 (1)第一章概述 (2)何为换热器 (2)换热器的应用 (2)换热器分类 (3)按传热原理分类 (3)按结构分类 (3)按传热种类分类 (3)按强化传热元件分类 (3)按材料分类 (3)换热器的结构和使用特点 (4).1 浮头式换热器 (4)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5)U形管换热器 (6)设计的思想 (7)首先设计必须满足生产需要 (7)设计必须安全可靠 (7)设计必须经济合理 (7)设计的特点 (8)第二章设计主要参数 (9)原始数据 (9)定性温度及物性参数 (9)第三章零件结构型式的选择 (10)前端管箱 (10)壳体 (11)后端管箱 (11)管束分程和分程隔板的布置 (11)管束分程 (11)分程隔板的布置 (11)换热管 (12)换热管的长度 (12)规格及尺寸偏差 (12)布管 (12)管子与管板的连接 (13)管板与壳体的连接 (14)折流板、支持板的选择 (15)拉杆的选择 (15)定距管的选择 (16)防冲板的选择 (16)排液口和排气口的选择 (16)第四章传热工艺技术 (18)有效平均温度 (18)传热量和流量 (18)管程换热系数计算 (19)壳程换热系数计算 (20)强度计算 (21)换热管材料及规格的选择和根数的确定 (21)确定壳体内径 (21)确定壳体壁厚 (21)壳体液压试验 (22)管箱封头厚度计算 (23)管箱短节厚壁计算 (24)管箱液压试验 (24)管板的设计 (25)钩圈式浮头 (25) (26) (26)选择 (27)备法兰的选择 (28)换热面积校核 (35)支座强度校核 (36)反力计算 (37)筒体轴向弯矩计算 (37)筒体轴向弯曲应力校核 (38)鞍座腹板强度校核 (38)管程阻力计算 (38)壳程压力降 (39)第五章整体尺寸布局 (42)结论 (43)致谢 (44)参考文献 (45)前言毕业设计是完成教学计划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是教学计划中综合性最强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浮头式换热器(过程设备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浮头式换热器(过程设备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设计题目及工艺参数---------------------------------------------------1一、换热器的分类及特点---------------------------------------------------2二、结构设计-------------------------------------------------------------51、管径及管长的选择---------------------------------------------------52、初步确定换热管的根数n和管子排列方式-------------------------------53、筒体内径确定-------------------------------------------------------54、浮头管板及钩圈法兰结构设计-----------------------------------------65、管箱法兰、管箱侧壳体法兰和管法兰设计-------------------------------76、外头盖法兰、外头盖侧法兰设计---------------------------------------77、外头盖结构设计-----------------------------------------------------88、接管的选择--------------------------------------------------------------------------------------89、管箱结构设计-------------------------------------------------------810、管箱结构设计------------------------------------------------------811、垫片选择----------------------------------------------------------912、折流板------------------------------------------------------------------------------------------913、支座选取----------------------------------------------------------1014、拉杆的选择--------------------------------------------------------1315、接管高度(伸出长度)确定------------------------------------------1316、防冲板------------------------------------------------------------1317、设备总长的确定----------------------------------------------------1318、浮头法兰---------------------------------------------------------------------------------------1419、浮头管板及钩圈----------------------------------------------------14三、强度计算--------------------------------------------------------------141、筒体壁厚的计算-----------------------------------------------------142、外头盖短节,封头厚度计算-------------------------------------------153、管箱短节、封头厚度计算 --------------------------------------------164、管箱短节开孔补强的核校 --------------------------------------------165、壳体压力试验的应力校核---------------------------------------------166、壳体接管开孔补强校核-----------------------------------------------177、固定管板计算-------------------------------------------------------188、无折边球封头计算 --------------------------------------------------199、管子拉脱力计算-----------------------------------------------------20四、设计汇总-----------------------------------------------------21五、设计体会--------------------------------------------------------------21参考文献--------------------------------------------------------------22设计题目:浮头式换热器工艺参数:管口表:符号公称直径(mm)管口名称a 130 变换气进口b 130 软水出口c 130 变换气出口d 130 软水进口e 50 排尽口设备选择原理及原因:浮头式换热器的结构较复杂,金属材料耗量较大,浮头端出现内泄露不易检查出来,由于管束与壳体间隙较大,影响传热效果。

浮头换热器的课程设计说明书

浮头换热器的课程设计说明书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设计题目:浮头式换热器的设计指导教师李毅学生姓名凌风2010 年 10 月 20 日浮头式换热器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浮头式换热器的设计二、设计原始数据操作条件:①大豆油:入口温度133℃,出口温度40℃②冷却介质:循环水,入口温度30℃,出口温度40℃③大豆油处理量:5000kg/h④允许压降:不大于1×105Pa⑤大豆油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根据液体相对密度共线图查得86.5℃下大豆油的密度为: =925 kg/m3根据液体粘度共线图得86.5℃下大豆油的粘度为:μ=0.000850 Pa/s根据液体比热容共线图得86.5℃下大豆油的定压比热容为:2.052 kJ/(kg·℃)CP0 =查表得86.5℃下大豆油的导热系数为λ=0.1559 W/(m·℃)⑥循环冷却水在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如下:ρ=994 kg/m3密度:i=4.08 kJ/(kg·℃)定压比热容:CPiλ=0.626 W/(m·℃)导热系数:iμ=0.000725 Pa/s粘度:i⑦每年按330天计算,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

三、设备型式浮头式换热器四、设计任务1.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2.设计计算列管式换热器的管径尺寸、管内流速、热负荷、传热面积、管程数、管数、壳程数和接管尺寸等3.工艺流程图及换热器工艺条件图4.设计评述目录一、设计方案 (3)1.1选择换热器的类型 (3)1.2流动空间及流速的确定 (3)二、物性数据 (4)三、计算总传热系数 (4)3.1热流量 (4)3.2平均传热温差(逆流) (4)3.3冷却水用量 (4)3.4总传热系数K (4)四、计算传热面积 (5)五、工艺结构尺寸 (5)5.1管径和管内流速 (5)5.2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5)5.3平均传热温差校正系数 (6)5.4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6)5.5壳体内径 (6)5.6折流板 (6)5.7接管 (7)六、换热器核算 (7)6.1热量核算 (7)6.2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阻力 (9)6.3换热器主要结构尺寸和计算结果 (10)七、主体设备图 (11)八、参考文献 (11)九、主要符号说明 (11)十、总结 (12)一、设计方案1.1选择换热器的类型两流体温度变化情况:入口温度133℃,出口温度40℃循环水,入口温度30℃,出口温度40℃本设计任务为煤油冷却器的设计,两流体在传热过程中无相的变化,该换热器用循环冷却水冷却,冬季操作时进口温度会降低,考虑到这一因素,估计该换热器的管壁温和壳体壁温之差较大,因此初步确定选用带膨胀节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结构比较简单,制造简单,制造成本低,管程可用多种结构,规格范围广,在生产中广泛应用。

六管程浮头式换热器设计

六管程浮头式换热器设计

六管程浮头式换热器设计摘要换热器是化工、炼油等生产中最常见的过程设备之一,是用于物料之间进行热量传递的过程设备,使热量从热流体传递到冷流体的设备。

在目前大型化工及石油化工装置中,采用各种换热的组合,就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种等级的能量,使产品的单位能耗降低,从而降低产品的成本已获得好的经济效益。

在化工厂中,换热器所占比例也有了明显提高,成为最重要的单元设备之一。

本设计说明书是关于浮头式换热器的设计,主要进行了换热器的工艺计算,换热器的结构和强度设计。

并且阐述了换热器的特点、换热器设备及其发展现状、国内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以及换热器的分类,同时说明了浮头式换热器的优点,介绍了换热器的结构设计,换热器主要零部件结构的设计及压力容器常用材料等。

计算部分主要对浮头换热器的筒体、封头和法兰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并对其进行了水压试验的校核;还对换热管、管板、折流板、鞍座和钩圈等各个受压元件按照GB-150和GB-151的标准进行简单的结构设计,使其屈服应力在许用应力范围内。

除此之外,还参阅相关的设计手册及大量的文献,完成了各个零件图的绘制,还对一篇外文进行了翻译等工作。

关键词:浮头式换热器;换热管;校核Six tube heat exchangers designAbstractHeat exchanger is widely used in chemical,oilrefining ect.It is used in materials to carry on the thermal transmission the process. At present, in large-scale chemical industry and in the petroleum chemical industry installment, each kind of heat transfer the combination can reasonably use each rank fully the energy, cause the production the unit energy consumption to reduce, thus reduce the production the cost to obtain the high economic efficiency. Thus, in the large-scale chemical industry and in the petroleum chemical industry production process, the heat exchanger obtains the more and more widespread application. In the chemical plant, the heat exchanger accounted for the proportion also to have the distinct enhancement, became one of most important unit equipment.The design manual is about floating head heat exachanger, which included technology, calculate of heat exchanger, the structure and intensity of heat exchanger. And describ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eat exchanger, heat exchanger equip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atus quo, development trend of domestic and research hot spots and the classification of heat exchanger, floating head at the same time illustrates the advantages of heat exchanger. Introduced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heat exchangers, heat exchanger design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main components and pressure vessels commonly used materials. The main part of the calculation of the cylinder, head and flange of the calculation in detail, and its verification of hydraulic test; also heat exchanger, tube sheet,baffle,circle hooks,such as saddles and all by pressure components in accordance withthe GB-150 and GB-151 standard for strength calculation, checking water pressure test intensity to yield stress in the range of allowable stress. In addition, see the related design manuals and a lot of literature, completed the mapping of various parts, but also a translation of a foreign languages and so on.Keywords :Floating Head Heat Exchanger; Heat Exchanger Tube;Check目录1 换热器概述 (1)1.1换热器的历史 (1)1.2换热器的概念及工作原理 (4)1.3换热器的分类 (4)1.4浮头式换热器的简介 (10)2浮头式换热器的设计 (11)2.1设备材料选择 (12)2.2设计参数的确定 (13)2.2.1设计压力 (13)2.2.2设计温度 (13)2.2.3厚度及厚度附加量 (14)2.2.4焊接接头系数 (14)2.2.5许用应力 (15)2.3结构的选择与论证 (16)2.3.1换热管 (16)2.3.2管板 (16)2.3.3管束分程 (17)2.3.4封头 (18)2.3.5折流板 (18)2.3.6开孔和开孔补强设计 (20)2.3.7法兰 (21)2.4各部件连接方式及结构 (22)3计算部分 (24)3.1后端管箱筒体计算 (24)3.1.1厚度计算 (24)3.1.2压力试验时应力校核 (25)3.1.3压力及应力计算 (25)3.2前端管箱封头计算 (26)3.2.1厚度计算 (26)3.2.2压力试验时应力校核 (27)3.2.3压力计算 (27)3.3前端管箱筒体计算 (27)3.3.1厚度计算 (28)3.3.2压力试验时应力校核 (28)3.3.3压力及应力计算 (29)3.4外头盖封头的计算 (29)3.4.1厚度计算 (30)3.4.2压力试验时应力校核 (30)3.4.3压力计算 (31)3.5浮头盖的设计计算 (31)3.5.1球冠形封头厚度计算 (31)3.5.2浮头法兰厚度计算 (33)3.6壳体圆筒计算 (41)3.6.1厚度计算 (41)3.6.2压力试验时应力校核 (42)3.6.3压力及应力计算 (42)3.7管板设计 (43)3.7.1符号说明 (43)3.7.2管板厚度计算 (44)3.7.3换热管的轴向应力校核 (47)3.7.4换热管与管板连接的拉脱力校核 (48)3.8开孔补强 (49)结论 (53)谢辞 (54)参考文献 (55)1 换热器概述换热器是一种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节能设备,又称热交换器。

浮头式换热器课程设计

浮头式换热器课程设计

浮头式换热器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浮头式换热器的基本原理、结构特点、工作流程和应用范围。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浮头式换热器在化工、能源等领域的的重要作用,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掌握浮头式换热器的定义和分类;•理解浮头式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熟悉浮头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方法和应用场景。

2.技能目标:•能够分析浮头式换热器的工作流程和性能指标;•具备利用浮头式换热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浮头式换热器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认识到浮头式换热器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浮头式换热器的基本原理、结构特点、工作流程和应用范围。

具体安排如下:1.浮头式换热器的定义和分类;2.浮头式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3.浮头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方法;4.浮头式换热器的应用场景和案例分析;5.浮头式换热器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浮头式换热器的基本原理和知识;2.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浮头式换热器的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使学生亲手操作,加深对浮头式换热器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浮头式换热器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动画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实验设备:准备浮头式换热器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浮头式换热器计算说明书

浮头式换热器计算说明书

课程设计题目:浮头式换热器院系:机械工程学院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班级:1003班学生姓名:尹以龙指导教师:***目录第一部分任务书 (1)第二部分计算说明书 (2)1.传热工艺计算 (2)1.1.原始数据 (2)1.2.定性温度及物性参数 (3)1.3.传热量和冷水流量 (3)1.4.有效平均温度 (3)1.5.管程传热面积计算 (4)1.6.结构初步设计 (4)1.7.壳程换热系数计算 (5)1.8.总传热系数计算 (6)1.9.结构初步设计 (7)1.10.壳程换热系数计算 (7)1.11.总传热系数计算 (8)1.12.核算管程压强降 (8)1.13.核算壳程压强降 (9)2.强度计算 (11)2.1.换热管材料及规格的选择和根数的确定 (11)2.2.确定筒体内径 (11)2.3.确定筒体壁厚 (12)2.3.1.筒体液压试验 (13)2.4.管箱封头厚度计算 (13)2.5.浮头侧封头厚度计算 (14)2.6.设备法兰的选择 (15)2.6.1.管箱侧法兰的选择 (15)2.6.2.浮头侧法兰的选择 (16)2.6.3.壳体上与浮头侧连接的法兰 (17)2.6.4.接管法兰的选择 (17)2.7.管板的设计 (18)2.8.钩圈式浮头 (22)2.8.1浮头法兰的计算 (24)2.8.2管程压力作用下浮头盖的设计 (28)2.9.浮动管板 (29)2.10.钩圈的选择 (30)2.11.折流板的选择 (31)2.12.拉杆和定距管的确定 (32)2.13.防冲板 (32)2.14.管箱短节壁厚的计算 (32)2.15.筒体、管箱的耐压试验的校核计算 (33)2.16.接管及开孔补强 (33)2.16.1 a,b孔的补强 (33)2.16.2 d,h孔的补强 (35)2.17. 支座择及应力校核 (37)2.17.1 支座的选择 (37)2.17.2 支座的应力校核 (38)2.18. 整体尺寸布局 (40)第一部分任务书一、设计题目设计题目:用水冷却煤油产品的浮头式换热器的设计二、设计条件(1)使煤油从180℃冷却到40℃,压力1.0MPa;(2)冷却剂为水,水压力为0.5MPa。

浮头式换热器课程设计说明书

浮头式换热器课程设计说明书

浮头式换热器课程设计说明书(共2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1.方案确定选择换热器的类型浮头式换热器:主要特点是可以从壳体中抽出便于清洗管间和管内。

管束可以在管内自由伸缩不会产生热应力。

换热面积的确定根据《化工设备设计手册》选择传热面积为 400m 2换热管数N 的确定我国管壳式换热器常用碳素钢、低合金钢钢管,其规格为φ19× 2、φ25× 、φ32× 3、φ38 × 3、φ57 × 等,不锈钢钢管规格为φ19 × 2、φ25 × 2、φ32 × 2、φ38 × 、φ57 × 。

换热管长度规格为、、、、、、、、等。

换热器换热管长度与公称直径之比,一般在 4~25 之间,常用的为 6~10。

管子的材料选择应根 据介质的压力、温度及腐蚀性来确定。

选用32×3mm 的无缝钢管,材质为 0Cr18Ni9,管长为 6000mmn=A/πd 0L 3-5式 3-5:n —换热管数 A —换热面积m 2 d0—换热管外径mm L —换热管长度mm故 -3-3400n==6133.1432600010⨯⨯10⨯⨯根表拉杆直径 /mm表拉杆数量换热器公称直径DN/mm400<d400≤d<700700≤d<900900≤d<2600 44810拉杆需 10根。

换热管的排布与连接方式的确定换热管排列形式如图所示。

换热管在管板上的排列形式主要有正三角形、正方形和转正三角形、转三角形。

正三角形排列形式可以在同样的管板面积上排列最多的管数,故用的最为广泛,但管外不易清洗。

为便于管外便于清洗可以采用正方形或转正方形的管束。

换热管中心距要保证管子与管板连接时,管桥有足够的强度和宽度。

管间需要清洗时还要留有进行清洗的通道。

换热管中心距宜不小于倍的换热管的外径。

浮头式换热器设计说明书

浮头式换热器设计说明书

1 绪论1.1 换热设备在工业中的应用在炼油、化工生产中,绝大多数的工艺过程都有加热、冷却和冷凝的过程,这些过程总称为换热过程。

传热过程的进行需要一定的设备来完成,这些使传热过程得以实现的设备就称之为换热设备。

据统计,在炼油厂中换热设备的投资占全部工艺设备总投资的35%~40%,因为绝大部分的化学反应或传质传热过程都与热量的变化密切相关,如反应过程中:有的要放热、有的要吸热、要维持反应的连续进行,就必须排除多余的热量或补充所需的热量。

工艺过程中某些废热或余热也需要加以回收利用,以降低成本。

综上所述,换热设备是炼油、化工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设备。

换热设备在动力、原子能、冶金及食品等其他工业部门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1.2 换热设备的分类1.2.1按作用原理或传热方式可分为:直接接触式、蓄热式、间壁式。

1.2.1.1直接接触式换热器,如下图所示热流体图1.1其传热的效果好,但不能用于发生反应或有影响的流体之间。

蓄热式换热器,如下图所示图1.2其适用于温度较高的场合,但有交叉污染,温度被动大。

1.2.1.3 间壁式换热器,又称表面式换热器利用间壁进行热交换。

冷热两种流体隔开,互不接触,热量由热流体通过间壁传递给冷流体。

1.2.2 按其工艺用途可分为:冷却器(cooler)、冷凝器(condenser)、加热器(一般不发生相变)(heater)、蒸发器(发生相变)(evaporator)、再沸器(reboiler)、废热锅炉(waste heat boiler)。

1.2.3 按材料分类:分为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换热器。

1.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上个世纪70年代初发生世界性能源危机,有力地促进了传热强化技术的发展。

为了节能降耗,提高工业生产的经济效益,要求开发适用不同工业过程要求的高效能换热设备。

因此,几十年来,高效换热器的开发与研究始终是人们关注的课题,国内外先后推出了一系列新型高效换热器。

近年来,国内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强化传热技术的研究,但在新型高效换热器的开发方面与国外差距仍然较大,并且新型高效换热器的实际推广和应用仍非常有限。

浮头式换热器设计说明书

浮头式换热器设计说明书

1 绪论1.1 换热设备在工业中的应用在炼油、化工生产中,绝大多数的工艺过程都有加热、冷却和冷凝的过程,这些过程总称为换热过程。

传热过程的进行需要一定的设备来完成,这些使传热过程得以实现的设备就称之为换热设备。

据统计,在炼油厂中换热设备的投资占全部工艺设备总投资的35%~40%,因为绝大部分的化学反应或传质传热过程都与热量的变化密切相关,如反应过程中:有的要放热、有的要吸热、要维持反应的连续进行,就必须排除多余的热量或补充所需的热量。

工艺过程中某些废热或余热也需要加以回收利用,以降低成本。

综上所述,换热设备是炼油、化工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设备。

换热设备在动力、原子能、冶金及食品等其他工业部门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1.2 换热设备的分类1.2.1按作用原理或传热方式可分为:直接接触式、蓄热式、间壁式。

1.2.1.1直接接触式换热器,如下图所示热流体图1.1其传热的效果好,但不能用于发生反应或有影响的流体之间。

蓄热式换热器,如下图所示图1.2其适用于温度较高的场合,但有交叉污染,温度被动大。

1.2.1.3 间壁式换热器,又称表面式换热器利用间壁进行热交换。

冷热两种流体隔开,互不接触,热量由热流体通过间壁传递给冷流体。

1.2.2 按其工艺用途可分为:冷却器(cooler)、冷凝器(condenser)、加热器(一般不发生相变)(heater)、蒸发器(发生相变)(evaporator)、再沸器(reboiler)、废热锅炉(waste heat boiler)。

1.2.3 按材料分类:分为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换热器。

1.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上个世纪70年代初发生世界性能源危机,有力地促进了传热强化技术的发展。

为了节能降耗,提高工业生产的经济效益,要求开发适用不同工业过程要求的高效能换热设备。

因此,几十年来,高效换热器的开发与研究始终是人们关注的课题,国内外先后推出了一系列新型高效换热器。

近年来,国内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强化传热技术的研究,但在新型高效换热器的开发方面与国外差距仍然较大,并且新型高效换热器的实际推广和应用仍非常有限。

浮头式换热器设计说明书

浮头式换热器设计说明书

浮头式换热器设计说明书摘要本设计说明书是关于浮头式换热器的设计,主要是进行了换热器的工艺计算、换热器的结构和强度设计。

设计的前半部分是工艺计算部分,主要是根据给定的设计条件估算换热面积,从而进行换热器的选型,校核传热系数,计算出实际的换热面积,最后进行压力降和壁温的计算。

设计的后半部分则是关于结构和强度的设计,主要是根据已经选定的换热器型式进行设备内各零部件(如接管、折流板、定距管、钩圈、管箱等)的设计,包括:材料的选择、具体尺寸确定、确定具体位置、管板厚度的计算、浮头盖和浮头法兰厚度的计算、开孔补强计算等。

关于浮头式换热器设计的各个环节,设计说明书中都有详细的说明。

浮头式换热器:其结构如图2所示。

管子一端固定在一块固定管板上,管板夹持在壳体法兰与管箱法兰之间,用螺栓连接;管子另一端固定在浮头管板上,浮头管板夹持在用螺柱连接的浮头盖与钩圈之间,形成可在壳体内自由移动的浮头,故当管束与壳体受热伸长时,两者互不牵制,因而不会产生温差应力。

浮头部分是由浮头管板,钩圈与浮头端盖组成的可拆联接,因此可以容易抽出管束,故管内管外都能进行清洗,也便于检修。

由上述特点可知,浮头式换热器多用于温度波动和温差大的场合,尽管与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相比其结构更复杂、造价更高。

1.1设计任务根据给定的工艺设计条件,此设计为无相变热、冷流体间换热的浮头式换热器设计任务。

1.2总体设计①确定结构形式。

由于介质换热温差较大,因此选用浮头式换热器。

②合理安排流程。

安排冷的污水走壳程,处理过的热清水走管程。

1.3热工计算①原始数据○2定性温度与物性参数○3物料与热量恒算○4有效平均温差○5初算传热面积○6换热器结构设计○7管程传热与压降○8壳程传热与压降结构设计与强度设计1)换热流程设计:采用壳程为单程、管程为单程的结构型式.2)换热管及其排列方式:采用的无缝钢管,材料为2520钢,热管排列方式为三角形排列,如图所示,共101根。

另外6根拉杆,共排列107根。

浮头式换热器设计说明书

浮头式换热器设计说明书

4746/168400 T JB MnR EHA -⨯装订线4. 管板与换热管的连接:管板与换热管采用胀接的形式,胀接长度mml37=,对于规格为5.225⨯φ换热管,由于管板壁厚2540>,为5.0322==+Kmml,,连接方式如下:5. 换热管中心距:由换热管外径mmd25=外,中心距mmt32=,根据GB151-1999标准,可查得分隔板槽两侧相邻管中心距mmSn44=6. 布管限定圆:根据GB151-1999标准,对于浮头式换热器,其布管限定圆直径为:)21(2bbbDDnL++-=b1=3b2=4b=11.52575.0min⋅≥δmm75.18=21075.18++≥δmm75.30=取标准设计值:mm40=δ装订线7. 管板管孔:根据GB151-1999标准,Ⅰ级管束(碳素钢管),当换热器mmd25=外时,其管孔直径mmd25.25=孔,允许偏差为:0~15.0+8. 管板连接:根据GB151-1999标准,管板与壳程圆筒、管板与法兰之间选择a型连接方式a型连接方式为:管板通过垫片于壳体法兰何管箱法兰连接管板与管箱用螺柱、垫片平面密封连接9. 壳体接管:由前已知壳体接管mmd1001=,管箱接管mmd802=,363=LD装订线16球冠形封头钩圈式浮头换热器外头盖推荐使用球冠形封头,根据《JB04746T.02钢制压力容器用封头》标准,取封头为DN500⨯8的PSH球冠形封头,总深度H=65mm,内表面积22033.0mA=,容积30063.0mV=,封头质量kgM9739.12=R=50017. 容器法兰1:根据JB-T4701-2000标准选取长颈对焊法兰,形式为突面密封面类型,则取MPaPN0.1=,mmDN400=,规格为:4559550054031====DHDD 23344524===dD  δ,配合螺柱为:20M20个结构如图所示:mmA1383≤即可装订线2:根据JB-T4701-2000标准选取长颈对焊法兰,形式为凹凸面密封面类型,则取MPaPN0.1=,mmDN500=,规格为:55510060064031====DHDD 23385524===dD  δ,配合螺柱为:20M20个结构如图所示:3:根据JB-T4721-92外头盖侧法兰,形式为凸面密封面类型,则取MPaPN0.1=,mmDN400=,规格为:5559060064031====DHDD 23325524===dD  δ,配合螺柱为:20M20个结构如图所示:4钩圈式浮头法兰480800=+=i f D D372)104(2400)1(2=+-=++=bn b D D i fi426186290=+=b D3946400=-=c Dmm D G 384)53200(2=--=18钩圈 选择A 型钩圈t t ][σ=113直径比K=1.29查GB150-1998第九章,得Y=7.77120)](5.0[5.0=+-=fi c b D D D La厚度δ=42mm19管板计算:对延长部分兼做法兰的固定管板根据GB151-1999,初始数据:垫片压紧力作用中心圆直径384mm管子: 管子外径:mm d 25=外 管子壁厚:mm5.2=δ管子根数:mm n68=浙江工业大学课题:浮头式换热器设计班级:过控0601学号:200602060120设计者:徐庆清。

浮头式换热器课程设计报告书

浮头式换热器课程设计报告书

目录一设计任务书 (2)二设计计算 (2)2.1确定设计方案 (2)2.11 选择换热器类型 (2)2.12 管程安排 (2)2.2 确定物性数据 (2)2.3 估计传热面积 (3)2.31 热流量(忽略热损失) (3)2.32 冷却水的用量 (3)2.33 平均传热温差 (3)2.34 初算传热面积 (3)2.4 工艺结构尺寸 (4)2.41 管径和管内流速 (4)2.42 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4)2.44 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5)2.45 壳体直径 (5)2.46 折流板 (5)2.47 接管 (5)2.5 换热器核算 (6)2.51 传热面积校核 (6)2.52 换热器内压降的核算 (8)三设计结果汇总表及图 (9)一 设计任务书某生产过程中.需将6000kg/h 的原油从175℃冷却至130℃.压力为0.4MPa ;冷却介质采用循环水.循环冷却水的压力为0.3MPa.循环水进口温度25℃.出口温度为55℃。

试设计一台列管式换热器.完成该生产任务。

二 设计计算2.1确定设计方案2.11 选择换热器类型 两流体的温度变化情况:原油进口温度175℃.出口温度130℃; 循环冷却水进口温度25℃.出口温度55℃。

考虑到换热器的管壁温度和壳体温度之差较大.因此初步确定选用浮头式换热器。

2.12 管程安排由于循环冷却水较易结垢.若其流速太低.将会加速污垢增长速度.使换热器的热流量下降.故总体考虑.应使循环冷却水走管程.原油走壳程。

2.2 确定物性数据定性温度:对于一般气体和水等低黏度流体.其定性温度可取流体进出口温度的平均值。

故 壳程原油的定性温度为: 5.1522)130175(=+=T ℃ 管程循环冷却水的定性温度为:402)5525(=+=t ℃ 已知原油在定性温度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 密度 0ρ=820kg/m 3 导热系数 0λ=0.128W/m ℃ 定压比热容 0p C =2.20kJ/kg ℃粘度 0μ=0.665mPa ﹒s 循环冷却水在40℃下的物性数据如下:密度 i ρ=992.2kg/m 3 导热系数 0λ=0.634W/m ℃ 定压比热容 0p C =4.1744KJ/kg ℃ 粘度 0μ=0.656mPa ﹒s2.3 估计传热面积2.31 热流量 (忽略热损失)h kj t C m Q p /452.260000000⨯⨯==2.32 冷却水的用量h kg t C Q m p i /2.4773301744.459400000=⨯==2.33 平均传热温差 先按照纯逆流计算得:36.112105120ln )105120('=-=mt ℃ 2.34 初算传热面积由总传热系数的选择表可得:K 的取值范围为290 ~698)/(02C m W .在K 的取值范围内.取K=320)/(02C m W 。

浮头式换热器设计说明书

浮头式换热器设计说明书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论文题目 BES-900-1.0-165-4.5/25-2Ⅱ浮头式换热器设计学号 1002050314学生姓名刘成专业班级 10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03班指导教师刘丽芳总评成绩2014年 6 月 1 日摘要 (2)Abstract (3)绪论 (4)一换热器的简单介绍 (4)二换热器的应用 (4)三管壳式换热器的分类及其特点 (4)四换热器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 (5)五换热器的选型 (7)第一章结构及强度计算 (8)1.1筒体的计算 (8)1.2管箱的结构设计 (9)1.3 浮头盖的设计 (14)1.4管板的计算 (27)1.5外头盖的计算 (32)1.6开孔补强计算 (33)1.7其他零部件设计 (36)第二章浮头式换热器的制造工艺 (41)2.1 总体制造工艺 (41)2.2 管箱、壳体、头盖的制造工艺 (41)2.3 换热管的制造工艺 (41)2.4 管板与折流板的制造工艺 (41)第三章浮头式换热器的检验、安装、使用和维修 (43)3.1换热管的水压试验 (43)3.2安装 (43)3.3使用 (44)3.4维护 (44)设计总结 (45)致谢 (46)参考文献 (47)附录 (48)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

换热器的应用广泛,它的主要功能是保证工艺过程对介质所要求的特定温度,同时也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设备之一。

换热器既可是一种单独的设备,如加热器、冷却器和凝汽器等;也可是某一工艺设备的组成部分,如氨合成塔内的热交换器。

本设计说明书是关于浮头式换热器的设计,主要是进行了换热器的结构和强度设计。

这部分主要是根据设计课题和课题给定条件进行设备内各零部件(如管箱、浮头钩圈、管板、接管、折流板、隔板、定距管等)的设计,包括:材料的选择、具体尺寸确定、确定具体位置、管板厚度的计算、浮头盖和浮头法兰厚度的计算、开孔补强计算等。

浮头式换热器课程设计

浮头式换热器课程设计

目录一 设计任务书某生产过程中,需将6000kg/h 的原油从175℃冷却至130℃,压力为0.4MPa ;冷却介质采用循环水,循环冷却水的压力为0.3MPa ,循环水进口温度25℃,出口温度为55℃。

试设计一台列管式换热器,完成该生产任务。

二 设计计算2.1确定设计方案2.11 选择换热器类型 两流体的温度变化情况:原油进口温度175℃,出口温度130℃; 循环冷却水进口温度25℃,出口温度55℃。

考虑到换热器的管壁温度和壳体温度之差较大,因此初步确定选用浮头式换热器。

2.12 管程安排由于循环冷却水较易结垢,若其流速太低,将会加速污垢增长速度,使换热器的热流量下降,故总体考虑,应使循环冷却水走管程,原油走壳程。

2.2 确定物性数据定性温度:对于一般气体和水等低黏度流体,其定性温度可取流体进出口温度的平均值。

故 壳程原油的定性温度为:5.1522)130175(=+=T ℃ 管程循环冷却水的定性温度为:402)5525(=+=t ℃ 已知原油在定性温度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 密度 0ρ=820kg/m 3 导热系数 0λ=0.128W/m ℃ 定压比热容 0p C =2.20kJ/kg ℃ 粘度 0μ=0.665mPa ﹒s 循环冷却水在40℃下的物性数据如下:密度 i ρ=992.2kg/m 3 导热系数 0λ=0.634W/m ℃ 定压比热容 0p C =4.1744KJ/kg ℃ 粘度 0μ=0.656mPa ﹒s2.3 估计传热面积2.31 热流量 (忽略热损失)h kj t C m Q p /452.260000000⨯⨯==2.32 冷却水的用量h kg t C Q m p i /2.4773301744.459400000=⨯==2.33 平均传热温差 先按照纯逆流计算得:36.112105120ln )105120('=-=mt ℃ 2.34 初算传热面积由总传热系数的选择表可得:K 的取值范围为290 ~698)/(02C m W ,在K 的取值范围内,取K=320)/(02C m W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设计题目及工艺参数---------------------------------------------------1一、换热器的分类及特点---------------------------------------------------2二、结构设计-------------------------------------------------------------51、管径及管长的选择---------------------------------------------------52、初步确定换热管的根数n和管子排列方式-------------------------------53、筒体内径确定-------------------------------------------------------54、浮头管板及钩圈法兰结构设计-----------------------------------------65、管箱法兰、管箱侧壳体法兰和管法兰设计-------------------------------76、外头盖法兰、外头盖侧法兰设计---------------------------------------77、外头盖结构设计-----------------------------------------------------88、接管的选择--------------------------------------------------------------------------------------89、管箱结构设计-------------------------------------------------------810、管箱结构设计------------------------------------------------------811、垫片选择----------------------------------------------------------912、折流板------------------------------------------------------------------------------------------913、支座选取----------------------------------------------------------1014、拉杆的选择--------------------------------------------------------1315、接管高度(伸出长度)确定------------------------------------------1316、防冲板------------------------------------------------------------1317、设备总长的确定----------------------------------------------------1318、浮头法兰---------------------------------------------------------------------------------------1419、浮头管板及钩圈----------------------------------------------------14三、强度计算--------------------------------------------------------------141、筒体壁厚的计算-----------------------------------------------------142、外头盖短节,封头厚度计算-------------------------------------------153、管箱短节、封头厚度计算 --------------------------------------------164、管箱短节开孔补强的核校 --------------------------------------------165、壳体压力试验的应力校核---------------------------------------------166、壳体接管开孔补强校核-----------------------------------------------177、固定管板计算-------------------------------------------------------188、无折边球封头计算 --------------------------------------------------199、管子拉脱力计算-----------------------------------------------------20四、设计汇总-----------------------------------------------------21五、设计体会--------------------------------------------------------------21参考文献--------------------------------------------------------------22设计题目:浮头式换热器工艺参数:管口表:符号公称直径(mm)管口名称a 130 变换气进口b 130 软水出口c 130 变换气出口d 130 软水进口e 50 排尽口设备选择原理及原因:浮头式换热器的结构较复杂,金属材料耗量较大,浮头端出现内泄露不易检查出来,由于管束与壳体间隙较大,影响传热效果。

该换热器的管束可以从壳体中抽出,便于清洗管间和管内,管束可以在壳体内自由伸缩,不会产生热应力。

浮头式换热器适用于较高的压力下工作,适用于壳体壁温于管壁温差较大或壳程流体易结垢的场合。

本设计的管程壁温和壳程壁温温差较大,工作压力属于中上,且管程内物料为重油,壳程内为轻汽油。

故本设计选择浮头式换热器。

一、换热器的分类及其特点换热器是一种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节能设备,是各种工业部门最常见的通用热工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能源、机械、交通、制冷、空调及航空航天等各个领域。

换热器不仅是保证某些工艺流程和条件而广泛使用的设备,也是开发利用工业二次能源,实现余热回收和节能的主要设备。

工业生产中使用的换热器型式很多,而且仍在不断发展。

按使用目的不同,换热器可分为加热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

由于使用的条件和工作的环境不同,换热器又有各种各样的型式和结构。

按传热原理和实现热交换的方法,换热器可分为间壁式、混合式和蓄热式3类,其中以间壁式换热器应用最为普遍。

间壁式换热器种类很多,如夹套式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蛇管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板翅式换热器和列管式换热器,列管式换热器又叫做管壳式换热器,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换热器。

管壳式换热器的应用已有十分悠久的历史。

管壳式换热器是一种传统的标准换热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制冷、核能和动力等工业。

由于世界性的能源危机,工业生产中对换热器的需求量越来越多,对换热器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近代的许多化工过程中,如裂解、合成和聚合等,大都要求在高温高压下进行,有的压力高达250 MPa,温度则高达750℃,又腐蚀的情况下,实现换热更困难。

而管壳式结构具有选材范围广、换热表面清洗方便、适应性强、处理能力大、能承受高温和高压等特点。

一方面,伴随着现代化工厂生产规模的日益增大,换热设备也相应地向大型化方向发展,以降低动力消耗和余属消耗;另一方面,随着精细化工的迅速崛起,换热设备也有向小而精方向发展的趋势。

管壳式结构的换热器能满足这样的要求。

近几十年来,随着紧凑式换热器(板式、板翅式等)、热管式换热器和直接接触式换热器等的发展,管壳式换热器面临着挑战,在某些场合,管壳式换热器已被一些新型换热器所取代,但由于管壳式换热器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广泛的适应性,它的产量至今仍占统治地位。

目前工业装置中管壳式换热器的用量占全部用量的70%。

管壳式换热器结构也有较大的改进和发展,从原来传统的弓形隔板加光滑管的结构,发展为其它类型的管间支撑物加强化管的结构,由于这些结构上的改进,使得管壳式换热器的传热与流体阻力性能有了明显的改善,加上本身固有的优点,如耐高温、耐高压、结构简单和清洗方便等,使得管壳式换热器在激烈的换热器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管壳式换热器主要包括固定管板式、浮头式、U形管式、填料函式等结构。

根据介质的种类、压力、温度、污垢,以及管板与壳体的连接方式、换热管的形式与传热条件、造价和维修检查情况等,结合各种结构形式的特点选择、设计和制造各种管壳式换热器。

图1.1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典型结构(1)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两端管板,采用焊接方式与壳体连接固定。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由管箱、壳体、管板和管子等零部件组成,如图1.1所示。

其结构简单紧凑,排管比较多,在相同换热器公称直径的情况下面积比较大,制造简单,但在最后一道壳体与管板的焊缝无法进行无损检测。

其优点是:①相同公称直径下,传热面积比浮头式换热器大20%~30%;②旁路泄露比较小;③锻件使用比较少;④没有内部泄露的存在。

缺点是:①壳体和管子壁温差一般小于等于50℃,大于50℃时应在壳体上设置膨胀节;②管板与管头之间容易产生温差应力而损坏;③壳程无法进行机械清洗;④管子腐蚀后造成连同壳体也报废,壳体部件寿命取决于管子寿命,因此设备寿命相对比较低;⑤不适用于壳程容易结垢的场合。

(2) 浮头式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的一端管板与壳体固定,一端的管板可在壳体内自由浮动,壳体和管板对热膨胀是自由的,因此当两种介质温差较大时,管束与壳体之间不产生温差应力。

浮头端设计成可拆结构,使管束能容易地插入或抽出壳体,这样方便清洗和检修。

由于该换热器结构复杂,而且浮动端小盖在操作时无法得知其泄露情况,所以在安装时应特别注意其密封,如图1.2所示。

图1.2浮头式换热器(3) U形管式换热器该换热管两端是固定在同一块管板上的,结构简单,造价低。

管束可抽出,外壁便于清洗,但换热管清洗困难,所以介质必须是清洁且不结污垢的物料。

由于结构不紧凑的原因,影响传热效率,换热也不均匀。

一般用于高温高压的场合,壳程内一般按工艺要求设置折流板和纵向隔板,如图1.3所示。

图1.3 U形管式换热器的典型结构(4) 填料函式换热器填料函式换热器适用于壳程压力不高、较严重腐蚀的介质、温差较大且经常要更换管束的冷却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