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十一章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第四版)第十一章

宏观经济学(第四版)第十一章

从前面的分析可知,自生消费 (a)、投资(I)都与收入变动无 关,它们属于自生支出 (Autonomous expenditure),用 A来表示。bY是随着收入增加 而增加的支出,因此属于派生 支出(Induced expenditure),用 eY来表示,e代表边际支出倾 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spend) 表示每增加一单位收入所增加 的支出。在这个简单的模型里, 派生支出实际上就是派生消费, e也就等于边际消费倾向b。因 此,又可表达成: E=A+eY 这表明计划总支出由自生支出 和派生支出两个部分构成。 可以用右图来表示计划支出线。
四、储蓄倾向
1)储蓄倾向:储蓄与收入的比率。
1 2 3 4 5 6 7 收入 9000 10000 11000 12000 13000 14000 15000 消费 9110 10000 10850 11600 12240 12830 13360 储蓄 -110 0 150 400 760 1170 1640 MPS 0.11 0.15 0.25 0.36 0.41 0.47 APS -0.01 0 0.01 0.03 0.06 0.08 0.11
结论: 人们偏好平稳消费,工作年份储蓄,退休年份动用储蓄。 如果中年人比例增大,消费倾向会下降。 反之会增加。 遗产的存在,会使得储蓄增加。 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储蓄会减少。
三 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
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认为:消费者的消费 支出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而是由他 的永久收入决定。
永久收入假说 美国弗里德曼(M.Friedman)
结论:
消费变动要
比收入变动稳 定得多。
二 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
公式:C
= aWR + cYL

宏观经济学 第十一章

宏观经济学  第十一章


11.2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哈罗德-多玛增长模型实际上是凯恩斯理论的长期化,研究保持充 分就业条件下,储蓄、投资的增长与总产出均衡增长的关系。 哈罗德-多玛增长模型的假定: (1)全部产品分成消费品和投资品。 (2)规模报酬不变。 (3)劳动与资本要素不能互相替代。资本-产出比率、劳动-产量 比率、资本-劳动比率在增长过程中保持不变。 基本变量与变量之间关系:基本变量是储蓄率s、资本-产出比率v 和经济增长率G。 G = s/v 哈罗德-多玛增长模型中有三种经济增长率。Gw指均衡的或有保证 的增长率, Gw是由意愿的储蓄率sd和厂商合意的资本-产出比率vr 决定的。 Gw = sd/vr

如果Gn > Gw,表示意愿的储蓄率sd不足以支持按照自然增长 率增长所需要的储蓄率so,要求采用紧缩性的政策来控制有效 需求以防止通货膨胀;如果Gn < Gw,表示意愿的储蓄率sd超 过了按照自然增长率增长所需要的储蓄率so,过度储蓄将使该 经济长期处于就业不足的经济萧条,要求政府实行赤字财政以 弥补私人部门的投资不足。
哈罗德-多玛增长模型的成就: (1)提出投资二重性。 (2)将凯恩斯理论动态化和长期化。 (3)提出经济增长率取决于储蓄率。 哈罗德-多玛增长模型的缺点:哈罗德-多玛增长模型中描述劳 动与资本关系时使用直角型等产量线,这种等产量线的特点是 两种要素完全不可替代 ,这导致哈罗德-多玛增长模型产生存 在性和稳定性问题,稳定的经济增长途径几乎是不存在的,所 以被称为“锋刃”。
第十一章
11.1

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的源泉
经济增长是研究经济的长期趋势和变动轨迹。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不完全一致。经济增长通常指 GDP数量的增长和决定增长的因素;而经济发展理 论以发展中国家作为研究对象,它不仅包括GDP数 量的增长,还包括经济体制变革、社会结构、文化 教育的发展。

宏观经济学-第十一章IS-LM的运用

宏观经济学-第十一章IS-LM的运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IS-LM模型不断被 完善和扩展,以适应经济学的理论发 展和实际应用的需要。
02 IS曲线
IS曲线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IS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和商品市 场同时均衡时,利率和国民收入 之间关系的曲线。
特点
IS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表示在商 品市场上,利率上升时,国民收 入会减少;利率下降时,国民收 入会增加。
IS-LM模型可以用来分析菲利普斯曲线,即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通 过调整模型中的参数,可以解释不同经济环境下菲利普斯曲线的形状和位置。
政策选择
根据菲利普斯曲线,政府可以根据经济状况选择适当的政策组合来平衡通货膨 胀和失业率之间的关系。
经模型可以用来划分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如繁荣期、 衰退期、萧条期和复苏期。
IS曲线的移动及影响因素
政府购买
增加政府购买将导致IS曲线向右 移动,因为政府购买增加会刺激 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
税收政策
减税政策将导致IS曲线向右移动, 因为减税会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 入,从而增加消费和投资,进而 增加国民收入。
货币供应
增加货币供应将导致IS曲线向右 移动,因为货币供应增加会导致 利率下降,从而刺激投资和消费, 进而增加国民收入。
IS-LM模型的重要性
01
IS-LM模型是宏观经济分析的重 要工具,用于分析经济政策对总 体经济活动的影响。
02
通过IS-LM模型,可以理解货币 政策和财政政策如何影响经济, 以及政策如何相互作用。
IS-LM模型的历史与发展
IS-LM模型最初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 理查德·希克斯提出,后来经过其他 经济学家的改进和发展。
03 LM曲线
LM曲线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宏观经济学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策和理论课件

宏观经济学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策和理论课件
第十一章
宏观经济政策和理论
宏观经济学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 策和理论
1
第一节 主动性和被动性政策
➢一、政策效果滞后 ➢二、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 ➢三、卢卡斯批判
宏观经济学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 策和理论
2
一、政策效果滞后
政策制定者会遇到的时滞有三种: ➢1、识别时滞 ➢2、行动时滞 ➢3、生效时滞
宏观经济学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 策和理论
25
反对实施严格的预算平衡策略的理由
➢ 首先,预算赤字或盈余可以对稳定经济有所帮助。 ➢ 其次,在税收体系的运作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对经
济施加不当刺激的扭曲,而预算赤字或盈余则可 以用来消除这种扭曲。
➢ 此外,政府可以借助预算赤字将税收负担从当前 居民身上转移到下一代人,这在某些非常时期对 维护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是十分有益的。
P1
C
AD0
AD1
AD1
0
Y1 Y
Y2 Y 0
(a)货币主义周期
LAS SAS
C
A
B
AD2
AD0 AD1
Y1 Y
AD0
AD1
Y2
Y
(b)理性预期周期
图11.6
新古典的传统周期理论
宏观经济学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
策和理论
30
3、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Real business cycle theory) 对传统总需求波动理论提出了修正。
3、麦卡伦姆规则代表了一种被动性政策的货币政策规则, 而泰勒规则体现了一种主动性政策的货币政策规则。
宏观经济学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 策和理论
24
财政政策规则
最突出的一条规则是预算平衡策略。所谓预算平 衡策略,顾名思义,就是政府的支出不得突破其 税收收入,进而维持财政收支的平衡。

《宏观经济学》课件-第十一章 开放经济中的货币与汇率

《宏观经济学》课件-第十一章 开放经济中的货币与汇率
∑Pi=E∑Pai; 3、绝对购买力平价定理的假设条件:
(P338第2段)
(1)不存在自然的贸易壁垒,如运输与 保险费用;
(2)不存在人为的壁垒,如关税与进口 配额;
(3)所有产品都是可贸易产品;
(4)国内和国外价格指数所包含的产品 品种相同,且各种产品的权重相同;
4、相对购买力平价定理:指在一定时期 内,汇率变动与该时期两国物价水平的 相对变化成比例。(P338第4段第1行)
二、浮动汇率制下的货币政策
在浮动汇率制下,中央银行将不干 预外汇市场的汇率。
经济萧条→央行实行放松性的货币政策→在公 开市场上买进政府债券→ 放出基础货币→ 形 成过度的货币供给→ 过多的本币购买外币→ 外币供不应求→本币贬值→本国出口增加,进 口减少;
结论1:在小于充分就业的经济中,净出口增 加使总产出增加,并使经济回到充分就业的状 态下。总产出增加使货币需求增加,净出口增 加使外汇供给增加,最终抵消货币市场中过度 的货币供给。
结论:当资本项目受到管制的固定汇率制下, 人们只有通过经常项目赤字来消除过度的货币 供给,一直到过度的货币供给余额消失时为止。
2、资本不可自由流动下的浮动汇率
央行实行放松性的货币政策→在公开市 场上买进政府债券→ 放出基础货币→ 形成过度的货币供给→ 国内利率下降→ 公众手中的实际货币余额持有需求增加 →投资与消费增加→收入水平增加→进 口增加→经常项目出现逆差→外币供不 应求→本币贬值,汇率上升→出口增加, 进口下降,一直到经常项目逆差消失时 为止;
第一节 汇率制度的变迁
一、汇率与货币的可兑换性
1、汇率:指一种货币与另一种货币之间的兑 换比率。(P324倒第6行)
(1)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 标准,折算成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的汇率表 示方法。(P324倒第6行)

宏观经济学-第十一章-总需求与总供给

宏观经济学-第十一章-总需求与总供给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图1. 观察短期经济波动
(a) 实际 GDP
2000的 10亿美元
$10,000
9,000
8,000
7,000 6,000 5,000
实际 GDP
4,000
3,000
2,00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图1. 观察短期经济波动
(b) 投资支出
$1,500
1,000 500
投资支出
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关于经济波动的三个事实
随着产量减少,失业增加。
实际GDP的变化与失业率的变化是反 向相关的。 在衰退期间,失业率大幅上升。
为什么总需求曲线会移动
• 移动可能起因于以下变量的变动: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图1. 观察短期经济波动
劳动力的 百分比
12%
(c) 失业率
10 失业率
8
6
4
2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解释短期经济波动
• 古典经济学的假设
• 这种投资支出的增加意味着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更大 了。
© 2007 Thomson South-Western
为什么总需求曲线是下倾的
• 物价水平与净出口:

宏观经济学第十一章

宏观经济学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 连续时间随机增长模型本章的扩展是在跨时的连续增长模型中引入不确定性,并讨论不确定性下的Ricardian Equivalence 问题。

第一节 一个基本的随机跨时模型1.1 基本框架假定一个有代表性的消费者在(t,t+dt)期间的消费为C(t)dt 。

他的目标是极大化他的终生的期望效用: (11.1) dt C U e E t )(0⎰∞-β 0)(,0)(<''>'C U C U约束条件为随机的积累方程:(11.2) dT iBdt dY dK dB -+=+ 其中B(t)为t 时的实际政府债券;K(t)为t 时的资本存量;dY 为(t,t+dt)期间的产出;dT 为(t,t+dt)期间的税率;i 为t 时债券的实际利率。

初始的债券和资本分别为:00,K B 。

假定产出服从如下的随机过程:(11.3) 0)(,0)(,)()(<''>'+=K F K F dy K H dt K F dY左边的第一项F (K )是每单位时间的平均产出率。

随机项dy 表示生产率冲击,并假定它是暂时独立、正态分布的,随机过程的期望为0,方差为dt y 2σ。

税收服从如下的随机过程: (11.4) dv dt t T t dT +=)()(其中Tdt 为(t,t+dt)期间的平均税收水平,dv 是随机部分,假定它是暂时独立、正态分布的,随机过程的期望为0,方差为dt v 2σ。

我们把总债券和资本记为: (11.5) K B W +≡ 相应的资产组合比例为 (11.6) WB n W K n ≡-≡1, 因此,把方程(.3) (.4) (.5) (.6)代入方程(.2),则有代表性消费者的最优化问题可表示为: (11.7) dt C U e E t )(0⎰∞-βs.t.(11.8) dv dy nW H dt t T C W n i nW F dW -+---+=)()]()1()([ 并且 00)0(;)0(W W n n ==为了解这一最优化问题,我们定义价值函数dt C U e E t W V tt )(max ),(⎰∞-=β并定义现值价值函数为 t tt s e t W V ds C U e Et W J ββ),()(max ),()(⎰∞--==为方便起见,我们把财富积累的随机过程表示为 dv dy nW H dv dy K H dw -=-≡)()( 因此有 (11.9)22222v yv y w H H σσσσ+-=由连续随机模型的随机Hamilton-Jacobi-Bellman 方程为: (11.10)⎭⎬⎫⎩⎨⎧+---++=-----t WW w t W t t t e t W J nW e t W J T C W n i nW F e C U e t W J ββββσ),()(21),(])1()([)(max ),(2进一步整理为0)()(21)(])1()([)()(max 2,=⎭⎬⎫⎩⎨⎧+---++∂∂+-W J nW W J T C W n i nW F t J W J C U WW w W n C σβ则相应的一阶条件为: (11.11) W J C U =')((11.12) 0][])([2=-⋅'+-'WW yv y W J H H J i nW F σσ方程(.11)是通常的一阶最优条件,它表示消费的边际效用等于财富的边际效用。

宏观经济学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策和理论课件

宏观经济学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策和理论课件
➢ 累进收入税制
➢ 失业补偿
宏观经济学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 策和理论
7
二、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
由于时滞的存在,宏观经济政策要到实施后很久 才会起效,这就要求政策制定者能精确地预测将 来的经济情况。
为了提高对经济活动的预测能力,经济学家们想 了很多办法,如运用领先指标和大型经济模型等。
➢ 所谓领先指标就是一系列领先于经济活动的起伏 而波动的数据,领先指标的大幅升降有可能是经 济启动或降温的先兆。
宏观经济学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 策和理论
11
以货币政策为例
P
AS1
E2
P1
AS0
E1
P0
E0
AD1
AD0
0
Y0
Y1
Y
图11.2 经济政策无效
宏观经济学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 策和理论
12
卢卡斯认为,在经济活动中,每个家庭和每个厂 商都会有意识地收集一切与自己的经济活动有关 的信息并会对之做出恰如其分的反应。
13
卢卡斯批判的重点
这种理论对凯恩斯主义者所主张的积极干预政策提 出了有力的批判。
凯恩斯理论完全将公众视为政策的被动接收者。而 卢卡斯认为,在经济活动中,每个家庭和每个厂商 都会有意识地收集一切与自己的经济活动有关的信 息并会对之做出恰如其分的反应。当人们了解了政 府的经济政策后,也会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
宏观经济学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 策和理论
9
11
10.5
10
9.5
9
8.5
8
7.5
7
6.5
1981
1982
实际失业率 预测失业率4
1983
预测失业率1 预测失业率5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调控的效应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调控的效应

入了投机市场,抑制或排挤了生产性的社会投资, 部分抵消了政府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
货币政策的挤出效应 由于政府增加货币供应
11.5%的水平, 政府增加货币供应100个亿,可使总产出水平由原来 的9250亿扩张至9583.3亿的水平(将r = 115代入r′= 460 + 0.06Y求得),产出效应为333.3亿,如右上图
Y
财政政策的产出效应 财政政策工具引起一个国
家总产出水平或总收入水平的 变化,也可称财政政策的收入 效应。
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由于政府支出(包括政府
的公务性购买、政府投资和转 移支付)的增加使利率水平上 升,从而抑制(挤出)了部分 社会(私人)投资的现象。
1
2.影响财政政策调控效应的因素(一)
(1) LM曲线的斜率越小,财政政策效果越明显(产出效应越大,挤出效应越小); (2) LM曲线的斜率越大,财政政策效果越不明显(产出效应越小,挤出效应越大)。
LM
IS2
r2
IS1Leabharlann r1E2 E1r0
E0
E3
0
Y
Y0
Y1 Y2 Y3
3
二、货币政策的调控效应
r
1、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和挤出效应
例:设C=1000+0.8Y,I=2000-10r,L=0.3Y-5r, 11.5% M=2200;若货币供应增加100亿,计算该政策的产 11.0% 出效应和挤出效应。
IS E0
LM0 E2
E1
LM1
解:货币供应增加前后的LM曲线方程分别为:
r=-440+0.06Y,r′=-460+0.06Y;IS曲线方程为: r=300-0.02Y;分别解货币供应增加前后的IS-LM模 0 型,有Y = 9250,Y′= 9500,ΔY = 9500 - 9250 = 250,

宏观经济学 第十一章

宏观经济学  第十一章

经济将长期稳定地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这是经济增长的最高理想境界。
第十一章
新剑桥增长模型
与新古典综合派相对,新剑桥学派是当代凯恩斯主义的另一个重 要分支。由于主要代表人物琼· 罗宾逊、卡尔多、斯拉法、帕西内蒂等 都在英国剑桥大学任教,而理论上又叛离以马歇尔为代表的“剑桥学
派”,故称“新剑桥学派”。源自成了经济滞胀局面,把经济置于卡莱茨基预言的停停走走的“政治方面的商业
循环”状态中,所以,反对新古典综合派用调节总需求和实行工资—物价管制 的方法解决滞胀。并且主张重点采用收入分配方面的措施来调节经济、解决停 滞膨胀问题。但是,西方政府并未采纳和付诸实施这些他们认为激进的政策。
第十一章
新剑桥增长模型
第十一章
实际增长率
所谓实际增长率是现实发生的经济增长率。其取决于实际储蓄率s 与实际资本—产出比c之比: 其中,G为实际增长率。 于是,在假设资本—产出比不变和假设没有资本折旧的条件下,凯恩斯
G=sc
意义上的均衡产出增长率取决于实际储蓄率:储蓄率越高,经济增长速
度越快。
第十一章
有保证的增长率
新剑桥学派的主要观点
新剑桥增长模型
第十一章
新剑桥学派的主要观点
新剑桥学派认为,“人类关系和工艺关系的相互作用是经济分析的论 题”。这种强调社会制度和经济关系的分析方法,突出表现在该学派的收入
分配理论中。新剑桥学派在价值论和分配论方面摈弃边际效用和边际生产力
论,攻击新古典综合派建立在资本边际生产力论基础上的经济增长理论。 卡尔多将经济部门分为初级、加工和服务三级,认为第三级部门不可能 发生重大问题,但提供食物、燃料、原料等基本供给品的初级部门和将原料 加工成品的第二级部门都可能成为通货膨胀的根源,而且如果初级部门产出 与二级、三级部门生产比例失调,就有可能导致经济生活中出现停滞膨胀。

宏观经济学第11章

宏观经济学第11章
因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引起, 因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引起,产业部门 的兴起或衰落所至。 的兴起或衰落所至。
周期性失业(cyclical unemployment) 周期性失业
出现在对劳动整体需求比较低的时候。 出现在对劳动整体需求比较低的时候。总支出和 产出减少,是周期性失业的原因。 产出减少,是周期性失业的原因。
恶性的通货膨胀(Hyperinflation) 恶性的通货膨胀(Hyperinflation)
价格以惊人的速率上涨, 价格以惊人的速率上涨,一揽子钱只能 卖到一兜的食品。 卖到一兜的食品。
通货膨胀的影响
收入和财富在不同阶层间的再分配
非预期的通货膨胀将使得财富从债权人手中再 分配给债务人,持有货币越多损失越大。 分配给债务人,持有货币越多损失越大。
m1
通货膨胀率取决于货币增长率。m 0
补充: 补充:
T0
T1
时间
即使预期是理性的,也会存在通胀惯性,财政和货币政策 即使预期是理性的,也会存在通胀惯性, 会有实际效果。 会有实际效果。
§11、3 反通货膨胀政策 11、 的两难困境
降低通货膨胀的成本
降低通胀率总是要以牺牲产出和就业为代价, 降低通胀率总是要以牺牲产出和就业为代价,有人计算 将通胀率降低一个百分点失业率上升两个百分点, 过,将通胀率降低一个百分点失业率上升两个百分点,而失 业率每上升一个百分点产出减少两个百分点。 业率每上升一个百分点产出减少两个百分点。美国对自己的 估算是,降低一个百分点的通货膨胀代价是GDP损失1,400 GDP损失1,400亿 估算是,降低一个百分点的通货膨胀代价是GDP损失1,400亿 美元到4,000亿美元。 4,000亿美元 美元到4,000亿美元。 π AS AS’

《宏观经济学课件》第十一章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宏观经济学课件》第十一章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第十一章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一、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工具:公开市场业务、贴现率、法定准备金率。

在本章中,我们以公开市场业务为例展开分析(一)公开市场业务对均衡收入的影响初始均衡点为E1,央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入债券,增加了市场上的名义货币供给量。

在物价水平不变的前提下,名义货币增加即为真实货币增加。

这使得LM曲线向右移至LM2。

新的均衡在较低的利率和较高的收入上实现(即图中E2)。

均衡收入提高的原因是,央行在公开市场购入债券,降低了市场利率水平,从而导致投资支出的增加。

1.LM曲线斜率与收入变化的关系LM曲线越陡峭,均衡收入的变化幅度越大。

即h越小,均衡收入的变化幅度越大。

2.货币扩张的调整过程央行购买债券增加了真实货币供给增加,从而形成当前利率水平下的过量货币供给;公众对此的反应是,设法通过购买其它资产进行调整,从而导致资产价格上涨、收益率下降。

由于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调整十分迅速,经济体的状态立即从E1调整到E′,并使货币市场达到出清。

但在E′Y下,存货被降低到合意的库存水平之下,即商品市点,经济体存在过量的商品需求,在收入水平1场供不应求。

对此,经济体内各厂商的反应是扩大生产规模,从而会导致实际的收入水平上升。

实际收入水平上升带动货币需求的增长,利率也将从i'逐渐上升,利率和收入水平的变动轨迹大体是沿着LM2曲线。

最终,经济体在E2点实现新的均衡。

(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货币政策对经济体产生的影响大致可分为以下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真实余额变化,资产组合失衡;资产组合调整,利率水平变动; 第二阶段:利率水平变动,投资支出调整;需求发生变化,调整产出规模。

上述阶段又可分解成四个步骤: 1.真实货币供给变动;2.资产组合调整,引起资产价格和利率水平的变化; 3.利率水平变化,引起投资支出即总需求的变化; 4.根据新的总需求水平,调整产出规模。

(三)流动性陷阱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表明,利率水平调整是整个传导机制的核心环节。

宏观经济学第11章 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

宏观经济学第11章 短期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
问题,所以,在本章我们暂时假定价格不变。
LS曲线的含义:
r
LS曲线,代表产品和服务市场
达到均衡状态时的一条线,它反映
某些相关经济变量(或指标)相互
联动的情况。I代表投资,S代表储
蓄。
r3
r2
r1
O
LS
y1
y2
LS曲线
y3
y
LS曲线的推导
✓ 两部门经济中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是指 :
CI CS
✓ 经济均衡的条件是 : I=S
➢ 收入增加到Y2,实际货币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位至L2, 产生新均衡点为E2。
针对所有收入水平,完成同样的操作,就会产生一系列的点,连接起来就形成了
LM 曲线。
令实际货币需求=实际货币供给:
可得到:
M
kY hr
P
1
M
r kY
h
P
LM曲线的斜率和变动
➢ LM曲线上的三个区域
✓ 假定消费函数为:C
Y
✓ 均衡收入决定的公式:Y
( I)(
/ 1 )
✓ 若计划投资与利率的线性函数关系为:
最终得到均衡收入的公式: Y
I e dr
e dr
1
LS曲线的推导
使用投资函数曲线和凯恩斯主义交叉图
来推导IS曲线
使用投资函数曲线和储蓄函数曲线图推
区域
产品市场
货币市场

I S ,有超额产品供给
L M 有超额货币供给

I S ,有超额产品供给
L M 有超额货币需求

I S ,有超额产品需求
L M 有超额货币需求

宏观经济学课件 第十一章

宏观经济学课件 第十一章

CHAPTER 10两条曲线的交点决定着Y 和r 的唯一组合点,该点表示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

LM 曲线表示货币市场的均衡。

IS 曲线表示产品市场的均衡。

()()Y C Y T I r G=−++(,)M P L r Y =r Y 1CHAPTER 10政策制定者能够借助以下两个方面影响宏观经济变量•财政政策:G 和/或T •货币政策:M可以利用IS-LM 模型分析这些政策的影响效果。

()()Y C Y T I r G=−++(,)M P L r Y =rCHAPTER 10导致产出和收入上升1.IS 曲线向右移动Δ−11MPCG2.进而增加了货币需求,导致利率上升…3.…结果导致投资减少,因此,Y 的最终增加量小于:11MPCG Δ−及其副产品CHAPTER 10 6CHAPTER 10Y 由于消费者将减税额的一部分(1−MPC)储蓄起来,因此初始产出的增加会小于ΔT ,同时小于支出ΔG 时引起的初始产出增长…此时,IS 曲线的移动量MPC 1MPCT−Δ−1.…因此,在同样的ΔT 和ΔG 变化量下,ΔT 对r 与Y 产生的影响要小于ΔG 。

2.CHAPTER 10 11.90%29.10%United States24.90%27.70%Japan27.10%33.50%United Kingdom35.20%45.40%Italy 42.70%42.70%Turkey 8.10%25.70%Ireland 18.60%29.50%Switzerland 11.00%29.00%Iceland 42.40%47.90%Sweden 39.90%50.50%Hungary 33.40%39.00%Spain 39.20%38.80%Greece 23.20%38.30%SlovakRepublic 26.60%36.20%Portugal 42.10%43.60%Poland 29.60%37.30%Norway 14.50%20.50%New Zealand 29.10%38.60%Netherlands 18.20%18.20%Mexico国会增加G ,IS 曲线将向右移动如果美联储保持M 不变,则LM 曲线不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储蓄函数公式
❖ 储蓄是收入减去消费后的余额,即 ❖s = y - c
❖ 以s代表储蓄,以y代表收入,公式为: ❖ s = s(y) (并满足条件ds / dy > 0)
4)线性储蓄函数
❖ 储蓄与消费相对应 ❖ 线性条件下,c = a + by,代入s = y -
c ❖ s = y -(a + by), ❖ 整理: ❖ s = - a + (1-b) y (1 > b > 0) ❖ 横轴为收入y,纵轴为消费c或储蓄s的座
3)边际消费倾向
❖ 边际消费倾向:消费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率,MPC。 根据定义有: MPC=Δc/Δy
❖ 当消费增量Δc与收入增量Δy趋于无穷小时,即: ❖ MPC = dc/dy
❖ MPC是消费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 ❖ 不论MPC是常数还是变数,总是一个小于1的正数。有:
❖ 1 > MPC > 0
标中,储蓄函数图象如下:
4、储蓄倾向
❖ 1)储蓄倾向:储蓄与收入的比率。 感性认识:
收入 消费 1 9000 9110
储蓄 MPS APS
-110
-0.01
2 10000 10000 0
0.11 0
3 11000 10850 150 0.15 0.01
4 12000 11600 400 0.25 0.03
2)平均消费倾向
❖ 平均消费倾向:消费总量与收入总量的比率, APC。根据定义有: APC = c / y
❖ APC既可以小于1,意味着人们的消费总量小于收入总 量(产生储蓄);
❖ 也可以等于1,意味着人们把全部收入都用于消费(储 蓄为零);
❖ 还可以大于1,意味着人们的消费总量大于收入总量 (负债消费即产生负储蓄)。
❖ 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居民个人或家庭的收入水平。因 此,宏观经济学假定消费及其消费的规模与人们的收 入水平存在着稳定的函数关系。
3)消费函数公式
❖ 以c代表消费,以y代表收入: ❖ c = c(y) (满足条件dc / dy > 0) ❖ 如果是简单的线性函数,则为:
❖ c = a + by(1 > b > 0)
1、消费和消费函数
❖ 1)消费: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居民个人或家庭 为满足消费欲望而用于购买消费品和劳务的所有支出。
❖ 2)消费函数:指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的各种因素之间 的依存关系。
❖ 影响居民个人或家庭消费的因素是很多的,如收入水 平、消费品的价格水平、消费者个人的偏好、消费者 对其未来收入的预期、甚至消费信贷及其利率水平等 等,
❖ 2)凯恩斯定律:不论需求量是多少,经济制度均能以 不变价格提供供给。社会需求变动,只会引起产量变 动,使供求均衡,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 原因:
– 有大量闲置资源; – 短期分析,价格不易变化,即具有黏性。当需求变动时,厂
商首先考虑调整产量,而不是改变价格。
2、均衡产出的概念
均衡产出:与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经济社会的收 入正好等于居民和厂商想要有的支出。
3、储蓄
❖ 1)储蓄: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居民个人或家庭 收入中未用于消费的部分。
❖ 2)储蓄函数:指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 存关系。
❖ 影响储蓄的因素是很多的,如收入水平、财富分配状 况、消费习惯、社会保障体系的结构、利率水平等等, 但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居民个人或家庭的收入水平。
❖ 宏观经济学假定储蓄及其储蓄规模与人们的收入水平 存在着稳定的函数关系。
❖ 2)国家税收政策。累进的个人所得税,容易使富人的 一部分储蓄,以政府的名义花费,这些支出通常成为 公众的收入。
❖ 3)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的比例。未分配利润是一 种储蓄,多了消费减少,消费曲线向下移动。
三、两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
1、消费函数决定收入 2、储蓄函数决定收入
1、消费函数决定收入
❖ 1)假设计划净投资i是一个固定的常数,为自发的计 划投资。
4)MPC与APC
❖ MPC有递减趋势,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 费总量占收入总量的绝对比例也呈递减状态, 即APC也有递减趋势。
❖ 在特殊情况下,当线性消费函数中的自发性消 费a = 0时,平均消费倾向APC便等于边际消费 倾向MPC,且不再随收入的增加而递减。
❖ 此时,消费函数: ❖ c = ky
4)APS与APC
❖ 对收入来说储蓄函数与消费函数为互补函数, 即 y = c + s,
❖ 如果在该式两边同除Y有 y/y = c/y + s/y,
❖ 即: APC + APS = 1
❖ 或1 - APC = APS,1 - APS = APC
5)MPS与MPC
❖ 与上同理, y = c + s,有Δy = Δc + Δs;
收入 1 9000 2 10000 3 11000 4 12000 5 13000 6 14000 7 15000
消费 9110 10000 10850 11600 12240 12830 13360
MPC
0.89 0.85 0.75 0.64 0.59 0.53
APC 1.01 1.00 0.99 0.97 0.94 0.92 0.89
❖ 2)均衡收入公式变为:
y = c + i , c = a + by.
联立求解得:
y = (a+i) /1-b
❖ 3)所以,知道了消费函数和投资,就可以求得均衡的 国民收入。
例如:c=1000+0.8y,自发计划投资为600。
则均衡收入为 y=1000+600/1-0.8=8000(个单位)
此时,c=y-i=8000-600=7400
❖ 两边同除Δy,则 Δy/Δy = Δc/Δy +Δs/Δy
❖ 即: MPC + MPS = 1
❖ 或 1 - MPC = MPS,1 - MPS = MPC ❖ 可以推断:若MPC有递减趋势,那么MPS必有递增趋势。
– 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储蓄总量占收入总量的绝对比例也
呈递增状态,即平均储蓄倾向APS也有递增趋势。
+....=100 1/(1-0.8)=500
❖ 4)结论:乘数 k=1/(1-b)=1/(1-MPC) 所以乘数的大小与边际消费倾向成正相关。
4)简单投资乘数效应图示
2、三部门中的政府购买乘数
❖ 1)y=c+i+g=a+b(y-T)+i+g , T为定量税
❖ 2)解得:y a i g bT
s=y-c=8000-7400=600与投资相等。
4)消费函数决定收入的图解
2、储蓄函数决定收入
1)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i = y –c = s,所以 i = s 储蓄函数:s = -a + (1-b)y
2)联立方程组,得:i = -a + (1-b)y,得: y =( a+i)/(1-b)
3)所以,知道了储蓄函数和投资,就可以求得均衡的国 民收入。
4)线性消费函数的解释
❖ a是常数,自发性消费。其含义:居民个人或 家庭的消费中有一个相对稳定的部分,其变化 不受收入水平的影响。
❖ by,诱致性消费,是居民个人或家庭的消费中 受收入水平影响的部分。
❖ b作为该函数的斜率,被称为边际消费倾向。 ❖ 在横轴为收入y,纵轴为消费c的座标中,消费
函数c = a + by的图象如下:
y1
y2
y
i 1b
y ki 1
i
1 b
5、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 有了政府转移支付之后,
1b
3、三部门中的税收乘数
❖ 同理可以得到税收(定量税、税收绝对量)乘数如下
y a i g bT 1b
y1
a
ig 1b
bT1
y2
a
i g bT2 1b
y1
y2
y
bT 1 b
y
b
T
kT
1 b
4、三部门投资乘数
y a i g bT 1b
y1
a
i1 g 1b
bT
y2
a
i2 g bT 1b
❖ 根据定义有 MPS=Δs/Δy
❖ 当储蓄增量Δs与收入增量Δy趋于无穷小时, 即: MPS = ds/dy
❖ MPS是储蓄函数的一阶导数;
❖ 或者说,边际储蓄倾向MPC是储蓄曲线上任一 点切线的斜率。
❖ 特别地,当储蓄函数为一简单的线性函数时, MPS为一常数(1-b)。
❖ 当储蓄函数为非线性状态时,MPS将随收入的 变化而变化,且有递增的趋势。
第二章 国民收入决定
一、均衡产出 二、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三、两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 四、乘数论
一、均衡产出
1、最简单的经济关系
2、均衡产出的概念 3、投资=储蓄
1、最简单的经济关系
❖ 1)22假设:不存在政府、外贸。只有居民和厂商。 消费和储蓄在居民;生产和投资在厂商。投资不随利 率和产量而变动。折旧、未分配利润等=0,GDP、NDP、 NI、PI都相等。
❖ E = c+i,y = c +s
❖ c+i = c +s,
i=s
❖ 意义:经济达到均衡,计划投资必须= 计划储蓄,是一个前提条件。。
❖ 从实际情况看,I = S,是必然的结果。
二、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 1、消费和消费函数 ❖ 2、消费倾向 ❖ 3、储蓄 ❖ 4、储蓄倾向 ❖ 5、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 6、居民消费函数与社会消费函数
5)普通消费曲线
❖ 当消费函数为一简单的线性函数时,边际消费 倾向MPC为一常数b。
❖ 当消费函数为非线性状态时, ❖ 凯恩斯认为,存在一条最基本的心理规律: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