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醉花阴》 (7)
优质课高中语文必修四《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教案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古典诗歌所反映的古代社会生活,了解诗歌的发展情况。
2.引导学生欣赏古代诗歌,提高欣赏古典诗歌的水平。
学情分析:进入诗词阶段,语文教学的难度就又上了一个台阶。
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学习有畏难心理,致使学习兴趣淡薄。
大部分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也仅是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和考试。
凡此种种,我陷入了思考:我们的语文课堂是不是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创造思维得到发展了吗?在古诗词教学方面能否迎合学生达到一种默契呢?本单元我借助流行歌曲、通过比较鉴赏等方法来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音乐中展开想象,感受作品的魅力,同时让学生更深入的体悟诗词,感悟作者。
重点难点:1.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诵读方式,争取当堂成诵。
2.引导学生调动想象和联想的能力,通过对意象的品析,深入理解诗意,欣赏诗歌的美。
3.引导学生抓捕诗歌中精妙的语言,讨论诗歌语言、写法上的妙处。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歌曲导入请大家欣赏歌曲《菊花台》,歌词中为什么说“菊花残,满地伤”? 菊花有什么象征意义?开败凋落的菊花,凋落一地的花瓣象征忧伤、忧愁。
“菊花”这个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是一位善用“黄花”表达情思的人。
她在一个秋雨点点滴滴的黄昏,看着满地堆积残损的黄花,不觉悲从中来,百感交集,写出了饱含苦涩愁情的词作《声声慢》,而在《醉花阴》中她写黄花则是一句肝肠寸断的“人比黄花瘦”。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赏析《李清照词两首》,从黄花入手,感悟黄花背后的情思。
活动2【活动】朗读诗歌1.首先请同学们听名家诵读,在听的过程中注意读音和断句。
2.自由诵读(同学们看这首词该用什么样的感情基调和语速来朗读呢?)低沉的语调,缓慢的语速来表达词人浓浓的哀愁。
3.指名朗读4.齐读(进一步体悟诗歌)活动3【讲授】品读探究——赏析意象对比赏析《醉花阴》《声声慢》中的黄花意象黄花在不同人的笔下在不同的环境中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下面我们来看看清照笔下的黄花有何不同?赏析重点词句1.《醉花阴》中哪句是写黄花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醉花阴》

--曹操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柳永《雨霖铃》
结论:酒是“愁”的象 征
西风
乐游原上清秋节, 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 西风残照, 汉家陵阙。
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 和愁苦的神情。 A 结构上,和首句的“愁”字相呼应。愁是原因,瘦 是结果。 B 手法上,运用夸张比喻,描写出鲜明的人物形象( 衣带渐宽)。 C 内容上, “瘦”字,归结全篇的情意。贯穿全词的 愁绪因“瘦”而得到了最集中最形象的体现。创设出了 “情深深,愁浓浓”的情境。
感情基调:寂寞、忧郁,重阳佳节独守 空闺,思念丈夫的孤寂愁绪。这首词是 作者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写, 表达了重阳佳节独守空闺,思念丈夫的 寂寞与孤寂的愁绪。
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 金兽。”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作者为何提到重阳佳节?
3、下片写了哪些意象?试举两 例写出与之相关的词句。
(1)词的上片为我们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6分)
(2)这首词"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 心头"成为千古佳句,请说明理由。(8分)
(1)秋天来了荷花凋谢,暑退秋来, 所以竹席也凉了,诗人独自一人踏上小 船望着天边的大雁,表情神伤,意境凄 冷萧索。(3分)寓情于景,诗人用荷 花的凋谢来表明红颜易逝,用望雁独思 来表明自己对丈夫的相思之苦 (3分)
小结
自是花中第一流, 怎奈愁情恨悠悠。 漱玉飘香天地间, 独领风骚万古流。
总结
词中通过多方渲染烘托,刻画了一个日夜 想念丈夫,愁情满怀的少妇形象。
醉花阴微课一等奖教学设计3篇

第1篇教学设计一、说教材1、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教学目标本单元选取的是四位著名词人的作品。
李清照是宋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醉花阴》含蓄的述说闺中女子的寂寞哀愁和青年女子对爱情生活得向往。
是李清照前期词作的代表,李清照前期的词大多数写自己对爱情,尤其是离别之情的感受,属于词的传统题材。
但大多数是男性作者以女性口吻来写这一类词,往往隔着一层。
而李清照写的是自己亲身感受与内心体验,因此她的词就格外真挚细腻、委婉动人。
她从女性的心理出发,以女性特有的笔法来组织,因而别有一番风味。
本单元以宋词文学为主,选取的是苏轼、辛弃疾、柳永、李清照的作品,涵盖了词的豪放派和婉约派风格。
教学应指导学生在理解了词的内容后,教会学生鉴赏词的方法,在课上努力做到文本、编者、教师、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与交流。
通过鉴赏,体味词中表达的情感,分析作者是如何传情达意的。
进一步了解词的特点和写法,如情景交融,点染,白描,叠字等,让学生在学习后对词的鉴赏建立一个初步的感性的理解。
2、教材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醉花阴》和《声声慢》两首词是李清照的代表作,是作者分别在早期和南渡后晚期的作品。
《醉花阴》含蓄的述说闺中的寂寞哀愁和青年女子对爱情生活得向往;而《声声慢》则是作者南渡后,丈夫赵明诚病逝,形单影只的生活状况下完成的,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展现了深入灵魂的孤寂于戚戚。
两首词属同一人创作,而且是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写的;再加上年代的特殊性,处于北宋和南宋交替、外民族入侵的时间。
教授两词时,主要抓住词的感情变化,采用朗读和鉴赏相结合,将两词进行比较研究,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
教师讲解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对词的语言、词的意境和抒情主人公的情思进行鉴赏,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归纳主题和品评内涵。
因此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a、使学生明白朗读诗词要用情感驾御节奏。
b、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从一字一句入手,慢慢品析。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醉花阴》

《醉花阴》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在诵读中领悟作者情感。
(2)探究词人表现情感的方法。
(3)赏析词中名句,探究鉴赏诗词名句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诵读,领会词人的思想情感。
(2)探究鉴赏诗歌的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入手,挖掘意境与情感的关系,从而准确把握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探究鉴赏诗歌语言的角度和方法,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三、教法、学法1、教法:诵读法发现法讨论法2、学法:诵读法探究法归纳法四、教学用具:多媒体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从背景音乐联系到对李清照的经典评价,导入本课时教学。
导入语:她是临水照花的乱世美神;她是忧时伤世的赤子惊魂;她是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她是旷古绝今的词坛奇女;这位光耀千古的女子就是——李清照(学生齐答)。
(二)展标:大屏幕展示,明确学习内容。
(三)了解作者1、学生简介2、师生共同明确(四)读词,体会诗人情感。
1、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词的意蕴。
2、学生展示诵读,领会诗人情感(1)学生展示(2)师生评价3、准确把握词人情感。
(1)提问: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哪个字是作者情感的直接流露?(2)教师依据词中表现的情感引导诵读本词的方法并范读。
(3)联系背景,深刻领会作者情感。
提问:作者因何而愁?(五)品读,探究词中表现愁思的手法。
1、提问:词中作者是如何体现相思之愁的?2、自主与合作探究3、学生发表观点4、师生共同明确(六)学习鉴赏诗词名句句的角度和方法。
1、提问:《醉花阴》历来被人称道,其中的一句词更是被无数人称赞喜爱,你认为它是哪一句?(1)学生再读思考,选出佳句。
(2)教师插入赵明诚赛诗小故事。
2、你认为这句词好在哪里,请说明理由。
(学生探究后发表观点)3、总结升华(七)课堂反馈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并州路李宜远秋日并州路,黄榆落故关。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醉花阴》教学设计

3.结尾三句,是历来为人所称道的名句,试作简要赏析。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鉴赏古典诗词的一般方法鉴赏古诗词,达到加强巩固的目的。
五、小结
李清照用清丽的语言,抒发了她对丈夫浓浓的思念,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忧愁而美丽的画面。思念是如此凄苦,思念又是如此美丽。而这种愁情,穿越时空,引起每一个人内心的共鸣。
生1 :“文采有后主遗风”指她文风有南唐后主李煜的风格;《漱玉集》是她的词集。
生2: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指李清照故乡在山东济南;《金石录》是她和丈夫赵明诚以毕生心血而成的金石目录和研究专著。
师:沈谦《古今词话》里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是说二李是婉约词的杰出代表。今天我们来学习《漱玉集》中一篇重要作品《醉花阴》。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以情景默写的形式用多媒体展示,契合目前高考名句名篇默写的题型,既检查背诵默写,又总结了写“愁”的古诗的方法。
(3)李清照是如何写她的愁的呢?哪些字能体现出来?
明确:李清照写愁是从时间的长度上着手,一年之久,相思成灾。“永昼”“半夜”“又”。李清照的愁思从白天到晚上,甚至更长,佳节又重阳,“又”字说明不止一个重阳节。
愁还有重量,李清照在《武陵春》中云: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愁有数量,杜甫《曲江二首》之一中云: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愁有数量和深度,秦观在《千秋岁》中云: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
愁有面积,贺铸在《青玉案》中云: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这些写愁的名句共同特点是运用了夸张、比喻手法,将抽象的愁形象化了。
3.赏析“人比黄花瘦”的“瘦”字。
高中语文《醉花阴》教学公开课一等奖优秀课件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课的教案教案如下:第一单元1、课题: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
学生准备学生尺。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同学们,你妈妈和老师比,谁高谁矮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
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
生回答。
生按要求比一比二、探究新知(一)统一长度单位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出示例1情境图。
)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教师小结。
师生量课桌。
交流汇报:课桌的长是几拃教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3拃。
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二)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1、观察尺子,认识刻度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较一下,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教师指出刻度线、O刻度、长度单位“厘米”并明确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2、认识1厘米。
教师指出:这个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线一样,表示从这里开始。
从刻度0到刻度1的长度就是1厘米。
(板书:1厘米)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谁上来指指看我们发现了什么师:因为每个大格的长度都一样,所以我们在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时才有了统一的标准。
同学们你们觉得1厘米的长度怎么样啊追问: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教师呈现食指的宽度、田字格的宽度、图钉的长度。
用1厘米来说一句话:我们的食指宽大约是1厘米。
你也能用l厘米说一句话吗3、认识几厘米。
《醉花阴》优质课一等奖

词的意境
醉花阴
• 李清照
温故知新
说说我们学过的李词。
4
•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 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藉花 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 鸥鹭。
•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
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 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 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 动许多愁。
静听歌曲,体悟情感
《醉花阴》
初读感悟:找出词中的“词眼”
西香 风盈 ,袖东 人。篱 似莫把 黄道酒 花不黄 瘦消昏 。 魂后
,, 帘有 卷暗
纱销 厨金
醉
,兽薄 半,雾 夜佳浓
花 阴
凉节云
初又愁 透重永 。 阳昼
,,
李 清 照
玉瑞
枕脑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 1、反复朗读,体会其“愁”
情 • 2、找出词的意象,分析感受
全班带着情感齐读上阕, 体会词人凄楚。
悟读词的下阕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 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 比黄花瘦。 词眼
提问5:思考上阕中词人无 法排遣的凄凉愁闷,下阕 中她是如何排遣的?下阕 的词眼又是哪个词?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词人借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暗 指自己赏菊时借酒消愁。
赏析:“人比黄花瘦”的“瘦”字 A.写出了菊花的形态,传达出了秋菊的神。 B.描写思妇因思念而面容清减的形象,写 出了思念之深之苦。 C.以花喻人,花面相映,人如花,花如人, 营造了婉曲优美的艺术情境。
用帘外之黄花之瘦比喻人之形体销魂,创 意极美。古人喜欢用花来形容女子的美貌,如 “芙蓉如画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李却 以憔悴的“黄花”自指,此为独创。
醉花阴高中语文公开课一等奖优秀课件

作业
一、请运用本节课学习的鉴赏词的方法(找词眼,明词情;找意象,悟词意)试着鉴赏婉妁派另一词 人“秦观”的代表词,并将其改写成300左右的鉴赏短文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讲练结合提能力
2.入乎其内,出乎其外(高考链接)
讲练结合提能力
展示题目
展示形式 展示位置
怎样入愁:你认为词中哪些字词最富有表现力?体现了怎样的愁情 板演
前黑板
展示小组 1·2组
点评补充小 组
2组
缘愁选景: 选取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板演
为何生愁:
口述
李清照一生经历了什么?南渡前和南渡前后诗作的风格有什么不同?
诗歌鉴赏方法回顾
鉴赏、领悟 知人论世,以意逆志 置身诗境,缘景明请
重点探究—— 缘景明情 景 思维导图识真趣
词中有哪些主要意象表现出作者之愁?
薄雾 浓云
瑞脑 金兽
愁
玉枕 纱橱
黄昏 西风
黄花 暗香
“物皆著我之色彩”
从天气到瑞脑金兽、玉枕纱厨、帘外菊花, 词人用愁苦的心情来看这一切,无不涂上一层 愁苦的感情色彩。
黄西不香把凉纱又消浓
花风消盈酒初厨重金云
瘦,魂袖黄透,阳兽愁
。
,。昏。
。。永
后
昼
,
,
讲练结合提能力
1.课内练习( 超乎象外,得其环中)由已知到未知(文本)
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三句运用了十四个叠字,表现了三种 不同境界,奠定了全词凄伤感情基调。 b“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一句,象征悼亡之悲,怀乡之思。 c“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描绘出离愁的凄惨情景 ,诗孤苦飘零 的晚境体现。 D枯萎凋零的菊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 E全词通过淡酒、秋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等意象营造了冷清凄美的意境, 传递出孤寂愁苦的心境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醉花阴》教学设计

醉花阴导入:郭沫若先生有一副对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从这副对联看,你能读出哪些信息?(学生回答)解说:李清照、赵明诚、漱玉集、金石录、后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清照的《醉花阴》。
一、知人论世李清照(1084~1155),字易安,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
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
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她的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的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两期。
南渡前: 南渡后:内容——闺怨离愁内容——怀旧悼亡词风——清丽柔媚词风——凄婉哀怨二、鉴赏诗歌的方法读品赏悟读——读出音乐美品——品味意境美赏——赏析炼字美悟——领悟情感美三、感知文本读醉花阴薄雾/浓云/ 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这首诗中的形象是谁?这是那一类词?女子闺怨词闺情词 (学生回答)点明:闺情词写妇女的生活和情感的词你知道谁写过闺情词吗?闺情词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蝶恋花》终日望君君不至, 举头闻鹊喜。
——冯延巳《谒金门》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温庭筠《忆江南》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生查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李之仪《卜算子》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醉花阴》

清
照阴
醉花阴写作背景:
李清照18岁和才子赵明诚结婚,生活很 幸福,可是在她21岁时,宋朝高层党争 非常厉害,这股政治的寒风波及到他的 父亲李格非,她的父亲被污为“奸党”, 李清照也受到牵连离开京城,回到了山 东老家,被迫和丈夫过着离居的生活。
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 重,称为“重九”,重阳节是亲人团 聚的日子,重阳节有登高、赏菊、喝 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习俗。
深闺少妇愁永昼 薄雾浓云愁永昼 2)回顾下列句子红色的词是主语还是状语?
1) 故国神游《念奴娇赤壁怀古》
2) 都门帐饮无绪《柳永---雨霖铃》
瑞脑销金兽
烈火消金兽
Hale Waihona Puke 2)回顾下列句子红色的词是宾语还是状语后置?
1)今宵酒醒何处《柳永---雨霖铃》
2)访风景于崇阿《王勃—滕王阁序》
醉花阴写作背景:
李清照18岁和才子赵明诚结婚,生活 很幸福,可在她21岁时,宋朝高层党争 非常厉害,这股政治的寒风波及到他的 父亲李格非,她的父亲被污为“奸党”, 李清照也受到牵连离开京城,回到了山 东老家,被迫和丈夫过着离居的生活。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醉花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并通过作品初步了解其创作主题及风格;
2、过程与方法:学习鉴赏方法,把握词中表达情感的美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古典诗词的情感,提高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1.重点朗读,以声传情,把握李清照婉约词风格之美;
2.了解李清照,感悟词中蕴含的细腻情感,培养自己的情感体验。
具体操作:学生诵读,教师从字音、节奏、情感等方面给予点评,而后教师范读。
设计意图:熟悉文本。
2.分组再读,整体把握
操作:学生分组依此竞读,然后找学生说出对这首词的整体理解。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对这首词的整体把握情况,为下面的教学做铺垫。
过渡:词的上阕写“秋凉”,下阕抒“感怀”,我们从环境和词人心情中可以感受的一种情绪——愁
师:我们通过学习这首词以及前面学过的《声声慢》等等这些李清照的词,能够感受到她的这种“婉约”之美。那么就让我们以饱含深情的诵读来结束这节课。
(二)品味真情
1.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
2.“愁”字是本文的词眼,那么大家从哪些地方看出来作者的愁?
3.该词是如何将“愁”展示的淋漓尽致的?
注意:从意象、手法、炼字、炼句、时空等角度来多维释愁。
三、写出诗意
(出示任务:用诗意的语言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描绘出来,不少于40字;师生同时写作:5分钟)
四、感性结尾:
一、精彩导入:
提起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众人皆为佩服。她出身名门,精通诗词书画;她历经爱情坎坷,却独创“易安体”。每每读起她的文字,我们都会意犹未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醉花阴》,一同去品味女神的魅力。
二、教学过程:
(一)美读展示
1.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引入,激情诵读
醉花阴高中语文公开课一等奖优秀课件

板演
前黑板 前黑板 前黑板
3·4组
4组
5·6组
6组
7·8组
8组
活动要求:
1.运用不同颜色笔圈画出重点、难点、疑惑点 。 2.生生讨论,生生互评,如有质疑、驳斥、补充另加3分。 小组展示要求:2人配合(B展示,A讲解),时间2分钟书写工整,声音洪亮,讲解清楚,知识点准确。
重点探究—— 缘景明情 景 思维导图识真趣
注释 ①红藕:红色的荷花。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
美竹席。
②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兰舟: 用木兰木造的舟,诗词中多只泛用作舟的美称。
家国哀愁
③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诗》,寄其夫窦 滔,计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后 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的美称。
难点突破——妙比巧对
时期 愁的程度 风格 情感
声声慢 少妇时期 轻、浅、淡 清丽淡雅 闺情离愁
醉花阴
一剪梅
作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①,轻解
晚年寡居 罗裳,独上兰舟②。云中谁
寄锦书来③?雁字回时④,
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
重、深、浓 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
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沉痛凄婉
词中有哪些主要意象表现出作者之愁?
薄雾 浓云
瑞脑 金兽
愁
玉枕 纱橱
黄昏 西风
黄花 暗香
“物皆著我之色彩”
从天气到瑞脑金兽、玉枕纱厨、帘外菊花, 词人用愁苦的心情来看这一切,无不涂上一层 愁苦的感情色彩。
情景交融
低迷 忧郁
孤独 愁绪
刻骨 相思
凄冷 萧瑟
憔悴 愁苦
合作探究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醉花阴》教学设计

《醉花阴》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首词是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前期的作品,是一首思念远在外地游宦的丈夫的饱含浓浓愁情的词。
整首词都笼罩着一层挥之不去的愁情,使得词的格调都悲伤起来。
词以“愁”为暗线,最后落到“瘦”字。
整首词通过黄花、西风等几个典型的意象传达愁情。
而“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历来更是为人称道。
整首词意境幽美,格调高雅,用语出新。
【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有了比较多的诗词储备,诗词鉴赏能力比起高一也有很大的提升。
并且对李清照以及其词风有了一定的了解。
他们通过诵读,基本能把握全词的感情基调,所以,学习这首《醉花阴》重在品读全词通过哪些意象如何传达愁情的。
并且重点赏读最后三句,从结构、内容、表现手法等方面分析,可以进一步提高鉴赏能力。
【学习目标】1.围绕词眼,通过分析意象体会词人的情感和整首词的意境美。
2.赏析名句,品析表达技巧。
3.有感情地吟诵,并背诵全词。
【重点难点】1.围绕词眼,通过分析意象体会词人的情感和整首词的意境美。
(重点) 2.赏析名句,品析表达技巧。
(难点)【学习方法】诵读法、赏析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用《梅花三弄》凄美、哀怨的旋律首先为课堂创设出一种易安词的氛围。
师:欣赏完这首《梅花三弄》想必大家定有所思有所感,“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看人间多少故事,最销魂梅花三弄”,让我想到李清照和她的《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现在我们就随着《梅花三弄》的销魂之境走近李清照的《醉花阴》,去品一品这销魂之愁,去感一感这相思之情。
让我们深情地诵读起来。
二、诵读:读出音韵之美诵读提示:1.注意节奏、注意停顿。
如“有/暗香/盈袖”。
2.注意押韵。
这首词运用“昼”“兽”“透”“后”“袖”“瘦”等六个仄声韵,比较低沉。
3.注意感情。
师:诗歌的本质在于抒情。
通过刚刚的诵读和昨天的预习,大家能简要概括词人的感情吗?三、品读:体悟词人之情这首词中哪个字最能体现词人的情感?词人运用了哪些意象传达这种情感?师:全词表达了词人对在外游宦的丈夫的深深思念之情,这首词意境凄凉寂寥。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醉花阴》教学设计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似黄花瘦。
时 令 时 间 景 物 行 动
以清秋游乐的重阳佳节 反 衬她独守空闺的 孤寂。 借 “永昼 ”“半夜 ”“黄昏 ”时 自己独自在家空虚、无聊 的生活,表达对丈夫的 思 念 之情。夜以继日 /无休止 之情。 “薄雾 ”“浓云 ”“香炉 ”“玉 枕 ”“纱厨 ”“东篱 ”“酒 ”“西 风 ”“黄花 ”来烘托寂寞孤独 来烘托 难耐的感受。 独坐、孤眠、自斟来渲染 空虚无聊 的心情。
第 3 页(本章共 4 页)
晚景凄凉:无儿无女,孤独终老! 三、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前期的怀人之作。李清照婚后不久,丈夫赵明 诚便调官异地。深闺寂寞,她深深地思念着远行的丈夫。这 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她便写了这首词寄给丈夫 赵明诚。 四、朗诵体会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 浓云/ 愁永昼,瑞脑 /销金兽。佳节 /又重阳,玉枕 / 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 把酒/ 黄昏后,有暗香 / 盈袖。莫道 /不销魂,帘卷 / 西风,人比/黄花瘦。 五、译文: 从清晨稀薄的雾气到傍晚浓厚的云层,这漫长的白昼, 阴沉沉的天气真使人愁闷。 那金兽炉中的龙脑香早已烧完了, (我的忧愁却不见半点消减) 。又到重阳佳节了,我在轻薄的 床纱中枕着玉枕,感到半夜的凉气浸透了我的肌肤。
第 9 页(本章共 4 页)
2、上阕中哪些词语最富有表现力? “永”写出了时间的漫长。点出了愁的长久。透露出
第 5 页(本章共 4 页)
独处香闺、度日如年的心境。 “又”表明与亲人离别已久,独过佳节已非一回。 “凉”不只是肌肤所感之凉意,更是心灵所感之凄凉。 “透”点出了秋寒心冷,辗转反侧。 七、问题探究:这首词的意境是怎样的?感情基调是什 么?概括上下片内容。 凄凉寂寥的意境——思念丈夫的情感——寂寞忧郁的基 调 上片 重阳思亲 (写愁) 下片 饮酒赏菊 (写瘦) 本词通过多方渲染烘托,刻画了一个日夜想念丈夫,愁 情满怀的少妇形象。 八、结合全篇品味“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 瘦” ,佳在何处? A 结构上,和首句的“愁”字相呼应。愁是原因,瘦是 结果。 B 手法上,运用夸张比喻,描写出鲜明的人物形象(衣 带渐宽,腰肢瘦损)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 壮志难酬 悲 思念丈夫 凄
感 之恨
愤 之愁
凉
拓展: 写“愁”的诗句还有哪些? ①愁之长: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②愁之重: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③愁之多: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④愁之深: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 ⑤愁之韧:剪不断,理还乱诗感情基调的两句: •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2写黄昏后情形,暗含佳节思亲情绪的句子: •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3 直抒自己内心的伤感和外表消瘦的句子: •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4 通过佳节美景,反衬女主人公离愁别恨的句子: •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5用精彩的比喻,写因忧愁而消瘦的句子: •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 总结:鉴赏诗词的方法 • ⑴找准词眼,体会情感; • ⑵抓住意象,鉴赏意境; • ⑶鉴赏名句,品析技巧。
《醉花阴》与《念奴娇.赤壁怀古》比较鉴赏,体味 豪 放、婉约两派词风的不同。
赤壁怀古
雨霖铃
意 象
大江乱石 惊涛峭壁
壮 薄雾浓云、 凄 美 西风黄花 美
人 指挥若定 豪 独坐、孤 孤 事 谈笑却敌 迈 眠、自斟 寂
李清照,字 漱玉 , 号易安居士 ,宋 代 婉约 派词人。词自成一家,被称为 “ 易安体 ”。词作有《漱玉词》。
• 李清照的人生 • 南渡前(北宋灭亡前): 婚前(18岁前):生活在书香世家,家境优越,自身才华出众.
婚后(18-42岁):夫妻恩爱, 情趣相投,共同搜集书画金石。
• 南渡后(北宋灭亡后) 中晚年(43-71岁):经历战乱、夫死、国亡、无儿无女,无
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 李清照的作品
南渡前:代表作:《如梦令》、《一剪梅》、《醉花阴》
• 内容:闺情、离愁
词风:清丽明快
南渡后:代表作:《声声慢》、《永遇乐》、《武陵春》
• 内容:怀旧悼亡
词风:凄凉低沉。
朗诵体会 1.同桌互读纠正: 字音、节奏、语调、 语速等。
2、听朗读。
醉花阴
• 李清照
•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 •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 • 人比黄花瘦 。
整体感知: 1.找出词眼。 愁。 2.因何而愁? 思念丈夫。
背景介绍:词人在写作这首词的时 候,已结婚十余年。夫妻二人恩爱 情深,经常一起研究金石古玩、研 究词的创作。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 节,赵明诚调官异地;李清照独居 青州,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 此词寄给丈夫赵明诚。
深入探究:
你从哪里感受到主人公的 思夫之愁?
问:这首词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营造 了怎样的意境?
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提示:从炼字、修辞、表现手法等角度鉴赏)
• 1、炼字 (含义+景象+效果)
• 答:“瘦”写出了菊花的瘦细,菊瓣的纤长,这与作者 因相思而憔悴瘦弱的体态相近。不仅写出了两者的形似 之处,也写出了两者的神似之处。菊花象征隐逸精神酷 似作者清高淡泊的品格。和首句的“愁”字相呼应, “瘦”是“愁”的结果,画龙点睛。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 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 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 《醉花阴》
•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成就。 • 2.鉴赏李清照作品的婉约风格。 过程与方法 • 1.了解作品风格与个人遭遇的关系。 • 2.体味词中的意象、意境、感情。 • 3.理解词中的炼字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在词的艺术境界中陶冶美好的情感。
• 作业布置 • 默写《醉花阴》
谢谢大家
• 2、修辞 (手法+结合诗句分析+作用)
• 答:比喻新奇传神,以黄色的菊花比相思的少妇,刻画 出比黄花更为憔悴的少妇面容,形象地抒写了相思之苦。 以花喻人,花人相映,人如花,花似人,营造了婉曲优 美的艺术情境。
• 3、表现手法 (手法+结合诗句分析+作用)
• 答: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词人巧妙地将少妇与菊花相 比,展现出两个迭印的镜头:一边是萧瑟的秋风摇撼着 羸弱的瘦菊,一边是思妇布满愁云的憔悴面容,情景交 融,创设出了一种凄苦绝伦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