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高级文理中学职业定向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合集下载

近代德国教育发展的特点和对我们的启示

近代德国教育发展的特点和对我们的启示

参考内容
基本内容
德国教育改革是近年来欧洲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教育改革的核心 思想是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本次演示将介绍德国教育 改革的思想,以及它对我们的启示。
一、德国教育改革的基本原则
1、自治原则
德国没有统一的教育体制,各州享有课程设置的自治权,受宪法保护。每个 州的文化事务部根据州内政治、经济和人文情况制定教学大纲,这种自主权也反 映在课程设置上。由于各州的文化自治权受到重视,不同的州可以有不同的教育 项目。
二、德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1、重视自治权
德国教育改革的自治原则启示我们,自治权是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也 应该给予各地区和学校更多的自治权,允许不同的学校和教育机构开展个性化的 教育。这样有助于激发学校和教师的创造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注重灵活性
德国教育改革的灵活性原则启示我们,教育应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 应该及时修订教材和教学大纲,使其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发展。同时,教师也应该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谢谢观看
近代德国教育发展的特点和对我们 的启示
基本内容
德国教育的发展历程是一部丰富的历史,其中充满了各种不同的元素和特点。 特别是在近代,德国教育经历了显著的变革和发展,这些变革和发展不仅展现了 德国教育的实力和活力,而且对于我们的教育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首先,德国的职业教育在全球范围内都享有盛名。其核心特点就是“双元制” 教育。这种教育模式的特点在于,学生既在学校学习,也在企业实践。在企业实 践的时间大约占70%,在学校学习的时间大概占30%。这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 习,
生将来作为教师应具备的学术基础知识。同时,德国文化教育部于2004年12 月16日颁发的《教师教育新标准的决议》,强调了在职前培养阶段进行职业能力 的教育的重要性。这种教育模式能够使学生在掌握学术知识的同时,也能具备一 定的职业素养和能力,为他们未来的教育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德国职业教育给我们的启示及经验借鉴

德国职业教育给我们的启示及经验借鉴
学 校 、 业 文 理 中 学 、 等 专 科 学 校 、 科 学 校 。4 % 的 学 职 高 专 8 生 进 职业 学校 ( 元 制 教 育 模式 ) 习 , 制 三 年 , 元 制 双 学 学 双 学 校 目前 能 进 行 3 0 职 业 培 训 。 0 的 学 生 进 职 业 专 科 6种 4%
农 业 等 行 业 。 生 可 以 根 据 自己 的 兴 趣 选 择 适 合 的 学 校 。 学 按 照 德 国 《 业 教 育 法 》 规 定 , 业 教 育 的 学 制应 职 的 职 不 少 于 两 年 .但 不 超 过 三 年 ,具 体 由 所 学 专 业 的 性 质 决 定 课 程 安 排 分 为 三 个 阶 段 。 一 年 学 习 与 职 业 相 关 的行 第 业基 础 知 识 , 二 年 和第 三 年是 专 业 学 习 。 三 阶段 是毕 第 第
人 接 受 相 当 于 中 国 高 中层 次 的 职 业 教 育 。德 国 的 职 业 教
育 在 整 个 教 育 体 系 中 占据 重 要 地 位 , 是 基 础 教 育 和 高 等 教 育 及 就业 之 间 的桥 梁 。
德 国的 职业 教育 学 校 共有 五 种 : 业 学校 、 业 专科 职 职
学 校颁 发 执 照 和进 行监 督 。
在德 国 .职业 教 育受 到 关注 的程度 甚 至 高 于普 通 教
育 和 高 等 教 育 。据 中 国 驻 德 使 馆 教 育 处 所 作 的 调 研 报 告
显示 , 目前 德 国 1 — 9 年 龄 组 的 青 少 年 中 , 0 一 0 的 6 1岁 6% 7%
学 校学 习 , 余 l%的学 生在 另 外 三类 学 校学 习 。 国法 其 2 德
律 强制 规 定 : 一个 青 少 年都 必 须经 过 一年 的职 业 培训 。 每

德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模式是一种成功的实践经验,对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有一定的启示。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经验和启示点:
1. 产业参与:德国的职业教育非常注重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将教育与实际工作需求相结合。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制定、实习机会提供等方面,确保学生获得与工作相关的实践技能和经验。

启示:我国应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起稳定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岗位培训,使学生与职业需求更加贴近。

2. 实践性教学:德国职业教育重视实践性教学,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

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通过实习、实训和工作实践,掌握实际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启示:我国应该加强实践教学的环节,建设更多的实验室和技能培训基地,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训练。

3. 职业导向:德国的职业教育非常注重职业导向,鼓励学生发展具体的职业技能,并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支持。

启示:我国应该积极调整职业教育的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技能和就业能力,与市场需求相匹配。

4. 培训师资:德国职业教育非常注重培养师资队伍,教师必须具备实际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

他们既是教育者,也是行业从业者,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结合。

启示:我国应该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培养,提供更多的培训和进修机会,既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也注重实际工作经验的积累。

总结来说,德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是,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注重实践性教学,聚焦职业导向,以及培养师资队伍等方面。

这些经验可以有效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质量,并使其更加适应市场需求和推动经济发展。

德国双轨制职业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德国双轨制职业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德国双轨制职业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王小娟德国自二战后经济稳定发展,同时德国制造业的精良品质和技术革新速度也成为德国制造业大国地位长期稳定的重要保障,而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成就的关键就是“双轨制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下称“双轨制”,英文简称dual VETs)。

该模式有时也称为“双元制教育”,其核心是“企业和职业学校的合作”。

这种模式充分发挥企业积极性,以企业人才需求为培养目标,教学做一体化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且跨企业培训中心还为从业人员的继续发展提供在职培训,保障了德国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同时也为员工个人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1 双轨制职业教育模式简介双轨制教育的双轨,是指学生必须参加学校的职业基本素养知识学习和企业的技能培养的双重培训:一是职业学校,其主要职能是教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和人文社科知识;二是企业或工商会、手工业协会等职业能力实践培训中心,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接受职业实践能力培训。

双轨制是一种校企合作工商共建共育的模式,即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承担人才培养的任务,以企业为核心以职业为导向组织开展教学和岗位实践。

2 德国双轨制职业教育的启示2.1 企业角色转变,破解校企合作难题双轨制是一种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任务,这种教育模式又以企业为核心,企业中的实践和在职业学校中的理论教学密切结合。

这种以企业为主实施的职业教育,与我国以学校为主实施的职业教育有着根本不同。

德国中学生在进入“双轨制”职业学校之前,必须首先找到企业,与企业签订职业教育合同,随后企业跟与其签订培养协议的职业学校共同承担培养责任,在学校学习基础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在企业进行实习实训,毕业的学生绝大部分留在培训企业工作,既保证了学生的就业率,又保证了企业的回报率。

简言之,德国学生是“先入职,后入校”,而我国则是学生先入校学习,后求职就业。

在我国,企业不是主角而是配角,学生到企业实习往往被认为是对企业财力、人力的消耗,企业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不够。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借鉴和启示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借鉴和启示

m^E i E i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借鉴和启示吴燕摘要:国家颁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新时 代职业教育做出了战略规划,强调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对向社会输送的技术技能人 才、促进本国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笔者 通过对德国职业教育模式的考察和分析,以期为我国职业教 育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双元制;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国务院于2019年1月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 案》。

该方案对职教改革的关键问题提出战略性解决方案,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时代职业教育工作。

《方 案》指出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要由政府举办 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由参照普 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 转变,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

德国作为职业教育大 国,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双元”育人方面积累了丰富 的经验,可供借鉴参考。

_、德国的教育体系总览德国是一个由16个州组成的联邦制国家。

德国的教育 由联邦和各州一起负责。

联邦政府是教育规划和职业教育 的主要负责机构,此外由各州的文教部长组成联席会议进一 步协调全国的教育工作。

各州拥有小学教育到高等教育的 立法权和行政管理权。

德国实行12至13年义务教育,具体因州而异。

德国绝 大部分地区的小学学制是4年。

小学阶段过后,学生根据自 己的学习情况选择进人不同类型的中等教育学校。

德国中 等教育主要有4种办学形式:基础职业中学(Hauptschule)、实科中学(Realschule)、文理中学(Gymnasium)、综合中学 (Gesamtschule))。

学业成绩欠佳的学生一般就读基础职业中学,学制5 -6 年。

基础职业中学的基础学科内容相对较为浅显,主要是为 学生的就业做准备,因此在基础学科之外会开设劳工理论方 面的课程。

大多数学生毕业后会被录取进行进一步的双元 制职业培训,既在企业接受学徒的培训,又在职业专门学校 进行学习。

德国职业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启示湖南外贸职业学院彭铁光本人受学校委派,在湖南省教育厅的统一安排下于2011年7月30日至8月20日到德国的黑森州进行了为期21天的职业教育培训学习,现将学习情况与心得体会小结如下:一、德国职业教育的特色德国的职业与技术教育对德国经济的快速腾飞起了十分关键的作用,被誉为德国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尤其是“双元制”模式更是“秘密武器”的核心所在,本人通过深入企业、学校和有关政府机构学习考察,总结以下德国职业教育的五个特色。

(一)健全的职业教育体系德国的教育体系十分完备,大体上可分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进修教育四个部分。

德国的基础教育相当我国的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他们的学制一般是孩子三岁进幼儿园,六岁入小学,小学学制是四年,一般10岁前完成基础教育。

小学后根据每个学生的智力和学习状况实现第一次分流,成绩优异的学生进入一流的文理学校(约40%),相对较差的进入二流的实用学校(约35%),最差的进入三流的实体中学(约25%)。

分流的标准是老师根据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状况和智力水平向家长提出建议,由家长决定选择哪一类学校。

多数学生一开始升入这个阶段,就初步确定了今后就业升学的基本方向,目的性比较明确。

一流的文理学校以进入综合性大学为目标,中学8年结束后,通过考试获得高中文凭,然后凭高中文凭可以自己选择哪一所大学。

上大学不一定要在高中毕业的当年,高中毕业证书作为上大学的资格,终生有效。

因此,也有部分学生在取得高中毕业证书后,会选择去职业学校学一门技能去工作,到自己认为适当的时候再去上大学。

二流的实用中学学生的学业成绩相对差一些,以进入高等的职业院校和科技型大学为目的。

中学的学制是六年,然后升入职业高中学习专业课(2年),职业高中毕业后升入专业对口的科技大学或高职院校。

三流的实体中学是学业成绩最差的学生,以直接就业为目标,中学学制为五年。

中学毕业后,这部分学生会按照学校和社会提供的就业信息去选择工作。

德国职业教育对中国的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对中国的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对中国的启示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其职业导向性,即是以形成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课程开发以典型的职业活动为核心;教学内容以技术知识和工作过程知识为主体;教学方式强调行动导向;教学环境强调职业世界的真实性。

职业教育职业导向性的本质属性就决定了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地方行业性、技术技能性和市场导向性。

一、德国的职业教育1职教模式德国职业教育的典型模式是“双元制”,也称“双轨制”或“德国学徒制”。

所谓“双元制”是指学校和企业合作办学,学生在学校进行必要的专业理论和基础文化知识授课,企业则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从而把学校的理论培养与企业的实践培训结合起来,学校和企业都是教学实施主体,是职业教育的“双元”。

在这种职业教育模式下,招生工作由企业负责,学校基本上不组织招生工作,学生向有招生资格的企业报考,录取后与企业签定培训合同,进入职业学校学习,此时,学生既是职业学校的学生,同时又是企业的学徒。

“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学制一般是三年,有个别专业是三年半,第一学年是以理论知识学习为主,每周学校学习4天,企业培训1天,第二年、第三年以企业培训为主,每周企业培训4天,学校学习1天。

学生学习期满后,经过国家考试委员会的考核和审定,合格者颁发毕业证书,然后根据学生自己的意愿选择就业,大部分学生是留在原企业工作,也可以选择其他企业,还可以到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深造。

“双元制”教育模式的精髓就是真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2师资队伍德国职业学校的教师可分为专业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两支队伍。

德国职业学校对教师的要求非常严格,总体教师质量比较高。

要想成为一名德国职业学校的教师除了必须具有相应的学历和资历之外,还必须经过两年以上的工厂实践,才能具备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如果是担任实训教师则必须通过“师傅”考试并取得师傅的资格。

职业学校的专任教师一般都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而且教师每年还必须定期到企业挂职训练,或不定期派遣到相关企业学习了解企业的最新生产流程、工艺要求和产品质量标准等等。

德国职业教育经验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经验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
人职 业学校 或升 人专科 大学 做准 备 。 较高层 次 的职业 教育 ( 括企 业及 其它各 类职业 教育 机构 的培训 ) 必须 以接 受过较 低 包 , 层次 的职前 教育 ( 培训 ) 为基 础 , 应有 一定 的职业 实践经 验 ; 过职业 教育 ( 并 经 培训 ) 的人 员 , 既 可利用 已经学 到 的知识 和技 能 , 长期 从事 相应 的职业 , 可接 受更高 层次 的职 业教育 , 也 方 法 可 以多 种多样 , 间也可 以灵 活安排 ; 时 职业 教育 的各个层 次 以及它们 与普 通教 育之 间 , 可 以交 叉和相 互 沟通 , 成一 个上 下左 右互相 沟通 的 网络 体系 。 形
的发 展具有 十分 积极 的意 义 。 德 国职 业教 育 的基本情 况及 突 出特 点


德 国的职业 教育 十分 发达 ,在德 国教育 体 制 中占据 着极 为重要 的地位 。德 国的职业 教 育 , 双 元制 ” 以“ 为特 征 , 优点在 于学 习 与工作 、 其 学校 培训 和企 业 实践之 间 紧密结合 , 一特 这 色使 其备 受世 界各 国瞩 目。并且 , 国有 着十 分完善 的职业 教育 体系 , 国家法律 为其实 施 德 有 作保 证 , 有企业 广泛 参 与 , 突出特 点表现 在 以下几个 方 面。 其
本 法》 明确规定 国民生 产总值 的 1 1 、 资总收 入 的 2 5 用于 职业教 育 。 .% 工 .%

规 范德 国职业 教育 的法 律有 三个 , 即联邦 《 职业教 育法 》 联邦 《 、 职业教 育促 进法 》 《 和 手 工 业条 例》 此外还 有《 年劳 动保 护法 》《 , 青 、企业 基本 法》 《 、实训教 师 资格条 例》 以及各 州 的职 业 教育 法和 学校法 等 。这些 法律 、 规规 范和 约束着 具体 的职业 教育 行为 , 法 并且 , 学校 名 在 称、 培养 目标 、 专业 设 置 、 学制 长短 、 学条 件 、 办 经费 来源 、 师资格 、 师进 修 、 教 教 考试 办法 、 管 理 制 度等方 面 , 是依 照有 关法 律 , 明确 而具体 的要求 , 都 有 同时还有 一套包 括立 法监 督 、 司法 监督 、 行政 监督 、 会监 督在 内的职业 教育实 施监 督 系统 , 职业 教育真 正构 建 了有 法可 依 、 社 使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对我国的启示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背景下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不断增长,职业教育成为了中国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

德国作为欧洲经济强国和职业教育的典范,其职业教育体系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

本文将从德国职业教育体系的特点、优势和挑战出发,探讨德国职业教育对中国的启示和借鉴。

一、德国职业教育体系的特点1. 学制长、质量高: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是经过长期历史积淀形成的,其学制一般为3-4年,内容涵盖了理论和实践,使学生在毕业后具备了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

2. 联合培养、产教结合:德国的职业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更是企业培养,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学生在校期间可以通过实习、实训等方式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

3. 学历与技能并重:在德国,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重,从技能人才到高等教育学历,各有不同的发展路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选择。

1. 适应劳动市场需求: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能够有效地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大大减少了失业率。

2. 技能优势明显: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培养了大量的技能型人才,这些人才在各个行业都展现出了明显的优势,为德国的制造业、服务业等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

3. 教育与产业结合: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实现了教育和产业的紧密结合,学校和企业合作培养了大量的实用型人才,为德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1. 学历歧视:尽管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十分发达,但是在社会认可度上仍然存在学历歧视的问题,许多人认为只有高等教育才是成功的保障,而忽视了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性。

2. 教师短缺:随着社会对职业教育需求的增加,德国的职业教育系统面临着教师短缺的问题,急需更多的优秀教师来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

3. 技能更新不及时:由于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职业教育系统存在技能更新不及时的问题,使得一些毕业生的技能与市场需求不完全匹配。

四、德国职业教育对中国的启示结语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中国的职业教育改革也应该从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学校和产业的紧密合作、学历与技能并重等方面入手,使职业教育成为中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德国高等教育分流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

德国高等教育分流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

德国高等教育分流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进程的加快,高等教育的合理分流成为必然。

德国高等教育在传统的学术性大学、高等专科学校和职业学院內部或之间进行两阶段的合理分流,分流时机适宜,形成了类型多样、结构协调、內外兼顾的机制,具有鲜明的特色,这对我国的高等教育分流具有重要启示。

[标签]德国高等教育分流因此对中国的高等教育分流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第一阶段入学选拔时的分流:把学生分入不同的教育层次德国目前的高等教育分为学术性高等学校(含大学、高等工科学校、高等师范学校和神学院等)、高等专科学校和职业学院。

首先分析第一阶段入学选拔时的分流,即把学生分人不同的高等教育类型(见图1)。

(一)进入学术性高等学校:两年基础学习德国没有高考,凡是完全中学的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都有资格进入学术性大学学习。

9年制的完全中学是德国唯一的传统高级中学,后3个学年以讲座制代替班级制。

学生通过毕业考试得到证书(Abitur),就可以直接进入学术性大学学习。

无学术性高校入学资格,但在高等专科学校或职业学院完成基础学习的学生,在一定条件下,可在普通学术性高校继续学习相应专业。

一进入学术性高等学校,就意味着开始了其基础课程的学习阶段。

前两年学习基础知识,第一、第二学期学习基础课程,第三、第四学期学习专业基础课程,学生的学习只确定了大方向而没有确定具体专业。

(二)进入高等专科学校:实践能力强具有专科高中毕业证者或具有同等学力者有资格进入高等专科学校学习,高等专科学校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初,实行短期、职业性的高等教育。

它要求人学者具有一定的生产实践经历。

在实科中学(Realschule)学习的学生,在6年的中学阶段已有一定的实践训练,在进入高等专科学校学习之前,已经历过两年专门学习,其中一半时间用于动手能力训练,毕业后进人技术学校和高级技术学校实习,进而进入高等专科学校学习。

另外,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KMK)1995年确认:学生可在专科高中以外获得高等专科学校入学资格。

德国职教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启示

德国职教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启示
段 的成 绩 , 引导 学生 自愿 分 流到 某类 学 校去 。实 践 能 力 强 的进 入 主体 中学 ,文理 知 识 强 的进 入 完 全 中学 ( 称 文 理 中学 )智 力 类 型介 于 两 者 之 间 者 又 , 进 入 实科 中学 。在 中等教 育 第 1 阶段 (—0年 级 ) 71 结 束 时 , 果 需 要 选 择 某 个 企 业 的 “ 元 制 ” 徒 如 双 学 式 实 习 和学 习 ,学校 会 请 专 门 的职 业 引 导 和 咨询
系又为他们重新选择专业 提供 了机会 ,有效克服 了一 次分 流 定 终 身所 带来 的 弊端 。而 我 国教 育体 系 就 比较 单 一 , 别是 一 考 定终 身 的体 制 , 上学 特 加 生 在各 类 学 校 、 同专 业 间又很 难 转 学 , 比较起 不 相 来 , 显得 僵 硬 有 余 , 学性 不 足 , 常不 利 于 学 就 科 非 生 职 业兴 趣 的培 育 和职 业 能力 的培养 ,更 谈 不 上 促 进人 的个 性 发展 了 。因此 , 国这 种从 小 就开 始 德
的快 速 发 展 , 充 分 肯 定 “ 元 制 ” 教 模 式 的 独 操 作课 , 纸 工 、 工 、 在 双 职 如 木 陶瓷 等 。尤 其 是 有 专 门 的
马i t 鼬
B■
霸蔫秘
图 { 德 国教 育体 系 结 构
珂 l 2 1 第2期 ' 蘑 0 年 0 1
“ 职业 日” 。在这一天 , 学校会请社 区警察 、 律师等 各 行 从业 人 员来 校介 绍 各 自的工 作 ,使 孩子 们 了 解 丰 富 多彩 的劳 动世 界 和 工作 内容 ,形 成 对 各 职 业 的初 步 印 象 。在 分 流 定 向 的 中学 阶 段 (— 5 6年 级 )学 校 会 帮 助学 生 进 行 职 业 兴 趣 分 析 , 助 他 , 帮 们 发 现 自己 的长 处 和个 性 特 点 , 时 , 考 这 一 阶 同 参

德国职业教育对我们的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对我们的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对我们的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职业教育体系之一,其成功经验对于其他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以下是德国职业教育对我们的启示:
一、实践导向
德国职业教育非常注重实践教学,学生在学习期间需要完成一定的实践任务,这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际技能。

这种实践导向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能够获得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就业竞争力。

二、产学结合
德国职业教育非常注重产学结合,学生在学习期间需要到企业实习,这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运作模式和市场需求。

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与学校合作,培养符合自身需求的人才,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三、多元化课程
德国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非常多元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不同的课程。

这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

四、职业认证
德国职业教育非常注重职业认证,学生在完成学业后需要通过职业认证考试才能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这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证明自己的职业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五、政府支持
德国政府非常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这可以让职业教育机构更好地发挥作用,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

总之,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对于其他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我们可以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实践导向、产学结合、多元化课程、职业认证和政府支持等经验,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德国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作者:列笑君来源:《速读·上旬》2020年第02期◆摘要:从德国职业教育发展状况出发,研究德国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首先从德国职业教育培训质量高、师资队伍优秀、社会承认感强等特点进行探究,突出德国职业教育的优越性,再结合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得出正确发展中国职业教育的措施。

通过研究,发现中国职业教育虽然在改革开放后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职业教育培训质量低、师资力量较低、社会认同感较弱等问题,与德国的职业教育仍有较大的差距,仍然需要不断改革创新。

◆关键词:德国;中国;职业教育本次研究力图从另外的角度探讨德国职业教育的特点,展示德国职业教育更加具体完整的发展形态,同时结合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为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有效的建议。

一、德国职业教育简述(一)德国职业教育的概况德国职业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13世纪时期,最初在工业中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出现。

之后缓慢发展,十八世纪到了十九世纪前半期,德国其实还是个农业国。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后,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德国一跃成为一个机械输出国,成为经济实力强大的工业国,其中技术人才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到了二战,德国惨败,导致德国分裂成东、西两德,但是两国的职业教育发展仍处于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其中,文章中提到的“德国”专指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德国为何能吸引越来愈多的德国人接受职业教育,概括而言,主要有四方面发展的条件:①经济发展的需要;②政府政策的驱使;③职业教育所带来的良好的发展前途;④企业的支持和配合。

在四方面的配合下,使德国职业教育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二)德国职业教育的特点1.技术人才含金量特别高德国职业教育的培训证书是全世界认可的,德国的技术人才也是得到全世界肯定的。

德国的职业教育十分重视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这包括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方法能力是指学生的实际操作、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而社会能力是指与人交流、交往的能力。

德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一、德国职业教育的概述德国职业教育是指在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之后,提供职业技能培训的教育体系。

德国职业教育始于19世纪末,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体系。

德国职业教育主要分为学校制和双元制两种形式。

学校制是指通过学校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而双元制则是指将学校培训与企业实践相结合。

二、德国职业教育的特点1. 聚焦实践:德国职业教育强调实践,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2. 分层次:德国职业教育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有相应的培训课程和考试。

3. 企业参与:德国职业教育中,企业参与度非常高,企业提供实习机会并参与课程设计。

4. 国家认证:德国对职业技能进行了明确的分类和认证,通过考试获得相应资格证书。

三、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1.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德国开始实行工匠制度,职业教育得到了重视。

2. 1920年代:德国开始实施双元制职业教育。

3. 1950年代:德国政府开始大力投资职业教育,建立了一批现代化的职业学校。

4. 1970年代:德国开始大规模推广双元制职业教育,企业参与度明显提高。

5. 1990年代至今:德国继续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投资和改革,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四、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1. 高度重视实践能力培养:德国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通过企业参与和实习机会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2. 分层次、分类别认证:德国对职业技能进行了明确分类和认证,通过考试获得相应资格证书,为企业招聘提供了依据。

3. 政府投入、企业参与:政府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同时企业参与度也非常高,企业提供实习机会并参与课程设计,使得职业教育与实践紧密结合。

五、德国职业教育对我国的启示1. 加强实践能力培养:我国职业教育应更加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企业参与和实习机会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2. 分层次、分类别认证:我国应该对职业技能进行明确分类和认证,通过考试获得相应资格证书,为企业招聘提供依据。

德国职业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在职业教育领域,德国一直被誉为典范。

德国职业教育制度的成功经验可以给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带来一些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强调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德国的学徒制度是其职业教育的核心,学生在校期间将大部分时间用于实习和实训,通过与企业的紧密合作,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实践中成长。

这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熟练掌握所学技能,并且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我国职业教育应从德国的经验中汲取教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德国职业教育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德国职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德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不同的职业方向,培养自己的专业技能,并有机会进入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深造。

我国职业教育应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创造力,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职业人才。

德国职业教育注重与企业的紧密合作。

在德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各个环节,包括教学计划的制定、实习的安排以及毕业生的就业等。

这种紧密合作的模式使职业教育与实际需求更加贴合,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我国职业教育应与企业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率。

德国职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外,德国的职业学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社会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生在校期间,不仅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

我国职业教育应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具备更全面的职业能力。

德国职业教育给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带来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我国职业教育应借鉴德国的经验,加强实践教学、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企业紧密合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的职业人才,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德国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德国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一)开 展 生 涯 启 蒙 教 育 德 国 非 常 注 重 生 涯 启 蒙 教 育,在 第 一 次 教 育 分 流(13-15 岁)之 前,学 校 会 安 排 学 生 体 验 企 业 或 职 业 学 校 生 活,之 后 学 生 进 入 两 年 的 定 向 期。如 果 学 生 在 定 向 期 内 发 现 自 己 并 不 适 合,可 以 经 过 考 核 实 现 转 学。在 定 向 期 之 后,学 生 依 然 可 以 通 过 接 受 各 种 形 式 的 补 习 教 育 实 现 转 学 或 者 升 学。 (二)帮 助 学 生 合 理 选 择 职 业 道 路 首 先, 学 校、 劳 动 部 门 和 信 息 中 心 加 强 合 作, 通 过《现 今 的 职 业》《阶 梯》等 分 门 别 类 的 职 业 资 料 和 影 片, 向 学 生 详 细 介 绍 各 种 职 业 的 性 质、 要 求、工 作 范 围、前 景,以 及 本 地 区 劳 动 力 市 场 的 形 势 等,让 学 生 对 社 会 职 业 有 广 泛 和 深 入 的 了 解。 在 帮 助 学 生 了 解 职 业 的 同 时,教 师 指 导 学 生 客 观 评 估 学 习 成 绩,参 加 各 类 心 理、生 理 自 测,使 学 生 学 会 理 性 地 进 行 自 我 分 析,有 的 放 矢 地 进 行 生 涯 选 择。最 后,在 职 业 咨 询 员、教 师、家 长 的 帮 助 下, 学 生 有 效 地 协 调 能 力 与 兴 趣 爱 好、客 观 条 件 与 主 观 愿 望、供 与 需 等 各 种 矛 盾,重 新 选 择 职 业,从 而 形 成 科 学、合 理 与 系 统 的 生 涯 教 育 过 程。 (三)帮 助 学 生 提 升 求 职 技 能 教 师 指 导 学 生 书 写 求 职 信, 包 括 格 式、 内 容、 技 巧 等,增 加 获 得 面 试 的 可 能 性;帮 助 学 生 调 整 心 理 状 态,注 意 外 表 形 象,练 习 自 我 介 绍,把 握 谈 话 过 程,过 好 面 试 关;对 某 些 要 求 笔 试 的 行 业,教 师 还 会 精 选 一 些 试 卷,有 的 放 矢 地 训 练 学 生 的 计 算 能 力、逻 辑 推 理 能 力 和 形 象 思 维 能 力,以 便 在 笔 试 中

德国职业教育对我们的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对我们的启示

20 0 8年 l 1月 2 2日到 1 2月 l 7日,我参 加北
国教 育最 成功 的一 个了解德 国的整个 教育 体制 。
1 国教育 的管 理体 制 . 德 作 为联邦 制 国家 , 国的教 育政 策与 教育 规划 德
京 市教 委 组 织 的职 业 院校 信 息技 术 专 业 教师 赴 德 国柏林 培 训 , 习德 国的职 业 教育理 论和 课程 开发 学 方法 。经 过紧 张 的学 习和参观 ,我对 德 国 的教 育体 系, 尤其是 职业 教育 思想和 理 论有 了 比较 深入 的 了 解 , 德 国职业 教育 理念和 课 堂组织 方法 有 了切 身 对 体会 。在 德 国学 习的时 间虽然 不长 ,但 收获 很大 , 开 阔 了眼界 ,增长 了见识 ,学 会 了方法 ,这 些对 于 我们 搞好 国内的职业 教育 , 改进教 学体 系和课 堂 组 织技 巧都 有很大 的帮助 。
决定 。对 于这 一阶 段 ,在德 国没有 统一 的称 呼 ,主
由于德 国是 一 个联 邦 制 的 国家 , 育 的管理 属 教 于各 州 的权 限 , 因此 第 一阶 段 中学 教育 的 学校形 式
在不 同的州 并不 完 全一 样 。 ②第 二 阶段 中学教 育
要 有两 种形 式 。
的成绩 、教师 的鉴 定和 家 长 的意 见 ,决 定 学生 升入
哪 一类 中 学学 习 。 一 阶段 中 学教育 的学校 的基本 第 类 型主 要有 四种 : a主体 中学 .
接 受 职业 教育 ,其 中的 大部 分人 在 “ 元制 ”职 业 双 教育 中接 受培 训 。学生 除 了在企 业 中接 受培 训外 ,
育方 面 的课 程 。 有 的联邦 州 都承 认 综合 中学 的毕 所 业 资格 。 。

德国职业教育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造 专 业 的培 训 、自动 化 技 术 和 自动 化 网 络 、 造 专 业 技 术 员在 培 训 实 施 等 , 时 参 观 了 同 生 根 据 不 同职 业 要 求 和 学 生 家 长 的 意愿 , 育, 学制 一 般 2~3 时 问 。 生 从 职业 学 校 年 学
为 学 徒 身 份 , 找 学 校 接 受 职 业 教 育 成 为 再
包 装 设 备 制 造 公 司 Kr n s 司 、 筑 板 材 毕 业 后 一 部 分 学 生 进 入 社 会 从 业 , 一 部 企 业 实践 培 训 3~4 , 学 校 进 行 理论 学 o e公 建 另 天 在 公 司P lie e 公 司 、 件制 造 公 司K o tc 分 毕 业 生 又 可 继 续 进 入 高 一 级 职业 学校 学 f d rr e 零 r ne
师 到德 国雷 根 斯 堡 附 近 的 德 国爱 科 特 教 育 集 团接 受 了为 期
容 主要 有 : 国教 育 体 系 、 习领 域 方 案 中 德 学
自 我 调 控 学 习 的 教 学 和 学 习 设 置 、 国 双 德
1 德 国职 业 教 育 体 系 ( 1 图 )
的 学生 , 过 读 大 学 预 科 班 , 样 可 以进 入 通 同 ( ) 业 教 育 有 两 个 培 训 体 系 : 业 通 5职 企 过 企 业 培 训 中 心 履 行 培 训 员 工 职 能 , 校 学 实施理论知识教 育。 我 们 参 观 过 的 德 国包 装 设 备 制 造 公 司
教 育法 律 来 保 证 双 元 制 的 实施 , 《 业教 如 职 育法 》 Ⅸ 业 基本 章 程 法 》 《 动促 进 法 、 、企 、劳
Ⅸ 年 劳 动 保 护 法 》 , 业 培 训 和 职 业 教 青 等 企 育按 联 邦 和 州 法 律 和 教 育相 关规 定执 行 。 ( ) 生 有 两 个 身 份 : 有 企 业 招 工 成 2学 先

西方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西方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西方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对我国的启示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其成功经验和做法对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通过学习和吸收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我国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于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本文将对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进行介绍和分析,并探讨其对我国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主要包括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英国的“学徒制”教育模式和美国的“社区学院”教育模式。

这些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均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为本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是世界上公认的成功教育模式之一。

这一教育模式将学校教育和企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可以获得实践经验,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在校期间一半时间在学校接受理论教育,一半时间在企业进行实习,从而确保了学生具备实际的工作能力和技能。

这一模式培养出了大量的技能人才,为德国的工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美国的“社区学院”教育模式也在高等职业教育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社区学院为那些无法直接进入大学学习的学生提供了继续教育的机会,为他们提供了灵活的学习方式和多样化的课程选择。

社区学院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技能培养,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为美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人才支持。

以上所述仅是对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的简单介绍,这些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都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为他们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这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都对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有很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我国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在学校教育和企业实践之间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

通过与企业进行深度的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行业的发展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的职业培训。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对我国的启示德国作为世界著名的工业大国,其职业教育体系一直备受关注。

与中国相比,德国的职业教育具有许多值得借鉴和借鉴的地方,有助于提高我国的职业教育水平和质量。

本文将重点围绕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对我国的启示展开讨论。

一、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德国职业教育体系注重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德国的职业教育除了教授专业知识外,还注重对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技能培训。

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场景和实际工作任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德国职业教育还注重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通过创新实践解决问题和提高技能水平。

这种注重实践和创新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对我国的职业教育具有借鉴意义,我们也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三、多元化的职业教育路径在德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不同的职业教育路径,包括技工学校、行业学院等。

不同的职业教育路径都注重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技能培养,有助于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特点。

这种多元化的职业教育路径对我国的职业教育也有启示意义,我们也应该加强对不同职业教育路径的发展和建设,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技能。

四、重视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和价值在德国,职业教育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和价值,并且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和尊重。

德国的职业教育不仅是为了培养工人和技术人才,同时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和成长空间。

这种社会地位和价值的观念对我国的职业教育也有启示意义,我们也应该重视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和价值,倡导和支持学生选择职业教育的道路,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和成长空间。

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具有许多值得我国借鉴和借鉴的地方,包括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多元化的职业教育路径、重视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和价值等。

我国应该不断借鉴和吸收德国的职业教育经验和模式,不断提升我国的职业教育水平和质量,为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和工匠人才作出更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高级文理中学职业定向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在介绍德国职业定向的相关理论与德国高级文理中学的职业定向的实践操作的基础上,着重研究我国普通高中职业指导实施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探索适合我国普通高中的职业指导的理论,力求使普通高中职业指导日益规范化和科学化,从而为普通高中职业指导的教学服务,为实现“大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个比较好的参考。

标签:职业定向;高级文理中学;职业教育;就业指导一、德国关于职业的概念界定所谓职业(德文为Beruf)根据德国有关法律的诠释,指的是一种持续而不是暂时的、对于个体而言旨在创造和维持生计基础上的活动,对于社会而言是生产和服务的组织手段。

在德国,职业更多地具有社会学的意义,即职业是现代人在现代社会里所具备的最重要的社会保障因素之一。

职业不仅是个体所习得的职业资格与所获得的工作经验的一种组合,而更重要的是个体与社会融合的一种载体。

正是通过专门的职业劳动这样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形式,才能对社会环境稳定与个人心理稳定实施有效的调节与控制。

职业至少具有三个维度:职业资格,即个体从事该职业所必备的能力资格;职业功能,即该职业在劳动分工中的地位所体现的个体功能;职业形态,即个体通过该职业实现自我纳入社会价值体系所具有的社会形态。

除了前面从社会学的观点论及的职业内涵以外,在德国职业教育学领域,职业的概念还具有两个范畴的意义:第一,职业是社会职业的泛称。

其名称与职业培训无关,而是伴随整个职业生涯的、实际从事的职业劳动。

根据德国联邦劳动总署的统计和分类,德国总共有约3万个社会职业。

这些标准是根据社会职业的功能进行分类加以确定的。

第二,职业是培训职业的特称。

其名称与职业培训紧密相关,是规范整个培训过程的。

按照中国的习惯,可将其称之为专业。

鉴于培训既包括职前培训(职业教育),也包括职后培训(职业继续教育)。

所以,培训职业又可分为两大类:一是职前培训职业,简称培训职业(为构建职业从业资格基础的职业教育,即职前教育设置的标准专业);二是职后培训职业,简称进修职业(实施职业适应、职业晋升以及职业改行教育,即职业继续教育设置的标准专业)。

二、德国高级文理中学职业定向教育产生的背景九年制的文理中学是德国的传统的学校形式之一,包括初级文理中学和高级文理中学。

高级文理中学包括11年级至13年级(在4个州是10~12或11~12年级),在这个阶段里由课程制取代传统的班级制。

高级文理中学以4个科目的考试结束学习。

考试及格者通常获得“升入普通高等院校资格证书”(Abitur)。

持此证书即可在高等院校的任何专业学习。

近年来,职业定向逐渐成为促进德国高级文理中学进一步发展的中心话题。

科技及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变化的多样性,改变了青少年对于专业方向以及职业选择的环境条件,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以及对劳动力能力要求的改变。

一方面,给青少年提供了更多的任务和机遇;另一方面,也给其能力开发的可预测性带来一定的困难,导致青少年盲目进行职业规划的危险性进一步加大。

与此同时,高级文理中学的毕业生进入职业教育的人数却在逐年增长。

众所周知,成功的职业生涯的前提之一是接受成功的职业教育,而成功的职业教育的前提并不仅仅意味着青少年与企业之间的职业培训合同的签订,更多的意义在于青少年自身能够明确自己的能力、特长以及能够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

这些变化都显示出将职业定向纳入高级文理中学的日常教学的必要性。

这些年来,德国青少年的失业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除了经济政策的不到位之外,学徒缺乏对职业教育的准备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由于中学毕业生普遍缺乏对于职业和劳动的基础教育,导致青少年中途终断职业教育的比例不断提高,这一比例在2003年约为10%,比2002年同期增长了25%。

所以,德国教育界认为,促进青少年成功迈向社会除了已有的文化、价值观、学科体系的传承之外,帮助其对于未来的职业以及生活规划作充分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而后者正是职业定向的任务之一。

三、德国高级文理中学职业定向教育的现状随着近年来德国劳动力市场上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凸显,以及他们在校期间开展职业定向教学等因素,高级文理中学的毕业生除了选择进入高等院校之外,也有越来越多的选择进入“双元制”培训体系,接受职业教育。

根据金兹伯格和萨帕的职业发展阶段理论,高中阶段属于职业发展的探索阶段。

这一阶段的青少年通过学校、社团活动等对自我的能力及角色、职业作了一番探索,因此,选择职业有较大的弹性。

在高级文理中学阶段即将结束之际,学生们面临着对于接受职业教育或是接受大学教育进行选择。

他们通常综合考虑自身的兴趣爱好、能力、价值观、就业机会等多种因素。

职业选择的过程,尤其是关键的第一职业的选择,对于学生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这些对于职业定向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个体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性别、信仰、个人爱好、理想、特长、个人经验、健康状况;——社会因素:主要包括家庭状况、父母职业、社会阶层、媒体;——区域条件:主要包括居住地的经济水平、、工作岗位的供需比例、居住的可能性;——职业:主要包括职业的声望或吸引力、职业要求或限制条件、升迁的可能性、生活保障;——其他因素:包括社会价值观及标准、个人目标等等。

德国职业定向教育贯穿于整个普通学校教育之中,并且尽可能早地开始对学生进行职业知识的教育。

学校在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以及在不同的学校类型中实施不同的职业定向的措施,并同时将地域差异也考虑进去。

在小学阶段开设的一些课程中开始导入职业的相关知识,而这些知识并未超出学生们的经验范围,并引起了他们极大的兴趣。

进入初级中学阶段,无论是在德国哪种类型的学校中,都正式地开设了职业定向课程。

在普通中学(Hauptschule)和特种学校(Sonderschule),职业定向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并与企业实习相结合;在实用中学(Realschule),职业定向通常融合在一些综合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技术课程中进行,毕业班中会单独开设职业定向课程;在初级文理中学(Gymnasium),职业定向被融合在一些单独的专业课中。

德国学生从初级中学毕业后开始第一次分流,绝大部分学生开始接受职业教育。

而此前学生在普通学校中所接受的职业定向教育,满足了培训企业及职业学校对于拓宽了的基础技能和与实践相结合的知识的需求。

另外有一部分学生进入高级文理中学,在这一阶段主要开始专门的职业定向课程和对学生进行个人能力测评,并开展企业实习。

高级文理中学的职业定向的特点之一是与大学专业定向的结合。

因为只有在了解关于大学阶段需掌握的知识、技能的适用前提条件和运用范围等相关职业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对大学专业做出正确的选择。

当然,职业定向不能仅仅作为学校的一项自愿选择的附属的任务,将其视为普通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将职业不断变换的要求作为学校的一个教育目的是十分必要的。

四、德国高级文理中学职业定向对我国的借鉴意义1.以先进的理念开展职业指导我们应当对职业指导在学校普通教育任务中的科学定位进行思考,职业指导应当成为普通学校中的一项教育任务,并与学生的个性发展教育、社会参与性的教育相互交叉,并使其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从外部来看,德国的职业定向贯穿人生整个生涯,同时以人为本,注重人在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所具有的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不断变化。

把职业指导视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在个体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实现个体自身的发展,并能够科学地进行职业决策,而非仅仅是看做为静态的就业指导。

就业只能使“无业者有业”,而职业指导则可从培养被指导者从职业决策能力入手,最终使“有业者乐业”,从而也使得社会可以和谐发展。

2.明确职业指导的内容我国普通高中职业指导的主要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供对实际的职业生活的体验机会。

从教科书上得到的信息往往是他人总结出来的经验,不一定符合自身特点,而只有让学生深入实际,自己去观察并体验各种职业的特点,并认真思考何种职业与自己的性格、爱好、能力真正匹配,才能使他们在参考他人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能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出正确的规划。

2)提供职业和专业信息服务。

学生能否科学而合理地选择自己职业(专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对职业和劳动力市场的信息的了解。

这就要求学校与校外参与者密切合作,多渠道广泛地收集职业信息,并把它们分门别类,详细地向学生介绍各种职业的性质、要求、发展前景、就业机会、职业的稳定性等等;学生高中毕业报考大学要选择专业,这对人的一生所起的影响几乎是决定性的,因此,学校还应当提供大学各种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及发展前景和职业方向等有关信息,使学生将选择专业与自己进一步的升学计划和职业目标紧密联系起来,从而科学地设计人生、规划未来。

3)帮助学生培养迅速处理信息的能力,求职能力。

随着职业种类和职业信息的不断丰富,要从纷繁复杂的职业信息中找到与自己相匹配的职业,择业能力的高低起着关键作用;另一方面,我国的就业形势整体说来不容乐观。

由于人力资源供过于求,失业是以后较长一段时期内无法根除的社会问题。

因此,高中阶段的职业指导应注重让学生有意识地培养职业选择的能力。

参考文献:[1]Bundesministerium für Berufsbildung und Forschung.Berufsbildungsberich[R].Berlin:Druckpartner Moser Rheinbach,2004.[2]Bundesvereinigung der Deutschen Arbeitgeberverb?覿nde.Option für Jugend:ulbildung verbessern,Ausbildungsf?覿higkeit f?觟dern,Berufsorientierung intensivi-ren[M].Berlin:Die Deutschen Arbeitgeber zur Schulpolitik und zur Berufsa- usbildung,2003.[3]Bundesagentur für Arbeit.Arbeitsmarktbericht:Die Entwicklung des Arbeitsm-arkt in Sachsen-Anhalt und Thüringen[R].Halle:die Regionalldirektion in Sach- sen-Anhalt-Thüringen,2004:5-9.[4]黄香琴.试析我国普通高中职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导刊,2006(2).[5]姜大源.论德国职业教育专业的职业性模式[J].职教论坛,2003(10):62-63.[6]HEYMANN H W.Allgemeinbildung als Aufgabe der Schule und als Maβstab für Fachunterricht[M]// HEYMANN H W.Allgemainbildung und Fachunter-richt.Hamburg:Bergmann,1997:42-45.[7]BUTZ B.Erfahrungen schulischer Projektarbeit zur Beru- fsorientierung[R].Flensburg:Universit?覿t Flensburg,2003.[8]RADEMACHER H.Schule vor neuen Herausforderungen[M]//SCHUDY J.Berufsorientierung in der SchuleGrundlagen und Praxisbeispiele.Bad Heilbrunn:Julius Klinkhardt,2002:6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