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美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美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分析报告2017年9月目录一、美国雄踞全球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霸主地位 (5)1、2016年美国人服行业有望突破1400亿营收稳坐龙头地位 (5)2、人服起源于美国,却在国际社会频频受阻 (6)3、二战后美国人服撕开口子,爆发式增长如期而至 (7)二、内外联动,美国人服缔造传奇 (9)1、美国人服行业与主体经济发展“同频共振” (9)2、内部驱动: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节节攀升的用工成本 (10)(1)以第三产业为重的经济结构是美国人服起跑的基础 (10)(2)高额专业人才成本成为美国人服壮大的一大诱因 (11)3、外部条件:高度流动的劳动力市场+宽松的监管机制 (13)三、群星璀璨夺目,竞相绽放 (14)1、产业链全线铺开,子行业格局各异 (14)2、人力资源管理软件:搭乘云计算快车,迎来黄金增长期 (15)3、在线招聘:升级换代进入招聘2.0时代,社交化势在必行 (17)4、中高端人才寻访与人力资源外包:市场相对成熟,未来相互渗透 (18)5、灵活用工:全球最大市场,后劲十足 (20)6、并购浪潮继续席卷,行业洗牌持续进行 (23)四、高市值龙头云集美国人服市场 (24)1、Workday:煽动人服软件和SaaS 圈的后起之秀 (25)2、领英LinkedIn:全球领先的“职业社交网络” (28)3、光辉国际KORN FERRY:传统猎头巨头踏上多元化之路 (31)4、万宝盛华Manpower:全球人资服务前三甲 (33)5、安德普翰ADP:连续7年领跑人力资源外包领域 (35)五、身未动,心先行:中国人服行业如何复制奇迹 (38)1、渗透率进入上升通道,行业规模剑指千亿 (38)2、他山之石:信息化提速,数据资产变现 (40)(1)加速看齐美国人服产业信息化 (40)(2)数据资产变现,互联网社保用B2B+O2O模式构筑竞争壁垒 (40)3、科锐国际:乘行业春风,民企人服龙头高成长 (42)美国人服产业内外驱动下渗透率位列全球首位,子行业发展情况各异。
2017年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分析报告2017年10月目录一、行业管理体制和相关产业政策 (4)1、行业监管体制 (4)2、主要法律法规 (4)3、主要产业政策 (6)(1)《“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 (6)(2)《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治建设实施纲要(2016-2020 年)》 (6)(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 (6)(4)《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 (7)(5)《关于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意见》 (7)(6)《关于加快推进人力资源市场整合的意见》 (7)二、行业概况 (8)1、行业发展概况 (8)2、行业发展趋势 (9)(1)行业规模进一步扩大 (9)(2)中高端人才需求增加 (9)(3)品牌效应逐渐显现 (10)(4)市场细分和产业结构优化 (10)三、行业上下游的关系 (11)1、与上游的关联性 (11)2、与下游的关联性 (12)四、行业主要风险 (12)1、政策性风险 (12)2、市场竞争风险 (13)五、行业壁垒 (13)1、行业准入壁垒 (13)2、品牌壁垒 (14)3、人才壁垒 (15)六、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5)1、有利因素 (15)(1)政策支持 (15)(2)市场前景 (16)2、不利因素 (16)(1)企业规模小,业务单一 (16)(2)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服务发展不均衡 (17)七、行业主要企业简况 (17)1、宁波杰艾人力资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杰艾人力”) (17)2、武汉起点人力资源股份有限公司 (18)3、广西锦绣前程人力资源股份有限公司 (18)4、山东圣邦人力资源股份有限公司 (19)一、行业管理体制和相关产业政策1、行业监管体制人力资源服务业既包含狭义的人力资源中介服务,又包含广义上供战略层面和操作层面的人力资源服务。
人力资源服务涵盖网络招聘领域、猎头领域、人力资源外包领域、人力资源软件领域、人力资源培训领域、人力资源咨询领域。
2017年人力资源管理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2017年人力资源管理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本调研分析报告数据来源主要包含欧立信研究中心,行业协会,上市公司年报,国家相关统计部门以及第三方研究机构等。
目录第一节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5)一、人口红利消失带来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新契机 (5)二、隐性失业向显性失业的转变压力不容小觑 (7)三、国家多次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人力资源服务发展 (8)四、商业模式创新、产业资本风起云涌驱动行业变革 (9)第二节人力资源服务业市场空间 (13)一、产业链分析 (13)二、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空间 (14)三、人力资源服务子行业生命周期划分 (16)第三节人力资源服务业海外映射 (34)图1:我国人力资源发展阶段 (5)图2: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深化 (6)图3:人口红利消失带来人力成本上升 (6)图4:2030年部分国家将面临劳动力短缺 (6)图5:GDP同比增速 (7)图6:人力资源行业近3年企业服务创业事件占比变化 (11)图7:人力资源服务业管理过程 (13)图8:人力资源服务业产业链 (14)图9:2011年各国人力资源服务业产值(亿欧元) (14)图10:中国人力资源服务市场规模(亿元人民币) (15)图11:预测2019年中国人力资源细分子行业市场规模(单位:亿元) (15)图12:全球人力资源子行业年度收入增长率对比 (16)图13:人力资源服务业各行业生命周期 (16)图14:猎头公司服务流程 (17)图15:猎头佣金行业分布 (17)图16:猎头职位行业分布 (18)图17:中国中高端人才寻访市场规模(单位:亿人民币) (19)图18:在线招聘由1.0时代进入2.0时代 (20)图19:大数据技术实现人才需求与人才DNA精准匹配 (21)图20:中国在线招聘行业市场规模(亿人民币) (22)图21:我国人力资源软件发展历程 (23)图22:SaaS系统结构 (23)图23:传统人力资源软件以购买软件系统为主 (25)图24:SaaS技术提供人力资源软件租赁模式 (26)图25:中国人力资源软件行业市场规模(亿人民币) (26)图26:中国企业管理培训市场层次结构 (27)图27:企业培训需求的行业结构 (28)图28:企业培训组织形式进化历程 (28)图29:企业大学角色定位 (29)图30:中国企业管理培训市场规模及增长率 (30)图31:中国人力资源外包业务流程 (31)图32:中国人力资源外包类型 (31)图33:中国人力资源外包市场规模(单位:亿元) (32)图34:传统派遣关系图 (33)图35:中国人事代理及传统市场派遣规模(单位:亿元) (33)图36:全球人力资源上市公司平均市值行业分布(亿美元) (34)图37:全球人力资源上市公司总市值行业分布(亿美元) (34)图38:全球人力资源上市公司数量行业分布(亿美元) (35)表1:近年来颁布的人力资源行业相关政策法规 (8)表2:2014年6月-2015年7月重大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企业兼并收购概览 (10)表3:2015年1月-8月人力资源服务领域融资信息汇总 (12)表4:拥抱互联网商业模式融资不断 (19)表5:国内本土招聘网站 (21)表6:SaaS软件租赁模式与传统B/S、C/S软件购买模式对比 (24)表7:全球排名前五的人力资源上市公司市值 (34)第一节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进入快速发展期人力资源服务业指的是为劳动者就业与职业发展,为用人单位人员管理与开发等提供相关中介服务的生产性服务行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7年我国人力资源服务外包市场规模及产业格局分析【图】
2017年我国人力资源服务外包市场规模及产业格局分析【图】截至2017年末全国就业人员 77640 万人,比2016年末增加 37 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 42462 万人,比2016年末增加 1034 万人。
全国就业人员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27.0%;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占28.1%;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 44.9%。
同时,2017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74318元,扣除物价因素,同比实际增长8.2%;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45761元,扣除物价因素,同比实际增长5.0%;外出农民工人均月收入水平为3485元,同比增长6.4%。
2005-2017年我国就业人数统计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智研咨询整理一组来自权威部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1至11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93万人,同比增加13万人。
2018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的目标任务已超额完成。
除此之外,这组数据还显示,11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8%,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均下降0.1个百分点。
2018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持续加大稳就业政策力度,围绕保就业、促就业,出台了稳岗就业、创新创业带动就业、就业帮扶和服务、就业保障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确保了就业大局的稳定。
由于国际形势存在不确定性因素,将对部分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用工造成影响,未来就业形势面临一定压力。
今后一段时期必须把稳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支持企业稳定岗位,促进就业创业,进一步化解就业结构性矛盾,确保就业形势持续稳定。
在这良好的就业形势下,我国的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发展趋势稳健。
根据人社部统计数据:截止到2016年底,全国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共设立固定招聘(交流)场所2.1万个,建立人力资源市场网站11675个。
从经营和发展情况看,2016年全行业营业总收入11850亿元(含服务外包等业务的代收代付部分8792亿元),同比增长22.4%。
2017年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分析报告2017年10月目录一、行业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4)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4)2、行业自律组织 (5)3、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 (5)二、行业发展概况及前景 (9)1、行业发展状况 (9)2、行业规模 (12)3、行业发展前景 (16)(1)创新转型激发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发展新动力 (17)(2)经济结构调整带来了机遇 (18)(3)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改变了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模式,成为新常态下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18)4、行业上下游产业链 (19)(1)上游市场供给情况 (20)(2)下游市场需求情况 (21)三、行业壁垒 (22)1、政策壁垒 (22)2、技术壁垒 (23)3、客户渠道壁垒 (24)4、人力资源壁垒 (24)四、行业风险特征 (25)1、市场竞争风险 (25)2、人才流失风险 (25)3、经济环境风险 (26)4、政策风险 (26)5、人力成本上升风险 (27)6、资金风险 (27)五、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28)1、有利因素 (28)(1)产业政策支持 (28)(2)行业的供需市场充足,有效的促进了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发展 (28)(3)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发展为本行业创造发展机遇 (29)(4)人口结构的调整,拓宽了行业的市场需求 (30)(5)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行业的发展 (31)(6)人力资源市场体系不断完善 (31)(7)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提升市场竞争活力 (32)2、不利因素 (33)(1)产业集中度较低,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整体实力有待提高 (33)(2)专业人才储备不足 (33)一、行业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人力资源服务业是指为人才和用人单位提供相关服务,从而促进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与优化配置的服务行业。
随着人力资源服务业正式列入国家发改委的鼓励类产业目录,意味着人力资源服务业就此纳入国家服务经济体系,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力资源市场2017年第一季度职业供求状况分析报告
池州市人力资源市场2017年第一季度职业供求状况分析报告一、2017年一季度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的主要特点一、人力资源市场供需大幅增加,呈现岗位需求大于人力资源供给的态势。
随着我市经济平稳快速发展,春节期间人力资源市场供需呈现“总量大、增速快”的特点,带动就业容量和劳动就业率双向提高。
人力资源市场不断提升服务质量,通过开展“春风行动”等一系列招聘活动,有效地缓解招聘求职压力,人力资源配置在市场平台上稳定运行。
二是制造业仍居于用工需求主体地位,是我市吸纳就业主要渠道。
劳动密集型企业占有较大的比重,用人单位在现场招聘中,为了招聘到所需的专业技能人才、熟练操作工,制造业企业多采用提高工资及福利待遇的方法来吸引求职者,而大部分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需要一线生产操作工的单位,不但相应提高待遇,还对求职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熟练程度等要求上有进一步的降低,以此缓解用工压力。
三是结构性就业矛盾依旧,“招工难求职难”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
尽管一季度就业形势呈现良好态势,但结构性就业矛盾依然存在。
企业用工条件要求与求职人员自身素质存在差距,也就是岗位技能需求与劳动者素质脱节,技能人才依然供不应求,大龄人员、劳动技能较差等就业困难人员求职难仍然存在。
二、供求总体情况一季度通过全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招聘各类人员14019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133人,增幅8.79%;与上季度相比增加2242人,增幅19.04%;进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行登记的各类求职人员共12288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084人,增幅9.68%;与上季度相比增加3129人,增幅34.16%;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为1.14。
三、各产业劳动力需求情况本季度需求主要集中在第二和第三产业,占总量的65.20%和33.91%。
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上升了9.43%和5.79%;与上季度相比分别上升了20.22%和13.90%。
四、行业需求情况从行业需求看,第二产业中制造业仍占据主导地位,需求人数为8758人,占总量的62.47%,与去年同比上升了11.92%,与上季度上升了19.47%。
2017年人力资源管理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2017年人力资源管理行业市场分析报告目录第一节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5)一、人口红利消失带来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新契机 (5)二、隐性失业向显性失业的转变压力不容小觑 (7)三、国家多次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人力资源服务发展 (8)四、商业模式创新、产业资本风起云涌驱动行业变革 (9)第二节人力资源服务业市场空间 (13)一、产业链分析 (13)二、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空间 (14)三、人力资源服务子行业生命周期划分 (16)第三节人力资源服务业海外映射 (34)图1:我国人力资源发展阶段 (5)图2: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深化 (6)图3:人口红利消失带来人力成本上升 (6)图4:2030年部分国家将面临劳动力短缺 (6)图5:GDP同比增速 (7)图6:人力资源行业近3年企业服务创业事件占比变化 (11)图7:人力资源服务业管理过程 (13)图8:人力资源服务业产业链 (14)图9:2011年各国人力资源服务业产值(亿欧元) (14)图10:中国人力资源服务市场规模(亿元人民币) (15)图11:预测2019年中国人力资源细分子行业市场规模(单位:亿元) (15)图12:全球人力资源子行业年度收入增长率对比 (16)图13:人力资源服务业各行业生命周期 (16)图14:猎头公司服务流程 (17)图15:猎头佣金行业分布 (17)图16:猎头职位行业分布 (18)图17:中国中高端人才寻访市场规模(单位:亿人民币) (19)图18:在线招聘由1.0时代进入2.0时代 (20)图19:大数据技术实现人才需求与人才DNA精准匹配 (21)图20:中国在线招聘行业市场规模(亿人民币) (22)图21:我国人力资源软件发展历程 (23)图22:SaaS系统结构 (23)图23:传统人力资源软件以购买软件系统为主 (25)图24:SaaS技术提供人力资源软件租赁模式 (26)图25:中国人力资源软件行业市场规模(亿人民币) (26)图26:中国企业管理培训市场层次结构 (27)图27:企业培训需求的行业结构 (28)图28:企业培训组织形式进化历程 (28)图29:企业大学角色定位 (29)图30:中国企业管理培训市场规模及增长率 (30)图31:中国人力资源外包业务流程 (31)图32:中国人力资源外包类型 (31)图33:中国人力资源外包市场规模(单位:亿元) (32)图34:传统派遣关系图 (33)图35:中国人事代理及传统市场派遣规模(单位:亿元) (33)图36:全球人力资源上市公司平均市值行业分布(亿美元) (34)图37:全球人力资源上市公司总市值行业分布(亿美元) (34)图38:全球人力资源上市公司数量行业分布(亿美元) (35)表1:近年来颁布的人力资源行业相关政策法规 (8)表2:2014年6月-2015年7月重大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企业兼并收购概览 (10)表3:2015年1月-8月人力资源服务领域融资信息汇总 (12)表4:拥抱互联网商业模式融资不断 (19)表5:国内本土招聘网站 (21)表6:SaaS软件租赁模式与传统B/S、C/S软件购买模式对比 (24)表7:全球排名前五的人力资源上市公司市值 (34)第一节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进入快速发展期人力资源服务业指的是为劳动者就业与职业发展,为用人单位人员管理与开发等提供相关中介服务的生产性服务行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7年人力资源管理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2017年人力资源管理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目录第一节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4)一、人口红利消失带来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新契机 (5)二、隐性失业向显性失业的转变压力不容小觑 (7)三、国家多次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人力资源服务发展 (8)四、商业模式创新、产业资本风起云涌驱动行业变革 (9)第二节人力资源服务业市场空间 (13)一、产业链分析 (13)二、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空间 (14)三、人力资源服务子行业生命周期划分 (16)第三节人力资源服务业海外映射 (34)图目录图1:我国人力资源发展阶段 (5)图2: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深化 (5)图3:人口红利消失带来人力成本上升 (6)图4:2030年部分国家将面临劳动力短缺 (6)图5:GDP同比增速 (7)图6:人力资源行业近3年企业服务创业事件占比变化 (11)图7:人力资源服务业管理过程 (13)图8:人力资源服务业产业链 (14)图9:2011年各国人力资源服务业产值(亿欧元) (14)图10:中国人力资源服务市场规模(亿元人民币) (15)图11:预测2019年中国人力资源细分子行业市场规模(单位:亿元) (15)图12:全球人力资源子行业年度收入增长率对比 (16)图13:人力资源服务业各行业生命周期 (16)图14:猎头公司服务流程 (17)图15:猎头佣金行业分布 (17)图16:猎头职位行业分布 (18)图17:中国中高端人才寻访市场规模(单位:亿人民币) (19)图18:在线招聘由1.0时代进入2.0时代 (20)图19:大数据技术实现人才需求与人才DNA精准匹配 (21)图20:中国在线招聘行业市场规模(亿人民币) (22)图21:我国人力资源软件发展历程 (23)图22:SaaS系统结构 (23)图23:传统人力资源软件以购买软件系统为主 (25)图24:SaaS技术提供人力资源软件租赁模式 (26)图25:中国人力资源软件行业市场规模(亿人民币) (26)图26:中国企业管理培训市场层次结构 (27)图27:企业培训需求的行业结构 (28)图28:企业培训组织形式进化历程 (28)图29:企业大学角色定位 (29)图30:中国企业管理培训市场规模及增长率 (30)图31:中国人力资源外包业务流程 (31)图32:中国人力资源外包类型 (31)图33:中国人力资源外包市场规模(单位:亿元) (32)图34:传统派遣关系图 (33)图35:中国人事代理及传统市场派遣规模(单位:亿元) (33)图36:全球人力资源上市公司平均市值行业分布(亿美元) (34)图37:全球人力资源上市公司总市值行业分布(亿美元) (34)图38:全球人力资源上市公司数量行业分布(亿美元) (35)表目录表1:近年来颁布的人力资源行业相关政策法规 (8)表2:2014年6月-2015年7月重大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企业兼并收购概览 (10)表3:2015年1月-8月人力资源服务领域融资信息汇总 (12)表4:拥抱互联网商业模式融资不断 (19)表5:国内本土招聘网站 (21)表6:SaaS软件租赁模式与传统B/S、C/S软件购买模式对比 (24)表7:全球排名前五的人力资源上市公司市值 (34)第一节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进入快速发展期人力资源服务业指的是为劳动者就业与职业发展,为用人单位人员管理与开发等提供相关中介服务的生产性服务行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陕西省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市场研究报告在我省经济发展即将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跨国、外省企业不断进军我省市场、我省政府企业及央企加速改制重组、本土及民营企业加速发展等进一步强化了市场对人力资源服务的需求,在政府政策引领下我省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步入新台阶,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为深刻理解目前我省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环境、市场规模与增速、细分子行业的发展现状、发展方向及我公司未来发展趋势等,特发起此次调研。
2017年我省人力资源服务业各细分行业。
中高端人才访寻、灵活用工、人力资源外包、人力资源综合咨询、人力资源软件系统、在线招聘等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市场规模也不断扩大,且有望在未来三年继续高速增长。
自20世纪90年代末,我省初步打破计划经济的人力资源配置模式,人力资源服务市场萌芽出现,并随着人力资源配置方式由计划分配向市场配置改革进度的不断深入,人力资源服务行业逐渐形成并日益壮大,服务内容也从最初的职业介绍、职业培训、人事档案管理逐渐覆盖人才测评、在线招聘、中高端人才访寻、人力资源咨询等更加专业的领域。
外资企业陆续进入我省。
在带来资金、技术的同时,为我省带来了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方法,也推动了我省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的快速发展。
伴随外资企业在我省的布局,我省本地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也随之发展,逐渐扩大服务覆盖区域,并涌现一大批规模化发展的国有 / 民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如世纪外服、陕西易通、西安佳城、山海源、曲江人才等。
与此同时,随着我省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在政策上进一步开放,越来越多全国领先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进入中国,角逐商机。
外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进驻,使得我省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但同时也带来更多的先进技术、资金、管理理念,进而提升我省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整体竞争水平,并推动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进步.过去 20多年,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一直保持良性快速发展.不过长期以来,由于我省特殊的市场环境,作为一个能源、军工企业大省,央企入驻,省属国企组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了不占有人员编制等,所有企业、政府单位均采取劳务派遣形式,让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得到快速发展的契机,伴随的也是关系的恶性无序竞争,形成了普遍小规模化、碎片化的分散式发展格局。
2017上半年青岛人力资源场供求状况分析报告
2017上半年青岛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报告2017上半年,全市共有9011家(次)单位通过各级人力资源市场招聘,提供岗位228467个,同比增长9.1%。
求职人数215027人,同比增长8.9% ,求人倍率1.07,同比上升0.01,市场岗位需求总体平稳。
一、市场岗位需求情况2017年上半年,一、二、三产业市场需求人数所占比重分别为0.5%、43.1%和56.4%。
第三产业同比上升了4.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同比下降4.3个百分点。
从行业需求看,91.5%的企业用人需求集中在制造业(39.4%)、批发和零售业(16.7%)、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11.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0.1%)、住宿和餐饮业(5.3%)、建筑业(3.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2%)、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2.1%)等行业。
从用人单位看,企业用人需求比重占95.8%,机关、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比重仅占0.4%,其他单位用人需求占3.8%。
二、求职人员分类情况在所有求职人员中,失业人员所占比重为54.3%,其中,新成长劳动者占7.2%(应届高校毕业生占2.3%),就业转失业人员占46%,其他失业人员占0.9%;外来务工人员的比重为41.1%,是由本市农村人员和外来人员组成,其所占比重分别为29.7%和11.4%。
按求职人员类别分组的求职人数三、职业供求情况从各类职业的需求状况看,73.4%的用人需求集中在商业、服务业人员和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两大职业,其需求所占比重分别为37.7%和35.7%。
此外,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的用人需求也比较大,分别占14.7%和8.5%。
从求职情况看,54.6%的求职人数集中在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商业、服务业人员,所占比重分别为29.8%和24.8%。
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求职比重分别为23.7%和19.1%。
从供求状况对比来看,各类职业岗位的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的比率分别为:商业、服务业人员1.62,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1.28,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4.20,单位负责人0.99,专业、技术人员0.82,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0.38。
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分析报告
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分析报告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分析报告一、定义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是指借助市场化运作方式,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开发、培训、管理和招聘等综合性服务的行业。
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是一个支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行业,对于提高企业效益和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二、分类特点在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中,根据其服务对象的不同,分为劳务派遣、猎头服务、人力资源外包、人力资源咨询和培训等多种类型。
1. 劳务派遣:指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根据客户企业的业务需求,向用工单位派遣工作人员,代表用工单位与被派遣人员建立劳动关系的服务。
2. 猎头服务:是为客户企业寻找高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招聘活动的服务。
3. 人力资源外包:是指将企业的一部分或全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交由专业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完成的行业。
4. 人力资源咨询: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为客户企业提供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服务的行业。
5. 培训服务:包括员工技能培训、管理培训、职业素质培训,以及企业内部可供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机构开展的培训体系。
三、产业链1. 上游:招聘、人才储备、人才市场、招聘网站等。
2. 中游:人力资源咨询与规划、人力资源管理与培训、劳务派遣、社会保险与公积金等。
3. 下游:各类企业、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等,这些企业出资需要购买人力资源服务。
四、发展历程我国的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时期:1. 初创时期:1978年至1992年,主要表现为国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只为国内企业提供劳动输出服务。
2. 垄断时期:1993年至2003年,我国政府设立了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专门监管机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始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3. 全面开放时期:2004年至今,我国政府对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放开市场,引进了外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行业开放程度加深,市场竞争加剧,行业规模不断扩大。
五、行业政策文件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不断发展。
2008年,国务院颁布了《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为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法规支持。
前瞻产业研究院:2017年中国人力资源服务发展规模与前景分析
前瞻产业研究院:2017年中国人力资源服务发展规模与前景分析人力资源服务结构人力资源服务业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人力资源服务等同于人力资源中介服务,主要指猎头公司、人才和劳动力市场提供的服务。
猎头公司主要为高级人才提供服务,人才和劳动力市场主要为初、中级人才提供服务。
广义的人力资源服务业由专业的人力资源咨询公司和能提供人力资源咨询的管理顾问公司组成。
它们为企业提供战略层面和操作层面的服务:战略层面的服务如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设计,设计人员招聘、培训与发展、薪酬福利、绩效考核和岗位设置等服务内容;操作层面的人力资源服务是指人力资源咨询公司从事的常规事务性工作,如客户企业日常繁琐的操作和管理,主要提供薪资福利管理、薪资福利数据的获得、能力评估等服务内容。
图表1:人力资源服务定义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根据人力资源服务的具体业务,可以把人力资源服务市场细分为三大块,即人力资源服务外包市场、人才录用与评价市场和其他人力资源服务细分市场。
具体细分市场结构如下:图表2:人力资源服务细分市场结构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中国人力资源服务发展规模◆市场管理机制不断完善自2014年起,我国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诚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开展全国人力资源诚信服务示范机构确定工作,确定106家单位为“全国人力资源诚信服务示范机构”,充分发挥典型引路和示范带动作用。
大力推进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建设工作,制定发布《现场招聘会服务规范》和《人才测评服务业务规范》两项国家标准。
◆行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截至2016年底,全国县级以上政府有关部门设立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以及审批许可的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共计26695家,比上一年减少410家(-1.5%);行业从业人员55.3万人,同比增加22.7%。
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随着行业发展壮大,部分企业做大做强,兼并、重组了一些较小规模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
另一方面是随着人力资源市场整合改革不断深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人才公共服务机构加速整合,导致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总数减少,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市场整合改革成效明显。
2017年四季度青岛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 分析报告041019151541
2、从行业看,制造业岗位增加。制造业岗位 3.9 万个次, 占 38.99%,同比上升 2.09 个百分点。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交通运 输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岗位所占比重同比分 别上升 3.78、0.38、0.28、0.18 个百分点;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 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食品制造业岗位所占比重同比 分别降低 2.57、1.01、0.43、0.01 个百分点。服务业中,租赁和商 务服务业、房地产业、住宿和餐饮业、科技服务业所占比重同比分 别上升 1.77、0.94、0.32、0.09 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 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所占比重同比 分别降低 4.1、1.05、0.29 个百分点。
9
行业 单位负责人
市场职业大类供求对比情况表
岗位需 所占 求职 所占
求人 同比
缺口数
求数 比重% 人数 比重%
倍率 升降
2202 2.19 1712 1.86 490 1.29 0.61
专业、技术人员
12509 12.44 18140 19.74 -5631 0.69 -0.03
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11109 11.05 38714 42.13 -27605 0.29 -0.3
二、人力资源供给情况 1、从性别看,女性求职比重降低。女性求职 4.5 万人次,占
5
49.5%,所占比重降低 1.19 个百分点;男性求职 4.6 万人次,占 50.5%,所占比重上升 1.19 个百分点。
2、从年龄看,25—34 岁年龄段求职降低。16—24 岁年龄段求 职占 11.39%,所占比重同比上升 0.24 个百分点;25—34 岁年龄段求 职占 36.49%,所占比重同比降低 5.27 百分点;35—44 岁年龄段求 职占 29.32%,所占比重同比上升 1.66 个百分点;45 岁以上年龄段 求职占 22.8%,所占比重同比上升 3.37 个百分点。
2017年三季度青岛人力资源场供求状况分析报告
2017年三季度青岛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报告2017年三季度,全市共有6484家(次)单位通过各级人力资源市场招聘,提供岗位15.2万个次,同比增长35.78%。
求职人数14.4万人次,同比增长35.34%。
求人倍率1.05,同比上升0.01。
一、岗位需求情况1、第二产业岗位比重上升。
一、二、三产业需求比重为0.77:44.93:54.30。
第二产业岗位需求6.8万个次,所占比重上升10.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岗位需求8.2万个次,所占比重降低10.63个百分点。
2、制造业岗位增加。
制造业岗位5.9万个次,占38.80%,同比上升7.98个百分点。
其中,纺织服装鞋帽业、橡胶制品业、木材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岗位所占比重同比分别上升0.05、0.05、0.02、0.01个百分点;金属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岗位所占比重同比分别降低0.09、0.05、0.01个百分点。
服务业中,零售业、居民服务业、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岗位所占比重同比分别上升2.63、0.26、0.08个百分点;商务服务业、餐饮业、保险业岗位所占比重同比分别降低1.98、1.14、0.58个百分点3、民营企业岗位需求旺盛。
民营企业岗位12.3万个次,占80.79%,所占比重同比上升4.11个百分点,其中,私营企业岗位占比最大,为51.28%,所占比重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
国有集体企业岗位需求下降,占2.58%,所占比重同比降低2.96个百分点。
4、操作类岗位需求比重增加。
操作类岗位、办事类工种岗位、商业服务类岗位、专业技术类岗位、管理类岗位分别占39.84%、13.19%、33.67%、9.65%、1.44%,所占比重同比分别上升10.77、-0.66、-5.3、-3.73、-1.02个百分点。
5、招聘工资持续增长。
三季度,市场平均招聘工资3796元/月,同比增长14.07%。
其中,制造业平均招聘工资3927元/月,同比增长7.89%;服务业平均招聘工资3585元/月,同比增长14.3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10月
目录
一、人力资源服务:百年沧桑,激荡前行 (7)
1、社会分工精细领域,朝气蓬勃新兴产业 (7)
2、全球发展由混乱走向规范,行业在涅槃中新生 (7)
3、覆盖职业生命周期,业态已完成全流程精细化分工 (11)
(1)招聘服务:面向企业长期雇员需求 (12)
①中高端访寻:高精尖人才是最稀缺资源 (13)
②招聘流程外包(RPO):内部管理职能的外部化,覆盖中低端职位需求 (15)
③在线招聘平台:招聘流程线上化,应用大数据弱化信息不对称 (15)
(2)灵活用工:满足临时用工需求,实现灵活性与保障性平衡 (16)
(3)人事代理:企业在职员工管理的外部化 (19)
(4)衍生业态:主体业态的重要完善、补充 (20)
①人力资源综合咨询:传统业态的自然延伸 (20)
②人力资源服务软件:人力资源管理与信息工具的融合 (21)
4、全球发展格局:市场集中度低,行业稳中求进 (22)
(1)发达国家人力资源服务趋于成熟,灵活用工发挥重要作用 (22)
(2)服务对象集中于人力密集型行业,出现专业化转移趋势 (24)
(3)全球人力资源服务市场集中度低,并购重组浪潮风起云涌 (24)
(4)全球招聘难度飙升,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实现稳定增长 (27)
二、去旧革新蓄势待发,奋起直追更待何时 (28)
1、国内人力服务产品从无到有,由单一趋于丰富 (28)
(1)萌芽期:打破人力资源计划分配,伴随改革浪潮初生萌芽 (28)
(2)形成期:市场经济落地生根,服务需求持续增强 (29)
(3)发展期:法律规章陆续出台,政策扶持促进行业优化 (29)
2、需求爆发+政策扶持,国内人力资源服务步入高速发展期 (30)
(1)社会环境:人口红利消失,“人选”规模壮大 (30)
①人口红利消失,老龄化问题凸显,行业面临重要发展契机 (30)
②人口结构变化、流速加快,“人选”群体持续壮大 (31)
③计划经济“铁饭碗”打破,国民择业观念开始转变 (32)
(2)经济环境:临时用工需求上涨,结构性人才供给不足 (34)
①经济增速放缓,长期雇员需求萎缩,灵活用工市场面临机遇 (34)
②国企改革深化,隐性失业显性化,不稳定因素增加 (35)
③私营企业崛起,社会就业结构改变,人才流动性加大 (35)
(3)政策环境:扶持政策陆续出台,推动行业优化升级 (36)
①扶持力度持续提高,政策红利不断涌现 (36)
②限制违规业务发展,倒逼行业优化升级 (37)
3、我国发展状况:借鉴国际经验,打造本土特色 (38)
(1)人事代理服务:我国人力资源服务的主体业务 (39)
(2)中高端人才访寻:市场集中度低,外资占据高端市场 (40)
(3)招聘流程外包:激烈竞争压缩行业利润 (41)
(4)在线招聘:百花齐放,面向专业化、品牌化发展 (42)
(5)传统劳务派遣:中国特色灵活用工方式,合规转型艰难推进 (43)
(6)人力资源综合咨询:传统服务的自然延伸,细分领域差异化竞争 (45)
(7)人力资源软件系统:四大阵营鏖战,细分领域角逐市场主导 (46)
4、我国发展趋势:并购重组趋于常态,岗位外包临近爆发 (47)
(1)行业规模不断扩大,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47)
(2)不同业态分化加剧,以“岗位外包”为代表的灵活用工临近爆发 (49)
(3)横向整合、纵向延伸,并购重组趋于常态 (50)
(4)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信息技术高度融合 (51)
三、择善而从,亚洲龙头崛起启示 (51)
1、HRnet:B端人力资源服务典范 (52)
(1)东南亚第一人力资源企业,渗透中日韩主流市场 (52)
(2)双擎驱动:猎头+灵活用工搭配,助力持续稳定增长 (57)
(3)核心竞争力分析:内外精细打磨出的龙头 (59)
①人才梯队搭建与激励措施执行到位 (59)
②强敌环绕中实现长期内生成长,未来发展战略清晰 (59)
2、Recruit:B 端、C端双向渗透雄冠全球 (61)
(1)经济、政策双驱动构成主要增量因素 (62)
(2)日本领跑、亚太立足,强势跻身世界前列 (63)
①公司业务三位一体,服务包罗万象 (64)
②同业比较:日本市场寡头垄断,领跑行业坐稳龙头 (68)
A、Persol:日本巨头Temp Holdings的新品牌 (69)
B、Pasona:管理部门的达人 (70)
C、en-japan:日本职业信息网站先驱 (70)
(3)竞争优势探究:行业先驱稳中求变,广拓市场志存高远 (71)
四、国内相关企业 (76)
人力资源服务百年发展,从混乱走向规范,行业在涅槃中新生。
人力资源服务业是社会化大分工的产物,从全球发展历程来看,成立之初曾存在很多不规范问题,受到各国长期限制与严格监管。
随着全球管制放松、社会精细管理需求膨胀,行业步入发展快车道:
2011-2015年间全球市场规模从2,574.3亿美元扩张到3,526.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8.19%,所提供的服务已经覆盖了求职者整个职业生命周期。
目前,全球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市场集中度很低,2016年前四大巨头市场份额占比仅为20.5%,几大巨头各具特色,相同的是,都在通过并购扩大自身规模。
发达国家占据全球主要市场份额,灵活用工业务发挥重要作用。
欧洲是全球最大的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占到世界总量的41%,美国、日本占比分别达到23%、15%,以人口众多为特征的新兴市场国家尚存巨大成长潜力。
业态方面,中高端猎头占到全球份额的9%,人力资源外包占比1%,灵活用工则达到了67%,其中白领灵活用工占比1/3、蓝领灵活用工占比2/3,在欧洲,总就业人口的12.1%为灵活用工,这一弹性模式满足了企业临时用工的需求,在西方社会生活发挥着积极作用。
我国人力资源服务尚处发展初期,行业发展可以借鉴国外成熟市场的成功经验。
人力资源服务业业务在我国逐步从单一的人事服务向多业态并存的格局迈进,2016年行业营收达到1.1万亿元,同比增长22.4%。
行业在实现规模扩张的同时,也面临结构性问题:人事委托代理业务占据行业总营收的72%,而猎头、外包、灵活用工占比仅为
5%、8%、13%,其中灵活用工业务以不规范的劳务派遣为主,已在西方趋于成熟的人力资源服务业务模式在我国尚存巨大的成长空间。
需求爆发+政策扶持带动行业奋起直追,去旧革新岗位外包业务临近爆发节点。
劳动力成本上涨问题倒逼企业关注人员的精细化招聘管理,专业化服务需求增大;我国人才流动速度加快,“人选”供给持续壮大;国家政策扶持力度不断提升,政策红利注入为行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国内市场空间有望大幅提升。
从业态结构来看,猎头与RPO 为顺周期行业,而灵活用工业务则表现逆周期性,在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临时性用工需求或周期性上扬,另外,监管收紧在倒逼传统劳务派遣模式转型岗位外包为代表的新型灵活用工,总量膨胀+存量切换将该业态推向爆发节点。
国际借鉴看亚洲,对标HRnet及Recruit。
HRnet Group为新加坡最大猎头企业,占新加坡市场20%的份额,净利率高达13%,亚洲领先。
成立20余年来完全依赖主业内生发展壮大规模,将B 端业务做好做精,崛起于华人文化主导的市场,借鉴意义深刻;Recruit Holding 是全球前五、亚洲第一的人力资源企业,其人力资源候选人同时也是其消费业营销对象,打造平台贯通B、C 端,走出了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创新路径。
A 股标的科锐国际处于国内民营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第一梯队,为客户提供全产业链服务的同时覆盖了候选人整个职业生涯周期。
三大主营业务包括:中高端人才访寻、招聘流程外包、灵活用工,2016年占到公司营业收入的96.04%。
公司收入保持稳健增长,14-1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26亿元、7.32亿元和8.6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