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分离工程第8~15章

合集下载

制药分离工程实验指导定稿

制药分离工程实验指导定稿

四川理工学院制药分离工程实验指导第一版制药工程系编二○一二年制药分离工程实验目录目录实验一细胞SOD的提取和分离.............................................................................................. - 1 - 实验二大枣中多糖的提取分离 . (3)实验三有机溶剂沉淀法制备大豆脲酶 (6)实验四柱层析法对色素的提取与分离 (8)实验五质粒的提取及电泳分离 (10)实验六八角茴香油的提取与检识 (12)实验七秦皮中七叶苷和七叶内酯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15)实验八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白头翁皂苷 (17)实验九重结晶及过滤 (19)实验十简单蒸馏及分馏 (3)实验一细胞SOD的提取和分离一、实验目的1.掌握有机溶剂沉淀法的原理和基本操作。

2.掌握SOD酶提取分离的一般步骤。

二、实验原理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是一种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辐射和消炎作用的药用酶。

它可催化超氧负离子(O2-)进行歧化反应,生成氧和过氧化氢。

大蒜蒜瓣和悬浮培养的大蒜细胞中含有较丰富的SOD,通过组织或细胞破碎后,可用pH7.8的磷酸缓冲溶液提取出来。

由于SOD不溶于丙酮,可用丙酮将其沉淀析出。

有机溶剂沉淀的原理是有机溶剂能降低水溶液的介电常数,使蛋白质分子之间的静电引力增大。

同时,有机溶剂的亲水性比溶质分子的亲水性强,它会抢夺本来与亲水溶质结合的自由水,破坏其表面的水化膜,导致溶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大而发生聚集,从而沉淀析出。

三、试剂与仪器1.试剂与材料新鲜蒜瓣、0.05mol/L磷酸缓冲液(pH7.8)、氯仿-乙醇混合液:氯仿:无水乙醇=3:5 、丙酮:用前需预冷至4-10℃、0.05mol/L碳酸盐缓冲液(pH10.2)、0.1mol/LEDTA溶液、2mmol/L肾上腺素溶液2. 仪器恒温水浴锅、冷冻高速离心机、可见分光光度计、研钵、玻棒、烧杯、量筒四、实验步骤1. 组织细胞破碎:称取5g大蒜蒜瓣,置于研钵中研磨。

制药分离工程

制药分离工程

第一章绪论1.生物制药分离纯化技术的特点有哪些?第一,制药合成产物或中草药粗品中的药物成分含量很低第二,药物成分的稳定性通常较差。

第三,产品质量要求高第四,生物药物的其他特殊性:易腐败:生物药物营养价值高、易染菌、腐败。

生产过程应低温,无菌。

注射用药有特殊要求:生物药物易被肠道中的酶所分解所以采用注射用药,注射用药比口服药更严格。

2.简述药物分离纯化的一般工艺过程。

①预处理②初步纯化③高度纯化④成品加工第二章固液萃取1.简述中药材浸取的一般过程(可能出填空)①浸润、渗透阶段②解吸、溶解阶段★解吸作用:溶质溶解前克服药材细胞中各种成分间的亲和力,使待浸取的有效成分转入溶剂中。

③扩散、置换阶段2.浸取过程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会考的比较细)①药材的粒度②浸取的温度③溶剂的用量及提取次数④浸取的时间⑤浓度差⑥溶剂的pH值⑦浸取的压力⑧浸取溶剂和辅助剂(应该在最前面)3.浸取剂选择应该考虑哪些原则①对溶质的溶解度足够大②与溶质之间有足够大的沸点差③溶质在溶剂中的扩散系数大和黏度小④价廉易得,无毒,腐蚀性小本章后面浸取强化技术简介可能会出判断或者填空第三章液液萃取1.影响液液萃取过程的因素有哪些①萃取剂的选择性②萃取剂与原溶剂的互溶度③萃取剂的物理性质④萃取剂的化学性质⑤原溶剂条件的影响:pH值、盐析、带溶剂2.何谓选择性系数选择性系数表示萃取剂对组分A,B溶解能力差别的大小β=,1表示E相中组分A和B的比值与R相中相同,不能用萃取方法分离。

β>1,萃取时组分A可以在萃取相中浓集。

β越大,组分A与B萃取分离的效果越3.液液萃取萃取剂的选择应考虑哪些原则①萃取剂的选择性②萃取剂与原溶剂的互溶度③萃取剂的物理性质④萃取剂的化学性质⑤萃取剂的回收⑥经济性好,廉价yidey,对设备腐蚀性小和安全性好该题请根据车间设计的知识点自己补充4.何谓乳化和破乳乳化:是指一种液体以细小液滴(分散相)的形式分散在另一不相溶的液体(连续相)中,生成的这种液体称为乳化液/乳浊液。

制药分离工程--重点总结

制药分离工程--重点总结

制药分离工程重点总结目录第一章绪论1、制药工业分类①生物制药、②化学制药、③中药制药。

2、分离过程的本质3、制药分离工程特点第二章萃取分离1、物理萃取与化学萃取2、液固萃取3、液固萃取的萃取过程4、液固萃取浸取溶剂选择原则5、按萃取级数及萃取剂与原料接触方式分萃取操作的三种基本形式①单级浸取;②多级错流浸取;③多级逆流浸取。

6、液液萃取7、乳化、形成乳化条件、乳状液形式①水包油型乳状液;②油包水型乳状液。

8、物理液液萃取、化学液液萃取的传质过程9、反胶团、反胶团萃取10、反胶团萃取蛋白质“水壳模型”的传质过程11、双水相的形成、双水相萃取及其基本原理12、双水相萃取过程13、超临界流体、超临界流体萃取14、超临界流体基本特性15、超临界CO2作萃取剂优点16、依分离条件分超临界流体萃取分离操作基本模式(1)恒温变压法:(2)恒压变温法:(3)恒温恒压吸附法。

17、超临界流体萃取天然产物质量传递过程18、超声波在萃取中的作用19、微波在萃取中的作用第三章膜分离1、膜分离2、膜分离物质传递方式(1)被动传递;(2)促进传递;(3)主动传递。

3、膜分离物质分离机理(1)筛分模型。

(2)溶解—扩散模型。

4、分离膜两个基本特性5、实用分离膜应具备的基本条件6、膜分离的膜组件形式7、膜分离操作的死端操作和错流操作8、膜分离过程的浓差极化9、浓差极化的改善除工艺设计充分注意外,在具体运行过程中可采取以下措施10、纳滤、超滤、微滤、反渗透相比膜孔径大小顺序11、微滤膜分离的截留机理(1)膜表面截留:(2)膜内部截留。

第四章蒸馏分离1、蒸馏、精馏2、精馏式间歇精馏、提馏式间歇精馏3、间歇共沸精馏、间歇萃取精馏:4、水蒸气蒸馏5、水蒸气蒸馏操作方式(1)过热水蒸气蒸馏;(2)过饱和水蒸气蒸馏。

6、分子平均自由程、分子蒸馏7、分子蒸馏机理8、分子蒸馏过程第五章液相非匀相物系分离1、过滤分离及其推动力2、过滤分离类型(1)滤饼过滤;(2)深层过滤。

生物分离工程 第八章 沉析

生物分离工程 第八章  沉析
水溶性要好
影响有机溶剂沉析的主要因素

温度:低温有利于防止溶质变性;有利于提高收率(溶解度 下降); 搅拌速度:散热 溶液pH值:原则是避免目标蛋白与杂质带有相反的电荷,防 止共沉现象。(pI) 离子强度:离子强度低有利于沉析,0.01~0.05mol/L 样品浓度: 0.5~2%
– 稀:溶剂用量大,回收率低,但共沉淀作用小 – 浓:节省溶剂用量,共沉作用强,分辨率低
Chapter 8 沉 析 Precipitation
Knowledge points

Precipitation什么是沉析? Precipitation method is used to purify the proteins沉析法纯化蛋白质的优点有哪些? The operation procedures of precipitation沉析的一般操作步骤是什么? Salt induced precipitation and its mechanism何谓盐析?其原理是什么? The normal slats used in salt induced precipitation 盐析操作时常用的盐是什么? The affecting elements of salt induced precipitation影响盐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The mechanism of organic solvent precipitation 有机溶剂沉析法的原理是什么? The affecting elements of organic solvent precipitation影响有机溶剂沉析的主要因素有
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季铵盐溴化物)
与多糖上的阴离子形成形成季铵络合物,降低
离子强度,络合物析出。

制药分离工程PPT课件

制药分离工程PPT课件
• 微波辅助(常用2450MHz) • 特点:仅作用于极性分子(含水才可用) • 原理:吸收微波——细胞内温度升高——胞内压过大——
细胞破碎——有效成分流出(热效应) • 优点:无温差、迅速、热效率高 • 局限:热稳定物质、吸水性好才可用,选择性差(都溶出) • 要求:被提物适当粉碎、适当溶剂、浓度差、适当搅拌
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生产抗生素、氨基酸和植
物次生代谢产物也获得很大发展。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
化学合成药物:一般由化学结构比较简单的化工原料经过
一系列化学合成和物理处理过程(称全合成),或由已知具有一定基

物理萃取:溶质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在两相间达到分配平衡,
萃取剂与溶质间不发生化学反应。

化学萃取:利用脂溶性萃取剂与溶质之间的化学反应生成脂溶
性复合分子实现溶质向有机相的分配。

稀释剂:化学萃取中通常用煤油、己烷、四氯化碳和苯等有机
溶剂溶解萃取剂,改善萃取相的物理性质,此时的有机溶剂称为稀释
剂。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 ⑵红霉素萃取 :红霉素是碱性电解质,在乙酸戊酯和pH 9.8的水相 之间分配系数为44.7,而水相pH 降至5.5时,分配系数降至14.4。
• ⑶红霉素反萃取:可通过调节pH 值实现。红霉素在pH9.4的水相中用 醋酸戊酯萃取,而反萃取用pH5.0的水溶液。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制药分离工程:第一章绪论

制药分离工程:第一章绪论

方配伍的多样性等,再加之生产工艺落后,缺乏
科学的、严格的工艺操作参数及系统的量化指标,
致使中药产品质量不稳定,产品仍多是传统的丸、
散、膏、丹类剂型,很难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
目前中药在西方草药市场上仅能以食品名义进入,
还不能以治疗药物为国际社会所接受。
制药分离工程:第一章绪论
28
⑴ 中药工业化生产流程
净制:即净选加工。经净制后的药材称为“净药材”。凡 供切制、炮制或调配制剂的,均应使用净药材。
切制:药材切制时,除鲜切、干切外,须经浸润使其柔软 者,应少泡多润,防止有效成分流失。切制品有片、段、 块、丝等
炮制方法: 炒、烫、煅、制炭、蒸、煮、炖、酒制、醋制等17种。
制药分离工程:第一章绪论
30
⑶中药提取与浸膏的生产
中药工业化生产是指以各种中药材为原料
生产出各种剂型的中成药。
中药工业化生产流程:
中药材的预处理及炮制→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与中药浸膏的生产→
中药制剂的生产
制药分离工程:第一章绪论
29
⑵ 中药材的预处理及炮制
药材炮制:指将药材通过净制、切制、炮制处理,制成 一定规格的饮片,以适应医疗要求及调配、制剂的需要, 保证用药安全和有效。
浸膏:在现代中药工业化生产中“浸膏”的含义已经 大大拓展,它是一类用以生产包括现代剂型在内的中 成药的中间产品,从化学本质上讲是纯度较高的具有 生物活性的化合物群。浸膏有多种形式,例如晶体、 微粉、纯化的液体等。
浸出技术:浸出技术是指利用适当的溶剂(水、乙醇) 和方法(蒸馏、压榨),把中药材中的可溶性有效成 分提取出来的工艺技术。药材的浸出过程是各种中药 制剂制备过程中重要的基础操作。
① 基础研究不断深入

制药分离工程

制药分离工程

第一章绪论1.举例说明制药分离工程原理与分类。

答:原理:利用待分离的物质中的有效活性成分与共存杂质之间在物质、化学及生物学性质上的差异进行分离分类:(1)机械分离:过滤,重力沉降,离心分离,旋风分离和静电除光等;(2)传质分离:①速度分离工程:1、膜分离:超滤;2、场分离:电泳。

②平衡分离工程:1、气体传质过程:吸收气体的增湿与减湿;2、气液传质过程:精馏;3、液液传质过程:液液萃取;4、液固传质过程:浸取;5、气固传质过程:固体干燥。

2.工业上常用的传质分离过程包括?举例说明它们的特点。

答:(1)平衡分离过程:借助分离媒介(如热能,溶剂或吸附剂)使均相混合物系变为两系统,再以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处于平衡的两相中分配关系的差异为依据而实现分离。

其传质推动力为偏离平衡态的浓度差。

(2)速率分离:在某种推动力(如浓度差,压力差,温度差,电位梯度和磁场梯度等)作用下,有时在选择性透过膜的配合下,利用更组分扩散速率的差异实现组分的分离。

这类过程的特点是所处理的物料盒产品通常属于同一相态,仅有组成差别。

第二章固液萃取1.试结合固液提取速率公式说明提高固液提取速率的措施包括哪些?答:速率方程J=[1/(k -1+L/D)](C1-C3)=K*△C浸出的总传质系数:K=1/(k -1+L/D)措施(1)药材的粒度:药材粉碎细些,与浸取的溶剂的接触面愈大,扩散面愈大,故扩散速率越快,浸出的效果愈好;(2)浸取温度:温度的升高能使植物组织软化,促进膨胀,增加可溶性成分的溶解和扩散速率,促进有效成分的浸出;(3)浸取的时间:浸取时间与浸取量程正比;(4)浓度差:浓度差越大,浸取速率越快,适当地运用和扩大浸取过程的浓度差,有助于加速浸取过程和提高浸取速率;(5)浸取的压力:适当提高浸取压力会加速浸润过程,提高提取速率。

2.选择浸取溶剂的基本原则有哪些?试对常用的水和乙醇溶剂的适用范围进行说明。

答:基本原则:(1)对溶质的溶解度足够大,以节省溶剂用量;(2)与溶剂之间有足够大的沸点差,以便于采取蒸馏等方法回收利用;(3)溶质在溶剂中的扩散系数大和粘度小;(4)价廉易得,无毒,腐蚀性小等。

制药分离工程习题册

制药分离工程习题册

第1章绪论1-1 分离技术在制药过程中的任务和作用是什么?1-2 与化工分离过程相比,制药分离过程有哪些特点?1-3 试说明化学合成制药、生物制药和中药制药三种制药过程各自常用的分离技术以及各有什么特点。

1-4 根据过程的原理,分离过程共分为几大类?1-5 分离过程所基于的被分离物质的分子特性差异、以及热力学和传递特性包括哪些?1-6 针对分离任务,决定选用哪一种分离技术时需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7 试按照过程放大从易到难的顺序,列出常用的8种分离技术。

1-8 结晶、膜分离和吸附三种分离技术中,最容易放大的是哪一种?最不容易放大的又是哪一种?1-9 吸附、膜分离和离子交换三种分离技术中,技术成熟度最高的是哪一种?最低的又是哪一种?1-10 试说明选择分离方法的步骤。

第2章精馏技术2-1 精馏技术在制药过程中主要应用于哪些方面?2-2 为什么制药过程中主要采用间歇精馏方式?2-3 与连续精馏相比,间歇精馏有哪些优点?2-4 试分析简单蒸馏和精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说明各自的适用场合。

2-5 什么是间歇精馏的一次收率和总收率?这两个值在什么情况下相等?2-6 试比较间歇共沸精馏和间歇萃取精馏的优缺点。

2-7 试比较萃取精馏和加盐精馏的优缺点。

2-8 试说明间歇变压精馏的操作方法。

2-9 为什么塔顶存液量的增大会使间歇精馏的操作时间变长?2-10 试说明间歇精馏操作过程中塔顶温度和塔釜温度的变化规律。

2-11 水蒸汽蒸馏的应用条件是什么?2-12 已知某理想气体的分子直径为9×10-9米,试求操作压力为1帕,操作温度为100℃时,该物质在平衡条件下的分子平均自由程?2-13 求水在100℃进行分子蒸馏时,理想情况下的蒸发速率。

2-14 由理论塔板数为20的间歇精馏塔分离二组元混合物,轻组分A含量%(摩尔百分数),重组分B含量%。

采用恒回流比操作,回流比为。

组分A和组分B的相对挥发度为。

(1)若初始投料浓度为75%,试计算当馏出总量为初始总投料量的90%时的产品平均浓度;(2)若处始总投料量为100摩尔,塔釜蒸发速率为100摩尔/小时,试计算完成上述操作所需的时间。

制药分离工程习题答案

制药分离工程习题答案

制药分离工程习题答案制药分离工程习题答案在制药分离工程中,习题是学习和巩固知识的重要方式。

下面将会给出一些常见的制药分离工程习题及其答案,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

一、浓缩技术1. 什么是浓缩技术?浓缩技术是指将溶液中的溶质浓度提高的过程,通常通过蒸发、结晶、膜分离等方法实现。

2. 浓缩技术有哪些应用?浓缩技术广泛应用于制药工业中,例如制备浓缩药液、浓缩生物制剂、浓缩食品添加剂等。

3. 请简述蒸发浓缩的原理。

蒸发浓缩是利用溶质和溶剂之间的挥发性差异,通过加热使溶剂蒸发,从而使溶质浓缩的过程。

4. 蒸发浓缩的工艺条件有哪些?蒸发浓缩的工艺条件包括温度、压力、蒸发器类型和操作方式等。

5. 结晶浓缩和蒸发浓缩有什么区别?结晶浓缩是通过溶质在溶剂中结晶的方式实现浓缩,而蒸发浓缩是通过溶剂的蒸发实现浓缩。

二、吸附技术1. 什么是吸附技术?吸附技术是指利用吸附剂对溶液中的溶质进行吸附分离的过程。

2. 吸附技术有哪些应用?吸附技术广泛应用于制药工业中,例如制备纯化药物、去除杂质、废水处理等。

3. 请简述吸附分离的原理。

吸附分离是利用吸附剂表面与溶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使溶质在吸附剂上富集的过程。

4. 吸附分离的工艺条件有哪些?吸附分离的工艺条件包括吸附剂的选择、操作温度、压力、溶液浓度等。

5. 吸附剂的选择有何要求?吸附剂的选择应根据溶质的性质和目标分离效果来确定,常见的吸附剂有活性炭、树脂、硅胶等。

三、膜分离技术1. 什么是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指利用半透膜对溶液中的溶质进行分离的过程。

2. 膜分离技术有哪些应用?膜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制药工业中,例如制备纯化药物、浓缩生物制剂、废水处理等。

3. 请简述膜分离的原理。

膜分离是利用半透膜对不同溶质的渗透性差异,通过压力或浓度差驱动溶质的分离过程。

4. 膜分离的工艺条件有哪些?膜分离的工艺条件包括膜的选择、操作压力、温度、溶液浓度等。

5. 常见的膜分离方法有哪些?常见的膜分离方法包括超滤、纳滤、反渗透等。

化药2011级《制药分离工程》考试大纲-发

化药2011级《制药分离工程》考试大纲-发

第1章绪论1制药工业包括?生物制药化学合成制药中药制药2构成人类防病治病的三大药源。

、生物药物化学药物中药3原料药生产的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将基本的原材料通过化学合成、微生物发酵或酶催化反应或提取而获得含有目标药物成分的混合物。

第二阶段常称为生产的下游加工过程。

该过程主要采用适当的分离技术,将反应产物或中草药粗品中的药物成分进行分离纯化,使其成为高程度的、符合药品标准的原料药。

4制药分离的原理制药分离过程主要是利用待分离的物系中的有效活性成分与共存杂质之间在物理、化学及生物学性质上的差异进行分离5分离操作分类(包含二级分类)。

分离操作①机械分离:利用物质的大小、密度的差异(非均相物系)如:过滤、重力沉降、离心沉降2(均相物系)⑴速率分离:利用压力差、电位梯度等如超滤、反渗透、电渗析、电泳等⑵平衡分离:利用相平衡时的浓度差如蒸馏、吸收、萃取、结晶等固液萃取(浸取)药物有效成分的浸取过程几个阶段。

①浸润、渗透阶段②解吸、溶解阶段③扩散、置换阶段中药材中所含成分。

①有效成分:指有药理活性、能产生药效的物质。

如黄酮、生物碱、苷类、挥发油等。

②辅助成分:指本身没有特殊疗效,但能增强或缓和有效成分作用的物质。

③无效成分:指本身无效甚至有害的物质。

如脂肪、淀粉、蛋白质等,往往影响提取效果、制剂的稳定性、外观和药效等。

④组织物:指构成药材细胞或其他不溶性物质。

如纤维素、栓皮等。

中药材浸取溶剂选择的原则。

①对溶质的溶解度足够大,以节省溶剂用量②与溶质之间有足够大的沸点差,以便于容易采取蒸馏等方法回收利用③溶质在溶剂中的扩散系数大和粘度大④价廉易得,无毒,腐蚀性小等。

中药材浸取工艺种类。

浸出工艺种类分为单极浸工艺、单级回流浸出工艺、单级循环浸出工艺、多级浸出工艺、半逆流多级浸出工艺、连续逆流浸出工艺第4章超临界流体萃取超临界流体的主要特征。

①超临界流体的密度接近于液体。

由于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一般与溶剂的密度成正比,是超临界流体具有与液体溶剂相当的萃取能力。

制药分离工程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青岛科技大学

制药分离工程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青岛科技大学

第一章测试1.对分离方法和设备的评价指标不包括下列哪项()。

A:分辨率B:分离容量C:回收率D:分离速度答案:C2.对分离过程和产品的评价指标不包括下列哪项()。

A:浓缩程度B:分辨率C:纯化程度D:回收率答案:B3.人类防病治病的三大药源包括()。

A:化学药物B:中药C:基因工程药物D:生物药物答案:ABD4.重力沉降、离心分离、过滤都属于机械分离法。

()A:错B:对答案:B5.下列对于制药分离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分离过程不需要考虑成本因素B:制药分离过程就是药物的下游加工过程C:成品化不属于下游加工过程D:分离的最终目的是得到高纯度的产物答案:B第二章测试1.下列细胞破碎法属于机械破碎的是()。

A:冻结融化法B:化学试剂法C:珠磨破碎法D:酶溶法答案:C2.下列不属于工业离心设备的是()。

A:离心管式转子离心机B:管式离心机C:三足式过滤离心机D:碟片式离心机答案:A3.下列属于工业过滤设备的是()。

A:转鼓式过滤机B:板框过滤机C:加压叶滤机D:回转真空过滤机答案:ABCD4.差速离心分离适合于分离沉降系数差别较大的颗粒。

()A:对B:错答案:A5.颗粒粒径越小,离心沉降速度越快。

()A:错B:对答案:A第三章测试1.蛋白质沉淀最常用的盐析剂的是()。

A:氯化钠B:硫酸铵C:氯化钾D:硫酸钠答案:B2.蛋白质沉淀常用的有机溶剂沉淀剂是()。

A:丙酮B:甲苯C:乙酸D:丁烷答案:A3.影响蛋白质盐析的因素有()。

A:pHB:时间C:蛋白质的初始浓度D:盐的浓度答案:ACD4.蛋白质样品的初始浓度越高,盐析沉淀时,选择性越好。

()A:对B:错答案:B5.分段盐析可以实现几种不同的蛋白质的分离。

()A:错B:对答案:B第四章测试1.下列膜分离过程中膜材料孔径最小的是()。

A:反渗透膜B:超滤膜C:微滤膜D:纳滤膜答案:A2.可以实现蛋白质脱盐的膜分离过程是()。

A:超滤B:纳滤C:电渗析D:微滤答案:A3.造成膜污染的原因有()。

《制药分离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制药分离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制药分离工程》课程教学大纲1.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要求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制药过程所涉及分离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有识别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拓学生视野,促进创新思维,为将学生培养成为制药工艺的设计与改革创新及工程设计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打下基础。

具体要求达到的课程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培养学生掌握制药领域常用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基本设备,具备对针对不同的待分离体系选择适当的分离技术工艺的应用能力。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教学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培养善于分析、归纳总结、迁移及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素质目标: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注重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团队协作等职业素养。

2.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制药分离工程是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主要任务是研究药物提取、分离、纯化的理论与技术。

现代药物包括了化学合成药物、生物工程药物和天然药物,因此制药分离工程也涉及了化学与生物交叉领域,其集成了化学分离与生物分离原理与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制药分离工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研究方法,了解制药分离工程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应用情况。

本课程内容与制药工业的结合较为紧密,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可以解决在今后工作和深入学习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分离工程方面的实际问题。

3.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为大学本科制药工程专业的个性化选修课程,学分数2,总学时数36,制药分离过程主要是利用待分离的物系中的有效成分与共存杂质之间在物理、化学及生物学性质上的差异进行分离,由于药物的纯度和杂质含量与其药效、毒副作用、价格等息息相关,使得分离过程在制药行业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制药领域中常用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常用设备及其应用情况。

制药分离工程

制药分离工程

吴木繁 5801309074离子交换层析在制药生产中的应用及替代前言通过在江西制药厂进行了大概两个礼拜的生产实习,了解了更多关于制药生产的知识,增长了对于生产设备的见识,尤其是分离设备方面。

众所周知,药品是特殊商品,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要保证用药的安全性和疗效,首先应该在药品纯度上有保证;药品的药物含量和杂质含量是药品的外在质量标准。

由此可看出,在制药行业,是离不开分离纯化的。

分离手段发展一定程度上是药品生产技术的革新的积极动力!简介离子交换层析(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简称为IEC)是以离子交换剂为固定相,依据流动相中的组分离子与交换剂上的平衡离子进行可逆交换时的结合力大小的差别而进行分离的一种层析方法。

1848年,Thompson等人在研究土壤碱性物质交换过程中发现离子交换现象。

本世纪40年代,出现了具有稳定交换特性的聚苯乙烯离子交换树脂。

50年代,离子交换层析进入生物化学领域,应用于氨基酸的分析。

目前离子交换层析仍是生物化学领域中常用的一种层析方法,广泛的应用于各种生化物质如氨基酸、蛋白、糖类、核苷酸等的分离纯化。

基本原理及设备要求离子交换层析是依据各种离子或离子化合物与离子交换剂的结合力不同而进行分离纯化的。

离子交换层析的固定相是离子交换剂,它是由一类不溶于水的惰性高分子聚合物基质通过一定的化学反应共价结合上某种电荷基团形成的。

离子交换剂可以分为三部分:高分子聚合物基质、电荷基团和平衡离子。

电荷基团与高分子聚合物共价结合,形成一个带电的可进行离子交换的基团。

平衡离子是结合于电荷基团上的相反离子,它能与溶液中其它的离子基团发生可逆的交换反应。

平衡离子带正电的离子交换剂能与带正电的离子基团发生交换作用,称为阳离子交换剂;平衡离子带负电的离子交换剂与带负电的离子基团发生交换作用,称为阴离子交换剂。

《制药分离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制药分离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制药别离工程》课程简介课程内容:制药别离工程是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该课程主要包括药物的提取、别离与纯化 技术,它是化学与生物的交叉领域,集成了化学别离与生物别离的原理与技术。

因此,它是 制药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

课程的内容包括以下局部:1 .原料的预处理(离心沉降;过滤).萃取(浸取;溶剂萃取;双水相萃取;反胶团萃取;液膜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2 .膜别离.吸附与离子交换3 . 层析.电泳 4 .分子蒸馈.结晶Brief IntroductionCourse Description:Pharmaceutical separation engineering is a compulsory curriculum for students of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This course content covers the technology of pharmacy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It is a across field about chemistiy and biology. This principle is integration of chemistry separation and biology separation. So it is an importance course for pharmaceutics.This course contents following parts:1.Material pretreatment (Centrifugation; Filtration)2.Extraction (Leaching; Solvent extraction; Aqueous two-phase extraction; Reversed micellar extraction; Liquid membrane extraction;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3.Membrane separation4.Adsorption and Ion exchange5.Chromatography6.Electrophoresis7.molecule distillation一、教学内容绪论第一章原料的预处理第一节细胞别离:离心别离、过滤。

《制药分离工程》课件

《制药分离工程》课件
《制药分离工程》PPT课 件
在这个课件中,我们将探讨药物分离的意义和分类,介绍传统和现代的分离 技术,讲解如何选择适合的分离技术,以及分离过程建模与仿真的重要性。 让我们开始吧!
药物分离的意义
1 提高药物纯度
通过分离技术,我们可以 去除杂质,提高药物的纯 度和效力。
2 确保用药安全
分离可以帮助我们消除副 作用,确保药物在人体内 的安全使用。
3 增加生产效率
有效的分离过程可以节约 时间和成本,提高药物生 产的效率。
药物分离的分类
常见分离方法
蒸馏、萃取、结晶等传统方法。
现代分离方法
膜分离、离子交换、超临界流体等现代技术。
专用分离方法
根据药物性质和工艺要求开发的特殊技术。
传统分离技术
蒸馏
通过升华和凝华来分离挥发性成分。
萃取
使用溶剂或超临界流体分离药物。
现代分离技术
1
膜分离
利用半透膜分离溶液中的物质。
离子交换
2
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分离药物。
3
超临界流体
利用高压的超临界流体分离物质。
分离技术的选择
1 药物特性
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药物的溶解度、分子大小和热稳定性等特性。
2 成本效益
3 工艺要求
评估采用不同分离技术的成本和效益。
根据工艺要求选择适合的分离技术。
分离过程建模与仿真
1
仿真
2
通过模型模拟分离过程中的操作和影响
因素。
3
建模
借助计算机软件,建立分离过程的数学 模型。
优化
根据仿真结果优化分离过程设计和参数 设置。
总结与展望
总结
药物分离在制药工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可以提高药 物纯度和用药安全。

第8章 基于液液相平衡原理的分离技术-李永新-江苏师范大学

第8章 基于液液相平衡原理的分离技术-李永新-江苏师范大学
由于它们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低并且会变性,因此 传统的溶剂萃取法并不适合。采用在有机相中添加表 面活性剂产生反胶束的办法可克服这些问题,但同样 存在相的分离问题。
因此基因工程产品的商业化迫切需要开发适合大规模 生产的、经济简便的、快速高效的分离纯化技术。其 中双水相萃取技术是近年来出现的引人注目、极有前 途的新型分离技术。
• 1979年,Kula和Kroner等人将双水相体系用于从细胞匀浆液 中提取酶和蛋白质,使胞内酶的提取过程大为改善。
• 现在双水相萃取已被广泛用于生物产品的分离和纯化。
4
• 双水相现象是当两种聚合物或一种聚合物与一 种盐溶于同一溶剂时,由于聚合物之间或聚合 物与盐之间的不相容性,当聚合物或无机盐浓 度达到一定值时,就会分成不互溶的两相。
中溶质的总浓度。
生物分子的分配系数取决于溶质与双水相系统间的 各种相互作用,其中主要有静电作用、疏水作用和生 物亲和作用等。因此,分配系数是各种相互作用的和:
lnm=lnme+lnmh+lnml
me,mh,ml 分别为静电作用、疏水作用和生物
亲和作用对溶质分配系数的作用。
20
a 系线
图8-17
p194 图8-18 b
因此双水相萃取与溶媒萃取的原理相似。
10
双水相体系的形成
● 聚合物之间的不相溶性,即聚合物分子的空间阻碍 作用(表面性质、电荷作用、氢键、离子键、环境因素 等),相互间无法渗透,分为两相。
● 两种聚合物水溶液的水溶性有差异,混合后发生相 分离,并且水溶性差别越大,相分离的倾向越大。
● 加入盐分,由于盐析作用,聚合物与盐类溶液也能 形成两相。
37
双水相萃取技术的应用
38
39

中药制药分离工程(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中药制药分离工程(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第二节中药提取智 能制造关键技术及
应用
第一节智能制造总 体设计原则
第三节中药智能化 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第一节智能制造总体设计原则
一中药提取智能制造的发展趋势 二智能制造相关概念 三智能制造总体设计
第二节中药提取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
一关键工艺技术 二在线检测技术 三 MES与EMS 四产业化节能新技术
一中药制药分离技术的选择 二中药制药分离技术选择的工业生产影响因素 三中药制药分离技术选择的优化
第三节中药制药分离工程的环保、卫生与安全
一 EHS管理体系 二中药制药分离过程的环境保护 三中药制药分离过程的职业卫生和生产安全
第四节中药制药分离工程技术发展趋势
一中药制药分离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 二中药制药分离工程技术的耦合(集成)
第三节化学萃取技术
一化学萃取原理 二化学萃取剂及其应用 三化学萃取基本流程及应用
第二节常用的膜技 术
第一节概述
第三节膜技术应用 中的相关问题
第四节膜技术 在中药制药领 域中的应用与
展望
习题
第一节概述
一膜技术发展简史 二膜的分类与膜材料 三膜组件
第二节常用的膜技术
一微滤 二超滤 三纳滤 四反渗透 五膜蒸馏 六渗透汽化 七电渗析 八其他膜技术
第二节溶剂回收
一溶剂回收的依据 二溶剂回收的基本原则 三溶剂回收工艺 四溶剂回收工艺的验证
第一节常用干燥技术 及设备
第二节干燥在中药生 产中的应用
第三节沙参麦冬颗粒 临床前研究中用到的 干燥技术
习题
第一节常用干燥技术及设备
一传统干燥方法 二现代常用干燥方法
第二节干燥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
一药材及饮片的干燥 二料液的干燥 三固体的干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章 膜分离考点:概念,优点,根据孔径大小分的几种膜分离技术的区别及其特点和概念,浓差极化的概念,影响超滤速度的因素.8.1 概述● 膜分离的特点:与传统分离过程相比,具有无相变、设备简单、操作容易、能耗低和对处理物料无污染等优点。

(考点、作业)● 几种膜过滤过程特征比较: 膜分离过程 驱动力(压力差)/MPa 传递机理 透过膜的物质被膜截留的物质 膜的类型 微滤(MF ) 0.01~0.2 颗粒大小形状水、溶剂和溶解物 悬浮物、细菌类、微粒子 多孔膜 超滤(UF )0.1~0.5分子特性、大小形状 溶剂、离子和小分子 生物制品、胶体和大分子非对称膜反渗透(RO ) 1.0~10 溶剂的扩散传递 水、溶剂 全部颗粒物、溶质和盐 非对称膜复合膜 纳滤(NF )0.5~2.5离子大小和电荷水、溶剂溶质、二价盐、糖和染料复合膜8.2 超滤● 超滤:是介于微滤和纳滤之间的一种膜过程,膜孔径在0.05μm~1nm 之间,实际应用中一般不以孔径表征超滤量,而是以截留分子量(MWCO ,又称切割分子量)来表征。

(考点、作业)● 浓差极化:当溶剂透过膜,而溶质留在膜上时,膜面上溶质浓度增高,这种膜面上溶质浓度高于主体中溶质浓度的现象称为浓差极化。

浓差极化可造成膜的通量大大降低,对膜分离过程产生不良影响。

(错流过滤可减少浓差极化。

)(考点、作业)● 影响超滤速度的因素(考点):除了膜性能外,影响超滤速度的因素还有很多。

1) 压力的影响:当压力降低时,通量J 较小,膜面上尚未形成浓差极化层,此时,J 与膜两侧的压力差Δp 成正比。

当压力逐渐增大时,膜面上开始形成浓差极化层,J 随Δp 增大的速度开始减慢。

当压力继续增大,浓差极化层达到凝胶层浓度,J 不随Δp 而改变,因为当压力继续增大时,随暂时可使流量增加,但凝胶层厚度也随之增大,即阻力增大,而使通量回落。

2) 进料浓度的影响:进料浓度对通量也有影响,当形成凝胶层后,由式bg m c c K J ln可知,J 应和lncb 成线性关系,且当J=0时,cb=cg ,即对某一特定溶质的溶液来说,不同温度和膜面流速下的数据应汇集于浓度轴上一点,该点即为凝胶层浓度。

3) 温度的影响:一般来说,温度升高导致通量增大,这是因为温度升高使溶液黏度降低和扩散管系数增大。

4)流速的影响:在超滤中,为减少浓差极化,通常采用错流操作。

增大料液流速会减小浓差极化层厚度,从而使通量增大,或者说,流速增大可使传质系数增大,因而通量增大。

8.3 微滤、纳滤和反渗透简介●概念(考点):微孔过滤(微滤)是以静压差为推动力,利用膜的“筛分”作用分离的膜过程。

反渗透:是与自然渗透过程相反的膜分离过程。

渗透和反渗透是通过半透膜来完成的。

在浓溶液一侧施加比自然渗透压更高的压力,迫使浓溶液中的溶剂反向透过膜,流向稀溶液的一侧,从而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

纳滤:又称低压反渗透,是膜分离技术的一个新兴领域,其分离性能介于反渗透与超滤之间,允许一些无机盐和某些溶剂透过膜,从而达到分离目的。

●超滤、微滤、纳滤和反渗透的特点(见作业8-6)第九章吸附(重点)考点:吸附分离过程(三个过程),常用吸附剂(基本性能、如何选择、怎么再生)9.1 概述●吸附:吸附是指在一定的操作条件下,流体与固体多孔物质接触时,流体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分传递到多孔物质外表面和微孔内表面并附在这些表面上的过程。

9.2 吸附分离原理状态●吸附作用机理:固体表面分子或原子所处的不同于固体内部分子或原子所处的状态。

分子内是平衡的。

而界面上的分子同时受到不相等的来自两相的分子的作用力,因此界面上所受到的力是不对称的,作用力的合力方向指向固体内部,能从外界吸附分子、原子或离子,并在其表面形成多分子层或单分子层。

(作业)●吸附过程的分类(考点、作业):(1)根据操作方式分:①变温吸附分离②变压吸附分离③变浓度吸附分离④色谱吸附分离⑤循环吸附分离技术(2)按照作用力的本质即按照吸附质和吸附剂的作用的不同,分:(考点)①物理吸附:吸附剂和吸附质通过分子间范德华力产生的吸附作用称为物理吸附。

物理吸附无选择特异性,但随着物系的不同,吸附量有较大差异。

不需要较高活化能。

通常是可逆的,即吸附和解析可同时进行。

特点:吸附区域为自由界面;吸附层为多层;吸附是可逆的;吸附的选择性较差。

②化学吸附:固体原子表面的价态为完全被饱和,还有剩余的成键能力,导致吸附剂与吸附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吸附作用,称为化学吸附。

选择性强,需要一定的活化能,只能是单分子层吸附。

特点:吸附区域成为未饱和的原子;吸附层数为单层;吸附过程是可逆的;吸附的选择性好。

③交换吸附:吸附剂表面如果由极性分子或离子组成,则会吸引溶液中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形成双电层,同时在吸附剂和溶液间发生离子交换,这种吸附叫做交换吸附。

特点:吸附区域为单层或多层;吸附过程可逆;吸附的选择性较好。

综述,物理吸附在分离过程中应用最广,化学吸附较少,交换吸附在生物工程的下游技术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主要区别(作业)理化指标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吸附作用力范德华力化学键力(多为共价键)吸附热近似等于气体凝结热,较小,ΔH<0 近似等于化学反应热,较大,ΔH>0选择性低高吸附层单或多分子层单分子层吸附速率快,易于平衡慢,不易平衡可逆性可逆不可逆发生吸附温度低于吸附质临界温度高于吸附质沸点●常用吸附剂(考点,选择题,详细看见课本152):有机吸附剂:活性炭、吸附树脂、纤维素、聚酰胺等;无机吸附剂:硅胶、氧化铝、沸石等。

活性炭和大孔树脂在制药中应用较多。

1)活性炭:非极性吸附剂。

主要用于分离水溶性成分,例如氨基酸、糖类等。

其吸附作用在水溶液中最强,有机溶剂中较弱。

2)硅胶:极性吸附剂。

天然——硅藻土,人工合成——硅胶。

酸性吸附剂,适用于中性或酸性成分的层析。

弱酸性阳离子吸附剂,可通过离子交换吸附碱性化合物。

3)氧化铝:广泛应用于生物碱、核苷类、氨基酸、蛋白质及维生素、抗生素等物质的分离,尤其适用于亲脂性成分。

碱性极性吸附剂。

对于分离生物碱类的分离较为理想。

但碱性氧化铝不宜用于醛、酮、酯、内酯等类型的化合物分离。

不宜用于酸性成分分离4)聚合物吸附剂:只有多孔骨架,没有交换基团。

常用域微生物制药行业,分离抗生素或维生素等。

5)沸石:沸石分子筛-沸石,强极性的吸附剂。

它是一种硅铝酸金属盐的晶体,对极性分子有很大的亲和能力。

对外来物的吸附力远超其他吸附剂。

用于石油馏分的分离、各种气体和液体的干燥,如分离二甲苯,空气中分离氧气。

●影响吸附的因素(见作业9-4)9.3 吸附剂的再生(考点)吸附剂的再生:是指在吸附剂本身不发生变化或变化很小的情况下,采用适当的方法将吸附质从吸附剂中除去,以恢复吸附剂的吸附能力,从而达到重复使用的目的。

常用方法:1)溶剂洗涤:对于性能稳定的大孔聚合物吸附剂,一般用水、稀酸、稀碱或有机溶剂就可以实现再生。

2)加热:大多数吸附剂,如硅胶、活性炭、分子筛等。

3)其他:还可通过化学法、生物降解法。

工业上多采用水蒸气(或惰性气体)吹扫的方法。

第十章离子交换考点:影响扩散的因素,离子交换剂,各种概念,性能指标,不考计算和设备10.1 概述●离子交换法:应用合成的离子交换树脂等离子交换剂作为吸着剂,将溶液中的物质,依靠库仑力吸附在树脂上,发生离子交换后,再用合适的洗脱剂将吸附物从树脂上洗脱下来,达到分离、浓缩、提纯的目的,是一种利用离子交换剂与溶液中离子之间所发生的交换反应进行固液分离的一种方法。

(作业)10.2 离子交换剂●离子交换树脂:指能在溶液中交换离子的固体,可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交联放入具有三维空间立体结构的网状骨架,通常不溶于酸、碱和有机溶剂。

化学稳定性良好;一部分是联结在骨架上的功能基团(活性基团);另一部分是活性基团所携带的相反电荷的离子,称为可交换离子。

●无机离子交换剂:主要是一些具有一定晶体结构的硅铝酸盐。

最具代表的事沸石类。

沸石的晶格由SiO2、Al2O3的四面体构成。

(考点)●合成无机离子交换剂:主要有合成沸石(熔融型沸石和凝胶型沸石)和分子筛。

(考点)●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树脂是一种具有活性交换基团的不溶性高分子共聚物。

由惰性骨架、固定基团和可交换离子三部分组成。

按活性基团不同可分为阳离子树脂和阴离子树脂。

(作业)●几种离子交换树脂:1)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这类树脂通常连有磺酸基,其酸性相当于硫酸,因此类似于固体硫酸。

吸水性强,是一种广谱性阳离子交换树脂。

2)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带有-COOH、-AsO3H2,SeO3H2等功能团。

3)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带有季铵基。

44)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活性基团有伯胺、仲胺和叔胺。

5)螯合树脂:根据络合反应的原理,将某些螯合基团引入树脂的结构中,该种螯合基团与待分离的离子间,既可以既可以形成离子键,又可以形成配位键。

形成的环状络合物在结构上类似于螃蟹的两只大螯牢牢地夹住一个猎物。

选择性很高,适用于采用常规方法难以处理的某些贵金属、稀有金属、稀土金属的提取与精制。

(考点)6)两性树脂:将两种阳、阴离子基团一起连接在树脂骨架上,构成两性树脂。

两只功能集团发挥各自的作用,分别进行阳离子和阴离子交换。

(考点)7)蛇笼树脂:与两性树脂类似,即在同一树脂颗粒内含有两种聚合物,分别带有阳、阴离子功能团。

这种树脂传质通道短,交换速度快,只需大量水冲洗即可恢复其交换能力。

8)氧化-还原树脂:这类树脂带有氧化-还原基团,可与周围的活性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3.性能指标(考点,见作业10-4)10.3 分离原理●影响膜扩散速度的因素1)浓度:扩大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可增大扩散速度。

2)温度:温度对膜扩散和颗粒扩散的影响大体相同,每升高1℃,扩散速度将增加3%~5%。

3)搅拌速度:搅拌可使膜扩散速度增加.●影响颗粒扩散速度的因素(考点)除了浓度、温度外还有以下。

1)电荷的影响:对于阳离子,每增加一个电荷,内扩散速度将降低10倍。

阴离子电荷的增减对内扩散速度的影响交系较小,一般每增加一个电荷,内扩散速度大约降低2~3倍。

2)树脂的交联度:交联度低的树脂内扩散速度大,这是因为交联度低的树脂网眼大,阻力小,便于扩散。

树脂的交联度对阴离子的内扩散速度影响不大,但对阳离子的影响较大。

3)颗粒半径:颗粒越小,外扩散和内扩散都越快。

颗粒扩散速度与树脂颗粒大小的平方成反比。

但颗粒过小,导致离子交换柱的阻力增大,密度增大,从而影响速度。

因此要选择适当大小的交换剂颗粒。

4)交换容量:离子的内扩散速度随着树脂交换容量的增加而降低。

5)活泼基团的性质:颗粒扩散速度与活泼基团的数目和性质有关。

强酸(或碱)性的阳(或阴)离子交换树脂的交换速度是非常快的,但是,在H+(或OH-)式的弱酸性(或弱碱性)阳(或阴)离子树脂是非常慢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