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节 旅游的社会属性

合集下载

第二节 旅游的基本

第二节   旅游的基本

3、旅游消费与日常消费的区别
• (1)从时间维度(正确的)上说,旅游消 费是一种“间歇式消费”,日常消费是一 种“连续性消费”。 • (2)从行为方式上说,旅游消费是一种 “井喷式消费”,日常消费则是一种“溪 流式消费”。
需要指的是,从旅游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考察,经济因素对
旅游者的产生和各国旅游活动的发展一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 力的迅速提升和人民的日益富裕,经济因 素对旅游的制约作用将从主导地位降为从 属或次要地位。那时的人们要去旅游,首 先考虑已非旅游费用的支付能力,而是想 到何地旅游或采取何种方式才能实现更完 美的旅游愿望问题。不过,纵使有一天人 人都成为富翁,但只要在流通领域中还需 要金钱的交换,只要外出旅游依然要花钱, 那么,旅游的经济属性就依然存在。
四、旅游的消费属性
• 1、旅游行为是消费行为。在旅游活动过程 中,旅游者不但没有为个人或社会创造任 何财富,相反,却在耗用着自己的金钱、 时间和他人(社会)的劳动成果——物质 和精神生活资料。
2、旅游是一种高级消费形式。
• 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类的需要分为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 需要三个方面的理论,说明旅游是人类生活需求层次提高的表现。 • 实践证明,人类为了生存所必须满足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最基本的是衣、 食、住、行四大方面,因此,超出生存需要的生活就具有享受性;同 时,也会包括发展和表现自已知识、才能和个性的需求。只有当人们 的生存资料已得到满足,无虑于温饱,才会产生对享受资料和发展资 料的进一步的需求,才会产生对具有享受性的旅游消费的强烈愿望。 所以,旅游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超出生存需要的一种高级消费形式。 •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从人类不同生活层次需求的角度说,旅游是超出 生存需要的高级消费形式,但是随着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 发展,在人们越来越富裕的前提下,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结构必将 产生相应的变化,因而,旅游就会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即成为生活 中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

课件 《旅游概论》第二章 旅游的本质、属性与特征

课件 《旅游概论》第二章 旅游的本质、属性与特征
1、团体旅游 是指一切由一定人数的旅游者组成的团队以有组织
的集体活动方式开展的旅游活动。团体同行旅游人数 一般不少于15人。
团体旅游的开展多由旅行社组织包价旅游。 包价旅游是旅行社以一定价格向市场推销的成批量组 合的旅行路线产品。
内容包括:旅行交通、住宿、早餐和导游服务等。
2、散客旅游
旅游者根据个人兴趣自行设计旅游路线和活动项目, 以个人、家庭以及15人以下的自行结伴而行的旅游方式。
第二章旅游的本质、属性与特征
提问: 旅游的定义是什么? 旅游的内容包括什么?
复习
(一)旅游的定义
1、艾斯特定义 该定义是1942年有瑞士学者汉泽克尔和克拉普夫在 《普通旅游学纲要》中提出,到20世纪70年代为 “旅 游科学专家国际联合会”(简称“AIEST”) 所采用。 埃斯特定义从消遣性旅游的研究角度,较好地把握 了旅游的本质属性,因而在世界各地的旅游学界都有 很大影响。
3、经济现象
经济发展的水平,决定着旅游的规模、内容、方式 和范围;旅游的发展又促进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繁荣
4、政治现象
稳定的政治环境才会有旅游的发展。国际旅游活动 比喻为“民间外交”,国际旅游者比喻为“民间大 使”。
第二节 旅游的基本属性: 一、旅游的社会属性 旅游主体具有社会的文明性 旅游客体具有社会发展的变化性 旅游价值观具有社会的进步性 二、旅游的文化属性 旅游者是依赖于一定社会文化背景而产生的。 旅游资源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化身。 旅游设施和管理服务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自我表现形式 三、旅游的经济属性
旅游者角度分析
从旅游活动产生的原因看,旅游活动是人类在基本生 存需要得到满足后产生的一种精神文化需求,是文化现 象。
旅游经营者角度分析
从旅游业兴起的原因看,是因为经济利益的驱动,旅 游可以产生巨大经济效益,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旅游是 一种经济现象。

《旅游概论》教案1.2旅游的本质属性和特征

《旅游概论》教案1.2旅游的本质属性和特征

第一章旅游概述
第二节旅游的本质属性和特征
1.掌握旅游的本质属性。

2.掌握旅游的基本特征。

1.旅游的本质属性。

2.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

经济本质论、文化本质论。

1.讲授法。

2.讨论法。

3.练习法
多媒体、教学课件。

理论课。

1课时。

[引入新课]
提问:旅游行业的本质是服务业,应更多地注重游客的体验,至于新兴事物、新鲜玩法,可作为营销法门,但不可偏离本质,买椟还珠。

旅游的本质是什么?有人说是产品与服务,你赞同吗?
[讲授新课]
一、旅游的本质属性
旅游界学者们对旅游本质属性的界定众说纷纭,大体看来,主要有两种倾向,即“经济本质论”和“文化本质论”。

旅游的本质属性偏向于“文化本质论”。

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社会属性
2.文化属性
3.经济属性
二、旅游的基本特征
1.异地性
2.暂时性
3.综合性
[小结]
多年来,国际旅游界对旅游的本质属性从“经济本质论”转变为“文化本质论”。

这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旅游的特征是“旅游”本身有别于其他事物的外在标志,是其本质的外在显现。

旅游的特征表现为多个方面,包括异地性、暂时性、综合性。

我们只有认清了旅游的本质属性和特征,才能更好地区别什么是旅游活动,什么不是旅游活动。

[作业]
1.旅游的本质属性是什么?
2.什么是特征?。

国开一体化平台01061《旅游学概论》形考任务(1-4)试题及答案

国开一体化平台01061《旅游学概论》形考任务(1-4)试题及答案

国开一体化平台《旅游学概论》形考任务(1-4)试题及答案(课程代码:01061,整套相同,Ctrl+F查找更快捷,李老师祝同学们取得优异成绩!)----------------------------------------------------------------形考任务(1)----------------------------------------------------------------1、简述旅游的基本属性。

答:(1)、旅游的社会属性。

(2)、旅游的文化属性。

(3)、旅游的经济属性。

(4)、旅游的休闲属性。

2、简述旅游的基本要素。

答:(1)、旅游者。

旅游者是旅游主体,是最基本、最活跃、最主要的因素。

(2)、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是旅游客体,是吸引旅游者、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和现实需要的直接因素,是旅游活动不断丰富的条件和载体,更是旅游供给保障和旅游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3)、旅游业。

旅游业是旅游媒介,是实现旅游活动的条件和手段。

旅游业是旅游者和旅游资源之间的桥梁和纽带,通过旅游交通、旅游食宿、旅游活动组织等方式和手段,为旅游者实现旅游活动提供条件和服务保障。

3、简述旅游者的概念性定义。

答:概念性定义主要是对旅游者的一般性描述,界定了旅游者的本质属性。

简单来说,旅游者是离家外出到异地旅行和访问的人。

其质的规定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基本要素:一是时间上的短暂性,一般不超过1年;二是空间上的异地性;三是目的上的非谋生性。

因此,从概念上理解,旅游者是出于谋生和移民以外的目的,离开常住地到异地旅行和访问的人。

4、简述旅游者形成的客观条件。

答:(1)收入水平。

收入水平是旅游者形成的基本因素。

个人或家庭,只有在收入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即满足其基本生活需要后,才有可能产生旅游等更高层次的生活消费需要。

个人或家庭的收入水平取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分配政策。

(2)闲暇时间。

一个人要成为旅游者,不但要有足够的收入保障和经济支付能力,而且需要具备充分的时间保障条件。

《旅游概论》教案 2

《旅游概论》教案 2
分析:
从旅游活动产生的原因看,旅游活动是人类在基本生存需要得到满足后产生的一种精神文化需求,本质属性是文化属性。(旅游者角度)
从旅游业兴起的原因看,人们之所以会经营发展旅游,是因为经济利益的驱动,旅游可以产生巨大经济效益,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旅游是一种经济现象,本质属性是经济性。(旅游经营者角度)
板书设计
2、旅行:是指人们在空间上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行进过程,它的目的广泛。
3、旅游:是一种排除功利目的的旅行和游览相结合,以获得精神愉快感受的消遣性、娱乐性的社会活动。
※案例分析
晓东和妈妈在暑假期间随旅游团去长白山旅游。旅游的活动内容如下:
早餐后从长春乘旅游大巴赴长白山(约7小时)抵达二道白河镇,当晚住宿于此镇。第二天早晨进入国家AAAAA级风景区——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沿途观赏四个垂直自然景观带,乘倒站车登天池主峰观天池胜景,后观东北第一大瀑布—长白瀑布,长白山高热温泉群,品尝温泉煮鸡蛋,晓东还购买了长白
对旅游的特点的理解。
关键
掌握旅游的本质属性及特点。
教学方法
教法分析
讲授法、启发教学法
学法分析
小组合作学习法
课型
新授课
课 时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课前提问
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重点内容
通过提问导入新课,引发学生思考
旅游的定义是什么?
旅游的内容包括什么?
旅游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等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那么,应该如何诠释其本质属性呢?当今社会的旅游又具有什么性质呢?
教学方法
教法分析
讲授法、情景教学法
学法分析

旅游的属性

旅游的属性

旅游的属性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三、旅游的基本属性四、(一)旅游的消费属性五、人生的活动包括两个领域: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

生产领域肩负着物质生活资料和精神生活资料的生产的使命,而消费活动是出于维持个体生存、保证劳动能力的再生产乃至实现个人社会发展等目的而对生产活动的成果的耗用。

旅游在其全过程中不向社会也不为旅游者个人创造任何外在的可供消费的资料,相反,却消耗着旅游者以往的积蓄和他人的劳动成果。

即使在比较极端的情况下,如仅限于个人的流连山水,陶醉于大自然(而非人化)的美的恩赐,他也是在消磨本可以用于创造财富的生产时间。

所以,旅游无疑是消费行为,不是生产行为。

由于旅游是从人的生命波谱中截取的一个波段,因此旅游消费不会完全超脱于一般的日常消费。

然而,从消费的导向和构成以及各部分的意义上看,旅游消费有大不同于日常消费之处,突出地表现在重视精神内容、追求审美体验,甚至在某些方面表现出对日常生活消费的畸变,而这些均决定于旅游的本质规定性以及旅游所具有的外部特征。

六、(二)旅游的休闲属性七、旅游所具有的休闲属性是由以下几个方面决定的:八、1、旅游的目的表现为借助各种可以娱情悦性的活动达到审美体验,这显然区别于为谋生而进行的劳动,也不同于为维持生存而必须从事的活动,如睡眠、吃饭、操持家务等,而与出自社交目的所进行的应景往来也有区别。

在旅游的全过程中,总是自然天赋的随意性和畅神自娱的目的性占居着主导地位,表现出与一切休闲行为的一致的品性。

九、2、旅游是发生于自由时间的行为。

虽然在自由时间中人可以从事任何乐于从事的事情,如再劳动、睡大觉、沉迷于冥思苦想,但通常人们都利用自由时间从事一些积极的休闲活动,如文化学习、体育锻炼、文化娱乐、培养爱好、社会交往、旅游与消遣等。

这些休闲行为从功能上看,显然与劳动有所不同,甚至在分享人生时间上还存在着矛盾。

但二者在个人或集体生活中实际上具有同样性质的意义,发挥着互为前提的功能,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相互对应的两个方面。

旅游学概论教案-旅游的本质和基本属性

旅游学概论教案-旅游的本质和基本属性

第一节旅游的本质和基本属性一、旅游的本质(一)旅游的本质是由旅游的目的规定的,旅游的本质在于追求愉悦。

旅游愉悦:1.旅游审美愉悦:是与自然的亲近,是对文化的追寻,是心灵的历险2.旅游世俗愉悦秀美的自然风光——自然美、艺术美浓郁的民族风情——生活美人们乐于去旅游,因为旅游过程中充满了自然、艺术、人文的美。

人们通过美的陶冶和欣赏,丰富了精神世界,达到欢娱、自由畅快的目的,提高生活的质量和自身的修养。

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是追求自由、畅快的精神享受(审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人们生活中的基本生活内容。

人们常常对旅游的描述是“让心情放飞”、“回归自然”、“梦幻旅程”、“浪漫时光”等等,说明人们对旅游的向往在于心情的舒畅,精神的畅快,审美的感受——点点滴滴可追忆。

二、旅游的基本属性(一)旅游的基本消费属性旅游六要素:食、宿、行、游、购、娱,每一要素的发生,显然都是一种典型的消费行为。

旅游消费和日常消费存在差异:从时间维度上:间歇性消费/连续性消费从行为方式上:井喷式消费/溪流式消费从实际效益上:重心理体验、精神欢愉/购买行为井喷:大多发生在石油天然气现场,是一种地层中流体喷出地面或流入井内其他底层的现象,用在旅游术语中,至旅游旺季的到来所产生的一些现象。

旅游的消费属性是由社会的经济状况、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所决定的。

恩格尔系数: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的一个规律: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金额÷总支出金额×100%衣服、住房、日用必需品等的支出,众所周之,吃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在食物需求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消费的中心才向用转移。

一个国家(地区)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指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

恩格尔系数是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

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旅游概论 第二章 第一、二节 旅游需要与本质,基本属性

旅游概论 第二章 第一、二节 旅游需要与本质,基本属性

基本 属性
旅游价值观具有 社会的进步性。
第二章 旅游的本质、属性与特征 第二节 旅游的基本属性
由于旅游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等 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一种具有 消费性、享受性的综合性社会活动方式。 因此,旅游具有社会属性、文化属性、经 济属性和消费属性。
旅游主体具有社 会的文明性。
社会属性 文化属性 经济属性 消费属性
旅游客体具有社 会发展的变化性。
二、 旅游的高度自由选择性和综合功能 为人们的不同需要的满足提供了条件。 • 旅游为何能够满足这种需要呢?
原因一:旅游拓展了人们的生活领域,产 生了与日常生活的疏离。
原因二:旅游的综合功能丰富了旅游者愉 悦身心的内容和形式。
三、旅游本质的规定
综上分析,可以明确,旅游在本质 上是以获得人身的自由感、精神上的解 放感和特定需要的满足感——身心愉悦 感受为目的的一种特殊生活经历。自由 感、解放感和满足感——人生中的一种 完美感,反映了旅游的特殊品质和最高 价值。
人为什么会有旅游需要呢?
旅游需要的产生,是由于人有许多不 自由(被局限)但又渴望自由(超越局限 )之间的矛盾存在。
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自 然 属 性
社会属性
一、旅游需要源于人的不自由(被局 限)与渴望自由(超越局限)之间的矛盾 性。 • 人类的不自由和种种被局限的客观存在, 是人类旅游需要产生的前提(即有不足之 感),而追求个性价值实现的文化意识, 是个人旅游需要产生的不可或缺的基本条 件(即有追求满足之感)。这就是旅游需 要产生的原理。(齐读三遍)
第二章 旅游的本质、属性与特征二:
如何理解“旅 游是从旅行中 孕育又从旅行 中分离出来 的”?
旅游的定义是 什么?

基础旅游

基础旅游

• 二、旅游的基本属性
1、休闲属性
2、经济属性
3、消费属性
4、文化属性
5、社会属性
三、旅游的构成要素
1、三要素论:旅游者 (主题) 旅游资源(客体) 旅游业 (媒介) 旅游业三大支柱产业: 旅游饭店 旅行社 旅游交通
• 2、六要素论:吃、住、行、游、购、娱
判断一下哪些活动属于旅游,哪些不是 A、小明去外婆家玩 B、小明的爸爸被派到外地出差一周 C、小明的妈妈去外地参加为期一周的同学聚会 D、小明的姐姐到外地上大学
第二节 旅游活动的类型
一、按地域范围划分:
1、国际旅游:出境旅游、入境旅游 2、国内旅游:地方性旅游、区域性旅游、全国性旅游 3、洲际旅游 4、环球旅游
二、按旅游目的划分:观光旅游、文化旅游
度假旅游、探险旅游 宗教旅游、科技旅游 保健型旅游
三、按旅游距离划分:远程旅游
进程旅游
四、按组织形式划分:散客旅游
旅游的概念
• 第一节 旅游的概念 • 第二节 旅游活动的类型 • 第三节 旅游活动的特点
第一节 旅游的概念
• 一、旅游的概念
1、艾斯特.AIEST( 1981):由人们向既非永久定 居地又非工作地旅行并在该地逗留所引起的相互关 系和现象的总和。 2、WTO定义(1993):旅游是人们出自获取报酬 以外的任何目的而向其日常环境以外的地方旅行并 在该地停留不超过一年所产生的活动。 3、四川省旅游局: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规定, 旅游是指人们为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惯常环 境到其他地方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 动。
团体旅游
思考:黑色旅游
第三节 旅游活动的特点
一、普及性 二、持续性

三、地理集中性
排名 1 2 3 4 5 6 7 8 9 10 景点 丽江 三亚 黄山 九寨沟 桂林山水 鼓浪屿 长城 张家界 布达拉宫 西湖

2、旅游的本质属性和特征

2、旅游的本质属性和特征
旅游的暂时性特征,是指旅游是人们在某 一个特殊时期所进行的短暂的生活方式 。 旅游 活动结束后,旅游者还会回到常住地继续自己 的日常生活。世界旅游组织规定 : 旅游者在旅 游目的地短暂停留的时间不超过一年。旅游只 是人们的暂时性行为。
旅游活动包罗万象,旅游者在整个旅游活动中 ,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包括观赏自然风 光、鉴赏人文景观、品味民族风情、体验各种娱乐 活动。其内容涵盖政治交往、文化合作、商务活动 、学术考察、体育比赛、宗教朝圣等,体现出旅游 活动的综合属性。
旅游是人类物质文化与 旅游活动是社会经济发展
精神文化的一个基本组成 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同时又
部分。旅游者是文化的旁 推动着社会经济向前发展。
观者和传播者,对文化的 旅游者想要获得旅游经历,
传播和交流起到了重要作 只有通过支付相应的费用,
用。另一方面,旅游资 源 、 各种设施设备和服务
才能取得旅游业各个方面的
吉林雾淞只是冬季的美景
宗教活动也只在规定时间进行
➢ 思考:分析季节性的成因?
旅游目的地方面的原因:气候,资源景象。因受所处地理 位置的制约,其旅游观赏功能的发挥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旅游客源地方面的原因:人们出游的目的、放假时间以及 传统习惯。
通过对旅游活动季节性成因的分析, 你有什么启示?对于在旺季容易集中大规模 旅游者的旅游目的地来说,最大的问题是什 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亲临其境、身体力行的不可替代性 。 只 有 不 断 开 发 那些更富有活力、更具情趣和鲜明个性特征的旅游 项目、旅游方式,才能更有效地发挥旅游者的主观 能动性,使旅游活动生活更具自主性、随意性、趣 味性、刺激性,以满足日益个性化的旅游需求。
自然条件、社会文化背景的制约而呈现淡季、平季 、旺季。旺季:一段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游客量 明显较多的时期;反之,为淡季。

旅游的属性

旅游的属性

三、旅游的基本属性四、(一)旅游的消费属性五、人生的活动包括两个领域: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

生产领域肩负着物质生活资料和精神生活资料的生产的使命,而消费活动是出于维持个体生存、保证劳动能力的再生产乃至实现个人社会发展等目的而对生产活动的成果的耗用。

旅游在其全过程中不向社会也不为旅游者个人创造任何外在的可供消费的资料,相反,却消耗着旅游者以往的积蓄和他人的劳动成果。

即使在比较极端的情况下,如仅限于个人的流连山水,陶醉于大自然(而非人化)的美的恩赐,他也是在消磨本可以用于创造财富的生产时间。

所以,旅游无疑是消费行为,不是生产行为。

由于旅游是从人的生命波谱中截取的一个波段,因此旅游消费不会完全超脱于一般的日常消费。

然而,从消费的导向和构成以及各部分的意义上看,旅游消费有大不同于日常消费之处,突出地表现在重视精神内容、追求审美体验,甚至在某些方面表现出对日常生活消费的畸变,而这些均决定于旅游的本质规定性以及旅游所具有的外部特征。

六、(二)旅游的休闲属性七、旅游所具有的休闲属性是由以下几个方面决定的:八、1、旅游的目的表现为借助各种可以娱情悦性的活动达到审美体验,这显然区别于为谋生而进行的劳动,也不同于为维持生存而必须从事的活动,如睡眠、吃饭、操持家务等,而与出自社交目的所进行的应景往来也有区别。

在旅游的全过程中,总是自然天赋的随意性和畅神自娱的目的性占居着主导地位,表现出与一切休闲行为的一致的品性。

九、2、旅游是发生于自由时间的行为。

虽然在自由时间中人可以从事任何乐于从事的事情,如再劳动、睡大觉、沉迷于冥思苦想,但通常人们都利用自由时间从事一些积极的休闲活动,如文化学习、体育锻炼、文化娱乐、培养爱好、社会交往、旅游与消遣等。

这些休闲行为从功能上看,显然与劳动有所不同,甚至在分享人生时间上还存在着矛盾。

但二者在个人或集体生活中实际上具有同样性质的意义,发挥着互为前提的功能,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相互对应的两个方面。

旅游学概论——旅游活动概述

旅游学概论——旅游活动概述

2021/2/4
1
21
旅游活动最基本的特
征就表现为不同国家
或旅游不者同外地出区旅之游会间不的人
二、旅游活员可 会旅动避 的游交免 文者是往接 化在。触 ;多食到 同、种东 时住道 也、现社 会行、象的综合体现
影游响、东购道、社娱会等的方文面化与
和旅旅居游游民企活。业动产可生以的需增求进
1、社会现象 国与供际给间关相系互,了使旅解游,
Internationale deports Scientifiques du Tourisme)采用为该组织对旅游的标准定义, 英文缩写“AIEST”的中译文为“艾斯特”, 故称。
2021/2/4
1
10
艾斯特定义阐明了旅游活动的如下本特征:
(1)综合性 (2)异地性 (3)暂时性(4)非就业性:
2021/2/4
1
4
体系结构
第一节 旅游的概念 第二节 旅游的本质与社会属性 第三节 旅游活动的构成与特点 第四节 旅游活动的基本类型 第五节 衡量旅游活动发展状况的指标
2021/2/4
1
5
第一节 旅游的概念
一、旅游概念的形成
1、理解“旅游”的词义:
﹡“旅”,旅行、离家出行(反义词:居家); ﹡“游”,游览、游玩。 ﹡二者关系:离家出行不一定是旅游;反过来,要去游览、游玩必须要
2021/2/4
1
14
在国际上,比较有影响的旅游的定义
1927年,德国的蒙根·罗德对旅游的定义: 旅游从“狭义的理解是那些暂时离开自己的住
地,为了满足生活和文化的需要,或各种各样 的愿望,而作为经济和文化商品的消费者逗留 在异地的人的交往。”
注意:这个定义强调的是旅游是一种社会交往活动。

1旅游学概论

1旅游学概论


二、世界性 三、群众性 四、普及性 五、社会性
第四节 旅游的定义


AIEST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 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致永 久居留,而且不会从事任何赚钱的活动 2我国的定义:旅游是人们以审美、娱乐和社会 交往为目的的,离开常驻地到异国他乡的非定居 性旅行和暂时停留中所进行的具有高消费特征的 社会、文化生活的体验和高级需求活动。
第五节 中国旅游业的产生和发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中国近代旅游业的产生 1923年8月,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总经理陈光甫在 该银行下设旅行部,为国人办理旅游业务。 1927年6月,旅行部从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中独立 出来,成立中国旅行社。
二、新中国旅游事业的发展

新中国旅游业的诞生是以“华侨服务社”和“中国国际 旅行社”这两个旅游机构的建立为标志的。 1949年12月正式成立国营华侨服务社。 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于1954年4月15日在北京正式成立。 1964年7月22日,中国旅游事业管理局作为国务院的直 属机构正式成立。 1973年中国华侨旅行社总社恢复建立,并于1974年定名 为中国旅行社总社。
二、学习旅游学概论的基本方法

观察法 个案法 模式分析法 社会统计法
本章练习

旅游的本质是什么? 旅游的定义? 现代旅游的特点?
第二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重点:人类社会旅游活动的分期、类型、代表人 物和主要事件。现代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第一节 旅游的历史分期

一、古代旅游(19世纪40年代以前) 特点:交通不发达;参加旅游的人数很少;活动 范围很小。
2 世界封建社会的旅行和旅游

旅游的基本属性

旅游的基本属性
第二节 旅游的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
• 主要体现在:
• 人数多; 交通方式多且发达; 政治稳定; 社会生产力发展,个人收 入提高,工作时间缩短,闲暇时间多; 现代化旅游设施增加。

(2)旅游是社会政治,文化的产物
• •
旅游 -- 涉及政治 经济 文化各个方面的社会活动 皇帝出游图
• • • •
二 旅游活动的类型 (一)按地理范围分 国内旅游 国际旅游
• • • • • • • • •
(二)按活动内容划分 观光旅游 度假旅游 文化旅游 宗教旅游 商务旅游 购物旅游 生态旅游 专项旅游
• • •
(三)新型旅游 农业旅游 工业旅游

(1)中介体为旅游者组合不同旅游资源,形成食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游览 线路,是景观内在文化价值得到充分展示和宣扬,是景观为社会所认识, 给游客文化熏陶和启迪

(2)中介体本身具有文化属性
•属性三
•经济属性
属性四
• 消费属性
• •
消费金钱 消费时间
第三节 旅游的特征和类型
• • • 一 旅游的特征 (1)异地性 (2)暂时性
• 旅游在政治方面:世界和平 促进各国人民交往
• 旅游是文化活动:依赖于一定的文化背景; • 旅游资源是一定社会文化的体现; • 旅游业的发展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具体表现形式
• (3)旅游中介体的文化属性
• 旅游中介体:旅游媒体 • 指 帮助旅游主体顺利完成旅游活动的中介组织,即向旅 游主体提供各种服务的旅游部门和企业

旅游的本质属性

旅游的本质属性

• • • •

3、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促使人们的旅游观念 发生变化。 • 这种旅游价值观的变化,其主要根源在于社会 的发展进步促使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相应 的变化。 • 思考: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而如今, 越来越多的人已乐于将旅游作为业余活动的首选。 这种现象说明旅游具有什么属性?
二、旅游的文化属性

所谓高级消费,主演是就旅游消费水平和消费 从以上可以看出,旅游的实质就是人类为 结构而言的. 实现自我超越和愉悦身心之目的而采取的 虽然从人类不同生活层次需求的角度说,旅 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是人类追求自身价 游是超出生存需要的高级消费形式,但随着社会 值实现的文化意识的反映。简明而言,旅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在人们越来越 ☆ 富裕的前提下,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结构必将 游的本质上是以获得人身的自由感、精神 发生相应的变化,因而,旅游就会成为人们生活 上的解放感和特定需要的满足感 ——身心 的必需,即成为生活中的一个必需的组成部分。 愉悦感受为主要目的的一种特殊的生活经 不过,从目前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的广大人民来 历。 说,旅游仍然是一种比较奢侈的-消费形式,尤其 是跨国、跨洲或环球旅游。☆
板书设计
• • • • •
旅游的本质属性 一、旅游的社会属性 二、旅游的文化属性 三、旅游的经济属性 四、旅游的消费属性
第三节 旅游的本质属性
回忆
• 1 旅游的定义是什么? • 2旅游与旅行、游览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 3 旅游的内容包括哪些?
一、旅游的社会属性
• 旅游既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那么,旅游的社会属性是显而 易见的。下面仅就旅游的主体、客体以及旅游价值观念与社会发展的 关系加以简要说明。 1、 旅游主体具有社会特性。 作为旅游的主体——旅游者,已是具有社会意识、道德观念和变 革能力的社会人。 2、 旅游客体的社会性。 作为旅游的客体——旅游资源以及社会对旅游活动所你提供的各 种条件,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故而,必然地会 被打上社会的印记。

旅游的属性

旅游的属性

旅游的本质属性
二、旅游的文化属性
1.旅游者是依赖于一定社会文化背景而产生的 一个人能否成为旅游者,必须有外出旅游的需要和欲望,
这属于文化因素,即足以使旅游者产生旅游的文化背景。
2.旅游资源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 化身

旅游资源是旅游的吸引力因素,是旅游者参 观游览的对象,包括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 游资源两大类型。

第三节
旅游的本质属性
四、旅游的消费属性
旅游的实质就是人类为适应人生规律,实现自我超越和
愉悦身心之目的而采取的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是人类追求
自身价值实现的文化意识的反映。简明而言,旅游在本质上
是以获得人身的自由感、精神上的解放感和特定需要的满足
感——身心愉悦感受为主要目的的一种特殊生活经历。
法国巴黎香榭丽舍大街

第三节
旅游的本质属性
三、旅游的经济属性
从旅游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考察,经济因素对旅游者 的产生和各国旅游活动的发展一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从社会经济角度来论证旅游的经济属性。
2.从个人的旅游动机来认识旅游的经济属性。
拉斯维加斯
注意: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力的迅速 提升和人民的日益富裕,经济因素旅游的制 约作用将从主导地位降为从属或次要地位。 但只要在流通领域还需要金钱的交换,也就 是说只要外出旅游依然要花钱,那么,旅游 的经济属性就依然存在。
梵蒂冈
泰山石刻
透明栈道
3.旅游设施和管理服务是一定社会 文化环境的自我表现形式
科技奥运
旅游从业人员是指与旅游经营者建立劳动关系,为旅 游者提供旅游服务的人员。 具体是指主要为旅游者 提供交通、游览、餐饮、 住宿、购物、医疗、娱 乐等服务行业中管理人 员技术岗位的工作人员

旅游的本质、属性及特征

旅游的本质、属性及特征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旅游的本质
二、旅游是一种综合性的审美实践
1.审美是旅游的本质属性 旅游在根本上是一种主要以追求愉快和美好为目的的审美过
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活动。 所以,就构成现代旅游主要组成部分的休闲旅游而言,它在 综合实践的全过程中,可体现出一种以审美为突出特征的本 质属性。
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水平决定了各个时代旅游的规模、内容和方式。在原始社会, 生产力十分低下,人们只为生存而到处奔波,虽然经常从一 地到另一地的迁移,但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旅游。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旅游的属性
2.旅游是社会政治、文化的必然产物 旅游不是纯粹的经济活动,而是包括政治活动、文化交流、
上一页 返回
第二节旅游的属性
一、旅游的社会属性
旅游的本身体现出审美、娱乐、交往和高级需求等特征,但 脱离了必要的社会条件而论,就显得没有意义。因此进一步 了解旅游的社会属性,对于认识旅游的起因和发展是完全必 要的。
1.旅游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旅游的产生和发展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联系的,它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旅游的本质
三、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消费活动
1.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需求活动.并正在发展成为人们生活中 的一种重要需求
2.旅游是一种消费水平较高的社会活动 这是由旅游主体参加旅游的目的性和旅游客体的价值性所决
定的。旅游者为了达到审美和享乐的目的,需要占用非生产 的时间,动用自己的劳动积累,去到异地旅游,购买当地的 旅游产品,这种行为丝毫也不能为其创造可供消费的资料, 而要在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全过程中,支出超过 日常生活所需的钱财。
商业贸易、人们往来、体育比赛、学术讨论等多方面的内容, 是一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的社会活动。 (1)旅游与和平的关系 (2)旅游与文化的关系 3.旅游是现代社会生活发展的必然产物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劳动条件的改善,人们生活水平的 提高,旅游越来越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 一个基本的组成部分。外出参加这种审美和自娱活动的人越 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有些国家已经把旅游列为衣、食、 住之后的一项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
西湖醋鱼
• 此道菜选用西湖鲲鱼作原料,烹制前一般先要在鱼笼中饿 养一两天,使其排泄肠内杂物,除去泥土味。烹制时火候 要求非常严格,仅能用三四分钟烧得恰到好处。烧好后, 再浇上一层平滑油亮的糖醋,胸鳍竖起,鱼肉嫩美,带有 蟹味,道鲜嫩酸甜。 肉滋别具特色。
安徽
黄山臭桂鱼
• 徽州名菜臭桂鱼,那是当年某徽商坐船回家探亲,因为路 远天热,携带的桂鱼未保存好发臭了,妻子贤惠舍不得丢 弃,用浓油赤酱处理了一下,没想到歪打正着,发臭的桂 鱼经过料理,味道竟然好极了。徽商借此推广,村里乡亲 纷纷仿效,不经意间,臭桂鱼居然成了徽州招牌菜,竟然 成了徽菜经典,竟然有了“鱼不臭不吃”的风俗。
黑龙江
锅包肉
• 即将猪里脊肉切片腌入味,裹上炸浆下锅炸至金黄色捞起, 再下锅拌炒勾芡即成。成菜色泽金黄,外酥里嫩,酸甜可 口,加上吃多不油腻的特点,很适合夏天食用以达到开胃 增食欲的目的。
吉林
清蒸白鱼
• 松花江水甘甜可口,远近闻名。自古以来,松花江上的渔 户即以江水煮白鱼款待来访的亲友,被人们传为美谈。后 来,经过烹饪高手潜心制作,终于创出了清蒸松花江白鱼 这道名菜,登上了圣宴之席。清朝,松花江白鱼曾被列为 贡品。清蒸白鱼有两种做法:高级盛宴以食汤取其鱼汁为 主,鱼肉细腻无咸淡味;另一种以食鱼肉为主,清蒸时使 汤汁浸入鱼体内,属干蒸之法。两种做法,均需鲜活鱼。 松花江尤其是几百里松花湖盛产白鱼,所以吉林市的酒楼 都可以为游客提供清蒸白鱼这道地方佳肴。
江苏
红烧狮子头
• 中国逢年过节常吃的一道菜,也称四喜丸子,是取其吉祥 之意。 • 这是一道淮扬名菜,有肥有瘦的肉红润油亮,配上翠绿青 菜掩映,鲜艳的色彩加上扑鼻的香味,光看就引动食欲, 醇香味浓的肉块与汁液,是令人无法抵挡的顶级美味。 • 狮子头要柔软好吃,肉最好自己剁,另一个重点是在容器 上,要细火慢炖,以砂锅为最佳,己故国画大师张大千传 授夫人的一道拿手好菜就是“红烧狮子头”,大千先生的 作法是,十分瘦肉,三分肥肉,细切粗斩,大小要如米粒, 不能剁太细,让肉质间保持缝隙,才能含汁。
辽宁
• 该菜为四川菜也是东北菜,发源于四川,在唐朝期间薛仁 贵非常喜欢四川菜,薛仁贵被政府发配到东北后,他也把 四川菜带来东北,并根据当地的风格将其发展成了东北菜 系。
上海
• 有的人喜欢吃瘦肉因为瘦肉有嚼劲,有的人喜欢吃肥肉因 为肥肉香,有的人觉得瘦肉偏硬,难以嚼烂,有的人觉得 肥肉腻,难以下咽,可惟独红烧肉这道菜,肉是五花三层, 经过制作之后,美味不可用言语来形容,肥而不腻,堪称 中华美食中的一道口若悬河之荤,这道菜便是“红烧肉”,
各省份代表美食
北京
北京烤鸭
• 北京烤鸭是具有世界声誉的北京著名菜式 • 其用料为优质肉食鸭北京鸭,果木炭火烤制,色泽红润, 肉质肥而不腻。 • 北京烤鸭分为两大流派,而北京最著名的烤鸭店也即是两 派的代表。它以色泽红艳,肉质细嫩,味道醇厚,肥而不 腻的特色,被誉为“天下美味”而驰名中外。
天津
锅塌里脊
• 是天津小吃,以猪里脊、鸡蛋、葱姜末、料酒、盐、面粉、 香油、小葱沫等为原料,制作而成,色黄鲜艳,清口鲜嫩, 咸香适口。
河北
驴肉火烧
• 流行于华北地区的著名小吃,起源于河北省保定市。即把 熟驴肉夹到火烧里食用,火烧口感酥脆,驴肉肥而不腻, 回味醇厚。另外在河北省河间市有类似的小吃叫做火烧驴 肉,口味和做法和驴肉火烧有较大的不同,也很有名
旅游的社会属性
山东安徽两省三地争夺西门庆故里
山东省阳谷县、临清县和安徽黄山三地争夺西门庆 故里。阳谷县将建设“水浒传· 金瓶梅文化旅游区建设项 目”,复原西门庆和潘金莲的幽会地点。临清县提出打 造“西门庆旅游项目”,重修王婆茶馆、武大郎炊饼铺 等。而黄山则声称将投资2000万元开发“西门庆故里”。 经媒体曝光以后,三地否认争“西门庆故里” 改打“潘 金莲”牌 我们都知道,近年来,争夺名人故里的事件常有发 生,与争夺像“曹雪芹、诸葛亮”等正面名人故里的战 争不同,进来还发生了我们刚才提到的“”西门庆、潘 金莲故里这样的事件。大家都知道后面两位不是正面人 物,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地区争着给他们落户呢?
山西
过油肉
• 山西的名菜之一,最初它是一个官府名菜,后来传到了太 原一带,并逐渐在山西传播开来。经过历代厨师的改进, 此菜已达到了比较完善的程度,由于山西“过油肉”从选 料到刀工,从腌浸到烹制,特别是在调味料的运用上,都 有它的独到之处,明显体现了山西地方风味特色。山西人 好吃醋,对醋的炒用在烹调中很有讲究,此菜的用醋方法 便是一例。 • 此菜成菜要求:色泽金黄鲜艳,味道咸鲜闻有醋意,质感 外软里嫩,汁芡适量透明,不薄不厚,稍有明油。
(一)旅游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 (二)旅游是社会政治、文化的产物
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
(三)旅游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现代旅游的特点
社会性
旅游的 特点 普及性
群众性
世界性 综合性
综合性
• 食住行游购娱 • 游山玩水、观光游览、品尝风味、享受美食、体验生活、
手扒肉
• 红食中的一种。 • 蒙古族人民称肉食为红食,蒙语叫“乌兰伊德”。顾名思 义,“手扒肉”就是手抓羊肉,是蒙古族千百年来的传统 食品,是牧民们的家常便饭。 • 手扒肉的做法是把带骨的羊肉按骨节拆开,放在大锅里不 加盐和其他调料,用原汁煮熟。吃时一手抓羊骨,一手拿 蒙古刀剔下羊肉,蘸上调好的佐料吃。根据牧民的习惯, 手扒肉一般用作晚餐。 到草原观光旅游不吃一顿手扒肉 就算没完全领略到草原的食俗风味和情趣,虚此一行
福建
佛跳墙菜
• 原料有18种之多:海参、鲍鱼、鱼翅、干贝、鱼唇、花胶、 蛏子、火腿、猪肚、羊肘、蹄尖、蹄筋、鸡脯、鸭脯、鸡 肫、鸭肫、冬菇、冬笋等等。烹调工艺非常繁复:先把18 种原料分别采用煎、炒、烹、炸多种方法,炮制成具有它 本身特色的各种菜式,然后一层一层地码放在一只大绍兴 酒坛子里,注入适量的上汤和绍兴酒,使汤、酒、菜充分 融合,再把坛口用荷叶密封起来盖严,放在火上加热。用 火也十分讲究,需选用木质实沉又不冒烟的白炭,先在武 火上烧沸,后在文火上慢慢煨炖五六个小时,这才大功告 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