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教案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教学课件)高一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① 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转折点) ② 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在沿途播下革命的种子。(播种机) ③ 铸就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新开始)
开辟新路 独立自主之路——核心素养落实 三、红军长征
5、长征精神
历史是不断向前的,要达到理想的彼岸,就要沿着我们确定
材料一: 中央红军长征历时368天,有 235天在白天行军,18天夜间行军,71天 打遭遇战,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翻过 大小1000座山,5座大山终年白雪皑皑, 渡过24条大河,突破60余万国民党军队 围追堵截,行程25000里。
材料二: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 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 长征是播种机。……长征一完结, 新局面就开始。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 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
有了军队
开辟新路 武装反抗之路——核心素养落实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新道路 2、八七会议
蒋介石、唐生智都是拿枪杆子起家的,我们独不管。现在虽已注意,但仍无坚决的概
念。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毛泽东八七会议发言
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
保证 动力
土地革命
思考: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形成的原因和意义?
中心内容
依托
中国共产党 动力 领导
原因:是由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的 反革命力量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在 农村的统治相对薄弱。农民是中国 革命的主力军,无产阶级必须深入 农村发动农民起来革命。
武装斗争
保证
农村根据地
斗争方式
依托
基本依托
的道路不断前进。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
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高中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教案
⾼中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教案第2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命新道路课程标准:1.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2.认识⼯农武装割据开辟⾰命新道路。
3.了解红军长征的原因、过程和意义。
课标解读:1.从“史料实证”⾓度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业发展的原因。
2.从“历史阐释”⾓度归纳中国⾛农村包围城市的⾰命道路的原因、内容、意义。
3.从“家国情怀”⾓度认识红军长征。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1.政治:1927年秋,武汉国民政府迁往南京,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
1928年底张学良东北易帜,国民政府基本统⼀了全国。
东北易帜后,国民党各派军阀勾⼼⽃⾓,连年混战。
2.经济(1)民族⼯业较快发展①时间: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即1927~1936年。
1928年全国基本统⼀。
②原因:国民政府推⾏⼀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如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法币政策等;还有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
③表现:⽆论是原来较为发达的纺织业、⾯粉业,还是新兴⼯业部门,都有较⼤发展。
(2)官僚资本形成。
[易错提醒]“民族资本”“外国资本”与“官僚资本”的⽐较(1)“民族资本”是指殖民地、半殖民地或民族独⽴国家中民族资产阶级拥有的资本,⼀般是中⼩资本。
(2)“外国资本”则是相对于本国民族资本⽽⾔的其他国家资产阶级或垄断资产阶级所拥有的资本。
(3)“官僚资本”是统治者凭借国家权⼒获得的资本,这种资本通常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产⽣和发展起来的。
从⼴义上说,洋务企业中的民⽤企业,也属于官僚资本。
⼆、⼯农武装割据开辟⾰命新道路1.武装起义(1)南昌起义:1927年8⽉1⽇,由周恩来、贺龙等领导,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枪,是中国共产党独⽴领导武装⽃争、创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2)秋收起义:1927年9⽉,⽑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
10⽉,在井冈⼭建⽴中国第⼀个农村⾰命根据地——井冈⼭⾰命根据地。
第2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教案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课程标准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和红军长征的意义。
学习目标1.结合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等史实,认识国民党统治在全国的确立及其性质。
2.知道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认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确立及其意义。
3.结合红军长征的过程,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红军长征的历程,认识长征的意义。
学习重难点1.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2.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
3.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
学习过程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1.宁汉合流1927年7月15日,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国民政府宣布正式与共产党决裂,制造七一五政变。
随后,汪精卫即表示愿意与南京国民政府“和平统一”,时值蒋介石宣布下野,终促成宁汉合流。
2.济南惨案济南惨案(又称五三惨案),民国十七年(1928年),蒋介石领导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战争,日本军国主义担心中国一旦统一,就不能任日本肆意侵略,于是竭力阻挠北伐战争的进行。
1928年5月,日本以保护侨民为名,派兵进驻济南、青岛及胶济铁路沿线,准备用武力阻止国民革命军的北伐。
国民革命军于五月一日克复济南后,日军遂于五月三日派兵侵入中国政府所设的山东交涉署,将交涉员蔡公时割去耳鼻,然后枪杀,将交涉署职员全部杀害,并进攻国民革命军驻地、在济南城内肆意焚掠屠杀。
此案中中国民众被焚杀死亡者,达一万七千余人,受伤者二千余人,被俘者五千余人。
同时,日军在济南大量扣留车辆,截断交通线路,并强占胶济沿线的行政机关。
3.东北易帜皇姑屯事件:1928年6月4日凌晨5点30分,张作霖乘坐的专列经过京奉、南满铁路交叉处的三洞桥时,火车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炸药炸毁,张作霖被炸成重伤,送回沈阳后,于当日死去。
但秘不发丧。
其子张学良从前线动身,于6月18日赶回沈阳,稳定了东北局势,直到张学良21日继承父亲职务后,才正式公开发丧。
案发皇姑屯站以东,史称皇姑屯事件。
高中-历史-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教案
第2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本课课程标准要求有三点: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
二、教材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是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第2课时。
本课一方面起承《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
在吸取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后,中共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开始构建自己的革命武装。
毛泽东在具体的革命实践中,探索出一条符合国情的“工农武装割据”新道路。
但年轻的中共犯了“左”倾错误,革命出现挫折——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其后召开具有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
会上共产党人清算错误,挽救了中国革命,至此中国共产党走向了成熟。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要关注到另外一位“主角”——国民党——的活动。
本课存在两条线索:以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后,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探索新的革命道路为明线(主),以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国民党反动派镇压革命为暗线(次)。
从而认识国共在这一时期的对抗关系。
值得注意是1927-1936年间,除了国共之间的阶级矛盾外,还有一对中日民族矛盾的变化。
所以,本课另一方面转合至《从局部看展到全面抗战》。
随着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1931-1937年),成熟的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以国家、民族利益为先,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实行全民族抗战,为抗日最后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过1927-1936年间国共对峙时期史实,彼此史实有一定联系。
因此本课适当简化教师对史实的讲述。
但注意到学生基础扎实程度各异,且多关注感性的历史事件,对历史演进趋势的原因、影响和评价缺乏理性的考量。
本课常见问题主要集中在:史实记忆易混淆;对材料信息解读和表述有偏差;信息查找能力不足。
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教学设计第2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教学设计【课标要求】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
【教科书内容分析】本课是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第二课,主要讲述了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如何继续进行革命,如何经过实践和理论探索,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新道路的历程。
本课包含“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红军长征”三个子目,内容涉及宁汉合流、东北易帜、国民党的专制统治、民族工业在夹缝中发展,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长征、遵义会议等重大史事;涉及“城市中心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等重要概念;此外,本课内容还涉及到实践与认识(理论)间的辩证关系。
史事繁多,概念复杂,理解难度大。
根据对课标与教科书内容的分析,教师确定以“开辟革命新道路”为立足点,将众多史事按照一定的内在逻辑加以重构。
【学生情况分析】授课班级高一选考班,由不同自然班学生组成。
经了解,本班大部分学生在初中选考了历史,对“北伐”“南昌起义”“秋收起义”“长征”等重要史事有初步了解和认识。
但是,对于史事间内在联系的把握,对于复杂概念的理解,对于革命实践与革命理论关系的认识,对于历史发展脉络的分析与把握等更高能力和思维要求,学生还存在诸多欠缺,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培养。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价值观方面:通过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专制统治、国民党当局对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群众的残酷镇压以及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等史实,解读史料,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背景;通过分析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实践、长征、遵义会议等重大史实,阅读经典史料节选,理解实践与认识(理论)的关系,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与长征的意义,体会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艰辛以及中国共产党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实事求是、勇于创新,为中国革命不懈奋斗的精神。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2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教案《中外历史纲要(上)》
科目
历史
教学设计 第二十二课 南京国民 课题 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 课时 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1 课时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情况;
教学 目标 与 核心 素养
2.掌握中国共产党工农武装割据的新道路; 3.分析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学习,体会中国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①建立:10 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
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
政权,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学生思考并在课本中寻
②发展:1928 年,朱德、陈毅率领的革命队伍到 找答案
达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
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
建立,点燃了“工农武
共产党人历经艰险、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有利于培养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1.工农武装割据新道路
教学
2.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重难点 教学难点:1.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课前 准备
教具:多媒体、黑板、粉笔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师】PPT 展示学习目标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的好
奇心,引起学
二.新课讲授
(三)红军长征
学生回答:1930 年 10
【师】红军长征前面临怎样的形势?
月,蒋介石调集重兵,
向以中央根据地为重点
1、直接原因:由于共产国际的指导脱离中国革命 的各革命根据地发动大
实际,中共中央犯了“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 规模的“围剿”。到 1933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教案 部编版必修 (上)
第22课1、唯物史观:通过学习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等基本史实,理解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等唯物史观。
2、时空观念:能按照时空顺序,叙述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等基本史实,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3、史料实证:通过展示及读取文物图片、数据图表、文献等资料信息,培养学生史料实证。
4、历史解释:学生通过分析知道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确立及其意义:知道反“围剿”战争与土地革命的史实与意义;知道红军长征的原因、过程及遵义会议的重要意义;认识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
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
5、家国情怀:通过学习革命前辈伟大的长征精神,了解并认同中华革命文化,增强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
【教学难点】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建立。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学习方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通过预习新课,完成学案。
2、教师准备:课件、学案、习题。
3、第一步:导入新课[投影] 材料:第一条中华民国于训政时期开始,由中国国民党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
第二条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时,以政权付托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之。
第三条依照总理建国大纲所定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政权,应训练国民逐渐行使,以立宪政之基础。
第四条治权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付托于国民政府总揽而执行之,以立宪政时期民选政府之基础。
第五条指导监督国民政府重大国务之施行,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行之。
第六条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之修正及解释,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议决行之。
——1928年国民党《训政纲领》[引入]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国民党于1928年通过《训政纲领》,确定国民政府实行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种治权。
第2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教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第2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从中共的成长历程看详案师:上课!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同学们有了解过全国的党员人数吗?截至2021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9671.2万名。
屏幕上给大家展示的是中共从建党到新中国成立的党员人数变化,其中标红的这段历史,我们看出他的变化趋势是——大起大落,于是就有了这幅19271937年的折线图以及这道高考题,问你:19281934年党员人数大幅上升的历史原因是什么?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要到本课中去找答案。
请同学们齐读课标要求,明确学习目标。
师:本节课,我们将从3个方面展开,迷途寻路——南京国民政府的统与治,英勇抗争——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探索与实践,敢为人先——勇于自我革命担当民族大义。
(过渡)徐中约先生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的前十年,内部纷争与外来入侵让其不得安宁,可谓是“内忧外患”,那么,刚成立不久的中国共产党此时面临的历史局面是怎样的呢?国民政府的统治又有哪些特点?共同走进第一章:迷途寻路,通过几个历史场景来一探究竟。
首先我们通过一节微课回顾一下北伐战争。
(历史场景一)师:北伐打击了封建军阀,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但是在北伐的后期,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先后发动了412和715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0+W人,对幼年期的中共带来了重大损失和严重影响。
(历史场景二)清党行动之后,汪精卫领导的武汉国民政府与蒋介石领导的南京国民政府“宁汉合流”,确立了国民党的专制统治地位。
1928年12月底,张学良在东北宣布改旗易帜,撤下了北洋军阀政府的五色旗,挂上了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至此,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中国。
(历史场景三)在一系列有力因素的影响下,民族资本主义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初期获得了较快发展,但是也收到了官僚资本不断膨胀的挤压,可以说是“在夹缝中发展”。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教学设计
第2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课标要求】1.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和2.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3.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教材分析】本课是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2课。
本节课在教材中处于重要位置,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道路的开篇之作。
国民大革命士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和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即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现实性。
本课从内容上看,包括了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长征主要历史事实,从新课标的要求上看,对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实践的理解拥有较高的要求,利用教材井冈山道路和长征的意义则是需要解决的教学重点。
【学情分析】经过前期的调查预习后,学生已经对本节课的基本历史知识、并对井冈山道路的意义和长征的意义有了浅显的掌握,但是缺乏对井冈山道路和长征之间建立历史逻辑的思考和对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对中华民族影响的思考。
针对以上问题,本节课重点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教师的点拨使得对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的理解更加深刻。
【教学目标】在能叙述南京国民政府的形式上统一中国的过程的基础上,能够运用历史地图概述自1927年南昌起义到1936年长征胜利中国共产党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革命进程从而提高时空观念,并结合相关材料,运用唯物史观能够发展地,客观地解释井冈山道路和长征的伟大意义从而提高历史解释能力,坚定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之路的理想信念,渗透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井冈山道路和长征的伟大意义难点: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教学方法】新课程下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的讨论法【教学用具】采用制作PowerPoint课件的方式辅助教学【教学资源】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试教版)、郭利民《中国近代史地图集》、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军阀各自为政VS中国共产党继续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长征秋收起义(工农武装割据)【教学反思】本课整合了1927年到1936年近十年的土地革命时期中国中国近代史,既展示了国民政府时期混乱的军阀混战,也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来龙去脉。
第2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2. 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重要性;
3. 让学生掌握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历史背景。
二、教学重点
1. 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2. 了解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重要性;
3. 掌握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历史背景。
三、教学难点
1. 弄清楚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2. 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重要性;
3. 掌握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历史背景。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让学生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以及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重要性。
2. 讨论:让学生就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进行讨论,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两个话题。
3. 分析:让学生分析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历史背景,以及它为中国革命做出的贡献。
4. 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对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重要性进行思考。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涉及到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学生对这两个话题的理解程度不高,因此,我在教学中采取了讨论和分析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两个。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江西:南昌起 义 汉口:八七会 议 湖南:秋收起 义
1928.4.28
江西:建立井 冈山革命根据 地
井冈山会师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新道路
毛泽东在井冈山根据地成立初期就说过: “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 定要有一个家,不然就很困难……我们以家 为依托,不断向外发展,把我们四周的敌人 一点点地吃掉、赶走,我们的日子慢慢地就 好过了。” ——《剑桥中华民国史》费正清,中国社会 科学出版社2006版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一党专政,军阀混战
VS
中国共产党继续走革命道路进
南昌起义
攻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长征
秋收起义(工农武装割据)
作业:请同学们根据本节课讨论内容,写一篇关于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再认识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 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新道路
武装斗争(根本保障) 土地革命(核心)
根据地建设(立足点)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新道路
请根据课文和地图 回答:
井冈山道路在当时 取得了什么样的成 绩?
建立众多革命根据 地,壮大革命武装 力量,越来越多广 大人民群众拥护中 国共产党,在江西 瑞金成立中华苏维 埃共和国。
1936年10月红 军三大主力会宁
会师
三、伟大的长征
1935年1月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 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挽救了革命
1934年10月 长征开始
1936年10月红 军三大主力会宁
会师
三、伟大的长征
1935年1月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 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挽救了革命
1934年10月 长征开始
四、课堂小结与作业
材料:1927年到1930年中 国主要战争有宁汉战争、 宁粤战争、蒋唐战争、对 奉系战争、蒋冯战争、两 次蒋桂战争、中原大战等。
教学设计2: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第2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教材分析】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统编新教材,由专题史体例回归通史体例,体现了历史教学的务实求真。
同时在历史教学功能定位、学生的培养目标、教材内容的编写等方面呈现出新变化、新体系、新内容,必然对教师教学提出新要求。
如何解决新的教学情境中面临的新问题,是每位中学历史教师无可回避的新挑战。
通史体例必然要求教师从更广阔的视角把握历史进程,突出历史发展的主线,明确阶段性的特征,然后再具体到历史史实中。
本单元的内容,讲述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第2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主要内容是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建立,确立了国民党的一党专制统治;中国共产党南昌起义,揭开了工农武装割据和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开辟了中国革命新道路;1931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三省,激起中国民众的抗日救亡怒潮,爱国民主人士和国民党内部爱国力量举起抗日反蒋旗帜,东北民众自发、分散局部抗战开始,中国共产党组织的东北抗联逐步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蒋介石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继续推行向日本帝国主义妥协,对红军“围剿”的方针;华北事变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发表声明,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长征结束后,中国共产党推动了国内时局发生根本变化,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在夹缝中发展,官僚资本在聚敛中开始膨胀。
【课程标准】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红军长征。
【教学重点】1.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2.红军长征【教学难点】1.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2.遵义会议【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出示412反革命政变时的图片师:同学们,1924年国民革命兴起,开始第一次国共合作,进行北伐战争,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但北伐过程中,国民党背叛了革命,对共产党疯狂屠杀,国共由合作走向对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课程标准:1.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2.认识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3.了解红军长征的原因、过程和意义。
课标解读:1.从“史料实证”角度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
2.从“历史阐释”角度归纳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的原因、内容、意义。
3.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红军长征。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1.政治:1927年秋,武汉国民政府迁往南京,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
1928年底张学良东北易帜,国民政府基本统一了全国。
东北易帜后,国民党各派军阀勾心斗角,连年混战。
2.经济(1)民族工业较快发展①时间: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即1927~1936年。
1928年全国基本统一。
②原因:国民政府推行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如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法币政策等;还有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
③表现:无论是原来较为发达的纺织业、面粉业,还是新兴工业部门,都有较大发展。
(2)官僚资本形成。
[易错提醒]“民族资本”“外国资本”与“官僚资本”的比较(1)“民族资本”是指殖民地、半殖民地或民族独立国家中民族资产阶级拥有的资本,一般是中小资本。
(2)“外国资本”则是相对于本国民族资本而言的其他国家资产阶级或垄断资产阶级所拥有的资本。
(3)“官僚资本”是统治者凭借国家权力获得的资本,这种资本通常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从广义上说,洋务企业中的民用企业,也属于官僚资本。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1.武装起义(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由周恩来、贺龙等领导,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2)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
10月,在井冈山建立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八七会议(1)内容: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2)意义:给处于思想混乱、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3.土地革命(1)主要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2)意义:贫苦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
4.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1)理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2)主要措施①经济:努力发展生产,粉碎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
②军事:从1930年10月起,毛泽东、朱德领导红军粉碎敌人的三次“围剿”。
③政权: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定都瑞金。
(3)成就:到1930年夏,农村革命根据地有十几块;红军达十几万人,革命的星星之火已发展成燎原之势。
[知识点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四个转移(1)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2)最高决策由错误到正确:右倾错误→八七会议的正确决策;“左”倾错误→遵义会议的正确决策。
(3)革命中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瑞金→陕北。
(4)中国时局由内战转移到“外战”:1927~1937年内战→1937年国共合作抗日。
三、红军长征1.原因:博古、李德等人坚持“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时间: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
1934年10月,中央机关和红军开始长征。
3.转折:1935年遵义会议,解决了“左”倾错误在军事和组织上的问题,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走向胜利(1)四渡赤水,打破敌人的追剿计划。
(2)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3)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
5.胜利标志(1)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在陕北吴起镇与当地红军会师。
(2)1936年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结束。
6.意义(1)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革命转危为安。
(2)长征中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
(3)革命新局面开始。
问题探究: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提示:(1)遵义会议在没有共产国际干预的情况下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地位。
(2)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并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所以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了成熟。
探究点一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史料一1927年8月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同时选择了两条道路:一条是仿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进行城市武装暴动,如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等;另一条是仿中国的历史传统,在边远的农村进行武装暴动。
史料二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史料三中国仍属于以农业生产方式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和交通极端落后,各地区发展又极不平衡,那种在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主要依靠工人阶级利用危机时刻在反动统治力量强大的城市进行革命的理念,不符合中国国情。
思考:(1)结合史料一和所学知识,在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上毛泽东做了哪些贡献?(2)根据上述史料和所学知识,归纳影响我国民主革命道路选择的具体因素有哪些?[信息解读]史料一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内部在革命道路上出现重大分歧,党内存在着走城市为中心和农村为中心的两条革命道路。
史料二说明毛泽东等人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史料三指出革命道路的选择取决于国情。
[提示](1)发动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写了文章《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2)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各地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落后、薄弱;资本主义发展薄弱,工人阶级力量弱小。
全面认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典例1】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说:“近代式的若干工商业都市和停滞着的广大农村同时存在,几百万产业工人和几万万旧制度统治下的农民和手工业工人同时存在,管理中央政府的大军阀和管理各省的小军阀同时存在,反动军队,还有隶属蒋介石的所谓中央军和隶属各省军阀的所谓杂牌军这样两部分军队同时存在。
”上述材料反映出毛泽东意在()A.研究中国近代社会的不平衡性B.揭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客观条件C.论证中国革命成功的必然性D.指明坚持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审题指导]①定时空:国民大革命以后的中国。
②抓关键:近代工商业都市与农村并存,工人、农民、手工业者并存,大小军阀并存,所谓“中央军”和杂牌军并存。
③析选项:(1)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并不是说农民阶级成为了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农民阶级只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无产阶级才是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同时要注意农民可以转变为无产阶级,但农民阶级不能转变为无产阶级,这是由特定的历史概念决定的。
(2)“工农武装割据”和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的关系:前者是中国革命的理论,后者是中国革命的具体道路。
后者以前者为依据。
探究点二红军长征的原因和意义史料一长征是在怀疑、猜忌、阴谋与恐惧的气氛中开始的;而长征结束时,大家都有了坚强的信心。
史料二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二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则是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
后来很多人都说,这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
——摘自哈里森·埃文斯·索尔兹伯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思考:(1)根据史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长征是在怀疑、猜忌、阴谋与恐惧的气氛中开始”的原因。
(2)根据史料二,作者指出的“分水岭”是什么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被视为“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的原因。
[信息解读](1)长征发生于中共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之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转移。
(2)在遵义会议中,中共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的经验教训,并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提示](1)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致使红军损失惨重。
(2)事件:遵义会议。
原因: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多维度认识红军长征的原因(1)直接原因: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的严重危害造成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长征。
(2)根本原因:当时中国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
①国民党新军阀统治在全国确立,国民政府形式上完成统一,使中央红军和中央革命根据地存在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消失了,红军只有转移才能生存下去。
②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已经深入人心,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壮大及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危及蒋介石统治之势,所以蒋介石集中兵力消灭红军,为了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红军必须转移。
③在客观上,中国南方和北方的社会、政治、文化各方面力量存在的巨大差异决定了其必然经历不同的历史变迁。
大革命失败后,加之而后进行的数年武装斗争,华南不论是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都无法在这样短促的时间里做好再次革命的准备,而华北的乡村社会在一个世纪里基本没有被触动过,保留了一种高度的政治潜能。
革命力量从总体上已难以在南方立足,长征是中国革命从南方到北方的一个必要的总体转移。
④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危机加深,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红军为挽救民族危亡,不得不调整政策,实施转移,冲出国民党的重围,北上抗日。
【典例2】20世纪30年代前期,“左”倾错误领导人把反对资产阶级同反帝反封建并列,企图毕其功于一役,使中国革命遭受巨大损失。
“左”倾错误的表现有() A.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对象B.坚持国民革命路线C.放弃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D.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审题指导]①定时空:20世纪30年代前期。
②抓关键:“左”倾错误的表现,“把反对资产阶级同反帝反封建并列”。
③析选项:(1)“左”倾:是激进冒险主义、机会主义,表现为急躁冒进、急于求成,如王明的“左”倾错误,“文化大革命”中的“左”倾错误等。
(2)右倾:是保守主义、投降主义,主要表现为保守、妥协、退让,如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3)“左”倾和右倾都是主观主义。
因此,既要反“左”,也要反右。
一、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探索中走向成熟的表现1.中共二大把党的奋斗目标确定为最高纲领,从国情出发确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最低纲领)。
明确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战略,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