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工作经验总结、创新措施
职业学校工作总结8篇

职业学校工作总结8篇篇1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校紧紧围绕“内涵建设提升年”这一主题,坚持“服务学生,培养人才”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办学水平。
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教育教学工作1. 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
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生兴趣,对课程进行了全面优化,增加了实用性强、技术含量高的课程,同时减少了部分重复性高、实用性低的课程,使课程设置更加合理、科学。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注重教师素质的提升,通过定期组织培训、外出学习、参加学术会议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同时,学校还引进了一批高素质的年轻教师,为学校注入了新鲜血液。
3. 深化校企合作。
学校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工学交替等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
二、学生管理工作1. 加强学生思想教育。
学校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团日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强化学生纪律管理。
学校制定了严格的纪律管理制度,对学生日常行为进行规范。
同时,学校还开展了多次纪律教育活动和纪律竞赛,提高了学生的纪律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3. 丰富学生课外生活。
学校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组织了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如文艺比赛、运动会、社会实践等,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锻炼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后勤保障工作1. 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
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对校园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改造和升级,为师生提供了更加舒适、便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2. 做好校园安全工作。
学校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建立健全了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加强了校园安全巡查和监控力度,确保了校园安全稳定。
3. 提供优质后勤服务。
学校后勤部门不断改进服务态度和提高服务质量,为师生提供了全方位、周到的后勤保障服务。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课程设置需要进一步优化。
虽然学校已经对课程进行了全面优化,但仍然存在部分课程重复性高、实用性低的问题。
校企合作实训成果报告总结

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满足这一需求,校企合作实训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本文旨在总结我校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训的成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一、校企合作实训成果1. 提升学生实践能力通过校企合作实训,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以我校为例,与企业合作开展的项目包括:电子产品组装、汽车维修、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等。
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不仅掌握了专业技能,还培养了团队合作、沟通协调等综合素质。
2. 提高就业竞争力校企合作实训使学生了解企业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
实训过程中,学生与企业员工共同工作,熟悉企业文化和工作流程,为毕业后顺利就业奠定基础。
以我校为例,校企合作实训毕业生就业率逐年上升,部分学生被知名企业抢聘。
3. 促进学校专业建设校企合作实训使学校专业设置更加贴近市场需求,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根据企业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引入企业实际案例,使教学内容更具实用性。
同时,企业参与学校专业建设,为学校提供技术支持,提高专业水平。
4. 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校企合作实训使教师深入了解企业需求,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教师在实训过程中,与企业员工共同解决问题,学习新技术,将先进理念融入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二、存在问题1. 校企合作深度不足部分校企合作项目停留在表面,未能实现深度融合。
学校与企业之间缺乏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导致实训资源利用不充分。
2. 实训基地建设滞后部分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滞后,设备陈旧,难以满足企业需求。
这导致学生在实训过程中难以接触到先进技术和设备。
3. 教师实训能力不足部分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难以胜任实训教学。
这导致学生在实训过程中难以获得高质量指导。
4. 学生实训积极性不高部分学生认为实训是负担,缺乏积极性。
这导致实训效果不佳,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缓慢。
三、改进措施1. 深化校企合作学校应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实训计划,实现资源共享。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工作经验总结创新措施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工作经验总结一、多措并举, 真抓实干, 工作扎实推进(一)加大校企合作宣传力度, 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生存、发展旳内在需要, 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全体教职工旳通力合作才能完毕。
学院高度重视校企合作工作, 年初纳入学院党政工作要点, 列入部门目旳考核。
同步, 加大宣传力度, 多次召开会议, 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通过一系列会议和活动, 使全体教师对校企合作旳认识提高到了一种新旳层次, 明确了目旳, 理清了思绪, 为校企合作旳开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各系部、中心深入企业, 理解企业旳生产与建设, 理解企业旳技术进步与人才需求, 探索建立符合企业发展需求旳人才培养计划。
老师们纷纷走进企业, 丰富自己旳教师实践经历, 提高自己旳应用技能。
(二)加强制度建设和机制建设, 成功实现校企合作二级管理。
学院制定了《校企合作管理条例(暂行)》, 建立了专门旳校企合作委员会, 完善了领导机构, 逐渐形成了计划、筹划、实行、反馈、总结等一系列科学流程。
在校企合作委员会旳指导下, 各系建立了系级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成功实现了校企合作二级管理。
校企合作二级管理体制增强了系部、中心旳办学活力, 拓宽了办学空间, 学院旳总体办学实力得到提高, 管理效能得以增强。
(三)积极探索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一是成熟旳“校企全程合作培养”基本模式。
学院与企业亲密合作, 在各专业实行了“联合培养、共同考核、双向选择”、“学校教育教学+企业教学实习+顶岗实践+就业”旳校企全程合作培养模式。
学院和企业共同制定教学指导方案, 共同培养技能人才;合作中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到校兼课;学校教师定期到企业顶岗进修, 理解新技术、新工艺, 改善教学;双方共同评价教学效果;学生根据教学计划, 定期到企业参与实习实践, 提高技能水平及综合素养, 最终由企业和学生双向选择, 实现就业。
, 07级2721名毕业生所有就业, 就业率100%, 级有2589人参与顶岗实习。
企业校企合作情况汇报

企业校企合作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公司与多家院校开展了校企合作,取得了一系列积
极成果。
首先,我们与部分高校合作开展了校园招聘活动,通过参
与校园招聘,我们成功吸引了一批优秀的毕业生加入我们的团队,
为公司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其次,我们与院校合作开展了实习基地建设项目,为学生提供
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同时也为公司输送了一批优秀的实习生。
这些
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展现出了良好的工作态度和专业能力,为公司的
发展贡献了力量。
同时,公司也为实习生提供了专业的指导和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工作环境,提升了公司与院校之间的合作品质。
另外,我们还与一些院校合作开展了科研项目,共同开展科技
创新和成果转化。
通过与院校的合作,我们得以深入了解最新的科
研成果和技术发展动态,为公司的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提供了重要
的支持。
同时,我们也为院校提供了一定的科研经费和资源支持,
帮助院校提升科研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
此外,我们还积极参与了院校举办的各类校园活动,包括学术
讲座、就业指导、行业交流等,与院校师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
流与合作。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不仅加深了与院校师生的交流,还提升了公司在院校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今后的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我公司与院校的校企合作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不仅为公司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还为院校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和科研支持。
我公司将继续深化与院校的合作,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共同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
希望未来能够在校企合作中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校企协同工作总结

校企协同工作总结
校企协同工作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开展合作,共同推动教育和产业的发展。
近
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校企协同工作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和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
通过校企协同工作,学校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企业可以获取更多的人才和技术支持。
在这样的背景下,校企协同工作已经成为教育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首先,校企协同工作可以促进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的对接。
通过与企业合作,
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需求和行业动态,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与学校合作,获取更多的人才和技术支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其次,校企协同工作可以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通过参与校
企合作项目,学生可以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和项目,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了解企业的运作模式和管理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再次,校企协同工作可以促进产学研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的发展。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校可以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的产品和技术,推动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与学校合作,获取更多的科研资源和技术支持,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总的来说,校企协同工作是学校和企业之间相互合作、互利共赢的重要途径。
通过校企协同工作,学校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企业可以获取更多的人才和技术支持,推动教育和产业的发展。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学校和企业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教育和产业的发展,实现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工作经验总结归纳、创新措施

欢迎共阅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工作经验总结一、多措并举,真抓实干,2010年工作扎实推进(一)加大校企合作宣传力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体教职工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
学院高度重视校企合作工作,年初纳入学院党政工作要点,列入部门目标考核。
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多次召开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经过一系列会议和活动,使全体教师对校企合作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明确了目标,理清了思路,为校企合作的开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各系部、中心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生产与建设,了解企业的技术进步与人才需求,探索建立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计划。
老师们纷纷走进企业,丰富自己的教师实践经历,提高自己的应用技能。
(二)加强制度建设和机制建设,成功实现校企合作二级管理。
学院制定了《校企合作管理条例(暂行)》,建立了专门的校企合作委员会,完善了领导机构,逐步形成了计划、筹划、实施、反馈、总结等一系列科学流程。
在校企合作委员会的指导下,各系建立了系级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功实现了校企合作二级管理。
校企合作二级管理体制增强了系部、中心的办学活力,拓宽了办学空间,学院的总体办学实力得到提高,管理效能得以增强。
(三)积极探索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一是成熟的“校企全程合作培养”基本模式。
学院与企业密切合作,在各专业实施了“联合培养、共同考核、双向选择”、“学校教育教学+企业教学实习+顶岗实践+就业”的校企全程合作培养模式。
学院和企业共同制定教学指导方案,共同培养技能人才;合作中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到校兼课;学校教师定期到企业顶岗进修,了解新技术、新工艺,改进教学;双方共同评价教学效果;学生根据教学计划,定期到企业参加实习实践,提高技能水平及综合素养,最终由企业和学生双向选择,实现就业。
2010年,07级2721名毕业生全部就业,就业率100%,2008级有2589人参加顶岗实习。
二是健全的基地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工作总结5篇

校企合作工作总结5篇第1篇示例:校企合作工作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在双方的合作下,实现共同发展、互惠互利的目标。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全面、更实践的教育资源,而企业也能借此机会培养人才、提高创新能力。
下面就对校企合作工作进行总结。
校企合作工作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贴近实际的实践机会。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大多只能在课堂上接触到理论知识,很难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而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可以参与到企业项目中,亲身体验到企业运作的全过程,增强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校企合作工作有助于促进学生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
在校企合作项目中,学生与企业员工都能有机会互相交流、学习。
学生可以向企业员工请教实践经验,而企业员工也能借此机会发现新思路、新理念。
这种交流不仅能促进双方在技术和知识上的共享,还可以为双方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奠定基础。
校企合作工作还能够帮助学校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调整教学内容。
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学校可以更加及时地了解到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使之更加符合实际需求,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
校企合作工作还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优质人才资源。
通过与学校合作,企业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找到适合自己需求的员工。
相比于传统的招聘渠道,校企合作提供了更多样化、更具实践经验的人才选择,帮助企业更好地培养和留住优秀人才。
第2篇示例: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各类项目和活动,以促进学校教学与企业实践的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
校企合作既有助于学校教学资源的丰富和优化,也能为企业提供人才培养和技术支持,是一种多赢的合作模式。
一、校企合作项目开展情况总结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学校与多家企业进行了密切合作,开展了一系列项目。
其中包括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校企联合科研项目、校企合作培训、就业招聘等方面的合作。
通过这些项目的开展,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学生们也获得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机会。
职业学校工作总结5篇

职业学校工作总结5篇篇1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校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与支持下,坚持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全面贯彻职业教育方针,努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顺利完成了各项任务。
为了更好地推动学校的发展,现将我校本年度的工作总结如下:一、德育工作1. 德育制度完善。
坚持每周一升旗仪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规范升旗仪式,努力使每次升旗都能达到预期效果。
开展经常性的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守法、护法意识。
2. 完善德育工作体系。
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绳,以“一日常规”为抓手,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注重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
3. 丰富德育活动。
举办了秋季运动会、元旦文艺汇演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己,锻炼自己,提高自己。
开展“学雷锋”、“庆祝建党90周年”等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工作1. 教学管理规范。
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教师教学行为。
认真落实听课、评课制度,促进教师相互学习、交流和进步。
做好学籍管理工作,完善学生学籍档案。
2. 教学质量提升。
通过开展公开课、观摩课等活动,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加强学生作业管理,规范学生作业行为。
在期中、期末考试中,我校学生成绩均有显著提高。
3. 特色教学明显。
我校在职业教育方面积极探索,形成了以机械加工、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等专业为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
同时,我校还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了校内外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三、后勤工作1. 后勤保障有力。
加强后勤人员管理,提高后勤服务质量。
认真落实校园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师生在校安全。
加强食堂管理,规范食堂经营行为,保障师生饮食安全。
2. 校园建设美化。
加强校园环境治理,绿化、美化校园环境。
规范教室、宿舍等场所的管理,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
同时,我校还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四、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打算虽然我校在各项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校企合作工作总结7篇

校企合作工作总结7篇篇1一、引言校企合作是教育领域的重要模式,旨在通过学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教育质量。
本文将对我校与某知名企业的校企合作项目进行总结,分析项目成果、经验教训以及未来展望,为其他校企合作项目提供参考。
二、校企合作项目概述我校与某知名企业合作开展了一系列校企合作项目,包括课程开发、实践教学、师资培训等。
这些项目旨在通过学校与企业的优势互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教育质量。
三、项目成果1. 课程开发:校企双方共同开发了多门课程,涵盖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
这些课程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体验。
2. 实践教学:企业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包括实训基地、实践项目等。
学生可以在真实的职场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企业专家也参与了实践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了更专业的指导。
3. 师资培训:学校为企业提供了师资培训服务,帮助企业员工提高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水平。
这些培训活动不仅提高了企业员工的素质,也为学校的教师提供了学习机会,推动了学校的教学改革。
四、经验教训1. 合作模式需进一步优化:虽然校企合作项目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然存在合作模式不够成熟、不够完善的问题。
需要进一步优化合作模式,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提高合作效率和效果。
2. 实践教学需加强:虽然企业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但仍然存在实践教学不够深入、不够全面的问题。
需要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师资培训需持续进行:虽然学校为企业提供了师资培训服务,但仍然存在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
需要持续进行师资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
五、未来展望1. 拓展合作领域:未来将继续拓展校企合作领域,涉及更多学科和专业领域,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和实践平台。
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

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职业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对于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促进校企合作,提高职业学校教育质量,制定一系列有效的促进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探讨一些可行的举措,以推动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关系的发展。
一、建立平台和机制1. 制定校企合作政策:政府应制定明确的政策文件,规范职业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明确双方的权责,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激励措施。
2. 成立合作机构:职业学校可以成立专门的校企合作机构,负责协调、推动和管理校企合作事务。
这将有助于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促进合作关系的发展。
3. 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建立一个统一的在线平台,供学校和企业发布合作需求和资源,加强信息交流和对接。
这将有助于提高合作的效率和便利性。
二、加强联合培养项目1. 产学结合的课程设计: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设计课程,使学生在校期间能接触到真实的工作场景和问题,培养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实习和就业机会:学校应积极协调企业提供学生实习和就业机会,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经验,增加他们就业竞争力。
3. 联合举办职业技能竞赛: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组织职业技能竞赛,通过比赛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三、加强师资培训和交流1. 企业导师制度:学校可以邀请企业专业人士担任学生的导师,进行定期指导和实践培训。
这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并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 师资交流计划:学校和企业可以开展师资交流计划,使学校教师有机会走进企业了解最新的行业动态和技术发展,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四、加强资金支持和激励机制1. 资金投入:政府应加大对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资金支持,用于推动双方的合作项目、设备购置、师资培训等方面。
2. 建立奖励机制:制定合理的奖励政策,对成功的校企合作案例和参与的企业予以奖励和表彰,以激励更多企业参与校企合作。
3. 贷款支持:鼓励金融机构为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提供特殊贷款支持,降低资金成本,促进合作扩大和深化。
校企合作实践总结范文

一、前言校企合作是高校与企业合作的重要形式,旨在将高校的学术研究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近年来,我国校企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为高校与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文将结合我校与企业合作的实际情况,总结校企合作实践的经验与成果。
二、校企合作实践的主要内容1. 产学研一体化我校与企业建立了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机制,共同开展科研项目。
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提供资金、设备、技术等方面的支持,我校则提供人才、智力等方面的支持。
通过产学研一体化,企业提高了技术创新能力,我校则提升了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2.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我校与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
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企业也通过实习实训基地选拔优秀人才,为企业发展储备人才。
3. 企业专家进校园邀请企业专家来校授课,为学生传授实际工作经验和行业动态。
企业专家进校园活动,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4. 双导师制实施双导师制,即学生在校期间由一名校内导师和一名企业导师共同指导。
企业导师为学生提供实践指导,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双导师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校企合作实践取得的成果1.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通过校企合作实践,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
2. 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校企合作实践使教师有机会走进企业,了解企业需求,将企业经验融入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同时,教师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拓展了科研领域,提高了自身的科研能力。
3. 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校企合作实践使企业能够充分利用高校的科研资源,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改进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
4. 提高就业率校企合作实践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实训机会,使学生能够提前了解企业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
校校企合作年度总结(3篇)

第1篇2023年,我校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政策号召,深化与企业的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果。
现将2023年度校企合作工作总结如下:一、校企合作项目进展1. 拓展合作领域:2023年,我校与企业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展,涉及智能制造、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多个行业,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2. 优化课程设置:根据企业需求,我校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将企业实际需求融入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3. 深化校企合作项目:我校与多家企业共建了订单班、实习基地、产学研一体化项目等,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二、校企合作成果1.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校企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实践机会,使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2. 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校企合作项目使教师有机会深入企业,了解行业动态,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3. 增强学校社会影响力:校企合作项目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声誉,为学校争取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校企合作经验1. 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机制:我校与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了校企协同育人、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机制。
2. 深化校企合作内涵:我校与企业共同开展人才培养、科研攻关、技术服务等工作,实现校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3. 加强校企合作宣传:我校通过举办校企合作活动、宣传校企合作成果,提高校企合作的社会影响力。
四、校企合作展望1. 深化校企合作:未来,我校将继续深化与企业的合作,拓展合作领域,提高合作层次,实现校企共赢。
2.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我校将根据企业需求,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 加强科研创新:我校将与企业共同开展科研攻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总之,2023年我校校企合作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努力,推动校企合作再上新台阶,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校企合作教师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校企合作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作为一名校企合作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现将本年度工作总结如下:一、校企合作成果1. 建立了校企合作平台。
本年度,我们与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为企业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就业机会。
2. 深化课程改革。
针对企业需求,我们优化了课程设置,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提升师资力量。
我们邀请企业专家担任客座教授,为学生传授前沿技术,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教学实践1. 实施项目式教学。
本年度,我们围绕企业实际项目,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 开展校企合作活动。
我们定期组织学生参加企业举办的各类活动,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学生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3.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我们与企业共同制定实践教学计划,确保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实践锻炼。
三、校企合作经验与反思1. 优化课程设置。
根据企业需求,调整课程结构,确保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2. 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加强教师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3. 深化校企合作机制。
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培养人才。
4. 反思与改进。
针对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策略,提高校企合作效果。
四、未来展望1. 深化校企合作,拓展合作领域。
我们将继续与企业加强合作,共同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2. 提高教学质量,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将继续优化课程设置,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我们将继续邀请企业专家参与教学,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总之,过去的一年,校企合作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努力,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2篇时光荏苒,转眼间本年度的校企合作工作已接近尾声。
校企合作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在校企合作岗位上已经工作了一段时间。
在此期间,我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现将我的工作总结如下:一、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教学质量1. 积极与校外企业沟通,了解企业需求,为企业输送优秀人才。
通过与企业合作,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实际工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组织开展校企合作项目,如实习、实训、就业等,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能力和创新精神。
3. 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确保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接轨。
同时,邀请企业专家来校授课,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水平1. 积极参加校企合作培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2. 邀请企业专家来校进行教学研讨,分享企业实践经验,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3. 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学术交流和研讨会,拓宽视野,提升自身学术水平。
三、关注学生成长,助力学生就业1. 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2.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定期开展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3. 加强就业指导,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和求职技巧,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发现部分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较高,学生就业压力较大。
针对这一问题,我将进一步加强与企业沟通,争取更多优质就业岗位。
2.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
针对这一问题,我将改进教学方法,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校企合作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下是具体的改进措施:1. 加强与企业沟通,争取更多优质实习、实训和就业岗位。
2. 深入了解企业需求,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校企共育工作总结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校企合作成为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校在秉承“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理念下,积极开展校企共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现将我校校企共育工作总结如下:一、工作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满足这一需求,我校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推动校企共育工作深入开展。
二、工作目标1.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2. 促进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水平;3. 推动产教融合,促进学校与企业共同发展。
三、工作措施1. 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机制(1)成立校企合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校企共育工作;(2)制定校企合作制度,明确校企合作的原则、内容、程序等;(3)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联系,建立校企合作平台,促进校企资源共享。
2. 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1)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保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相匹配;(2)实施订单式培养,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提高学生实践能力;(3)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课程教学,提升课程实践性。
3. 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1)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生产环境;(2)引进企业先进设备,提升实训基地的设备水平;(3)开展实训基地建设与维护工作,确保实训基地的稳定运行。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聘请企业专家担任客座教授,提升教师实践能力;(2)组织教师参加企业实践培训,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水平;(3)鼓励教师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项目,促进产学研结合。
5. 深化校企合作项目(1)与企业共同开展技术研发,提升学校科研实力;(2)与企业共建研发中心,推动科技成果转化;(3)与企业共同举办职业技能大赛,提升学生技能水平。
四、工作成效1.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校企共育,我校学生实践能力、就业能力显著提高,毕业生就业率逐年上升。
2. 促进校企合作我校与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校企合作工作总结5篇

校企合作工作总结5篇篇1一、引言校企合作是当前职业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通过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本学期,我校与某知名企业开展了校企合作项目,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
二、合作背景与目标本次校企合作项目的背景是,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产业升级,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深刻变化,更加注重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校作为一所综合性职业院校,积极响应市场需求,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合作目标是:一是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二是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三是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
三、合作内容与方式本次校企合作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学校根据企业的需求,调整了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增加了实践环节和案例教学,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2. 实训基地建设:企业为学校提供了实训基地,包括生产线、实验室等设施,供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技能训练。
同时,学校也为企业提供了人才支持和技术服务。
3. 师资队伍建设:学校与企业共同组建了师资队伍,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教学和科研活动,提高了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质量。
4. 学生实习与就业:学生有机会在企业进行实习和就业,通过实践锻炼和提高自身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四、合作成果与亮点经过一学期的合作,取得了以下成果和亮点:1. 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得到了显著提高,学生在各项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获得了企业和学校的认可。
2. 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更加符合市场需求,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水平。
3. 企业获得了学校的人才支持和技术服务,促进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
4. 校企合作项目的开展,加强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和合作,为未来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在合作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一是合作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实践教学环节需要进一步完善,三是师资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素质。
校企合作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校企合作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广。
本年度,我校在上级领导的正确指导下,紧密围绕校企合作这一主题,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现将本年度校企合作工作总结如下:二、校企合作工作概述1. 校企合作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
而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校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与企业携手共同培养高素质人才。
2. 校企合作目标本年度,我校校企合作工作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核心,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导向,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努力实现以下目标:(1)深化校企合作,拓宽人才培养渠道;(2)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企业用人需求;(3)提升学校科研水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三、校企合作工作内容及成果1. 深化校企合作,拓宽人才培养渠道(1)签订合作协议。
本年度,我校与多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明确了双方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合作内容。
(2)共建实习实训基地。
我校与企业共建了多个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3)开展订单式培养。
针对企业用人需求,我校与企业开展订单式培养,为企业输送了一批批高素质人才。
2.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企业用人需求(1)优化课程设置。
我校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增加了实践性课程,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我校积极引进企业优秀人才,加强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3)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我校通过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如企业参观、技能竞赛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 提升学校科研水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1)与企业共建研发中心。
我校与企业共建了多个研发中心,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校企合作工作总结7篇

校企合作工作总结7篇篇1一、引言本学期,我校与合作伙伴企业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共同实施教学、实习、科研等多方面合作,实现了教育与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
本次工作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持和技术服务。
本文旨在对本学期校企合作工作进行总结,明确工作成果和不足,为今后的校企合作提供参考。
二、工作内容1. 教学合作本学期,我校与合作伙伴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实施教学。
企业派遣专业技术人员参与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将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工作经验融入教学中,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运营和业务。
此外,企业还为学校提供实训设备和教学资料,支持学校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
2. 实习实训合作我校与合作伙伴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实习实训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岗位。
企业通过实习实训,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素养培养,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企业的需求。
同时,企业还为学校提供实习指导教师和实习管理支持,确保实习活动的顺利进行。
3. 科研合作我校与合作伙伴企业在科研方面积极开展合作,共同承担科研项目,共同开展技术攻关。
企业通过提供实际问题和需求,为学校的科研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同时,学校的科研成果也为企业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创新动力。
三、工作成果1. 学生培养成果显著通过校企合作,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能够接触到企业的实际运营和业务,了解企业的需求和发展方向,为今后的就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 教学质量得到提升校企合作使得教学内容更加贴近企业和行业的实际需求,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教学,为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3. 科研成果丰硕通过校企合作,学校与企业共同承担科研项目,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
这些成果为企业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创新动力,推动了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校企合作深度不够虽然我校与合作伙伴企业在校企合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合作深度上还有待加强。
2024年校企合作工作总结模版(2篇)

2024年校企合作工作总结模版____年校企合作工作总结一、引言作为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的重要一年,____年,我们不仅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同时也面临了一些挑战。
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学校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实践机会,企业也能从中获得创新思维和人才储备。
本文将对____年的校企合作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并提出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二、成果概述1. 实习实训项目____年,学校与多家知名企业共同开展了一系列实习实训项目,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
通过实习实训,学生不仅了解了真实的工作环境和业务流程,还提升了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科研合作项目学校与企业在____年联合申报了多个科研项目,并获得了资金支持。
这些项目涉及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学等多个领域,加强了学校与企业在技术研发方面的合作,并促进了双方的创新能力。
3. 人才培养合作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持。
通过企业的需求与学校的教育资源相结合,学生能够在校期间得到更系统和实用的知识培养,提高就业竞争力。
4. 创新创业支持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了多个创新创业项目,支持学生自主创业和公司创新发展。
通过提供资金支持、导师指导和资源对接,让学生的创业梦想得到了更好的支持和实现。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虽然在____年的校企合作工作中取得了许多积极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改进和解决。
1. 学校与企业合作项目过于局限目前,学校与企业的合作项目多集中在实习实训和科研合作上,缺乏对创新创业和人才培养的全面支持。
这导致学生在创新和创业能力培养方面存在欠缺。
2. 学校与企业合作项目没有丰富的跨学科合作学校与企业的合作项目在领域上较为单一,没有充分利用学校的跨学科优势,缺乏多学科融合的创新项目。
3. 学生参与校企合作项目的机会不均衡由于资源分配不均,部分学生无法获得充足的校企合作机会,限制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竞争力的提升。
校企合作经验总结

校企合作经验总结校企合作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之一。
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拓展了校企合作领域:1.我们与企业紧密联系,了解他们对人才的需求,进行产学合作,共同举办订单式合作协议,参加培训和考核,最终安排就业。
这些学生成为了企业的技术骨干和生产一线的管理者。
2.我们组织教师到企业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毕业生在企业的工作情况,与企业负责人协商材的改革和编制。
企业负责人对毕业生质量和教材编制思路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宝贵意见。
3.我们邀请行业企业参与专业教学改革,聘请企业的专家和技术骨干全程参与,成立建设小组,共同进行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建设与改革、教材编写等工作,形成校企合作的工作机制。
4.我们与相关单位进行合作研究,着手开始相关方面的合作。
5.我们积极为企业提供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和员工培训。
6.我们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为学校兼职教师,进一步拓展合作空间,加强合作的紧密度。
我们还加强了校外实基地建设,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选择设备工艺先进、管理水平高的企业作为实践基地,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担任现场兼职教师,为学生提供实实训场所。
学生通过在企业进行顶岗实、毕业设计,参与企业的科研和生产,增强了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和职业技能水平,有效地缩短了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期,也为学生就业创造了条件。
最后,我们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校内外提供各种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职业训练和工作体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生产实,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我们积极推进教师担任企业技术顾问,开展科技咨询。
我校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都担任了企业技术顾问,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撑,承担横向科技项目。
针对我校教师的专业技术优势,我们着力服务中小企业,多名教师担任企业的技术顾问。
经常有已毕业的学生就本单位的技术难题向我们咨询解决办法,我校教师都会尽力提供技术支持,部分教师等厂技术改造、新产品的开发等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工作经验总结
一、多措并举,真抓实干,2010年工作扎实推进
(一)加大校企合作宣传力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体教职工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
学院高度重视校企合作工作,年初纳入学院党政工作要点,列入部门目标考核。
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多次召开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经过一系列会议和活动,使全体教师对校企合作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明确了目标,理清了思路,为校企合作的开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各系部、中心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生产与建设,了解企业的技术进步与人才需求,探索建立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计划。
老师们纷纷走进企业,丰富自己的教师实践经历,提高自己的应用技能。
(二)加强制度建设和机制建设,成功实现校企合作二级管理。
学院制定了《校企合作管理条例(暂行)》,建立了专门的校企合作委员会,完善了领导机构,逐步形成了计划、筹划、实施、反馈、总结等一系列科学流程。
在校企合作委员会的指导下,各系建立了系级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功实现了校企合作二级管理。
校企合作二级管理体制增强了系部、中心的办学活力,拓宽了办学空间,学院的总体办学实
力得到提高,管理效能得以增强。
(三)积极探索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
一是成熟的“校企全程合作培养”基本模式。
学院与企业密切合作,在各专业实施了“联合培养、共同考核、双向选择”、“学校教育教学+企业教学实习+顶岗实践+就业”的校企全程合作培养模式。
学院和企业共同制定教学指导方案,共同培养技能人才;合作中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到校兼课;学校教师定期到企业顶岗进修,了解新技术、新工艺,改进教学;双方共同评价教学效果;学生根据教学计划,定期到企业参加实习实践,提高技能水平及综合素养,最终由企业和学生双向选择,实现就业。
2010年,07级2721名毕业生全部就业,就业率100%,2008级有2589人参加顶岗实习。
二是健全的基地培养模式。
学院按照“追踪技术发展、创设真实环境、营造工程氛围、培养职业能力”的实训基地建设理念,恪守“互相合作、互利互惠、实现双赢、共同发展”的基本原则,我院先后与博士力士乐公司、四川烟草工业公司、莫仕连接器公司共建了培训基地,实现了资源共享。
同时,学院建设了“技术先进、环境一流,规模与多样性结合,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
学院依托以大型企业为主体,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本年度,新增校外实训基地26个,初步实现了企业生产、科研与学院教学、服务的有机结合,推进我院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为我市城乡一体化建设培养和提供出更多的实用型高技能人才。
三是促进就业的订单培养模式。
学院按照企业人力资源配置计划和技术要求,与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根据企业需求为学生量身定制培养计划。
2010年,我们开设了莫仕定单班、富士康定单班、龙湖地产定单班等十多个定单班。
四是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工学结合模式。
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努力实施工学交替、工学并行、半工半读。
我院与怡得乐(成都)公司、迪维公司、宏全厂等多家企业签订了长期合同,将企业作为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一个有效载体。
通过合作,企业成为校企合作教育的组织实施者,为实习学生提供产品、设备、教师支持、奖学金、市场等资源,学校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
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学校与企业之间资源共享、互惠互利。
五是发挥资源优势的校企共融模式。
借鉴德国“双元制”培养模式,发挥企业和学院教育资源一体化的优势,培养适应本企业和其它企业岗位要求的技能人才。
并将合作延伸到
共同开展企业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和技术攻关以及学院教学项目研究等领域。
六是校政企兼顾的全方位、多层次合作模式。
除了与各类企业的合作外,我院先后与双流县、成都经开区管委会、成都现代工业港管委会签订了校政合作协议,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同时,加强了与地方企业的联系;与四川大学等学校开展实习、鉴定等校校合作,优势互补,实现共赢。
(四)取得三大成果
一是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校企合作对促进学生就业、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提升毕业生和受训者的就业竞争力起到积极的作用,今年,在巩固原有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新增加校企合作单位40余个。
在圆满完成07、08级学生就业推荐的基础上,选送了1376名学生赴富士康和仁宝集团进行教学实习,为成都市实现城乡充分就业工作、重大产业项目人才招募培训工作做出了应有贡献。
二是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努力在广度、深度上谋求新发展。
校企合作的深度、广度决定学院办学的高度。
我们积极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努力在广度、深度上谋求新发展。
今年,学院所有专业都有对应的合作企业,目前有11家重点合作企业对口我们的优势专业,大幅度提升了双方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学院与世界前100强公司德国博世集团合作,共建博世力士乐产品设备展厅,并建成了培训基地;在与莫
仕合作9年之后,学院正在与其商议共建精密模具人才培养基地。
三是学院进入良性循环发展快车道。
通过校企合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实用技能人才,改善和密切了学院与政府、企业、院校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为学院发展开拓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同时,校企合作锻炼了大批的师资,特别是一体化教师队伍,为学院发展增添了后劲和活力。
(五)实现三大突破
一是校企共同进行技术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
企业以学校为依托,成立联合攻关组,通过对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在基础理论、技能和工艺研究上取得创新性科研成果。
今年5月,由我院和广东三向联合研发的“SX-815F机电一体化实训考核设备”获第八届全国技工院校技术开发优秀成果一等奖,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消息,该设备申请专利获得成功,这是学院获得的首项国家专利,既提升了学校的技能人才培养水平,也为企业直接创造了经济效益。
二是与国际知名企业共建专业实验室,搭建了教学科研新平台。
我院与海克斯康测量技术(青岛)有限公司共建了测量技术应用中心,与博世力士乐公司共建了专业实验室,搭建了教学科研新平台。
三是与国外知名企业合作,拓展学生国外研修和就业渠道。
我院与日本青木汽车研究所合作,成功推荐07级预
备技师班学生罗鸿浩赴日进行为期三年的技能研修,罗鸿浩成为了技师学院在校生中出国研修的第一人。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院在校企合作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和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不小的差距,具体表现在:
(1)校企合作的广度、深度都有待加强。
广义的校企合作包括校政(地)、校企、校校合作,我们在与地方政府机构、各大院校进行合作的质和量上都有待提高。
同时,在技术开发、合办工厂等较高层次的合作方面尚未取得大的进展。
(2)运行机制需进一步完善,执行力有待提高。
由于校企合作还未完全理顺关系,存在工作交叉、职责不清的情况,工作机制尚未健全,导致校企合作工作在项目开发、深入管理、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还没有建立起执行力强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