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磺酸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合集下载

MSDS——氨基磺酸

MSDS——氨基磺酸
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信息
急性毒性:
LD50:3160 mg/kg(大鼠经口)
LC50: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生殖毒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信息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氨基磺酸
5329-14-6
第三部分:危险信息
危险标记: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吸入本品对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皮肤或眼接触有强烈刺激性或造成灼伤。口服灼伤口腔和消化道。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闪点(℃):
无意义
爆炸上限%(V/V):
无意义
引燃温度(℃):
无意义
爆炸下限%(V/V):
无意义
溶解性:
溶于水、液氨,不溶于乙醇、乙醚,微溶于甲醇。
主要用途:
作为酸碱滴定的基准试剂,也用作除草剂、防火剂、纸张和纺织品的软化剂及有机合成。
其它理化性质:
209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毒物时,应该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
眼睛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
穿橡胶耐酸碱服。
手防护:
戴耐酸(碱)手套。

氨基磺酸MSDS

氨基磺酸MSDS

化学品中文名称: 氨基磺酸
化学品英文名称: sulfamic acid
中文名称 2: 磺酰胺酸
英文名称 2: amidosulfonic acid
技术说明书编码: 909
CAS No.: 5329-14-6
分子式: H3NO3S 分子量: 97.09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氨基磺酸
含量
理化特性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毒理学资料 生态学资料 废弃处置 运输信息 法规信息 其他信息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回目录
稳定性:
禁配物: 强氧化剂、强碱。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回目录
急性毒性: LD50:3160 mg/kg(大鼠经口)
LC50: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闪点(℃): 无意义
引燃温度(℃): 无意义
爆炸上限%(V/V): 无意义
爆炸下限%(V/V): 无意义
溶解性: 溶于水、液氨,不溶于乙醇、乙醚,微溶于甲醇。
主要用途: 作为酸碱滴定的基准试剂,也用作除草剂、防火剂、纸张和纺织品的软化剂及有机合成。
其它理化性质: 209
有害燃烧产物: 氧化氮、硫化物。
灭火方法: 采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回目录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 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小心扫起,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 的容器中。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 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氨基磺酸-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氨基磺酸-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氨基磺酸化学品英文名:Sulphamidic acid分子式:H3NO3S分子量:97.09CAS号:5329-14-6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工业及科研用途。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造成皮肤刺激。

造成严重眼刺激。

对水生生物有害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GHS危险性类别:皮肤腐蚀/刺激类别2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2危害水生环境——长期危险类别3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警告危险性说明:H315造成皮肤刺激H319造成严重眼刺激H412对水生生物有害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防范说明:•预防措施:——P264作业后彻底清洗。

——P280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P273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事故响应:——P302+P352如皮肤沾染:用水充分清洗。

——P332+P313如发生皮肤刺激:求医/就诊。

——P362+P364脱掉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P305+P351+P338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

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

继续冲洗。

——P337+P313如仍觉眼刺激:求医/就诊。

•安全储存:——无•废弃处置:——P501按当地法规处置内装物/容器。

物理和化学危险:无资料健康危害:造成皮肤刺激。

造成严重眼刺激。

环境危害:对水生生物有害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第3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4部分急救措施急救:吸入:脱离接触,休息,采取半卧体位,注意防治肺水肿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冲洗时间一般要求20~30min。

就医眼晴接触:分开眼睑,用水或生理盐水冲洗20~30min食入:给饮牛奶或水,成人不超过2杯。

就医。

禁止催吐和洗胃(有主张吞食后1h内可洗胃),不要用碱中和。

活性炭不能吸附酸对保护施救者的忠告:将患者转移到安全的场所。

咨询医生。

出示此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给到现场的医生看。

对医生的特别提示:无资料第5部分消防措施灭火剂:用水雾、干粉、泡沫或二氧化碳灭火剂灭火。

氨基磺酸

氨基磺酸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化学品中文名:氨基磺酸; 磺酰胺酸化学品英文名:sulfamic acid; amidosulfonic acid企业名称:生产企业地址:邮编: 传真:企业应急电话:电子邮件地址:技术说明书编码:√纯品混合物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氨基磺酸5329-14-6危险性类别:第8.1类酸性腐蚀品侵入途径:吸入、食入健康危害:吸入本品对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皮肤或眼接触有强烈刺激性或造成灼伤。

口服灼伤口腔和消化道。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害。

燃爆危险:不燃,无特殊燃爆特性。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20~30分钟。

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10~15分钟。

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危险特性:受热分解,放出氮、硫的氧化物等毒性气体。

有害燃烧产物:无意义。

灭火方法: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佩戴空气呼吸器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应急行动: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酸碱服。

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用塑料布覆盖泄漏物,减少飞散。

勿使水进入包装容器内。

用洁净的铲子收集泄漏物,置于干净、干燥、盖子较松的容器中,将容器移离泄漏区。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穿橡胶耐酸碱服,戴耐酸(碱)手套。

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氨基磺酸MSDS

氨基磺酸MSDS

电子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氨基磺酸20100329化学品简介【中文名称】氨基磺酸【英文名称】sulfamic acid【中文同义词】磺酰胺酸氨基磺酸磺酰胺酸氨磺酸磺酸胺钻车,凿岩台车,空心粘土大砖,隧道支模板车磺酸氨胺磺酸氨基磺酸SULFAMIC ACID亞胺磺酸【英文同义词】amidosulfonic acidACETO ACIDAMIDOSULFONIC ACIDAMIDOSULFURIC ACIDAMINOSULFONIC ACIDBETZ 0254SULFAMIC ACIDSULFAMINIC ACIDSULFAMINIC ACIDSULPHAMIC ACIDaminosulfuricacidImidosulfonic acidJumboKyselina amidosulfonovaKyselina sulfaminovakyselinaamidosulfonovakyselinaamidosulfonova(czech)kyselinasulfaminovakyselinasulfaminova(czech)【CAS No.】5329-14-6【分子式】H3NO3S【分子量】97.09危险性概述【健康危害】吸入本品对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皮肤或眼接触有强烈刺激性或造成灼伤。

口服灼伤口腔和消化道。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受热分解,放出氮、硫的氧化物等毒性气体。

【有害燃烧产物】氧化氮、硫化物。

【灭火方法】采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氨基磺酸安全技术说明1

氨基磺酸安全技术说明1

氨基磺酸安全技术说明标识中文名氨基磺酸英文名sulfamicacid分子式H3NO3S 分子量97.09 危规号81506 UN编号2967 RTECS号CAS号5329-14-6理化性质主要组成纯品性状白色结晶体,无臭无味。

熔点℃205 溶解性沸点℃209相对水密度(水=1)2.13饱和蒸气压KPa无资料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3.3临界温度℃无资料燃烧热(kJ/mol)无意义临界压力MPa无资料最小引燃能量mJ无意义燃烧爆炸危燃烧性燃烧分解产物氧化氮、硫化物。

闪点℃无意义聚合危险爆炸极限%无意义稳定性溶于水、液氨,不溶于乙醇、乙醚,微溶于甲醇。

险性自燃温度℃无资料禁忌物强氧化剂、强碱。

危险特性受热分解,放出氮、硫的氧化物等毒性气体。

灭火方法灭火剂采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毒性LD50:3160 mg/kg(大鼠经口);LC50:无资料;对人体伤害健康危害:吸入本品对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皮肤或眼接触有强烈刺激性或造成灼伤。

口服灼伤口腔和消化道。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急救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防护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毒物时,应该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服。

手防护:戴耐酸(碱)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泄漏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酸碱工作服。

44 氨基磺酸MSDS

44 氨基磺酸MSDS

氨基磺酸第一部分:化学品化学品中文名称:氨基磺酸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氨基磺酸、Aminosulfonic acid ,Sulfamic acid化学品英文名称: Amidosulfonic acid GR for analysis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化学品名称:氨基磺酸分子量: 97.09 g/mol有害物成分:氨基磺酸浓度; --CAS No.:05329-14-6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8.腐蚀性物质侵入途径:吸入、皮肤接触、眼睛接触、食入健康危害:对眼睛和皮肤有刺激感环境危害:对水中生物有害,可能会对水中生态环境造成长期影响。

燃爆危险:非可燃物质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1.用大量的水冲洗至少20分钟,2.立即脱除遭污染之衣物眼睛接触: 1.撑开上下眼皮,并以水冲洗20分钟。

2.通知眼科专科医师并尽速就医。

吸入: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

食入:1.立即使患者喝大量的水。

2. 尽速就医。

医生须知:未着全身式化学防护衣及空气呼吸器的人员,不得进入灾区搬运伤患。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不可燃物质有害燃烧产物:无资料氮气灭火方法及灭火剂:储存区应备有随时可用的适当灭火器材灭火时可能遭遇特殊危害:1.不易燃物质火灾中可能会会产有毒的气体或有毒蒸气特殊灭火程序:1、未穿安全防护设备者不得进入危险区域2、避免外泄物流入下水道系统3、接触水会产生蒸汽灭火注意事项:。

不要碰触外泄物,避免吸入/产生粉尘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1. 不要碰触外泄物,2、避免吸入/产生粉尘,3、避免外泄物进入下水道系统消除方法:1、如果可行及不危及人员安全之下,设法止漏。

2、清理废弃物,用水清洗泄漏区,3、保持干燥。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无特别要求储存注意事项1、储存于密闭容器内,容器不用时应加盖紧闭,保持干燥。

2.此物质保持在摄氏15-25度之间环境中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最高容许浓度:--监测方法:无资料工程控制:无资料呼吸系统防护:需要,当有粉尘产生时眼睛防护:需戴安全护目镜,护面罩身体防护:-手防护:丁基橡胶,聚乙烯,氯丁橡胶,聚氯乙烯,氟化弹性体等材质防渗手套-。

氨基磺酸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范表

氨基磺酸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范表
技术书编码:
Sulfamic acid 5329-14-6
二、 危险性概述(hazards summarizing)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酸性腐蚀品 呼吸、皮肤接触
健康危害:
吸入本品对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皮肤或眼接触有强烈刺激性或造成 灼伤。口服灼伤口腔和消化道。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五、 消防措施(fire-fighting measures)
危险特性: 有害燃烧产物:
灭火方法:
受热分解,放出氮、硫的氧化物等毒性气体。 氧化氮、硫化物。 采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生态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和生物积累性: 其他有害作用:
十三、 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焚烧炉排出 的硫氧化物通过洗涤器除去。
废弃注意事项:
十四、 运输信息(transport information)
危险货物编号:
81506
十五、 法规信息(regulatory information)
国内法规: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 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 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 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 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8.1 类酸性腐蚀 品。

新版MSDS——氨基磺酸

新版MSDS——氨基磺酸

氨戴耐酸(碱)手套。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 染的衣服,洗后备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白色结晶体,无臭无味。
外观与性状: pH: 熔点(℃): 205 相对密度(水=1): 2.13 沸点(℃): 209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3.3 分子式: H3NO3S 分子量: 97.09 主要成分: 纯品 饱和蒸气压(kPa): 燃烧热 (kJ/mol) : 无资料 无意义 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MPa): 无资料 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闪点(℃): 爆炸上限%(V/V): 无意义 无意义 引燃温度(℃): 爆炸下限%(V/V): 无意义 无意义 溶解性: 溶于水、液氨,不溶于乙醇、乙醚,微溶于甲醇。 作为酸碱滴定的基准试剂,也用作除草剂、防火剂、纸张和纺织品的软化剂 主要用途: 及有机合成。 209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 强氧化剂、强碱。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信息 LD50:3160 mg/kg(大鼠经口) 急性毒性: LC50: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生殖毒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信息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废弃注意事项: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焚烧炉排出的硫氧 化物通过洗涤器除去。
运输注意事项:
法规信息
第二部分:化学/组成信息 含量 第三部分:危险信息
CAS No. 5329-14-6
应急处理:
操作注意事项:
储存注意事项: 中国MAC(mg/m3): 前苏联MAC(mg/m3): TLVTN: TLVWN: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呼吸系统防护: 眼睛防护:

氨基磺酸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氨基磺酸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警告
危险性说明:
H315造成皮肤刺激
H319造成严重眼刺激
H412对水生生物有害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
—— P264作业后彻底清洗。
—— P280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 P273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事故响应:
—— P302+P352如皮肤沾染:用水充分清洗。
n-辛醇/水分配系数(lg P):log Pow = -4.34。温度:20°C。
溶解性:溶于水、液氨,不溶于乙醇、乙醚,微溶于甲醇
黏度:无资料
第10部分 稳定性和反应性
稳定性:正常环境温度下储存和使用,本品稳定。
危险反应:与氯、硝酸、碱接触发生剧烈反应
避免接触的条件:静电放电、热、潮湿等。
禁配物:氨、胺类、异氰酸酯、烯基氧化物、环氧氯丙烷、强碱、氧化剂和水
第7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禁止明火。
操作人员应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操作处置应在具备局部通风或全面通风换气设施的场所进行。
避免眼和皮肤的接触,避免吸入蒸汽。
个体防护措施参见第8部分。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如需罐装,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
【4】美国CAMEO化学物质数据库,网址:/search/simple。
【5】美国医学图书馆:化学品标识数据库,网址:/chemidplus/chemidlite.jsp。
【6】美国环境保护署:综合危险性信息系统,网址:/iris/。
对保护施救者的忠告:将患者转移到安全的场所。咨询医生。出示此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给到现场的医生看。

氨基磺酸MSDS

氨基磺酸MSDS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回目录
主要成分:
纯品
外观与性状:
白色结晶体,无臭无味。
pH:
熔点(℃):
205
沸点(℃):
209
相对密度(水=1):
2.13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3.3
饱和蒸气压(kPa):
无资料
燃烧热(kJ/mol):
无意义
临界温度(℃):
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
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其它有害作用:
无资料。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回目录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焚烧炉排出的硫氧化物通过洗涤器除去。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回目录
危险货物编号:
81506
UN编号:
2967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O53
包装方法:
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毒物时,应该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
眼睛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
穿橡胶耐酸碱服。
手防护:
戴耐酸(碱)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禁配物:
强氧化剂、强碱。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回目录
急性毒性:

氨基磺酸安全技术说明

氨基磺酸安全技术说明

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废弃处置方法: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焚烧炉排出的硫氧化物通过洗涤器除去。
泄漏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小心扫起,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包装方法: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剂、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运输注意事项: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毒物时,应该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服。手防护:戴耐酸(碱)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灭火方法
/
灭火剂
采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毒性
LD50:3160 mg/kg(大鼠经口);LC50:无资料
对人体伤

健康危害:吸入本品对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皮肤或眼接触有强烈刺激性或造成灼伤。口服灼伤口腔和消化道。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新版氨基磺酸镍安全技术说明书中文

新版氨基磺酸镍安全技术说明书中文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氨基磺酸镍化学品英文名:Nickel(II) Sulfamate w/w aq. Soln., Reagent Grade企业名称:此处填写贵公司名称企业地址:此处填写贵公司地址传真:此处填写贵公司传真联系电话:此处填写贵公司电话企业应急电话:此处填写贵公司应急电话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For industry use only.。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反应。

吸入可能导致过敏或哮喘病症状或呼吸困难。

怀疑会导致遗传性缺陷。

长期或反复接触会对器官造成伤害。

i。

D。

GHS危险性类别:皮肤致敏物类别1呼吸道致敏物类别 1生殖细胞致突变性类别 2特异性靶器官毒性反复接触类别 1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险类别 1危害水生环境——长期危险类别 1致癌性类别1A生殖毒性类别1B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性说明:H317 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反应。

H334 吸入可能导致过敏或哮喘病症状或呼吸困难。

H341 怀疑会导致遗传性缺陷。

H372 长期或反复接触会对器官造成伤害。

H410 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H350i 。

H360D 。

防范说明:•预防措施:•P261 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72 受沾染的工作服不得带出工作场地。

•P280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P284 [在通风不足的情况下] 戴呼吸防护装置•P201 使用前取得专用说明。

•P202 在阅读并明了所有安全措施前切勿搬动。

•P260 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64 作业后彻底清洗。

•P270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73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事故响应:•P302+P352 如皮肤沾染:用水充分清洗。

•P333+P313 如发生皮肤刺激或皮疹:求医/就诊。

•P321 具体治疗 ( 见本标签上的…… )。

氨基磺酸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氨基磺酸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氨基磺酸化学品英文名:amido-sulfonic acid|sulphamidic acid|sulphamic acid|sulfamic acid化学品别名:-CAS No.:5329-14-6EC No.:226-218-8分子式:H3NO3S产品推荐用途:请咨询生产商。

产品限制用途:请咨询生产商。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固体。

对皮肤有刺激性。

对眼睛有严重刺激性。

对水生环境可能会引起长期有害作用。

| GHS 危险性类别根据 GB 30000-2013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标准(参阅第十六部分),该产品分类如下:皮肤腐蚀/刺激,类别 2;眼损伤/眼刺激,类别 2A;危害水生环境-慢性毒性,类别 3。

| 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警告危险信息:造成皮肤刺激,造成严重眼刺激,对水生生物有害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防范说明预防措施:作业后彻底清洗。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事故响应:如发生皮肤刺激:求医/就诊。

如仍觉眼刺激:求医/就诊。

脱去被污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

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

继续冲洗。

安全储存:不适用。

废弃处置:按照地方/区域/国家/国际规章处置内装物/容器。

| 危害描述物理化学危险无资料健康危害吸入该物质可能会引起对健康有害的影响或呼吸道不适。

意外食入本品可能对个体健康有害。

皮肤直接接触可造成皮肤刺激。

通过割伤、擦伤或病变处进入血液,可能产生全身损伤的有害作用。

本品能造成严重眼刺激。

眼睛直接接触可能会造成严重的炎症并伴随有疼痛。

眼睛直接接触本品可导致暂时不适。

环境危害本品对水生生物有害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请参阅 SDS 第十二部分。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物质混合物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急救措施描述一般性建议:急救措施通常是需要的,请将本 SDS 出示给到达现场的医生。

氨基磺酸msds

氨基磺酸msds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
保证充分的通风。清除所有点火源。迅速将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域,远离泄漏区域并处于上风方向。使用个人防护装备。避免吸入蒸气、烟雾、气体或风尘。
环境保护措施:
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的泄漏或溢出。避免排放到周围环境中。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处置材料: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物。用大量肥皂水和清水冲洗皮肤。如有不适,就医。
眼睛接触:
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如有不适,就医。
吸入:
立即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畅通。如果呼吸困难,给于吸氧。如患者食入或吸入本物质,不得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如果呼吸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立即就医。
无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
无资料
吸入危害:
无资料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急性水性毒性:
鱼类:LC50:42.2mg/L (96h)(鱼)
甲壳纲动物:无资料
藻类/水生植物:无资料
慢性水生毒性:
鱼类:无资料
甲壳纲动物:无资料
藻类/水生植物:无资料
持久性和降解性:
无资料
潜在的生物累积性:
无资料
土壤中的迁移性:
食入:
禁止催吐,切勿给失去知觉者从嘴里喂食任何东西。立即呼叫医生或中毒控制中心。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火焰被扑灭后可能复燃。接触水可能发生强烈或爆炸性反应。物质接触空气,湿气或水可能燃烧。使用时可能产生易燃或易爆的蒸气-空气混合物。加热时,容器可能爆炸。暴露于火中的容器可能会通过压力安全阀泄漏出内容物。受热或接触火焰可能会产生膨胀或爆炸性分解。

氨基磺酸

氨基磺酸

氨基磺酸-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制部门:安全环保部编制日期:2007-08-23 编制人:高峰校对人:杜津恩审核人:龚国斌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第九部分、理化特性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理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1.1、中文名: 氨基磺酸。

1.2、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磺酰胺酸。

1.3、化学品英文名称:Sulfamic acid;Amidosufonic acid1.4、分子式:H2N S O3.H1.5、分子量:1.6、CAS号:1.7、生产商:地址:电话: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2.2、主要用途: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3.1、危险性类别:第8.1类,酸性腐蚀物。

3.2、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3.3、健康危害:吸入本品对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对皮肤或眼睛有强烈刺激性或造成灼伤。

口服灼伤口腔和消化道。

3.4、环境危害:3.5、燃烧危险;本品不燃、具有腐蚀性、强烈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4.1、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果呼吸困难,给输氧;如果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4.2、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4.3、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衣服,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4.4、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5.1、危险特性:受热分解,放出氮、硫的氧化物等有毒气体。

5.2、有害燃烧产物:氧化氮、硫化物。

5.3、灭火方法:采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6.1、应急行动: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

产品名称氨基磺酸

产品名称氨基磺酸

编 码: 产品名称:氨基磺酸危 险儿童不得接触 使用前请读标签可能腐蚀金属。

吞咽有害。

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

对水生生物有害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预防:只能在原容器中存放。

作业后彻底清洗。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不要吸入粉尘或烟雾。

戴防护手套/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反应:吸收溢出物,防止材料损坏。

如误吞咽:如感觉不适,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漱口。

不得诱导呕吐。

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

用水清洗皮肤/淋浴。

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如误吸入:将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体位。

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

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

继续冲洗。

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贮存:贮存于抗腐蚀/带抗腐蚀衬里的容器中。

存放处须加锁。

处置:按照相关规定处置内装物和容器。

CODE :PRODUCT NAME : Sulfamic acidDangerKeep out of the reach of children.Read label before useMay be corrosive to metals. Harmful if swallowed. Causes severe skin burns and eye damage. Harmful to aquatic life with long lasting effects.Prevention: Keep only in original container. Wash thoroughly after handling. Do not eat, drink or smoke when using this product. Do not breathe dusts or mists. Wear protective gloves/protective clothing/eye protection/face protection. Avoid release to the environment.Response: Absorb spillage to prevent material damage. IF SWALLOWED: call a POISON CENTER/doctor if you feel unwell. Rinse mouth. Do NOT induce vomiting. IF ON SKIN (or hair): Take off immediately all contaminated clothing. Rinse skin with water/ shower. Wash contaminated clothing before reuse. IF INHALED: Remove person to fresh air and keep comfortable for breathing. Immediately call a POISON CENTER/doctor. IF IN EYES: Rinse cautiously with water for several minutes. Remove contact lenses, if present and easy to do. Continue rinsing. Immediately call a POISON CENTER/doctor.Storage :Store in corrosive resistant/container with a resistant inner liner. Store locked up. Disposal: Dispose of contents/container to in accordance with national regulations.化学品安全数据单信号词:危险。

氨基磺酸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00001)

氨基磺酸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00001)

氨基磺酸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氨基磺酸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氨基磺酸化学品英文名称:sulfamic acid中文名称2:磺酰胺酸英文名称2:amidosulfonic acid技术说明书编码:909CAS No.:5329-14-6分子式:H3NO3S分子量:97.09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氨基磺酸CAS No.:5329-14-6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8.1类酸性腐蚀品。

小量泄漏:小心扫起,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穿橡胶耐酸碱服,戴耐酸(碱)手套。

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

包装密封。

应与氧化剂、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职业接触限值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前苏联MAC(mg/m3):未制定标准TLVTN:未制定标准TLVWN:未制定标准监测方法: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毒物时,应该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服。

手防护:戴耐酸(碱)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主要成分:纯品外观与性状:白色结晶体,无臭无味。

pH:熔点(℃):205沸点(℃):209相对密度(水=1):2.13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3.3饱和蒸气压(kPa):无资料燃烧热(kJ/mol):无意义临界温度(℃):无资料临界压力(MPa):无资料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无资料闪点(℃):无意义引燃温度(℃):无意义爆炸上限%(V/V):无意义爆炸下限%(V/V):无意义溶解性:溶于水、液氨,不溶于乙醇、乙醚,微溶于甲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氨基磺酸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氨基磺酸
化学品英文名称:sulfamic acid
中文名称2:磺酰胺酸
英文名称2:amidosulfonic acid
技术说明书编码:909
CAS No.:5329-14-6
分子式:H3NO3S
分子量:97.09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氨基磺酸
CAS No.:5329-14-6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8.1类酸性腐蚀品。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本品对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皮肤或眼接触有强烈刺
激性或造成灼伤。

口服灼伤口腔和消化道。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燃烧性:不燃。

危险特性:受热分解,放出氮、硫的氧化物等毒性气体。

有害燃烧产物:氧化氮、硫化物。

灭火方法:采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酸碱工作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量泄漏:小心扫起,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穿橡胶耐酸碱服,戴耐酸(碱)手套。

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

包装密封。

应与氧化剂、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未制定标准
TLVTN:未制定标准
TLVWN: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毒物时,应该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服。

手防护:戴耐酸(碱)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纯品
外观与性状:白色结晶体,无臭无味。

pH:
熔点(℃):205
沸点(℃):209
相对密度(水=1):2.13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3.3
饱和蒸气压(kPa):无资料
燃烧热(kJ/mol):无意义
临界温度(℃):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无资料
闪点(℃):无意义
引燃温度(℃):无意义
爆炸上限%(V/V):无意义
爆炸下限%(V/V):无意义
溶解性:溶于水、液氨,不溶于乙醇、乙醚,微溶于甲醇。

主要用途:作为酸碱滴定的基准试剂,也用作除草剂、防火剂、纸张
和纺织品的软化剂涟水永安化工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及有机合成。

分解温度:209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稳定
禁配物:强氧化剂、强碱。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不聚合
分解产物:氧化氮、硫化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LD50:3160 mg/kg(大鼠经口)
LC50: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无资料。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焚烧炉排出的硫氧化物通过洗涤器除去。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81506
UN编号:2967
包装标志:20
包装类别:O53
包装方法: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运输注意事项: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

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

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

严禁与氧化剂、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 677号),工
作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8.1 类酸腐蚀品。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1.周国泰,化学危险品安全技术全书,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2.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法规与标准汇编,江苏省化学品登记中心
填表部门:南京挪亚化工有限
填表时间: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本次修改按照GB16483-2000《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