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预防理论基础
预防生产安全事故
预防生产安全事故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重要性生产安全事故是工厂与企业中可能发生的严重意外事件,不仅对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还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害。
因此,预防生产安全事故势在必行。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有效方法。
首先,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是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基础。
企业应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并定期进行修订和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生产环境和需求。
该制度包括安全责任的明确分工、安全操作规程的制定、安全培训的实施等内容,通过有效地规范人员行为和操作流程,可以防止许多事故的发生。
其次,加强职工安全培训是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
企业应当向职工普及安全常识,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让他们充分意识到安全事故的严重性以及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同时,还要对职工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其安全操作技能,以减少事故发生的风险。
再次,加强设备和工艺的安全管理是预防生产事故的重要环节。
企业应根据生产特点与要求,按照相关技术标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完善的保养维护,及时发现并排除设备故障隐患。
此外,还应加强对工艺的审查和管理,不断提升生产工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最后,加强安全意识的宣传和教育是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关键。
企业应定期组织安全知识的宣传活动,通过多种途径向员工传递安全信息,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激发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责任心。
此外,还可以借助媒体和互联网等平台,向社会公众普及安全知识,提高整个社会对生产安全的重视程度。
综上所述,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通过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职工培训,强化设备和工艺的安全管理,并加强安全意识的宣传和教育,才能有效地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企业和员工的安全。
这是每个企业都应该高度重视和努力实践的重要任务。
公共安全学 第三章事故预防理论
第二类危险源
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物质故障 人为失误 环境因素
第三节 系统失效理论
一、含义
事故的发生过程是它所在的系统失效的一种结果。
第二节 事故致因理论
一、事故倾向理论 事故原因:
安全生产者
三种人 事故偶发者
事故倾向者 事故倾向性:一个人具有的易发事故的长期
的、稳定的人格特征
第二节 事故致因理论
二、事故隐患转化理论
劳动过程
事故隐患是 物质危险因素与 管理缺陷共同存 在的一种状态。
物质因素 物质危险因素
管理活动 管理缺陷
事故隐患
第三章 事故预防理论
第一节 事故预防应遵循的原则
一、事故可以预防的原则 二、防患于未然的原则 三、事故原因必须根除的原则
第一节 事故预防应遵循的原则
一、事故可以预防的原则
1、前提: 事故与自然灾害有本质区别
2、事故可以预防 3、事故不可避免:事故原因复杂性
预防事故的复杂性 4、意义:主观上努力预防事故的发生
激发条件
事故
二次激发
蔓延扩大
第二节 事故致因理论
三、事故因果链理论 1、多米诺骨牌理论 2、因果连锁理论
遗传 环境
人的 不安全行为 缺陷 不安全状态
事故
事故 后果
应用因果链理论预防事故
多米诺骨牌理论
遗传 环境
人的 不安全行为 缺陷 不安全状态
事故
事故 后果
因果连锁理论
管理 缺陷
个人原因和 不安全行为 工作条件 不安全状态
事故
杜邦安全管理的十大基本理论
杜邦安全管理的十大基本理论杜邦安全管理的十大基本理论杜邦公司以其卓越的安全管理而闻名于世,其安全管理理念和实践经验被广泛借鉴和应用。
以下是杜邦安全管理的十大基本理论,涵盖了事故预防、管理层责任、安全操作隐患控制、雇佣条件、安全培训、领导支持、奖励机制、员工安全意识、跨部门安全管理和员工价值等方面。
一、所有的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
杜邦安全管理理念认为,所有的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
通过消除事故隐患、控制事故风险和加强安全管理,可以有效地预防事故的发生。
这种积极预防事故的态度是杜邦安全管理的基础。
二、各级管理层对各自的安全直接负责。
杜邦公司强调各级管理层对各自的安全直接负责。
从高层领导到基层员工,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安全和周围人的安全负责。
管理层应该制定明确的安全政策和目标,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以确保安全管理的有效实施。
三、所有安全操作隐患都是可以控制的。
杜邦安全管理认为,所有的安全操作隐患都是可以控制的。
通过识别和评估潜在的安全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消除或降低隐患的风险。
这种对隐患的控制是防止事故发生的关键。
四、安全是被雇佣的条件之一。
在杜邦公司,安全是被雇佣的条件之一。
员工在入职前必须接受安全培训,了解公司的安全政策和要求,并能够遵守相应的安全规定。
这种严格的雇佣条件确保了员工具备必要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五、员工必须接受安全培训。
杜邦安全管理强调员工必须接受安全培训。
员工应该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确应对。
通过定期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可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能力。
六、领导层必须以身作则,支持安全。
杜邦安全管理理念认为,领导层必须以身作则,支持安全。
领导层应该带头遵守安全规定,对员工进行安全指导和监督,同时鼓励员工参与安全管理活动。
这种领导层的支持和示范可以增强员工对安全的重视和信任。
七、公司的安全运作是受奖赏的。
杜邦公司实行奖励制度来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安全管理。
对于在安全工作中表现优秀的员工和团队,公司会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表彰。
事故预防理论基础安全科学理论的发展
(3)安全的通俗定义 “无危则安,无损则全”。安全就是使人的身心健康免受 外界因素影响的状态。 安全也可以看做是人、机具及人和机具构成的环境三者 处于协调/平衡状态,一旦打破这种平衡,安全就不存在了。 (4)安全的相对定义
安全是免遭不可接受的风险的状态。安全是指没有危险、 不受威胁、不出事故的一种状态,即消除能导致人员伤害、 发生疾病、死亡,或造成设备财产破坏、损失,以及危害环 境的条件。 安全是一个相对概念。对于一个组织,经过风险评价, 确定了不可接受风险,那么就要采取措施将不可接受风险降 至可允许的程度,使得人们免遭不可接受的风险的伤害。
因。
2. 事故频发倾向者的性格特征
感情冲动,容易兴奋;
脾气暴躁; 厌倦工作、没有耐心;
慌慌张张、不沉着;
动作生硬,工作效率低; 喜怒无常、感情多变;
理解能力低,判断和思考能力差;
极度喜悦和悲伤;缺乏自制力; 处理问题轻率、冒失; 运动神经迟钝,动作不灵活。
3. 预防措施
人员职业适应性分析;人事调整 4.该理论的贡献与局限性分析 理论贡献:找到了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最主要原因--人,这在当时是十分了不起的理论贡献。 局限性:只看到人的因素,极不全面。
4
20世纪50年代 以来
宇航技术与 本质安全化, 安全科学原理 安全系统 核能 预防型
安全与社会进步
第二节
1、安全(Safety)
事故基本概念
(1)安全的基本定义 人类的整体与生存环境资源的和谐相处,互相不伤害, 不存在危险的危害的隐患。 (2)安全的广义与狭义定义 狭义的安全,就是人类的个体与周围的环境的相容性! 相容性很好的话,表明生存环境非常宽容!人们幸福安康娱 乐休闲富足! 广义的安全则是指人类的生存环境——地球的生态安全! 包括来自宇宙的多种复杂的天文危险隐患的识别!
第五章 事故预防理论基础
第四节 事故预防五原则
二、偶然损失的原则
分析灾害这个词的概念,包含着意外事故及由此而产生 的损失这两层意思,现分别论述如下。 如前所述,所谓事故就是在正常流程图上所没有记载的 事件。例如,内装物质从管道内漏出或喷出,高压装置破 裂,可燃性气体爆炸,易燃气体发生火灾,锅炉过热,电 气设备漏电,钢丝绳断裂,堆积的货物倒塌,物体从高处 落下,货车脱轨等种种事件,都列为事故。 这些事故的结果将造成损失。所谓损失包括人的死亡、受 伤、有损健康、精神痛苦等,除此以外,还包括原材料、 产品的烧毁或者污损,设备破坏,生产减退,赔偿金的支 付及市场的丧失等物质损失。
第三节 事故致因理论
四、 博德的因果连锁理论
(四)现代安全理论认为: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 全状态 是事故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是人的缺点;根本 原因是管理 失误。 (五)预防控制事故 首先要在管理上下功夫,从控制间 接因素入手,来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最终防止事故的发生。 (六)该理论的贡献:找到了控制事故发生的关键是管 理。
(二)能量观点模型
第三节 事故致因理论
五、能量观点的事故因果连锁
(三)能量观点事故链
事故---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 全状态---管理失误、控制不力、员工素质。
(四)基本原因
企业领导者的安全政策及决策:安全目标;资源配 置;信息利用; 职责分工;教育培训等; 个人因素:知识、能力、素质、态度、反应、兴趣 环境因素:气候、地理位置等
(2)安全的广义与狭义定义
狭义的安全,就是人类的个体与周围的环境的相容性!相容性很好 的话,表明生存环境非常宽容!人们幸福安康娱乐休闲富足! 广义的安全则是指人类的生存环境——地球的生态安全!包括来自 宇宙的多种复杂的天文危险隐患的识别!
安全生产管理与事故预防讲义-唐开永编
.1.《安全生产管理与事故预防》唐开永(注册安全工程师,一级安全评价师)第一章 安全生产管理与事故预防的基本概念(理论)第一节 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概念1.1 危险: 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一般用危险度表示危险的程度:R=f (F.C )。
式中:R-危险度、F-发生事故的可能性、C-发生事故的严重性。
1.2 安全:是指生产系统中人员免遭不可承受危险的伤害。
在生产过程中,不发生人员伤亡、职业病或设备、设施损害或环境危害的条件,是指安全条件;不因人、机、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导致系统失效、人员伤害或其他损失,是指安全状况。
1.3 危险源: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1.4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当单元中有多种物质时,如果各类物质的量满足下式,就为重大危险源。
≥1式中:qi ——单元中物质的实际存在量,Qi ——物质i 的临界量;N ——单元中物质的种类数。
(在标准《重大危险源辩识》(GB18218——2000)中,作为举例给出了爆炸物质、易燃物质、活性化学物质和有毒物质等共142种物质生产场所和贮存区的临界量。
)1.5 事故:在生产过程中,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
如果事件的后果是人员死亡、受伤或身体的损害就称为人员伤亡事故,如果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就是非人员伤亡事故。
我国工伤事故统计中,将事故分为20类: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烫伤、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
1.6. 事故隐患: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综合事故性质分类和行业分类,考虑事故起因,可将事故隐患归纳为21类:火灾、爆炸、中毒和窒息、水害、坍塌、滑坡、泄漏、腐蚀、触电、坠落、机械伤害、煤与瓦斯突出、公路设施伤害、公路车辆伤害、铁路设施伤害、铁路车辆伤害、水路运输伤害、港口码头伤害、空中运输伤害、航空港伤害、其他类隐患等。
安全生产事故预防基本知识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事故预防基本知识1、预防事故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安全生产预防事故发生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四条:(1)事故可以预防。
在这种原则基础上,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过程,研究防止事故发生的理论及方法。
(2)防患于未然。
事故与后果存在着偶然性关系,积极有效的预防办法是防患于未然。
只有避免了事故,才能避免事故造成的损失。
(3)根除可能的事故原因。
事故与其发生的原因是必然性关系。
任何事故的出现,总是有原因的。
事故与原因之间存在着必然性的因果关系。
为了使预防事故的措施有效,首先应当对事故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准确地找出直接原因、间接原因以及基础原因。
所以,效的事故预防措施,来源于深入的原因分析。
(4)全面治理的原则。
这是指在引起事故的各种重要的原因,必须全面考虑、缺一不可。
预防这三种原因的相应对策为技术对策、教育对策及法制(或管理)对策。
这是事故预防的三根支柱。
如果只是片面地强调某一根支柱,事故预防的效果就不好。
2、安全生产小常识3、安全生产基础知识4、如何防范事故及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一、如何防范事故:防范事故的发生,无外乎有两点,一是预防,二是反违章。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国际通则,也是我国始终坚持的方针,要把预防措施真正落实到现场工作中去,首先要增强各级领导和有关人员以及职工的责任心,特别是要防止对待安全工作或冷或热、时紧时松的认识,在思想上始终绷紧“安全”这根弦,坚持警钟长鸣、常抓不懈。
其次要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把责任落到实处,只有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才能及时发现缺陷、消除隐患。
要加强安全监督检查,充分发挥安全生产保护体系和监察体系的作用,坚持有章必循、执章必严、违章必究。
对于疏于管理,有章不循,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和因“三违”而造成事故的责任人和有关人员必须依法追究,严肃处理。
第四要认真分析以往事故的原因,吸取教训,举一反三,强化日常管理,堵塞各种漏洞,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以避免重蹈覆辙。
事故致因理论
1) 大多数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与机(物) 的不安全状态在同一时空相遇而发生的。例如,
人的行动 范围
机物活 动范围
人
风 险
人员的 不安全行为
♫ …
危 险 因 素机(物)
物——跌落的砖; 人——未带安全帽 走过工地… 机(物)的 不安全状态
“人的不安全行为与机(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同一时空相遇”示意图:
该所没有正确履行特种设备监督检验职责,在该事故 起重机制造监督检验、安装验收检验工作中未严格按照 有关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执行,致使存在先天隐患的特 种设备投入运行。
(4)安全评价单位辽宁省石油化工规划设计院
该院安全评价中心出具了不符合实际的虚假安评报告。 即在事故起重机等特种设备技术资料不全、冶炼生产线及 辅助设施存在重大隐患的情况下,出具了“安全现状基本 符合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和规定要求”的评价结论。
(2)事故致因“二元论”
O
A B
图中 OA 表示事故隐患,它是危险因素与管理缺陷合成的结果。A 点 是由正常生产到发生事故的转折点,叫第一激发点,也叫事故原点。B 点 是事故中未及时采取措施或措施错误而激发事故扩大的转折点,叫二次激 发点。事故现场是生产因素的潜在能量转化为事故破坏能量的外观表现。
吊装船用发动机
发动机坠落
挂钩断开
所以《安全生产法 》第三十五条规定, 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爆破、 吊装等危险作业,应当 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现场 安全管理,确保操作规 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 落实。
2)少数事故 是由于人员处 在不安全环境 中而发生的
人的 不安全 行为
人
风险
环境 不安全 条件
环
高处作业危险环境 工人未系安全带
致 害 物 行 为 人
事故预防理论与方法【82页】
损失、损失的种类、损失的程度等都是由偶然因素决定的。 即使是反复出现的同类事故,各次事故的损失情况通常也各不相同。如瓦斯爆炸事故发生以后,破坏的范围及程度,人员受伤害的情况、有无火灾并发现象等,是与爆炸的地点、人员所处的位置、周围可燃物的数量等偶然因素有关的,我们无法预先予以判断。
事故预防的方法
2
事故的发展可归纳为3个阶段:孕育阶段、生长阶段和损失阶段。 1)孕育阶段是事故发生的最初阶段,此时事故处于无形阶段,人们可以感觉到它的存在,而不能指出它的具体形式; 2)生长阶段是由于基础原因的存在,出现管理缺陷,不安全状态和不安全行为得以发生,构成生产中事故隐患阶段,此时,事故处于萌芽状态,人们可以具体指出它的存在;
3.事故的预防原则
在事故调查报告中,如果只列出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而没有去分析管理缺陷及造成管理缺陷的基础原因,则所采取的预防对策也只是针对直接原因,才导致预防措施常常无效。3.“全面治理”原则 在引起事故的各种原因之中,技术原因、教育原因以及管理原因是三种最重要的原因。预防这三种原因的相应对策分别是技术对策、教育对策及法制(或管理)对策。这是事故预防的三根支柱。发挥这三根支柱的作用,事故预防就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2、事故预防的技术措施
3.预防事故的安全技术 通过设计来消除和控制各种危险,防止所设计的系统在研制、生产、使用和保障过程中发生导致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的各种意外事故,是事故预防的常用手段。 为了全面提高现代复杂系统的安全性能,在系统安全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各种危险分析技术,确定各种潜在危险对系统的影响,同时系统设计人员在设计中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保证所设计的系统具有满足要求的安全性能。因此,为满足规定的安全要求,可以采用不同的安全设计方法。
1.事故的可预防性
事故预防理论
续
二、事故的可预防性 分析: ⑥ 本例还说明:事故是可以预防的,
但是却不能绝对避免。当事故原因之间发生 系统性的、复杂的、我们始料不及的联系或 配合时,事故将会发生。
续
二、事故的可预防性 分析: ⑦ 为了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我们
• 日本人青岛贤司认为:“事故是人——个人或集体—— 为了实现某一意图而采取的行动过程中,突然发生了与 人的意志相反的情况,迫使这种行动暂时地或永久地停 止的事件。”(如11.12事故)
续
一、事故的涵义 我国安全生产界:“事故是指在生产
活动过程中发生的一个或一系列非计划的 (即意外的),可导致人员伤亡,设备损 坏、财产损失以及环境危害的事件 (incident)。”
续
三、事故致因理论与模型
(一)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
事故因果连锁过程包括如下 5 种因素: (1)遗传及社会环境(M) (2)人的缺点(P) (3)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H) (4)事故(D) (5)伤害(A)
续
三、事故致因理论与模型
(一)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
死亡或重伤 轻伤 无伤害
1
0.3%
29
8.8%
300
90.9%
续
一、事故的涵义
青岛贤司调查后给出的伤亡与无伤亡的比 例:
重型机械和材料工业
1∶ 8
轻工业
1∶32
重要意义在于指出事故(包括险肇)与伤 害后果之间存在着必然性的概率原则。
一、事故的涵义
防止伤害 ← 防止事故
仅仅关注伤害事故是不够的,要对 所有的险肇事故给予足够的重视! (按违章识别手册讲案例,抽油机未停机掉驴头、动
安全知识预防事故
安全知识预防事故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重视安全问题,通常我们所说的安全知识是指人们在生活、工作和日常出行等情况下,必需知道的基本安全规则和预防措施等知识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一些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知识,以帮助读者和社会大众更好地了解并预防事故的发生。
一、交通安全交通安全对于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无论是行人、驾车人还是骑车人,在路上都需遵守一些基本的交通规则来保证自身安全。
比如,行人需走人行道,遵守交通信号灯,不随意横穿马路。
对于驾车人来说,应当遵守限速、谨慎驾驶、保持车辆良好的技术状态等。
骑车人亦然,应当佩戴头盔、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等等。
这些都是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识,可以有效地减少和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二、火灾安全火灾是我们常见的一种生活事故,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都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需要多加关注一些火灾预防知识。
首要的一点是,对于易燃物品和易爆物品,应当放在安全的地方,切勿随意乱丢;其次,在家中使用电器时,务必注意用电安全、不要堆放杂物;防止明火,勿在室内抽烟、乱用明火等,应当学习安全灭火和应对火灾的基本技能等等。
以上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火灾的发生。
三、食品安全食品安全问题直接涉及到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也是人们极为重视的问题。
在我们生活中,需要多加关注一些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如购买食品时要看是否贴有合格标志,注意保鲜期限等等。
在居家时,我们应该注意食品储存问题,保持卫生,避免使用过期食品等等。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减少食品中毒或其他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四、自然环境安全自然环境安全主要指对于不可控制因素导致的安全问题。
例如天气变化,台风、龙卷风、海啸等各种自然灾害都有可能给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非常大的威胁。
因此,我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于自然灾害的了解和预防,学习防御措施,以确保在自然灾害事件中尽可能减少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另外,在野外旅游或工作时,也需要了解周围环境,防范意外伤害的发生。
论述事故致因理论的基本内容
论述事故致因理论的基本内容一、事故频发倾向论1、事故频发倾向事故频发倾向是指个别人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的内在倾向。
2、事故遭遇倾向事故遭遇倾向是指某些人员在某些生产作业条件下容易发生事故的倾向。
理解:事故频发倾向侧重于容易发生事故的个人;事故遭遇倾向在关注到个人在事故中的定位的同时,也认为事故与生产作业条件有关。
事故频发倾向的优点是在事故的预防中能从人出发,但同时这也是它的局限性,它忽略了人与生产环境的统一;事故遭遇倾向就注意到了这点,但是,许多研究结果表明,事故频发倾向者并不存在,因此,事故频发倾向论事实上已被排除在事故致因理论当代论坛之外。
但是在生活中,有的人的性格品行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工作的责任心和细心程度,个别粗心乃至工作态度随便的人,还是容易在工作时发生事故。
所以,我觉得这一理论有一定的科学性。
二、事故因果论1、因果继承原则事故现象的发生与其原因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
“因”与“果”有继承性,因果是多层次相继发生。
事故原因有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直接原因有物与人的原因。
间接原因有技术、教育、精神、管理、社会及历史原因。
2、事故因果类型(1)集中型:几个原因各自独立共同导致某一事故发生,即多种原因在同一时序共同造成一个事故后果(2)连锁型:某一原因要素促成下一个要素发生,下一要素再形成更下一要素发生,因果相继发生的事故(3)复合型:某些因果连锁,又有一系列原因集中、复合组成伤亡后果3、起因物和施害物起因物:造成事故现象起源的机械、装置、天然或人工物件、环境物等施害物:直接造成事故而加害于人的物质4、事故因果连锁论伤害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尽管伤害的发生可能发生的某个瞬间,却是一系列互为因果的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
在事故因果连锁论中,以事故为中心,事故的结果是伤害,事故的原因包括三个层次: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基本原因。
海因里希把工业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具有一定因果关系的事件的连锁,即:①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②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③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④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的,或者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的。
事故理论
.2.1事故预防理论1.2.1.1 海因里希工业安全公理海因里希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总结了当时工业安全的实际经验,在《工业事故预防(Industrial Accident Prevention)》一书中提出了所谓的“工业安全公理(Axioms of Industrial Safety)”该公理包括10项内容,又称为“海因里希10条”。
(1)工业生产过程中人员伤亡的发生,往往是处于一系列因果连锁的末端的事故的结果;而事故常常起因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或)机械、物质(统称为物)的不安全状态。
(2)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大多数工业事故的原因。
(3)由于不安全行为而受到了伤害的人,几乎重复了300次以上没有造成伤害的同样事故。
即人在受到伤害之前,已经经历了数百次来自物方面的危险。
(4)在工业事故中,人员受到伤害的严重程度具有随机性质。
大多数情况下,人员在事故发生时可以免遭伤害。
(5)人员产生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原因有:·不正确的态度;·缺乏知识或操作不熟练;·身体状况不佳;·物的不安全状态或不良的环境;这些原因是采取措施预防不安全行为的依据。
(6)防止工业事故的四种有效的方法是:·工业技术方面的改进;·对人员进行说服、教育;·人员调整;·惩戒。
(7)防止事故的方法与企业生产管理、成本管理及质量管理的方法类似。
(8)企业领导者有进行事故预防工作的能力,并且能把握进行事故预防工作的时机,因而应该承担预防事故工作的责任。
(9)专业安全人员及车间干部、班组长是预防事故的关键,他们工作的好坏对能否做好事故预防工作有影响。
(10)除了人道主义动机之外,下面两种强有力的经济因素也是促进企业事故预防工作的动力:1.2.1.2 事故预防工作五阶段模型海因里希定义事故预防是为了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而开展以某些知识、态度和能力为基础的综合性工作,一系列相互协调的活动。
事故预防原理概要
1、隔离:远离、封闭、缓冲 2、个体防护 3、薄弱环节 4、避难与援救
第41页
• 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 1、隔离 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隔离措施其作用在于把被保
护的人或物与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隔开。具体 地,隔离措施包括远离、封闭、缓冲三种措施。
系数的基本思想是,把结构、部件的强度设计得超出其 必须承受的应力的若干倍,这样就可以减少因设计计算 错误、未知因素、制造缺陷及老化等原因造成的故障。
第25页
防止人失误的技术措施 • 耐失误设计 1、利用不同的形状或尺寸防止安装、连接操作 失误 2、采用联锁装置防止人员误操作 • 紧急停车装置 • 采取强制措施迫使人员不能发生操作失误 • 采用联锁装置使人失误无害化
第26页
防止人失误的技术措施 • 警告 1、视觉警告:亮度、颜色、信号灯、标志等 2、听觉警告 3、气味警告 4、触觉警告
第29页
防止人失误的管理措施 • 职业适合性 1、职业适合性分析 职业适合性分析是确定职业适合性的方法,通过分 析某种职业的任务、责任、性质等特征,确定职业对人 员的具体要求;分析人员的生理、心理特征,确定人员 适合于什么职业。
第30页
防止人失误的管理措施 • 职业适合性 2、职业适合性测试 职业适合性测试是在确定了某种职业的职业适合性的 基础上,测试人员的能力看其是否符合该种职业的要求。 职业适合性测试包括生理功能测试和心理功能测试两 方面的测试。
按当事者的态度逻辑地决策 下意识发生失误的倾向
认为可能性小 操作的设计 矛盾的表示、操作
在某种状态下承受负荷的能力
决策错误
人机学 原因
人失误
事故预防原理与基本原则
事故预防的原则和基本原则事故原因理论事故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只有掌握事故发生的规律,才能保证安全生产系统处于安全状态。
前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对事故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很多事故原因理论,下面简要介绍几种。
(一)事故易发理论1919年,英国的Greenwood和woods根据泊松分布对伤亡事故数量进行了分布、偏倚分布和非均等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当发生事故的概率不存在个体差异时,一定时间内事故发生次数服从泊松分布。
一些工人由于存在精神或心理方面的毛病,如果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发生过一次事故,当再继续操作时,就有重复发生第二次、第三次事故的倾向,符合这种统计分布的主要是少数有精神或心理缺陷的工人,服从偏倚分布。
当工厂中存在许多特别容易发生事故的人时,发生不同次数事故的人数服从非均等分布。
在此研究基础上,1939年,法默和查姆勃等人提出了事故易发理论。
事故倾向是指容易发生事故的个人的稳定内部倾向。
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即少数具有事故频发倾向的工人是事故频发倾向者,他们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原因。
如果企业中减少了事故频发倾向者,就可以减少工业事故。
(二)海因里希因果链理论1931年,美国的海因里希在《工业事故预防》一书中,阐述了工业安全理论,本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讨论事故因果链理论,后人称其为海因里希因果链理论。
海因里希将工伤事故的发生和发展描述为一系列具有一定因果关系的事件,即: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事故的发生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或者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的。
海因里希将事故因果连锁过程概括为以下五个因素: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
海因里希用多米诺骨牌生动地描述了事故的因果链。
在多米诺骨牌系列中,一颗骨牌被碰倒了,则将发生连锁反应,其余的几颗骨牌相继被碰倒。
事故预防原理
(一) 事故是可以预防的事故是指人们在进行有目的活动过程中,蓦地发生违反人们意愿,并可能使有目的的活动发生暂时性或者永久性终止,同时造成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意外事件。
事故有自然事故和人为事故之分。
自然事故是指由自然灾害造成的事故,如地震、洪水、旱灾、山崩、滑坡、龙卷风等引起的事故。
人为事故是指由人为因素而造成的事故,这种事故既然是人为因素引起的就能够预防。
事故之所以可以预防是因为它具有一定的特性和规律,只要掌握了这些特性和规律,并能合理应用,事先采用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就可以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及其造成的损失。
普通来说事故具有以下特性:1.因果性因果性是说一切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存在的各种危(wei)险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生产中的人身伤害事故是由物和环境的不安全条件,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缺陷以及对突发的意外事件处理不当等原因引起的。
2 .偶然性事故具有偶然性,是说事故的发生是随机的。
偶然性寓于必然性之中。
事故的随机性表明它服从统计规律,于是可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分析预测,找出事故发生、发展的规律,从而为预防事故提供依据。
3 .潜伏性事故的潜伏性是说事故在尚未发生或者还未造成后果之时,是不会显现出来的,好像一切都处在正常和平静状态。
但是生产中的危(wei)险因素是客观存在的,只要这些危(wei)险因素未被消除,事故总会发生的。
事故的这一特征要求人们消除盲目性和麻痹思想,常备不懈,居安思危,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来考虑。
要在事故发生之前充分辨识潜在危(wei)险因素,事先采取措施进行控制,最大限度地防止危(wei)险因素转化为事故。
(二) 伤亡事故致因理论1 .海因里希的事故法则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在50 多年前统计了55 万件机械事故,其中死亡、重伤事故1666 件,轻伤48334 件,其余则为无伤害事故。
从而得到一个重要结论,即在机械事故中,死亡、重伤、轻伤和无伤事故的比例为1 :29 :300,国际上把这一法则称之为事故法则。
海因里希提出的事故因果连锁过程中的要素
海因里希提出的事故因果连锁过程是指导致事故发生的一系列因素和事件的理论模型。
这一理论为事故预防和安全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对于理解事故的发生机制以及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海因里希提出了三个基本要素,即“直接原因”、“基本原因”和“管理失误”。
这些要素相互作用,构成了事故因果连锁过程。
直接原因通常是事故发生时导致的具体动作或状况,而基本原因则是导致直接原因出现的根本原因,通常表现为管理系统中的缺陷或不足。
管理失误涵盖了对安全管理不力或不完善的因素,这些因素可能促成了事故的发生。
海因里希认为,只有通过深入分析这些要素,才能真正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有效地采取预防措施。
事故因果连锁过程的深度和广度要求我们深入挖掘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从表面上看,事故发生往往由一些看似无关的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然而,在海因里希的理论中,我们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追溯,找到潜在的基本原因。
这种由深到广的分析方式有助于我们识别并改善管理系统中的潜在风险因素,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在文章中,我们需要多次提及“海因里希提出的事故因果连锁过程”这一主题文字,以确保文章贯穿主题。
通过列举实际案例或统计数据,我们可以更加生动地展现这一理论的应用和意义。
文章的总结部分应对海因里希提出的理论进行回顾性的总结,以确保读者能够全面、深刻地理解这一理论的核心概念。
个人观点上,我认为海因里希提出的事故因果连锁过程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系统分析事故的方法,有助于我们从根本上预防事故的发生。
通过对事故的深入分析,我们能够发现管理系统中存在的隐患和缺陷,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这一理论不仅在工业生产和运营管理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于交通安全、环境保护等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
“海因里希提出的事故因果连锁过程”是一个深入、广泛的主题,其理论内容丰富且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和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一理论并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预防事故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故预防理论基础一、事故相关基本概念二、事故预防事故预防理论防止事故,首先必须弄清事故发生和控制原理,即事故预防原理。
所谓事故预防原理,主要是阐明事故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以及如何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的理论体系。
它以伤亡事故为研究对象,探讨事故致因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事故致因因素控制等方面的问题。
事故相关基本概念无危为安,无损为全安全(Safety)安全是免遭了不可接受的风险的状态。
安全是一个相对概念。
对于一个组织,经过风险评价,确定了不可接受风险,那么就要采取措施将不可接受风险降至可允许的程度,使得人们免遭不可接受的风险的伤害。
事故相关基本概念危险(Danger 作为安全的对立面,危险是指在生产活动过程中,人或物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超出了可接受范围的一种状态。
危险与安全一样,也是与生产过程共存的过程,是一种连续型的过程状态。
危险包含了尚未为人所认识的,以及虽为人们所认识但尚未为人所控制的各种隐患。
同时,危险还包含了安全与不安全一对矛盾斗争过程中某些瞬间突变发生外在表现出来的事故结果。
事故相关基本概念风险(Risk)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组合。
事故. 事故是造成死亡、职业病、伤害、财产损失和其它损失的意外事件。
事件是造成或可能造成事故的情况。
事故是意外事件,事件包括事故。
危险源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事故相关基本概念隐患指在生产活动过程中,由于人们受到科学知识和技术力量的限制,或者由于认识上的局限,而未能有效控制的有可能引起事故的一种行为(一些行为)或一种状态(一些状态)或二者的结合。
隐患是事故发生的必要条件,隐患一旦被识别,就要予以消除。
对于受客观条件所限,不能立即消除的隐患,要采取措施降低其危险性或延缓危险性增长的速度,减少其被触发的“几率”。
事故相关基本概念香蕉皮的故事某人在大街上扔了一支香蕉皮,接下来发生一系列事情,请判断:哪些是事件,哪些是事故? A(年轻人):一步跨过了; B (中年人):踩了一脚,险些摔倒; C(醉汉):提着酒瓶,踩了一脚后摔倒,打碎了酒瓶; D(残疾人):摔了一跤,划伤了手,还撕破了裤子; E(老年人):跌倒后,摔断了腿。
一、可能预防的原则该原理主要是要表明:事故的发生是有规律可循的,是有原因的;要想防止事故发生,应立足于防患于未然。
作为人祸的事故,通过实施有效的对策,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是可以防患于未然的。
事故是可能预防的。
一、可能预防的原则过去的事故对策中多倾向于采取事后对策。
例如作为火灾、爆炸的对策有:建筑物的防火结构,限制危险物贮存数量、安全距离、防爆墙、防油堤等,以便减少事故发生时的损害;设置火灾报警器、灭火器、灭火设备筹,以便早期发现、扑灭火灾;设立避难设施、急救设施等,以便在灾害已经扩大之后作紧急处理。
即使这些事后对策完全实施,也不一定能够使火灾和爆炸防患于未然。
为了防止火灾和爆炸,妥善管理发生源和危险物质是必需的,而且通过这些妥善管理是可能预防火灾、爆炸的发生的。
当然为防备万一,采取充分的事后对策也是必要的。
但是,防止灾害只着眼于事后对策的作法,可以说是从事故的发生不可避免的观点出发的。
而这些则是基于把可能预防的人灾和天灾一视同仁来考虑的。
总之,作为人为灾害的对策是防患于未然的对策,比事故后处置更为重要。
安全工程学的重点应放在事故前的对策上。
二、偶然损失的原则分析灾害这个词的概念,包含着意外事故及由此而产生的损失这两层意思。
事故的结果将造成损失。
损失可以包括人的死亡、受伤、有损健康、精神痛苦等,除此以外,还包括原材料、产品的烧毁或者污损,设备破坏,生产减退,赔偿金的支付及市场的丧失等物质损失。
二、偶然损失的原则可以把造成人的损失的事故称之为工伤事故,造成物的损失的事故称之为设备或物的事故。
人的事故可分为如下几类:(1)由于人的动作所引起的事故:例如,绊倒、高空坠落、人和物相撞、人体扭转等。
(2)由于物的运动引起的事故:例如,物体打击、起重伤害、绞缠、车辆伤害等。
(3)由于接触或吸收引起的事故:例如,接触带电导线而触电,受到放射线辐射,接触高温或低温物体,吸入或接触有害物质等。
二、偶然损失的原则事故和损失之间有下列关系:“一个事故的后果产生的损失大小或损失种类由偶然性决定”。
反复发生的同种事故常常并不一定产生相同的损失。
发生瓦斯爆炸事故时,被破坏设备的种类,有无负伤者或人数多少,负伤部位或程度,爆炸后有无并发火灾等以及所有的爆炸事故当时发生的地点、人员配置、周围可燃物数量等都是由偶然性决定的,一律不能预测。
也有在事故发生时完全不伴有损失的情况,这种事故被称为险肇事故。
即便是像这种避免了损失的危险事件,如再发生,会产生多大的损失,只能由偶然性决定而不能预测。
因此,为了防止造成大的损失,唯一的办法是防止事故的再次发生。
事故预防五原则二、偶然损失的原则因而可以说,事后不管有无损失,作为防止灾害的根本的重要的事情是防患于未然,因为如果完全防止了事故,其结果就避免了损失。
灾害这个概念就是由事故及其损失两部分构成的,同样的事故其损失是偶然的,这个原则具有非常大的意义。
三、继发原因的原则防止灾害的重点是必须防止发生事故。
事故之所以发生,是有它的必然原因的。
亦即,事故的发生与其原因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
事故与原因是必然的关系,事故与损失是偶然的关系,这是可以科学地阐明的问题。
一般地说,事故原因常可分为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直接原因又称为一次原因,是在时间上最接近事故发生的原因,通常又进一步分为两类:(1)物的原因;(2)人的原因。
物的原因是指由于设备、环境不良所引起的;人的原因则是指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
三、继发原因的原则事故的间接原因有五项,列举如下:(1)技术的原因包括:主要装置、机械、建筑物的设计,建筑物竣工后的检查、保养等技术方面不完善,机械装备的布置,工厂地面、室内照明以及通风、机械工具的设计和保养,危险场所的防护设备及警报设备,防护用具的维护和配备等所存在的技术缺陷。
(2)教育的原因包括:与安全有关的知识和经验不足,对作业过程中的危险性及其安全运行方法无知、轻视、不理解,训练不足,坏习惯,没有经验等。
(3)身体的原因包括身体有缺陷,例如头疼、眩晕,癫痫病等疾病,近视、耳聋等残疾,由于睡眠不足而疲劳,酩酊大醉等。
(4)精神的原因包括:怠慢、反抗、不满等不良态度,焦躁、紧张、恐怖、不和、心不在焉等精神状态,偏狭、固执等性格缺陷,以及白痴等智能缺陷。
(5)管理的原因包括:企业主要领导人对安全的责任心不强,作业标准不明确,缺乏检查保养制度,人事配备不完善,劳动意志消沉等管理上的缺陷。
三、继发原因的原则一般说来,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不外乎上述五个间接原因中的某一个,或者某两个以上的原因同时存在。
技术、教育及管理这三个原因占大部份,可以说这三项是极其重要的事故原因。
除此之外,还必须考虑以下原因:(6)学校教育的原因由于小学、中学、大学等教育组织的安全教育不彻底。
(7)社会或历史的原因由于有关安全的法规或行政机构不完善,社会思想不开化,产业发展的历史过程等。
三、继发原因的原则因此,上述的(6)和(7)两项原因由来是很深远的,要有针对性地直接提出对策是困难的。
但是必须深刻认识到这些问题同样是防止事故的重要问题。
继发原因的原则就是因果关系继承性。
即:损失←事故←一次原因←二次原因←基础原因后果现象直接原因间接原因远因只有实施防止对策(断链),才能防止事故发生。
只有正确的事故原因分析,才能选择适当的防止对策。
四、选择对策的原则在前述各种原因中,(1)技术的原因,(2)教育的原因以及(5)管理的原因,这三项是构成事故最重要的原因。
与这些原因相应的防止对策为(1)技术对策,(2)教育对策以及(3)法制对策。
通常把技术(Engineering)、教育(Education)和法制(Enforcement)对策称为三E安全对策,被认为是防止事故的三根支柱。
通过运用这三根支柱,能够取得防止事故的效果。
如果片面强调其中任何一根支柱,例如强调法制,是不能得到满意的效果的,它一定要伴随技术和教育的进步才能发挥作用,而且改进的顺序应该是(1)技术、(2)教育、(3)法制。
技术充实之后,才能提高教育效果;而技术和教育充实之后,才能实行合理的法制。
事故预防与控制的基本方法四、选择对策的原则(1)技术对策技术的对策是和安全工程学的对策不可分割的。
当设计机械装置或工程以及建设工厂时,要认真地研究、讨论潜在危险之所在,预测发生某种危险的可能性,从技术上解决防止这些危险的对策,工程一开始就把它编入蓝图,而且像这样实施了安全设计的机械装置或设施,要应用检查和保养技术,确实保障原计划的实现。
为了实施这样的根本的技术对策,应该知道所有有关的化学物质、材料、机械装置和设施,了解其危险性质、构造及其控制的具体方法。
为此,不仅有必要归纳整理各种已知的资料,而且要测定性质未知的有关物质的各种危险性质。
为了得到机械装置安全设计所需要的其他资料,还要反复进行各种实验研究,以收集有关防止事故的资料。
也可以说,这些正是安全工程学这门学科体系健全发展所必需的条件。
安全技术对策的基本原则预防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防止或减轻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 1、防止人失误的能力 2、对人失误后果的控制能力 3、防止故障传递的能力 4、失误或故障导致事故的难易 5、承受能量释放的能力 6.防止能量蓄集的能力安全技术对策的基本原则二、安全技术对策的基本手段为使系统符合上述基本原则,人们提出了许多种实施安全技术对策的基本手段,其中最典型的论述包括以下3个方面。
1、生产设备的事故防止对策这是由日本学者北川彻三提出的。
1 围板、栅栏、护罩。
2 隔离。
3 遥控。
4 自动化。
5 安全装置。
6 紧急停止。
7 夹具。
8 非手动装置。
9 双手操作。
10 断路。
11 绝缘。
12 接地。
13 增加强度。
14 遮光。
15 改造。
16 加固。
17 变更。
18 劳保用品。
19 标志。
20 换气。
21 照明。
安全技术对策的基本原则 2.防止能量转移于人体的措施 1 限制能量。
2 用较安全的能源代替危险性大的能源。
3 防止能量积聚。
4 控制能量释放。
5 延缓能量释放。
6 开辟能量释放渠道。
7 在能源上设置屏障。
8 在人、物与能源之间设置屏障。
9 在人与物之间设置屏障。
10 提高防护标准。
11 改善工作条件和环境,防止损失扩大。
12 修复和恢复。
安全技术对策的基本原则 3、消除、预防设备、环境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基本原则 1)消除; 2 减弱;3 屏蔽和隔离;4 设置薄弱环节;5 联锁;6 防止接近;7 加强;8 时间防护; 9 距离防护;(10)取代操作人员; 11 传递警告和禁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