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废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管理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管理课程设计1. 背景在现代社会中,固体废物的处理问题已经成为了一项世界性的难题。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各种固体废物的数量和种类也在逐渐增加,给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如何有效地管理固体废物,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课程设计旨在介绍固体废物管理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加深对固体废物问题的理解,提高应对固体废物问题的能力。
2. 目的本课程旨在:•介绍固体废物及其危害;•分析固体废物形成的原因和趋势;•简介固体废物的分类、处理和处置技术;•探讨固体废物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意义。
3. 主要内容3.1 固体废物及其危害本课程将首先介绍固体废物的概念、种类、特性以及危害。
通过了解固体废物的危害,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固体废物处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3.2 固体废物的分类本课程将系统地介绍固体废物的分类方法,包括按来源、按特性和按处理方法等分类。
帮助学生了解各类固体废物的性质特点,了解各类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
3.3 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技术本课程将重点介绍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技术,包括垃圾填埋、焚烧、化学处理、生物处理等技术。
通过系统的介绍,帮助学生深刻了解各种处理技术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3.4 固体废物政策和法律法规本课程将介绍固体废物政策和法律法规,包括国内外主要的政策和法律法规。
通过学习政策和法律法规,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固体废物管理的重要性和意义。
4. 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下列教学方法:4.1 讲授本课程将以讲授为主要教学方法,教师将通过幻灯片演示、教学视频等方式,系统地介绍固体废物的分类、处理和处置技术及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
4.2 讨论通过提示问题,教师将引导学生对固体废物问题进行讨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3 实践本课程将设置实践环节,以小组形式开展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5. 教材和参考书目教材:《固体废物管理》参考书目:1.《固体废物资源化与处置技术》2.《固体废物处理工艺》3.《固体废物分类与处置法律法规解读》6. 评分标准本课程设计的评分标准如下:6.1 课堂表现(30分)主要评价学生上课听讲情况、参与讨论的程度和态度。
固废污染课程设计
固废污染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及来源;2. 学生能掌握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现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3. 学生能了解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基本方法及其原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固体废物污染问题,提出解决策略;2. 学生能通过实地调查、资料搜集等方法,对固体废物污染问题进行研究;3. 学生具备一定的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能参与到固体废物污染治理的实践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形成对固体废物污染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2. 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3.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增强对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信心,激发为建设美好家园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境科学学科的一部分,旨在让学生了解固体废物污染相关知识,提高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八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对现实环境问题感兴趣,但相关知识储备有限。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在教学设计和评估中实现课程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内容1. 固体废物概念、分类及来源- 教材章节: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第四节 固体废物污染与防治- 内容:固体废物的定义、分类(工业、农业、生活等来源)、特点及对环境的影响。
2. 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现状- 教材章节: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第四节 固体废物污染与防治- 内容:我国固体废物产生量、处理现状、污染问题及其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3.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方法- 教材章节: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五节 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 内容: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基本方法(如填埋、焚烧、资源化利用等)及其原理。
4. 固体废物污染治理实践- 教材章节: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五节 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 内容:国内外固体废物污染治理案例分析,学生实地调查与实践。
固体废物处理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处理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固体废物的定义、分类、产生来源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了解我国固体废物处理和利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掌握固体废物处理的基本原则和技术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固体废物进行合理分类和评价;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固体废物处理和利用的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动手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提高学生对固体废物处理和利用的重视程度;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使学生在面对固体废物处理和利用问题时,能够积极寻求解决方案。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固体废物的定义、分类、产生来源及其对环境的影响;2.我国固体废物处理和利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3.固体废物处理的基本原则和技术方法;4.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减量和无害化处理技术;5.固体废物处理和利用的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固体废物的相关概念、原理和方法;2.讨论法:引导学生针对固体废物处理和利用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案例分析法:分析固体废物处理和利用的成功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4.实验法:学生进行固体废物处理技术的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保证本节课的教学质量,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固体废物处理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2.参考书:提供固体废物处理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实验设备:准备固体废物处理实验所需的设备、材料,确保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2.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评估学生对固体废物处理知识的掌握程度;3.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4.考试:设置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固体废物处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固废课程设计-垃圾焚烧
1概述1.1焚烧厂建设的必要性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城市垃圾已经成为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如何处理城市垃圾是目前人们关注的热点。
据有关资料统计,全国663个城市,年产生活垃圾已达14500万3平均每天产垃圾40万t,而且还在以每年8%~10%的幅度增长。
生活垃圾已成为一个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生活和妨碍城市发展的社会问题。
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大多以卫生填埋为主。
由于部分垃圾不能自然分解,占用了大量土地,不但有碍城市景观,而且给附近的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大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危害人们的健康,影响城市化进程和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
尤其是对于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紧缺的许多大城市和沿海地区的中小城市,更需要采用减量程度高的焚烧方法来处理所产生的城市生活垃圾。
焚烧不仅可以减少城市生活垃圾90%的体积,真正做到对垃圾进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解决由于进行填埋、堆放使耕地面积逐渐减少的状况,还可以利用焚烧生活垃圾发电,部分缓解由于煤、石油等天然燃料的减少而造成的能源危机,不仅具有积极的绿色环保意义,而且实现了垃圾资源的高效、清洁利用。
固体废弃物还存在侵占土地、污染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土壤等弊端,所以建设一个垃圾焚烧厂来解决固体废弃物是必须的。
1.2采用的设计标准和规范目前国内已建成运营的生活垃圾焚烧厂烟气排放均执行《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01)或欧盟1992标准。
随着环保要求的口益严格及国家有关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国内已有部分筹建的生活垃圾焚烧厂烟气排放执行EU2000/7&EC (欧盟2000)标准。
垃圾焚烧厂烟气排放标准GB18485-2001.欧盟1992标准、EU2000/7&EC见表1»表1烟气主要污染物排放标准注:1本表规定的各项标准限值,均以标准状态下含11%02的干烟气为参考值换算。
2)烟气最高黑度时间,在任何lh内累计不得超过5min。
固体废物治理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治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及其对环境的影响;2. 掌握固体废物治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了解我国固体废物治理的政策、法规及其实施情况。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固体废物治理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进行实地调查、数据收集和处理的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固体废物治理的重要性;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固体废物治理,具有社会责任感;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态度。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课程目标分解为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固体废物的分类、危害及治理原则;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固体废物治理问题;3. 学生能够参与小组讨论,提出具体的固体废物治理措施,并进行汇报;4. 学生能够关注并了解我国固体废物治理的政策、法规,将其运用到实际案例分析中;5.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树立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为固体废物治理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选择以下教学内容:1. 固体废物概念与分类:讲解固体废物的定义、来源、分类及危害;- 教材章节:第一章 固体废物的概念与分类2. 固体废物治理原则与方法:介绍固体废物治理的基本原则、技术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教材章节:第二章 固体废物治理原则与方法3. 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分析当前国内外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如焚烧、填埋、资源化利用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固体废物处理技术4. 固体废物资源化与综合利用:探讨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的途径和效益;- 教材章节:第四章 固体废物资源化与综合利用5. 我国固体废物治理政策与法规:解读我国固体废物治理相关政策、法规及其实施情况;- 教材章节:第五章 我国固体废物治理政策与法规6. 实践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固体废物治理案例,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章节:第六章 实践案例分析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1-2课时:固体废物的概念与分类;3-4课时:固体废物治理原则与方法;5-6课时:固体废物处理技术;7-8课时:固体废物资源化与综合利用;9-10课时:我国固体废物治理政策与法规;11-12课时:实践案例分析。
固体废物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固体废物处理与管理
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固体废物的产生、分类、处理与管理,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固体废物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掌握固体废物的处理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为未来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做好准备。
授课内容:
第一章固体废物与环境问题
1.1固体废物的定义和分类
1.2固体废物的危害及其影响
1.3固体废物处理的必要性和意义
第二章固体废物的收集与运输
2.1固体废物的收集和分类
2.2固体废物的运输和贮存
2.3固体废物的转运和加工处理
第三章固体废物处理技术
3.1固体废物的填埋处理
3.2固体废物的焚烧处理
3.3固体废物的压缩处理
3.4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处理
第四章固体废物管理
4.1国内外固体废物管理现状
4.2固体废物管理的法律法规
4.3固体废物管理的政策和标准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课堂讲解和案例分析,学生可以了解固体废物处理和管理的相关技术和方法;通过课堂讨论,学生可以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考试和课程论文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综合考核。
考试包括闭卷考试和开卷考试,论文要求学生对固体
废物处理和管理的某一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论述,通过论文的撰写,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固体废物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及其对环境的影响;2. 学生能够掌握我国固体废物管理的基本政策和法规;3. 学生能够了解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和资源化技术。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固体废物问题;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固体废物分类、处理和资源化方案;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沟通、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固体废物对环境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2. 学生能够养成节约资源、减少废物产生的良好行为习惯;3. 学生能够关注我国固体废物管理政策,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境科学领域的一节实践性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固体废物相关知识,提高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环保问题有一定了解,但缺乏系统性的知识。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要求以实践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环境问题,提高其环保意识。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固体废物概念与分类- 教材章节:第三章“固体废物与环境”- 内容:固体废物的定义、来源、分类及对环境的影响。
2. 固体废物管理政策与法规- 教材章节:第四章“固体废物的管理”- 内容:我国固体废物管理的基本政策、法规及实施情况。
3.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 教材章节:第五章“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 内容: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处置技术及资源化利用途径。
4. 实践活动:固体废物分类与处理- 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学会固体废物的分类、处理和资源化。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固体废物概念与分类第二课时:固体废物管理政策与法规第三课时: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第四课时:实践活动:固体废物分类与处理教学内容进度:第一周:学习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及对环境的影响;第二周:学习固体废物管理政策、法规;第三周:学习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及资源化技术;第四周: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东华固废课程设计
东华固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及对环境的影响;2. 学生能够掌握我国固体废物管理的基本政策和法规;3. 学生能够描述东华地区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技术。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实地调查、数据分析等方法,对固体废物问题进行深入了解;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固体废物处理方案;3. 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评价不同固体废物处理技术的优缺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树立环保意识,关注固体废物问题,积极参与到固体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中;2. 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探讨、解决固体废物问题;3. 学生能够认识到科学技术在固体废物处理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境科学相关课程,结合东华地区实际情况,旨在提高学生对固体废物问题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生,具有一定的环保知识基础,好奇心强,善于合作,但对固体废物处理技术的了解有限。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引言: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及环境影响- 教材章节:第一章 固体废物与环境- 内容:固体废物的定义、分类方法;固体废物对环境及人类健康的影响。
2. 固体废物管理政策与法规- 教材章节:第二章 固体废物管理政策与法规- 内容:我国固体废物管理的基本政策、法规;东华地区固体废物管理现状。
3.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技术- 教材章节:第三章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技术- 内容:固体废物的收集、运输、处理和处置方法;东华地区固体废物处理设施及运行情况。
4. 实践活动:固体废物处理方案设计- 教材章节:第四章 实践活动- 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设计针对东华地区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方案;分析方案的可行性、优缺点。
学校固废课程设计实验
学校固废课程设计实验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固废课程设计实验,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固废的分类、处理和利用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创新实践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固废的来源、分类、特性及处理方法;掌握固废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进行固废处理和利用的实验操作能力;训练学生分析和解决固废相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参与环保行动的意愿。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固废的基本概念、分类、特性、处理和利用技术等方面。
具体安排如下:1.固废的基本概念:介绍固废的定义、来源、分类及处理利用的意义。
2.固废的分类与特性:讲解各类固废(如废渣、废液、废气等)的来源、特性及其危害。
3.固废处理技术:介绍固废处理的常用方法(如填埋、焚烧、资源化利用等)及其优缺点。
4.固废利用技术:讲解固废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的技术原理及应用实例。
5.课程实验:进行固废处理利用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1.讲授法:讲解固废相关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技术。
2.讨论法:学生针对固废处理利用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固废处理利用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操作过程和技术应用。
4.实验法:进行固废处理利用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整合多种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固废处理利用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利用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展示固废处理利用的原理和技术。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课程实验。
五、教学评估为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在固废课程设计实验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及小组讨论的表现,占比20%。
通化市固废课程设计
通化市固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及危害。
2. 学生能够掌握我国固体废物管理政策及处理技术。
3. 学生能够了解通化市固体废物的现状及特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固体废物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多媒体手段,制作宣传资料,提高环保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固体废物处理的重要性,形成环保意识。
2. 学生能够关注通化市固体废物问题,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3. 学生能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为建设美丽通化贡献力量。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地方课程,结合通化市实际情况,注重实践性和实用性。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改善通化市的固体废物问题作出贡献。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以便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固体废物概念与分类- 固体废物的定义、来源及分类- 通化市固体废物的具体分类及特点2. 固体废物的危害与影响- 固体废物对环境、人体健康的影响- 通化市固体废物危害的案例分析3. 我国固体废物管理政策及处理技术- 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解读- 常见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及其优缺点4. 通化市固体废物现状及处理措施- 通化市固体废物的产生、处理及利用现状- 通化市固体废物处理措施的实施及效果分析5. 实践活动:固体废物调查与分析- 小组合作进行实地调查,了解通化市固体废物现状- 数据分析,提出解决固体废物问题的策略6. 环保教育与宣传- 制作宣传资料,提高学生及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 开展环保主题活动,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科学性和系统性组织,与教材相关章节紧密关联。
城市固废处理课程设计
城市固废处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城市固废处理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处理方法;2. 让学生掌握我国城市固废处理的政策、法规及标准;3. 使学生了解城市固废处理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城市固废处理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设计简单城市固废处理方案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科技手段解决城市固废处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2. 增强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境保护教育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城市固废处理的相关知识,提高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中学阶段,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对环保问题有一定的关注。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城市固废处理基本概念:讲解固体废物的定义、分类及来源,使学生了解城市固废处理的重要性。
教材章节:第一章 固体废物的概念与分类2. 城市固废处理技术:介绍常见的城市固废处理技术,如填埋、焚烧、资源化利用等,分析各种技术的优缺点。
教材章节:第二章 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技术3. 我国城市固废处理政策法规:解读我国城市固废处理的政策、法规及标准,使学生了解政策法规对环保事业的重要作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 固体废物管理政策与法规4. 城市固废处理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城市固废处理案例,如垃圾分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章节:第四章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工程实例5. 城市固废处理发展趋势:介绍国内外城市固废处理新技术、新理念,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教材章节:第五章 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发展趋势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城市固废处理基本概念第二课时:城市固废处理技术第三课时:我国城市固废处理政策法规第四课时:城市固废处理案例分析第五课时:城市固废处理发展趋势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有序安排教学进度,使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城市固废处理相关知识。
固废课程设计人人文库网
固废课程设计人人文库网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固体废物的分类、处理和利用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固体废物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固体废物的定义、分类、来源和处理方法;掌握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及其治理技术。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解决固体废物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进行固体废物处理和利用的实验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的意识,提高学生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来源和处理方法,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及其治理技术,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等。
具体安排如下:第1课时:固体废物的概念与分类第2课时:固体废物的来源与处理方法第3课时: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第4课时:固体废物的治理技术第5课时: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1.讲授法:用于讲解固体废物的基本概念、分类、来源和处理方法等知识点。
2.讨论法:学生针对固体废物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固体废物处理的现状和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实验法:安排实验课,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固体废物处理和利用的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2.参考书:固体废物处理相关的学术论文、专著等3.多媒体资料:固体废物处理和利用的图片、视频等4.实验设备:固体废物处理和利用所需的实验仪器和设备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在固废课程中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环节,记录学生的表现,占总评的30%。
2.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占总评的20%。
固废课程设计城市垃圾分选
固废课程设计城市垃圾分选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固体废物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城市垃圾的组成特点。
2. 使学生掌握城市垃圾分选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工艺流程。
3.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现状及政策法规。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城市垃圾进行有效分选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分析城市垃圾处理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及实践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的意识,树立绿色、低碳的生活观念。
2. 增强学生对固体废物处理工作的认同感,激发学生为我国环保事业作贡献的意愿。
3. 培养学生面对环境问题,具有积极、主动、负责任的情感态度。
本课程针对城市垃圾分选问题,结合学生所在年级的知识深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实用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固体废物处理的基本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过程中,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课程结束后,通过教学评估,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二、教学内容1. 固体废物的基本概念与分类:包括固体废物的定义、来源、分类及危害。
教材章节:第一章 固体废物的概念与分类2. 城市垃圾的组成与特点:分析城市垃圾的主要成分、特点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教材章节:第二章 城市固体废物3. 城市垃圾分选原理与技术:介绍垃圾分选的基本原理、方法及相关技术。
教材章节:第三章 垃圾处理技术4. 垃圾分选工艺流程:详细讲解垃圾分选的工艺流程,包括预处理、分选、资源化利用等环节。
教材章节:第三章 垃圾处理技术5. 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现状与政策法规:分析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现状,解读相关政策法规。
教材章节:第四章 固体废物政策与法规6.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垃圾分选实践操作,分析典型城市垃圾处理案例。
教材章节:第五章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教学内容按照以上安排进行,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城市垃圾分选的相关知识。
固废的课程设计
固废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处理和利用方法。
知识目标包括:掌握固体废物的定义、来源、分类和处理方法;了解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和资源化利用。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对固体废物进行分类和简单的处理;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固体废物进行资源化利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提高学生对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处理和利用方法。
首先,介绍固体废物的定义和来源,让学生了解固体废物的概念和产生背景。
然后,讲解固体废物的分类,包括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等,使学生能够对固体废物进行正确的分类。
接下来,介绍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包括填埋、焚烧、堆肥等,让学生了解各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
最后,讲解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包括资源回收、再生利用、减量化处理等,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首先,采用讲授法,系统地讲解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处理和利用方法。
其次,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利用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合作能力。
再次,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最后,采用实验法,学生进行固体废物处理和利用的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
首先,教材《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作为主要的学习资料,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其次,参考书《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和《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实践案例。
再次,多媒体资料,包括PPT、视频等,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利用方法。
最后,实验设备,包括实验仪器、材料等,用于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固废课程设计(00001)
固废课程设计LT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巩固和加深课程理论知识,并能结合实践,学以致用。
本设计为为四万人规模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站设计,能使学生得到一次综合训练,特别是:1、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步骤,技术资料的查找与应用;2、基本计算方法和绘图能力的训练;3、综合运用本课程及其有关课程的理论知识解决工程设计中的实际问题;4、熟悉、贯彻国家环境保护法规及其它有关政策。
二、课程设计题目及要求描述4万人规模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站设计2.1.转运站服务人口及范围:某城市拟为一新建的大型住宅小区建设一座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站。
该小区人口规模为四万人(未来20年小区人口规模不变)。
根据国内同类城市的经验,小区人均垃圾日产生量为1.0kg/人·天。
该转运站距离该城市生活垃圾处置场的距离约为20公里。
2.2.运转站设计要求:(1)根据规范要求确定转运站规模;(2)确定转运的运转单元数及进行设备选型(包括压实设备及运转车辆);(3)确定转运站的占地面积,并对转运站进行平面布置,绘制转运站平面,布置图。
2.3.设计文件要求(1)设计依据(2)转运站转运规模的确定(3)生活垃圾转运站选址要求(4)转运站转运压缩工艺及主要设备(5)转运站基建、辅助工程及总平面布置(附总平面布置图一张)。
三、课程设计说明书3.1.固体废物的定义2005年修订后的《固体法》对固体废物有了新的诠释:固体废弃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由此可见生活垃圾是固体废物中最常见,也是产生量较大的固体废物。
3.2.垃圾的危害和影响(1)侵占土地:垃圾挤占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和生存空间,严重影响了工农业生产和生活。
大批垃圾破坏地球表面的植被,这不仅影响了自然环境的美观,更破坏了大自然生态平衡。
(2)污染环境:固体废物含有各种有害物质,处理不当可直接污染土壤、空气和水源,并最终对各种生物包括人类自身造成危害。
固废物课程设计
固废物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固体废物的基本知识,包括定义、分类、处理和处置方法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1.描述固体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解释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方法。
3.分析固体废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4.设计简单的固体废物管理计划。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固体废物的定义、分类、处理和处置方法等。
具体安排如下:1.固体废物的定义和特征:介绍固体废物的概念、来源和特点。
2.固体废物的分类:讲解固体废物的分类方法和各类废物的特点。
3.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介绍常见的固体废物处理方法,如压实、破碎、焚烧等。
4.固体废物的处置方法:讲解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方法,如填埋、地质处置等。
5.固体废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分析固体废物的不当处理和处置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6.固体废物管理:介绍固体废物管理的策略和方法,包括减少、回收和处理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
具体应用如下:1.讲授法:用于讲解固体废物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处理方法等。
2.讨论法:学生就固体废物处理和处置的策略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固体废物处理和处置的具体应用。
4.实验法:安排实地考察或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过程。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固体废物处理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固体废物处理参考书籍,扩展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固体废物处理相关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固废物课程设计
固废物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及危害;2. 学生能够掌握我国固体废物管理的基本政策及处理方法;3. 学生能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的途径。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固体废物进行分类;2. 学生能够分析固体废物处理方法的应用及优缺点;3.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认识到固体废物处理的重要性;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固体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3.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环保事业的热情。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环境科学领域,结合学生所在年级的知识深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有一定的环保知识基础,对固体废物处理有一定了解,但缺乏深入的认识和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注重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固体废物的概念与分类- 固体废物的定义、特点和来源- 固体废物的分类方法及其分类-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2. 固体废物的危害与环境影响- 固体废物对环境、人体健康的危害- 固体废物污染案例分析-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二节3. 固体废物管理政策及处理方法- 我国固体废物管理政策概述- 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填埋、焚烧、资源化利用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4. 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 常见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途径- 生活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5. 实践活动:固体废物分类与处理- 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固体废物分类、处理过程- 分析固体废物处理方法的优缺点- 教材章节:实践活动部分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固体废物的概念与分类第二课时:固体废物的危害与环境影响第三课时:固体废物管理政策及处理方法第四课时: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第五课时:实践活动:固体废物分类与处理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和课程目标,有序组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固废课程设计
固废课程设计固体废物课程设计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课程设计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固体废物分类与特性分析1.分类:根据固体废物的来源、成分、性质和危害程度等,将其分为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危险废物等。
2.特性分析:分析各类固体废物的组成、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环境危害性,为后续处理与处置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二、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技术1.预处理:包括固化、稳定化、破碎、分选等,为后续处理奠定基础。
2.生物处理:利用微生物分解固体废物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无害或低害的物质。
3.物理处理:通过物理方法(如磁选、重选、浮选等)对固体废物进行分离和富集有价值物质。
4.化学处理:采用化学方法将固体废物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或低害物质。
5.热处理:通过高温燃烧、熔融、焙烧等方法,实现固体废物的减量、资源化和无害化。
6.最终处置:对经过处理后仍无法达到排放标准的固体废物进行安全填埋、地下储存等处置方式。
三、固体废物资源化与综合利用1.资源化利用:根据固体废物的成分和性质,将其转化为可再生资源,如回收金属、制作建筑材料等。
2.综合利用:将固体废物与其他原料混合,制备为新型的产品或材料,如废旧轮胎制橡胶颗粒等。
四、固体废物环境监测与评价1.监测:对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物进行实时监测,确保治理效果。
2.评价:根据监测数据,对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设施的运行效果、环境安全性等进行评价。
五、课程设计实践1.实地考察:参观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企业,了解实际操作过程和技术应用。
2.案例分析:分析国内外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成功案例,总结经验教训。
3.方案设计:针对某一实际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项目,进行整体设计,包括工艺流程、设备选型、工程预算等。
4.成果展示:撰写课程设计报告,进行成果展示和交流。
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将具备以下能力:1.掌握固体废物的分类、特性和环境危害。
固废课程设计
固废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利用方法,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让学生掌握固体废物的定义、分类和处理方法;了解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和处理固体废物的法律法规。
技能目标包括: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提高他们对固体废物处理问题的关注程度。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固体废物的定义、分类、处理方法和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
首先,介绍固体废物的定义和分类,让学生了解固体废物的基本概念。
然后,讲解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包括回收利用、填埋、焚烧等,让学生掌握各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
接着,分析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让学生了解不合理处理固体废物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
最后,介绍我国关于固体废物处理的法律法规,让学生知道处理固体废物的责任和义务。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首先,采用讲授法,系统地讲解固体废物的定义、分类、处理方法和环境影响。
其次,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固体废物处理问题的解决方案。
再次,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固体废物处理的重要性。
最后,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固体废物的处理过程。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
教材:《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体系。
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环保书籍,拓展知识面。
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直观地展示固体废物的处理过程和环境影响。
实验设备:准备实验器材,让学生亲身体验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取以下评估方式。
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估他们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固体废弃物利用课程设计
固体废弃物利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固体废弃物的概念,掌握其主要分类和来源;2. 学生能掌握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了解我国固体废弃物管理的基本政策;3. 学生能了解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的基本途径,掌握相关实例。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固体废弃物的种类及其处理方法;2. 学生能设计简单的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方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 学生能通过资料搜集、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自主学习、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认识到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2. 学生能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树立绿色生活观念;3. 学生能通过学习固体废弃物利用的实例,激发创新思维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境科学领域的一节实践性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固体废弃物的相关知识,提高资源利用和环保意识。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环保知识基础,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和思考,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学生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固体废弃物的概念与分类- 了解固体废弃物的定义、来源及分类;- 学习我国固体废弃物管理的基本政策。
关联教材章节:课本第四章“环境问题及其治理”,第三节“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防治”。
2. 固体废弃物的环境影响- 掌握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分析固体废弃物污染案例,了解防治措施。
关联教材章节:课本第四章“环境问题及其治理”,第四节“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
3. 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学习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的基本途径;- 掌握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技术的实例及其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废课程设计说明书第四组山谷型卫生填埋场工艺设计姓名: 雷涛学号:111410228班级: 环工1102指导: 许士洪成绩:2012年6月26日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目录第一部分设计任务书......................................2第二部分设计说明书......................................4第一章填埋场方案论证与设计. (4)1.1城市得生活垃圾处理方式论证······························41、 2 填埋场结构形式论证 (4)1、3 填埋场类型论证 (5)第二章填埋场工艺设计 (6)2、1 库容设计 (6)2、2 填埋场选址 (8)2、3填埋场工艺设计·········································112.4总图设置···············································132。
5防渗系统 (16)2。
6 导气系统···············································212、7收集系统 (23)2.8 渗滤液得产生及收集 (24)2、9封场覆盖 (30)2.10环境保护与监测 (35)第一部分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教师:许士洪一、课题名称:某山谷型卫生填埋场工艺设计二、设计任务:根据有关部门批准得任务书,拟在某城市新建一座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要求对该填埋场进行工艺设计、三、设计资料:1、设计数据:该城市现有人口数量70万,根据城市规划,至2030年人口约108万,服务年限20年。
我国人均生活垃圾产量约0.8~1.4 kg/(人·d),垃圾容重(压实密度)0.4~0。
6t/m3。
填埋场覆土与垃圾体积比为1:3、5、2、工程建设场地概况本工程建设场址距市中心15km,三面环山,峡谷面积约1km2,地面标高55、0~71、0米。
3、工程水文地质ﻩ3、1 工程地质裸露得地层为棕黄色粉质黏土,渗透系数为1.0×10-7~2。
6×10-8 cm/s,厚度为2~3m。
3、2 水文地质建设场地中含水层主要为黄土层潜水,场地地下水埋深约3~4m,水位年变幅1~2m。
4、气象工程场地属温暖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冬长夏短,春秋温凉典型特征。
四季分明,春季与冬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降雨集中,秋季天气晴朗,日照充足。
气温:年平均气温:13、5℃极端最低气温:—3℃极端最高气温:41℃年平均相对湿度:70~85%降雨年平均降水量:6.9mm/d日最大降水量:8.6mm/d日最小降水量:4、2mm/d风冬季平均风速: 2。
1m/s夏季平均风速: 2、5m/s主导风向:西南最大冻土深度:230mm5、相关规范及标准1)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2)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3)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规范(CJJ 113—2007)四、要求:1、进行该填埋场得方案论证与设计;2、进行填埋场工艺设计(包括库容设计、填埋工艺、防渗系统、导气系统、封场覆盖、渗滤液收集),并写出设计说明书;字数不少于5000字;3、绘出填埋场流程图,平面图,填埋场场地平整图、填埋场封场图、渗滤液收排及填埋气导排系统图、集气集液系统断面图、(要求达到初步设计要求)五、设计时限:1周六、设计进度1、设计动员,布置任务,提出要求,强调纪律,(时间0。
5d)、2、文献查阅,了解垃圾填埋场设计得工艺与方法(时间ld)、3、进行工艺设计与计算(时间1d )。
4、绘制图纸(时间2d )。
5、编写设计说明书(时间l、5d)。
七、参考文献《环境工程设计手册》、《三废处理工程技术手册》(固废卷)、《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环境工程》、《中国沼气》、其她相关书籍及刊物、及网络资源、第二部分设计说明书第一章填埋场方案论证与设计1、1城市得生活垃圾处理方式论证:城市得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卫生填埋、堆肥与焚烧三种。
这三种主要处理方式得使用条件与效果各有特点详见表1-1、表1-1 常用垃圾处理方法得比较由于填埋处理垃圾消纳得量大,单位投资相对较低,比较适应我国目前大部分城市得经济承受能力,因此,在此设计中选择卫生填埋作为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得方法。
1。
2 填埋场结构形式论证:根据填埋场填埋层空气得存在状态可分为厌氧填埋与好氧填埋,好氧填埋又有两种不同得方式—-好氧填埋半好氧填埋方式。
1。
2。
1气体成分论证不同类型得填埋方式对气体得产量有影响,直接决定着填埋气体就是否能够在进行利用。
实践证明:好氧填埋、半好氧及循环式填埋得气体产生量比较少;而厌氧填埋得沼气产生量比较多。
表1-2 不同填埋构造得CO2与CH4得产生比率从表1-2可以瞧出,厌氧填埋中CH4成分远高于好氧填埋,满足资源再利用得条件。
1、2。
2 堆体堆高论证本工程地区地表裸露得地层为棕黄色粉质黏土,渗透系数小于1。
0×10-7 cm/s,厚度为2~3m.。
而在填埋面积一定得情况下,填埋高度同气体回收量有着密切得联系,一般填埋场得气体如果要具备利用价值,要求得填埋高度应在20m以上、本填埋场高度约为26m,可以满足气体回收利用得条件。
1。
2、3结构形式确定根据以上得特点,本工程采用厌氧填埋技术。
大量厌氧分解产生得填埋气体通过气体导排系统排出,并需配备完善得填埋气体收集利用系统与渗滤液处理系统来处理场区渗滤液与回收填埋气体。
1。
3 填埋场类型论证:垃圾卫生填埋场根据其所在得地形不同可分为四种类型:平原型填埋场、山谷型填埋场、坡地型填埋场与滩涂型填埋场、而由于本工程建设场址距市中心15km,三面环山,峡谷面积约1 km2,因此采用山谷型填埋场。
山谷型填埋场一般具有如下特点:利用山谷形成得贮留空间,在山谷下游修筑堤坝建造而成;场地为独立得水文地质单元,地下水流至谷口向外排泄;在库区外设置环库截洪沟,拦截场外雨水,排入场区下游;渗沥液收集后汇入下游得调节池,作集中处理。
山谷型填埋场具有填埋容量大、建设费用低等优点,但由于山谷大都位于地下水上游,填埋场对地下水得影响就是一个必须重点考虑得因素;另外山谷地区地质条件得复杂性、山谷汇集洪水对填埋场得破坏也就是要考虑得因素。
第二章、填埋工艺设计2、1库容设计:2。
1.1 城市概况:该城市现有人口数量70万,根据城市规划,至2030年人口约108万,服务年限20年、我国人均生活垃圾产量约0。
8~1。
4 kg/(人·d)、垃圾容重(压实密度)0、4~0.6t/m3。
填埋场覆土与垃圾体积比为1:3。
5。
在此期间,城市生活垃圾量随人口得增加而呈递增趋势,设2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a,则有70×(1+a)20=108。
故2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a=2、2%,即城市生活垃圾年增长率、2。
1、2填埋场库容计算:填埋场总容量包括填埋垃圾得体积与覆土得体积。
取人均生活垃圾产量为1 kg/(人·d),垃圾容重(压实密度)0、5 t/m3。
(1)计算公式:①每年所需得场地体积为:式中: W-垃圾产生率(kg∕d•人);ﻩP —城市人口;D -压实后垃圾得密度(kg∕m 3); r —覆土与垃圾之比。
② 每年所需得场地面积为: (2)计算结果:20年间城市生活垃圾量随人口增长而递增,年增长速率为2、2%,计算列表如下:计算举例:第一年库容量计算如下:2030年库容量计算如下:()()33204201m万101.51015274.0m 3.5115000.022*********r)(1Da 1WP 365V ==⎪⎭⎫ ⎝⎛+⨯+⨯⨯⨯⨯=+⨯+⨯= 由上表可知,服务年限20年间库容总量为1730.03万m 3,日平均规模2369、90m 3/d,填埋场得起始规模为1800 m 3/d 。
厂区总面积约1 k m2,而根据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 得要求,填埋库区得占地面积宜为总面积得70%~90%,不得小于60%,本设计取80%。
填埋库区面积:则填埋高度:2.2填埋场得选址2。
2、。
1选址得考虑因素填埋场得选址总原则就是应以合理得技术、经济方案,尽量少得投资,达到最理想得经济效益,实现保护环境得目得。
必须加以考虑得因素有:运输距离、场址限制条件、可以使用得土地容积、入场道路、地形与土壤条件、气候、地表与水文条件、当地环境条件以及填埋场封场后场地就是否可被利用。
(1)运输距离:运输距离就是选择填埋场地得重要因素,对废物管理系统起着重要作用、尽管运输距离越短越好,但也要综合考虑其她各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