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55《雪白的墙》教案

合集下载

《雪白的墙》教学设计(陕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雪白的墙》教学设计(陕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雪白的墙》教学设计(陕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雪白的墙》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写作和表达,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对他人的关注。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背景介绍:介绍课文《雪白的墙》的作者和相关背景信息。

讨论墙壁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墙壁的存在和影响。

2.2 课文内容分析: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探讨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动机。

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发展和转折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意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墙壁的象征意义,引起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墙壁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和影响。

3.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容,并进行小组讨论。

3.3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墙壁的短文,可以是故事、日记或议论文的形式。

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和指导,提供反馈和建议。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标准:学生阅读理解的准确性和深度。

学生写作的思路清晰、语言表达准确。

4.2 评价方法:教师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进行评价,提供分数或评语。

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和讨论,共同提高。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雪白的墙》提供课文文本供学生阅读和分析。

5.2 相关背景资料:提供关于作者和相关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5.3 写作材料:提供写作纸张和文具,供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6.2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合作活动。

分配任务,要求每个小组成员参与,共同完成任务。

大班社会活动《雪白的墙》社会教案

大班社会活动《雪白的墙》社会教案

一、活动名称:大班社会活动《雪白的墙》二、活动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看视频和讨论,了解墙壁的清洁对于我们的生活环境的重要性。

3. 发展幼儿的社会责任感,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社区环境卫生的意愿。

三、活动准备:1. 视频材料:《雪白的墙》2. 白板或大纸一张,彩笔3. 公共卫生问题讨论指南四、活动过程:1. 导入:展示视频《雪白的墙》,引导幼儿观察并分享观看后的感受。

2. 讨论:与幼儿一起讨论视频中的情景,引导幼儿认识到墙壁清洁的重要性。

3. 实践:让幼儿动手绘制一幅雪白的墙,体验保持墙壁清洁的乐趣。

4. 延伸:带领幼儿进行社区环境卫生考察,观察和讨论公共场所的卫生问题。

五、活动结束:总结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强调爱护公共财物、保持环境卫生的重要性,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

六、活动准备:1. 视频材料:《雪白的墙》2. 白板或大纸一张,彩笔3. 公共卫生问题讨论指南4. 社区环境卫生考察所需道具(如垃圾袋、清洁工具等)5. 幼儿绘画材料(画纸、彩笔等)七、活动过程:1. 导入:展示视频《雪白的墙》,引导幼儿观察并分享观看后的感受。

2. 讨论:与幼儿一起讨论视频中的情景,引导幼儿认识到墙壁清洁的重要性。

3. 实践:让幼儿动手绘制一幅雪白的墙,体验保持墙壁清洁的乐趣。

4. 延伸:带领幼儿进行社区环境卫生考察,观察和讨论公共场所的卫生问题。

5. 总结:回顾活动内容,强调爱护公共财物、保持环境卫生的重要性,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

八、活动注意事项:2. 在实践环节,指导幼儿正确使用绘画材料,保证绘画活动顺利进行。

3. 在社区环境卫生考察环节,确保幼儿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4.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关注幼儿的情绪和需求,适时给予关爱和支持。

九、活动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墙壁清洁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 关注幼儿在社区环境卫生考察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观察、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搜集幼儿绘画作品,分析他们的创意和绘画技巧,评价他们在活动中的收获。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雪白的墙》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雪白的墙》

一、活动目标1. 了解故事的主要角色和情节,能够讲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2. 理解故事中角色的情感变化,能够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语言理解能力。

4. 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1. 故事课件:《雪白的墙》2. 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绘画材料3. 音乐CD:《雪白的墙》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音乐《雪白的墙》,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优美旋律,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2. 讲述故事:教师通过课件讲述故事《雪白的墙》,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引导幼儿思考故事的意义。

3. 讨论故事: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幼儿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4. 绘画活动:教师分发绘画材料,引导幼儿根据故事内容,画出自己心中的“雪白的墙”,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5. 展示作品: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交流,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鼓励幼儿将故事内容和绘画作品带回家,与家长分享,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情况。

五、活动反思1. 教师在活动中要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关注幼儿的情感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在讨论环节,教师要引导幼儿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在绘画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创作过程,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4. 教师要注重家园共育,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情况,共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六、教学内容七、教学方法1. 讲述法:教师通过语言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 绘画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了解故事的主题思想。

2. 学生能主动发现他人的优点,并学会尊重他人。

大班社会活动《雪白的墙》社会教案

大班社会活动《雪白的墙》社会教案

大班社会活动《雪白的墙》社会教案一、活动目标:1. 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墙壁的不同用途。

2. 能够自由、有创造性地进行绘画活动,发展艺术表现能力。

3. 培养合作意识,体验合作创作的乐趣。

4. 增强环保意识,学会保护环境。

二、活动准备:1. 故事课件:《雪白的墙》2. 绘画材料:水粉、刷子、画纸等3. 环境保护相关图片和资料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故事课件《雪白的墙》,引导幼儿观看并讲述故事内容。

2. 讨论:引导幼儿思考墙壁的不同用途,如保护建筑、美化环境、隔热保暖等。

3. 绘画活动:教师分发绘画材料,引导幼儿合作绘画出自己心目中的雪白墙壁。

4. 展示和交流: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讲述墙壁的用途和创作心得。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带领幼儿观察生活中的墙壁,了解墙壁的用途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 环境教育活动:组织幼儿开展环保主题活动,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五、活动评价:1. 观察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创作能力,评价幼儿对墙壁用途的理解程度。

2. 家长反馈:收集家长对活动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好地调整和完善后续教学活动。

3. 幼儿自评:鼓励幼儿评价自己的作品和表现,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自我评价能力。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理解墙壁的不同用途,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和合作意识。

2. 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保护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七、活动步骤:1. 故事导入:教师播放故事课件《雪白的墙》,引导幼儿观看并讲述故事内容。

2. 讨论墙壁的用途: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墙壁的不同用途,如保护建筑、美化环境、隔热保暖等。

3. 绘画活动:教师分发绘画材料,引导幼儿合作绘画出自己心目中的雪白墙壁。

4. 作品展示与交流: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讲述墙壁的用途和创作心得。

5. 环保教育活动:组织幼儿开展环保主题活动,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雪白的墙》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雪白的墙》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雪白的墙》第一章:活动背景1.1 活动来源本次社会活动教案《雪白的墙》改编自我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品,旨在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友谊、互助和团结的故事,引导大班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1.2 活动目标1.2.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中角色的情感变化。

1.2.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

1.2.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之间的友谊,懂得互相帮助、团结友爱。

第二章:活动准备2.1 物质准备准备故事课件、白板、画笔、彩纸、贴纸等。

2.2 环境准备营造一个舒适、安静的活动环境,准备故事背景音乐。

第三章:活动过程3.1 导入部分3.1.1 教师播放故事课件,引导幼儿观看并回答问题:故事里发生了什么?3.1.2 教师简要介绍故事情节,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角色的情感变化。

3.2 主体部分3.2.1 教师带领幼儿分角色朗读故事,引导幼儿感受故事中角色的情感。

3.2.2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情景扮演,让幼儿体验故事中的角色。

3.2.3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的小朋友是如何帮助墙恢复雪白的?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什么?3.3 延伸部分3.3.1 教师引导幼儿运用画笔、彩纸等材料创作一幅关于友谊、互助的作品。

3.3.2 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感受。

第四章:活动总结4.1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故事内容,强调友谊、互助和团结的重要性。

4.2 教师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以致用,做一个友善、乐于助人的人。

第五章:活动评价5.1 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道德观念的树立。

5.2 教师通过幼儿的创作作品,评价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5.3 教师通过幼儿在情景扮演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第六章:活动准备6.1 物质准备准备故事课件、白板、画笔、彩纸、贴纸等。

6.2 环境准备营造一个舒适、安静的活动环境,准备故事背景音乐。

《雪白的墙》大班社会教案

《雪白的墙》大班社会教案

《雪白的墙》大班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墙壁的不同用途和功能,认识到墙壁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对墙壁的尊重和保护意识,教育幼儿不随意涂鸦、损坏墙壁。

3. 通过故事和活动,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墙壁的用途和功能:家庭墙壁、公共场所墙壁、户外墙壁等。

2. 墙壁的重要性:保护隐私、美化环境、安全防护等。

3. 教育幼儿尊重和保护墙壁,不随意涂鸦、损坏。

三、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通过讲述《雪白的墙》的故事,引发幼儿对墙壁的兴趣和思考。

2. 图片展示:展示不同用途和功能的墙壁图片,让幼儿观察和表达。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墙壁的用途和重要性,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4. 实践环节:组织幼儿进行墙壁绘画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雪白的墙》故事动画或图片。

2. 墙壁图片:家庭墙壁、公共场所墙壁、户外墙壁等。

3. 绘画材料:画纸、画笔、颜料等。

五、教学步骤1. 故事导入:播放《雪白的墙》故事动画或展示故事图片,引导幼儿观看并回答问题。

2. 图片展示:展示不同用途和功能的墙壁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3. 小组讨论:分成小组,讨论墙壁的用途和重要性,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

4. 实践环节:给每个幼儿发放画纸和颜料,组织他们进行墙壁绘画活动,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5. 总结环节:让幼儿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大家一起讨论墙壁的用途和保护墙壁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墙壁用途和重要性的理解。

2. 评价幼儿在墙壁绘画活动中的表现,观察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搜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对墙壁的保护意识。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实地考察,让幼儿参观不同场所的墙壁,深入了解墙壁的用途和功能。

2. 开展一次主题班会,邀请家长参与,共同探讨墙壁保护的重要性。

3. 举办一次墙壁绘画比赛,鼓励幼儿发挥创意,展示他们的绘画才华。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雪白的墙》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雪白的墙》

1. 了解故事的主要角色和情节,能够讲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2. 理解故事中雪白的墙被破坏的原因,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 能够与同伴合作,共同完成墙面创作,培养团队精神。

二、活动准备1. 故事课件:《雪白的墙》2. 白板或大张白纸一幅,画笔、颜料等绘画材料3. 音乐CD:《美丽的家园》4. 雪花贴纸三、活动过程1. 导入:b. 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环境,提问:“我们的环境美吗?为什么?”c. 讲述故事《雪白的墙》,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2. 讨论:a. 提问:“故事中的雪白的墙为什么会被弄脏?”b. 引导幼儿讨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让幼儿明白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3. 制作:a. 发放绘画材料,引导幼儿合作在白板或大张白纸上绘制一幅美丽的墙面。

b. 提醒幼儿在绘画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墙面,不要让它被弄脏。

4. 展示:a. 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鼓励幼儿讲述自己的创作思路。

b. 引导幼儿欣赏同伴的作品,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1. 家园共育: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制作一幅家庭墙画,培养幼儿的家庭责任感。

2. 环境教育:组织幼儿参加幼儿园的环境卫生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 艺术活动:引导幼儿尝试用废旧材料制作墙面装饰,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创造力。

五、活动反思本次活动中,幼儿对故事《雪白的墙》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能够积极参与讨论,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在绘画过程中,大部分幼儿能够注意保护墙面,合作完成作品。

活动结束后,幼儿回家与家长共同制作家庭墙画,延伸了活动的教育意义。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幼儿的环保意识,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幼儿的环保行为。

注重家园共育,让家长参与到幼儿的环保教育中来,共同为保护我们的家园贡献力量。

六、活动准备1. 故事课件:《雪白的墙》2. 白板或大张白纸一幅,画笔、颜料等绘画材料3. 音乐CD:《美丽的家园》4. 雪花贴纸5. 环境保护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七、活动过程1. 复习:a. 回顾上节活动,让幼儿讲述故事《雪白的墙》的主要内容。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雪白的墙》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雪白的墙》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雪白的墙》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能够理解人们的生活环境是可以通过改变而变得不同的,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使他们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态度。

4.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让幼儿能够爱护自己的身体和周围的环境。

二、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主要内容为短篇故事《雪白的墙》。

通过对故事的讲解和讨论,引导幼儿思考身边环境的现状和对环境的保护。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介绍自己身边的环境,如:学校、家、公园等等来引导幼儿思考身边环境的现状。

并带领幼儿看一看教室周围的墙壁,提出“这些墙壁是什么颜色的”“你们喜欢这些颜色吗”等问题,了解幼儿们对周围环境的感受和想法。

2.教学重点学生阅读短篇故事《雪白的墙》,并在故事后诱导幼儿思考故事中的问题,让幼儿感受到环境的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教学方法采用阅读故事,讨论问题的方式,通过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引导幼儿思考,让幼儿积极参与讨论,达到交流和互动的目的。

4.教学步骤(1)故事讲解教师引导幼儿进入故事,讲述故事情节,通过动画等方式呈现故事画面。

故事梗概如下:在一个村庄里,每家每户的墙都是黑色的。

后来,一位女士搬到了这个村庄,她看见了这个黑色的墙,她想让这个村庄变得更美丽。

于是她动手刷起了墙,墙被刷成了雪白的颜色,这个村庄也焕然一新了。

(2)问题讨论a.问:“为什么女士要给墙刷成别的颜色呢?”引导幼儿思考人们对于周围环境的美好追求。

b.问:“雪白的墙给村庄带来了什么变化?”引导幼儿思考环境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

c.问:“我们自己身边的环境有哪些需要保护的?”引导幼儿了解环保意识,让幼儿认识到爱护环境的重要性。

5.课后延伸a.让幼儿们画一个自己心中美丽的环境,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b.家长和孩子一起制作环保小工具,如:废纸板制作笔筒、用废旧的塑料瓶或纸盒子制作垃圾桶等,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教案《雪白的墙》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教案《雪白的墙》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教案《雪白的墙》一、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良好的集体行为习惯,提高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

2. 培养幼儿对颜色、形状和空间的认识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和想象力。

二、教学准备:1. 绘本《雪白的墙》2. 简单画纸和画笔3. 彩纸、剪刀、胶水等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向幼儿展示绘本《雪白的墙》,带领幼儿讨论绘本的主题和故事情节,引发幼儿对故事的思考。

2. 展示(5分钟)教师将已准备好的彩纸贴在白板上,向幼儿展示一面五颜六色的墙壁。

并简单介绍彩纸的种类和用途。

3. 创新(10分钟)教师向幼儿提出问题:“如果我们的墙壁可以变成不同的颜色,你们希望它是什么颜色呢?”让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力,回答问题。

鼓励幼儿多发表自己的意见,并给予积极的回应。

4. 分组活动(15分钟)将幼儿划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张画纸和彩笔。

让每个小组根据自己所期望的墙壁颜色,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共同完成一幅墙壁画。

5. 展示分享(10分钟)让每个小组依次向全班展示他们绘制的墙壁画,并简单介绍他们选择的颜色和理由。

引导全班同学对每个小组的展示给予肯定和鼓励。

6. 创作扩展(15分钟)教师带领全班幼儿一起进行创作扩展活动。

教师提供一些简单的画纸和彩笔,让幼儿自由绘制自己心目中的“雪白的墙”,并鼓励幼儿用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进行创作。

7. 收尾(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自由交流,分享他们的创作作品,并对幼儿的创作进行肯定和鼓励。

同时告诉幼儿,他们都是很棒的小艺术家。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次社会活动,“雪白的墙”,幼儿不仅练习了集体合作和沟通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中,教师重视幼儿的发言权,鼓励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对每个幼儿的创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鼓励。

活动的设计能帮助幼儿全面发展,让他们在合作中学会了互动、分享和尊重他人的观点。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雪白的墙》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雪白的墙》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雪白的墙》一、活动目标:1. 理解故事内容,感知故事中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3. 发挥想象力,创作属于自己的故事。

二、活动准备:1. 故事课件:《雪白的墙》2. 画纸、画笔、彩泥等创作材料3. 音乐播放设备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故事课件,引导幼儿观看并倾听故事《雪白的墙》。

2. 故事讨论:a. 故事中有哪些角色?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b. 故事中的小鸟为什么要在墙上画画?它的心情是怎样的?c. 故事中的小动物们看到雪白的墙被画脏后,它们有什么反应?d. 雪白的墙变成了什么样子?小鸟的心情发生了什么变化?3. 情感体验:让幼儿分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游戏,体验故事中的情感。

4. 创作环节:a. 请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如绘画、彩泥等)创作一个故事,故事中要包含角色、情节和结局。

b.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出丰富多彩的故事。

5. 分享环节: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的故事情节。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请家长协助,鼓励幼儿在家中与家长一起创作故事,并将故事拍摄成小视频,分享到班级群。

2. 环境创设:将幼儿创作的故事作品布置在班级环境中,供全体幼儿欣赏。

五、活动注意事项:1. 注重培养幼儿的倾听和表达能力,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讨论。

2. 在创作环节,尊重幼儿的想象力,给予适当的指导,避免限制幼儿的思考。

3. 活动过程中,关注幼儿的情感变化,及时引导幼儿学会尊重他人的感受。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故事讨论环节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2. 评价幼儿在创作环节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3. 关注幼儿在分享环节的表达能力,以及他们是否能够尊重他人的感受。

七、教学资源:1. 故事课件:《雪白的墙》2. 创作材料:画纸、画笔、彩泥等3. 音乐素材:轻松愉快的背景音乐八、教学策略:1.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故事课件和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身临其境,提高他们的情感体验。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雪白的墙》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雪白的墙》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雪白的墙》一、活动目标:1. 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墙壁变脏的原因及清洁的意义。

2. 培养幼儿爱护环境、爱护公共财物的意识。

3. 引导幼儿通过故事体验合作、分享的快乐。

4.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二、活动准备:1. 故事课件:《雪白的墙》2. 白板或大纸一张,彩笔、刷子等绘画工具3. 清洁工具(如扫把、拖把等)模型或实物4. 小组合作游戏材料(如拼图、积木等)三、活动过程:1. 导入:播放故事课件,引导幼儿观看并回答问题。

a. 故事里有什么?b. 墙壁原来是什么样子的?c. 墙壁为什么会变脏?2. 讲述故事:详细讲述故事内容,引导幼儿理解墙壁变脏的原因及清洁的意义。

3. 讨论:引导幼儿谈谈自己身边的公共财物,如何爱护和保护。

4.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绘画活动,使用彩笔、刷子在白板上或大纸上绘制墙壁。

让幼儿体验墙壁被污染的感觉。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请家长协助,观察幼儿在家如何爱护公共财物,如墙壁、家具等。

2. 环境创设:在幼儿园内设置“爱护墙壁”警示标志,引导幼儿自觉保持墙壁干净。

3. 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幼儿参观社区,了解社区公共设施的维护和清洁工作。

五、活动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爱护公共财物的认识。

2. 关注幼儿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如合作、分享、清洁等。

3. 搜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爱护墙壁的情况。

4. 通过作品展示、分享会等形式,让幼儿展示活动成果,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六、活动步骤:1. 故事回顾:通过提问,回顾上一环节的故事内容,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2. 情景模拟:设置一个情景,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模拟墙壁变脏和清洁的过程,培养幼儿的换位思考能力。

七、活动内容:1. 墙壁的重要性:让幼儿了解墙壁在生活中的作用,如挡风遮雨、隔热保暖等。

2. 清洁墙壁的方法:教授幼儿正确的清洁墙壁的方法,如使用清洁剂、刷子等。

八、活动形式:1. 小组讨论:让幼儿分组讨论如何爱护公共财物,鼓励他们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

《雪白的墙》教学设计(陕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雪白的墙》教学设计(陕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雪白的墙》教学设计(陕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会从课文中提炼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尊敬师长,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

(3)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注民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课文中深层次的含义的理解。

3. 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实例,掌握课文中所学的知识点。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问题驱动,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1)让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指导学生掌握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课文:(1)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了解课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2)让学生通过分析实例,掌握课文中所学的知识点。

4.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中的某个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共享学习成果。

5. 总结反馈:(1)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查漏补缺。

(2)学生反馈学习情况,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大班社会优秀教案《雪白的墙》

大班社会优秀教案《雪白的墙》

大班社会优秀教案《雪白的墙》大班社会优秀教案《雪白的墙》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环境的情感;
2.培养幼儿对雪白的墙进行观察的能力;
3.培养幼儿相互合作、分享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培养幼儿对雪白的墙进行观察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1.教学歌曲:《小雪滴》
2.教学材料:大班社会教材《雪白的墙》
四、教学准备
1.课件或者图片:展示雪白的墙;
2.雪花贴纸、彩色纸、彩笔、糖纸、糖浆:制作墙上的图案;
3.雪花模板:用于剪纸。

五、教学步骤
1.引入活动
教师播放歌曲《小雪滴》,唱一唱,让幼儿感受雪花飘落的美丽。

2.课堂展示
教师出示课件或者图片,展示雪白的墙,引导幼儿观察墙上的雪花。

3.手工制作
教师发放彩色纸、彩笔和剪刀,引导幼儿制作自己喜欢的图案,例如雪花、雪人等,然后粘贴到糖纸上,最后将糖纸贴在墙上。

4.合作分享
教师引导幼儿合作分享自己制作的图案,让幼儿观察他人的作品,并互相夸赞和分享制作过程中的乐趣。

5.小结
教师回顾全班的作品,鼓励幼儿认真观察,积极合作,分享欢乐。

六、教学评价
1.教师观察幼儿是否能够根据示例制作自己喜欢的图案;
2.观察幼儿是否能够积极合作,分享自己的作品和乐趣。

七、拓展延伸
将幼儿制作的图案放在墙上,欣赏和讨论每个图案的不同之处。

也可引导幼儿根据故事中描述的情景,用彩笔在雪白的墙上画出故事中的场景和人物,激发幼儿创意和想象力。

《雪白的墙》教学设计(陕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雪白的墙》教学设计(陕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雪白的墙》教学设计(陕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雪白的墙》,使学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掌握相关语文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掌握语文知识。

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思考。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启发式教学等方法。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教材等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雪白的墙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墙的意义,导入《雪白的墙》的学习。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情感。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深入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思考。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讲解课文中的语文知识。

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6.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课文中的思想应用于实际生活,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课文内容。

2. 写一篇关于《雪白的墙》的读后感,联系实际生活,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3.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学生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读后感:阅读学生的读后感,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评估学生的思考深度。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雪白的墙》教学设计(陕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雪白的墙》教学设计(陕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雪白的墙》教学设计(陕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能够分析并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

3.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词语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通过分析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通过朗读和模仿,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雪白的墙所带来的美丽和纯净。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乐观情绪。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简介《雪白的墙》是一篇描绘雪后景象的短文。

课文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雪白的墙壁在雪后的美丽和纯净。

课文以雪白的墙为线索,引发读者对自然环境和生活态度的思考。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2.2.1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能够分析并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词语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2.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词语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雪白的墙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朗读与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3.3 分析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3.4 口语表达与写作学生进行口语表达练习,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词语进行描述和表达。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以“雪白的墙”为主题,发挥想象,进行创作。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内容对学生的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的评价。

对学生的写作能力的评价。

4.2 评价方法通过观察学生的朗读、讨论和写作过程,对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进行评价。

通过学生的写作作品,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评价。

《雪白的墙》教学设计(陕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雪白的墙》教学设计(陕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雪白的墙》教学设计(陕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课文《雪白的墙》的基本内容,了解故事背景。

2. 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3.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2. 学会通过课文中的细节来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理解力,能够理解和尊重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雪白的墙》的基本内容介绍。

2.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3 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雪白的墙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3 分析与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3.4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句型和词语,写一篇小作文,描述自己心中的雪白的墙。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阅读理解题:通过设计相关的选择题和填空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4.2 学生写作评价:通过评价学生的作文,检查学生对课文中的句型和词语的运用能力,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雪白的墙》的文本。

5.2 雪白的墙的图片。

5.3 相关参考资料和阅读材料。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课文《雪白的墙》的文本打印出来,准备分发给学生。

6.2 准备雪白的墙的图片,用于导入和讨论。

6.3 准备相关的参考资料和阅读材料,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背景。

第七章:教学方法7.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提问和讨论来深入理解课文。

7.2 运用任务型教学法,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雪白的墙》教学设计(陕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雪白的墙》教学设计(陕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雪白的墙》教学设计(陕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雪白的墙》的基本内容,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与用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与批判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悟课文中所传达的亲情、友情、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雪白的墙》是一篇描绘我国农村生活的短篇小说,通过讲述一群孩子在雪白的墙上作画的故事,展现了孩子们纯真的心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2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理解作者通过对墙、孩子、家长的描绘所传达的情感。

2.3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雪白的墙图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谈谈自己会在墙上画些什么,从而引出本课《雪白的墙》。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3.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及所传达的情感。

3.4 成果展示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补充。

3.5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总结课文中的重点内容。

第四章:作业布置4.1 抄写生字词要求学生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加强记忆。

4.2 课后习题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4.3 拓展作业以“如果我有一面雪白的墙”为主题,发挥想象,写一篇短文。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教学效果课后对学生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的掌握程度,以及对课文的5.2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5.3 教学成长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合作等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6.2 作业完成评价对学生的生字词抄写、课后习题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6.3 拓展作业评价对学生的拓展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延伸思考和创新表达能力。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雪白的墙(三篇)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雪白的墙(三篇)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雪白的墙(三篇)教学资料参考范本目录: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雪白的墙一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面包哪里来二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教案《十二生肖》三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雪白的墙一1、幼儿懂得环境的整洁美观要靠大家的努力,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2、引导幼儿做环保方面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幼儿自觉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活动准备1、图片:墙画2、劳动工具抹布等。

活动过程一、导入观察图片:各种墙壁提问:这些墙壁漂亮吗?你最喜欢哪一种?说说为什么?小结: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各种墙壁。

平整、镂空的、造形的等等,整洁美观的墙壁可以装饰美化我们的环境,我们应该保护好。

二、展开1.观察讲述《雪白的墙壁》(1)街道的一角,工人叔叔正在粉刷外墙。

提问:图中的叔叔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教师:在街道一角,为了让我们生活的环境整洁、美观,工人叔叔正在粉刷街边的墙壁,瞧!叔叔脸上都流汗了。

(2)一群小孩在白墙边踢球,蹭的白墙上很多痕迹。

提问:这些小哥哥在做什么?他们这样对不对?教师:小朋友在路边踢球是不对的,既不安全又破坏卫生,看!雪白的墙壁上多了几道脏脏的痕迹。

(3)夜晚,有人在墙壁上粘帖“小广告”。

提问:夜晚发生了什么事?这样做对吗?教师:在墙壁上乱帖乱画是不对的,要坚决制止。

(4)经过清理、擦洗,墙壁又变干净了,人们还在上面画上了公益宣传画。

提问:墙壁怎么变干净了?变成了什么样?教师:美丽的环境要靠我们大家一起努力,让我们用双手把环境变得更美吧。

2.体验活动《我把墙壁变干净》。

教师引导幼儿用抹布擦拭、清洁活动室的墙壁。

三、结束活动讲评,以表扬、肯定的语气,从回答问题、劳动积极性等方面对幼儿进行评价。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面包哪里来二活动目标:1、了解制作面包的主要原料和制作过程。

2、通过模仿表演制作面包、念儿歌,知道面包来之不易。

3、对面包师傅的劳动产生感激的情感。

活动准备:1、准备各种面包。

2、联系附近的面包房,为幼儿的参观做好准备。

《雪白的墙》教学设计(陕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雪白的墙》教学设计(陕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雪白的墙》教学设计(陕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课文中描绘的场景,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2)教育学生诚实守信,敢于面对错误,勇于改正。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会生字词。

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认识和感受。

2. 朗读课文:(1)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重要的句子和段落。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分析课文:(1)学生自主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5. 讨论与交流:(1)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四、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

学生在分析课文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过程中,提高了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讨论与交流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了正确的价值观。

但在作业布置方面,可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给予学生更多的创作空间。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5《雪白的墙》教案1(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目标德育诗歌以惊人的单纯处理复杂的“文革”中人的情感历程,通过诵读和品味让学生通过“墙”这一物象理解诗人的沉痛经验与情感。

智育鉴赏诗人对失落了的梦的追寻,理解诗人对未来的憧憬;鉴赏其口语化叙述式的语言。

美育鉴赏本诗的象征意蕴;欣赏本诗语言的多义性、暗示性。

走近作者梁小斌,1954年生,山东荣成人。

1972年毕业于合肥市第32中学。

同年开始创作诗歌。

1976年参加工作,在合肥制药厂做工人、秘书,安徽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编辑,《婚育》杂志编辑部主任,珠海市石虎诗会会长。

1979年经诗人公刘介绍到北京参加诗刊社举办的首届“青春诗会”。

同年10月,《诗刊》发表《中国,我的钥匙丢了》《雪白的墙》等作品,它们后来被列为新时期朦胧诗代表作,选入高中语文课本。

1984年提出“必须怀疑美化自我的朦胧诗的存在价值和道德价值”,其间创作《断裂》组诗。

近年出版思想随笔集《独自成俑》《地主研究》《梁小斌如是说》等。

2005年被中央电视台评为年度桂冠诗人。

导入:四十多年前,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运动(实则是内乱)——文化大革命,把古老的中国大地变成了一个实验场。

人们怀着炽热的梦想试图砸烂旧世界,打破旧的文化和道德体系,建立一个美好的新世界。

可是,人们在狂热之后发现,美丽的新世界并未能建立起来,自己并没有站在伟大领袖描绘出来的美好世界里,脚下只是一片废墟——美丽的变成了丑陋的,高贵的变成了低贱的,独立的变成了附庸的,思想的变成了盲从的。

文革,把中国人从文化上变成了野蛮人,变成了不受道德和伦理约束的人群。

每个经历过的人都会有自己的记忆和视觉,诗人梁小斌会从哪个角度来反映这场运动呢?【原文】①妈妈,/ 我看见了雪白的墙。

/ ②早晨,/ 我上街去买蜡笔,/ 看见一位工人/ 费了很大的力气,/ 在为长长的围墙粉刷。

// ③他回头向我微笑,/ 他叫我/ 去告诉所有的小朋友:/ 以后不要在这墙上乱画。

// ④妈妈,/ 我看见了雪白的墙。

/ 这上面曾经那么肮脏,/ 写有很多粗暴的字。

/ 妈妈,你也哭过,/ 就为那些辱骂的缘故,/ 爸爸不在了,/ 永远地不在了。

// ⑤比我喝的牛奶还要洁白、/ 还要洁白的墙,/ 一直闪现在我的梦中,/ 它还站在地平线上,/ 在白天里闪烁着迷人的光芒。

/ 我爱洁白的墙。

// ⑥永远地不会在这墙上乱画,/ 不会的,/ 像妈妈一样温和的晴空啊,/ 你听到了吗?// ⑦妈妈,/ 我看见了雪白的墙。

// 1980年反复朗读诗歌,想一想,有些相同的词句,是否应该读出不同来?【明确】诗歌中反复出现的“妈妈,我看见了雪白的墙”除了可以用不用语气读,其每一句的侧重点都不一样:第一句,侧重“我”,是“我”早晨去买蜡笔,是“我”看见了雪白的墙,刷墙的叔叔是对“我”微笑,强调了小孩那种急于向妈妈分享发现的快乐与自豪感;第二句侧重“雪白”,眼前雪白的墙与记忆中肮脏的墙形成鲜明的对比,且下文有多个“洁白”与之相呼应;第三句侧重“看见”,此“看见”不仅仅是视力之所见,还有向往与憧憬的含蕴。

《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和《雪白的墙》两首诗表达内容各有何侧重?【明确】一个是表现“文革”中,对正在发生事件的真实再现;一个是“文革”后的回顾反思。

两首诗的表现手法、视角有何不同?【明确】1《这》选取一个生活场景的定格,表现疯狂的时代热潮下,个人的惶恐与无助;《雪》通过对“雪白的墙”这一意象的反复咏叹,暗示内心的创伤,表达对明天的憧憬。

2《这》以亲历者的口吻,将读者带到离别的第一现场,使诗歌有一种直接的冲击力、感染力;《雪》以孩子的视角和口吻,倾诉内心的新奇感受,读来质朴自然却耐人寻味。

有人说这首诗是象征主义的诗,你同意吗?【明确】《雪白的墙》是一首典型的象征主义的诗。

诗歌写于文革结束后不久,直接映射了那个年代和那个时代人们的心理。

作者以看见了雪白的墙为起点,围绕着墙这一个中心展开讨论。

全诗看似写墙,而事实上句句都是诗人对于渴望幸福,逃离痛苦发自内心的真实情感的表露。

之所以说这是一首象征主义的诗歌,关键点是要知道作者笔下的墙与作者在当时社会生活中所见的墙的同异。

同:二者都是墙。

异:后者仅仅是一堵普通的墙,前者却是文革时期写大字报,使“爸爸不在了”的墙。

以后者写前者,这是一种象征。

用儿童的视角反映对文革的反思有什么好处?【明确】诗人对“文革”的反思经历了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梁小斌与其他在“文革”中成长的作家一样,也有一种强烈的“伤痕”意识,这在该诗中有着具体而明确的表现。

诗以刚刚结束的“文革”的历史作为背景,叙述者以儿童的身份出现。

诗的最大艺术特点在于诗歌中闪烁出的自我感受,诗中的“我”怀着童心向妈妈述说了他所看见的粉刷一新的雪白的长长围墙,然后“我”面对此情此景,脑海中浮现对过往的回忆并对未来寄予美好的祝愿。

诗人着眼于一点,思路纵横。

而且在形式上又毫无雕琢之感,语言运用上没有押韵,全以一个儿童的口语道出,读起来亲切和谐,平易自然,与诗所表现的儿童情绪相吻合。

全诗以有机的整体创造了亲切感人的艺术境界。

“墙”被置放在特殊的语境中,它因这种语境的压力而变形,上升为一种“私人象征”,语词固有的意义隐匿了,它刺激人们去寻找背后的象征性内涵。

这是诗人较好地处理了现代诗中“藏与露”的辩证关系的结果。

这样,我们将“墙”与“粗暴的字”联系起来,整首诗的精神内核便豁然明朗了。

这种被“直接感觉”到的视象所包含的意蕴,显然要比抽象的议论强烈得多。

这首诗在语言的运用上很自然,诗人追求一种语势的舒缓和语境的清晰,控制了诗歌的速度。

语境的清晰和透明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诗歌的情感态度,诗人是以一个单纯的“孩子”的姿势进入诗歌的,这样一来,整首诗的背景被处理为简单的日常化的情境,“买蜡笔”“工人刷墙”“喝的牛奶”“我的梦中”“温和的晴空”等等,这就更容易为不同层次的读者加入。

比起那些采用意象撞击、叠加、时空错位、玄思的复杂诗歌背景的诗来,更具有一种透明的、朴素的品质。

而且这种“孩子”式的倾诉衷肠,容易引起深挚哀婉的同情共鸣。

这首诗发深沉于简隽,寄至情于天真,是同类题材中格高境奇的佳品。

有人说一首好的诗歌,往往具有音乐与绘画的特征。

从本诗可以看出这种特点吗?【明确】从音乐来谈。

一是钢琴曲式,一般是由四个部分构成:呈示部、展开部、对比部、再现部。

而其中又有一种曲式叫做回旋曲式,即A-B-A-C-A。

在梁小斌的这首诗中运用了这种典型的音乐的表现手法。

读第①节——“妈妈!我看见了雪白的墙。

”这句作为诗歌的第一句,可以说是一个呈示部分,直接将要说的陈述出来,呈现于读者的面前。

即回旋曲式中所指的A。

这一句通过第④节、第⑦节的两次出现,使这一呈示部变为全诗的中心句,反复吟唱,起到一种很好的强调说明效果,作者的情感在两次强化过程中不断地加强,这使两个因素——诗歌的发展与作者的情感的发展——在诗中达到了统一。

这便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读第②节和第③节——“②早晨,/我上街去买蜡笔,/看见一位工人/费了很大的力气,/在为长长的围墙粉刷。

// ”“③他回头向我微笑,/ 他叫我/去告诉所有的小朋友:/以后不要在这墙上乱画。

”这两小节是在第①小节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通过这两小节的进一步说明,作者所要说的话更加清晰起来了。

相当于回旋曲式中B。

读第④节的1、2两行——“④妈妈,/ 我看见了雪白的墙。

”这是第一次再现。

读第④节的3-8行——“/ 这上面曾经那么肮脏,/ 写有很多粗暴的字。

/ 妈妈,你也哭过,/ 就为那些辱骂的缘故,/ 爸爸不在了,/ 永远地不在了。

// ”再接着读第⑤⑥节——“⑤比我喝的牛奶还要洁白、/ 还要洁白的墙,/ 一直闪现在我的梦中,/ 它还站在地平线上,/ 在白天里闪烁着迷人的光芒。

/ 我爱洁白的墙。

// ⑥永远地不会在这墙上乱画,/ 不会的,/ 像妈妈一样温和的晴空啊,/ 你听到了吗?// 这几段中,第④节3-8行是典型的C,即直接与前面的B构成了对比,如果说这种对比是通过客观的回忆来叙述表现的一种不动声色的对比,那么第⑤⑥节则可理解为一种有情感的对比,作者以直接抒情的方式介入这一对比,把“过去的痛苦的生活”与现在“的浪漫的温和的晴空”混合在一起,进行一种突撞,使全诗的情感进一步的提升。

读第⑦节——“⑦妈妈,/ 我看见了雪白的墙。

”很显然,作为二次再现,它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不论在音乐上,还是在诗歌的内容上,这都是此诗作为其结尾的一种很好方式,不敢说这种结尾方式就是最好的,但最好的也有很多,停止则是其中之一。

这一节在回旋曲式中用A表示。

第二个特点是绘画。

这首诗与绘画的相同之处是它的叙述风格。

不难看出,全诗共⑦节,除第⑤⑥节外,有五节属于叙述,通过叙述作者的看法,直接让读者通过诗看出作者的这一所见,这是一种绘画,它与传统所指的绘画不同,但却达到了相同的效果。

绘画用典型的画面来表达绘画者的情感,而诗歌却用的是文字,二者不同之处在于表现手段的差异,相同之处在于二者运用了同一种艺术思维方式。

“妈妈,我看见了雪白的墙”,世界上作者可看见的东西很多,而为什么却偏偏是这一现象呢?除此之外别无选取吗?这是一种简约,简约通过典型的意象来表现,若是反映在读者头脑中,同样也是一堵雪白的墙,他不会想到墙的白色是什么,也不会想到墙头上是否有一角夕阳。

传统上所讲的情景交融,声情并茂大多指的是抒情诗,在叙述诗中很少用到,然而梁小斌在叙述诗中展现了。

诗中三次出现“妈妈/我看见了雪白的墙”这一句,所流露的情感有何不同?【明确】该句在全篇中重复出现了三次,这犹似天真的儿童在妈妈面前的态势,更是儿童自我感受的层层递进。

第一次发生在“我”去买蜡笔的路上,主要表露了儿童见到雪白的墙时的新奇感受;第二次出现在粉刷工人嘱咐“我”“去告诉所有的小朋友:/以后不要在这墙上乱画”之后,雪白的墙和工人的话拨开了“我”的心灵之窗,在自然真切的情绪撞击中,诗人又一次重复该句;过去,小朋友洁白心灵受到了创伤,然而,面对眼前洁白的墙,儿童天真无邪的心中漂浮出一丝遐想,最后,诗人情绪激荡,道出了蕴藏儿童心底的美好愿望,第三次重复了心底的呼声。

这样诗作头尾呼应,一气呵成。

“雪白的墙”与“肮脏的墙”分别象征什么?【明确】“文革”时期,没有洁白的墙,只有肮脏,上面涂满了粗暴的字。

那时人与人之间缺乏友爱和温暖,而只是相互仇视和践踏。

可以说,“雪白的墙”和“肮脏的墙”分别代表了两个不同的时代,分别象征着文明与野蛮,理智与蒙昧。

语言品味一、口语化叙述式的语言以倒叙的语句开头:“妈妈,/我看见了雪白的墙。

”紧接下去,以叙述式的语言展开对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的描述。

叙述过程中,诗人采用的口语化语言,明白晓畅,符合一个儿童的口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