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接口测试规范0903

合集下载

LAN在测试系统中的使用-应用

LAN在测试系统中的使用-应用

系统开发者指南LAN 在测试系统中的使用:应用应用指南 1465-14这套应用指南为您介绍如何利用开放连通性标准简化测试系统的集成。

这些应用指南的总体目标是帮助您获得可靠结果,满足您对吞吐能力的要求,并将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内。

LAN 在测试系统中的使用:应用,是该系列中的第六篇应用指南,它描述对三种常用LAN 方案:共享仪器,远地监视和数据采集,以及功能测试系统平衡成本、方便性和安全性的建议。

讨论的内容包括对公共网 — 专用网和有线网 — 无线网问题的考虑。

此外,还提供配置虚拟专网的建议,以及不同网络和协议组合的数据率比较。

本系列其它应用指南的标题见第11页。

目录方案一:共享仪器 2在无保护LAN 上共享仪器 2在VPN 上共享仪器 2方案二:远地监视和数据采集 4在有线连接上的远地监视和采集 5在无线连接上的远地监视和采集 5选择无线技术 6保障无线安全 6方案三:功能测试系统 7配置VPN 8客户机/服务器隧道 8方法 8实现注意事项 8对等IPSec 隧道/网桥 9比较网络性能 10术语表 11相关文献 112方案一:共享仪器共享至被测仪器或装置的接入是在LAN 和扩展Internet 上连接测试设备最明显的好处之一。

但在把仪器和测试数据暴露于任何网络,特别是公共Internet 之前,您需要考虑隐含的安全性问题。

在无保护LAN 上共享仪器在网络上共享测试设备最快和最容易的方法是把LAN 使能仪器插入本地intranet 。

大多数intranet 将自动配置Agilent 仪器,因此您可在PC上通过使用具有VISA VXI-11地址的主名访问这些仪器(如“TCPIP::Jeffs_34980a.sanfran.tmresearch.com::inst0::INSTR ”)。

如果主名未知或intranet 不支持计算机的自动命名,则可通过本地intranet 所分配的IP 地址到达仪器,也可使用Agilent IO Libraries Suite 14连通性软件包随带的新Agilent Connection Expert 实用程序自动找到本地LAN 仪器。

电脑通用接口测试规范

电脑通用接口测试规范

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测试规范MTD-CS-130 A0通用接口测试规范(共 15 页)起草:张宁 2009.9.2审核:卢栋才 2009.9.2批准:卫海龙 2009.9.2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管理本部发布QR-STA-017 版本:A0目次前言 (I)修订履历 (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要求 (6)4.1外观要求 (6)4.2PS/2接口要求 (6)4.3Audio接口要求 (7)4.4FDD接口要求 (7)4.5IR接口要求 (7)4.6LPT要求 (8)4.7CAN接口要求 (8)4.8Front Panel接口要求 (8)4.9Fan 接口要求 (9)5试验方法 (9)5.1试验环境条件 (9)5.2PS/2接口试验方法 (9)5.3AUDIO接口试验方法 (9)5.4FDD接口试验方法 (10)5.5IR接口试验方法 (10)5.6LPT接口试验方法 (10)5.7CAN接口试验方法 (10)5.8Front Panel接口试验方法 (10)5.9FAN 接口试验方法 (11)前言计算机接口有 PS/2接口、串行接口、并行接口、RJ-45网络接口、USB2.0接口、音频接口,IEEE1394接口等。

PS/2接口用来连接PS/2鼠标和PS/2键盘,绿色接口接入鼠标,而蓝色接口则接入键盘;串行接口用来接入外置Modem等设备;并行LPT接口用来接入老式的针式、喷墨打印机。

IEEE1394接口主要用来接入数码摄像机;无线模块则用来建立无线网络;RJ-45接口用来接入局域网或连接ADSL等上网设备;USB2.0则用来连接MP3、摄像头、打印机、扫描仪、移动硬盘、闪存盘等高速USB设备;音频设备接口则用来连接7.1声道的有源音箱;而数字光纤接口则负责传输质量更高的数字音频信号。

为了使接口的测试有证据可依,中试部拟制了《通用接口测试规范》,《显示接口测试规范》,《USB 接口测试规范》,《串口测试规范》,《LAN测试规范》,《1394接口测试规范》。

中国移动广东公司WLAN设备网管接口测试规范V2.1

中国移动广东公司WLAN设备网管接口测试规范V2.1

WLAN设备网管接口测试方法 WLAN Device Network Management Interface Testing Specifications版本号:2.1目 次前 言 (VII)WLAN设备网管接口测试方法 (1)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定义和缩略语 (2)3.1 定义 (2)3.2 缩略语 (2)4 评判标准 (3)5 网管接口协议功能一致性测试 (3)5.1 SNMP v2c接口功能测试 (3)5.1.1 SNMP v2c接口传输协议测试 (4)5.1.2 SNMP v2c接口原语测试 (4)5.1.2.1原语Get响应测试 (4)5.1.2.2原语GetNext测试 (4)5.1.2.3原语GetBulk测试 (4)5.1.2.4原语Set测试 (4)5.1.2.5原语Trap测试 (4)5.1.3 SNMP v2c配置测试 (5)5.2 SNMP v3接口功能测试 (5)5.2.1 NoAuthNoPriv安全级别的测试 (5)5.2.2 authNoPriv安全级别的测试 (5)5.2.3 authPriv安全级别的测试 (5)5.2.4 SNMP V3 Trap原语测试 (6)5.2.5 SNMP V3视图配置测试 (6)5.3 Syslog接口功能测试 (6)5.3.1 Syslog接口传输协议测试 (6)5.3.2 Syslog报文的收发 (6)5.3.2.1指定单Syslog服务器测试 (6)5.3.2.2指定多Syslog服务器测试 (7)5.3.2.3指定Syslog记录事件级别 (7)5.3.2.4 Syslog报文的组织 (7)6 WLAN设备网管接口数据一致性测试 (7)6.1瘦AP网管接口数据一致性测试 (7)6.1.1配置信息 (7)6.1.1.1设备网元编码配置 (7)6.1.1.2设备命名配置 (7)6.1.1.3设备位置信息配置 (7)6.1.1.4设备序列号查询 (7)6.1.1.5设备型号查询 (8)6.1.1.6设备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地址查询 (8)6.1.1.7设备MAC地址查询 (8)6.1.1.8实时采集配置 (8)6.1.1.9设备运行时长 (8)6.1.1.10设备上线时长 (8)6.1.1.11设备重启 (8)6.1.1.12恢复出厂默认配置 (9)6.1.1.13设备软硬件信息 (9)6.1.1.14 AP与AC的关联状态 (9)6.1.1.15 AP无线监视工作模式 (9)6.1.1.16接口总数 (9)6.1.1.17有线接口配置信息查询 (9)6.1.1.18无线接口配置信息查询 (10)6.1.1.19无线接口状态管理、查询及当前状态持续时长 (10)6.1.1.20无线接口信道配置 (10)6.1.1.21无线接口的无线模式配置 (10)6.1.1.22无线接口发射功率配置 (10)6.1.1.23无线接口天线增益查询 (11)6.1.1.24无线接口支持的终端数量配置 (11)6.1.1.25无线接口信标帧间隔配置 (11)6.1.1.26无线接口DTIM间隔配置 (11)6.1.1.27无线接口RTS门限配置 (11)6.1.1.28无线接口分段门限配置 (12)6.1.1.29无线接口帧长小于RTS门限时最大重试次数配置 (12)6.1.1.30无线接口帧长大于RTS门限时最大重试次数配置 (12)6.1.1.31 AP业务VLAN配置 (12)6.1.1.32 BSSID总数查询 (12)6.1.1.33无线接口上配置的SSID列表配置 (13)6.1.1.34 SSID是否启用 (13)6.1.1.35 SSID是否隐藏 (13)6.1.1.36终端之间是否隔离 (13)6.1.1.37安全配置 (13)6.1.1.38 VLAN标识 (14)6.1.1.39 SSID支持的终端数量配置 (14)6.1.1.40终端上、下行最大速率配置 (14)6.1.1.41连接到AP的终端信息查询 (14)6.1.1.42 WMM QoS无线接口参数配置 (15)6.1.1.43 WAPI基本信息配置 (15)6.1.1.44 WAPI协议参数配置 (15)6.1.2性能信息 (15)6.1.2.1 CPU实时利用率 (15)6.1.2.2 CPU平均利用率 (15)6.1.2.3内存实时利用率 (16)6.1.2.4内存平均利用率 (16)6.1.2.5当前与AP关联的终端数 (16)6.1.2.6所有终端连接到AP的总时长 (16)6.1.2.7关联总次数 (16)6.1.2.8关联失败总次数 (16)6.1.2.9重新关联总次数 (17)6.1.2.10系统启动以来终端异常断开连接的总次数 (17)6.1.2.11因终端不支持基本速率集要求的所有速率而关联失败的总次数 (17)6.1.2.12由于接入点资源有限而被拒绝关联的总次数 (17)6.1.2.13由不在802.11标准制定范围内的原因而关联失败的总次数 (17)6.1.2.14未知原因而导致关联失败的总次数 (17)6.1.2.15由于之前的关联无法识别与转移而导致重新关联失败的总次数 (18)6.1.2.16有线接口发送和接收的单播包数和总字节数 (18)6.1.2.17有线接口接收的非单播包数 (18)6.1.2.18有线端口丢弃接收到的包数 (18)6.1.2.19有线端口接收到的错误包数 (18)6.1.2.20有线接口发送的非单播包数 (18)6.1.2.21有线端口丢弃要发送的包数 (19)6.1.2.22有线端口发送错误的包数 (19)6.1.2.23无线接口接收的信号平均强度 (19)6.1.2.24无线接口接收的最高、最低信号强度 (19)6.1.2.25无线接口updown次数 (19)6.1.2.26使用该信道的终端数 (19)6.1.2.27无线接口发送和接收的数据包数和数据包字节数 (19)6.1.2.28无线接口下行重传的包数和帧数 (20)6.1.2.29无线接口接收的物理层错包数 (20)6.1.2.30无线接口接收的FCS MAC错包数 (20)6.1.2.31无线接口接收的MIC MAC错包数 (20)6.1.2.32无线接口接收的解密失败的MAC错包数 (20)6.1.2.33无线接口上下行单播的帧数 (20)6.1.2.34无线接口下行非单播的帧数 (21)6.1.2.35无线接口上行非单播的帧数 (21)6.1.2.36无线接口接收的错帧数 (21)6.1.2.37无线接口接收和发送的认证帧、关联帧的数量 (21)6.1.2.38无线接口发送和接收的数据帧的数量 (21)6.1.2.39 SSID发送和接收的数据包数和数据包字节数 (22)6.1.2.40 SSID下行重传的包数 (22)6.1.2.41 SSID上下行单播的帧数 (22)6.1.2.42 SSID下行非单播的帧数 (22)6.1.2.43 SSID上行非单播的帧数 (23)6.1.2.44 SSID接收和发送的认证帧、关联帧的数量 (23)6.1.2.45 SSID发送和接收的数据帧的数量 (23)6.1.2.46当前连接到该SSID的终端数 (23)6.1.2.47终端MAC地址、连接时长 (23)6.1.2.48 AP接收到的终端的当前信号强度 (24)6.1.2.49终端发送和接收的总包数和总字节数 (24)6.1.2.50 WAPI统计信息 (24)6.1.3告警及通告 (24)6.1.3.1 CPU利用率过高告警及清除 (24)6.1.3.2内存利用率过高告警及清除 (25)6.1.3.3 AP下线告警及上线通告 (25)6.1.3.4 AP无线监视工作模式变更通告 (25)6.1.3.5 AP软件升级失败通告 (25)6.1.3.6 SSID密钥冲突通告 (25)6.1.3.7邻近AP干扰告警及清除 (25)6.1.3.8终端干扰告警及清除 (26)6.1.3.9其他设备干扰告警及清除 (26)6.1.3.10无线模块故障告警及清除 (26)6.1.3.11无线链路中断告警及清除 (26)6.1.3.12 AP无法增加新的移动用户告警及清除 (26)6.1.3.13可供使用的信道数过低告警及清除 (27)6.1.3.14无线信道变更通告 (27)6.1.3.15端站鉴权失败通告 (27)6.1.3.16端站关联失败通告 (27)6.1.3.17 WAPI非法证书用户侵入网络通告 (27)6.1.3.18 WAPI客户端重放攻击通告 (27)6.1.3.19 WAPI篡改攻击通告 (27)6.1.3.20 WAPI安全等级降低攻击通告 (27)6.1.3.21 WAPI地址重定向攻击通告 (28)6.2 AC网管接口数据一致性测试 (28)6.2.1配置信息 (28)6.2.1.1设备网元编码配置 (28)6.2.1.2设备命名配置 (28)6.2.1.3设备系统软硬件描述查询 (28)6.2.1.4设备联系人配置 (28)6.2.1.5设备位置信息配置 (28)6.2.1.6制造厂商查询 (28)6.2.1.7设备序列号查询 (28)6.2.1.8设备型号查询 (29)6.2.1.9系统时间配置 (29)6.2.1.10设备运行时长查询 (29)6.2.1.11设备MAC地址查询 (29)6.2.1.12 SNMP协议参数配置 (29)6.2.1.13告警及通告上报的目的IP地址组配置 (29)6.2.1.14统计时长配置 (29)6.2.1.15抽样时长配置 (30)6.2.1.16心跳检测机制开关及心跳周期配置 (30)6.2.1.17设备重启 (30)6.2.1.18恢复出厂默认配置 (30)6.2.1.19设备软硬件信息 (30)6.2.1.20接口总数 (30)6.2.1.21有线接口配置信息查询 (30)6.2.1.22有线接口状态管理、查询及当前状态持续时长 (31)6.2.1.23最大允许的AP连接数 (31)6.2.1.24最大允许的终端连接数 (31)6.2.1.25基于用户的负载均衡 (31)6.2.1.26基于流量的负载均衡 (31)6.2.1.27 Radius服务器配置 (31)6.2.1.28 Portal服务器配置 (32)6.2.1.29 NTP服务器配置 (32)6.2.1.30 Syslog参数配置 (32)6.2.1.31 DHCP服务器配置 (32)6.2.1.32软件版本升级和配置文件下发 (32)6.2.1.33接入控制终端黑名单配置 (32)6.2.1.34 WIDS泛洪攻击检测配置 (33)6.2.1.35 WIDS允许的SSID列表配置 (33)6.2.1.36 WIDS允许的BSSID列表配置 (33)6.2.2性能信息 (33)6.2.2.1 CPU实时利用率 (33)6.2.2.2 CPU平均利用率 (34)6.2.2.3内存实时利用率 (34)6.2.2.4内存平均利用率 (34)6.2.2.5 DHCP统计 (34)6.2.2.6同控制域内终端漫游成功的次数 (34)6.2.2.7跨控制域内终端漫游成功的次数 (34)6.2.2.8当前连接到AC的AP数量 (34)6.2.2.9当前所有在线终端数 (35)6.2.2.10 Portal认证统计 (35)6.2.2.11 PPPoE统计 (35)6.2.2.12认证统计 (35)6.2.2.13有线接口发送和接收的单播包数和总字节数 (35)6.2.2.14有线接口接收的非单播包数 (35)6.2.2.15有线端口丢弃接收到的包数 (36)6.2.2.16有线端口接收到的错误包数 (36)6.2.2.17有线接口发送的非单播包数 (36)6.2.2.18有线端口丢弃要发送的包数 (36)6.2.2.19有线端口发送错误的包数 (36)6.2.2.20有线接口updown次数 (36)6.2.3告警及通告 (36)6.2.3.1告警上报和清除机制、抽样时长 (36)6.2.3.2配置错误告警 (37)6.2.3.3电源掉电告警及清除 (37)6.2.3.4 CPU利用率过高告警及清除 (37)6.2.3.5内存利用率过高告警及清除 (37)6.2.3.6 AC发生主备切换通告 (37)6.2.3.7 AC与AP间系统时钟同步失败通告 (37)6.2.3.8 AC冷启动通告 (38)6.2.3.9 AC热启动通告 (38)6.2.3.10 IP地址变更通告 (38)6.2.3.11 Radius服务器告警及清除 (38)6.2.3.12 Portal服务器告警及清除 (38)前 言本标准是为适应WLAN热点设备的网络应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WLAN设备集中管理,确保该类设备长期、稳定运行及提高网络优化、设备维护的质量和工作效率,建立一个统一、有效的直WLAN热点设备监控网络而制定的。

局域网测试国家标准

局域网测试国家标准
6.3.6/7.1.6 以太网链路层健康状况指标
抽样规则
SPAN或 TAP
测试工具
被测网络
图7 以太网链路层健康状况测试结构示意图
用测试工具对被监测的网段进行流量统计(至少测试5分钟以上),测试广播 和组播率、错误率、线路利用率、碰撞率等指标;
对核心层的骨干链路,应进行全部测试;对汇聚层到核心层的上联链路,应进 行全部测试;对接入层到汇聚层的上联链路,以不低于30%的比例进行抽样测 试;抽样链路数不足10条时,按10条进行计算或者全部测试;对于接入层的 网段,以10%的比例进行抽测。抽样网段数不足10个时,按10个进行计算或 者全部测试。 技术要求
共享式以太网/半双工交换式以太网 发送端口利用率 50% 50% 50% 接收端口利用率 ≥45% ≥45% ≥45%
10M以太网 100M以太网 1000M以太网
100% 100% 100%
9
网络系统的性能测试 (3)
6.3.3/7.1.3 吞吐率 抽样规则
对核心层的骨干链路,和汇聚层到核心层的上联链路,应进行全部测试。对接入 层到汇聚层的上联链路,以不低于10%的比例进行抽样测试;抽样链路数不足 10条时,按10条进行计算或者全部测试;对于端到端的链路(即经过接入层、 汇聚层和核心层的用户到用户的网络路径),以不低于终端用户数量5%比例进 行抽测,抽样链路数不足10条时,按10条进行计算或者全部测试。
4
6. 局域网系统的技术要求
6.1 传输介质要求 6.2 网络设备要求 6.3 网络系统性能要求 6.4 网络系统应用性能要求 6.5 网络系统功能要求 6.6 网络管理功能要求 (for Device Managers such as CiscoWorks, QuidView…) 6.7 环境适应性要求 (For Temperature, Humidity…) 6.8 系统文档要求

网络线检验标准规范

网络线检验标准规范
网络线检验标准规范
检验项目
材料确认
标准要求
参考BOM确认料号、规格、材质
缺陷内容
与BOM表规格材质不符不能接受
页序
CR缺陷MA分类MI
*
检验方式 使用工具
目視
1/1 检验数量
1
规格 尺寸
尺寸
以图纸规定尺寸检验
超出图纸规定尺寸不能接受
比对检验
与工程图面、样品、实物一致
实物与样品及图面要求不能接受
测试
线材线位、测试条件以工程图面为准,不允许有短路、开路、绝缘 有线位与图面不符、短路、开路、绝缘、错位
与标准要求不符不能接受。
* * * *
*
* *
*
卷尺 目視 测试机 目視
目視
目視 目視 电子称
5PCS/批
首件5PCS/批 制程巡检3PC/H 终检100%电测
首件5PCS 制程巡检3PCS/H
终检100%目视
首件5PCS 制程巡检3PC/H 终检100%目视
首件5PCS 制程巡检3PCS/H
终检100%目视 首件5PCS

伤、PIN孔冲胶现象
3.标签
A.标签印字内容、版次需与图面一致,不能错印、印字模糊现象; 与标准要求不符不能接受,具体可以参考外观
B.贴标签不能漏贴、贴歪、张开现象
不良识别图判定
4.封口
A.封口不能有张开、漏封口现象
与标准要求不符不能接受
3
包装
重量/数量
外箱重量及每箱数量须一致.不允许多装漏装,错装、外箱料号写 错;PE袋规格需与BOM表一致。
、错位现象
现象不能接受
1.线材
A.线材不能有刮伤、脏污、破损现象,线材印字内容需与图面一致

中国电信IP_RAN网络可靠性及业务承载性能验收规范0409

中国电信IP_RAN网络可靠性及业务承载性能验收规范0409

中国电信IPRAN业务承载性能及网络可靠性验收规范(初稿)2014年3月目录1概述 (1)2业务承载性能验收 (2)2.1测试方法定义 (2)2.1.1测试范围 (2)2.1.2环回方式 (3)2.1.3发包方式 (4)2.1.4IPRAN设备自发包 (5)2.1.5测试仪表发包 (5)2.2测试指标 (5)2.3测试标准 (5)2.4基站业务性能验收测试 (5)2.4.1时延(抖动)测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2丢包率测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3吞吐量测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

3网络可靠性验收测试. (13)3.1测试方法及原则定义 (13)3.2测试设备与仪表 (13)3.3测试场景定义 (14)3.3.1场景一:通过CN2实现省内长途互联 (14)3.3.2场景二:通过ER直连实现省内长途互联 (14)3.4网络可靠性验收测试 (15)3.4.1城域内场景可靠性验收测试 (15)3.4.2跨城域场景可靠性验收测试(通过CN2) (18)3.4.3跨城域场景可靠性验收测试(通过ER直连) (23)4附录: (27)4.1测试结果记录表 (27)4.1.1施工工艺验收结果记录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2性能验收结果记录表 (27)4.1.3网络可靠性验收结果记录表 (28)1概述本规范主要包括IP RAN业务承载性能验收以及网络可靠性验收二部分,与工程建设部门下发的相关规范共同作为IP RAN工程验收测试的依据。

LAN Bypass 测试规范

LAN Bypass 测试规范

5.4 设置选项 Bypass Mode When PWR-OFF 为“Bypass”,即主板在关机(S5)情况下 BYPASS 网口 LAN3,LAN4 处于同一 回路,此时 Client\ Server 工作机,相互工作通信(连续 ping 包)正常。
Topstar Confidential
文件名称:LAN bypass 功能测试规范 编号: 2012121901 版本:V1.0 页次:3/3
5.5 设置选项 Bypass Mode When PWR-OFF/ON 为“Normal”,即将 bypass 网口 LAN3,LAN4 作为普通网口使用,系 统下测试其功能正常。 5.6 断 AC 情况下硬件默认为 Bypass, 如此板 LAN3, LAN4 工作 Bypass, BIOS Setup 设置 Bypass Mode When PWR-OFF 与 或 PWR-ON 选项无关。 5.7 使用WDT功能触发Bypass功能,短接主板上JWD跳冒位置1-2PIN( 功能位置1-2P, Bypass,2-3P reset),开机F2, 1.进入BIOS Setup, 选择Advanced WDT Configuration WatchDog Timer Control Enabled; 2.设置 Advanced WDT Configuration Minimum WatchDog Timeout, [0~255], 此项默认值为20。 “SAVE …and exit F10, Now” YES, 在POST过程中按键盘“Pause”键,模拟系统“hang”异常时,WDT 功能是否生效。生效即Bypass.
Tops。
6. 注意事项: 6.1 Bypass 状态下,REBOOT/Reset 系统,由于继电器的闭合、分离。PING 包过程中有短暂的中断,一般丢失 1~3 个 以内的包为正常,丢失过多则为 FAIL.ping 包延迟过长超过标准时间 FAIL. 6.2 Bypass 网口上的继电器在开机、关机情况,有“呲”声发出,发出声音正常为短暂,干脆的 1 次“呲” ,当连 续性的发出“呲。 。呲。。呲。。”等为异常。 。 。。 6.3 测试 Bypass 网口功能,需要分别检测网卡处于“Normal”“Bypass”状态,开机、关机、重启,掉电等情况。 、 6.4 如设计上有 WDT 触发 BYPASS 功能,测试还需检测 WDT 触发 Bypass 是否正常。 6.5.当网口处于 Bypass 状态下,此时在进入 WINDOWS 系统后,如 LAN3,LAN4,系统可识别,但无法使用,如插上网 线时网卡灯及系统托盘下连接图标显示未连接为正常情况。

连接器测试规范

连接器测试规范
量测回路之初始阻值并设定断电时间回路额定电流几断电最终之判定阻2将样品依照三个正交轴向分别架设于振动机台夹治具上并仅贴加速规于治具表面作为机器系统之回路控制用途3适当输入振动测试规格所需之条件参数到控制器中如振动频宽振幅扫描测试时间等控制讯号产生后经放大器功率放大而至振动机台产生所需之正弦或随机振动推4更换每一受测样品之三轴向并记录或监控在每一独立的回路中是否有断电现象
以量测位移之变 化方式量测 Contact Retention Force 时,所加之荷重 为一静荷重,故 在以拉力试验机 量测时,应特别 注意到力量会衰 减问题。
Confidential
Page 12
端子正向力测试
序 号 测试 类型 测试 名称 测试目的 测试依据 测试标准
连接器测试标准
量测正向 力籍以验 证端子设 计及材料 选定是否 合乎设计 理念,进 而推算出 各相关的 力量,作 为设计变 更之参考 。
1、端子(未装入塑胶本体) A、模拟端子装入塑胶本体之状况, 将端子固定在适当的治具上,再将治 具固定至测试机台。 B、移动测试机台让测试PIN之端面微 微接触端子接触面积(Contact Aprea) 之最高点(Contact POINT从Force Gage读出约1g力量)。 C、将位移归零,作为DEFLECTION 的起始点。 D、移动机台至所需DEFLECTION同 时以X~Y记录器记录位移及力量的关 系。 E、视测试需要可连续测多次(耐插 拔试验之规定次数)后,视察端子力 量的变化几端子是否产生永久变形。 2、成品 A、以投影机台量测连接器端子 Contact Point间之距离。 B、将样品剖开。 C、大剖开的样品固定在适当的治具 ,再把治具固定到测试机台。 D、重复以上B、C、D、E步骤。

连接器要求规范和测试要求

连接器要求规范和测试要求

【技術&知識】連接器規範和測試要求文:Knight Chen / CACT 工程部連接器依照其產品功能和使用環境,將規範要求分為四大部分。

1. 電氣規範要求2. 機械規範要求3. 環境規範要求4. 環保要求一、電氣規範要求電氣特性是連接器實現連接功能的主要特性。

確定連接器的電氣特性,以保證連接器滿足連接功能連接器的電氣特性有:1. 接觸阻抗(Con tact Resista nee )目的:維持連接器在使用期限內的接觸阻抗,以減少信號和能量在傳輸過程中的損失或衰減。

測試方法:EIA-364-23 (EIA-364-06) or MIL-STD-1344A,3004.1 。

a. 測試電流/電壓100mA@20mV,被測試連接器(連接系統)無負載。

測試要點:b. 測試電流為低電流是為了避免接觸阻抗受到端子(導體)熱電效應影響。

c. 測試電壓為低電壓是為了避免端子(導體)之間接觸界面絕緣薄膜被擊穿和熔化。

規範要求:一般要求50m? ( initial); 100m? ( final,即在壽命測試或環境測試後)。

定義接觸阻抗此參數是為了減少信號和能量在傳輸過程中的損失或衰減,電流就像水流一樣。

阻力越小,能量的損失和衰減就越少。

就連接器的接觸處而言,影響其阻抗大小的因素有正向力(對於彈性接觸結構而言),接觸環境,如端子(導體)的表面粗糙度,表面處理方式(如電鍍的金屬特性和緻密性),端子與端子(或其他導體)的結合方式(是焊接or鉚合or彈性接觸等)。

從電學理論角度來說,接觸阻抗為C點綠色圈接觸處的阻抗;在客人使用角度來說,連接器提供A點到B點的導通(連接),所以客人要的阻抗應包含從A點到B點的所有導體本身的阻抗和接觸處的阻抗(包括焊接、鉚合等接觸方式)如圖一示。

CA ' B(圖一)2.耐電壓(Withstanding Voltage)目的:確認兩導體(或兩回路)之間的絕緣介質(包含氣體)及其間距是否適合和足夠,以確保連接器在開關衝擊電壓或意外過載(一定時間內的過電壓)狀態下能維持正常功能,確保安全性。

连接器规范和测试要求

连接器规范和测试要求

连接器规范和测试要求【技彳行知言戢】速接器烷IE和测就要求文:KnightChen/CACT工程部逋接器依照其品功能和使用琪境,符祝乾要求分悬四大部分。

1.雷氟祝乾要求2.械械祝靶要求3.琪境祝靶要求4.琪保要求一、霜氟祝乾要求H氟特性是逋接器逋接功能的主要特性。

碓定逋接器的H氟特性,以保瞪逋接器满足逋接功能逋接器的H氟特性有:1.接斶阻抗(ContactResistance)目的:雉持逋接器在使用期限内的接斶阻抗,以减少信虢和能量在AW俞谩程中的揖失或衰减。

UIS方法:EIA23(EIA06)orMIL1344A,3004.1。

测就要黑占:a.测就雷流ABH100mA于,被接器(逋接系统)1m载。

b.测118流悬低ft流是悬了避免接斶阻抗受到端子(醇H)熟重效鹰影簪。

c.测低H屋是悬了避免端子(醇H)之IW接斶界面薄膜被擎穿和熔化规乾要求:一般要求50m?(initial);100m?(final,即在毒命测就或琪境测就彳爰)。

定羲接斶阻抗此参数是悬了减少信虢和能量在AW俞谩程中的揖失或衰减,18流就像水流一檬。

阻力越小,能量的揖失和衰减就越少。

就逋接器的接斶虑而言,影簪其阻抗大小的因素有正向力(封於弹性接斶结情而言),接斶琪境,如端子(醇H)的表面粗糙度,表面虑理方式(如1a8的金JB特性和密性),端子典端子(或其他醇H)的结合方式(是焊接or鲫合or弹性接斶等)。

徙H孥理谪角度来接斶阻抗悬C黑舔景色圈接斶虑的阻抗;在客人使用角度来逋接器提供A 黑占到B黑占的醇通(逋接),所以客人要的阻抗鹰包含优A黑占到B黑占的所有醇醴本身的阻抗和接斶虑的阻抗(包括焊接、鲫合等接斶方式)如圄一示。

I12.而寸HJH(WithstandingVoltage)目的:(或雨回路)之的余色介(包含氟醴)及其fw距是否逾合和足额j,以碓保逋接器在m皆#1?屋或意外谩戴(一定畤内的谩霜屋)状熊下能雉持正常功能,碓保安全性。

无线路由器测试规范及要求

无线路由器测试规范及要求

无线路由器测试规范和要求日期校正版本描述作者审察新拟订刘琢励Tony目录一、测试要求 (4)二、测试设备 (4)三、性能测试 (4)有线测试(用 Smarbit 测试) (4)、 LAN-LAN throughput (100米网线) (4)、 LAN-LAN Frame loss (100米网线) (5)、 Latency(100米网线) (5)、 Back to Back (100米网线) (5)、address cach size (5)、 LAN-WAN Throughput (100米网线) (5)、 LAN → WAN Throughput(100米网线) (5)、并发会话数 (5)、每秒最大连接数 (5)、单向单进度LAN → WLAN (6)、单向单进度WLAN → LAN (6)、单向单进度WLAN → WLAN (6)、单向六进度LAN → WLAN (7)、单向六进度WLAN → LAN (7)、双向六进度WLAN → LAN (7)、双向六进度WLAN............................................................................................................................................................................. → WLAN7 、双向双进度WDS → WDS.. (8)、单向单进度WLAN-W AN (8)3.3 、加密测试 (8)、不加密 (8)、加密种类WEP (8)、加密种类WPA (9)、加密种类WPS (9)3.4 、无线距离测试 (9)、5米距离单向单进度LAN → WLAN (9)、10米距离单向单进度LAN → WLAN (10)、20米距离单向单进度LAN → WLAN (10)、50米距离单向单进度LAN → WLAN (10)、100米距离单向单进度LAN → WLAN (10)、穿墙测试单向单进度LAN → WLAN (11)、电压拉偏测试 (11)、无线路由器其余测试 (11)、指示灯测试 (11)、50次开关电源测试 (11)、按钮测试 (11)、 ping 包测试 (11)、端口双工协商测试 (12)、牢固性测试 (12)、 LAN--WLAN 12小时牢固性测试 (12)、 WDS--WDS 12小时牢固性测试 (12)、 LAN-LAN 12小时牢固性测试 (12)、 PPPOE 拨号上网牢固性测试 (13)、应用程序测试 (13)3.7.6 Qos 测试 (13)、 LAN-W AN12小时牢固性测试 (14)、老化测试 (14)、硬件兼容性测试 (14)、无线兼容性测试 (14)3.10 、比较测试 (15)近距离单向单进度 (15)LAN → WLAN (15)近距离双向六进度 (15)WLAN -LAN (15)四、软件功能测试 (15)为了规范无线路由器测试,特别是硬件测试,拟订本规范。

网络设备电缆检验规范

网络设备电缆检验规范

网络设备电缆检验规范1. 引言本规范旨在确保网络设备电缆的质量和可靠性,以提供稳定和高效的网络连接。

本规范适用于各类网络设备电缆的检验工作。

2. 检验标准2.1 电缆外观检验- 检查电缆外观是否完整,无明显损伤或变形;- 检查电缆外皮是否平整、光滑,无脱落或褪色;- 检查电缆插头是否正常,无露出内部线路的情况。

2.2 电缆连接性检验- 使用合适的测试仪器检测电缆连接的电阻、电压和信号强度;- 确保电缆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检测数据传输的速度和质量,确保连接的畅通性。

2.3 电缆适配性检验- 确保电缆与网络设备的接口适配,无兼容性问题;- 检测电缆与设备的连接是否紧固可靠,无松动情况。

3. 检验流程3.1 准备工作- 确保检验人员具备相关技术知识和经验;- 准备合适的检验仪器和设备,如测试仪器、分析仪等;- 确定适当的检验环境,保证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2 检验步骤- 对电缆外观进行检查,并记录任何异常情况;- 使用测试仪器对电缆连接进行测试,记录测试结果,并进行评估;- 检测数据传输的速度和质量,确保符合规定标准。

3.3 结果评估- 根据检验结果评估电缆的质量和可靠性;- 如果发现任何问题或异常情况,及时采取修复或更换措施;- 记录检验结果和相关数据,进行归档和备份。

4. 注意事项- 检验过程中需小心操作,防止损坏设备或电缆;- 需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检验,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根据实际情况,可制定更为详细的检验要求和程序。

5. 结论本文档所述的网络设备电缆检验规范旨在确保网络连接的稳定和高效,提高网络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通过遵循本规范,可以减少电缆故障和连接问题的发生,提高网络的运行效果和用户体验。

163-2009 中国联通无线局域网接入点设备测试规范(集中管理型)v1.0

163-2009 中国联通无线局域网接入点设备测试规范(集中管理型)v1.0

中国联通无线局域网接入点设备测试规范(集中管理型)Test Specification for China Unicom Wireless LAN Access Point Equipment(Controller based mode)(V1.0)中国联通公司发布目次目次 (I)前言 (I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缩略语 (1)4 WLAN设备分类 (2)5功能 (4)5.1 WLAN空口相关功能 (4)5.2 VLAN功能 (8)5.3 QoS功能 (9)5.4安全相关功能 (11)5.5以太网远端供电功能 (16)5.6上行链路完整性测试 (16)5.7设备断电重启后自动恢复服务能力测试 (17)6性能 (18)6.1无加密时的吞吐量—理想环境 (18)6.2无加密时的吞吐量—实际环境 (18)6.3有加密时的吞吐量 (19)6.4多种安全机制混合接入情况下的吞吐量 (20)6.5最大用户关联数 (21)6.6无加密时多用户的性能 (21)6.7有加密时多用户的性能 (22)6.8长距离传输性能测试 (22)6.9射频接口性能 (23)7认证计费相关功能 (26)7.1认证相关功能 (26)7.2计费相关功能 (29)8集中管理型AP特有功能 (31)8.1设备发现功能 (31)8.2 AP自动信道选择 (33)8.3 AP负载均衡 (34)8.4非法AP检测功能 (35)8.5自动功率调整功能 (36)8.6同一AC下不同AP之间的切换功能 (37)8.7同一AC下不同AP之间的切换性能 (37)8.8不同AC下不同AP之间的切换功能与性能 (38)9管理维护功能 (40)9.1 SNMP远程管理协议 (40)9.2集中管理维护功能测试 (41)9.3网管功能测试 (42)9.4 SNMP MIB节点测试 (47)10环境测试 (50)10.1低温测试 (50)10.2高温高湿测试 (50)10.3过电压过流测试 (51)10.4雷击测试 (51)前言本标准是中国联通无线局域网技术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名称及结构如下:1. 《中国联通无线局域网接入点设备技术规范》2. 《中国联通无线局域网接入控制器设备技术规范》3. 《中国联通无线局域网接入点设备测试规范(独立控制型)》4. 《中国联通无线局域网接入点设备测试规范(集中管理型)》本标准是《中国联通无线局域网接入点设备测试规范(集中管理型)》。

话务网设备网管接口测试规范

话务网设备网管接口测试规范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W-041-2006 话务网设备网管接口测试规范T h e N e t w o r k M a n a g e m e n t I n t e r f a c e T e s t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f o r V o i c e N e t w o r k E q u i p m e n t s版本号 4.0.02006-9-20发布2006-9-20实施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发布目录1范围 (1)2引用标准 (1)3术语和定义 (1)4符号和缩略语 (1)5综述 (2)5.1测试总体要求 (3)5.1.1网元硬件平台、版本入网测试 (3)5.1.2网元补丁入网测试 (4)5.1.3OMC版本入网测试 (4)5.1.4OMC补丁入网测试 (5)5.2测试流程 (6)6网管接口能力测试 (7)6.1接口功能测试 (8)6.1.1配置管理接口 (8)6.1.2操作维护接口 (8)6.1.3故障管理接口 (13)6.1.4性能管理接口 (16)6.2接口数据完整性测试 (16)7统计指标准确性测试 (16)7.1测试说明及适用范围 (16)7.2测试要求 (17)7.3测试内容 (17)7.4测试用例 (17)8网管接口测试总结 (17)8.1测试总结 (17)8.2测试文档保存 (18)8.3测试是否通过的判断标准 (18)8.3.1网管接口能力测试 (18)8.3.2统计指标准确性测试 (20)9附录 (20)附录一:测试所用文档模板 (21)(一)设备信息应答模板 (21)(二)网管接口技术规范点对点应答模板 (21)(三)网元数据需求规范应答模板 (21)(四)统计指标准确性测试用例模板 (21)(五)网管接口能力测试用例模板 (21)(六)网管接口测试总结报告模板 (23)附录二:文档命名规则 (23)(一)入网申请表 (23)(二)设备基本信息 (23)(三)网管接口技术规范点对点应答 (23)(四)网管接口能力测试用例 (24)(五)统计指标准确性测试用例 (24)(六)OMC功能测试用例 (24)(七)网管接口测试总结报告 (24)10编制历史 (24)前言为确保话务网设备入网后能及时纳入网管系统进行有效管理,中国移动要求话务网新设备、新版本入网时进行网管接口测试,网管测试包括网管接口测试与统计指标准确性测试。

LAN电气测试规范要点

LAN电气测试规范要点

文件名稱 : LAN Cable 電氣測試規范文件編號 : WI-07-028部門: PM 部 總頁數 : 共 20頁 版次 : A0核准 審核 撰寫 日期劉 剛 2014-04-25 會簽 : 部門 審核 日期 品保部工程部采購部分發部門及份數: 正本: 文管中心 副本: 如下修訂日期:首次發行制訂日期:2014/04/25電線名稱:测试总结果:日期/時間:操作人员: 型号:餘量:(近端串音最差值)软件版本: 主机S/N:測試方式:测试限版本: 远端S/N:電線類型:NVP (额定传输速率): 主机适配器:接线图:(接线方式)主机端……………………………………远端(接收端) 通过贝分(dB) 插入损耗1…………1 长度(m):极限值2------------2 传输时延(ns),极限值5553…………3 时延偏离(ns),极限值506------------6 电阻值(欧姆)在信号传输过程中,信号碰到特性阻抗不连续的地方(端接模块、线缆扭曲挤压),会有较强的反射信号回来,如果链路较短,强列的反射信号得不到足够的衰减,在信号发送端就会检测到较强的回波信号,大的反射信号能会被看成接收的信号,这种效应会产生误码,测试也就会造成回波损耗测试失败。

就像粗水管的水进入细水管时,水流会倒回。

标准委员会注意到此现象,发布了TIA568B.2-3.在附录中对短链路的插入损耗、回波损耗的判断做了修订,引入3dB 原则。

当被测的链路插入损耗小于3dB 时,回波损耗性能可以忽略,不作为判断链路总体性能的通过与否的依据。

标准线标准线测试线测试线 原则2> CAT.6 Permanent link Test3> CAT.5&CAT.5e Channel Test4> CAT.6 Channel Test1)插入损耗(Insertion loss)扁平線)纵向转换损耗纵向转换传输损耗。

中国联通LAN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中国联通LAN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中国联通LAN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范收规验程L通AN工施工及联中国)(试行中国联通发布.中国联通LAN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前言本规范是根据中国联通集团公司的发展需要,结合中国联通“宽带升级提速”建设原则、“光进铜退”发展策略和宽带接入网建设指导意见的要求编制的,用于规范和指导中国联通LAN网络的施工、监理及验收等工作。

本标准由中国联通网络建设部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联通网络建设部北京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者:王晓东、仝长杰中国联通拥有本文件的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中国联通授权许可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泄漏本文件的内容。

中国联通LAN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目录1 ........................................................................................................................................ 适用范围112 ........................................................................................................................................ 引用标准2 ............................................................................................................................................ 3缩略语3 ................................................................................................................................ 4名词术语释义3施工环境和安全检查5 ....................................................................................................................3 5.1................................................................................................................. 施工环境检查45.2 ................................................................................................................. 施工安全检查4设备及器材检验............................................................................................................................ 65安装工艺检查7 ................................................................................................................................5......................................................................................................................... 机架安装7.16 ............................................................................................................. 7.2电缆走道及槽道68 ........................................................................................................................................ 设备安装6................................................................................................................. 机房设备安装8.17 ............................................................................................................. 用户侧设备安装8.27 ......................................................................................................................... 8.3设备接地8缆线布放9 ........................................................................................................................................8..................................................................................................................... 9.1信号线布放8..................................................................................................................... 电源线布放9.201光纤尾纤的布放9.3 ...........................................................................................................0 .............................................................................................................................. 101综合布线施工10.1................................................................................................................... 10缆线的敷设10.21....................................................................................................................... 0 保护措施3 ...................................................................................................................................... 11光缆施工1中国联通LAN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4 .............................................................................................................................. 112工程电气测试4 ...................................................................................................................................... 131随工检查5 ...................................................................................................................... 1设备基本功能检查14 5............................................................................................................................. 115LAN系统测试15.15.............................................................................................................. 1LAN系统组成15.26测试内容 (1)15.36 ............................................................................................................... 1设备测试条件71初步验收16 ......................................................................................................................................81试运行17 ..........................................................................................................................................17.18试运行要求................................................................................................................... 117.218试运行检测...................................................................................................................91竣工验收...................................................................................................................................... 18A0附录以太网交换机设备测试流程....................................................................................... 2B附录8 以太网测试................................................................................................................... 2C9附录3.网管测试流程..............................................................................................................D4 随工检查及工程验收内容........................................................................................... 附录4中国联通LAN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1 适用范围1.1.1本规范主要规定了基于LAN技术的小区LAN网络系统、综合布线、交换机设备施工及验收相关等内容,其它与设计相关内容由《中国联通LAN工程设计规范》进行规定。

LAN接口测试规范0903

LAN接口测试规范0903
Autoneg_Test=1(Autoneg 测 试 ), 1 = enable autonegotiation 0 = disable(打开设置为 1,关闭设置为 0 4.1.3.4 ArpTest = 1(ARP 地址解析协议,1 = enable Address ResolutionProtocol 0 = disable(打开设置为 1,关闭设置为 0, 测试时此项要求打开) 4.1.3.5 HubSlotPort = 0 3 1( Smartbit 测试端口的选择),本行三个 数字分别表示使用 SMARTBITS 上的哪块卡的哪个口进行测试,本例 中 HUB=0 表示选用第一台 SMARTBITS SLOT=4 表示选用第五块测试 卡,PORT=0 表示使用第五块测试卡上的第一个口进行测试。 4.1.3.6 PC_Address = 198.168.70.15(测试 PC IP 地址的设置),此 处 填入被测网卡的 IP 地址,这个地址和下面一行的 SMB ADDRESS 必须 是同一个网段的。 4.1.3.7 SMB_Address = 198.168.70.166(Smartbit IP 地 址 的 设 置 ), 此处填入测试卡端口的 IP 地址,这个地址和上面一行的 PC ADDRESS 必须是同一个网段的。 4.1.3.8 PCMACAddress = 00:10:F3:0d:54:00 # 此处填入被测网卡 的 MAC 地址。 4.1.3.9 DUTName = "pxe" # 此处填入被测网卡的类型,对测试没有 影响,但在测试报告中会有体现 4.1.3.10 general parameters(Smartbit 连结地址,测试,生成报告名
★持续改进的质量、快速灵活的反应、准确及时的交货、有利竞争的成本、文明和谐的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5 NET-1811 LD6NA
Intel965 GM+ICH8 Core 2 T7500 Intel 82541
0 NET-1711 VD4NA(B)
Intel845 GV+ICH4 Intel P 4 2.66G Intel 82551
10
NET1812VD6N A Intel965 GM+ICH8 Core 2 T7500 Intel 82556
左边是 ACTLED,右边是 LILED。指示灯颜色:对于 100M 网口,左边 是绿色灯,右边是橙色灯;对于 1000M 网口,左边是绿色灯,右边是橙绿双 色灯。
2.1.5 10M/100M RJ45 网络接口指示灯测试要求:
2.1.5.1 左边的 ACTLED 表示网络活动情况,为绿色灯,收发数据时,绿 色灯应为“闪烁”状态,无数据传输时,左边指示灯应为“常灭” 状态。有广播包时, ACTLED 灯会“闪烁”属于正常。
PCI
GLCI
LHale Waihona Puke I网口速率1000M
1000M
1000M
100M
1000M
100M
操作系统
吞吐量 包长 (%)
(byte)
64
35
35
双向吞
128
65
50
吐量(线 256
95
65
速百分
512
100
75
比)
1024
100
85
1280
100
90
1518
100
90
丢包率 包长 (%) (byte)
64
65
★持续改进的质量、快速灵活的反应、准确及时的交货、有利竞争的成本、文明和谐的环境★
研祥智能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文件名称: LAN 接口测试规范
编号:
版本:
页次:
2.1.7.3 关机后,并且不拔市电,支持网络唤醒的网口指示灯和其他网络
接口的指示灯一样,都统一要求为“熄灭”状态。 2.1.8 多网络接口系统下顺序识别要求:
0 NET-1719 CLD5NA
Intel910 GM+ICH6 Celeron M 600M Intel 82562
说明: 1) 网口的吞吐量及丢包率参考以上平台,根据 CPU 的大小可以做相应对比,相
同芯片组和 CPU 的情况下吞吐量误差小于 3%,丢包率误差小于 5%。 2) 对于两个网口及两个以上,用 LINUX 系统;对于单网口,用 Windows XP 或者
Windows2000,运行 NICtest.tcl 脚本。 3) 多网口主板使用 Smartbits 时,按顺序选取 2 个网口进行测试,例如 LAN1、2,
LAN3、4,LAN5、6 等。 2.2.2 Qcheck 软件测试要求(完全为应用层的测试)
双向发包(上行、下行总和的平均值)性能测试通过的条件参考: 100M 带宽测试值不少于 50Mbps(P4 主板) 40Mbps(P3 主板) 30Mbps(586 主板)20Mbps(586 以下主板) 1000M 带宽测试值不少于 400Mbps(PCI 总线的假 1000M 网卡测试值不低于 300M)
70
双向丢
128
40
55
包率
256
10
40
512
0
25
1024
0
15
LINUX
10
35
13
60
15
95
20
95
20
100
20
100
20
100
95
65
95
45
90
10
85
10
85
0
35
30
45
55
55
95
70
95
80
95
90
100
90
100
70
70
60
45
45
5
30
5
20
5
★持续改进的质量、快速灵活的反应、准确及时的交货、有利竞争的成本、文明和谐的环境★
研祥智能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文件名称: LAN 接口测试规范
编号:
版本:
页次:
1280 1518 主板
参考平 台
芯片组 CPU
网口芯 片
0
10
85
0
10
0
0 NET-1841 VD6NA
AMD690E+ SB600 AMD/6000 + Intel 82571
10 NET-1811 LD6NA
Intel965 GM+ICH8 Core 2 T7500 Intel 82573
Autoneg_Test=1(Autoneg 测 试 ), 1 = enable autonegotiation 0 = disable(打开设置为 1,关闭设置为 0 4.1.3.4 ArpTest = 1(ARP 地址解析协议,1 = enable Address ResolutionProtocol 0 = disable(打开设置为 1,关闭设置为 0, 测试时此项要求打开) 4.1.3.5 HubSlotPort = 0 3 1( Smartbit 测试端口的选择),本行三个 数字分别表示使用 SMARTBITS 上的哪块卡的哪个口进行测试,本例 中 HUB=0 表示选用第一台 SMARTBITS SLOT=4 表示选用第五块测试 卡,PORT=0 表示使用第五块测试卡上的第一个口进行测试。 4.1.3.6 PC_Address = 198.168.70.15(测试 PC IP 地址的设置),此 处 填入被测网卡的 IP 地址,这个地址和下面一行的 SMB ADDRESS 必须 是同一个网段的。 4.1.3.7 SMB_Address = 198.168.70.166(Smartbit IP 地 址 的 设 置 ), 此处填入测试卡端口的 IP 地址,这个地址和上面一行的 PC ADDRESS 必须是同一个网段的。 4.1.3.8 PCMACAddress = 00:10:F3:0d:54:00 # 此处填入被测网卡 的 MAC 地址。 4.1.3.9 DUTName = "pxe" # 此处填入被测网卡的类型,对测试没有 影响,但在测试报告中会有体现 4.1.3.10 general parameters(Smartbit 连结地址,测试,生成报告名
2.1.6.2 右边的 LILED 采用的是双色灯,用来区别表示不同外部网络连接 速度,双色灯的颜色含义分别表示:连接 1000M 网络时亮“绿灯”, 连接 100M 网络时亮“橙灯”,连接 10M 网络时双色灯为“熄灭”状 态。
2.1.6.3 关机后,所有网口(包括接上网线的或不接网线的)指示灯都统一 要求为“熄灭”状态,包括支持网络唤醒的网络接口。
★持续改进的质量、快速灵活的反应、准确及时的交货、有利竞争的成本、文明和谐的环境★
研祥智能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文件名称: LAN 接口测试规范
编号:
版本:
页次:
2.1.5.2 右边的 LILED 表示网络链接情况或网速指示情况,为橙色灯,当 有网络链接时,如果连接的是 100M,橙色灯应为“常亮”状态,表 示 100Mbps。如果是连接的是 10M,橙色灯应为“常灭”状态。无网 络连接时,指示灯应为“常灭”状态。
2.1.8.1 多网络接口在 Linux 系统下排序需与实际丝印标识一致,在
Windows 系统下排序不作要求。
2.2 性能测试要求:
2.2.1Smartbits 性能测试要求
2.2.1.1 吞吐量 (Throughput)、丢包率(Packet Loss)
按网口类型来分类
网口类型
PCI-E×4 PCI-E×1 PCI
3 基本功能的方法和步骤:
3.1 基本功能测试: 3.1.1 单网口测试逻辑示意图
★持续改进的质量、快速灵活的反应、准确及时的交货、有利竞争的成本、文明和谐的环境★
研祥智能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文件名称: LAN 接口测试规范
编号:
版本:
页次:
3.1.2 多网口测试逻辑示意图:
3.1.3 在带包转发功能的 Win32 操作系统中安装网卡驱动程序,安装配置网络 组件,采用固定 IP。若有多个被测网卡,应设定不同网络段的 IP 地址和 网络掩码。
4 性能测试方法和步骤(Smartbits 性能测试方法和步骤)
4.1 单网口性能测试(TCLSH.exe,脚本测试程式) 4.1.1 开启被测试主机上的 IP 转发功能,各测试主机设置网关为相连接的被 测试网卡的 IP 地址。 4.1.2 在被测试主机上运行 UDPserver 软件。 4.1.3 在测试主机中设置“SAMPLE.ini”配置文档,设置要求如下: 4.1.3.1 设置数据包大小和个数“PacketSizes =
3.1.4 用测试用网线(点对点方式)连接被测网卡与测试工具网卡。 3.1.5 与各被测网卡所连接的主机上的测试工具网卡应配置为同一网络段的
不同 IP 地址。各同时运行 PING xxx.xxx.xxx.xxx –n 1000 命令测试与 各自相连接主机的网络连接,应都能同时成功。 3.1.6 运行多个 explorer.exe 程序,按 IP 地址访问各个测试主机。 3.1.7 用 10M/100M、1000M 的测试工具网卡来进行上述测试,应都能成功。 (1000M 的测试仅适用于 1000M 的被测试网卡) 3.2 网络唤醒功能测试: 3.2.1 在连接网络的情况下,当网络没有传输数据时,进入休眠模式(S4), 系统将电源键设为休眠功能) 3.2.2 在连接网络的情况下,当网络没有传输数据时,进入待机模式(S1), ★持续改进的质量、快速灵活的反应、准确及时的交货、有利竞争的成本、文明和谐的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