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单片机串口输出

合集下载

mcs-51单片机的引脚和输入输出端口

mcs-51单片机的引脚和输入输出端口

MCS-51单片机的引脚和输入输出端口MCS-51有4组8位I/O口,共占用32个引脚:P0、P1、P2和P3口,P1、P2和P3为准双向口,P0口则为双向三态输入输出口。

●P0口(P0.0~P0.7)占用32~39脚;●P1口(P1.0~P1.7)占用1~8脚;●P2口(P2.0~P2.7)占用21~28脚;●P3口(P3.0~P3.7)占用10~17脚;这四个口的主要功能如下:(1) P0 口是一个8位不带内部上拉电阻的漏极开路型准双向I/O口,因此该口输出时需外接上拉电阻,而P1 、P2 和P3口都是带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

(2) 在访问片外ROM时,P0口分时兼作数据总线和低8位地址线;P2口作高位地址线。

(3) 内部带程序存储器的芯片,在EPROM编程和程序验证时,P1输入低8位地址,P2输入高8位地址,P0输入指令代码。

(注:P1、P2作输入口时,必须要使每位先置“1”,才能读入外部数据。

)(4) P3口除作双向I/0口外还兼有专用功能。

P0口和P2口:图1为P0口和P2口其中一位的电路图,由图可见,电路中包含一个数据输出锁存器和两个三态数据输入缓冲器,另外还有一个数据输出的驱动和控制电路。

这两组口线用来作为CPU与外部数据存储器、外部程序存储器和I/O扩展口,而不能像P1、P3直接用作输出口。

它们一起可以作为外部地址总线,P0口身兼两职,既可作为地址总线,也可作为数据总线。

P2口作为外部数据存储器或程序存储器的地址总线的高8位输出口AB8-AB15,P0口由ALE选通作为地址总线的低8位输出口AB0-AB7。

外部的程序存储器由PSEN信号选通,数据存储器则由WR和RD读写信号选通,因为216=64k,所以8051最大可外接64kB的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P1口:图2为P1口其中一位的电路图,P1口为8位准双向口,每一位均可单独定义为输入或输出口,当作为输入口时,1写入锁存器,Q(非)=0,T2截止,内上拉电阻将电位拉至1,此时该口输出为1,当0写入锁存器,Q(非)=1,T2导通,输出则为0。

51单片机串口设置及应用

51单片机串口设置及应用

51单片机串口设置及应用单片机的串口设置及应用是指通过单片机的串口功能来进行通信的一种方式。

串口通信是一种全双工通信方式,可以实现双向数据传输。

单片机通过串口可以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如计算机、传感器、LCD显示屏等。

1. 串口设置:单片机的串口通信一般需要进行以下设置:(1)串口模式选择: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串口工作模式,一般有异步串口和同步串口两种。

(2)波特率设置:串口通信需要设置一个波特率,即数据传输速率。

常见的波特率有9600、19200、115200等,需要与通信的设备保持一致。

(3)数据位设置:设置传输的数据位数,常见的有8位、9位等。

(4)停止位设置:设置停止位的个数,常见的有1位、2位等。

(5)校验位设置:可以选择是否启用校验位,校验位主要用于检测数据传输的正确性。

2. 串口应用:串口通信在很多领域都得到广泛应用,下面列举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1)串口与计算机通信:通过串口可以实现单片机与计算机的通信,可以进行数据的读写、控制等操作。

例如,可以通过串口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发送给计算机,由计算机进行进一步处理分析。

(2)串口与传感器通信:串口可以与各种传感器进行通信,可以读取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并进行处理和控制。

例如,可以通过串口连接温度传感器,读取实时的温度数据,然后进行温度控制。

(3)串口与LCD显示屏通信:通过串口可以实现单片机与LCD显示屏的通信,可以将需要显示的数据发送给LCD显示屏进行显示。

例如,可以通过串口将单片机采集到的数据以数字或字符的形式显示在LCD上。

(4)串口与外部存储器通信:通过串口可以与外部存储器进行通信,可以读写存储器中的数据。

例如,可以通过串口读取SD卡中存储的图像数据,然后进行图像处理或显示。

(5)串口与其他设备通信:通过串口可以和各种其他设备进行通信,实现数据的传输和控制。

例如,可以通过串口与打印机通信,将需要打印的数据发送给打印机进行打印。

总结:单片机的串口设置及应用是一种实现通信的重要方式。

51单片机串口通信(相关例程)

51单片机串口通信(相关例程)

51单片机串口通信(相关例程) 51单片机串口通信(相关例程)一、简介51单片机是一种常用的微控制器,它具有体积小、功耗低、易于编程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和嵌入式系统中。

串口通信是51单片机的常见应用之一,通过串口通信,可以使单片机与其他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交互和通信。

本文将介绍51单片机串口通信的相关例程,并提供一些实用的编程代码。

二、串口通信基础知识1. 串口通信原理串口通信是通过串行数据传输的方式,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将信息分为一个个字节进行传输。

在51单片机中,常用的串口通信标准包括RS232、RS485等。

其中,RS232是一种常用的串口标准,具有常见的DB-9或DB-25连接器。

2. 串口通信参数在进行串口通信时,需要设置一些参数,如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等。

波特率表示在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比特数,常见的波特率有9600、115200等。

数据位表示每个数据字节中的位数,一般为8位。

停止位表示停止数据传输的时间,常用的停止位有1位和2位。

校验位用于数据传输的错误检测和纠正。

三、串口通信例程介绍下面是几个常见的51单片机串口通信的例程,提供给读者参考和学习:1. 串口发送数据```C#include <reg51.h>void UART_Init(){TMOD = 0x20; // 设置计数器1为工作方式2(8位自动重装) TH1 = 0xFD; // 设置波特率为9600SCON = 0x50; // 设置串口工作方式1,允许串行接收TR1 = 1; // 启动计数器1}void UART_SendChar(unsigned char dat){SBUF = dat; // 发送数据while (!TI); // 等待发送完成TI = 0; // 清除发送完成标志}void main(){UART_Init(); // 初始化串口while (1){UART_SendChar('A'); // 发送字母A}}```2. 串口接收数据```C#include <reg51.h>void UART_Init(){TMOD = 0x20; // 设置计数器1为工作方式2(8位自动重装) TH1 = 0xFD; // 设置波特率为9600SCON = 0x50; // 设置串口工作方式1,允许串行接收TR1 = 1; // 启动计数器1}void UART_Recv(){unsigned char dat;if (RI) // 检测是否接收到数据{dat = SBUF; // 读取接收到的数据 RI = 0; // 清除接收中断标志// 处理接收到的数据}}void main(){UART_Init(); // 初始化串口EA = 1; // 允许中断ES = 1; // 允许串口中断while (1)// 主循环处理其他任务}}```3. 串口发送字符串```C#include <reg51.h>void UART_Init(){TMOD = 0x20; // 设置计数器1为工作方式2(8位自动重装) TH1 = 0xFD; // 设置波特率为9600SCON = 0x50; // 设置串口工作方式1,允许串行接收TR1 = 1; // 启动计数器1}void UART_SendString(unsigned char *str){while (*str != '\0')SBUF = *str; // 逐个发送字符while (!TI); // 等待发送完成TI = 0; // 清除发送完成标志str++; // 指针指向下一个字符}}void main(){UART_Init(); // 初始化串口while (1){UART_SendString("Hello, World!"); // 发送字符串}}```四、总结本文介绍了51单片机串口通信的基础知识和相关编程例程,包括串口发送数据、串口接收数据和串口发送字符串。

51单片机串口通信程序。。含详细例子

51单片机串口通信程序。。含详细例子

{ P3_4=0; P3_3=1;
} void RstPro()//编程器复位 {
pw.fpProOver();//直接编程结束 SendData();//通知上位机,表示编程器就绪,可以直接用此函数因为协议号(ComBuf[0])还没被修改,下同 }
void ReadSign()//读特征字 {
} void serial () interrupt 4 using 3 //串口接收中断函数 {
if (RI) { RI = 0 ; ch=SBUF; read_flag= 1 ; //就置位取数标志 }
} main()
{ init_serialcom(); //初始化串口 while ( 1 ) { if (read_flag) //如果取数标志已置位,就将读到的数从串口发出 { read_flag= 0 ; //取数标志清 0 send_char_com(ch); } }
while(RI == 0); RI = 0; c = SBUF; // 从缓冲区中把接收的字符放入 c 中 SBUF = c; // 要发送的字符放入缓冲区 while(TI == 0); TI = 0; } }
4.//////////////// /////////////////////////////////////////////////////////
SendData(); } else break;//等待回应失败 } pw.fpProOver();//操作结束设置为运行状态 ComBuf[0]=0;//通知上位机编程器进入就绪状态 SendData(); }
void Lock()//写锁定位
{
pw.fpLock();
SendData();

51单片机串行口的工作方式

51单片机串行口的工作方式
☞再比如要显示“3” 须令a b c d g 为“0” 电平,e f h为“1”电平。
hgfedcba
a
fg b
e
c
dh
共阳极
累加器 A hgfedcba
0C0H = “0”
0B0H = “3”
例:利用串行口工作方式0扩展出8位并行I/O 口,驱动共阳LED数码管显示0—9。
VCC TxD RxD
☞方式2的波特率 = fosc 2SMOD/64 即: fosc 1/32 或 fosc 1/64 两种
☞奇偶校验是检验串行通信双方传输的数据正确与 否的一个措施,并不能保证通信数据的传输一定正 确。
换言之:如果奇偶校验发生错误,表明数据传输 一定出错了;如果奇偶校验没有出错,绝不等于数 据传输完全正确。
☞ REN:串行口接收允许位。 REN=1 允许接收
☞ TB8,RB8,TI,RI等位由运行中间的情况 决定,可先写成 “0”
三、工作方式2: 9位UART(1+8+1+1位)两种波特率
☞由于波特率固定,常用于单片机间通讯。 数据由8+1位组成,通常附加的一位 (TB8/RB8)用于“奇偶校验”。
☞ 溢出率:T1溢出的频繁程度 即:T1溢出一次所需时间的倒数。
☞ 波特率 =
2SMOD fosc 32 12(2n - X)
其中:X 是定时器初值
☞ 初值 X = 2n -
2SMOD fosc 32 波特率 12
常用波特率和T1初值查表
☞表格有多种, 晶振也不止一种
串口波特率 (方式1,3)
74LS164
hgfedcba
A B
CLK
CLR
74LS164

51单片机串口工作方式0和1解析

51单片机串口工作方式0和1解析

RXD
7.1.1 串行口控制寄存器SCON b7 b6 b5 b4 b3 b2 b1 TI b0 RI
SM0 SM1 SM2 REN TB8 RB8
9FH 9EH 9DH 9CH 9BH 9AH 99H 98H
SM0、SM1 —— 串行接口工作方式定义位
• SM0、SM1 = 00 —— 方式 0,8位同步移位寄存器 • SM0、SM1 = 01 —— 方式 1,10 位异步接收发送 • SM0、SM1 = 10 —— 方式 2,11 位异步接收发送 • SM0、SM1 = 11 —— 方式 3,11 位异步接收发送 注意: 方式 0 的特点,方式 2、方式 3 的差异
寄存器 SCON、PCON、SBUF
寄存器 IE、IP
• MCS-51 单片机串Fra bibliotek接口工作方式 方式 0 方式 2 方式 1 方式 3
有两个数据缓冲寄存器 SBUF,一个输入移位寄存器,一个 串行控制寄存器SCON和一个特殊功能寄存器PCON等组成。 8 位SBUF是全双工串行接口寄存器, 它是特殊功能寄存器, 地址为 99H,不可位寻址;串行输出时为发送数据缓冲器,发送
时钟振荡频率为6MHz或12 MHz时,产生的比特率偏差较大, 故用到串口通信时通常选用11.0592MHZ晶体振荡器。
串行口的结构
• MCS-51 单片机串行接口的硬件
P3.0 位的第二功能 —— 收端 RXD P3.1 位的第二功能 —— 发端 TXD
• MCS-51 单片机串行接口的控制
比特率 比特率
= /12
P.110
=
/32 计1次 计3次 计3次 计6次 计12次 计24次
=
/12/计次/16

51单片机串口通信原理

51单片机串口通信原理

51单片机串口通信原理详解1. 引言串口(Serial Port)是一种常用于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接口,它是一种逐位传输的方式。

51单片机是一种非常常用的单片机,串口通信是其重要的通信方式之一。

本文将详细解释51单片机串口通信的基本原理,包括串口通信的定义、硬件连接示意图、通信协议、数据传输过程以及数据接收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2. 串口通信定义串口通信是一种通过串行通路进行数据传输的通信方式。

它是一种点对点的通信协议,即通信的两端通过共享数据线进行数据交换。

3. 硬件连接示意图完成串口通信,需要将单片机与外部设备进行连接。

下图是一个常见的串口通信连接示意图:___| |TXD <-|---|---> RXD| |RXD <-|---|---> TXD|___|单片机外部设备通常,单片机的TXD引脚连接到外部设备的RXD引脚,而单片机的RXD引脚连接到外部设备的TXD引脚。

4. 串口通信协议串口通信需要明确一种通信协议,以规定数据的传输格式和相关参数。

在51单片机中,常用的串口通信协议有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和USART(Universal Synchronous Asynchronous Receiver Transmitter)。

UART是指不使用时钟信号而直接利用起始位、数据位和停止位来传输数据的协议,属于异步通信。

USART是指同步和异步传输都能实现的通信协议。

5. 数据传输过程串口通信的数据传输过程可以分为发送和接收两个部分。

5.1 发送数据发送数据的步骤如下:1.配置串口通信参数,包括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等。

2.将要发送的数据存放在发送缓冲区中。

3.设置发送开始标志位。

4.如果发送缓冲区为空,则等待直到缓冲区不为空。

5.将发送缓冲区中的数据通过串口发送出去。

6.等待发送完成。

51单片机串口通信程序

51单片机串口通信程序

51单片机串口通信程序51单片机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款微控制器,在国内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在很多应用场景中,需要通过串口进行通信,以实现数据传输。

本文将介绍51单片机串口通信程序的编写方法。

一、串口介绍串口是一种通信接口,用于在电子设备之间传输数据。

其主要特点是一条通信线路同时只能传输一位数据,因此称为串口。

串口和并口属于不同的通信接口标准。

串口的优点是具有通信距离远、传输速率快、可靠性高等优点,因此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中。

串口有两种工作模式:同步模式和异步模式。

在实际应用中,异步串口通信更为常见。

二、异步串口通信原理在异步串口通信中,数据的传输是通过发送端和接收端的时钟信号不同步实现的。

在发送数据时,发送端会发出一个起始位,接下来是数据位,最后是一个或多个停止位。

在接收端,当检测到起始位时,开始接收数据。

根据通信协议,在接收完数据位后,接收端会判断是否正确,然后再结束本次通信。

1. 硬件连接在51单片机和电脑之间进行串口通信,需要用到串口转USB线。

将串口转USB线的TxD接口与51单片机的P3.1接口相连,RxD接口与P3.0接口相连。

此外,需要一个5V的电源供给51单片机。

2. 准备工作在编写程序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1)将P3口设为外部中断P3口的最低2位是外部中断的2个输入端,需要将它们设为中断输入。

EA=1;EX0=1;(2)设置波特率串口通信需要设置波特率。

常见的波特率有9600、19200、38400等。

对应的波特率常数为0xFD、0xFA、0xF4等。

TH1=0xFD;//波特率9600(3)使能串口中断在发送和接收数据时,会不断产生中断,需要将中断使能。

ES=1;//允许串口中断3. 编写程序(1)发送数据void SendData(unsigned char SendBuff[],unsigned int ULength){unsigned int i;for(i=0;i<ULength;i++){SBUF=SendBuff[i];//发送数据while(TI==0); //等待,直到发送完成TI=0;}}(2)接收数据(3)主函数TMOD|=0x20;//定时器1工作方式2TH1=0xFD;//波特率9600TR1=1;//打开定时器1SCON=0x50;//串口方式1,8位数据,无校验,1停止位EA=1;//开总中断ES=1;//开串口中断while(1){SendData(pSendData,4);//发送数据 RecvData(pRecvData,4);//接收数据if(pRecvData[0]=='K'){P0=0x01;//点亮LED}else{P0=0x00;//关闭LED}}}四、总结。

51单片机模拟串口通讯

51单片机模拟串口通讯

论坛新老朋友们。

祝大家新年快乐。

在新的一年开始的时候,给大家一点小小的玩意。

工程师经常碰到需要多个串口通信的时候,而低端单片机大多只有一个串行口,甚至没有串口。

这时候无论是选择高端芯片,还是更改系统设计都是比较麻烦的事。

我把以前搞的用普通I/O口模拟串行口通讯的程序拿出来,供大家参考,希望各位兄弟轻点拍砖。

基本原理:我们模拟的是串行口方式1.就是最普通的方式。

一个起始位、8个数据位、一个停止位。

模拟串行口最关键的就是要计算出每个位的时间。

以波特率9600为例,每秒发9 600个位,每个位就是1/9600秒,约104个微秒。

我们需要做一个精确的延时,延时时间+对IO口置位的时间=104微秒。

起始位是低状态,再延时一个位的时间。

停止位是高状态,也是一个位的时间。

数据位是8个位,发送时低位先发出去,接收时先接低位。

了解这些以后,做个IO模拟串口的程序,就是很容易的事。

我们开始。

先上简单原理图:就一个MAX232芯片,没什么好说的,一看就明白。

使用单片机普通I/ O口,232数据输入端使用51单片机P3.2口(外部中断1口,接到普通口上也可以,模拟中断方式的串行口会有用。

呵呵)。

数据输出为P0.4(随便哪个口都行)。

下面这个程序,您只需吧P0.4 和P3.2 当成串口直接使用即可,经过测试完全没有问题.2、底层函数代码如下:sbit TXD1 = P0^4; //定义模拟输出脚sbit RXD1 = P3^2; //定义模拟输入脚bdata unsigned char SBUF1; //定义一个位操作变量sbit SBUF1_bit0 = SBUF1^0;sbit SBUF1_bit1 = SBUF1^1;sbit SBUF1_bit2 = SBUF1^2;sbit SBUF1_bit3 = SBUF1^3;sbit SBUF1_bit4 = SBUF1^4;sbit SBUF1_bit5 = SBUF1^5;sbit SBUF1_bit6 = SBUF1^6;sbit SBUF1_bit7 = SBUF1^7;void delay_bps() {unsigned char i; for (i = 0; i < 29; i++); _nop_(); _nop_();} //波特率9600 模拟一个9600波特率unsigned char getchar2() //模拟接收一个字节数据{while (RXD1);_nop_();_nop_();_nop_();_nop_();_nop_();_nop_();_nop_();_nop_(); delay_bps();SBUF1_bit0 = RXD1; //0delay_bps();SBUF1_bit1 = RXD1; //1delay_bps();SBUF1_bit2 = RXD1; //2delay_bps();SBUF1_bit3 = RXD1; //3delay_bps();SBUF1_bit4 = RXD1; //4delay_bps();SBUF1_bit5 = RXD1; //5delay_bps();SBUF1_bit6 = RXD1; //6delay_bps();SBUF1_bit7 = RXD1; //7delay_bps();return(SBUF1) ; //返回读取的数据}void putchar2(unsigned char input) //模拟发送一个字节数据{SBUF1 = input;TXD1 = 0; //起始位delay_bps();TXD1 = SBUF1_bit0; //0delay_bps();TXD1 = SBUF1_bit1; //1delay_bps();TXD1 = SBUF1_bit2; //2delay_bps();TXD1 = SBUF1_bit3; //3delay_bps();TXD1 = SBUF1_bit4; //4delay_bps();TXD1 = SBUF1_bit5; //5delay_bps();TXD1 = SBUF1_bit6; //6delay_bps();TXD1 = SBUF1_bit7; //7delay_bps();TXD1 = 1; //停止位delay_bps();}3、实现串行通讯。

玩转51单片机的串口通讯

玩转51单片机的串口通讯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IEN0 EA EADC ET2 ES0 ET1 EX1 ET0 EX0 IEN1 EFCOF EI2C EPWM ESCM EHSEC ES1 EX2 ESPI 输入: 无 输出: 无 *****************************************************************************/ void InitSys(void) { P0SS = Bin(00000000); P1SS = Bin(00000000); P0CR P0PCR P0 P1CR P1PCR P1 P2CR P2PCR P2 = = = = = = = = = Bin(00000000); Bin(00000000); Bin(00000000); Bin(00000000); Bin(00000000); Bin(00000000); Bin(00000000); Bin(00000000); Bin(00000000);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 //
TL0 TH0 TL1 TH1 TH1 = TL1 =
= LOBYTE(CLOCK_1MS); = HIBYTE(CLOCK_1MS); = LOBYTE(CLOCK_1MS); = HIBYTE(CLOCK_1MS); 0xe5; 0xe5;
此部分为笔 者为验证流 水 灯 自 行 DIY 的元件
由于常用的 51 单片机只有一个串行通讯口,且简易仿真器大都是通过串口来完成仿真 时的通讯功能的,还有很多 51 单片机是通过串口来 ISP 程序的 (比如 STC 和 NXP 的 51 单片 机) 。因而遇到有串行通讯的应用时,过去都采用直接把程序烧写到目标系统后然后联机测 试结果,有问题时重新改程序,重新下载测试来实现的(俗称盲调) ,俺过去都用 AT89S52 加一个下载器来调试此类应用,因为它下载程序时,不占用串口,故串口可与目标系统直接 相连。中颖新推的 8 位 51 单片机具有 JTAG 仿真功能,因而对于调试具有串行通讯外设的 应用系统带来了一个新的选择。 “51 单片机串行通讯” ,这个话题我想大家初次看到,也许会觉得很简单,但您真的用 好串口的监视和可靠通讯两大主要功能吗?本文将结合本人的工作经验以中颖 8 位 51 增强 型 SOC 单片机为平台讲述如何用好串行通讯功能,中颖单片机有双串口,非常适合有多种 通讯要求的应用,比如集散控制系统的中位机硬件平台,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时间仓促,如有不当或不对之处,还请各位不吝指正。 文档版本(V1.0)

51单片机的串口工作方式

51单片机的串口工作方式
• 数据由RXD端输出或输入,同时由TXD端输出同步移位脉冲信号。 • 移位数据的发送和接收以一个字符的8位为一组,不设起始位和停
止位。 • 低位在前,高位在后。其格式为:
2. 串口工作方式0
方式0 输出
方式0 输入
2. 串口工作方式0
方式0
接收和发送电路
串入并出
并入串出

每当发送或接收完8位数据后,硬件会自动置TI或RI为1,CPU响应TI或
2SMOD·fosc 波特率= 32·12·(256-TH1)(与方式1相同)
方式3
3. 串口工作方式2和3
数据发送
TI=0,发送数据前,先由软件设置TB8,可使用如下指令完成: SETB TB8 ; 将TB8位置1 CLR TB8 ; 将TB8位置0
然后再向SBUF写入8位数据,并以此来启动串行发送。一帧数据发送完毕后,CPU自动将TI置1, 其过程与方式1相同。
51单片机的串 口工作方式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教学目标
>> (1)了解单片机串口四种工作方式; >> (2)掌握串口四种工作方式的特点。
1. 51单片机串口工作方式
SCON (98H)
SM0 SM1 SM2 REN TB8 RB8 TI RI
SM0 SM1 工作方式
功能说明
00
0
同步移位寄存器输入/输出,波特率固定为fosc/12
3. 串口工作方式1
方式1为波特率可变的8位异步通信接口。波特率由下式确定:
方式1波特率 =
定时器T1的溢出率
式中,SMOD为PCON寄存器的最高位的值(0或1)。
3. 串口工作方式2和3
11位数据 的异步通信

MCS-51单片机的串行口及控制寄存器

MCS-51单片机的串行口及控制寄存器

位序
B7
B6
B5
B4
B3
B2
B1
B0
位符
smod
/
/
/
GF1
Hale Waihona Puke GF0PDIDL

PD和IDL:是CHMOS单片机用于进入低功耗方式的控制位,在第 2章中已介绍过这两位的应用。
GF1和GF0:用户使用的一般标志位。
smod:串行口波特率倍增位,当smod=1时,串行口波特率增加 1倍。系统复位时,smod=0。
位地 址
位符 号
0AFH 0AEH 0ADH 0ACH 0ABH 0AAH 0A9H 0A8 H
EA
/
/
ES
ET1
EX1
ET1 EX0
其中与串行口有关的是ES位。当ES=0时,禁止串行口的中断; 当ES=1时,表示允许串行口中断。EX0、ET0、EX1、ET1分别表示 对外中断0、定时器/计数器0、外中断1、定时器/计数器1个中断 源的中断允许控制,EA是中断总允许控制位,详见本书第5章介绍。
PCON寄存器的B6、B5、B4位未定义。
3. 中断允许寄存器IE
中断允许寄存器IE,是MCS-51单片机中实现是否开放某 中断源中断的控制寄存器,在第5章中已做过介绍。IE寄存 器 是 可 寻 址 的 寄 存 器 , 其 字 节 地 址 为 0 A8H, 位 地 址 由 0A8H~0AFH,IE寄存器各位定义如下:
0BBH PT1
0BAH PX1
0B9H PT0
0B8H
PX0
其中与串行口有关的是PS位,当PS=0时,表示串行口中断处于 低优先级别;当PS=1时,表示串行口中断处于高优先级别。PX0、 PT0、PX1、PT1分别控制外中断0、定时器/计数器0、外中断1、定 时器/计数器1中断源的中断优先级别,详见本书第5章介绍。

51单片机模拟串口的三种方法

51单片机模拟串口的三种方法

51单片机模拟串口的三种方法51单片机模拟串口的三种方法随着单片机的使用日益频繁,用其作前置机进行采集和通信也常见于各种应用,一般是利用前置机采集各种终端数据后进行处理、存储,再主动或被动上报给管理站。

这种情况下下,采集会需要一个串口,上报又需要另一个串口,这就要求单片机具有双串口的功能,但我们知道一般的51系列只提供一个串口,那么另一个串口只能靠程序模拟。

本文所说的模拟串口,就是利用51的两个输入输出引脚如P1.0和P1.1,置1或0分别代表高低电平,也就是串口通信中所说的位,如起始位用低电平,则将其置0,停止位为高电平,则将其置1,各种数据位和校验位则根据情况置1或置0。

至于串口通信的波特率,说到底只是每位电平持续的时间,波特率越高,持续的时间越短。

如波特率为9600BPS,即每一位传送时间为1000ms/9600=0.104ms,即位与位之间的延时为为0.104毫秒。

单片机的延时是通过执行若干条指令来达到目的的,因为每条指令为1-3个指令周期,可即是通过若干个指令周期来进行延时的,单片机常用11.0592M的的晶振,现在我要告诉你这个奇怪数字的来历。

用此频率则每个指令周期的时间为(12/11.0592)us,那么波特率为9600BPS每位要间融多少个指令周期呢?指令周期s=(1000000/9600)/(12/11.0592)=96,刚好为一整数,如果为4800BP S则为96x2=192,如为19200BPS则为48,别的波特率就不算了,都刚好为整数个指令周期,妙吧。

至于别的晶振频率大家自已去算吧。

现在就以11.0592M的晶振为例,谈谈三种模拟串口的方法。

方法一:延时法通过上述计算大家知道,串口的每位需延时0.104秒,中间可执行96个指令周期。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sbit P1_0 = 0x90;sbit P1_1 = 0x91;sbit P1_2 = 0x92;#define RXD P1_0#define TXD P1_1#define WRDYN 44 //写延时#define RDDYN 43 //读延时//往串口写一个字节void WByte(uchar input){uchar i=8;TXD=(bit)0; //发送启始位Delay2cp(39);//发送8位数据位while(i--){TXD=(bit)(input&0x01); //先传低位Delay2cp(36);input=input>>1;}//发送校验位(无)TXD=(bit)1; //发送结束位Delay2cp(46);}//从串口读一个字节uchar RByte(void){uchar Output=0;uchar i=8;uchar temp=RDDYN;//发送8位数据位Delay2cp(RDDYN*1.5); //此处注意,等过起始位 while(i--){Output >>=1;if(RXD) Output |=0x80; //先收低位Delay2cp(35); //(96-26)/2,循环共占用26个指令周期}while(--temp) //在指定的时间内搜寻结束位。

51单片机串口通信

51单片机串口通信

51单片机串口通信串行口通信是一种在计算机和外部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通信方式,其中包括了并行通信、RS-232通信、USB通信等。

而在嵌入式系统中,最常见、最重要的通信方式就是单片机串口通信。

本文将详细介绍51单片机串口通信的原理、使用方法以及一些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一、串口通信的原理串口通信是以字节为单位进行数据传输的。

在串口通信中,数据传输分为两个方向:发送方向和接收方向。

发送方将待发送的数据通过串行转并行电路转换为一组相对应的并行信号,然后通过串口发送给接收方。

接收方在接收到并行信号后,通过串行转并行电路将数据转换为与发送方发送时相对应的数据。

在51单片机中,通过两个寄存器来实现串口通信功能:SBUF寄存器和SCON寄存器。

其中,SBUF寄存器用于存储要发送或接收的数据,而SCON寄存器用于配置串口通信的工作模式。

二、51单片机串口通信的使用方法1. 串口的初始化在使用51单片机进行串口通信之前,需要进行串口的初始化设置。

具体的步骤如下:a. 设置波特率:使用波特率发生器,通过设定计算器的初值和重装值来实现特定的波特率。

b. 串口工作模式选择:设置SCON寄存器,选择串行模式和波特率。

2. 发送数据发送数据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a. 将要发送的数据存储在SBUF寄存器中。

b. 等待发送完成,即判断TI(发送中断标志位)是否为1,如果为1,则表示发送完成。

c. 清除TI标志位。

3. 接收数据接收数据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a. 等待数据接收完成,即判断RI(接收中断标志位)是否为1,如果为1,则表示接收完成。

b. 将接收到的数据从SBUF寄存器中读取出来。

c. 清除RI标志位。

三、51单片机串口通信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1. 波特率不匹配当发送方和接收方的波特率不一致时,会导致数据传输错误。

解决方法是在初始化时确保两端的波特率设置一致。

2. 数据丢失当发送方连续发送数据时,接收方可能会出现数据丢失的情况。

51单片机C语言应用开发实例精讲8结构实例6:单片机的串口通信

51单片机C语言应用开发实例精讲8结构实例6:单片机的串口通信

8. 结构实例6:单片机串口通信虽然那个流水灯游戏的可玩性和按键手感问题还值得再好好提升一下,但小月更希望调剂一下,转而开始了对手头烧写板上关于RS-232转换部分的学习。

小月的做法并不难以理解,毕竟与RS-232转换的相关电路在原理图中还是相当显眼的,甚至于他手头编程器的别名就是RS-232转换器。

图8.1 单片机中负责RS-232通讯的电路在烧写器一端与电脑连接的两个接头中,9针的RS-232接口就是串口通信线,而另一个USB口仅接通了+5V和GND,只有给烧写器供电的作用。

这样就可以知道,电脑可以通过RS-232对单片机的内部程序进行改写。

那么,这就意味着单片机与电脑间必然可以进行数据的交换,这种交换,就叫做通信。

所谓串口通信,就是指这种基于RS-232串口的通信方式。

RS-232(ANSI/EIA-232标准)是IBM-PC及其兼容机上的串行连接标准。

最早是为使电脑通过电话线系统相互通信的调制解调器上而是设计的。

后来发展到连接鼠标或打印机上,目前已经被支持设备的即插即用和热插拔功能的USB所替代,但仍广泛的用于工业仪器仪表中,同时也是单片机最基础和最常见的通信方式。

不过要把“最基础和最常见”这两个最拆开来说,就要在后面加上“之一”了。

虽然目前的通信技术日新月异,但这种说法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都是成立的,也正因为这样的特点,STC的51系列单片机都是默认通过RS-232方式进行烧写的。

作为两台设备之间进行的通信,必然需要共同遵守某种规定或规则,包括交流什么、怎样交流及何时交流。

这个规则就是通信协议。

RS-232通信中通信协议的原则就是串口按位(bit)发送和接收数据。

线路上,RS-232通信使用3根线完成,分别是地线、发送、接收。

端口能够在一根线上发送数据的同时在另一根线上接收数据,即全双工传输。

全双工传输是传输制式的一种分类方式中的一类,除此还有单工传输和半双工传输。

单工传输,是指消息只能单方向传输的工作方式。

MCS-51单片机的串行口及串行通信技术

MCS-51单片机的串行口及串行通信技术

MCS-51单⽚机的串⾏⼝及串⾏通信技术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串⾏通信有单⼯通信、半双⼯通信和全双⼯通信3种⽅式。

单⼯通信:数据只能单⽅向地从⼀端向另⼀端传送。

例如,⽬前的有线电视节⽬,只能单⽅向传送。

半双⼯通信:数据可以双向传送,但任⼀时刻只能向⼀个⽅向传送。

也就是说,半双⼯通信可以分时双向传送数据。

例如,⽬前的某些对讲机,任⼀时刻只能⼀⽅讲,另⼀⽅听。

全双⼯通信:数据可同时向两个⽅向传送。

全双⼯通信效率最⾼,适⽤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此外,通信双⽅要正确地进⾏数据传输,需要解决何时开始传输,何时结束传输,以及数据传输速率等问题,即解决数据同步问题。

实现数据同步,通常有两种⽅式,⼀种是异步通信,另⼀种是同步通信。

异步通信在异步通信中,数据⼀帧⼀帧地传送。

每⼀帧由⼀个字符代码组成,⼀个字符代码由起始位、数据位、奇偶校验位和停⽌位4部分组成。

每⼀帧的数据格式如图7-1所⽰。

⼀个串⾏帧的开始是⼀个起始位“0”,然后是5〜8位数据(规定低位数据在前,⾼位数据在后),接着是奇偶校验位(此位可省略),最后是停⽌位“1”。

起始位起始位"0”占⽤⼀位,⽤来通知接收设备,开始接收字符。

通信线在不传送字符时,⼀直保持为“1”。

接收端不断检测线路状态,当测到⼀个“0”电平时,就知道发来⼀个新字符,马上进⾏接收。

起始位还被⽤作同步接收端的时钟,以保证以后的接收能正确进⾏。

数据位数据位是要传送的数据,可以是5位、6位或更多。

当数据位是5位时,数据位为D0〜D4;当数据位是6位时,数据位为D0〜D5;当数据位是8位时,数据位为D0〜D7。

奇偶校验位奇偶校验位只占⼀位,其数据位为D8。

当传送数据不进⾏奇偶校验时,可以省略此位。

此位也可⽤于确定该帧字符所代表的信息类型,“1"表明传送的是地址帧,“0”表明传送的是数据帧。

停⽌位停⽌位⽤来表⽰字符的结束,停⽌位可以是1位、1.5位或2位。

停⽌位必须是⾼电平。

接收端接收到停⽌位后,就知道此字符传送完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SDA = 1; //拉高数据线
SCL = 1; //拉高时钟线
Delay5us(); //延时
SDA = 0; //产生下降沿
//***************************************
// HMC5883 51串口测试程序
// 使用单片机STC89C51
// 晶振:11.0592M
// 显示:PC串口
// 编译环境 Keil uVision2
// 参考宏晶网站24c04通信程序
// 时间:2011年3月1日
}
/**************************************
延时5微秒(STC90C52RC@12M)
不同的工作环境,需要调整此函数,注意时钟过快时需要修改
当改用1T的MCU时,请调整此延时函数
**************************************/
//****************************************
#include <REG51.H>
#include <math.h> //Keil library
#include <stdio.h> //Keil library
#include <INTRINS.H>
Delay5us(); //延时
Delay5us(); //延时
}
/**************************************
发送应答信号
入口参数:ack (0:ACK 1:NAK)
**************************************/
void HMC5883_SendACK(bit ack)
{
SDA = ack; //写应答信号
SCL = 1; //拉高时钟线
Delay5us(); //延时
SCL = 0; //拉低时钟线
}
/*******************************/
void delay(unsigned int k)
{
unsigned int i,j;
for(i=0;i<k;i++)
{
for(j=0;j<121;j++)
{;}}
Delay5us(); //延时
SCL = 0; //拉低时钟线
}
/**************************************
停止信号
**************************************/
void HMC5883_Stop()
{
SDA = 0; //拉低数据线
SCL = 1; //拉高时钟线
Delay5us(); //延时
SDA = 1; //产生上升沿
Delay5us(); //延时
return CY;
}
/**************************************
向IIC总线发送一个字节数据
**************************************/
void conversion(uint temp_data);
void Single_Write_HMC5883(uchar REG_Address,uchar REG_data); //单个写入数据
//uchar Single_Read_HMC5883(uchar REG_Address); //单个读取内部寄存器数据
void Multiple_Read_HMC5883(); //连续的读取内部寄存器数据
//以下是模拟iic使用函数-------------
void Delay5us();
void Delay5ms();
void HMC5883_Start();
}
//*********串口数据发送******************
void SeriPushSend(uchar send_data)
{
SBUF=send_data;
while(!TI);TI=0;
}
//*********************************************************
{
BYTE i;
BYTE dat = 0;
SDA = 1; //使能内部上拉,准备读取数据,
for (i=0; i<8; i++) //8位计数器
{
dat <<= 1;
SCL = 1; //拉高时钟线
#define SlaveAddress 0x3C //定义器件5883在IIC总线中的从地址
typedef unsigned char BYTE;
typedef unsigned short WORD;
BYTE BUF[8]; //接收数据缓存区
void conversion(uint temp_data)
{
wan=temp_data/10000+0x30 ;
temp_data=temp_data%10000; //取余运算
qian=temp_data/1000+0x30 ;
temp_data=temp_data%1000; //取余运算
SCL = 1; //拉高时钟线
Delay5us(); //延时
CY = SDA; //读应答信号
SCL = 0; //拉低时钟线
void HMC5883_SendByte(BYTE dat)
{
BYTE i;
for (i=0; i<8; i++) t;= 1; //移出数据的最高位
SDA = CY; //送数据口
}
HMC5883_RecvACK();
}
/**************************************
从IIC总线接收一个字节数据
**************************************/
BYTE HMC5883_RecvByte()
void Delay5ms()
{
WORD n = 560;
while (n--);
}
/**************************************
起始信号
**************************************/
void HMC5883_Start()
bai=temp_data/100+0x30 ;
temp_data=temp_data%100; //取余运算
shi=temp_data/10+0x30 ;
temp_data=temp_data%10; //取余运算
ge=temp_data+0x30;
_nop_();_nop_();_nop_();_nop_();
}
/**************************************
延时5毫秒(STC90C52RC@12M)
不同的工作环境,需要调整此函数
当改用1T的MCU时,请调整此延时函数
**************************************/
{
TMOD=0x21;
TH1=0xfd;
TL1=0xfd;
SCON=0x50;
PS=1; //串口中断设为高优先级别
TR0=1; //启动定时器
TR1=1;
ET0=1; //打开定时器0中断
ES=1;
void HMC5883_Stop();
void HMC5883_SendACK(bit ack);
bit HMC5883_RecvACK();
void HMC5883_SendByte(BYTE dat);
BYTE HMC5883_RecvByte();
void HMC5883_ReadPage();
Delay5us(); //延时
}
/**************************************
接收应答信号
**************************************/
bit HMC5883_RecvACK()
{
void Delay5us()
{
_nop_();_nop_();_nop_();_nop_();
_nop_();_nop_();_nop_();_nop_();
_nop_();_nop_();_nop_();_nop_();
_nop_();_nop_();_nop_();_nop_();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使用的端口,请按照以下接线
#define DataPort P0 //LCD1602数据端口
sbit SCL=P1^0; //IIC时钟引脚定义
sbit SDA=P1^1; //IIC数据引脚定义
void HMC5883_WritePag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