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精选5篇)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ab423ca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90.png)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精选5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精选5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篇1在八一班上完《列夫托尔斯泰》这一课,我特别开心,也很有成就感。
这是开学以来,我感觉良好的一节课,也是一节让我笑起来的课,趁遗忘的救世主尚未降临,我需要把这节课的得失总结出来,给以后的教学一个借鉴。
一、老师备课《列》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教材上标注的泛读课,就是一个课时就可以讲完的课。
这个单元主要学习人物描写,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和欲扬先抑的手法。
我把教学重点定为“欲扬先抑的手法。
”所以,这一节课,我要重点打破这种写作手法。
于是,我在教案上写下上课的思路:首先,讲解欲扬先抑的概念,并且结合学生学过的文章和生活举一些事例,让抽象的概念详细化,易于学生理解。
其次,走进文本。
学生先自主朗读课文1-5自然段,勾划出描写列夫托尔斯泰外貌的语句。
朗读完毕后分小组合作,总结概括列夫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老师会在黑板上写出面部各器官的提示,学生合作寻找答案。
合作学习八分钟之后,学生自由发言。
最后,全班集体诵读教材6-8段,勾画出描写列夫托尔斯泰眼睛的语句。
朗读完毕,同学们总结眼睛的特点。
再次学习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有了明晰的教学思路,我就知道自己在课堂上每一步的教学安排。
在教室门口候课的时候,我脑海中已经有了上课的大致模样,这种胸有成竹的感觉很好。
所以,我深深地认识到老师上课前一定要有了然于胸的教学思路,这样我们的课堂才是有条不紊的,我们才是有底气的。
备课的时候要备教材,知道一节课的重难点,可以有的放矢。
不重要的段落甚至可以大胆舍弃,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到重点突出。
还要备学生,知道学生的程度,根据学情设计问题,哪些问题可以自学解决,哪些需要合作,哪些群答,哪些要单独提问,这个都与学情有关。
最后就是在备课中要有明晰的教学思路,课堂上的大环节要设计好。
老师的重点应该放在备课上,我们要做很多工作,才能在课堂上看起来毫不费力。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8篇)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8篇)](https://img.taocdn.com/s3/m/0672a425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0d.png)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列夫托尔斯泰》教案(8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2024年八年级语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精选6篇)
![2024年八年级语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c75f9371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61.png)
2024年八年级语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精选6篇)八年级语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1教学目标1、学习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肖像描写,并体味其作用。
2、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
3、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1、文中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2、理解由外貌透视心灵的手法,感悟托尔斯泰的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教学课时:二课时课前准备熟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布置学生查阅托尔斯泰生平传记和作品,以及有关资料,通过媒体,查阅茨威格描写托尔斯泰的另一篇作品《世间最美的坟墓》,尤其是对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要有所了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在19世纪下半叶的俄国,阶级矛盾空前尖锐,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许多进步作家被陷害、监禁或流放。
而列夫·托尔斯泰以他犀利的笔锋解剖和批判了那个病态的社会。
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惶恐,曾有人这样评价说:“俄国有两个沙皇,一个是俄国当政的统治者,另一个就是托尔斯泰,真沙皇对托尔斯泰无可奈何,而托尔斯泰却在动摇着他的统治。
”一个作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影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寻找这个答案吧。
二、检查预习情况1、让学生介绍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作品,交流、补充、归纳:列夫·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复活》使托尔斯泰达到了艺术高峰,是他实践了“最清醒的现实主义标志”。
2、放映幻灯片,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正音、巩固,重点词语列举如下:(1)给加线字注音胡髭长髯鬈发禁锢颔首低眉锃亮广袤无垠(2)解释下列词语器宇禁锢鹤立鸡群正襟危坐轩昂颔首低眉诚惶诚恐广袤无垠三、整体感知生自行朗读课文思考:1、课文主要可分几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在描写过程中,为什么重点描写他的眼睛?要求:朗读课文时,要在书上作出必要的标记,并思考问题,然后小组讨论,之后互相交流。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语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语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9f6251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d1.png)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习运用比喻、夸张描写人物肖像的方法。
2.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人生追求及精神境域。
3.感受文章语言的简洁清丽之美。
(二)技能目标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与分析评价文章思想内容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1.体会茨威格对伟人托尔斯泰的崇敬之情。
2.感悟生命真谛,培养学生高尚的人生追求。
二、教材分析《列夫·托尔斯泰》是人教社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人物传记。
本文同时也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传记作品《三作家》中可以独立成篇的一节。
茨威格用传神之笔为我们描画了一幅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他成为著名作家的特质和积极的人生追求,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本文重点突出,语言生动,表达手法丰富,对学生写作也极具示范作用。
三、教学重点深入探究课文对人物形象的描写,领会托尔斯泰的精神境域和人生追求。
四、教学难点赏析课文的写作特色,学习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
五、教学方法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因此在设计教学方法时主要设计了朗读、感悟相结合,自由、合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的体现教学效果,还采用了百度搜索资料的方法,这样可以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动力的作用,而且还消除了疲劳,激发创造力的作用。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七、课时安排两课时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1、走近托尔斯泰:提起列夫·托尔斯泰,大家都知道他的作品,请同学说说他的代表作品。
他是俄国伟大的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豪,他长相平平,却有一双锋利特殊,能够洞察世事的眼睛。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凝视托尔斯泰的眼睛,并由此进入他那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托尔斯泰,俄国作家,1828~1910 早年父母双亡,自幼接受严格的贵族家庭教育。
从50年代开始创作。
早期作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等。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教案设计)共3篇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教案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6531af2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da.png)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教案设计)共3篇《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教案设计)1本篇文章主要介绍《列夫托尔斯泰》的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是一个人文历史文化经典之作,以其深刻的思想和艺术性的表现方式,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修养,我提出了一份完整的八年级教案设计。
第一课:背景知识与情境导入教学目标:1、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写作背景和作者背景。
2、把握《列夫托尔斯泰》的文化内涵和思想精华。
3、激发学生对《列夫托尔斯泰》的兴趣和情感。
教学重点:1、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背景和作者思想。
2、掌握《列夫托尔斯泰》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1、把握《列夫托尔斯泰》的思想精华和文化背景。
2、激发学生对《列夫托尔斯泰》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学策略和方法:1、情境导入法。
2、小组讨论法。
3、PPT教学法。
4、个性化教学法。
教学过程:1、背景知识导入。
打开幻灯片,展示《列夫托尔斯泰》的封面和作者照片,并请一个学生来介绍一下作者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的基本情况。
2、情境导入。
通过老师本人或者PPT教学法,展示一幅地图图片或者田地图片,让学生想象一下自己住在这个风景优美的地方,那是一个怎样的场景?3、小组讨论。
把学生分成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导入阶段的图片和场景进行讨论。
每组说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4、PPT教学。
老师根据小组讨论的内容和学生们的意见,讲解《列夫托尔斯泰》的文本背景和作者背景。
5、个性化教学。
老师根据学生的不同阅读水平和掌握程度,进行不同的教学方式和内容。
在掌握了文本背景和作者背景以后,给出一些语句和问题供学生进行阅读和思考。
第二课:文本分析与心理追踪教学目标:1、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情节和主旨。
2、掌握《列夫托尔斯泰》的人物性格和情感表达。
3、学会用心理追踪的方式分析和理解文本。
教学重点:1、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情节和人物角色。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优秀9篇】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优秀9篇】](https://img.taocdn.com/s3/m/432b7276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28.png)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优秀9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简析本文是用文字给人画肖像画。
作者运用极其巧妙的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把人们带进无穷的想象空间,似乎在精雕细刻一座永恒的雕塑,给读者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二)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文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篇课文。
本单元所选的名家之作,体裁是回忆录和传记,让学生感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的人间的关爱与温情。
学习本文,是要让学生们受到人文主义的熏陶。
(三)教学目标结合单元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能力,我确立一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作者,明背景,扫清字词障碍。
2.赏句子,品语言,了解人物生平和人生追求及精神境界。
能力目标1.懂手法,明主旨,体会作者的崇敬赞美之情。
2.学技巧,会合作,体会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对人物外貌细腻而夸张的刻画所运用的独特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们的`知识面比较窄,对托尔斯泰的了解可以说是空白,所以课前应指导学生搜集有关托尔斯泰的材料,增加对这位大文豪的认识。
三、说教法和学法(一)说教法根据本课学习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结合我校十二五市级科研课题“课堂师生互动有效策略研究”之“情感互动”和“认知互动”的有效策略,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以“有效提问”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把课堂交给学生。
课堂环节采用我校的“六环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我的课堂环节如下:1.学生借助学习用具设计自学笔记。
(学生课前完成)1)知作者明背景扫障碍2)赏句子品语言悟情感3)解文题明主旨懂结构2.教师导入并出示自学提纲。
(3分钟)【创设情境】3.教师分配各组学习任务。
(2分钟)【以学定教】4.小组合作,问题探究。
(14分钟)【质疑探究】5.学生汇报展示。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列夫·托尔斯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fc6b7a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40.png)
4.增加课后作业的针对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在课后能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
希望通过这些调整和改进,能使学生在学习《列夫·托尔斯泰》这一章节时,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同时,我也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中的篇章结构和修辞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列夫·托尔斯泰相关的问题,如他的文学成就、作品特点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3.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精彩语句、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对列夫·托尔斯泰作品的阅读与分析,使学生能够感受并理解文学的魅力,培养审美情趣。
2.增强文化自信,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文学成就及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及世界文化的认识。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述、议论和抒情等表达方式,掌握文章的起承转合,如课文中的对比手法、排比句式等,以及如何通过这些手法表达作者对列夫·托尔斯泰的敬仰之情。
-指导学生挑选并学习课文中的精彩语句,如“他的一生,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探讨这些语句的表达效果,并在写作实践中尝试运用。
2.教学难点
-对列夫·托尔斯泰作品的理解,尤其是对其文学价值的深入把握。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八年级上册语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设计范文三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设计范文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2f0d0426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f4.png)
八年级上册语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设计范文三篇新的一天开始了,教育工作者们辛苦啦。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关于八年级上册语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设计范文,供大家阅读。
八年级上册语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的1.学习文中细致的肖像描写。
2.体会文章涉及深广的人文背景。
教学重点、难点1.对托尔斯泰进行肖像描写。
2.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胡髭(zi1) 长髯(ran2)鬈(quan2)发黝(you3)黑滞(zhi4)留愚钝(dun4)禁锢(gu4) 轩(xuan1)昂犀(xi1)利侏儒(ru2) 酒肆(si4) 尴尬(gan1ga4)锃(zeng4)亮甲胄(zhou4)粲(can4)然盎(ang4)然2.解释下列词语。
黝黑:黑;黑暗。
滞留:停留不动。
愚钝:愚笨;不伶俐。
器宇:人的外表;风度。
禁锢:束缚,限制。
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犀利:锋利;锐利。
侏儒:身材异常矮小的人。
酒肆:酒馆。
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炽热:极热。
粗制滥造:指产品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
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郁郁寡欢:心情不舒畅,不快乐。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
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
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南北长度为“袤”。
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无可置疑:没有什么可被怀疑。
黯然失色:用以表示相形之下暗淡无光。
二、导人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文豪,他长相平平,却有一双锐利异常,能够洞察世事的眼睛。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凝视托尔斯泰的眼睛,并由此进入他那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作者简介: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优秀8篇)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72e55389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7d.png)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优秀8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篇一初读课文;1、托尔斯泰给你的总体印象。
2、归纳概括每个段落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第一部分;第一段:须发的特点第二段:面部轮廓、结构第三段:面容表情第四段:长相平平第五段:外貌令人失望(外貌特征)平庸甚至丑陋第二部分;第六段:目光犀利第七段:蕴含丰富第八段:眼睛具有威力第九段:眼睛的犀利与人生的不幸(眼光犀利)敏察、深刻崇敬赞美(思想精神)想一想从文中找出运用夸张、比喻手法描写托尔斯泰的眉毛、须发、发肤、鼻子、眼睛的语句,并品评其表达效果。
眉毛;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须发;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额头;像是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皮肤;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鼻子: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打塌的样子。
目光: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比喻、夸张的效果修辞效果:形象鲜明,特征突出,喻意深刻,韵味无穷。
夸张效果: 在描写人或事物时,故意言过其实,尽量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作者在课文前半部分描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貌,是为什么?写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貌是为了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反衬他的眼睛精美绝伦。
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用伟人平庸丑陋的外表来反衬其眼睛的神奇。
语言赏析;1、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高尔基这句话运用夸张恰当地,很好地道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
2、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既来自于对社会生活,人间世态的观察、研究,同时又用他的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地表现出来,展示了时代的本质和要求。
3、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优秀6篇)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d3409377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2b.png)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优秀6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篇一第4课《列夫·托尔斯泰》第1课时课题《列夫·托尔斯泰》执教:蔡合良时间:年月日【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重点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2.体会肖像描写的作用能力目标3.了解托尔斯泰丰富而深厚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4. 品评语言,学习课文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描写形貌的手法。
5. 体会课文采用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
德育目标6. 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学重点】体会肖像描写的作用【教学难点】体会肖像描写的作用【课前准备】熟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布置学生查阅作者、托尔斯泰生平传记和作品,以及有关资料,尤其是对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要有所了解【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安排导入新课: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托尔斯泰,以其不朽的著作赢得了世界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
对于他,我们一直只闻其名,未见其人。
你想知道他的外貌吗?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是怎样用入木三分又妙趣横生的文笔描绘出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的,请你跟随作者的笔端,来解读托尔斯泰的那双智慧的眼睛,进而感悟他的人格魅力。
学生交流资料:介绍作者: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
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
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曼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
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
1934 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
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
教师导入,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所查资料并做简要概括交流资料1分钟5分钟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安排介绍列夫托尔斯泰:19世俄国最伟大的作家。
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6a9816f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f7.png)
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列夫·托尔斯泰(Lev Tolstoy)是俄罗斯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作品被誉为世界文学的杰作。
在茨威格教材的《战争与和平》单元中,学生们将有机会深入了解托尔斯泰的作品和思想,开阔自己的文化视野。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2. 对《战争与和平》中主要人物、事件、思想进行深入分析;3. 掌握小说的基本阅读技能,如阅读理解、文献分析、写作等;4.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其对世界文学的理解和欣赏。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2. 深入阅读并分析《战争与和平》的文本;3. 学习文本分析的方法和技巧;4. 掌握写作技巧,如写作计划、文献引用、论述结构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讲解小说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事件和思想,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和交流。
3. 阅读法:通过深入阅读小说,帮助学生掌握文本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4. 写作法:组织学生针对小说中的某个问题进行写作练习,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技能和思辨能力。
四、教学步骤【第一课】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1. 教师介绍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让学生了解其文学贡献和思想影响;2. 引导学生阅读茨威格教材中有关托尔斯泰的内容,了解其最著名的作品;3. 学生自主查阅托尔斯泰相关的资料,了解更多有关其人生和创作的细节;4.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展示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让学生了解其文学特点和社会意义。
【第二课】阅读和分析《战争与和平》1. 教师引导学生开始阅读小说《战争与和平》,并介绍其创作背景和历史背景;2. 学生阅读小说第一章,掌握人物关系和背景;3. 分组讨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4.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文本分析,阐述小说的文学特点和文化内涵。
2023最新-《列夫托尔斯泰》初中语文教案优秀8篇
![2023最新-《列夫托尔斯泰》初中语文教案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3a27abd0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7e.png)
《列夫托尔斯泰》初中语文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8篇《列夫托尔斯泰》初中语文教案,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篇一列夫托尔斯泰教学目标:理解积累课后生字词;了解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了解茨威格及其主要作品教学重点:感悟托尔斯泰的心灵世界,认识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教学难点:感知人物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一、导语:他是贵族中的一个精神叛逆者,又是一个觉醒了的精神贵族。
他在民众心中是一座丰碑,但在统治者眼中却是一颗危险的炸弹,是一把锋利的匕首。
他是谁?他就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大师列夫。
托尔斯泰。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凝视托尔斯泰的眼睛,并由此进入他那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二。
明确学习目标三。
作者简介: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
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等。
四。
阅读课文,初识托尔斯泰。
1、出身于名门望族的托尔斯泰是俄国文坛的泰斗,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
须发丑:面部多毛,浓密胡须。
五官丑:总的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脸色丑:没有一点光彩可言。
气质丑:长相平平,是俄国普通大众的一员。
身材丑:矮小敦实,像个侏儒。
五、精读课文,走近托尔斯泰。
1、但是,拜访者的情绪突然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这是为什么?精读课文找出原因。
明确:目光犀利黑豹似的目光、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眼睛锐利2、作者是如何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的?明确:第6段,写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
这一段作者又一次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写出托尔斯泰眼睛深刻、准确的洞察力第7段,写托尔斯泰的眼睛蕴藏着丰富的感情。
初二人教版《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初二人教版《列夫托尔斯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46a530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0e.png)
初二人教版《列夫托尔斯泰》教案初二《列夫·托尔斯泰》教案一1、教学目标1、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包括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2、通过文本的阅读,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3、掌握比喻、夸张、排比的修辞方法。
2、教学重点难点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3、教学课时:3课时4、教学预设第一课时1、导入请学生介绍列夫·托尔斯泰(你对托尔斯泰了解多少)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的伟大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课文中还提到了另外一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的伟大雕塑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主要作品有浮雕《阶梯旁的圣母》、雕塑《大卫》、壁画《亚当与夏娃》等。
2、整体感知给学生五分钟通读全文,思考: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大体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本文是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可参看前面的彩色插图)大体分为两个部分:(1-5)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6-9)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2)读完全文后,你有什么疑问3、精读文本(1-须发2-面部轮廓结构3-面部特征4-长相5-拜访者的态度。
)1)第1段主要写了什么请你找出文中比喻和夸张的句子。
写列夫·托尔斯泰须发的特点。
面部轮廓的总体特征:多毛,浓密的胡须(反复描写)比喻和夸张铺排兼用:植被多于空地——喻“脸庞多毛”;皱似树皮——喻黝黑的脸膛;纠缠不清的树根——喻眉毛;泡沫——喻鬈发;像热带森林般浓密——须发;卷起的滔滔白浪——大胡子。
作用:浓墨重彩的描绘,使人产生美的遐想。
(比较插图)2)第2段的主要内容托翁给人的印象是什么写法上有什么特色(大量的排比:整个面部像粗制滥造的小屋;额头像树柴;皮肤像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给人的印象: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面部特征——重点写面容表情,毫无避讳地展示了托翁外貌丑陋的一面。
穿戴方面、职业方面、社会角色方面——意在表明托尔斯泰属于俄国普通大众。
八年级语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精选15篇)
![八年级语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精选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2927c2d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b0.png)
八年级语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精选15篇)八班级语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篇1学习目标:1、学习文中刻画人物的方法。
2、品尝崇敬赞美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尝情感。
学习过程:一、导入每个人都会有缺陷,就像被上帝咬过的苹果,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正是由于上帝特殊喜爱他的芳香。
——《战斗与和平》我觉得,每隔一段时期做一下“灵魂的扫除”是很有益的事情,它能让你自醒自重,同时使你的生活目标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楚。
——《复活》人都为盼望而活,由于有了盼望,人才有生活的士气。
——《安娜·卡列尼娜》这三激励人心的话虽然出自不同的著作,但这三部著作却出自同一个人之手,他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仆人公——列夫·托尔斯泰。
二、出示学习目标1、学习文中刻画人物的方法。
2、品尝崇敬赞美的情感。
三、预习检测请用原文中的词语或句子回答。
1、列夫·托尔斯泰出身于怎样的家族?名门望族(他诞生在俄国的土地上,家族有显赫的历史,父亲有世袭的爵位,母亲是公爵的女儿,他是天生的贵族。
)2、人们盼望他是一个集什么于一身的人?一个美髯公,集尊贵、轩昂、伟岸、天才于一身的人。
四、整体感知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次读课文。
用自己的话与大家共享:你读到了怎样的列夫·托尔斯泰?人物描写的方法——外貌描写(脸、眉毛、胡子、眼睛)修辞——比方、夸张登其他手法——对比老师小结:运用大量的比方和夸张为托尔斯泰描绘了惟妙惟肖的“肖像画”,他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坎坷、平凡,甚至粗鄙。
他的`脸蒙昧阴沉,郁郁寡欢,丑陋可憎。
他并没有自己独特的面相,他拥有一张俄国一般大众的脸,由于他与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五、情感升华请同学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跳读课文。
告知大家:你记住了怎样的列夫·托尔斯泰?明确:眼睛是心灵窗户——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欲扬先抑)特有的名贵品质——缺少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设计(优秀5篇)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设计(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be7cc8b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1b.png)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设计(优秀5篇)《列夫托尔斯泰》篇一1、愉悦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2、人生并非游戏,因此咱们没有权利随意放下它。
3、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刻,而是用深度量去衡量的。
4、如果学生在学校里领悟的结果是使自我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生命永远是模仿和抄袭。
5、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6、没有智慧的头脑,就像没有蜡烛的灯笼。
7、为了要活得愉悦,咱们应当坚信愉悦的可能。
8、切忌浮夸铺张。
与其说得过分,不如说得不全。
9、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10、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11、愉悦存在于生活之中,而生活存在于劳动之中。
12、不应是为了自我的需要,而应是为了真理而活着。
13、人生并非游戏,因此咱们没有权利随意放下它。
14、随便什么都比虚伪和欺骗好。
15、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16、身边永远要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时碰到的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话语都把它记下来。
17、被人爱和爱别人是同样的愉悦,而且一旦得到它,就够受用一辈子。
18、天才的十分之一是灵感,十分之九是血汗。
19、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20、爱和善就是真实和愉悦,而且是世界上真实存在和惟一可能的愉悦。
21、心灵纯洁的人,生活充满甜蜜和喜悦。
22、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23、在富有权力荣誉和独占的爱当中去探求愉悦,不但不会得到愉悦,而且还必须会失去愉悦。
24、爱和善就是真实和愉悦,而且是世界上真实存在和惟一可能的愉悦。
25、没有信仰的人的生活,无非是动物的生活。
26、天才的十分之一是灵感,十分之九是血汗。
27、一个有良知而纯洁的人,觉得人生是一件甜美而愉悦的事。
28、勇气是智慧和必须程度教养的必然结果。
29、做好事的乐趣乃是人生惟一可靠的愉悦。
30、愉悦不表现为造成别人的哪怕是极小的一点痛苦,而表现为直接促成别人的愉悦和愉悦。
八年级上册语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设计范文三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设计范文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ca1a4a2a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12.png)
八年级上册语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设计范文三篇新的一天开始了,教育工作者们辛苦啦。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关于八年级上册语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设计范文,供大家阅读。
八年级上册语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的1.学习文中细致的肖像描写。
2.体会文章涉及深广的人文背景。
教学重点、难点1.对托尔斯泰进行肖像描写。
2.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胡髭(zi1) 长髯(ran2)鬈(quan2)发黝(you3)黑滞(zhi4)留愚钝(dun4)禁锢(gu4) 轩(xuan1)昂犀(xi1)利侏儒(ru2) 酒肆(si4) 尴尬(gan1ga4)锃(zeng4)亮甲胄(zhou4)粲(can4)然盎(ang4)然2.解释下列词语。
黝黑:黑;黑暗。
滞留:停留不动。
愚钝:愚笨;不伶俐。
器宇:人的外表;风度。
禁锢:束缚,限制。
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犀利:锋利;锐利。
侏儒:身材异常矮小的人。
酒肆:酒馆。
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炽热:极热。
粗制滥造:指产品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
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郁郁寡欢:心情不舒畅,不快乐。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
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
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南北长度为“袤”。
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无可置疑:没有什么可被怀疑。
黯然失色:用以表示相形之下暗淡无光。
二、导人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文豪,他长相平平,却有一双锐利异常,能够洞察世事的眼睛。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凝视托尔斯泰的眼睛,并由此进入他那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作者简介: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
八年级上册语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设计范文三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设计范文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1a0f2236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eb.png)
八年级上册语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设计范文三篇新的一天开始了,教育工作者们辛苦啦。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关于八年级上册语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设计范文,供大家阅读。
八年级上册语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的1.学习文中细致的肖像描写。
2.体会文章涉及深广的人文背景。
教学重点、难点1.对托尔斯泰进行肖像描写。
2.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胡髭(zi1) 长髯(ran2)鬈(quan2)发黝(you3)黑滞(zhi4)留愚钝(dun4)禁锢(gu4) 轩(xuan1)昂犀(xi1)利侏儒(ru2) 酒肆(si4)尴尬(gan1ga4)锃(zeng4)亮甲胄(zhou4)粲(can4)然盎(ang4)然 2.解释下列词语。
黝黑:黑;黑暗。
滞留:停留不动。
愚钝:愚笨;不伶俐。
器宇:人的外表;风度。
禁锢:束缚,限制。
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犀利:锋利;锐利。
侏儒:身材异常矮小的人。
酒肆:酒馆。
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炽热:极热。
粗制滥造:指产品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
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郁郁寡欢:心情不舒畅,不快乐。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
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
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南北长度为“袤”。
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无可置疑:没有什么可被怀疑。
黯然失色:用以表示相形之下暗淡无光。
二、导人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文豪,他长相平平,却有一双锐利异常,能够洞察世事的眼睛。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凝视托尔斯泰的眼睛,并由此进入他那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作者简介: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
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文《列夫·托尔斯泰》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包括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2、通过文本的阅读,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3、掌握比喻、夸张、排比的修辞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1、作者简介: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
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等。
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
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
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2、请学生介绍列夫·托尔斯泰(你对托尔斯泰了解多少?)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的伟大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战争与和平>以战争问题为中心,以库拉金、保尔库斯基、罗斯托夫、别竺豪夫四家贵族的生活为线索,展示了19世纪最初15年的俄国历史,描绘了各个阶级的生活,提出了许多重大问题。
小说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人民是推动历史的决定力量,肯定了1812年俄国人民反拿破仑入侵战争的正义性质。
☆<安娜·卡列尼娜>交织着安娜追求爱情自由和列文探索社会出路这两条平行发展的线索,通过这两条情节线索,小说不仅形象地反映了俄国社会的变动,同时也鲜明地暴露了托尔斯泰世界观的尖锐矛盾。
☆<复活>托尔斯泰在<复活>中,对地主资产阶级社会进行了尖锐无比的批判,表达了他对国家、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的看法。
他以强烈的愤怒,揭发专制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主人公:玛丝洛娃、聂赫留朵夫。
3、教师简介列夫·托尔斯泰生平:托尔斯泰(1828一t910),俄国作家。
1928年9月9日出生。
托尔斯泰家是名门贵族。
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
1844年考入喀山大学东方系,次年转到法律系。
他不专心学业,迷恋社交生活,同时却对哲学尤其是道德哲学发生兴趣,,喜爱卢梭的学说及其为人,并广泛阅读文学作品。
在大学时代,他已注意到平民出身的同学的优越性。
1847年4月退学,.回到亚斯纳亚·波利亚纳。
回到庄园后,他企图改善农民生活,因得不到农民信任而中止。
1849年秋天为农民子弟兴办学校。
1851年4月底随同长兄参加服役。
在各次战役中,看到平民出身的军官和士兵的英勇精神和优秀品质,加强了他对普通人民的同情和对农奴制的批判态度。
托尔斯泰在高加索时开始创作,在《现代人》杂志上陆续发表《童年》《少年》和《塞瓦斯托波尔故事》等小说。
1855年他作为知名的新作家受到屠格涅夫和涅克拉索夫等人的欢迎。
对于50至60年代之交的农奴制改革以及革命形势,托尔斯泰的思想是极其矛盾的他同情农民;厌恶农奴制,他看到沙皇所实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的虚伪性质,却又反对以革命方法消灭农奴制,幻想。
寻找自己的道路。
由于无法解决思想上的矛盾,曾企图在哲学、艺术中逃避现实,但很快又感到失望;。
这段时间他思想上所受的震荡以及因同农民的频繁接触而接受的他们对事物的一些看法,成为他的世界观转变的契机和开端。
1862年9月,他同索菲亚·安德列耶夫娜结婚。
在他一生中,他的夫人不仅为他操持家务,治理产业,而且为他誊写手稿,例如《战争与和平》就抄过多次。
但她未能摆脱世俗偏见,过多为家庭和子女利益着想,不能理解世界观激变后托尔斯泰的思想。
夫妻的不和造成家庭悲剧。
从70年代初起他开始新的思想危机和新的探索时期。
此后,他终于完全否定了官办教会,接受了宗法制农民的信仰,最后在70,至80年代之交新的革命形势和全国性大饥荒的强烈影响下,弃绝本阶级,完成了60年代开始酝酿的世界观的转变,转到宗法制农民的立场上。
对土地私有制表示强烈的否定,对国家和教会进行猛烈的抨击。
然而,他却反对暴力革命,宣扬基督教的博爱和自我修身,要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道路。
从此托尔斯泰厌弃自己及周围的贵族生活,不时从事体力劳动,自己耕地、缝鞋,为农民盖房子,摒绝奢侈,持斋吃素。
他把创作重点转移到论文和政论上去,以直接宣传自己的社会、哲学、宗教观点,揭露地主资产阶级社会的各种罪恶。
从90年代中期开始,托尔斯泰增强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态度,对自己宣传的博爱和不抗恶思想也常常感到怀疑。
他同情革命者,也曾对革命的到来表示欢迎,但却不了解并回避1905年革命。
而在革命失败后,他又反对沙皇政府残酷杀害革命者,写出《我不能沉默》一文。
托尔斯泰在世界观激变后,于1882年和1884年曾一再想离家出走。
这种意图在他80至90年代的创作中颇多反映。
在他生前的最后几年,他意识到农民的觉醒,因自己同他们的思想情绪有距离而不免悲观失望;对自己的地主庄园生活方式不符合信念又很感不安。
他的信徒托尔斯泰主义者和他的夫人之间的纠纷更使他深以为苦。
最后,他予1910年11月10日从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秘密出走。
在途中患肺炎,20日在阿斯塔波沃车站逝世。
遵照他的遗言,遗体安葬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的森林中。
坟上没有立墓碑和十字加。
二、整体感知给学生五分钟通读全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大体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本文是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可参看前面的彩色插图)大体分为两个部分:(1-5)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6-9)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三、精读文本1、速读第一部分(1-5),四人一组讨论:作者从那些方面来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须发、面部轮廓结构、面部特征、长相、拜访者的态度。
)2、各段各自抓住了什么特征?并找出文中比喻和夸张句子加以体会。
(1)须发的特点:多毛,浓密的胡须(反复描写)比喻和夸张铺排兼用:植被多于空地——喻“脸庞多毛”;皱似树皮——喻黝黑的脸膛;纠缠不清的树根——喻眉毛;泡沫——喻鬈发;像热带森林般浓密——须发;卷起的滔滔白浪——大胡子。
作用:浓墨重彩的描绘,使人产生美的遐想。
(比较插图)(2)面部轮廓结构: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大量的排比:整个面部像粗制滥造的小屋;额头像树柴;皮肤像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3)面部特征:外貌丑陋重点写面容表情,毫无避讳地展示了托翁外貌丑陋的一面。
(4)长相:普通穿戴方面、职业方面、社会角色方面——意在表明托尔斯泰属于俄国普通大众。
关键句: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揭示这一点,也就是揭示出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心路历程。
3、为何要写托尔斯泰的外貌令拜访者感到失望这一段呢?写心目中的托尔斯泰与亲眼所见托尔斯泰的巨大反差,又一次全方位地了解了他的身材特点、言行特征、待客的方式,对他的形象又有认识,同时也是过渡段。
四、布置作业:1、你觉得茨威格在对托尔斯泰的外貌刻画中,那些地方描写得最精彩?为什么?2、假如请你来对托尔斯泰进行刻画,面对他的图片(或者课文前的插图),你还会怎样描写?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1、、前半部分对托尔斯泰的描写,突出了哪两个特点?(一是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二是他和普通人一样,混在人堆里分辨不出来。
)2、写平庸的外貌与下文描写眼睛有什么作用?并请从文中找有关句子加以说明。
“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
”——先抑后仰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
(眼睛)二、感悟文本1、学生精读6-9段,四人一组讨论:作者从哪几方面来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并用文中语句加以说明。
第6段:写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
如“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
”写出了托尔斯泰眼睛深刻、准确的洞察力。
第7段:写托尔斯泰的眼睛蕴藏着丰富的感情。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托尔斯泰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眼睛充分表示出来。
)如“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愤怒使之冷峻,不悦使之结冰,友善使之和缓,激情使之炽烈如火”。
(连续用两组排比句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
)第8段: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威力。
揭示他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阔和深细,以及批判的深度和广度。
文章的结尾语段则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眼光,揭示他人生的不幸。
2、在写法上,与外貌描写是否相同?为什么?相同:运用比喻、夸张,不同:先抑后扬手法三、合作探究1、引用高尔基地话作结,有什么作用?(运用夸张,干脆有力,耐人寻味,很好地表现了托尔斯泰眼睛的观察力、敏锐性和丰富性,写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
)他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课文中有一句话可作对比的注释: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副透镜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这对眼睛连最微不足道的细节都不放过,同样还能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
2、“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电波……”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对托尔斯泰眼睛的描写,已经不再限于肖像描写了,而是含蓄地揭示了托尔斯泰作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艺术家,对他所处的时代作出准确、深入、全面的描绘,成为时代的代言人。
因为他的文学创作,既来自对社会生活、人间世态的观察、研究,同时又用他的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地表现出来,展示了时代的本职和要求。
3、“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这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批判是及其深刻而准确的。
作为19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顶峰的代表,托尔斯泰的笔锋几乎指向了社会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对沙皇的专制、法律的虚伪、贵族的腐朽、农民的贫困原因,无不给予深刻的揭示。
这在他晚年的长篇巨著《复活》里表现得尤为充分。
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恐慌,曾企图将他监禁或流放,但慑于他的声望和社会舆论而中止。
4、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的含义?联系托尔斯泰的生平(主要是晚年的思想变化),与同学讨论:托尔斯泰究竟幸福还是不幸?学生讨论、交流,鼓励发表独特的看法。
介绍托尔斯泰世界观的转变和晚年的经历。
“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
”——这样的人可以成为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的主宰和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