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密码》读书心得体会(精选3篇)

合集下载

课堂密码读后感

课堂密码读后感

课堂密码读后感课堂密码读后感课堂密码读后感11、“三主”协同率教师、学生、教材三要素之间属于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协同关系,《发现高效课堂密码》读后感1。

它既反对“以教为主”“教”霸权,又有反对企图以降低教师的地位、淡化教师的作用,来凸显所谓“以学为主”的单极主体地位的做法。

它主张教师和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伙伴”协同投入对教材文本的“活化”,促成教师、学生、教材三个主体之间的对话、交往、互动。

2、“双因”统一律“双因”这里专指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课堂教学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融合相统一的过程。

“双因”统一律的价值在于,课堂教学中,在完成智力培养目标的同时,自觉地(而不是自发地)激发非智力利因素的参与,不仅使“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效达成,同时让“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得以落实和升华。

3、伙伴效应率在班级授课制的环境中,学习不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而是伙伴互助的过程,且往往会因为伙伴之间知识与能力的对称更容易形成“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意会效果。

合作,不仅是知识学习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人格修炼的一个重要内涵。

4、学思结合律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重学习而不注重思考,就有可能遭到蒙蔽而陷于迷惑;只重思考而不重视学习,就有可能因误入歧途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学”与“思”二者不可偏废。

审视现在的课堂,问题出在重教“学”,而轻学“思”。

知识网络的构建,一旦缺了思维的黏着,非常容易支离破碎。

缺乏思维的“学”,其效率必有折扣。

5、“两化”创生率课堂教学的本质,就是“内化”与“外化”相互创生的结果。

所谓内化,就是师生对教材文本理解个性化意义构建的过程,读后感《《发现高效课堂密码》读后感1》。

“内化”与“外化”都需要主体能动性、创造性的参与,需要在一次次智慧挑战中生成“个性化”的知识构建。

6、温故知新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全句的大意可以为:“(善于)温习已有的背景知识和生活经验,就可以学会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就可以做别人的老师了。

《课堂密码》读书心得

《课堂密码》读书心得

《课堂密码》读书心得(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演讲致辞、应急预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peeches, emergency plan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课堂密码》读书心得《课堂密码》读书心得(通用19篇)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

读课堂密码心得体会

读课堂密码心得体会

读课堂密码心得体味篇一:学习《课堂密码》心得体味学习《课堂密码》心得体味暑假期间拜读了周彬老师的《课堂密码》一书,宛如给自己的心灵注入了一股清泉,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课堂,更为重要的是今后的课堂教学又有了新的指引。

《课堂密码》从打造“有效课堂”、营造“有趣课堂”、塑造“有序课堂”、课堂中的“学生”、课堂中的“教师”五个方面打开“课堂困惑”之门。

让我深深感觉到:莫把课堂只当课堂;莫把课堂只当教学;莫让课堂止于肃静。

以学生为师,在学生的心灵中教书,既愉快又有成就感;以同事的课堂为友,会尊重同事的劳动成果,更乐意向同事的课堂学习。

不是把听课、评课当做一项任务,而是希翼能够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才干发现课堂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末简单。

整本书紧密环绕我们的课堂教学,针对课堂教学中的一些问题,通过一些好的、差的案例来阐述了如何才干上好课,怎样的一节课才干真正符合新课改要求,向我们阐述了实用的教育理念。

教育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每位老师一个漫长的教与学的旅程,需要多少次的心路历程才干够积淀一点智慧,激发一种感悟,开辟一片视野。

可见,《课堂密码》一书是周彬老师对自己课堂教学的一次深度思量与剖析。

从周彬老师的身上,我感受到了不少。

下面结合本书与自己的工作实际,我就以感受最深的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

一、用宽容为教育开路看完此书,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周教授在第四辑课堂中的“学生”中的第二点“用宽容为教育开路”。

周教授说:“面对一群调皮的学生,你是惩罚他们,还是表扬他们?”调皮肯定是不对的,学生也不应该调皮。

从道理上讲,固然惩罚学生。

可是,惩罚真的可以消除学生的调皮吗?有多少调皮的学生没有接受过惩罚呢?在教育实践中,被惩罚次数越多的学生,往往越有胆量去调皮;越是调皮的学生,被惩罚的次数往往越多。

所以,虽然不敢说惩罚会导致学生更加调皮,但也无法证明惩罚可以消除调皮。

教育并非简单地让学生知道调皮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相信绝大多数调皮的学生早就意识到了调皮是错误的。

《课堂密码》读后感

《课堂密码》读后感

《课堂密码》读后感《课堂密码》读后感3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课堂密码》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堂密码》读后感1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近几年来连续带高三,长期在高考的压力下教学,每天都有打仗般的感觉: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批改试卷、辅导学生……每天都很努力,也很投入,但却发现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不明显,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却反而日益俱减,师生呈现出来的疲态很令人怀疑这支疲惫之师能否在高考中取得良好的成绩?我于是责怪自己、怀疑自己,为什么全力投入却忙而无功?我反思我的课堂效率,总觉得差点什么,总觉得哪里不对,但限于水平和经验,我难以给自己一个完整准确的解答。

这些困惑一直困扰着自己,直到我遇到一本好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周彬著的《课堂密码——对课堂教学的深度思考》。

一拿到手,书名便深深吸引了我,细细读下去更是倍感震撼,直达心灵,收益颇丰。

全书分为五辑,即:打造“有效课堂”、营造“有趣课堂”、塑造“有序课堂”、课堂中的“学生”、课堂中的“教师”。

没有让人感觉深邃的理论,却句句分析透彻,周彬博士提到的很多问题都是平时课堂中常见到的听到的。

这本书就如同工作中的导师,引领着我不由自主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并给予我的困惑以解释和答案。

众所周知,“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已成为新课改最响亮的口号,也成为不少教师不懈努力的动机。

再读《课堂密码》第一辑——打造“有效课堂”,我毫无选择地又一次认真反思,细细盘点着自己走进《课堂密码》的点滴收获。

以下我主要谈两点与大家分享。

反思一:为什么教得认真学得努力却考不好?身处课堂教学一线的教师尤其是高三教师都清楚,整个高三期间尤其是考试前,教师和学生都会过着既紧张又忙碌的日子:教师“地毯式”地复习考点,不断地查漏补缺,生怕还有什么知识点没有讲给学生听;学生拼命地记拼命地背生怕还有什么知识点没有掌握,都是希望能在考前百分之百地掌握知识点。

《课堂密码》读后感

《课堂密码》读后感

《课堂密码》读后感《课堂密码》读后感1十月底,我带教师去上海培训时听了周彬教授的一次讲座。

整场讲座都在讲公开课上发生的课堂教学故事,加上周彬教授独特的演讲风格,所有老师都听得十分投入。

整场讲座结束,周教授的ppt依旧显示在首页,上面只有四个字:课堂密码。

这四个字加上他的讲座唤醒了我对课堂的觉知。

回想起我自己站在讲台、站在学生面前的场景,我总觉得教学是一件摸捉不透却又习以为常的事情。

课,按照传统的方式继续下去,似乎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多关注一下学生就会觉得有些无助。

学生学到了何种程度,掌握了多少学科知识?说实话,心里真没底。

不断地操练又怕陷入题海战术,无法启迪学生的心智,同时又给学生带来学习压力。

不操练又怕学生没有掌握,因此操练多少学生才能掌握?其实,自己心里也没底。

想必一个教师自己心里没底,稀里糊涂将课上下去,那么学生也就只能稀里糊涂地学下去了。

久而久之,教师和学生可能就会走散,再想回归到课堂也就更难了。

培训结束后,我爬楼看完了周彬教授的公众号文章,但是碎片化的阅读依旧无法让我对课堂教学形成完整的理解。

于是,我便将周彬老师课堂教学的系列丛书淘了回来。

周彬教授的课堂教学系列共有三本,《课堂密码》只是其中的一本。

这本书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重点在课堂:打造“有效课堂”、营造“有趣课堂”、塑造“有序课堂”;第二部分重点在课堂中的人:课堂中的“学生”和课堂中的“教师”。

每一部分都探讨了教学中最习以为常却又常常被教师忽视的案例。

每一节开头都以故事或是案例的形式开始,引读者进入情景,而后转入课堂教学,让读者学会将身边的事物与教育进行关联,从而获得启发。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一场迷宫游戏,那么《课堂密码》这本书就是一份带有障碍物的迷宫地图,每一个通往出口的路径中都有无数的障碍物。

它没有详细地指示教师课堂教学如何去设计,从哪个点切入且如何在教学中去推进。

但是它将教师课堂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做出了标识,让老师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得到警醒,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留心。

《课堂密码》读后感

《课堂密码》读后感

《课堂密码》读后感《课堂密码》读后感(3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堂密码》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课堂密码》读后感1暑假里,我阅读了于春祥老师的《发现高校课堂密码》,书中句句真言,文字富含哲理,又不乏风趣幽默,在觉得有趣的同时也让人收获颇多。

书本封面上印着两行醒目的字“一位草根教育专家的课改宣言,一份高效课堂完整解决方案”,是的,于老师是一位“草根教育专家”,他坚持研究与学习,诠释了高效课堂的密码。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一直不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读了于老师的《发现高效课堂密码》后,才觉得豁然开朗。

何谓“高效课堂”?作者认为:高效课堂是在新的课堂观、效率观基础上诞生的,它与传统课堂单纯以分数为旨归,甚至不择手段地追求分数的效率观大相径庭,而是主张在课堂上要演绎“生命的狂欢”,生命活力与课堂效率的偕同共振才是高效课堂的价值所在。

这本书致力于高效课堂本质与规律的研究,共分十三章,每段文字中,都有作者独到的视野和观点。

于老师文化底蕴深厚,在“高效课堂大揭秘”一章中,他提出“课堂乾坤大挪移”,令人耳目一新。

他认为:学生是“天”,教师是“地”,“地”永远不与“天”争精彩,而是以“天”的精彩作为自己的精彩!学生的精彩才是课堂真的精彩,学生的精彩才是师者最大的精彩!《易经》的启发之于课堂,竟是如此贴切。

诸如此类文化与哲学于一体的阐述,书中比比皆是。

许多课堂哲理,教育规律,就靠于老师如是的文化解读,让人印象深刻。

于老师认为,课堂的艺术,就是动与静的艺术。

他将高效课堂“生命狂欢”的基本形式界定为“六动”——动手做,动脑思,动眼看,动耳听,动嘴议,动身演。

反对以教师的动,替代学生的动;以教师的动,强迫学生的静,从而将“动”、“静”阐释得淋漓尽致。

他还突出强调了“板演效应”,提高记忆效率。

读课堂密码心得体会

读课堂密码心得体会

读课堂密码心得体会篇一:学习《课堂密码》心得体会学习《课堂密码》心得体会暑假期间拜读了周彬老师的《课堂密码》一书,犹如给自己的心灵注入了一股清泉,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课堂,更为重要的是今后的课堂教学又有了新的指引。

《课堂密码》从打造“有效课堂”、营造“有趣课堂”、塑造“有序课堂”、课堂中的“学生”、课堂中的“教师”五个方面打开“课堂困惑”之门。

让我深深感觉到:莫把课堂只当课堂;莫把课堂只当教学;莫让课堂止于安静。

以学生为师,在学生的心灵中教书,既愉快又有成就感;以同事的课堂为友,会尊重同事的劳动成果,更乐意向同事的课堂学习。

不是把听课、评课当作一项任务,而是希望能够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才能发现课堂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整本书紧密围绕我们的课堂教学,针对课堂教学中的一些问题,通过一些好的、差的案例来阐述了如何才能上好课,怎样的一节课才能真正符合新课改要求,向我们阐述了实用的教育理念。

教育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每位老师一个漫长的教与学的旅程,需要多少次的心路历程才能够积淀一点智慧,激发一种感悟,开拓一片视野。

可见,《课堂密码》一书是周彬老师对自己课堂教学的一次深度思考与剖析。

从周彬老师的身上,我感受到了很多。

下面结合本书与自己的工作实际,我就以感受最深的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

一、用宽容为教育开路看完此书,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周教授在第四辑课堂中的“学生”中的第二点“用宽容为教育开路”。

周教授说:“面对一群调皮的学生,你是惩罚他们,还是表扬他们?”调皮肯定是不对的,学生也不应该调皮。

从道理上讲,当然惩罚学生。

可是,惩罚真的可以消除学生的调皮吗?有多少调皮的学生没有接受过惩罚呢?在教育实践中,被惩罚次数越多的学生,往往越有胆量去调皮;越是调皮的学生,被惩罚的次数往往越多。

所以,虽然不敢说惩罚会导致学生更加调皮,但也无法证明惩罚可以消除调皮。

教育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知道调皮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相信绝大多数调皮的学生早就意识到了调皮是错误的。

课堂密码读后感

课堂密码读后感

课堂密码读后感导语:课堂密码读后感(一)今年暑假,读了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周彬着的《课堂密码:对课堂教学的深度思考》一书,假期中静下心来读了读,该书分为五个部分,即:打造“有效课堂”;营造“有趣课堂”;塑造“有序课堂”;课堂中的“学生”;课堂中的“教师”。

这本书很有条理,系统性很强。

随手又翻到书中某一页,语言很平实,没有让人感觉深邃的理论,和我们平时的教学随笔差不多。

这本书如同工作中的导师,引领我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我们需要成绩,但却不能从学生身上抢成绩;我们需要趣味,但又不能偏离学科来讨好学生;我们需要有序,但又不能用权力和体力去管制学生。

当我们不再用要什么就取什么,看不惯什么就改什么的心态来行事,而是尊重学生,尤其是学生的生活,尊重同事,尤其是同事的课堂时,才可能在有序的课堂中获得乐趣,在有趣的课堂中获得成绩。

”我们每天都在喊”“向课堂40分钟要效益”,大家也都在努力做,可是效果并不是很好,我们每天在忙碌中度过,早上进教室指导早读,收作业,批改作业,督促改错,辅导学生;我们每天在抱怨中生活,抱怨学生这个题讲了好几遍,学生依然出错。

抱怨班上总是那几个调皮的学生让你不省心。

我们每天都在责怪自己,每天都在勤奋地工作,但是一件事都没有做好。

我捧着《课堂密码》坐在桌前,静心地品味“密码”的滋味,不由地在得到美美的享受同时,也使我陷入深深的思考,感到了隐隐的阵痛,又仿佛给予我的困惑以答案,让我毫无选择地细细盘点着自己走进课堂的点滴收获。

当看到周彬博士观点时,有一种被感动的感觉,特别是周彬博士提到的很多问题也都是走进课堂时看到听到的,看到周彬博士分析得那么透彻,我自己也收获颇多、感悟不少。

为何教师总是忙而无功?周博士在书中告诉我们,要“打造有效课堂”。

什么叫课堂教学?什么叫“有效课堂”?仿佛没有比考试更直接、更权威、更有说服力的。

作者对考试前师生既紧张又忙碌的日子描写让人不免一笑:用忙碌来麻痹自己的神经,减轻紧张感。

《课堂密码》读书心得体会3篇

《课堂密码》读书心得体会3篇

《课堂密码》读书心得体会3篇为何教师总是忙而无功?周博士在《课题密码》这书中告诉我们,要“打造有效课堂”。

什么叫课堂教学?什么叫“有效课堂”?今天店铺跟大家一起来探讨,欢迎阅读。

《课堂密码》读书心得体会篇一《课堂密码》是一本很不错的书,里面的观点令人耳目一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学科深度上,当学科还没有分化的时候,教师普遍看重育人,这就是韩愈所讲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当学科分化之后,教师普遍看重教授知识。

至今,我们评价一位教师有没有教育智慧时,虽然也看这位教师对教育的理解,但更重要的却是看学生的学科成绩。

在课堂教学中,学科知识有两个来源:一是教材,一是教师。

教材上的学科知识是以一次性的、平面化的形式呈现的。

之所以说它一次性,是因为它不会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行解释;之所以说它平面化,是因为它不会根据学习情境的变化进行演绎。

但也正因为如此,教材较教师提供的学科知识更有权威性,也更有逻辑性。

于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学科知识,并不重在学科知识本身的权威性与深刻性,而是对教材弱点的补充,也就是: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对教材提供的学科知识进行多重解释,根据学习环境的变化对教材提供的知识进行多样演绎。

因此,教师在学科知识上的深度,并不是让教师在学科知识内容上更精尖,而是要求教师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更深刻。

在内容上越是精尖的教师,学生学起来就越艰难,能够掌握学科知识的学生人数也越少。

在内容理解上越是深刻的教师,越是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让学生学得更有趣,也可以让更多的学生掌握学科知识。

其次在教育广度上,教师教学生,是专业教练教业余选手而非专业选手。

当专业教练教专业选手时,可以把专业选手描述成是“一个学习学科知识的人”。

可是,对于学生来说,尽管学习是他们的专职工作,但在众多学科中喜欢上哪门学科,致力于哪门学科,并没有强制性的限制,正是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把学生称为业余选手,把他们描述成是“一个人在学习学科知识”。

《课堂密码》读书心得

《课堂密码》读书心得

《课堂密码》读书心得《课堂密码》读书心得「篇一」前段时间,阅读了培育室推荐书目《课堂密码》。

这本由教育学博士周彬编写的书,开本并不像流行小说那样大,封面也平淡毫不起眼,但是书名中的“密码”二字让我眼睛一亮。

转而又想,这一类的书铺天盖地,该不会又是哪一位“大家”将以前的谈论稍稍改装一下而冠之以名吧!于是我随手翻了翻目录——打造“有效课堂”、营造“有趣课堂”、塑造“有序课堂”、课堂中的“学生”、课堂中的“教师”——倒是很有条理,系统性很强。

随手又翻到书中某一页,语言很平实,没有让人感觉深邃的理论,没有让人觉得自己很渺小的1、2、3、4条说教,和我们平时的教学随笔差不多。

从第一页开始看起,感觉这本书如同此时心境应该冲泡的一杯绿茶,陪你梳理已被纷杂的事物扰乱的心绪;又如同工作中的导师,系统地阐述了他关于课堂教学的思考,又引领你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

作者带着我们走近课堂,既不远离课堂,也不走进课堂,才发现课堂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正如作者所言,我们需要成绩,但却不能从学生身上抢成绩;我们需要趣味,但又不能偏离学科来讨好学生;我们需要有序,但又不能用权力和体力去管制学生。

当我们不再用要什么就取什么,看不惯什么就改什么的心态来行事,而是尊重学生,尤其是学生的生活,才可能在有序的课堂中获得乐趣,在有趣的课堂中获得成绩。

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此深有体会。

首先在课堂纪律上,记得刚工作当老师时,总觉得孩子们多么可爱,不忍心拉下脸来,一段时间过后,发现孩子们倒是对我很亲热可上课“神游”的现象与日俱增。

无奈之下,只好一顿镇压,孩子们个个面面相觑,大气都不敢喘。

这下自己反倒觉得可能课上得太枯燥乏味,课堂气氛不够活跃,理想中的课堂应该是很活跃,大家积极参与讨论的。

不过想法好,方法必须也好,不然课堂气氛就很难控制,越到后来课堂气氛越“热烈”,几个调皮的学生也借此机会“争先恐后”。

提出一个问题,更多的时候不是大家积极讨论分析这个问题的本意,而是有些闹哄哄的吵问题之外的东西,让我不得不制止他们的“奇思妙想”。

读《课堂密码》心得体会

读《课堂密码》心得体会

读《课堂密码》心得体会第一篇:读《课堂密码》心得体会读《课堂密码》心得体会学习了《课堂密码》一书,感受颇深,就像文中讲到:走近课堂,既不远离课堂,也不走进课堂,才发现课堂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对于文中讲到关于课堂管理方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体会到:一年级的课堂教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课堂纪律和他们的学习兴趣。

记得期初,对学生而言我还是一个陌生人,是他们的新老师,因此心中还保存着几分敬畏,课堂纪律也较好,课堂效率比较高。

自己也怕自己的课上得太枯燥乏味,对学生过于严格,课堂气氛不够活跃,理想中的课堂应该是很活跃,大家积极参与讨论,小手若林。

于是,我改变的以往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尽量使用一些能激起学生兴趣的语言进行教学。

比如穿插一些故事和动画人物。

果然,课堂氛围一下子就热情高涨。

过了不久,课堂气氛就变得很难控制了,越到后来课堂气氛越“热烈”,几个调皮的学生也借此机会“争先恐后”。

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更多的时候不是大家积极讨论分析这个问题的本意,而是有些闹哄哄的吵问题之外的东西,让我不得不制止他们的“奇思妙想”。

如何使一个纪律混乱的班级,变得有序呢?在开学过后的一个半月后,我不得不深入的思考这个问题------又过了近一个月,班级的纪律明显好转,学习成绩明显提升,我也得出了以下几条经验:1、聚焦。

要求学生在开始上课之前,一定要把教室里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的身上,如果有人在私下聊天,就不要讲课。

在所有学生都完全安静下来之后,再停顿三五秒钟,然后才开始用低于平时的音调讲课。

2、发展倾听能力。

(1)培养孩子的倾听习惯。

每当其他同学起来回答问题时,总是会有那么一些同学七嘴八舌的跟着说。

为了制止这个现象,我不得不想出对策。

只要一有同学跟着说,那就让这位同学来复述另一个同学说的话。

也经常教育学生要倾听别人,所以当出现上述现象,我就马上用眼神进行交流,其他学生就会说出“要学会倾听别人”。

久而久之,学生就记住了这点。

《课堂密码》读后感范文

《课堂密码》读后感范文

《课堂密码》读后感范文《课堂密码》读后感范文《课堂密码》读后感1十月底,我带教师去上海培训时听了周彬教授的一次讲座。

整场讲座都在讲公开课上发生的课堂教学故事,加上周彬教授独特的演讲风格,所有老师都听得十分投入。

整场讲座结束,周教授的ppt依旧显示在首页,上面只有四个字:课堂密码。

这四个字加上他的讲座唤醒了我对课堂的觉知。

回想起我自己站在讲台、站在学生面前的场景,我总觉得教学是一件摸捉不透却又习以为常的事情。

课,按照传统的方式继续下去,似乎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多关注一下学生就会觉得有些无助。

学生学到了何种程度,掌握了多少学科知识?说实话,心里真没底。

不断地操练又怕陷入题海战术,无法启迪学生的心智,同时又给学生带来学习压力。

不操练又怕学生没有掌握,因此操练多少学生才能掌握?其实,自己心里也没底。

想必一个教师自己心里没底,稀里糊涂将课上下去,那么学生也就只能稀里糊涂地学下去了。

久而久之,教师和学生可能就会走散,再想回归到课堂也就更难了。

培训结束后,我爬楼看完了周彬教授的公众号文章,但是碎片化的阅读依旧无法让我对课堂教学形成完整的理解。

于是,我便将周彬老师课堂教学的系列丛书淘了回来。

周彬教授的课堂教学系列共有三本,《课堂密码》只是其中的一本。

这本书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重点在课堂:打造“有效课堂”、营造“有趣课堂”、塑造“有序课堂”;第二部分重点在课堂中的人:课堂中的“学生”和课堂中的“教师”。

每一部分都探讨了教学中最习以为常却又常常被教师忽视的案例。

每一节开头都以故事或是案例的形式开始,引读者进入情景,而后转入课堂教学,让读者学会将身边的事物与教育进行关联,从而获得启发。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一场迷宫游戏,那么《课堂密码》这本书就是一份带有障碍物的迷宫地图,每一个通往出口的路径中都有无数的障碍物。

它没有详细地指示教师课堂教学如何去设计,从哪个点切入且如何在教学中去推进。

但是它将教师课堂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做出了标识,让老师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得到警醒,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留心。

《课堂密码》心得体会讲解(五篇)

《课堂密码》心得体会讲解(五篇)

《课堂密码》心得体会讲解(五篇)第一篇:《课堂密码》心得体会讲解课堂的“有趣”、“高效” “动静有序”之我见——关于《课堂密码》的读书心得初看到《课堂密码》这一书名时,一股好奇之心便油然而生。

便赶忙查看起它的目录来,全书共分为五个部分:一、打造有效课堂。

二、营造有趣课堂。

三、塑造有序课堂。

四、课堂中的学生。

五、课堂中的教师。

在细读周彬老师的《课堂密码》一书的过程中,让我感觉:本书让我们走近课堂,既不远离课堂, 也不走进课堂, 才发现课堂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读完全篇后, 让我对“文字是思想的外衣,是内心情感的表达。

”这句话有更深的体会。

教育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每位老师一个漫长的教与学的旅程, 需要多少次的心路历程才能够积淀一点智慧, 激发一种感悟, 开拓一片视野。

可见, 《课堂密码》一书是周彬老师对自己课堂教学的一次深度思考与部析。

这也自然让我重新审视起自己的课堂……作为三尺讲台上的一名教师,课堂就是我们的主阵地,如何书写出不一样的精彩呢?《课堂密码》这本书给了我以下启示:一、树立正确的课堂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课堂教学观念是课堂教学的前提!当我们走上讲台时,千万不可认为自己比学生强!学生年龄还小,要学很多学科,一切都从头开始,一切都是那么陌生。

教师不能有居于学生之上的想法和优越感!要多反观自己, 有多少创造性思维?社会在进步使学校课堂早已不再是学生汲取知识的唯一途径。

如何教才能使学生人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因此, 课堂上, 教师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定教,关注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倾听学生提出的问题,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培养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性, 才有可能做到虽然自己没有多少创造性思维却能培养出很多有创造性思维的学生来!二、正确处理课堂中教育与教学的关系。

学生的学习,受到很多人为因素、客观因素的影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很正常。

在课堂上,有的老师关注的仅仅是学科教学的种种方面,而往往忽略了对学生思想认识的引导, 怕由此影响课堂教学主题和拖延时间而将其放在课外, 使教育与教学不能及时有机的结合, 这样的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

读课堂密码心得体会

读课堂密码心得体会

读课堂密码心得体会读课堂密码心得体会1堂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对于文中讲到关于课堂管理方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体会到:一年级的课堂教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课堂纪律。

记得期初,对学生而言我还是一个很威严的陌生人,因此心中还保存着几分敬畏,课堂纪律也很好,课堂效率比较高。

自己反而觉得可能是自己的课上得太枯燥乏味,对学生过于严格,课堂气氛不够活跃,理想中的课堂应该是很活跃,大家积极参与讨论,小手若林。

于是,我改变的以往的教学方式,过了不久,课堂气氛就变得很难控制了,越到后来课堂气氛越“热烈”,几个调皮的学生也借此机会“争先恐后”。

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更多的时候不是大家积极讨论分析这个问题的本意,而是有些闹哄哄的吵问题之外的东西,让我不得不制止他们的“奇思妙想”。

如何使一个纪律混乱的班级,变得有序呢?在开学过后的一个半月后,我不得不深入的思考这个问题------又过了近两个月,班级的纪律明显好转,学习成绩明显提升,我也得出了以下几条经验:1、聚焦。

在开始上课之前,一定要把教室里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的身上,如果有人在私下聊天,就不要讲课。

在所有学生都完全安静下来之后,再停顿三五秒钟,然后才开始用低于平时的音调讲课。

2、发展倾听能力。

(1)、利用“对对子”训练孩子的倾听习惯。

每当上课铃声响了之后,一部分孩子还是在教室里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我便用自己编写的话进行对对子,我说:“铃声响。

”学生说:“进教室,坐直直,不说话,好学生。

”当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力看黑板的时候,我说:“抬头挺胸。

”学生说:“看黑板。

”同时,两手放平,身子坐直。

讲评练习时,当部分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时,我说:“坐端正。

”学生说:“不说话,好学生。

”------(2)、以说促进听。

比较难说的,教师先说——全班说——优生说——中差生说;比较简单的,可以让优生说——中差说;很简单的直接让中差生说;另外,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有时请优生帮助说,再让该学生说,让他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树立说的信心;对于重点内容,还结合孩子好胜、好强的心理,开展小组竞赛说,男女同学生竞赛说等。

读课堂密码心得体会

读课堂密码心得体会

读课堂密码心得体会篇一:学习《课堂密码》心得体会学习《课堂密码》心得体会暑假期间拜读了周彬老师的《课堂密码》一书,犹如给自己的心灵注入了一股清泉,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课堂,更为重要的是今后的课堂教学又有了新的指引。

《课堂密码》从打造“有效课堂”、营造“有趣课堂”、塑造“有序课堂”、课堂中的“学生”、课堂中的“教师”五个方面打开“课堂困惑”之门。

让我深深感觉到:莫把课堂只当课堂;莫把课堂只当教学;莫让课堂止于安静。

以学生为师,在学生的心灵中教书,既愉快又有成就感;以同事的课堂为友,会尊重同事的劳动成果,更乐意向同事的课堂学习。

不是把听课、评课当作一项任务,而是希望能够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才能发现课堂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整本书紧密围绕我们的课堂教学,针对课堂教学中的一些问题,通过一些好的、差的案例来阐述了如何才能上好课,怎样的一节课才能真正符合新课改要求,向我们阐述了实用的教育理念。

教育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每位老师一个漫长的教与学的旅程,需要多少次的心路历程才能够积淀一点智慧,激发一种感悟,开拓一片视野。

可见,《课堂密码》一书是周彬老师对自己课堂教学的一次深度思考与剖析。

从周彬老师的身上,我感受到了很多。

下面结合本书与自己的工作实际,我就以感受最深的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

一、用宽容为教育开路看完此书,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周教授在第四辑课堂中的“学生”中的第二点“用宽容为教育开路”。

周教授说:“面对一群调皮的学生,你是惩罚他们,还是表扬他们?”调皮肯定是不对的,学生也不应该调皮。

从道理上讲,当然惩罚学生。

可是,惩罚真的可以消除学生的调皮吗?有多少调皮的学生没有接受过惩罚呢?在教育实践中,被惩罚次数越多的学生,往往越有胆量去调皮;越是调皮的学生,被惩罚的次数往往越多。

所以,虽然不敢说惩罚会导致学生更加调皮,但也无法证明惩罚可以消除调皮。

教育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知道调皮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相信绝大多数调皮的学生早就意识到了调皮是错误的。

[《课堂密码》读书心得范文读后感]课堂密码读后感周彬

[《课堂密码》读书心得范文读后感]课堂密码读后感周彬

[《课堂密码》读书心得范文读后感]课堂密码读后感周彬《课堂密码》读书心得读后感篇1《课堂密码》是对课堂教学的深度思考。

走近课堂,既不远离课堂,也不走进课堂,才发现课堂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我们需要成绩,但却不能从学生身上抢成绩;我们需要趣味,但又不能偏离学科来讨好学生;我们需要有序,但又不能用权力和体力去管制学生。

当我们不再用要什么就取什么,看不惯什么就改什么的心态来行事,而是尊重学生,尤其是学生的生活,尊重同事,尤其是同事的课堂时,才可能在有序的课堂中获得乐趣,在有趣的课堂中获得成绩。

“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这已经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教育口号。

《课堂密码》的有效性向我们揭示了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只有教师的教学进度与学生的学习接受度步调一致,才可能做到教学相长,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至于那些多姿多彩的教学技巧,只有在教学进度与学习步调一致的情况下,才可能真正起到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

刚开始上课时,学生都还乐意听老师讲课,过了二十分钟后,还能够聚精会神的学生就越来越少了。

学生的学习态度之所以会发生这么大的转变,我相信并不是因为学生天生就不想学习,而是因为学生的学习接受度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就像孩子的步伐无法跟上父母的步伐一样。

因此课堂效率=教学进度某学习接受度。

我们要努力打造“有效课堂”。

效就是效率。

课堂效率是指学生在单位学习时间里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在此过程中获得的良好的学习体验。

可以说,时间、结果和体验都是考量课堂教学效率的必不可少的指标。

所以,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并不在于教师有无完成教学内容或者完成多少,而是学生有无从中学到知识、技能和方法以及学得好不好。

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

可是,现实教学中却有很多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往往仅以教了多少来衡量课堂的效率和质量,认为只要加大投入,搞“大运动量”训练就能取得好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密码》读书心得体会(精选3篇)《课堂密码》读书心得体会(精选3篇)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

那么要如何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课堂密码》读书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课堂密码》读书心得体会1 读了《课堂密码》一书,真的让我从中领会了许多知识,让我获得了许多感悟。

一、博大而炽热的爱:名言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是的,对于教师来说,爱是不可须臾或缺的,只有以挚爱奠基,教师才会倾尽精力,激活智慧,把自己的全部热情,甚至生命献给它所热爱的事业和学生。

名师魏书生,李吉林都向教育、向学生献上了最宝贵,最有价值的爱。

这也是他们实现人生价值,人生追求的原动力。

我也要像他们一样,把我全部的爱与热情献给我的学生,我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乐学善学的智者现代社会是需要终身学习的社会。

教师更是需要不断学习的职业。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成为学生的源头活水,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向书本、向实践、向各种信息渠道学,引千道清泉、聚万座富矿、集百家之长,丰富自己,充实自己,才能用自己渊博的学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兴趣。

成为学生的“活字典”和“百科书库”将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三、永不未泯的童心每一位教师都应具有一颗未泯的童心,斯霞老师直到七八十高龄还在与小学生亲密接触,他们与学生一起活动,一起游戏,一同欢笑,一同烦恼,试问他们又怎么不会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又怎么会不亲其师信其道呢?他们是我学习的榜样,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总之,做一个”有效的”教师,实施有效的教学,是所有教师应有的追求。

《课堂密码》读书心得体会2 《课堂密码》是一本很不错的书,里面的观点令人耳目一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学科深度上,当学科还没有分化的时候,教师普遍看重育人,这就是韩愈所讲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当学科分化之后,教师普遍看重教授知识。

至今,我们评价一位教师有没有教育智慧时,虽然也看这位教师对教育的理解,但更重要的却是看学生的学科成绩。

在课堂教学中,学科知识有两个来源:一是教材,一是教师。

教材上的学科知识是以一次性的、平面化的形式呈现的。

之所以说它一次性,是因为它不会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行解释;之所以说它平面化,是因为它不会根据学习情境的变化进行演绎。

但也正因为如此,教材较教师提供的学科知识更有权威性,也更有逻辑性。

于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学科知识,并不重在学科知识本身的权威性与深刻性,而是对教材弱点的补充,也就是: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对教材提供的学科知识进行多重解释,根据学习环境的变化对教材提供的知识进行多样演绎。

因此,教师在学科知识上的深度,并不是让教师在学科知识内容上更精尖,而是要求教师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更深刻。

在内容上越是精尖的教师,学生学起来就越艰难,能够掌握学科知识的学生人数也越少。

在内容理解上越是深刻的教师,越是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让学生学得更有趣,也可以让更多的学生掌握学科知识。

其次在教育广度上,教师教学生,是专业教练教业余选手而非专业选手。

当专业教练教专业选手时,可以把专业选手描述成是“一个学习学科知识的人”。

可是,对于学生来说,尽管学习是他们的专职工作,但在众多学科中喜欢上哪门学科,致力于哪门学科,并没有强制性的限制,正是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把学生称为业余选手,把他们描述成是“一个人在学习学科知识”。

而专业教练教业余选手,第一步是如何吸引这些业余选手,以便让他们在专业学习这条路上更愿意走下去。

只有他们愿意走下去了,才有机会发挥专业教练的专业价值。

两相对比,专业教练教专业选手,走的是专业深度的道路,教学广度对他们的要求并不太高;专业教练教业余选手,就得先走教学广度的道路,因为教学广度是教师推进专业深度的前提与手段。

从“一个人在学习学科知识”的立场出发,就意味着必须把学生当作是一个整体的人来对待,这样可以在以下3个方面来加强学科知识对学生的吸引力。

第一,学科教师要全面爱护与关心学生。

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科成绩,还要关心学生的总成绩;不仅要关心学生的总成绩,还要关心学生的生活状况。

师生关系的前提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果师生关系缺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心与爱护,师生关系本身也就不复存在。

如果连师生关系都不复存在,那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活动也就无从谈起。

“亲其师信其道”讲的也就是这个道理。

第二,教师要力求让“书面化的学科知识”生活化。

学生是生活中的人,他对书面语言的理解与使用还需要锻炼,他对文字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很薄弱,而书面化学科知识的最大弱项在于,它的表达方式是书面语言而非口头语言,使用的是抽象思维而非具象思维。

因此,学科知识生活化的过程,就是教师把学科知识从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从抽象逻辑转化为具象逻辑的过程。

第三,要从学生的知识原点出发,引导学生走到学科知识的终点。

教材所呈现的学科知识并不是对学生的初始要求,而是对学生学完教材后的最终目的。

如果我们用最终目的去要求初始学习的学生,往往会吓跑了学生。

教师只有从对学科知识的过度关注中走出来,才可能以“人”的身份与学生交流,而不是以“学科知识”或者教材代言人的身份与学生交流。

学生更愿意向一个“人”学习,而不愿意向死板的、平面化的、抽象的教材学习。

如果教师以“学科知识”或者教材的代言人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中,那么他也势必会获得死板、平面化与抽象的.形象。

对教师个人而言,这本书可以改变学科教师只对学科知识负责的意识,使得课堂教学中学科深度不再越来越深,而教育广度越来越广。

《课堂密码》读书心得体会3 课堂上,为什么我们的教师积极忙碌却徒劳无功?为什么有的学生总给老师制造麻烦?为什么有学生听课走神?为什么学生会沉默不语?为什么学生不听老师的话?这些问题常常困扰着一线教师。

而《课堂密码》一书,就像是解开这些课堂现象的密码,透视出掩藏在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有效的指导教师对自己的课堂实践作出反思,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课堂密码》从打造“有效课堂”、营造“有趣课堂”、塑造“有序课堂”、课堂中的“学生”、课堂中的“教师”五个方面打开“课堂困惑”之门,让我们深深感觉到:莫把课堂只当课堂;莫把课堂只当教学;莫让课堂止于安静;以学生为师,在学生的心灵中教书,既愉快又有成就感;以同事的课堂为友,会尊重同事的劳动成果,更乐意向同事的课堂学习,不是把听课、评课当作一项任务,而是希望能够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才能发现课堂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本人认为《课堂密码》提出的观点、问题、案例很值得我们去深思与研读,特别以下几个观点我更有兴趣:一、学得好,还要考得好”。

周彬老师用“爱人教育我”放、找东西的实例来说明在平时的学习中,不管我们用什么方法,也不管我们用什么逻辑来掌握学科知识,似乎只要记住了或者储存好了学科知识完事大吉了。

可是,当我们身处考场时,储存得好好的学科知识,不但不会主动跳出来,即使我们去找,也不见得能找到。

然后论述一、从“知识的储存”向“知识提取”的转变,提出了考前如果教师和学生呈现出来的疲惫、显现出茫然,学生不可能考好成绩;考试的竞争不是知识储存量的竞争,而是知识提取量的竞争。

二、“知识提取”对“知识储存”的工具功能,发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知识储存过程中运用的方法越简单,学生的知识提取就越是难;逻辑越是清晰,学生提取知识就越是容易。

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学会储存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提取知识;不但要让学生在做作业时提取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在考试中提取知识。

既要让学生理解学科知识,还能让他们提取出来的学科知识为他人所理解,还要求教师与学生能够不断地把新旧知识融会贯通,这样才能够确保学生在储存新知识的同时,还能够不忘记旧知识。

三、为了“知识提取”的“知识储存”,在教育的意义上,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并不在于他储存了多少学科知识,而是在于提取多少学科知识。

有的学生有了辛苦的储存,但却得不到有效的提取。

也就是学科成绩不好。

因此,重视学科成绩的提取,在于强化学生的学习责任,更在于促使学生在学习环境中进行互动并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这是为了别人,更是为了自己。

二、为何教师总是忙而无功周彬老师指出:“有的人一生都很忙,也显得很聪明,但最终却一事无成”。

这种现象现实生活存在不少,本人颇有同感。

周彬老师从三个方面来解读。

1、深陷课堂教学的“忙碌之井”。

指出了,在时间管理上,有的老师认为,我们每天课都上不完,哪有时间看书?很少人会想到,在今天这个时代,一个不投资的人自然是买不起房子的;一个不再看书的人,必然会在每堂课中都处于挣扎状态。

要上好一堂课是非常容易的,但要每堂课都上好却是非常困难的。

教师要从课堂教学能力向学科教学能力的转变,需要课堂教学经验在量上的积累,但更需要教师学科教学能力在质上的突变。

前者需要教师潜入课堂教学之中,后者需要教师跳出课堂教学。

2、踏上学科教学的“理性之路”,我们行走时若只是盯着脚下的路,虽然每一步都走得稳健,但离最终目标往往相去甚远。

我们认为学习与储存知识点时要“盯着脚下的路”,但在总结与提取学科知识时要“盯着前方的路”。

学科教学的困惑在于,为了让学生掌握学科的知识,就必须将学科知识肢解为知识点,让学生逐点学习与掌握。

可是在学生逐步学习与掌握的过程中,越是仔细,越是投入的学生,就越是难返身整理与总结学科知识,也就是说,在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既要培养学生的分析学科的知识能力,又要培养学生综合学科知识能力,可分析能力与综合能力本来就是一对矛盾。

因此,不管在学期初,还是在学期中与学期末,只有站在学科教学的高度,始终盯着让学生掌握系统化的学科知识的学科教学目标,再在每次课堂教学中努力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点,才能避免虽然学科教学赢得知识点上的胜利,却偏离了最终的学科教学目标的情况。

3、打开教育教学的“展望之窗”。

学校是帮助学生学习得更好的地方。

学生学习得更好有两个方面的理解:一是学生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二是学生越来越喜欢学习了。

如果只是对学生的短期学习成绩负责,前者肯定最重要;如果对学生的长期发展负责,对学生的终身学习负责,后者肯定更重要。

如果学校只是对学生的短期成绩负责的话,难免会以牺牲“牺牲越来越喜欢学习”为代价。

一旦牺牲学生对学习兴趣,最终的结果恐怕只能是即没有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没有让学生掌握越来越多的知识。

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需要学校与教师的眼界,又需要与教师的教学水平的。

培养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系统驾驭,远比训练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点更为困难;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又远比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更为重要。

周彬老师在《课堂密码》中对课堂的独特见解,本人学习后,在课堂教学中受到了一些启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