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7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7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科版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一学习目标:1 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2 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1 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2 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难点:3 “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

4 通过加热液滴和调制液体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

5 学会给液滴加热的技能。

三教、学方法:教师讲解、辅导、学生思考、学生讨论、学生设计实验、学生总结等。

四学习准备:马铃薯、酒精灯、火柴、木夹子、小铁片、浓盐水、40克食盐(4包,每包10克)、60克白糖(6包,每包10克)、烧杯、搅拌棒五教时:1教时六教学过程:1 组织教学2 导入新课:同学们想一想以前我们学过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物体本身的重量与体积有关,那么同学们想一下与液体的性质有关吗?3 新授:A 马铃薯的沉浮同学们面前放了两杯液体,一杯是清水,另一杯是不知名的液体,现在我们推测一下马铃薯放人水中是沉还是浮?汇报推测结果分组实验:把马铃薯分别放入两杯液体中,观察它的沉浮状况。

汇报实验结果:放在清水中沉,放在另一杯不知名液体中浮。

讨论:同是一个马铃薯在一个杯子中沉,在另一个杯子中浮,我们怎样解释其中的原因?学生汇报结果:(1)马铃薯是一样的,很明显在两种液体中的浮力不同(2)可能是两种液体。

B 观察比较两种液体教师:(1)两种液体到底一样不一样让我们作个比较吧,看看它们的性质到底有什么不同,怎样比较呢?说说你的办法。

(2)能用眼睛直接观察比较吗?有的同学提出了用尝的办法,你们觉得适合吗?教师小结:对,我们用加热蒸发的办法来比较两种液体到底有什么不同,蒸发的是水,看看留下的是什么物质,这样就说明水里面溶解没溶解物质,这样就认识了两种液体的不同。

师生回忆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教师再讲解加热注意事项。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汇报结果:一个铁片上有痕迹,另一个铁片上没有痕迹。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设计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设计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是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马铃薯在不同的液体中的沉浮现象,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和指导,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实验基础,他们对于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逐渐增强。

但是,对于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现象,他们可能存在一些认知上的误区,需要通过实验来纠正。

此外,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了解马铃薯在不同的液体中的沉浮现象。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科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马铃薯在不同的液体中的沉浮现象。

2.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和分析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现象。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实验来解决问题。

3.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马铃薯、各种液体(如水、盐水、酒精等)、量筒、电子秤、计时器等。

2.实验仪器:烧杯、试管、滴管等。

3.教学课件: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的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液体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马铃薯在不同的液体中会怎样吗?从而引出本课的课题。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实验材料和仪器,向学生介绍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同时,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部分学生分享实验现象,并引导学生总结马铃薯在不同的液体中的沉浮规律。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第7课《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2.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过程与方法:1.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2.通过加热液滴和调制液体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

3.学会给液滴加热的技能。

态度、情感与价值观:1.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有很多的证据。

2.会采用不同的方法去探索未知事物。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到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难点:规范实验操作,完成加热液滴和调制液体两个实验。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浓盐水1杯、清水1杯(两杯液体体积一样,都是100毫升)、马铃薯1个、一双干净的筷子、一块干净的抹布。

小组准备:滴管2个、加热匙2个、酒精灯1盏、乳胶手套1只、烧杯1只、搅拌棒1根、马铃薯1个、若干食盐、勺子1个、过滤的大勺子1个、活动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演示实验:马铃薯在两杯液体中的沉浮师准备材料:一杯100毫升的清水、一杯100毫升的浓盐水、一个马铃薯。

师提出问题:薯把马铃薯分别放入两杯液体中(一杯是水,另一杯是不知名的液体),观察它的沉浮情况。

师演示。

(先用筷子夹取马铃薯放入清水中,再用筷子把马铃薯从清水中取出,用干净的抹布擦干,再放入浓盐水中。

)生观察到在清水中,马铃薯沉下去了;在不知名的液体中,马铃薯浮起来了。

师提出问题:同一个马铃薯,在一个杯中沉,在另一个杯中浮,我们怎么解释其中的原因?生推测:1.可能两种液体不一样,另一杯液体可能是盐水;2.不同液体产生的浮力有大有小;3.马铃薯受到的浮力不一样,水中的浮力小,不知名液体中的浮力......师:到底什么原因呢?是不是如同你们所说的一样呢?今天我们要来研究的是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

师板书课题。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第一单元第7课《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第一单元第7课《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设计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七课《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选自教科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7课。

教材是在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上展开活动。

学社对沉浮的关注一般落在物体本身,很少关注到液体的性质,液体对沉浮的影响对学生来说是个意外的发现。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观察物体沉浮的方法,知道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大小、轻重有关系的基础上继续探索沉浮的规律。

前面几课对物体沉浮的影响因素都是关注物体本身,这节课将展开对物体沉浮的另一因素的研究项目:改变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学生分析】学生在前面已经知道了有些物体在水中下沉,有的物体在水中上浮,知道了能够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具备了必要的基础知识,因此,学生的思维难度不太大。

一般情况下,学生们对物体沉浮的关注,只落到物体的本身,如大小、形状、轻重等,很少关注到液体的性质,液体对物体沉浮的影响对学生来说是个“意外”的发现。

日常生活中,学生也很少有这方面的经验,本课将引导学生展开对另一变量——液体密度的研究,向学生展示一个新的探索项目。

【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2、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二)过程与方法1、使学生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

2、通过加热液滴和调制液体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

3、学会液滴加热的技能。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有很多的证据。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加热液滴和调制液体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

教学难点:总结归纳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器材准备】马铃薯若干,烧杯10个,食盐若干,白糖若干,酒精灯10盏,火柴10盒,搅拌棒10根,铁匙10个,小匙10个,滴管两支。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在水中沉马铃薯在不知名的液体中浮。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第7课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第7课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科版

(学生讨论3分钟)通过刚才讨论,很多同学都认为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可能与杯中装的液体有关,因为两种液体不一样,两个马铃薯受到的浮力不同所致。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实验验证一下大家的猜想吧!这是我们的实验工具:酒精灯,小铁片。

同学们分别提取三杯溶液的三滴液体,依次在小铁片上加热,通过比较滴液变干后留在小铁片上的痕让我们来看看烧杯中的溶液中是否加了其他的物质我们发现,三种滴液加热前和加热后分别在铁片上因为A杯中的液体是清水,所以A滴液加热后,在小铁片上什么痕迹都没留下。

滴液加热后,在小铁片上留下了焦黄色的物体,还有烧焦的气味,证明B杯中的溶液除了清水,还有别的物质。

滴液加热后,在小铁片上留下了白色的晶体颗粒,杯的溶液,除了清水也有其他物质。

那这些物质跟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有关吗?可能B和C液体中溶解的其他物质,让马铃薯浮起来了。

我们推论液体的性质可能可以改变浸入物体的沉浮。

那是不是液体里只要溶解了其他物质,马铃薯就能浮起来呢?实验过程:首先,用小勺舀一平勺食盐放进350毫升的清水中,可以用塑料棒或者小木条代替玻璃棒向同一方向搅拌,待烧杯中的食盐完全溶解后,我们再把马铃薯放进溶液原来盐水能使马铃薯浮起来,但盐水里必须溶解一定数量的食盐,马铃薯才能浮起来。

原来马铃薯在液体中有时沉,有时浮,那是因为液原来,死海水含盐量极高,且越到湖底越高,是普通海洋含盐份的10倍。

任何人掉入死海,都会被海水的浮力托住。

就像今天我们学习的课程,马铃薯可以被浓盐水浮起来是一样的道理。

同学们见过这样的现象吗?同一个物体放在不同的液体中,有的浮,有的沉,这是为什么呢?物体的沉和浮还和什么因素有关呢?是不是液体里只要溶解了其他物质,马铃薯就一定能浮起来?一起跟着视频去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吧!点击查看学习目标科学概念:1.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2.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号杯一定是清水号杯可能是浓糖水号杯一定是浓盐水)下面的()方法可以使马铃薯在水中浮起来。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7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科版 (7)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7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科版 (7)

【科学探索类】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材分析】《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一课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师用书(修订版)《沉和浮》单元中的第7课。

这是继“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等6个内容之后从另一个角度探究影响物体沉浮因素的一课。

【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在探究过程中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与实践。

3、科学知识:认识到物体的沉浮与物体所浸的液体有关。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具有科学性的验证实验来进行有目的的探究活动。

【教学难点】认识到物体的沉浮与物体所浸的液体也有关。

【教学准备】讲台上呈现:一大杯盐水和大、小马铃薯各一个;学生分组材料:烧杯、盐、清水、大、小马铃薯各一个、勺子、玻璃棒、盐等。

教师演示备用:天平、分别装满清水和盐水的同样大的两个量筒。

【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今天老师为每组同学准备了马铃薯(板书:马铃薯),如果把它们放在装水的烧杯里可能会怎样(板书:在水中是还是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浮沉)引入新课:究竟是沉还是浮,让我们试试吧!二、观察马铃薯沉和浮的现象,发现并提出问题强调注意事项:合作好:组长负责,轻声讨论实验方法,进行分工合作,做到又快又好。

安全好:不轻易用手接触不明液体;未知物品不轻易尝。

效果好:认真记录、总结,汇报简洁明了。

(学生分小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实验)1、操作:把马铃薯放入水中。

2、根据实验结果提问:看样子,不管是大马铃薯还是小马铃薯,放进水中以后它们都沉了。

谁能跟大家解释一下,马铃薯在水中沉下去是怎么回事?3、学生分析,教师板书:(相同体积的清水比马铃薯轻,浮力小,会沉)4、师:今天我要给大家表演一个有趣的节目,给你们的马铃薯施一点“小魔法”,让马铃薯从水中浮起来,信不信?观察教师实验,猜测:你们认为我的“魔法”在哪里?师:你们要想让自己的马铃薯“小弟”、马铃薯“大哥”浮起来,准备怎样做?师:咱们今天来试一试,看看你们做的盐水是不是也能让马铃薯浮起来。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案一. 教材分析《1.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是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的一节课程。

本节课通过探究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现象,让学生了解物体在水中的浮力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教材以实验为主线,引导学生动手动脑,积极探索,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他们对浮力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面,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可能对液体密度对物体浮沉的影响还不够理解,需要在教学中进行渗透。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了解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现象。

2.让学生掌握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现象,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2.教学难点:液体密度对物体浮沉的影响,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观察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2.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马铃薯、液体(如水、盐水、酒精等)、量筒、尺子、实验桌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浮力吗?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是由什么决定的?”引导学生回顾浮力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实验现象:将马铃薯放入水中,观察马铃薯的浮沉情况。

让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马铃薯浮沉的原因。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的浮沉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1.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1.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1.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1单元第7课的内容。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实验探究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现象,让学生理解物体的沉浮与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教材中提供了详细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的描述,同时也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物体的沉浮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液体密度对物体沉浮的影响可能还没有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验和引导,帮助学生建立起物体沉浮与液体密度之间的联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现象,理解物体的沉浮与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现象,物体沉浮与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并建立物体沉浮与液体密度之间的联系。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现象,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理解物体沉浮与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2.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帮助学生建立物体沉浮与液体密度之间的联系。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马铃薯、不同密度的液体(如水、盐水、酒精)、量筒、电子秤、勺子等。

2.教学课件:实验步骤、实验现象、沉浮与液体密度关系示意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物体沉浮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实验器材,并向学生介绍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现象。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一单元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一单元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中加入了什么物质?
活动三:
学生分组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
组长:
实验记录
记录人 :
马铃薯放入清水中 没有浮起来 添加物质 还是没有浮起来 继续不断添加物质 马铃薯终于浮起来了
(三)全课总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用本节课学的知识来解释死海现象。
(四)拓展延伸
马铃薯浮在水面上。
怎样解释这一现象呢?
将大、小马铃薯交换一下,放入水中会怎样呢?
将两个马铃薯放入同一个水槽中会怎样呢?
活动二:
观察比较两种液体
1、你认为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水是 什么水?
2、怎样验证水里面含有其它物质?
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水分蒸发后留下白色颗粒状固体。
不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水分蒸发后什么也没有留下。
说课结构安排
教材简析 学情分析 教法与学法 教学 流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是教科版科学五 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的第七课时。
2、教材目标
科学概念
.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许多。
过程与方法
.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 科学探究活动过
程。
.通过加热液滴和调制液体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相同体积的液体在改变其结构 的情况下,可以使物体浮起来。
难点:推测及验证清水、盐水的过程;引 导学生自行设计验证实验。

教科版五年级级科学下册《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级科学下册《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案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案例本学期听了我校一位教师的一节《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课,本课的教学要体现学校教学模式“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创新发展”的核心理念,教师从备课到上课,也是有学校的教学模式的影子。

不过,还有的地方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例如:在教学的合作探究环节,有这有这一个环节:师:你们有什么方法可以怎么知道1号烧杯与2号烧杯里面的液体不同呢?生:我可以闻一下。

师:来吧。

[请学生到讲台上闻两个烧杯里的液体]生:恩,怎么闻不出来呢?生:可以尝一下。

[全班发出不的声音]师:我们对不知道的液体可不可以随便去尝?生:不行。

师:很好。

做科学实验还是应该注意安全。

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生:我想我们可以调制一杯其他的液体,把马铃薯放进去,如果浮起来了,就可以说明1号杯与2号杯就不同。

师:为什么这样想?生:因为可能加了其他的东西水就不一样了。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学生没有说出教师想要的用火去烧的方法,教师只好自己介绍用蒸发的方法:把水蒸发完了,看留下来物质没有。

如果有物质,说明水里加了东西。

如果没有物质留下来,说明液体里没有加东西。

……课后思考:1、现在,全区上下都在开展教学模式的研究,不同学科的教学模式,不同。

不同的教学内容它的教学模式也不同。

不管教学模式如何去设计,到要体现本学校的核心理念: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创新发展。

而根据学校的教学模式的流程:激情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拓展延伸,本节课的流程我认为应该是导入----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因为本课如果设计一个自主学习环节,就会与后面的探究活动有重复,并且学生的没有经历,自主学习应该效果不大。

合作探究环节教师要让学生经历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探究过程。

另外,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应该灵活的运用教学模式,不能生搬硬套的执行教学模式。

2、本课课堂上教师让学生交流“你们有什么方法可以怎么知道1号烧杯与2号烧杯里面的液体不同呢?”有2名学生说了我们听课教师认为可以的方法,其他同学不知道的方法时,教师没有把这好的学习、鼓励的“创新亮点”扩大化,是本课的一个遗憾。

最新小学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1.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公开课教学设计(1)

最新小学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1.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公开课教学设计(1)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沉和浮
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一、教材简析:
本课选自教科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7课。

教材是在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上展开活动。

学社对沉浮的关注一般落在物体本身,很少关注到液体的性质,液体对沉浮的影响对学生来说是个意外的发现。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很少有这样的经验。

影响物体的沉浮因素不仅仅有物体本身的重量和体积,而且还有液体的密度。

本课将展开对另一个量的研究,向学生展示一个新的探索项目。

联系本单元的第1课,继续研究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本课主要研究不同浓度的液体,对马铃薯沉浮的影响。

调制一杯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可以使学生看到只有在液体中溶解足够多的物体时,马铃薯才能浮起来,渗透了改变液体密度会影响物体沉浮的概念。

二、教学背景:
五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重要时期,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学科内容贴近儿童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对学科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对培养他们的积极探索精神和正确思维活动有积极意义。

五年级学生对科学实验很感兴趣,动手能力较强,但对于一些实验仪器的使用还不了解,仪器的有序摆放尚未形成习惯,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不是很深刻;科学观察能力和对比实验设计已经有了进步,但是独立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还不够。

就学生对本课教学内容认知而言,对物体沉浮的关注,一般落在物体本身,很少会关注到液体的性质,液体对沉浮的影响对学生来说是个意外的发现。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很少有这样的经验。

三、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下1.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下1.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下1.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案一. 教材分析《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是教科版科学五下1.7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的浮沉情况,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材通过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浮沉与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对科学探究的过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细节和观察能力上还需加强。

此外,学生对液体密度这一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了解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的浮沉情况。

2.引导学生发现马铃薯浮沉与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的浮沉情况,液体密度对物体浮沉的影响。

2.难点:液体密度的概念及其在实验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观察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的浮沉情况,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引导法:引导学生发现马铃薯浮沉与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液体密度这一概念。

3.讲解法:对实验原理和液体密度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马铃薯、各种液体(如水、盐水、酒精等)、实验容器、称重工具等。

2.实验仪器:电子秤、量筒、搅拌棒等。

3.教学课件:液体密度相关知识、实验操作步骤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有关物体浮沉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5分钟)向学生展示各种液体,让学生猜测马铃薯在这些液体中的浮沉情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的浮沉情况。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设计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设计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设计课题: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从观察马铃薯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开始,研究观察马铃薯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组织、指导学生在精心设计的观察研究活动中,获得关于物体沉浮除与自身大小、轻重有关外,还与其承载的液体有关的认识。

2、组织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

3、引导学生在生活过程中学习科学观察,科学实验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物体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方法:探究法、研讨法三、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教材第52-53页)四、教学重、难点:经历通过控制变量进行归因研究的活动过程五、教具准备:演示仪器:玻璃水槽两个,分别贴有标签(1)和(2),并盛同量的清水和浓盐水,一大一小两只马铃薯。

分组仪器:第一个实验:汤匙一把,蜡烛,火柴,小塑料杯1只。

第二个实验:烧杯1只,盐,淀粉、糖、味精、小苏打、碱面,竹筷1根,马铃薯1块。

死海投影资料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科学的王国,去探究科学的奥秘。

(出示大马铃薯),知道这是什么吗?生:土豆。

师:土豆又叫马铃薯。

【板书:马铃薯】师:我把马铃薯放到1号水里,猜一猜是沉还是浮?生:我认为会沉。

生:我认为会浮。

师:两种意见,一种认为沉,一种认为浮,认为沉的同学把手举起来,没举手的同学就认为会浮起来,要检验谁说的正确,可以怎么做?师:有的同学认为沉,有的同学认为浮,要检验谁说的正确,可以怎么做?生:做实验,把它放在水里试一试。

师:好,就按你们说的做。

(教师演示)【师把大马铃薯放入清水中】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生:马铃薯下沉。

师:猜对的学生为自己的成功鼓掌;没猜对的同学继续努力,加油。

好不好?师:大家再看——(出示小马铃薯),这位马铃薯弟弟也来了,把小马铃薯放到2号水里,会怎样?生:沉下去。

师:你是怎么想的?生:大的都沉下去了,小的更不用说了。

科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科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馬鈴薯在液體中的沉浮
一、教材簡析:
本課選自教科版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7課。

教材是在學生原有認知基礎上展開活動。

學社對沉浮的關注一般落在物體本身,很少關注到液體的性質,液體對沉浮的影響對學生來說是個意外的發現。

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很少有這樣的經驗。

影響物體的沉浮因素不僅僅有物體本身的重量和體積,而且還有液體的密度。

本課將展開對另一個量的研究,向學生展示一個新的探索項目。

聯繫本單元的第1課,繼續研究影響物體沉浮的因素。

本課主要研究不同濃度的液體,對馬鈴薯沉浮的影響。

調製一杯能使馬鈴薯浮起來的液體,可以使學生看到只有在液體中溶解足夠多的物體時,馬鈴薯才能浮起來,滲透了改變液體密度會影響物體沉浮的概念。

二、教學背景:
五年級學生正處於身心發展重要時期,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們的學科內容貼近兒童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對學科學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這對培養他們的積極探索精神和正確思維活動有積極意義。

五年級學生對科學實驗很感興趣,動手能力較強,但對於一些實驗儀器的使用還不瞭解,儀器的有序擺放尚未形成習慣,對科學概念的理解不是很深刻;科學觀察能力和對比實驗設計已經有了進步,但是獨立探究能力和主動探究意識還不夠。

就學生對本課教學內容認知而言,對物體沉浮的關注,一般落在物體本身,很少會關注到液體的性質,液體對沉浮的影響對學生來說是個意外的發現。

在日常生活中,學生也很少有這樣的經驗。

三、教學設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7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科版 (7)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7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科版 (7)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是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第七课。

本单元的教学活动多是以学生认知发生矛盾冲突及产生的问题来引导和驱动的。

本课分四个部分,分别是“马铃薯的沉浮”、“观察比较两种液体”、“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和“阅读资料”;主要研究不同浓度的液体,对马铃薯沉浮的影响。

其中,调制一杯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可以使学生看到只有在液体中溶解足够的物质时,马铃薯才能浮起来,渗透了改变液体密度会影响物体沉浮的概念。

综观全课,学生经历的是一个十分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这对学生形成科学的研究思想和方法是是很有帮助的。

我们在教学中应重视这一过程的展现,并让学生去亲历。

学情分析学生对物体沉浮的关注,一般只看物体本身,很少会关注到液体的性质,液体对沉浮的影响对学生来说是个意外的发现。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很少有这样的经验。

影响物体的沉浮的因素不仅仅有物体本身的重量和体积(密度),而且还有液体的密度。

本课将展开对这一变量的研究,向学生展示一个新的探索项目。

联系本单元的第一课,继续研究物体沉浮的因素。

本课主要研究不同浓度的液体,对马铃薯沉浮的影响。

调制一杯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可以使学生看到只有在液体中溶解足够多的物质时,马铃薯才能浮起来,渗透了改变液体密度会影响沉浮的概念。

教学设计思路新课标要求以人为本,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根据教材的这一编写意图和教学实际,注重“三维目标”整合,注意教材内容的完整性和联系性;尽量做到尊重和超越教材的和谐统一。

以探究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让学生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重视引导学生在课后开展后续活动。

表现为:1、教学活动以学生认知发生矛盾冲突及产生的问题来引导和驱动的。

2、针对学生实际的探究经验和能力,以师生共同、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探究活动。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教学内容: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液体的性质能够改变物体的沉浮。

2、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如此的液体有许多。

过程与方法:1、经历一个典型的“观看—发觉—估量—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2、通过加热液滴和调制液体来探究未知液体的性质。

3、学会给液滴加热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白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专门多的证据。

【教学重点】经历一个典型的“观看—发觉—估量—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教学难点】明白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专门多的证据。

【教学预备】演示实验:一个马铃薯,一杯清水,一杯味精水。

小组实验:每组一个马铃薯、酒精灯、不锈钢调羹2个、浓盐水、40克食盐、40克白糖、2只烧杯、一根筷子。

【教学过程】一、马铃薯的沉浮:1、观看马铃薯的沉浮。

(1)估量马铃薯放人水中是沉依旧浮。

(2)把马铃薯轻轻放人清水中,观看它的沉浮状况。

(3)把马铃薯从清水杯中拿出、擦干,轻轻放人另一个杯子中,观看它的沉浮。

如何样说明马铃薯在不同杯子中的沉浮?阻碍马铃薯沉浮的缘故是什么?如何说明马铃薯的沉出现象?二、观看比较两种液体:1、观看两杯液体有什么不同。

2、做液滴加热实验,教师先指导加热的方法,然后从两个杯子里各取几滴液体,分别滴在不锈钢调羹上加热,比较液滴变干后留下的痕迹3、观看两种留下的痕迹,有什么不一样,两种液体一样吗?能使马铃薯上浮的液体有什么特点?三、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1、提问:是不是只要水中溶解了物质就能够使马铃薯浮起来呢?2、每个小组调一杯盐水试试,马铃薯在盐水中能上浮吗?注意调制盐水的要求,取100毫升水,往杯子里一次次加盐,食盐溶解后,放人马铃薯检验是否浮起来,并做好记录,直到马铃薯浮起来为止。

3、假如时刻承诺,让学生用同样方法,制作一杯糖水进行检验,或者制作更多的溶液进行检验。

事实上,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经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优质课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优质课教学设计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课方案教课内容剖析及学情剖析教课内容剖析《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是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第七课。

本单元的教课活动多是以学生认知发生矛盾矛盾及产生的问题来指引和驱动的。

本课分四个部分,分别是“马铃薯的沉浮”、“察看比较两种液体”、“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和“阅读资料”;主要研究不同浓度的液体,对马铃薯沉浮的影响。

此中,调制一杯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能够使学生看到只有在液体中溶解足够的物质时,马铃薯才能浮起来,浸透了改变液体密度会影响物体沉浮的观点。

综观全课,学生经历的是一个十分典型的察看——发现——推断——考证的科学研究过程,这对学生形成科学的研究思想和方法是是很有帮助的。

我们在教课中应重视这一过程的显现,并让学生去亲历。

b5E2RGbCAP学情剖析学生对物体沉浮的关注,一般只看物体自己,极少会关注到液体的性质,液体对沉浮的影响对学生来说是个不测的发现。

在平常生活中,学生也极罕有这样的经验。

影响物体的沉浮的要素不只是有物体自己的重量和体积(密度),并且还有液体的密度。

本课将睁开对这一变量的研究,向学生显现一个新的研究项目。

联系本单元的第一课,持续研究物体沉浮的要素。

p1EanqFDPw本课主要研究不同浓度的液体,对马铃薯沉浮的影响。

调制一杯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能够使学生看到只有在液体中溶解足够多的物质时,马铃薯才能浮起来,浸透了改变液体密度会影响沉浮的观点。

DXDiTa9E3d教课方案思路新课标要求以人为本,以培育学生科学修养为主旨,依据教材的这一编写企图和教课实质,着重“三维目标”整合,注意教材内容的完好性和联系性;尽量做到尊敬和超越教材的和睦一致。

以研究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给学生供给充足的研究时机,让学生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加科学能力,获得科学知识,形成尊敬事实,擅长怀疑的科学态度,重视指引学生在课后睁开后续活动。

表现为:RTCrpUDGiT1、教课活动以学生认知发生矛盾矛盾及产生的问题来指引和驱动的。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设计教案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设计教案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2.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许多。

过程与方法:1.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2.通过加热液滴和调制液体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

3.学会给液滴加热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

【教学重点】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教学难点】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

【教学准备】演示实验:一个马铃薯,一杯清水,一杯味精水。

小组实验:每组一个马铃薯、酒精灯、不锈钢调羹2个、浓盐水、40克食盐、40克白糖、2只烧杯、一根筷子。

【教材处理】考虑到学生往往已经有盐水能让马铃薯浮起来的认知,在演示实验中教师有意识的把另外一个杯子里溶解味精,当然也可以采用糖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这样就避免了让学生一下子猜中答案,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马铃薯的沉浮:1.观察马铃薯的沉浮。

(1)推测马铃薯放人水中是沉还是浮。

(2)把马铃薯轻轻放人清水中,观察它的沉浮状况。

(3)把马铃薯从清水杯中拿出、擦干,轻轻放人另一个杯子中,观察它的沉浮。

怎样解释马铃薯在不同杯子中的沉浮?影响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是什么?怎么解释马铃薯的沉浮现象?二、观察比较两种液体:1.观察两杯液体有什么不同。

2.做液滴加热实验,教师先指导加热的方法,然后从两个杯子里各取几滴液体,分别滴在不锈钢调羹上加热,比较液滴变干后留下的痕迹。

(液滴加热:各取一滴液体来观察一下:把液体滴在不锈钢调羹上,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比较液滴变干后留下的痕迹。

加热后,其中一个不锈钢调羹上会留下比较明显的白色颗粒物。

)3.观察两种留下的痕迹,有什么不一样,两种液体一样吗?能使马铃薯上浮的液体有什么特点?三、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1.提问:是不是只要水中溶解了物质就能够使马铃薯浮起来呢? 2.每个小组调一杯盐水试试,马铃薯在盐水中能上浮吗?注意调制盐水的要求,取100毫升水,往杯子里一次次加盐,食盐溶解后,放人马铃薯检验是否浮起来,并做好记录,直到马铃薯浮起来为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2、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许多。

过程与方法:
1、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2、通过加热液滴和调制液体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

3、学会给液滴加热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

【教学重点】
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教学难点】
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

【教学准备】
演示实验:一个马铃薯,一杯清水,一杯味精水。

小组实验:每组一个马铃薯、酒精灯、不锈钢调羹2个、浓盐水、40克食盐、40克白糖、2只烧杯、一根筷子。

【教材处理】
考虑到学生往往已经有盐水能让马铃薯浮起来的认知,在演示实验中教师有意识的把另外一个杯子里溶解味精,当然也可以采用糖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这样就避免了让学生一下子猜中答案,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马铃薯的沉浮:
1、观察马铃薯的沉浮。

(1)推测马铃薯放人水中是沉还是浮。

(2)把马铃薯轻轻放人清水中,观察它的沉浮状况。

(3)把马铃薯从清水杯中拿出、擦干,轻轻放人另一个杯子中,观察它的沉浮。

怎样解释马铃薯在不同杯子中的沉浮?影响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是什么?怎么解释马铃薯的沉浮现象?
二、观察比较两种液体:
1、观察两杯液体有什么不同。

2、做液滴加热实验,教师先指导加热的方法,然后从两个杯子里各取几滴液体,分别滴在不锈钢调羹上加热,比较液滴变干后留下的痕迹。

(液滴加热:各取一滴液体来观察一下:把液体滴在不锈钢调羹上,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比较液滴变干后留下的痕迹。

加热后,其中一个不锈钢调羹上会留下比较明显的白色颗粒物。


3、观察两种留下的痕迹,有什么不一样,两种液体一样吗?能使马铃薯上浮的液体有什么特点?
三、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
1、提问:是不是只要水中溶解了物质就能够使马铃薯浮起来呢?
2、每个小组调一杯盐水试试,马铃薯在盐水中能上浮吗?
注意调制盐水的要求,取100毫升水,往杯子里一次次加盐,食盐溶解后,放人马铃薯检验是否浮起来,并做好记录,直到马铃薯浮起来为止。

(提示:这里不要学生一下子把全部食盐倒人杯中,如果这样,学生就探索不到液体浓度与马铃薯沉浮的关系了。

并不是只要水中溶解了物质就能够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浓度不够、液体的密度不够大,马铃薯是不会浮起来的学生在调制的过程中,一次次地加盐,马铃薯没有立即浮起来,当食盐溶液的密度超过马铃薯的密度时,马铃薯才浮起来。


实验记录
3、如果时间允许,让学生用同样方法,制作一杯糖水进行检验,或者制作更多的溶液进行检验。

(设计目的:不局限于用食盐做实验,调制不同的液体来检验学生的猜想,这样对学生形成严谨的思维有很大的帮助。


4、思考:从实验现象和结果分析,怎样的液体才会使马铃薯浮起来。

四、阅读资料:
阅读本课的资料,我们从中明白了什么?
板书设计:
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液滴加热
调制液体
观察—发现—推测—验证
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