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化学《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 第二课时 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化学:3..3《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教案2(鲁科版必修2)

化学:3..3《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教案2(鲁科版必修2)

第三节饮食中的有机物第二课时一酯和油脂<一)酯[指导阅读] 课本P80-82内容,填空1、物理性质:酯:都是具有的液体,在一定条件下容易发生反应,这是酯的一种重要性质。

jbDiwJe4mi2、化学性质:【活动与探究1】课本P81实验【实验结论】CH3COOH + HOC2H5=== CH3COOC2H5 + H2O为可逆反应。

要使该反应向正向进行,采取的措施是什么?乙酸乙酯在酸或碱的存在下与水发生的反应我们称为水解反应乙酸乙酯在酸条件下水解方程式:乙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方程式酯在酸性条件下的水解可以看成的逆反应,程度比碱性条件下。

酯可以用于并用于食品工业的添加剂。

<二)、油脂1.油脂的种类[指导阅读] 课本P80-82内容,填空在常温下,动物油一般呈态,叫做;植物油一般呈态,叫做。

油脂是的总称。

jbDiwJe4mi2.油脂的组成及性质课本p82资料在线:油脂可以看作高级脂肪酸和甘油脂酯化反应生成的酯。

也可以水解。

例如:(1>.油脂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甘油。

jbDiwJe4mi(2>. 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又称皂化反应,水解生成的硬脂酸钠就是肥皂的主要成分,所以该反应用来制肥皂和甘油。

jbDiwJe4mi<三)总结油脂属于类。

因此,油脂的性质,即的性质。

例题1:P83迁移应用:纯碱的去污原理:练习题:1、下列产品的使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是A 含磷洗衣粉B 酒精C 氟里昂D 含汞电池2、写出下列酯类水解的化学方程式(1> CH3COOCH2CH3(2> HCOOCH2CH3(3> CH3COOCH33、现有①乙酸乙酯和乙酸钠溶液②溴化钠溶液和溴水的混合物,分离它们的正确方法依次是A、分液、蒸馏B、萃取、分液C、分液、萃取D、蒸馏、分液二糖类1构成及分类:主要由碳、氢、氧三种元素构成。

糖类化合物包括单糖、低聚糖<双糖)和多糖。

大多数组成通式为Cn<H2O)m,因此又称为碳水化合物。

高考化学 3.2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教案 苏教版必修2

高考化学 3.2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教案 苏教版必修2

化学:3.2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教案(苏教版必修2)一、乙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乙醇分子的结构;了解羟基的结构特征;知道乙醇的化学性质。

2.能力与方法:通过乙醇化学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也价值观:通过乙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形成事物具有两面性的观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乙醇的结构和化学性质难点:乙醇的化学性质教学策略与手段1.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实际出发,优化教学思路,激发学生兴趣。

2.通过故事引入,主要运用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形象化的启发式教学法,帮助学生理解内容,掌握知识,并灵活应用知识。

课前准备1.学生预习教材2.查找资料,制造多媒体课件3.准备实验用品及器具教学过程【课题引入】古往今来无数咏叹酒的故事和诗篇都证明了酒是一种奇特而富有魅力的饮料。

材料一:杜康酒的由来晋代江统《酒诰》中道“有饭不尽,委之空桑,郁结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代,不由奇方。

”是说杜康将未吃完的剩饭,放置在桑园的树洞里,剩饭在洞中发酵后,有芳香的气味传出。

这就是杜康造酒的由来。

酒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在酿酒技术提高的同时,也形成了我国博大精深的酒文化。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古往今来传颂着许多与酒有关的诗歌和故事。

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等。

【设疑】同学们知道酒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吗?材料二:酒是多种化学成分的混合物,酒精是其主要成分,酒精的学名是乙醇,啤酒中乙醇含量为3%~5%,葡萄酒含酒精6%~20%,黄酒含酒精8%~15%,一些烈性白酒中含乙醇50%~70%。

(均为体积分数)【过渡】为什么有的人“千杯万盏皆不醉”,而有的人则“酒不醉人人自醉”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揭开酒的真实面貌。

【启发思考】乙醇俗称酒精,乙醇的分子式C2H6O,根据C、H、O元素在有机物中的价键特征,大家能否推测乙醇具有的结构?【学生活动】推测乙醇可能的结构式材料三:定量实验探究乙醇的结构式【板书】一.乙醇1.乙醇的分子结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设疑】物质的性质是由结构决定的,那么乙醇的结构决定了乙醇具有哪些性质呢?【学生活动】观察酒精灯内的酒精,观察其颜色、状态和闻气味。

高中化学《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化学《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第三章第一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一课时乙醇课前从最近热播的中华诗词大会入手,以酒为飞花令,学生们推选男女各一位同学来进行一个小小的比赛,一是引入本节课的所讲内容乙醇,另外也活跃一下班级气氛。

【板书】第3 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教师】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来思考一下,我们学习一种有机化合物都要学习它的哪些方面?【学生】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结构、用途等。

【板书】用途︱物理性质—乙醇—化学性质|结构【学生】分组观察试剂盒中的乙醇样品并结合生活经验总结乙醇的物理性质。

【教师】现在哪个小组的同学来给我们展示一下总结的成果。

【学生】展示总结的物理性质。

【教师】投影正确答案【教师】这是乙醇的填充模型,也叫比例模型(投影),现在请大家先以小组为单位拼插球棍模型,然后在学案上书写乙醇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并且小组讨论三者的区别。

【学生】拼插球棍模型,书写三种式子。

【教师】现在大家已经都完成了,哪个小组的同学给大家展示一下你们拼插的球棍模型。

【学生】展示球棍模型。

【教师】投影出学生书写的三种式子,师生共同评价。

【投影】乙醇的结构【分析】乙醇的结构与乙烷和水有相似的地方。

乙醇由两部分组成,左边的基团叫做乙基,右边的基团叫做羟基。

【教师】现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按照学案上给出的规范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注意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并与水和钠反应的现象作对比。

【实验探究1】学生分组,根据学案上给出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仔细观察,注意安全。

1、取一只干燥洁净的试管,加入约2ml 无水乙醇。

2、从试剂瓶中取出金属钠,擦干表面的煤油,将其放到试管中,观察钠在乙醇中的位置。

3、记录钠在乙醇中反应的实验现象,填写学案。

【板书】化学性质——与钠反应【教师】现在请大家整理好实验仪器,咱们找一个小组的同学来汇报一下实验现象。

【学生】汇报实验现象。

【教师】在反应过程中生成了气体,如果我们将该气体收集点燃检验,会发现是氢气。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乙醇能和钠反应产生氢气,但是反应程度不如水和钠反应剧烈。

化学:3..3《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教案2(鲁科版必修2)

化学:3..3《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教案2(鲁科版必修2)

第三节饮食中地有机物第二课时一酯和油脂<一)酯[指导阅读] 课本P80-82内容,填空1、物理性质:酯:都是具有地液体,在一定条件下容易发生反应,这是酯地一种重要性质.2、化学性质:【活动与探究1】课本P81实验【实验结论】CH3COOH + HOC2H5=== CH3COOC2H5 + H2O为可逆反应.要使该反应向正向进行,采取地措施是什么?乙酸乙酯在酸或碱地存在下与水发生地反应我们称为水解反应乙酸乙酯在酸条件下水解方程式:乙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方程式酯在酸性条件下地水解可以看成地逆反应,程度比碱性条件下.酯可以用于并用于食品工业地添加剂.<二)、油脂1.油脂地种类[指导阅读] 课本P80-82内容,填空在常温下,动物油一般呈态,叫做;植物油一般呈态,叫做.油脂是地总称.2.油脂地组成及性质课本p82资料在线:油脂可以看作高级脂肪酸和甘油脂酯化反应生成地酯.也可以水解.例如:(1>.油脂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甘油.(2>. 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又称皂化反应,水解生成地硬脂酸钠就是肥皂地主要成分,所以该反应用来制肥皂和甘油.<三)总结油脂属于类.因此,油脂地性质,即地性质. 例题1:P83迁移应用:纯碱地去污原理:练习题:1、下列产品地使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地是A 含磷洗衣粉B 酒精C 氟里昂D 含汞电池2、写出下列酯类水解地化学方程式(1> CH3COOCH2CH3(2> HCOOCH2CH3(3> CH3COOCH33、现有①乙酸乙酯和乙酸钠溶液②溴化钠溶液和溴水地混合物,分离它们地正确方法依次是A、分液、蒸馏B、萃取、分液C、分液、萃取D、蒸馏、分液二糖类1构成及分类:主要由碳、氢、氧三种元素构成.糖类化合物包括单糖、低聚糖<双糖)和多糖.大多数组成通式为C n<H2O)m,因此又称为碳水化合物.2分类及用途:阅读课本p83表格.了解常见地几种糖类.3 葡萄糖存在结构式结构简式:性质:a 与新制地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b 人体缓慢氧化4 淀粉地性质:化学式:水解过程:5 纤维素:化学式:性质及用途:例2.低聚糖中地乳糖是一种二糖,乳糖水解生成互为同分异构体地葡萄糖和半乳糖;棉子糖水解可生成蔗糖和半乳糖.推断乳糖地分子式为:,该糖水解地化学方程式为:.练习题:1.葡萄糖是单糖地主要原因是<)A.在糖类物质中含碳原子最少B.不能水解成更简单地糖C.分子中有一个醛基D.分子结构最简单2.把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加入某病人地尿液中,微热时如果观察到红色沉淀,说明该尿液中含有< )A.食醋B.白酒 C.食盐 D.葡萄糖3.下列对糖类地叙述正确地是< )A.都可以水解B.都符合C n<H2O)m地通式C.都含有C、H、O三种元素D.都有甜味三、蛋白质1、存在蛋白质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蛋白质是____________地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_____.2、组成和结构:组成蛋白质地元素有哪些?蛋白质地基本组成单位是什么?常见地氨基酸有哪些?组成蛋白质地___________大约有二十多种.体内只能合成一部分,其余则须由食物蛋白质供给.氨基酸分子里既有酸性基(羧基>;又有碱性基(氨基>;氨基酸分子之间可以相互缩聚而成高分子.<2)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结合而成地_____________化合物.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具有生命活力地蛋白质——____________________.3、蛋白质地性质[思考]蛋白质在酶地作用下发生了什么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1)<2)盐析蛋白质地盐析:以上实验现象叫盐析.[思考]盐析是否可逆反应,反应过程中蛋白质性质有无改变?<3)变性[思考]鸡蛋加热会发生什么变化?此反应是否可逆反应?为什么?能否恢复成为原来地蛋白质?什么是蛋白质地变性?[小结]:在热、重金属、酸、碱、某些有机物等作用下,蛋白质发生了性质上地改变而凝结起来,失去其生理活性地过程叫变性.[思考]盐析与变性地区别?[思考]:医院用酒精、苯酚溶液杀菌,用福尔马林浸制动物标本,农业上用波尔多液杀灭病虫害,利用了蛋白质地什么性质?<4)颜色反应[思考]不小心把硝酸溅在皮肤上,会有什么变化?硝酸可以使蛋白质变黄,称为蛋白质地_____________反应.颜色反应是检验蛋白质地方法之一.蛋白质变黄说明蛋白质含有苯环.<5)蛋白质地灼烧[思考]用简单实验方法区别桌上放地毛织物和棉织物.解释原因.4、蛋白质地用途主要用途:组成细胞地基础物质、人类营养物质、工业上有广泛应用、酶是特殊蛋白质.练习题:1.下列哪种物质地元素组成与其它地不同地是 ( > A.蛋白质 B.糖类C.油脂 D.淀粉2.下列关于蛋白质地叙述正确地是 (>A.鸡蛋黄地主要成分是蛋白质B.鸡蛋生食营养价值更高C.蛋白质水解最终产物是氨基酸D.鸡蛋白遇碘变蓝色申明: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高中化学《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教案3 鲁科版必修2

高中化学《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教案3 鲁科版必修2

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蛋白质摘要:蛋白质是维持生命的一种重要的常量营养素,由氨基酸构成,是人体建构、发育成长及修复细胞组织的主要基本元素。

当谈到蛋白质时,人们总会先想到肉类、牛奶、蛋等食物。

实际上,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普遍存在于生物界,从病毒、细菌到动、植物都含有蛋白质。

蛋白质也是各种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有机物质。

人体内蛋白质含量就约占其干重的45%左右。

蛋白质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阅读课本,了解蛋白质的组成、主要性质和主要应用。

过程与方法实验探究,通过学生实验,了解蛋白质的有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生活实际出发学习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将学到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尽可能的通过活动探究学习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初步学会分析化合物中官能团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教学重点结合生活实际,掌握蛋白质的有关性质教学难点通过扎实的试验操作能力进行有关试验的探究与性质的总结教具准备试验仪器酒精灯试管夹试管若干滴瓶牛奶鸡蛋清溶液 CuSO溶液饱和(NH4)2SO4溶液酒精溶液蒸馏水浓硝酸毛线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师:恩格斯说:“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蛋白质是一种怎样的物质?大家来讨论一下:师:(板书)蛋白质[实验探究]一、师: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蛋白质?生:蛋白质是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蛋白质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是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动物的肌肉、皮肤、毛发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

在人体中,蛋白质约占人体除水分外剩余物质质量的一半。

师:(补充)1、人体的肌肉、骨骼、皮肤、血液等一切细胞组织都是由蛋白质组成的。

儿童处在不断生长发育时期,各组织器官不断增长,都需要蛋白质作为生长的原料。

2、蛋白质是酶和激素的重要成分,而机体内所有的分解、合成、代谢,均依赖酶和激素的作用。

儿童的新陈代谢及合成、分解代谢旺盛,需要酶和激素的作用。

3、人的抗体也是一种蛋白质,例如儿童对流行性感冒、麻疹、传染性肝炎等的抗体形成都与丙种球蛋白有关。

高中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二教案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

高中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二教案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

第三章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第二节饮食中有机化合物3.3.1乙醇教材在编写中既注意了由简单有机化合物到复杂有机化合物,即由单官能团的烃的衍生物(乙醇、乙酸、酯、油脂)到多官能团的烃的衍生物(糖类、蛋白质),又注意了由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乙醇、乙酸、酯、油脂、葡萄糖、蔗糖、氨基酸)到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淀粉、纤维素、蛋白质)的编写顺序,以便于学生的学习和知识的积累及迁移应用。

教材从生活中的营养物质切入具体有机化合物,按“结构—性质—重要应用—回归人体中的作用”这一线索展开,贴近学生的生活,可以使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不仅能认识一些重要烃的衍生物的典型代表物,而且能丰富生活常识,有利于他们自觉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正确对待卫生健康等日常生活问题,提高自身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了解乙醇、乙酸的物理性质,能从乙醇、乙酸的微观结构出发利用官能团解释乙醇、乙酸的化学性质。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探究乙醇、乙酸化学性质的实验,学会组装实验仪器,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操作,并能运用多种恰当方式收集实验证据,基于证据推断概括乙醇、乙酸的性质,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通过对乙醇和乙酸等典型代表物的学习,体会有机化学反应与无机化学反应在反应条件、反应试剂及反应产物等方面的差异,深化“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性质决定用途”等学科观念。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通过对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的分析,体验有机化合物在能源、材料领域中的应用价值及有机化学对人类社会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

重点:乙醇的化学性质和反应方程式难点:乙醇、乙酸的化学性质和反应方程式多媒体一、知识回顾1.乙醇俗称酒精,其化学式为C2H5OH.2.通常情况下酒精是液态,其密度为0.8g/cm33.酒精具有挥发性,应密封保存。

4.酒精能与水任意比例互溶。

5.酒精可以作燃料。

二、导语交警检验机动车驾驶员是否酒驾时,通常使用酒精检测仪。

一种传统的酒精检测仪器原理如下:人体呼出的气体与检测仪内的重铬酸钾接触,如果呼出气体中含有乙醇蒸汽,则会被重铬酸钾氧化成乙醛,同时橙红色的重铬酸钾被还原成绿色的硫酸铬。

2018-2019学年鲁科版必修2 第三章第3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2课时 教案

2018-2019学年鲁科版必修2 第三章第3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2课时 教案

第2课时乙酸酯和油脂整体构思教学目标1.课标要求(1)内容标准:知道乙酸、油脂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活动探究建议:实验探究乙酸的主要化学性质;讨论从乙烯制备乙酸的合成路线。

2.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教材所涉及乙酸、酯和油脂的组成、主要性质和主要应用。

引导学生常识性地了解人类生命、营养、健康密切相关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引导关注学生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激发他们对相关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等知识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设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知识的兴趣,让他们享受到探究未知世界的乐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帮助学生学习和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从内容看,乙酸既是重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又是羧酸类物质的代表,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

从教材编排上看,乙酸编排在醇与酯之间,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醇知识的巩固、延续和发展,又是学好酯(油脂)类化合物的基础。

在酸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酯的性质而后油脂的性质也就水到渠成了。

从学生知识结构看,除了从生活经验中获得感性知识的同时,已经熟知烃和烃的衍生物中的醇,对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的确定、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具备探究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条件。

2.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对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

同时,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及以前的学习对乙酸以及油脂的组成、性质和应用有了一定的了解。

这些都为进一步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但本节课重点是学习乙酸的结构和化学性质尤其是酯化反应以及酯类的水解反应,初步学会从化学键的变化角度理解乙酸和酯的化学性质,需要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

而高一学生求知欲强、兴趣广泛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待提高。

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实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意对学生思维活动的引导和训练。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乙酸的酸性、乙酸乙醇的酯化反应实验及反应原理、酯水解的实验及反应原理。

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二教案:3-3 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二教案:3-3 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 Word版含解析

《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糖类和蛋白质的检验方法;(2)掌握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水解反应、反应条件对水解反应的影响;(3)了解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化学相关的知识提示生活与健康的话题。

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

能力目标(1)培养观察实验能力、归纳思维能力及分析思维能力,信息搜索的能力。

(2)通过采集信息,整理信息的活动,锻炼学生整理信息,提炼观点的能力。

(3)通过问题式教学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勇气和能力。

情感价值观目标(1)通过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糖类和蛋白质的检验方法及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水解反应的教学,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2)通过分组进行采集信息资料、展示作品,相互交流、评价,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糖类和蛋白质的检验方法;(2)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水解反应。

教学难点(1)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及糖类和蛋白质的检验方法;(2)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水解反应。

教学设计及指导思想本节设计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主要采用问题式学习与实验探究法,当前化学的新课程改革,将科学探究作为突破口,提倡建立“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强调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要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突破重、难点,必须掌握相应的探究方法。

问题式学习方法就是科学探究方法的一种方式。

使用新课程的过程中注意问题式学习的研究与应用对于解决重难点有很大的帮助。

1、问题式学习的探讨过程是思维发展的动力。

从本质上说,问题式学习也是人们发现思维的客观要求。

任何发现都是首先发现问题,其次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有价值的问题,发展理性思维,培养批判意识。

2、问题式学习的方式并非凭空而生。

首先,它有科学及哲学的理论基础。

问题的设计应体现以下特征:首先,问题必须能引出与所学领域相关的概念原理。

化学:3.3《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教案(鲁教版必修2)

化学:3.3《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教案(鲁教版必修2)

化学:3.3《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教案(鲁教版必修2)【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高考第一轮复习《化学必修2》第3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第3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1、烃的衍生物2、乙醇的结构和性质及用途3、乙酸的结构和性质及用途4、酯的结构特点和性质及用途5、糖类、油脂、蛋白质二. 教学目的1、认识乙醇、乙酸、酯、油脂、糖类、蛋白质等重要有机物的组成、性质和主要应用。

2、了解与人类生命、营养、健康密切相关的知识。

三. 重点和难点1、乙醇、乙酸、酯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应用。

2、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性质和应用。

四. 考点分析本节内容在高考中主要的考查点是:1、乙醇、乙酸、酯类物质的结构特点、性质和重要用途。

2、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性质和重要用途。

五. 知识要点食品中的糖类、蛋白质、油脂、维生素,饮品中的乙醇,调味品中的乙酸、酯类物质等都是有机化合物。

它们都可以看成是由烃衍生而来的,都属于烃的衍生物。

本节内容是以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为例介绍几种重要的烃的衍生物。

重点是介绍它们的性质、结构、官能团之间的衍生关系,以及它们回归人体中的作用。

(一)烃的衍生物烃的衍生物: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称为烃的衍生物。

官能团:取代氢原子的其他原子或原子团,使烃的衍生物具有不同于相应烃的特殊性质,这些原子或原子团称为官能团。

(二)乙醇 1. 物理性质(1)乙醇俗名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沸点为78.5℃,易溶于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跟水混溶。

(2)常用酒精 ①工业酒精工业酒精含乙醇约96%(体积分数)。

②无水酒精含乙醇99.5%以上的酒精叫无水酒精,用工业酒精和生石灰混合蒸馏制取无水酒精。

③医用酒精医疗上常用体积分数为70%~75%的乙醇作消毒剂。

2. 分子结构乙醇的分子式:O H C 62,电子式:H :O :H ..H C :H ..H C :H ........,结构式:H O H|H|C H |H |C H ----,结构简式:OH CH CH 23或OH H C 52。

高中化学 《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 第二课时 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化学 《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 第二课时 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二课时【引入】乙酸是重要的有机酸,生活中我们常接触它。

食醋是3%~5%乙酸的水溶液,所以乙酸又叫醋酸。

下面我们先研究它的物理性质。

【板书】二、乙酸1、乙酸的物理性质【学生活动】请同学们拿起盛有乙酸的试剂瓶,观察乙酸的色、态,打开瓶盖闻一下气味,然后说给大家听。

【讨论、投影】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讲述】我这里也有一瓶乙酸(冷冻过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是冰状晶体)。

为什么跟你们实验台上的乙酸状态不同?因为课前我把它放在冰箱里了。

乙酸在温度低于它的熔点(16.6℃)时会变成冰状晶体,所以无水乙酸又叫冰醋酸。

乙酸的沸点是117.9℃。

当乙酸和高沸点物质混合在一起时,要想将乙酸分离出来,可以采用什么方法?【质疑】如何从结冰的冰醋酸中取出乙酸?【点评】此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可培养学生的实验实际操作能力。

【展示】乙酸的比例模型【导引、板书】2.分子结构羧基【质疑】乙酸分子是由甲基和羧基构成的,羧基决定了乙酸的化学性质。

那么,乙酸发生化学反应时可能在哪些部位断键呢?【思考、交流并讲述】断羟基中的氢氧键,因此,羧基在水溶液中有一部分电离产生H+。

CH3COOH CH3COO-+H+而具有一定的酸性,请你们根据已有的知识,选择合适的化学药品设计几个小实验证明乙酸具有酸性。

【讨论、交流】将全班同学分成小组,经过讨论确定设计实验方案并写在纸上投影。

【归纳、投影】①向紫色石蕊试液中滴入乙酸溶液②往镁粉中加入乙酸溶液③向CuO中加入乙酸溶液④向Cu(OH)2悬浊液中加入乙酸溶液⑤向Na2CO3粉末中加入乙酸溶液【活动、探究】根据以上实验方案,指导学生实验。

强调注意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推测乙酸的化学性质。

【点评】学生根据酸的通性设计出实验方案,可进一步巩固酸的通性,同时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导引、板书】2.化学性质⑴酸性(断O-H键)(化学方程式略)酸性强弱比较:乙酸>碳酸【迁移、应用】用醋可除去水壶内壁上的水垢,写出化学方程式。

鲁科版化学必修2《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教案

鲁科版化学必修2《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教案

鲁科版化学必修2《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教案一、教材分析(一)知识脉络饮用食品不仅能为人体提供必要的营养素、调节口味、满足人体营养需要,而且其中的某些成分还是具有调节人体新陈代谢、防御疾病发生、增进人体健康的作用。

本节教材从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作为饮品、调味品的乙醇、乙酸这两种有机化合物入手将学生逐步带入维持生命和健康所必需的营养物质:油脂、糖类和蛋白质。

即由简单有机物到复杂有机化合物、由单官能团的烃的衍生物(乙醇、乙酸、酯、油脂)到多官能团的烃的衍生物(糖类、蛋白质)、由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乙醇、乙酸、酯、油脂、葡萄糖、蔗糖、氨基酸)到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淀粉、纤维素、蛋白质)。

这样编写便于学生的学习、知识的积累及迁移应用。

(二)知识框架(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新教材不拘泥于以往的知识体系,单一的从官能团及其衍变进行展示,而是从生活中的营养物质切入具体有机物,按“结构——性质——重要应用——回归人体中的作用”这样的明线展示,将它们之间的衍变作为暗线隐含于教材或习题之中。

这样的编写,贴近学生的生活,不仅可以使他们通过本节的学习认烃的衍生物 单官能团 多官能团 乙醇 乙酸 酯 油脂 简单低分子 天然有机高分子 葡萄糖 氨基酸 淀粉 纤维素 蛋白质识了一些重要的烃的衍生物的典型代表物,而且可以丰富他们的生活常识,有利于他们自觉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正确对待卫生、健康等日常生活问题,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认识教材所涉及乙醇、乙酸、酯、油脂、糖类、蛋白质等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主要性质和主要应用。

2.引导学生常识性地了解人类生命、营养、健康密切相关的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联想·质疑”引导关注学生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激发他们对相关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等知识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2.通过“观察·思考”、“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设计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中化学《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二课时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引入】乙酸是重要的有机酸,生活中我们常接触它。

食醋是3%~5%乙酸的水溶液,所以乙酸又叫醋酸。

下面我们先研究它的物理性质。

【板书】二、乙酸1、乙酸的物理性质【学生活动】请同学们拿起盛有乙酸的试剂瓶,观察乙酸的色、态,打开瓶盖闻一下气味,然后说给大家听。

【讨论、投影】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讲述】我这里也有一瓶乙酸(冷冻过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是冰状晶体)。

为什么跟你们实验台上的乙酸状态不同?因为课前我把它放在冰箱里了。

乙酸在温度低于它的熔点(16.6℃)时会变成冰状晶体,所以无水乙酸又叫冰醋酸。

乙酸的沸点是117.9℃。

当乙酸和高沸点物质混合在一起时,要想将乙酸分离出来,可以采用什么方法?【质疑】如何从结冰的冰醋酸中取出乙酸?【点评】此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可培养学生的实验实际操作能力。

【展示】乙酸的比例模型【导引、板书】2.分子结构羧基【质疑】乙酸分子是由甲基和羧基构成的,羧基决定了乙酸的化学性质。

那么,乙酸发生化学反应时可能在哪些部位断键呢?【思考、交流并讲述】断羟基中的氢氧键,因此,羧基在水溶液中有一部分电离产生H+。

CH3COOHCH3COO-+H+而具有一定的酸性,请你们根据已有的知识,选择合适的化学药品设计几个小实验证明乙酸具有酸性。

【讨论、交流】将全班同学分成小组,经过讨论确定设计实验方案并写在纸上投影。

【归纳、投影】①向紫色石蕊试液中滴入乙酸溶液②往镁粉中加入乙酸溶液③向CuO中加入乙酸溶液④向Cu(OH)2悬浊液中加入乙酸溶液⑤向Na2CO3粉末中加入乙酸溶液【活动、探究】根据以上实验方案,指导学生实验。

强调注意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推测乙酸的化学性质。

【点评】学生根据酸的通性设计出实验方案,可进一步巩固酸的通性,同时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导引、板书】2.化学性质⑴酸性(断O-H键)(化学方程式略)酸性强弱比较:乙酸>碳酸【迁移、应用】用醋可除去水壶内壁上的水垢,写出化学方程式。

【学生练习】2CH 3COOH+CaCO 3=(CH 3COO)2Ca+CO 2↑+H 2O2CH 3COOH+Mg(OH)2=(CH 3COO)2Mg+2H 2O【过渡】一般的食品和饮料,超过保鲜期就会变质,而用粮食酿造的酒却会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而变得更醇香,这是为什么呢?【观察、思考】教师演示乙酸和乙醇的反应,边操作边讲解,同时投影下列问题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①反应中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②为什么反应物都必须是无水液体?③反应混合液的混合顺序如何?为什么?大试管内反应混合液体积不超过多少?加入碎瓷片的目的是什么?④为什么要用饱和Na 2CO 3溶液吸收产物?⑤为什么导气管不能伸入饱和Na 2CO 3溶液? ⑥实验完成后向饱和Na 2CO 3溶液中加一滴酚酞试液,观察现象,再将所得产物充分振荡,并注意前后液层厚度及气味。

【观察、描述】Na 2CO 3液面上有一层无色透明、不溶于水、有香味的油状液体。

【讲述、板书】这种有香味的无色透明油状液体就是乙酸乙酯.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存在并加热的条件下发生了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向这种酸跟醇作用而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做酯化反应。

在此条件下,生成的乙酸乙酯和水又能部分地发生水解反应,所以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如下:⑵酯化反应:(断C -OH 键)CH 3C-OH+HO-CH 2CH 3 CH 3 O-CH2-CH 3 +H 2O 【质疑】酯化反应是怎样发生的?【媒体演示】酯化反应机理【导引、板书】羧酸脱羟基、醇脱氢.【提问、讨论、归纳】结合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引导学生分析酯化反应的特点:1.酯化反应在常温下进行得很慢,为了使反应加快,使用了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

2.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它会达到平衡状态,如何使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呢? 学生答: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

为了使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我们加入的乙醇、乙酸是无水的,且乙醇是过量的,以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同时将生成的产物乙酸乙酯蒸出,水可以被浓硫酸吸收,由此使生成物的浓度减少,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

所以浓硫酸在反应中既是催化剂又是吸水剂.为了使蒸发出的乙酸乙酯蒸气迅速冷凝,加长了导气管,为了防止试管受热不均匀造成碳酸钠溶液倒吸,所以导管口位于接近液面的上方。

3.为什么必须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来吸收乙酸乙酯呢?因为:①碳酸钠能跟蒸发出的乙酸反应生成没有气味的乙酸钠,所以反应完毕后振荡试管酚酞的红色变浅,液层变薄;它还能溶解蒸发出的乙醇,由此可以提纯乙酸乙酯。

②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度减小,容易分层析出.4.反应混合液的混合顺序:先加无水乙醇,再缓慢加入浓硫酸和冰醋酸,边加边振荡。

大试管内反应混合液体积不超过1/3。

加入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暴沸。

【小结】乙酸的化学性质主要是这两个方面:一是有酸性,二是能发生酯化反应.乙酸之所以具有如此的化学性质,正是因为它具有羧基这个原子团。

【点评】本节课从实验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掌握乙酸的重要性质,然后上升到从结构理论去认识,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教学方法上通过精心设问,师生共同讨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从而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事实的科学态度。

O OC 浓【作业】1.思考:为什么酒存放时间越久越香?2.常规训练3.、拓展延伸(略)2019-2020年高中化学《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五课时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导入】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油脂、葡萄糖、淀粉这些人类生命活动过程中所需营养物质的有关知识。

今天我们将接着来研究在人类生命活动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的,而且一切重要的生命现象和生理机能都离不开的物质?【板书】五、蛋白质【设问】说到蛋白质,使我想起了一位同学曾经对我说过的一句话。

他说:蛋白质存在于生物体内,这一说法对不对呢,为什么?【板书】1.蛋白质的存在【讲述】蛋白质在希腊文中的意思是“第一”,蛋白质是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广泛存在于动物的肌肉、皮肤、血液、毛、发、蹄、角等中、植物的种子中,以及酶、某些激素、血红蛋白、细菌、病毒、抗体等。

在人体中,蛋白质约占人体除水分外剩余质量的一半,是一种对健康至关重要的营养物质,它可以调节水与电解质平衡,是抗体生成所必须的物质,还是提供人体活动所需能量的物质之一,可见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生命的存在形式。

【设问】既然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那么,你知道蛋白质是由那些元素所组成的?是由什么物质构建而成的呢?【板书】2.、蛋白质的组成蛋白质是一类非常复杂的化合物,其分子中含有C、H、O、N、S等元素。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很大,从几万到几千万,蛋白质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1965年我国科技工作者成功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

这是科学史上的一大成就,可以说是科学史上又一“丰碑”。

在认识生命现象揭开生命奥秘的伟大历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讲述】蛋白质在酸、碱、酶的作用下能发生水解,水解得到最终产物为α-氨基酸。

酸、碱或酶蛋白质+水α—氨基酸人体摄入的蛋白质在酶的催化下水解的最终产物是各种α-氨基酸;各种α-氨基酸在人体内重新合成所需的各种蛋白质,由此可见α-氨基酸是构建天然的高分子化合物——蛋白质的基石。

【设问】什么叫氨基酸?概念:羧酸分子里烃基上的氢原子被氨基取代后的生成物叫氨基酸。

你能写出下面氨基酸的结构简式:⑴α-氨基乙酸(甘氨酸)⑵α-氨基丙酸(丙氨酸)⑶α-氨基戊二酸【讲述】与羧基相连的碳原子叫α碳原子,与α碳原子相连的碳原子叫β碳原子。

羧酸分子里的α碳原子上的氢原子被氨基取代的生成物叫α-氨基酸。

【过渡】蛋白质有什么样的性质呢?【活动、探究1】学生分组实验:①取5支编号(1~5)试管,各加入2mL鸡蛋清溶液,向1号试管加入2mL蒸馏水振荡后留作对比。

②向2~4号试管中分别加入0.5mL 的饱和(NH4)2SO4溶液、醋酸铅(或硫酸铜)溶液、甲醛(或75%医用酒精)溶液,第5支试管在酒精灯上加热,振荡试管并观察现象。

③向2~5号试管中各加入2mL蒸馏水,振荡后再次与1号试管对照观察,填写实验记录。

思考2号试管现象为什么和3、4、5不同,其实质是什么?【活动、探究2】向盛有3mL 鸡蛋清溶液的试管里滴入几滴浓硝酸,观察发生的现象。

【活动、探究3】把洗净的鸡蛋壳晾干后,取少量放在酒精灯上灼烧,闻气味。

【交流、讨论】2号试管有蛋白质析出,加蒸馏水后蛋白质又溶解在水里;2~4号试管有蛋白质凝结,加水后不溶解;鸡蛋清溶液遇浓硝酸变黄;灼烧鸡蛋壳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讲述】少量的盐(如硫酸铵、硫酸钠)能促进蛋白质的溶解,但如果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浓的盐溶液,反而会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而使其从溶液中析出,这个过程叫盐析,这样析出的蛋白质在继续加水时仍能溶解,并不影响原来蛋白质的生理活性,可见盐析是可逆的。

但在紫外线照射、加热或加入有机化合物、酸、碱、重金属盐(如铜盐、铅盐、汞盐等)的情况下,蛋白质会发生性质上的改变而聚沉,,这种聚沉是不可逆的,这个过程叫变性。

【板书】3.蛋白质的化学性质⑴盐析—可逆过程—可分离提纯蛋白质⑵变性—可逆过程⑶颜色反应—可鉴别蛋白质⑷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可鉴别蛋白质【点评】蛋白质的性质是教学重点,其盐析、变性、颜色反应所涉及的仪器、操作都比较简单,而实验现象又适宜在近处仔细观察,因此建议采用边讲学生边实验的教学方式进行。

【过渡】由于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变性,丧失生理活性,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对这一性质的运用也是很多的。

【迁移、应用】1.误服重金属盐应立即采取什么措施?2.教材p87的迁移应用【阅读总结】阅读蛋白质的用途并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谈谈蛋白质的用途。

【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