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讲西汉中后期资料讲解

合集下载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背记要点清单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背记要点清单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背记要点知识点01 “推恩令”的实施(政治方面)1.背景:(1)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地方上豪强地主与官府分庭抗礼。

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2)七国之乱:汉初实行什么制度? 面对诸侯王实力的膨胀,汉景帝采取什么措施?结果怎样?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采纳晁错的建议,削夺诸侯王的封地(削藩)。

结果:引发了七国之乱;经过三个月的战争平定了七国之乱,加强了中央对全国的统治。

2、目的:加强中央集权 建议者:主父偃3、具体措施:1.下诏允许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他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武帝又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

2.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分成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

4、影响:通过这些措施,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知识点02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思想文化方面)1、背景:汉初,无为而治的政策下,诸子百家流行,许多士人四处游说,依附诸侯王,对抗朝廷。

2、目的:加强中央集权2、具体措施:○1思想: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2文化:汉武帝还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

3、影响: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知识点03 盐铁专卖(经济方面)1、背景:富商大贾私人铸币、经营盐铁,控制国家的经济命脉。

2、目的: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3、具体措施:○1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2盐铁官营、专卖;○3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4、作用: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知识点04 北击匈奴(军事方面)军事上: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漠北战役前119年);作用:解除了匈奴对西汉的威胁,巩固了边防。

人教义教中国七年级上第12课 西汉的强盛和衰亡汉武帝的大一统

人教义教中国七年级上第12课 西汉的强盛和衰亡汉武帝的大一统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 156~前87) 汉朝 第六代皇帝。景帝之 子,十六岁即皇帝位, 庙号世宗,在位五十 四年。汉武帝为巩固 统一的封建国家和加 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进行了多方面的活动。 可以说,他在位时, 西汉达到了鼎盛。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练习三:简答题
1、西汉初年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 休养生息的政策? 2、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促进和 巩固大一统的局面?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1.西汉的开国皇帝是
A.汉武帝 B.汉景帝
C.汉文帝 D.汉高祖 2、下面哪一项不属于汉高祖促使经济迅速 恢复的政策? A.把田租定为十五税一 B.释放一些奴婢为平民 C.让士兵复员生产,免除若干年徭役 D.连续12年全免田租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3.以下四个皇帝的在位先后顺序排列正确 的是 ①汉高祖 ②汉武帝③汉景帝④汉文帝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退出
休 养 生 息 的 措 施
措施 文 减轻赋税和徭役 减轻刑罚, 汉文帝 帝 废除肉刑 注意节俭 景 帝 田租定为三十税一 进一步 措 汉景帝 减轻刑罚 惩处贪官污吏 施 文 景 之 治
结果:奠定了汉武帝大一统经济基础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二、七国之乱
三、汉武帝的大一统 汉 武 帝 的 措 施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汉初休养生息政策
奠定西汉鼎盛的经济基础
平定七国之乱 奠定西汉鼎盛的政治基础
汉武帝的大一统
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12—22课知识点

12—22课知识点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一、文景之治背景; 汉初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措施:①轻徭薄赋②重视农业③提倡节俭④以德化民意义:西汉社会安定,民富国强,为汉武帝大一统提供经济基础。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书P67—69)原因:1、客观:文景之治,社会安定,经济发展。

2、主观: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措施:1、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接受主父偃建议),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

2、思想文化:(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我国古代最高学府)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

3、经济:将地方上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4、军事:(派卫青、霍去病)大规模反击匈奴。

影响:汉武帝时,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第14课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冒顿统一蒙古草原:秦汉之际,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建立强大国家。

(发展畜牧业、冶铸业,学会农耕)进入鼎盛时期。

卫青、霍去病破匈奴:1、汉武帝时,国力强盛,开始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击,夺取了河套、河西走廊地区。

2、漠北战役:公元前119年,武汉帝派卫青、霍去病分别率精骑出击匈奴,卫青在漠北同匈奴主力相遇,大胜而归,霍去病挥师北进,追击匈奴。

漠北战役后,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昭君出塞:公元前1世纪,匈奴一部首领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

汉元帝时期,呼韩邪单于入朝请求和亲,宫女王昭君自请前往,史称昭君出塞。

昭君出塞后,汉匈边境安定了较长了一段时间。

呼韩邪单于和昭君,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一、张骞通西域1、西域:两汉时期,人们把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即今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2、张骞出使西域(汉武帝时):公元前138年,第一次出使。

目的: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

公元前119年,再次出使,汉朝与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西汉的强盛和衰亡1 6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西汉的强盛和衰亡1   6页

A
)
二、问答题
汉武帝为提高儒家学说地位,采取了什么措施?他 为什么这样做?
B、统一铸钱:我国历 史上第一次把铸币权统 一收归中央。
(3)思想文化方面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 统治的正统思想。
B、兴办太学。
汉武帝“兴功建业”,多方建树,西汉王朝出现了政 治、经济、思想、文化大一统的局面。封建中央集权统治 的巩固与加强,为汉武帝开拓疆域,巩固发展强大的帝国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12课
西汉的强盛和衰亡
一、汉武帝的大一统
1、历史条件 (1)经济基础:
推行“休养生息”。
(2)政治基础:
平定“七国之乱”。
2、主要措施
(1)政治方面 A、重视人才:建立了新的选举人才的制度——察举制。
B、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最终解决王国问题。 C、惩治豪侠: (2)经济方面 A、盐铁官营
二、王莽改制
1、王莽改制的背景 (1)土地兼 民起义在酝酿之中。 2、改制的主要内容 (1)改全国田地为王田,私 奴为私属,都不许买卖。 (2)多次改变币制。 3、王莽改制的失败
练习
一、选择题 汉武帝的大一统包括①建立了明确的人才举荐制度; ②创立了休养生息政策;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④ 平定七国之乱;⑤实行盐铁专卖。 A. ①③⑤ B. ②④⑤ C. ①②③ D. ②③⑤ (

西汉中后期分析课件

西汉中后期分析课件

CHAPTER 05
对后世的影响
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政治制度
西汉中后期的政治制度变革为后世的政治制度发展奠定了基础, 如郡县制、监察制度等。
文化传承
西汉中后期的文化繁荣为后世的文化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如经 学、史学、文学等。
社会结构
西汉中后期的社会结构变迁对后世的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如 士族门阀制度的兴起等。
经济状况
01
02
03
经济发展达到巅峰
西汉中后期,农业、手工 业和商业得到了进一步发 展,经济繁荣。
土地兼并严重
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兼 并现象越来越严重,导致 贫富差距扩大。
货币和度量衡统一
汉武帝时期统一了货币和 度量衡,促进了商品经济 的发展。
社会风貌
文化繁荣
西汉中后期,文化繁荣,儒学兴 盛,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程度上巩固了西汉政权。
社会运动与起义
社会运动概述
西汉中后期,社会矛盾激化,民众生活困苦,导 致了一系列社会运动与起义。
主要社会运动
包括农民起义、豪强地主的反抗以及少数民族的 叛乱等。
社会运动影响
这些社会运动与起义对西汉政权造成了严重冲击, 加速了西汉的衰落和灭亡。
CHAPTER 03
文化与科技发展
改革影响
这些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缓 解了社会矛盾,加强了中 央集权,为西汉的续存和 东汉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重大战争与征服
战争概述
西汉中后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 战争与征服,涉及民族、疆域和
政权等多个方面。
主要战争
包括对匈奴的战争、平定西羌的 战争以及对西南夷的征服等。
战争影响
这些战争与征服拓展了西汉的疆 域,促进了民族融合,并在一定

初中历史优质课件精选--第12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初中历史优质课件精选--第12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一汉 统武 的帝 措推 施进 大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削弱封国势力 推行推恩令
强化监察制度
“金缕玉衣”有“玉衣”或“玉人”之称。 所谓“金缕”,是指黄金丝线,“玉衣” 则是指埋葬时穿在死者身上的玉制衣服。
1.西汉的开国皇帝是 ( D )
A.汉武帝 B.汉景帝 C.汉文帝 D.汉高祖 2.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采取的重要措施有( B ) A、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 B、统一钱币,盐铁官营 C、鼓励各地推荐和自荐人才 D、在长安兴办太学
第12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课程标准:知道西汉的建立,了解“文景之 治”。知道汉武帝大一统的史实。
西汉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汉 高 祖 刘 邦
时间起止:公元前206—前202年
一、西汉的建立 1、楚汉之争
性质:“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 刘邦为争夺皇位而战,是统治阶级 内部的战争。
2、西汉建立:时间:公元前202年 定都:长安 建立者:汉高祖----刘邦
二、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1、思想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原因:休养生息的政策不适合形势的发展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3)影响:成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一直延 续了两千年
1、什么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是谁的建议为推行这一政策汉武帝 是如何做的? 2、为什么要推行这一政策?
3、政治方面:强化监察制度
(1)中央:设立司隶校尉 (2)地方:设立十三州部
1、汉武帝为何要削弱汉初分封 的王国势力?他采用了谁的什么 主张?是如何做的? 2、“推恩令”巧妙在哪里? 3、“推恩令”起到了什么作用?
1、汉武帝了加强检察制度是如何 做的? 2、司隶校尉和刺史的职责是什么? 他们起到了什么作用? 3、想一想汉武帝这样做的目的。

第12课 西汉的盛世 ppt课件

第12课 西汉的盛世 ppt课件

• 6.享受优质教育是读书人的普通愿望。汉武帝时期的读书人要 进入全国的最高学府接受 • 儒学教育,必须到 ( ) • A 、洛阳 B、 长安 C、咸阳 D 、敦煌 • 7.中国历史上正式建立年号是从哪一位帝王开始的 ( ) • A、 周武王 B 、秦始皇 C、 汉高祖 D、汉武帝 • 8、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国家、民族历史的认识里,有一 个”大一统“的理念。对汉武帝的”大一统“理解正确的是 ( ) • A、 西汉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全部统一于中央, 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 B 、只是加强对国家边疆的统一 • C、 消除王国的势力,使王国不再与中央作对 • D、 革除秦朝的一切弊病,沿用秦朝的政治制度
• 3、西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秦朝的“焚书 坑儒”,两者的根本目的是( B ) • A、压制知识分子 B、加强中央集权 • C、推行法家思想 D、有区别地对待知识文化 • 4.在某一皇帝统治时期,汉朝国力达到空前繁荣的 阶段,你认为他是 ( C) • A、汉高祖 B 、汉文帝 C 、汉武帝 D、汉景帝 • 5.汉武帝在总结前代治边经验的基础上,统筹考虑 国家安全、民族关系以及社会问题,逐步确立起开 发西北的战略思想,开创了中国历代开发西北的基 本模式。下列属于汉武帝开发西北措施的是 (B ) • A、 派卫青、霍去病攻打匈奴 B、 开通河西走廊 • C 、东胡西迁 D、 兴修水利
西汉的盛世
学习目标
1、识记汉武帝稳固大一统的措施(打击匈奴、 改铸钱币、兴修水利、独尊儒术) 2、把握汉武帝对边疆的措施(开通河西走廊、 说服“西南夷”归汗汉、“东胡”西迁。 3、正确评价汉武
• 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汉初的实行,到刘 彻当政时,西汉王朝达到空前繁荣; • 采取的措施: • 政治方面: • 汉武帝时,采取包括 、 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 币值改革:公元前118年,汉武帝下令 铸造 ,把铸币权收归中央。 (这 是我国货币制度史上的重要改革) • 兴修水利:汉武帝时期开凿了 和 水利工程。

人教版初中统编历史教材重难点分析-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人教版初中统编历史教材重难点分析-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重难点分析“推恩令”的实施关于“推恩令”的实施问题,需要联系汉朝初期铲除异姓王、分封刘姓王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到文景之世,诸侯王的势力急剧膨胀,公元前154 年发生了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诸侯国对抗中央的叛乱。

到汉武帝的时候,既要打击地方割据势力对抗中央,又要维持刘姓势力集团的稳定,汉武帝就采纳主父偃的“推恩”之计,层层推及皇家恩德进行再分封,这就使那些多层分封后的小小诸侯国完全失去了与中央相对抗的能力。

另外还配合使用了附益之法、酎金夺爵等,阻止了地方豪强势力结成政治、经济集团发展势力的可能性。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统一思想方面的作用,可以联系春秋战国以来诸子百家学说作为显学的流行发展和西汉初期所采取的“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在军事方面结束分裂,建立了统一的中央政权,但没有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统一的指导思想。

这样,建立维护统一的主流思想就成为当务之急。

董仲舒提出“天人相应”的观点,鼓吹皇帝受命于天,是天之骄子,把儒家学说中忠君守礼思想改造成为巩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以儒家学说为正统思想,儒家学说从民间的显学上升为官学,还把设立培养儒学人才的太学与进入仕途结合起来,进一步巩固了儒学成为主流思想的正统地位。

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在手法上完全不同,但是企图统一思想的目的是一致的。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吸取了“焚书坑儒”的经验教训,更能适应社会发展和民众心理的需求,因而影响深远。

盐铁专卖关于在经济方面实行盐铁专卖等政策,也要联系诸侯王以及地方豪强势力等由于经济实力的发展而导致政治野心膨胀,汉武帝采取各种手段来控制国家经济命脉,改善国家财政状况,稳定国家经济形势。

它实际上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恩令”的性质目的相同,都是为巩固大一统王国在不同方面采取的措施。

二、史料解读夫用①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②……——[西汉]司马迁:《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注释】①用:因,因为。

汉朝历史-西汉中后期的政治与社会

汉朝历史-西汉中后期的政治与社会

汉朝历史-西汉中后期的政治与社会汉朝历史:西汉中后期的政治与社会1. 汉武帝政策的转变土地与奴婢问题西汉自文帝时开始,土地兼并日益激烈。

至汉武帝时,情况已很严重。

大量的农民失掉土地,到处流亡,沦为奴婢的人极多。

这时已有人呼吁,说“土地”与“奴婢”问题是两个重大社会问题。

可是起初,汉武帝对此很不重视,他征调大量的徭役在长安大造宫殿苑囿,真是奢侈腐化,挥霍无度。

其他贵族官僚也是如此。

如景帝之子中山王刘胜,“为人乐酒好内,有子百二十余人。

”他还曾不知羞耻地对赵王彭祖说:“王者,当日听音乐,御声色。

”他和其妻窦绾两墓都在今河北满城山崖中。

1968年发掘时,出土有铜器、铁器、金银器、玉器、漆器、丝织品等大量随葬品,还有两件保存完整的金缕玉衣。

这样多而精美的器物都是剥削而来。

当时,汉朝正对匈奴进行长期的战争,还经略南越和西南夷,人力物力的消耗已很严重;再加统治阶级贪婪无厌,徭役频繁,赋税有增无已,更加剧了社会的危机。

流民起义当时的破产农民,成群结队地逃亡各地。

据元封四年(前107年)统计,当时的关东流民多达二百余万口。

流民无法生活,只有铤而走险,各地相继发生农民起义。

南阳一带,以梅免、百政为首;楚一带以叚中(jiǎ zhòng假仲)、杜少为首;齐一带以徐勃为首;燕、赵之间以坚卢、范主为首。

多者数千人,少者数百人,自立名号,攻城夺邑,释放囚犯,捕杀守、令,严重地威胁了西汉王朝的统治。

汉武帝一再派中央重要官吏,衣绣衣,持节和虎符,发兵镇压农民起义,都未成功。

武帝制定“沉命法”,自郡太守以下大小官吏,对辖区内的农民起义不及时发觉镇压者,处死。

可是农民起义已有燎原之势,郡守县令无力镇压,就欺瞒不报,起义更加发展。

轮台罪己诏武帝的暴力镇压政策失败了,他感到问题很严重,需要改变政策。

早在元封五年(前106年)以前,他就感到社会问题已很严重。

他曾对卫青说:“汉家庶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

第12课-东汉的盛衰

第12课-东汉的盛衰

绿林赤眉起义
绿林赤眉起义是西汉末年王莽篡权时发生旳农民起义,后来与刘 演刘秀起义军会合,成为光武中兴旳源头。地皇二年(公元23年), 新莽荆州牧发兵2万人攻打绿林军,绿林军击败莽军,部众增至数万 人。第二年,绿林山一带发生疫病,起义军分兵转移,一路由王常、 成丹带领,西入南郡,称下江兵;一路由王匡、王凤、马武带领,北 上南阳,称新市兵。 王匡、王凤领导绿林军艰苦奋斗,直接推翻了王莽旳复古反动政权, 沉重地打击了豪强地主旳腐朽势力,使大批奴隶、农民得到解放,缓 解了土地高度集中和大批农民沦为奴隶旳社会矛盾,为历史发展作出 了贡献。但是,因为时代和阶级旳不足,王匡、王凤对于混进革命队 伍内部旳地主阶级野心家旳斗争不够坚决,不够得力,使刘玄、刘秀 等人得以私篡权,到达他们利用农民战争作为改朝换代旳工具旳目旳, 这个历史教训应该引觉得鉴。
了西汉末年以 来长久混乱旳局面。他在 位三十余年,社会呈现出 较为安定繁华旳景象,史 称“光武中兴”。
东汉旳衰败
东汉衰败旳原因:
1.东汉到了统治旳中后期,官僚地主兼并土地旳社会问题愈 演愈烈,社会上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2.国家出现了某些著名旳官僚宗族世代把持政权,在地方上 推举官员舆论旳现象。
光武中兴
公元25年,刘秀重建汉朝政权, 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刘秀,东汉王朝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著名旳 政治家、军事家。新莽末年,海内分崩,天下 大乱,身为一介布衣却有前朝血统旳刘秀在家 乡乘势起兵。公元25年,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 决裂,于河北登基称帝,为表刘氏重兴之意, 仍以“汉”为其国号,史称“东汉”。经过长 达十二年之久旳统一战争,刘秀先后平灭了关 东、陇右、西蜀等地旳割据政权,结束了自新 莽末年以来长达近二十年旳军阀混战与割据局 面。刘秀在位三十三年,大兴儒学、推崇气节, 东汉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 化最美、儒学最盛”(司马光、梁启超语)旳 时代。

中图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东汉的统治课件2

中图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东汉的统治课件2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thank you
三、黄巾起义 1、背景:P86 2、时间、领导人:184年、张角 3、特点:一场宗教形式的有组织的农民起义 4、影响:P88
最新学习可编辑资料 Latest learning materials
感谢大家观看
最新资料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感谢大家的支持。谢谢 The latest information can be edited and modified for reference.
第越来越腐败。 2、西汉灭亡:公元9年,王莽夺取政权,改
国号为“新”。
3、王莽的施政结果:激起各地农民起义 4、东汉建立时间、都城、建立者:
25年、洛阳、刘秀
5、光武帝的统治 ①措施:P85 ②作用:P86 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原因:P86 2、过程:P86 3、表现:外戚与宦官轮流把持朝政 4、影响:P86

《讲西汉中后期》课件

《讲西汉中后期》课件
西汉中后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 重要的影响,对后世产生了深 远的启示。
对于中国历史的启示和 借鉴意义
西汉中后期的经验和教训,对 中国历史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 鉴意义。
当代对西汉的评价与观点
如何评价西汉中后期的历史意 义,不同的当代历史学家有不 同的观点和看法。
丝绸之路的开辟和西域贸易的兴起
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与西域的贸易往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文化繁荣
1
文学艺术的发展和成就
西汉中后期是中国文学艺术的繁荣时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和艺术家。
2
科技和医学的进步
在科技和医学领域,西汉中后期取得了很多重要的进展和成就。
3
思想文化的多元并存
在这个时期,不同的思想和文化流派并存,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化景观。
2作的效率。
3
“霸王之道”和“宽政仁听”的实施
通过“霸王之道”和“宽政仁听”的政策,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
经济发展
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通过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和粮食产量。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
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帝国的扩张与衰落
边疆战争的持续和成果
西汉中后期对外扩张,与周边势力进行了长时间的战争,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内部矛盾的积累和爆发
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西汉中后期开始出现了各种内部矛盾和社会问题。
西汉帝国的衰亡和原因分析
西汉帝国在这个时期逐渐衰落,涉及多种原因,如权力斗争、社会动荡等。
总结
西汉中后期的重要性和 影响
《讲西汉中后期》PPT课 件
通过这个PPT课件,我将向大家介绍西汉中后期的重要历史时期。通过丰富 的内容和精美的图片,希望能够吸引大家对这个时期的兴趣。

西汉中后期的文化特点

西汉中后期的文化特点

西汉中后期的文化特点西汉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

下面一起看下。

希望大家喜欢。

西汉思想界一个最大的背景,乃是改造了的儒学成为汉朝乃至整个封建社会的官方意识形态。

儒学成为官方意识形态其初始时期的关键在于武帝时期立五经博士之举措,然而这一举措的本意是否就是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它又是否真正起到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作用,却是需要讨论的。

一、钱穆在考察博士制度的衍变时指出:古代学术分野,莫大于王官与家言之别……王官学掌于史,百家言主于诸子,诸子百家之势盛而上浮,乃与王官之史割席而分尊,于是有所谓博士。

故博士者,乃以家言上抗官学而渐自跻于官学之尊之一职也。

诗书六艺初掌于王官,而家学之兴实本焉。

百家莫先儒墨,儒墨著书皆原本诗书,故诗书者,乃王官藉下流民间而渐自泯于家言之间者[1]。

如果我们接受钱穆的观点,认为六艺与诸子的关键区别乃是官学与私学之分的话,那么,我们对汉武帝时期立五经博士的行为就会有新的理解。

罢百家之学,即以学术上的专制结束分裂时期的争鸣,显然反映了通过高度的专权以结束诸侯割据的政治形势的需要。

武帝此一举措的本意不一定在崇儒而更可能在尊王。

因为武帝罢黜百家,同样罢黜属于儒家的《孟子》博士。

《诗》、《书》、《礼》、《易》、《春秋》则属六艺,原为王官之学。

在汉朝人心目中,六艺并不代表儒家,而是代表官学。

儒为诸子之一,不得上侪于六艺。

如刘向父子编《七略》,六艺与儒家分流。

所以钱穆说:“然则武帝立五经博士,谓其尊六艺则然,谓其尊儒则未尽然也……特六艺多传于儒生,故后人遂混而勿辨耳。

”[2]这种说法确有其相当的说服力与可信度。

首先,武帝时期对强化中央集权有迫切的现实需要,他也采取确实了一系列的措施,罢黜百家而仅立五经博士乃是巩固中央集权最重要的文化措施之一──隆官学之地位以加强王权。

其次,这种说法也较充分地说明了武帝时期政策外儒内法的实质武帝独尊的并非是儒术而是官学。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精品课件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政 治 上
思想文 化上
问题:诸侯势力过大,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解措决施:接诸较受王小主将的父自侯偃己国的的建封议地,分颁给布自推己恩的令子弟—,—建允立许
问题: 思想上不统一 解决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措施: 2.设立太学,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想个两全之策削弱 诸侯国的势力。
主父偃(yǎn)
推恩令
推恩令: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允许诸侯 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 给(其它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汉武帝的“推恩令”与汉 景帝的“削藩”相比,有 何高明之处,能够起到什 么作用?
汉武帝不费财力、兵力,以和平的手段, 削弱了诸侯国势力,使之无力对抗中央, 而且大多数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不仅不会 反抗中央,而且对此心存感激。
汉武帝怎样加强对地方官吏和豪强 的控制?
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将全国分为13 个州,每州设刺史一名。专门负责监 察本州的主要官吏和豪强地主的不法 行为。
小结一
实施“_推_恩_令_”, 侯王封地越来越小
建立刺_史_制_度_,加强 对地方的监察控制
巩固中央集权, 维护国家统一
二、思想篇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大一统:
汉武帝刘彻 (公元前141年-公元前
就是中央加强对政87治年、在经位济)、,军七事岁、被思立
想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为,太形子成,高十度六中岁央登集基权为
的政治局面。
帝,到七十岁驾崩,在
位五十四年。他的一生
创造了西汉王朝的鼎盛。
一、政治篇 “推恩令”的实施
材料一
西汉前期形势
把铸币权收归中央

高三历史西汉中后期课件

高三历史西汉中后期课件

王莽改制
王 莽 像
王莽改制
• 西汉末流行“再受命” 思潮,西汉统治岌岌 可危。
• 王莽则成为舆论一致 看好的政治新星。
• 王莽反对土地兼并, 反对不把奴婢当人。
• 王莽至孝。
王莽钱币
王莽改制
王莽改制
• 王莽改制,针对土地集中的托古改制, 最具有现实意义,但是因为反对势力强 大,不得不放弃。
• 其他改革,徒具形式,不仅如此,反而 引发更多的矛盾。
• 宣帝继续该政策,史称“昭宣中兴”。
昭宣中兴
• 汉宣帝“政教明,法令行,边境安,四 夷清,单于款塞,天下殷富,百姓康乐, 其治过于太宗(文帝)之时”——《风 俗通正失篇》
• 但是,中兴只是暂时的,长期酝酿的社 会危机依然存在。
西汉末的社会危机
• 西汉末期的社会危机从元帝时期已经开 始。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农民的暴动不断 发生。
• 西汉末年的农民起义,终于爆发。王莽 和他的改革一同被埋葬。
西汉皇帝的陵墓
• 汉武帝轮台诏,就是改弦易辙的开始。
汉武帝时代的政治遗产
• 汉昭帝始元六年,召 开盐铁会议,讨论国 家的重要政策。
• 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 一方,以郡国贤良、 文学为另一方展开辩 论。
• 会议促进了修养生息 政策的全面展开。
昭宣中兴
• 汉武帝时代,关东流民二百万,社会危 机严重。
• 霍光辅佐昭帝,积极展开与民休息政策, 避免了形势恶化。
第十二讲 西汉中后期
政治与社会危机
汉武帝时代的政治遗产
汉武帝时代的政治遗产
• 汉武帝时代的政治遗产,有三种选择空间。 • 桑弘羊属于全面继承的代表。 • 民间反对声音高涨,以贤良文学为代表。 • 霍光则属于稳重派,走渐进改革之路。

西汉中后期分析课件

西汉中后期分析课件
西汉中后期分析课件
目 录
• 西汉中后期的历史背景 • 西汉中后期的文化发展 • 西汉中后期的科
01 西汉中后期的历史背景
政治环境
中央集权加强
汉武帝时期实行推恩令,削弱了 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外戚宦官专权
汉元帝因宠爱昭君而重用宦官石显 ,导致外戚宦官专权,政治腐败。
双方的关系,减少边境冲突。
贸易往来
随着和亲政策的实施,西汉与匈 奴之间的贸易往来逐渐增多。匈 奴向西汉提供马匹、牛羊等牲畜 ,而西汉则提供丝绸、茶叶、金
属制品等。
文化交流
在对外关系的发展过程中,西汉 与匈奴也进行了文化交流。匈奴 的音乐、舞蹈、服饰等文化元素 逐渐融入西汉文化,丰富了中华
文化的内涵。
详细描述
这一时期,赋作为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司马相如、扬雄、班固等人的赋作以其高超的艺术技巧和 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后世文学的典范。此外,历史著作和 小说也在这一时期开始萌芽。
艺术成就
总结词
西汉中后期的艺术成就表现在绘画、雕塑和音乐等多个领域。
详细描述
绘画方面,这一时期的帛画以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内涵著称,如《龙凤人物图》等。雕塑方面,霍去病墓石刻群 等作品以其雄浑大气、粗犷豪放的艺术风格,彰显了西汉王朝的雄壮气势。音乐方面,则出现了《汉宫秋月》等 名曲,以及多种乐器如琴、瑟、鼓等。
西汉中后期儒学逐渐成为官方意识形态,推动了儒家思想的发展和传播,对后 世的道德伦理、教育理念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文化交流与融合
西汉中后期对外交流频繁,促进了不同地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中华文化的 多元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对科技发展的推动作用
天文、数学成就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但是,中兴只是暂时的,长期酝酿的社 会危机依然存在。
西汉末的社会危机
• 西汉末期的社会危机从元帝时期已经开 始。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农民的暴动不断 发生。
• 更根本的问题有二,一是土地兼并严重; 二是农民的奴婢化。
• 社会危机很容易转化成政治危机。
西汉末的社会危机
• 统治阶层的愚昧加重了社会危机,政治 危机缘此发生。
• 王莽至孝。
王莽钱币
王莽改制
王莽改制
• 王莽改制,针对土地集中的托古改制, 最具有现实意义,但是因为反对势力强 大,不得不放弃。
• 其他改革,徒具形式,不仅如此,反而 引发更多的矛盾。
• 西汉末年的农民起义,终于爆发。王莽 和他的改革一同被埋葬。
西汉皇帝的陵墓
• 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 一方,以郡国贤良、 文学为另一方展开辩 论。
• 会议促进了修养生息 政策的全面展开。
昭宣中兴
• 汉武帝时代,关东流民二百万,社会危 机严重。
• 霍光辅佐昭帝,积极展开与民休息政策, 避免了形势恶化。
• 宣帝继续该政策,史称“昭宣中兴”。
昭宣中兴
• 汉宣帝“政教明,法令行,边境安,四 夷清,单于款塞,天下殷富,百姓康乐, 其治过于太宗(文帝)之时”——《风 俗通正失篇》
• 汉成帝大兴徭役,重赋敛。外戚王氏垄 断政治、经济资源。
• 汉哀帝曾有限制土地兼并的意愿,但力 不从心,轻易失败。而他自己反而大量 赐地给宠臣。
王莽改制
王 莽 像
王莽改制
• 西汉末流行“再受命” 思潮,西汉统治岌岌 可危。
• 王莽则成为舆论一致 看好的政治新星。
• 王莽反对土地兼并, 反对不把奴婢当人。
第十二讲 西汉中后期
政治与社会危机
汉武帝时代的政治遗产
汉武帝时代的政治遗产
• 汉武帝时代的政治遗产,有三种选择空间。 • 桑弘羊属于全面继承的代表。 • 民间反对声音高涨,以贤良文学为代表。 • 霍光则属于稳重派,走渐进改革之路。
汉武帝时代的政治遗产 田余庆先生
汉武帝时代的政治遗产
• 汉昭帝始元六பைடு நூலகம்,召 开盐铁会议,讨论国 家的重要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