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竹文化若干基本问题研究
竹子文化调研报告
竹子文化调研报告竹子文化调研报告一、引言竹子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资源,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竹子文化源远流长,经历了千百年的发展和演变。
本次调研报告旨在对竹子文化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悠久的历史传承和多样化的应用领域。
二、竹子文化的历史渊源竹子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早在三千年前的中国古代文化中,竹子就被广泛应用于生活、建筑、农具、工艺品等各个领域。
竹子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还被视为中国文化的瑰宝。
竹子的形态美、材质优良以及可塑性成为了其受欢迎的原因。
三、竹子文化的传统应用领域1. 建筑:竹子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竹楼、竹桥等。
竹子的韧性和耐候性使其成为了理想的建筑材料,且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2. 生活用具:竹筷、竹篮、竹扇等是中国人生活中常见的竹制品。
竹子的纤维结构使其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被广泛应用于食具、容器等方面。
3. 文房四宝:中国古代文房四宝之一的笔具中,竹子的应用最为广泛。
竹子制成的笔杆、墨盒等都具有独特的质感和艺术价值。
4. 书画:竹子在中国书画中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
竹子以其清雅、灵动的形态成为了艺术家们喜爱的创作对象。
四、竹子文化的现代应用领域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竹子的应用领域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
1. 建材:竹子不仅具有环保性和可再生性,还在现代建筑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竹木复合材料用于屋面、立面装饰等。
2. 家具:竹子具有轻便耐用的特点,被用于制作家具,如竹地板、竹桌椅等。
3. 环保:竹子的可再生性和抗菌性使其成为一种理想的环保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环保包装、绿色家居等领域。
4. 艺术创作:竹子的形态美和灵动感令其成为现代艺术家喜爱的创作材料,如竹子雕塑、大型竹子艺术装置等。
五、竹子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竹子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竹子文化的传承主要依靠一些传统手工艺人的努力,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社会变迁的发展,这些手工艺人逐渐减少,竹子文化的传承面临着困境。
竹文化调研报告
竹文化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文化一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竹子作为材料,具有独特的韧性和缠绵的美感,成为了艺术家和工匠们喜爱的素材之一。
同时,竹文化还代表了勤劳、坚韧和纯洁的精神。
为了进一步了解竹文化的现状和其对于当代社会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一次竹文化的调研。
二、竹文化的历史源流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丰富的竹文化传统。
竹子在农业、建筑、工艺美术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古代文人墨客常以竹作为主题,写诗、作画,表达他们心中的理想和情致。
在佛教文化中,竹子也常被视为纯洁和忍耐的象征。
三、竹文化的当代表现在现代社会,虽然竹文化的影响力相对减弱,但它仍有一定的存在和发展空间。
竹子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建筑设计、家居装饰、食品包装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些艺术家和设计师利用竹子的特性,创造出独特的艺术作品。
此外,还有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竹文化息息相关,如竹编、竹戏等。
四、竹文化对当代社会的影响竹文化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对当代社会具有深远的影响。
首先,竹文化的精神内核,如勤劳、坚韧和纯洁,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其次,竹文化在环保意识的提升中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竹子生长迅速,同时也是可再生资源,利用竹子可以减少对其他资源的消耗,保护环境。
最后,竹文化对于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使人们更加关注自然与环境,追求简约和平和的生活态度。
五、竹文化的未来发展趋势在未来,竹文化有望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挖掘。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竹子作为可再生资源和环保材料的优势将得到更多重视。
同时,竹文化也可以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新出更多的应用和艺术形式。
通过推广竹文化教育和培养竹文化艺术人才,可以进一步提升竹文化的传承和影响力。
六、结论竹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承载着人们对自然、生活和审美的追求。
竹文化在今天的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通过竹子的材质和精神内涵,对建筑、艺术、环保等方面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竹文化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竹文化的研究及应用现状竹文化是指围绕竹子的生产、加工、利用以及相关观念、价值观等方面的文化现象。
作为一种独特的材料和资源,竹子在中国的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从竹文化的研究和应用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竹文化的研究是对竹子的起源、种类、栽培、生长、利用以及其在文化中的象征意义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
竹文化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对竹子本身的科学研究,包括竹子的生物学特性、资源利用、加工工艺等;二是对竹子在文化中的角色和意义的研究,包括竹文化的历史溯源、传承与发展、符号意义等。
竹文化的研究不仅可以揭示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竹子的崇拜与喜爱,还有助于保护和传承竹文化遗产。
竹子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竹肆的市集涌动着人们对于竹子的偏爱。
竹文化的研究不仅涵盖了竹制品的制作技艺和审美标准,还包括对竹文化的历史变迁和艺术表现形式的观察和思考。
例如,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竹子被赋予了纯洁、坚韧、虚静的象征意义,成为文人墨客们的爱物。
而在近现代,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竹文化也在不断演变和创新。
其次,竹文化的应用涉及到竹子在建筑、制造、设计、艺术等领域的应用。
竹子作为一种独特的材料,具有坚韧、轻质、环保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工艺品等领域。
在建筑领域,竹子的应用可以提供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例如竹楼建筑、竹结构设计等,可以创造出独特的空间氛围和环境效果。
在制造业领域,竹子的应用可以节约资源、减少能源消耗,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在设计和艺术领域,竹子的应用可以为作品赋予独特的审美和创意,例如竹编、竹雕等。
目前,竹文化的应用正在不断拓展和创新。
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的重视,竹子作为一种绿色材料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个领域。
例如,在建筑领域,竹子被应用于桥梁、屋盖、地板等结构中,展示了竹子作为一种优质材料的优势和潜力。
在设计领域,竹子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关注,设计师们运用竹子的特点和创意,设计出了一系列独特的产品和作品。
竹文化研究
中国竹文化及其综合利用-----对(博士)李晓平老师授课感受对于中国竹文化及其综合利用这一门课而言,在老师没上课之前就觉得有些迷惑,从来没见过面的李老师也不知道脾气好不好,第一天看见老师时,特别崇拜李老师,经过李老师短暂的几分钟时间的介绍,觉得老师是一个很负责的老师,李老师对当代的教育似乎有一些独特的看法,当提到当今某些高校大学老师为了追求物质利益时,不惜抛弃违背道义的事,在李老师看来是多么可耻的事,对这些利益李老师看的很开,一心只从事自己的教育事业,干嘛要追求那么多呢,这就是我们的李老师,她做到了我们心目当中的好老师。
李晓平老师,是我在大学期间最好的一位老师。
虽然我和李老师只有仅仅每个周有两天的接触,但在这短暂接触中,我学到了很多,也感悟了很多。
李老师,是个有责任心、公平公正、做任何一件事一丝不苟的好老师。
在我记忆里,每当去上课的时候,我都会看到老师总会提前到,这种现象在大学看见老师提前来已经很少了,李老师每次都会早早的站在讲台上,而此时此刻的我,一股敬佩之情涌上心头。
首先,能作为老师的学生,我感到很荣幸,说句实话,在大三的时候上老师的课,由于感觉竹文化这东西对我们用处不大,加上又是在大教室上的课,所以听的不是很认真,估计老师对我们也是很无语的,毕竟好几个班同时进行,教室又那么空旷,不好把握。
老师的整体上课,我觉得基本没什么缺点,案例结合我们的发条,通过讨论,讲PPT 等形式,深入浅出,效果、形式都上来了呵呵,这里;老师也花了不少心思了,我们也要谢谢老师才对,要真讲缺点,我就提一点要求吧,就是每次上课的节奏很快,我建议老师多放放戏剧性的电影,给大家调调口味,这样,可以劳逸结合,然后同学们会更加喜欢老师的课,老师,你讲课也很棒很有特色,很生动活泼,我们很喜欢李老师心地善良,是个负责任的好老师。
每次老师在授课中,内容深且广,涵盖面广,能联系古今,结合时代背景,在充分了解竹子的各个方面,从精神到物质方面的作用,让我们体会到了竹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在学习中使学生陶冶情操,增加了素养。
以“竹文化”为核心的校本课程研究
以“竹文化”为核心的校本课程研究*课题负责人:吴培华执笔人:钟华伟*一、课题研究背景在中国文化艺术中,竹子对人类文明的影响非同一般,有着深远的寓义!古人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道出了中国文化与其它文化的迥然不同。
唐宋以来,竹子与梅花、松树并称为“岁寒三友”,明代则把“梅、兰、竹、菊”比作“四君子”。
竹子虚心自持,高风亮节,乃君子写照,其品性、风韵都成为文人雅士歌颂和追求的对象。
庙下小学地处龙游县南部庙下乡,境内气候温暖湿润,峰峦叠嶂,连绵35万亩竹海蔚为壮观,有“浙西大竹海”之美称。
1999年被浙江省林业厅命名为“浙江省毛竹之乡”。
2001年被衢州市政府命名为“衢州市毛竹之乡”。
赏心悦目的自然生态景观、丰富的竹林资源以及由此而生发的竹文化,与我们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是值得我们开发和利用的一笔宝贵财富。
二、课题界说本课题以“竹”为主体,开展“竹文化”为核心的校本课程研究,它不停留在学习与实践层面,也不仅仅是寓教于乐的浅层次体现,而是最终要形成以竹子神韵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特色,并开发校本课程并。
通过竹文化与学科整合提高学生的探究与创新能力。
使每一位进入校园的学生,都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和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1、依托竹海资源,通过“竹文化”的探究与实践开发出一套适合庙下小学特色的校本课程。
2、通过竹文化与学科整合提高学生的探究与创新能力。
3、培养对竹子的浓厚兴趣,感悟竹的品性,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和现代意识。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逐步形成以“竹子神韵”为核心的校园特色文化。
四、研究过程(一)以“竹文化”为核心的校本课程开发1、营造氛围,搜集素材。
学生从小生活的庙下山区群山绵延,风光旖旎,竹海茫茫,全国汽车拉力赛赛道穿越浙西大竹海森林公园。
浩瀚竹海当中点缀着古村民居、参天古树、山涧清流,山水田园风光绚丽多姿,灿烂夺目,堪称“花果洞天、世外桃源”。
这种天然的氛围使得校本课程素材比比皆是。
我们要做的只是如何营造氛围发动学生去搜寻、探访、积累、加其他课题组成员:方忠伟唐美卿童丽贞工、提炼。
中国竹文化论文参考(2)
中国竹文化论文参考(2)中国竹文化论文参考篇2浅谈郑板桥的修竹人生郑板桥(1693―1765)是清代杰出的书画家、文学家,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
他一生画竹、咏竹,爱竹成癖,平日无竹不居,与修竹有着不解之缘。
一、伴竹而居郑板桥出生在江苏兴华,“余家有茆屋二间,南面种竹。
”(郑板桥《竹图》题画),从郑宅向北进城,须经过一条长约几百米的竹巷。
板桥从小由乳母费氏背着,每天清晨穿过竹巷,到城门口买饼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竹子这一自然物象就成了板桥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成了他绘画至爱。
竹子伴随板桥度过了童年时代。
郑板桥十二岁至十六岁时,父亲让他到真州毛家桥读书,“余少时读书真州之毛家桥,日在竹中闲步,潮去则湿泥软沙,潮来则溶溶漾漾,水浅沙明,绿荫新鲜可爱。
时有鲦鱼数十头,自池中溢出,游戏于竹根短草之间,与余乐也。
”(郑板桥《竹图》题画)。
十六岁后又回到家乡继续学习,二十三岁与徐氏结婚。
因为结婚成家,有了儿女,为了养家糊口,板桥二十六岁在真州江村设塾授徒,做了大约四年的私塾先生。
教馆在当时地位不高,所以他在后来入仕后写了《教馆诗》来表达这段生活:“教馆原来是下流,傍人门户过春秋。
半饥半饱清闲客,无锁无枷自在囚。
课少父兄嫌懒惰,功多子弟结冤仇。
而今幸得青云步,遮却当年一半羞。
”闲暇之际,便将兴趣用来研习书画,“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
胸中勃勃,遂有画意。
”(郑板桥《竹图》题画)三十岁时,板桥父亲去世,使其精神备受打击,生活亦更加困顿。
教馆已无法养家,于是,板桥第一次到扬州卖画为生,其后他又几度在扬州卖画,这也是他被认为是“扬州画派”代表人物的原因。
扬州也就成为郑板桥一生中重要的寓居地和诗、书、画艺术发展地。
在扬州寓居期间,他先是住天宁寺,其后又住进花商汪希文所筑之李氏小园、马曰�所居的枝上村,去官后住城北竹林寺。
扬州的富户商贾的园亭馆舍或寺院,多栽植有青青修竹,如板桥自题《墨竹图》提到“予客居天宁寺西杏园,亦曰:后园竹十万个”。
对中国竹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对中国竹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竹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它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无论是在诗词歌赋中,还是在书画艺术中,竹子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对中国竹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不仅可以从竹子的特点、象征意义、艺术表现等方面来探讨,还可以从竹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等角度来加以阐述。
竹子作为中国特有的植物,具有独特的特点。
竹子生长迅速,具有很高的耐寒抗旱能力,适应性强,因此在中国的山区、水边等地广泛分布。
竹子的茎秆中空而坚实,具有韧性和弹性,是一种理想的建筑材料。
竹子的纹理清晰、质地细腻,让人爱不释手。
此外,竹子还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可以用来制作竹编、竹纸、竹筷等各种工艺品,也可以作为食材、药材使用。
正是由于这些特点,竹子成为中国人喜爱的材料之一。
竹子在中国文化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首先,竹子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
竹子生长在崎岖山地、水边湿地等恶劣环境中,但它能够顽强地生存下去,这种顽强的生命力成为中国人崇尚的精神品质之一。
其次,竹子象征着谦逊和纯洁。
竹子虽然高大挺拔,但不骄不躁,它的茎秆中空,意味着虚怀若谷,虚心接受外界的养分。
这种谦逊和纯洁的品质也是中国人所崇尚的。
此外,竹子还象征着忍耐和奋斗。
竹子在生长过程中,需要经历漫长的岁月,才能变得高大挺拔。
这种忍耐和奋斗的精神也是中国人所推崇的。
竹子在中国的诗词歌赋、书画艺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诗词歌赋中,竹子常常被用来描绘清雅、高洁的意境。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其中的“更上一层楼”就是用竹子来比喻人的追求和进步。
在书画艺术中,竹子常常被用作题材,通过描绘竹子的形态、姿态和意境,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竹子在艺术中的应用,不仅体现了中国人对竹子的喜爱,也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除了在文化艺术中的应用,竹子在中国的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竹子可以制作各种生活用品,如竹筷、竹篮、竹席等。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竹文化”主题研究
“竹文化”主题研究一、活动背景:竹是自然界的一种植物,但它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各种各样的竹竿、竹担、竹筐、竹席子等为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
竹笛、竹制品、竹玩具等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乐趣。
在中国文化艺术中,竹子对人类文明的影响非同一般,有着深远的寓义!古人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道出了中国文化与其它文化的迥然不同。
就连诗人画家也把竹做为他们常常赞颂的对象,可见竹的情节无所不在。
我们紫竹苑小学与竹结缘,提炼出“谦和、坚韧、向上”的校园精神,鼓励每一个人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学会与人和谐相处,遇到困难的时候永不放弃,每天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与劲头。
这一研究活动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活动使学生真正去关注身边的竹子,对竹子及与生活、文化的关系有比较全面了解,感受竹子高雅的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二、活动目标:1、通过开展“竹百科”的研究活动,了解竹子种类及生长习性、竹子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竹子对中国文化深远影响。
2、在实践中能运用所学的语、数、自然科学等各科知识,学会调查研究常用的方法,并能撰写调查研究报告。
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组织管理及协调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自我评价和合理公正地评价他人的能力。
4、在小组合作中感受小组合作的乐趣,体验调查研究的成功感,增强社会责任感。
5、感受竹子朴实无华、宁折不屈、清新高雅的品质。
三、活动准备:老师:课件、安排7人小组就坐(后面再调整)学生:讨论记录本(人手一本)计划表2张(交组长)四、活动预设:(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能告诉在坐的老师们我们的学校是……?Bs:紫竹苑小学(1)为什么叫“紫竹苑”小学?原来就有吗?(联系地名“紫竹林”,紫竹林怎么来的?)因为是学校,所以加了“苑”这个极富学术、诗情画意的字。
(2)点“竹”,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哪里发现过竹?2、其实,小小的“竹”,就在你我的身边,这节课综合实践活动课,咱们就以“竹”为主题展开研究活动。
竹文化——校本课程研修
竹文化——校本课程研修竹文化——校本课程研究在中国文化艺术中,竹子对人类文明的影响非同一般,有着深远的寓意。
古人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道出了中国文化与其他文化的迥然不同。
唐宋以来,竹子与梅花、松树并称“岁寒三友”,明代则把“梅、兰、竹、菊”比作“四君子”。
竹子虚心自持,高风亮节,乃君子写照,其品行、风韵都成为文人雅士歌颂和追求的对象。
“新竹二小”特有的竹文化气息,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天然的舞台。
校园环境对学习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我认为学校环境是学校形象的外部显现,是物化的文化,它渗透着校本的思想、规范、创意和价值观的教育。
另一方面,我认为教育既是现实的,也是理想的,它应该是实现文明与福祉的生活方式。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学校文化建设应立足于校本、耦合地域、深度开发,处处体现文明的气度和追求。
以竹文化引领学校文化发展,让每一位师生都沐浴在文化建设的精神世界中,让每一位师生都做一个真正的“文明使者”,这是学校教育梦寐以求的理想。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
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
丰富多彩的校本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了深刻的体验,为使学生更多、更系统的了解竹子,认识竹子的特点,熟知久远的人文风俗。
开展“竹文化”为核心的校本课程研究,它不停留在学习与实践层面,也不仅仅是寓教于乐的浅层次体现,而是最终要形成以竹子神韵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特色,并开发校本课程。
通过竹文化于学科整合提高学生的探究与创新能力。
使每一位进入校园的学生都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和提高。
一、营造氛围,搜集素材。
我认为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多方面搜集资料,组织一次大型的“竹乡搜索我极限”亲子活动,和父母一起通过上网、看书、采访、调查、实践等各种途径搜索有关竹的名人名事、诗歌、儿歌、趣闻、俗语、歇后语等并以班级为单位举行交流,学校汇总成册。
二、化零为整,建构框架。
建立以“竹文化”为核心的校本课程基本框架。
中国竹文化浅析范文
中国竹文化浅析范文中国的竹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历史。
竹子在中国的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不仅是一种植物,更是一种象征和精神的体现。
本文将从竹子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人们对竹子的喜爱以及竹文化的传承等方面浅析中国竹文化。
首先,竹子在中国文化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它代表着中国人的气质和品质。
竹子生长在高山和深谷中,不论是风吹雨打还是严寒酷暑,始终保持强健的生命力。
这种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品质成为了中国文化中崇尚的精神。
另外,竹子的节节向上、坚韧挺拔的形态也象征着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和坚定的意志。
因此,中国人常常以竹子作为力量和精神的象征。
另外,竹文化在中国一直得到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竹文化在中国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在每代人之间传承流传。
中国人喜欢以竹子作为文人雅士的象征,因此各个时代涌现出了许多以竹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诗歌和绘画。
同时,竹子也是中国园林中最常见的植物之一、古代的园林中常常布置竹林,用竹子来装饰亭台楼阁,使园林更加朴素、雅致。
竹子还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重要元素,如编竹器、竹简、竹制艺术品等等,都体现了中国人对竹文化的重视和热爱。
总之,中国竹文化既是中国人精神文化的象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竹子在中国文化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代表着中国人的坚韧不拔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中国人对竹子的喜爱可以追溯到古代,通过对竹子的观察和学习,中国人认识到简朴的生活方式是一种美德。
竹文化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成为中国文化中独具特色的一部分。
通过对竹文化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根源和精神追求。
竹与中国的竹文化
竹与中国的竹文化汉语言2班梁晶晶201113000076[内容摘要] 竹作为一种特殊的质体, 已经渗透到中华民族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 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沉淀成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中国竹文化。
本文从“竹”字的构型谈起,从我们的日常生活出发,论述了竹,与中国竹,以及中国的竹文化。
[关键词] 竹;中国;竹文化竹,是高大、迅速生长的禾草类植物,原产于中国,类型众多,适应性强,分布极广,因其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奇姿出众,凌霜傲雪,四时长茂受到了人们的称颂。
白居易在《养竹记》中总结竹的品性“本固”、“性直”、“心空”、“节贞”,将之比作贤人君子。
在悠悠几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 竹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中国悠久的文化与竹结下了不解之缘, 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中国竹文化。
一、“竹”字与“竹部”字在字典中对“竹”字的解说为:“象形。
小篆字形,象竹茎与下垂的叶片。
“竹”也是汉字的一个部首。
从“竹”的字大部分是乐器、竹器和记载文字的东西。
本义:竹子。
竹的名称。
”而在《说文解字》中,竹“冬生艸也。
象形。
下垂者, 箁箬也。
凡竹之屬皆从竹”。
“竹”字在甲骨文、金文中就有它的身影,随后作为偏旁参与造字,进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竹部”字体系。
“《说文》收‘竹部’字145 个( 不计徐铉增补的笑、籍、筠、笏、蓖、篙) 。
”“竹”字及“竹部”字涉及到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不止展现了中国利用竹子的古老历史,更反映出竹子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并且逐渐形成了中国的竹文化。
二、竹与日常生活1.衣从服饰方面看, 秦汉时期就出现用竹制布、制冠及用竹做防雨的竹鞋、竹斗笠等, 并沿用至今。
竹簪、竹蓖箕、竹箍等等用竹制成的美丽饰品也深受人们喜爱,而在现在,还可以运用高科技将竹纤维与纯棉、真丝合成纤维或交织,制成服装、毛巾和床上用品等等。
2.食从饮食方面看, 根据文献记载, 竹笋在西周时期已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食, 此后相沿,经久不衰, 直到今天竹笋依然是中华民族的桌上名菜。
竹文化研究报告
竹文化研究报告
竹文化研究报告
一、引言
竹文化是指与竹有关的各种人文活动和价值观念的总称。
竹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以其独特的韵味和价值观念深受人们喜爱。
本报告旨在对竹文化进行全面的研究和分析,探讨其意义和影响。
二、竹文化的历史和背景
1. 竹的起源和演变
2. 竹在古代的应用和意义
3. 竹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三、竹文化的象征意义
1. 竹的坚韧和刚正不阿
2. 竹的谦逊和屈曲
3. 竹的生命力和繁衍力
四、竹文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1. 竹的建筑应用
2. 竹制品的制作和使用
3. 竹的饮食文化
4. 竹在文学艺术中的表现
五、竹文化的现代意义
1. 竹的环保价值
2. 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3. 竹文化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六、结论
竹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竹的象征意义和应用价值使得竹文化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现代社会,竹文化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体现了生态环保的理念,也展示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智慧。
七、参考文献
[列出所参考的文献信息]。
中国竹文化浅析
竹虚怀千秋功过,笑傲严冬霜雪。
一生宁静淡泊,一世高风亮节。
-----竹之植物学-----竹,是禾本科的一个分支竹亚科(Bambusoideae)的总称,分布在亚热带地区,又称竹类或竹子。
有低矮似草,又有高如大树。
通常通过地下匍匐的根茎成片生长。
也可以通过开花结籽繁衍。
为多年生植物。
有一些种类的竹笋可以食用。
已知全球约有150属,1225种。
竹的分类体系不完善。
由于生长特性,竹并不经常开花,外形又非常相似,所以现行竹的分类是根据竹笋外包的箬壳来区别分类的。
但是箬壳的性状并不稳定,所以,在许多时候会引致歧义,使一些竹种群之间的界限无法唯一性的定论。
竹枝杆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凌霜傲雨,倍受中国人民喜爱,有“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梅松竹”岁寒三友之一等美称。
中国古今文人墨客,嗜竹咏竹者众多(一)竹的分布竹子主要分布在地球的北纬46度至南纬47度之间的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
世界上除了欧洲大陆以外,其他各大洲均可发现第四次冰川以后的乡土竹种。
竹原产中国,类型众多,适应性强,分布极广。
全世界共计有30个属550种,盛产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
中国是世界上产竹最多的国家之一,共有22个属、200多种,分布全国各地,以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最多,秦岭以北雨量少、气温低,仅有少数矮小竹类生长。
印度和东南亚也是主要的竹子分布区(二) 竹的特征竹大都具有地下根状茎。
节明显,各节生芽,地下茎各节的芽可萌发成地下横走的竹鞭或地上的竹竿。
竿节上的芽常形成各节的分枝。
竹竿上的叶无柄,分枝上的叶为营养叶,批针形,具短柄。
竹鞭在某些地区,也有丛生的竹子,其地下茎形成多节的假鞭,节上无芽无根,由顶芽出土成秆,整个植株丛状生长分布,典型的如凤尾竹、慈竹、麻竹和孝顺竹。
一般生长于水热条件比较充足的区域竹子也是世界上生长速度最快的植物,有些竹地上部分的空心茎每天可长40厘米,完全成长后的高度可达35─40米。
竹生长快速的原因是其枝干分节,故当其他植物只有顶端的分生组织在生长时,竹子却每节都在同时生长。
传统竹工艺产品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传统竹工艺产品的传承与创新研究传统竹工艺产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传统竹工艺产品在传承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本文将就传统竹工艺产品的传承与创新进行研究,探讨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传统竹工艺产品的传承传统竹工艺产品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而如今,传统竹工艺产品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代表之一。
在中国的许多地区,人们通过将竹子加工成各种工艺品,如竹篮、竹筐、竹筷、竹凳、竹地瓜等,以及在建筑、装饰、家具、工具等方面的应用,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种传统工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竹工艺产品的传承主要体现在工艺技艺的传承以及传统工艺产品的设计和制作。
在工艺技艺的传承方面,传统竹工艺产品的制作方法和工艺技术需要通过师傅传授给学徒,这种口口相传的传统方式保证了这些工艺技艺的延续和发展。
而在传统工艺产品的设计和制作方面,一些具有传统文化韵味的工艺品也在不断的设计和制作之中。
尽管传统竹工艺产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一些竹工艺产品的功能和美学价值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竹工艺产品需要进行一些创新,以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
在竹工艺产品的设计和制作方面,传统竹工艺产品需要融入现代的设计理念和制作工艺,以提高其实用性和美观性。
一些传统的竹篮、竹筐可以通过现代设计思路,设计出更加轻便、结实、美观的产品,以适应现代家庭的使用需求。
在竹工艺产品的功能方面,可以通过结合现代科技,开发更多的功能性竹工艺产品,如竹制电器、竹制家具等,以提高竹工艺产品的使用价值。
传统竹工艺产品的发展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传统竹工艺产品在一些地区依然保持着较高的生产水平和销售量。
在一些地区,依然会有专门从事传统竹工艺产品制作和销售的传统手工艺人,他们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的竹工艺技艺,生产出了大量的传统竹工艺产品,并通过各种渠道销售。
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第一章竹文化的概述竹子,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产自全球各地,其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不仅被用作构建建筑和桥梁,竹子还可以被加工成各种手工艺品和家具等。
而自古以来,竹文化便是人们推崇和传承的文化之一。
第二章竹文化的历史竹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周朝时期,竹笛、竹简、竹席等均已广泛使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竹子的使用也越来越多,而且也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古代,竹文化不仅和文化艺术,而且和哲学和军事策略等方面都息息相关。
第三章竹文化的意义竹文化作为一种传统文化,代表着人们在生活中的深刻体验和智慧。
竹子所具备的耐久性、纤维结构的韧性以及修改和塑造的能力等特点,都蕴含着人们所追求的生命力和灵活性的象征。
而且,竹子不仅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也被视为一种美学上的资源。
第四章竹文化的传承竹文化的传承是保持和继承人类文化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中国,许多竹子制品的传统技能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被传承至今。
在这个过程中,社区中的老艺术家起到了关键作用,他们将这项文化遗产传递给年轻人,并带领他们掌握相关技能和技巧。
除此之外,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也开始接触竹文化,并将其用于现代创新和实验中。
第五章竹文化的创新竹文化的创新可以概括为将传统竹艺与现代设计、科技相结合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尝试利用竹子的自然特性进行新的创造和开发。
竹文化创新涵盖了从竹制品的设计和功能到创新材料的研发,以及利用竹纤维和竹纸制成高级复合材料的进展。
竹子不再仅仅作为传统手工艺品或原材料,而是被用于高级设计、建筑和电子电气等领域,如竹灯、竹电池、竹纤维衣物等。
第六章竹文化的未来随着中国经济和技术的发展,竹文化未来的前景将更广阔。
中国政府已经开始为传承和发展竹文化提供支持,并通过开发可持续竹林,保护生态环境等技术支持,为竹文化创新提供更多的机会。
同时,更多的国外艺术家和设计师也将竹子作为一种先进材料进行创新和研究。
论文:“竹文化综合实践活动”中的问题及对策
长期以来,在我们教师中普遍认为只要教好语文、数学、外语这三门所谓的主课就行了,至于像“综合实践活动”这样的边缘课程上不上是不重要的,或者说不需要怎么认真地去对待它。这在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初期就得到了验证。许多教师经过一段时间实践后提出这样的疑问:我们有必要开设这门课程吗?它对学生的帮助到底有多大呢?这难道不是学校为了搞出一点名气所做的尝试吗?一连串的疑问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上课的积极性,每一节课或是敷衍了事,或是满堂讲解,却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无法真正体现综合实践课程的作用价值。另外,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一个具有较强的研究意识和能力的指导教师,这对于我们这些传统教育中培养出来的师范毕业生来说的确存在着一定的困难,由此我们的教师对这门课程感到力不从心,感到困惑。
对策:利用校本研修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国家课程,它的实施应该是一个生成和开发的过程。课程的正常开展将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让每一位教师能够关注这一门课程,我校在实践中采取了多种培训形式,其中校本研修中的专项学习对教师的认识意识的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课程实施初期,我们就邀请有关领导、专家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首先使我们领导层对其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接下来由校长亲自组织,对实施教师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另外,我们还组织教师走出校门参加培训和考察,使我们的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有了动力的教师在实施中就会进行大胆的尝试,这为有效地开展活动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问题四:学生兴趣有待提高
农村孩子不同于城镇的学生,他们习惯于一种孩童式的生活,整天无忧无虑奔走于学校和家庭这两点一线,很少会主动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来。因此,课程刚实施时,学生参与的兴趣不浓,主动性差。再来看看我们的家长,整天忙于赚钱,很少会去主动关心学生的学业,更不用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了。他们认为:这是我们一群大人领着孩子办家家呢!没什么用处。不用说在实际行动上来支持他们的孩子,就是在精神上支持孩子参与的想法也很少有。为此,笔者认为在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前,我们有必须对社区内的学生家长进行一番调查,来了解一下他们对“竹文化”内涵的理解,了解一下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
中国的竹文化与竹艺发展
中国的竹文化与竹艺发展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竹文化在中国社会中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古代的文人墨客在其诗词中,不时描绘竹林清幽和竹笋嫩脆,表现了人们对竹这种天然材料的热爱和赞美。
而在竹艺方面,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掌握了许多制作、利用竹材的技艺,不少品种的竹制品更是成为了中华工艺美术的代表之一。
一、竹文化的历史源流随着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竹开始渐渐地被人们所认知和使用。
中国历史上的夏、商、周时期,就已经有了竹制品的存在,其中以箭、弓、笛等兵器、乐器类制品最为先进。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竹制品的种类逐渐增多,竹编篮子、竹片编织的衣帽鞋袜、竹制食具等就成为了那个时候的生活用品。
在传统的竹编技艺中,以广东潮汕、浙江宁波、江西玉山等地最为有名。
这些地方都有数百年的历史,其传承者从古至今,以技艺传带卫续。
在竹编技艺传承中,家族传承和手艺传承是两大方式。
家族传承常常在某个频繁使用竹编技艺的行业中出现,既保证了技艺传承不断,也使技艺得到相应的市场。
二、竹艺作为国家文化遗产的发展作为中国民间工艺的代表,竹编技艺自古就为各地人民所喜爱。
由于其传承的独特性和市场需求的增长,竹编技艺也日渐成熟,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有些以根雕技艺为主,有些则重在小型雕塑制作,还有些重在家居用品。
都纷纷试图将工艺美术与现代文化相结合,以适应客户需求、创造新的市场。
在中国现代社会中,竹艺制品已经深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除了传统的竹编琴、竹笛、食具、草席等,现代人们还赋予它们新的生命,如竹立体构造体光影等艺术品。
竹艺作品在城市家庭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家居装饰用品,家具,建筑材料等的用途日益广泛。
三、竹艺的未来展望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竹文化和竹艺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其中最显着的一点便是竹材资源的不足。
由于种植、保护、利用竹林的科学技术还没有达到现代化的发展水平,竹材市场缺乏规范化的管理和行业标准。
此外,在全球市场中,中国的竹艺制品的产量和质量都不能满足当今的需求,竹制品的竞争力有待于更加提高。
20世纪90年代以来竹文化研究综述
作者简介郑洁女福建省福州市人三明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历史学、汉语教学。
20世纪90年代以来竹文化研究综述○郑洁三明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系福建三明365000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竹文化研究在我国发展十分迅速。
研究的方向主要包括1竹与中华文化2竹与文学艺术3竹类词语4竹与宗教5外国竹文化竹文化的研究视野逐渐广阔。
对竹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古代文学与民俗学等学科视野其中对竹与各地各民族的文化关系、竹与文学艺术的关系、竹崇拜的研究较为全面而透彻而对涉竹戏曲、歌词、对联以及现当代咏竹诗歌的研究很少对在生产生活中与竹关系密切的东南亚国家的竹文化研究不多对中华竹文化与外国竹文化的比较研究也较为匮乏。
这些反映了竹文化研究中整体性整理与分析的缺乏说明竹文化研究还有很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竹文化文学词语宗教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106003002历史上人们从不同角度对竹进行研究历代都有专记竹子的著作其中主要的有东晋戴凯之《竹谱》中记载了70多种竹子是中国第一部观赏植物专谱清代金元钰《竹人录》是一部论述明代竹刻艺术的专著近代王国维《古本竹书纪年辑校》是珍贵的竹文化典籍。
一些总结画竹经验或画竹技法的书也或多或少对竹本身进行了研究元代李衎《竹谱》对不同地区各类竹的形色情状记述详细元代柯九思《竹谱》详尽地描述了墨竹的“晴雨风雪横出悬垂荣枯稚老”。
类似的书还有明代高松《竹谱》、程大宪《雪斋竹谱》、黄凤池《集雅斋竹谱》、胡正言《云馆竹谱》清代诸升《竹谱》、王蓍《青在堂竹谱》、黄谦《竹谱》、无名氏《竹谱》等。
20世纪90年代以前研究竹文化的论文不多。
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一些研究竹文化的专著何明、廖国强1999对竹与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关系开展了研究。
关传友2000、王平2001以及何明和廖国强2007探讨了竹在中华民族的衣食住行用、生产、书写、艺术等领域所构成的竹文化物质成就。
中国竹文化若干基本问题研究
第6卷 第1期2007年3月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Beijing F orestry University (S ocial Sciences )V ol.6 N o.1Mar. 2007收稿日期:2006208220第一作者:李世东,博士,教授级高工。
主要研究方向:森林文化,生态工程,林业战略。
Email :eastw orld @s 地址:100714国家林业局办公厅。
中国竹文化若干基本问题研究李世东1,2,颜 容3(11国家林业局办公厅;2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31北京市林业保护站)摘要:竹作为一种特殊的质体,已渗透到中华民族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构成了中国文化的独特色彩,积淀成为源远流长的中国竹文化。
本文论述了中国竹文化的地位与作用、内涵与外延、核心与特征、源流与现状等几个基本问题。
关键词:竹文化;竹文化景观;竹文化符号中图分类号:G 1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6116(2007)20120006205The B asic Issues on China πs B amboo CultureLI Shi 2dong1,2,Y AN R ong3(1.The G eneral Office o f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714,P.R.China ;2.Institute o f G 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 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P.R.China ;3.Forest Test Management and Quarantine Station o f Beijing ,100029,P.R.China )Abstract : Bamboo ,a special medium ,has penetrated material life and spiritual life of Chinese nationality ,and com posed unique color of China culture ,accumulated long standing bamboo culture in China.The paper analyzes the China πs bamboo culture in such sides as status and function ,intention and extension ,core and characteristics ,s ource and ev olution.K ey w ords : bamboo culture ;bamboo cultural sight ;bamboo cultural sign 我国是世界上竹类资源最为丰富、竹林面积最大、开发利用竹资源最早的国家,素有“竹子王国”之称[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卷 第1期2007年3月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Beijing F orestry University (S ocial Sciences )V ol.6 N o.1Mar. 2007收稿日期:2006208220第一作者:李世东,博士,教授级高工。
主要研究方向:森林文化,生态工程,林业战略。
Email :eastw orld @s 地址:100714国家林业局办公厅。
中国竹文化若干基本问题研究李世东1,2,颜 容3(11国家林业局办公厅;2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31北京市林业保护站)摘要:竹作为一种特殊的质体,已渗透到中华民族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构成了中国文化的独特色彩,积淀成为源远流长的中国竹文化。
本文论述了中国竹文化的地位与作用、内涵与外延、核心与特征、源流与现状等几个基本问题。
关键词:竹文化;竹文化景观;竹文化符号中图分类号:G 1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6116(2007)20120006205The B asic Issues on China πs B amboo CultureLI Shi 2dong1,2,Y AN R ong3(1.The G eneral Office o f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714,P.R.China ;2.Institute o f G 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 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P.R.China ;3.Forest Test Management and Quarantine Station o f Beijing ,100029,P.R.China )Abstract : Bamboo ,a special medium ,has penetrated material life and spiritual life of Chinese nationality ,and com posed unique color of China culture ,accumulated long standing bamboo culture in China.The paper analyzes the China πs bamboo culture in such sides as status and function ,intention and extension ,core and characteristics ,s ource and ev olution.K ey w ords : bamboo culture ;bamboo cultural sight ;bamboo cultural sign 我国是世界上竹类资源最为丰富、竹林面积最大、开发利用竹资源最早的国家,素有“竹子王国”之称[1]。
竹子因青翠挺拔、奇姿出众、凌霜傲雪、四时长茂受到了人们的称颂。
人们赋予它心虚节坚、坚忍不拔、风度潇洒的“君子”美誉。
在悠悠几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竹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中国悠久的文化与竹结下了不解之缘,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中国竹文化。
一、中国竹文化的地位与作用 (一)竹文化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中国文化的独特色彩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与心灵的庞大载体,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和依据。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自产生之后,一直对中国的政治、教育、文学以及民族的深层心理结构、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五千多年悠久文化历史的民族,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民族,同时也是一个热爱森林、创造森林文化的民族。
森林是人类文明的源泉,文明在森林中诞生和发展,历史上的文明古国都诞生于森林中,并在森林中得以发展而辉煌于世。
森林对人类文化与文明的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而且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国的森林文化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建立在中国独特的风土基础之上。
悠久的森林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竹文化是森林文化中独树一帜的一个重要分支。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宋代著名文学家苏东坡的一句名言,揭示了中华文明史中一个特殊的现象:竹作为一种特殊的质体,已渗透到中华民族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
竹子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资源,并渗透和凝聚于精神文化之中,构成了中国文化的独特色彩,从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中国竹文明,积淀成为源远流长的中国竹文化。
(二)竹子是东方文明的象征,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品格和情操英国著名学者、研究东亚文明的权威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东亚文明过去被称为“竹子”文明,中国则被称为“竹子文明的国度”[2]。
甲骨文中竹子符号的出现到竹部文字的创造和发展,从一个重要的侧面反映了中国竹子文明的历史演进。
著名竹子专家熊文愈教授详细统计了甲骨文(殷商)、金文(周)、《说文解字》(东汉)、《玉篇》(梁)、《字汇》(明)、《康熙字典》(清)等各代重要字典中竹部文字的数量,根据出土文物和有关典籍记载,论述了竹子与中国古代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军事武器、文化艺术、音乐以及人们日常生活诸方面的密切关系[3]。
中华文化浸透了竹子的痕迹,悠悠五千年,中华民族的成长、壮大、繁荣,也是一部竹子文化繁衍和发展的历史,由此可见,中国被称为“竹子文明的国度”是名不虚传的。
正如苏东坡所述:“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
”就拿“书者竹纸”来说,从殷商时期出现在竹简上的刻字,到六朝时期发明的竹纸,竹作为中国文化传播积累的载体,在文化发展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对保存人类知识,形成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起到了直接和间接的作用。
(三)竹文化在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华夏竹文化,上下五千年,衣食住行用,处处竹相连。
”[4]竹子四季常青、姿态优雅、根系发达,不但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而且有很好的生态、旅游、观赏价值,在绿化环境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具有重要的作用。
竹文化的发展,不仅在物质层面上满足了人们的需要,更在精神层面上熏陶了人们的情操,成为中华民族品格的象征。
二、中国竹文化的内涵与外延 中国竹文化就是以竹为载体的中国文化,就其内容来说可以分为竹文化景观和竹文化符号[4]。
竹文化内涵的显示不是竹本身而是竹所构成的器物及其使用规范,它能显示出文化性的、人化了的自然,或者说是中华民族为了特定的实践需要而有意识地用竹所创造的景象,此为竹文化景观。
而宗教、文学、绘画、伦理规范中的“竹”本身即直接表现与象征着人的情感、思维、观念、价值、理想等精神世界,此为竹文化符号。
(一)竹文化景观竹文化景观是指人化了的竹所显示出来的中华文化性质,或者说是中华民族为了满足生活需要、生产需要、书写需要、审美需要等有意识地用竹创造的景象[4]。
竹文化景观既表现出中华民族的心理倾向和特点,又反映了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程度。
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竹密切联系着人们的衣、食、住、行、用。
11衣———竹服饰从服饰方面看,秦汉时期就出现用竹制布、取竹制冠及用竹做防雨的竹鞋、竹斗笠,并沿用至今[5]。
古代人使用的竹簪、竹蓖箕、竹箍等,都是用竹制成的容饰器,震惊中外的马王堆出土文物,墓中人发髻上就插有竹笄、角笄、玳瑁各一件,体现了他们对美的追求[6]。
现在运用高科技还可以将竹纤维与纯棉、真丝合成纤维或交织制成服装、毛巾和床上用品等[7]。
21食———竹饮食从饮食方面看,根据《诗经》、《禹贡》等文献记载,竹笋在西周时期已成为餐上佳肴,此后相沿不衰,直至今日竹笋仍不失为中华民族的桌上名菜[8]。
竹不仅可以充饥裹腹,满足口舌之好,而且被赋予浓厚的文化内涵,倾注了生长于农耕文化的中华民族对植物格外厚爱的感情。
31住———竹建筑从住宅方面看,竹被中华民族用作房屋各个部分的建筑材料[9],甚至到了“不瓦而盖,盖以竹;不砖而墙,墙以竹;不板而门,门以竹。
其余若椽、若楞、若窗牖、若承壁,莫非竹者”的地步。
中国竹建筑体现了中华民族以农立国的生活观念、尚俭归朴的生活情趣、优美和谐和空灵飘逸的审美理想。
41行———竹交通工具从交通运输方面看,竹是一种重要的营造材料,人们用竹来开路架桥、制舟做车。
在时代需要与条件制约之下发明创造的交通设施和运输工具,在特定的环境之中代代承传,成为一个突出的文化质点[10]。
竹制交通设施和运输工具一方面显示出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的生活意志和极富想象力的创造精神,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森严的等级观念和追求平等的文化心态。
7第1期李世东等:中国竹文化若干基本问题研究51用———竹生产生活用具竹材被中华民族大量用来制作成各种各样的日常生活器物,如炊饮器具、消暑用具、家具等。
竹制日常生活器物的制作工艺、形状、大小及使用制度,构成一副别致的中华民族生活风俗图和中华文化景观,显示出中华文化强烈的理性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生活艺术化的情趣。
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中国传统社会的主要产业都有竹制生产工具。
在中国古代社会生产中,无论是简单工具还是复杂工具,竹都是生产工具的一种重要制作材料。
竹制生产工具一方面反映了中国传统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缓慢性和地区之间经济水平的不平衡性,另一方面又表现出中华民族认识自然与利用自然的智慧、勇气和理想,显示着中华文化对待自然的现实精神。
中国的书写工具别具一格,书写材料亦颇有特色并富创造性,而竹在其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竹笔是中华民族最早的书写工具,作为创作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的工具,历久不衰,宣笔、湖笔、湘笔等名笔的笔杆均由竹制成。
早在中华文化的发轫时期———,竹即开始被制为中华民族的书写材料———竹简。
至春秋时期,竹简成为中华民族的主要书写材料。
直至南朝时期,流行了约两千年的竹简才被纸所完全取代。
然而,竹与书写材料的密切联系并未由此中断,竹不再作为直接的书写材料,但至迟在唐朝中叶,竹却作为书写材料之上品———竹纸的加工原料而成为书写材料的重要因素。
竹制书写工具和书写材料,尤其是竹制书写工具是使汉字的书写艺术化而形成书法艺术,以及形成中国画画法的一个重要动因。
竹制书写工具和书写材料渗透着中华文化的审美趣味和文化观念。
61娱———竹娱乐品工艺品是器物由实用走向审美及人类精神需求提高的结果,兼具实用与审美两种功能,其既是物质生产技能的集中体现,又显现出文化性格与审美追求。
这两方面的表现均需借助于其构成材料的形状、色彩、造型的变化,因而在体悟与分析工艺品的文化性格和审美追求时,不能忽视其构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