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3——1956) (1)目的:为了适应国家 工业化 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2)概况 ①农业:1953年,全国各地普遍试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 社;1955年,全国掀起了兴办高级农业合作社的高潮。 ②手工业:1953年,中共中央决定推进手工业合作社运动,开 始从供销方面入手,后来改变为一次性合作化的办法。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运用加工订货、统 购包销和经销代销等形式,将其纳入 国家资本主义 轨 道;1953年底,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1956年,实行全行 业公私合营。 (3)实质: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公有制。 (4)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 计划经济 在中国基本确立,为 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人民生活水平 “文化大革命”严重破坏国民经济建设,导致 _____________长期在低水平线上徘徊。
【易错提醒】
准确区别“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
(1)“大跃进”涉及生产力方面,人民公社化涉及生 产关系方面。 (2)人民公社的建立反映了我党不顾生产力的实际水 平,片面地变革生产关系的“左”倾错误,违背了生产力
坏,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国民经济的调整:(1962——1965年) (1)背景: 1959-1961年连续三年的严重经济困难。
(2)方针: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1960年冬,党中央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方针。 (3)结果: 196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_________ 开始好转 ,城乡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4.国民经济的劫难:(1966-1976年)
占据主体地位。
通史链接
新中国பைடு நூலகம்立初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
内容 链接点
政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 过渡时期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 为三大民主制度的确立奠定了 族区域自治制度 物质基础;1956年底三大改造 国基本确立;为调动知识分子 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1956 “双百方针”的提出 年提出“双百方针” 1949~1952年国民经济的恢复;“一 基本完成后社会主义制度在我 五”计划、三大改造
2.探索中的初步失误:
(1)原因: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片面追求经济建设中的 高速度 _______。 (2)表现: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①1958年中共八届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 大跃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总路线。 人民公社化运动 ②发动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_______”和以“一大二公” 为特点的_______________。(★“小农经济独木桥,合作社 “左”倾错误 是康庄道,人民公社办起来,天堂哪有人间好!” ) (3)影响:使_____________迅速发展,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
1.中共“八大”的成功探索: (1)内容:正确指出了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 经济 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 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确定了主要任务是尽快从
落后的农业国 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_____________
(2)意义:在“八大”路线的指引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蓬勃 开展起来。(★“继续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 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3)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和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 (4)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为中国提供了借鉴。
2.“一五”计划(1953——1957) (1)任务:
①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 重工业 ,处理好重工业、
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②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 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矛盾。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先进的社会制度 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4.政治制度:在过渡时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职权,《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第一届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这一 过渡时期的结束。
二、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
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大跃进”的发动,反映了我党不
顾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片面地扩大生产规模,追求经济 建设的高速度。
【探究】
三大改造
1955年12月以后,上海郊区农村基本实现农业合作化, 城市手工业合作化迅速发展,私立医院、学校先后改为公
立;许多工商业者纷纷申请合营,对此,上海市工商联主
委盛丕华挥毫写下一首诗:“二千代表递申请,十万企业 尽合营,街街巷巷飘红旗,家家户户贴双喜。” 【探究】材料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 生了什么变化? 提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 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公有制在我国经济中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1949——1978年)
最新考纲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 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课程标准 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整合知识
夯实基础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背景: (1)新中国的建立及其政权的巩固 (2)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
(2)成就:到1957年底,初步建立了独的 工业体系 ,
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 初步的基础。
【名师指津】
“一五”计划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
“一五”计划以总路线的精神为指导,包括
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两大任务,而且以工业化
为目标,以社会主义改造为主要手段,体现了发
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经济 思想 文化
◆过渡时期我国社会的特点
1.社会性质:从政权组织形式和经济基础而言,是新民主主义国 家,但从实质和发展方向而言,是社会主义国家。 2.经济基础: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前,五种经济成分并存,非社 会主义成分占有很大比重。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成 分占主导地位。
3.社会主要矛盾:过渡时期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