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11宏观经济政策
第十一章 宏观经济学的政策目标
上一张
下一张
结束 16 - 7
三、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政 策目标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政 策的选择 关键词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 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 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 的行为。
上一张
下一张
结束 16 - 8
货币政策工具
宏观经济政 策目标 财政政策
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存款准备
宏观经济政 策目标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政 策的选择 关键词
16
C HAPTE R
上一张
下一张
宏观 经济政策
结束 16 - 1
【导学】
宏观经济政 策目标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政 策的选择 关键词
宏观经济学的使命是要说明 国家 为 什 么 必 须 干 预经济 ,以 及 应该 如何干 预经济 ,即 为 国 家干预经济提供理论基础。 本 章了解借助 经济 政策 实现 宏 观 经济目标。
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政 策的选择 关键词
金制度,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被 称为中央银行的“三大法宝”。
公开市场业务
买入和卖出债券:是指在金融市场上,从商业银 行或公众手中,中央银行卖出或买进有价证券, 其中主要是各种政府债券。
下一张
上一张
结束 16 - 9
货币政策工具
宏观经济政 策目标 财政政策
政府购买
政府设置法院、提供国防、建筑道路、 举办学校等
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政 策的选择 关键词
政府转移支付
债务利息支出、养老金、补贴、失业救 济金等
上一张
下一张
结束 16 - 6
政府收入
第十七章 宏观经济政策
第十七章宏观经济政策1. 什么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什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以用来调节经济?解答: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收入和支出来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通胀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进而影响经济的政策。
由于国民收入在短期内的波动以及由此引起的失业和通货膨胀主要来自需求方面,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正是可以调节需求的政策,因此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以用来调节经济。
2. 什么是自动稳定器?是否税率越高,税收作为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解答:自动稳定器是指财政制度本身所具有的减轻各种干扰对GDP的冲击的内在机制。
自动稳定器的内容包括政府所得税制度、政府转移支付制度、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等。
在混合经济中投资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比纯粹私人经济中的变动要小,原因是当总需求由于意愿投资增加而增加时,会导致国民收入和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但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小于国民收入的增加,因为当国民收入增加时,税收也在增加,增加的数量等于边际税率乘以国民收入,结果混合经济中消费支出的增加额要比纯粹私人经济中的小,从而通过乘数作用使国民收入累积增加也小一些。
同样,总需求下降时,混合经济中收入下降也比纯粹私人经济中要小一些。
这说明税收制度是一种针对国民收入波动的自动稳定器。
混合经济中支出乘数值与纯粹私人经济中支出乘数值的差额决定了税收制度的自动稳定程度,其差额越大,自动稳定作用越大,这是因为在边际消费倾向一定的条件下,混合经济中支出乘数越小,说明边际eq \f(1,1-β(1-t))中得出。
边际税率t越大,支出乘数越小,从而边际税率变动稳定经济的作用就越大。
举例来说,假设边际消费倾向为0.8,当边际税率为0.1时,增加1美元投资会使总需求增加3.57美元=1eq \f(1,1-0.8×(1-0.1)),当边际税率增至0.25时,增加1美元投资只会使总需求增加2.5美元=1eq \f(1,1-0.8×(1-0.25)),可见,边际税率越高,自发投资冲击带来的总需求波动越小,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
宏观经济学第五章
预算盈余:政府收入超过支出的余额。
功能财政思想是凯恩斯主义者的财政思 想。他们认为不能机械地用财政预算收支 平衡的观点来对待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 而应从反经济周期的需要来利用预算赤字 和预算盈余。 政府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和消除通货膨胀, 需要赤字就赤字,需要盈余就盈余,而不 应为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妨碍政府财政政策 的正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定和实行 。
从多倍存款创造过程可知,货币的供给不 能只看到中央银行起初投放多少货币,而 必须更为重视派生存款或者说派生货币, 即由于货币创造乘数作用而增加的货币供 给量。
(三)存款创造中的漏出因素
1.超额准备金率
货币创造乘数为法定准备率的倒数其前提条件 是商业银行得到的存款扣除法定准备金后会全部 贷放出去,但实践中银行的实际贷款通常会低于 本身的贷款能力。 这部分没有贷放出去的款额就形成了超额准
经济政策的目标有四种:
(一)充分就业—宏观经济政策第一目标
在广泛意义上是指一切生产要素包括劳 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充分就业
通常以失业率的高低作为衡量充分就业与否的尺度。
失业率=失业人口/劳动人口 劳动力是指一定年龄范围内有劳动能力且愿意工作的 人。
充分就业不等于百分之百就业,摩擦性失 业和结构性失业是正常的。大多数西方经 济学家都认为,4%--6%的失业率是正常的, 就相当于充分就业。 失业会给失业者本人及家庭带来损失,也 使社会损失,还能带来社会不安定因素, 所以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第一目标。
BS*=t.y*-G-TR
为正-充分就业预算盈余 为负-充分就业预算赤字 不同于实际预算盈余—BS=t.y-G-TR 当实际国民收入高于充分就业国民收入水平时,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小于实际预算盈余,当实际国 民收入水平低于充分就业国民收入水平时,充分 就业预算盈余大于实际预算盈余。
近十年来我国宏观经济政策
❖ 决策部门认识到,必须改变过去那种“一松 就热、一紧就冷”的传统做法,做到既要为 经济过热降温,也要保证国民经济的正常发 展速度,防止经济运行中的大起大落现象再 次发生。于是,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思路,中 央适时提出了“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对 过热的经济实施恰如其分的宏观调控,实现 “高增长、低通胀”的新的经济发展态势。
3、效果分析
❖ 这次调整是上次调整的继续和深化,力度温和没 有造成大的波动:
❖ 第一、 积极财政政策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非常明 显。一方面,每年发行的长期建设国债投资大量 的项目,直接增加了固定资产投资,拉动了经济 增长。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期间,中央政府每年 发行1000亿—1500亿元的长期建设国债, 仅从1998年至2004年7月间,累计发行 9100亿元。但财政的这种资本性支出的带动 作用更大。
财政政策 适度从紧 积极 积极淡出
货币政策 适度从紧 稳健 稳健趋紧
“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 策
1994~1997
1、宏观经济背景
❖ 从1993年开始中国经济出现过热现象。作为推动我 国经济增长主要因素的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 1992年至1993年增速分别为42.6%和58.6%,大 大超过以往的增长速度。投资需求带动了消费需求, 当时我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 中,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的双膨胀,加剧了商品供 给的短缺状况,造成1993年至1994年全国商品零 售价格指数分别上升了13.2%和21.7%,产生了较 为严重的通货膨胀。经济增长过快带来的经济过热 与严重的通货膨胀,成为社会经济稳定的巨大隐患。
主要原因并不是我们名义上采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而在实际操作时违其原意即货币供应量仍加速增长积极货币政策的最重要表现相反我们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期间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加的并不是很快相比之前20以上甚至30左右的年增幅这些年m2的增幅一直稳定在15以下是名副其实的稳健
西方经济学11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付 伟
征税。数额等于该企业给社会其他成员造成的损失,使企业的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
(1)政府的反外部性计划。 行政措施:管制与指导 经济措施:庇古税与补贴
发放可交易的污染排放许可证。政府确定污染水平,将排放额度失当的在厂商中间进行分配。
给予补贴。受教育者从教育中得到私人利益:能得到较理想的工作,较丰厚的报酬,能较好享受文化生活等.此外教育还产生许多积极的社会影响。
其他方案。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不扔乱垃圾。捐款。
外部性内部化
西方经济学·微观·第11章 *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付 伟
四、公共物品 public goods
1.产品的划分。
私人物品: 既具有排他性,也具有竞争性的物品。
准公共物品:排他性、竞争性,两者只具其一的物品。
公共物品: 既无排他性,也无竞争性的物品。
西方经济学·微观·第11章 *
三、外部性 externality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付 伟
1.外部性: 企业或个人向市场之外的其他人强加的成本和收益。
2.外部性类型。
私人成本或收益与社会成本或收益的不一致,导致实际价格不同于最优价格。
正外部性(外部经济):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 负外部性(外部不经济):社会收益小于私人收益。
公共管制的措施: 价格管制,防止垄断定价。 市场准入和退出管制。 微观管制,企业质量、安全要求。
国有化政策: 国家直接从事生产活动,或者把某些过去由私人从事的生产活动转归国家。 (1)对国家利益重大的行业; (2)私人不愿意经营,或者无力经营的行业; (3)投入高、风险大的新兴行业。
西方经济学·微观·第11章 *
西经济学·微观·第11章 *
宏观经济学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策和理论课件
➢ 失业补偿
宏观经济学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 策和理论
7
二、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
由于时滞的存在,宏观经济政策要到实施后很久 才会起效,这就要求政策制定者能精确地预测将 来的经济情况。
为了提高对经济活动的预测能力,经济学家们想 了很多办法,如运用领先指标和大型经济模型等。
➢ 所谓领先指标就是一系列领先于经济活动的起伏 而波动的数据,领先指标的大幅升降有可能是经 济启动或降温的先兆。
宏观经济学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 策和理论
11
以货币政策为例
P
AS1
E2
P1
AS0
E1
P0
E0
AD1
AD0
0
Y0
Y1
Y
图11.2 经济政策无效
宏观经济学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 策和理论
12
卢卡斯认为,在经济活动中,每个家庭和每个厂 商都会有意识地收集一切与自己的经济活动有关 的信息并会对之做出恰如其分的反应。
13
卢卡斯批判的重点
这种理论对凯恩斯主义者所主张的积极干预政策提 出了有力的批判。
凯恩斯理论完全将公众视为政策的被动接收者。而 卢卡斯认为,在经济活动中,每个家庭和每个厂商 都会有意识地收集一切与自己的经济活动有关的信 息并会对之做出恰如其分的反应。当人们了解了政 府的经济政策后,也会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
宏观经济学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 策和理论
9
11
10.5
10
9.5
9
8.5
8
7.5
7
6.5
1981
1982
实际失业率 预测失业率4
1983
预测失业率1 预测失业率5
2023年-2024年咨询工程师之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练习题(二)及答案
2023年-2024年咨询工程师之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练习题(二)及答案单选题(共45题)1、按支出法统计的GDP,是对一个经济体在一定时期内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的汇总,其组成部分有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A.出口B.进口C.进出口D.净出口【答案】 D2、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按照()要求划定永久基本农田。
A.保质保量B.生态功能C.集约适度D.绿色发展【答案】 A3、我国货币政策的()是维护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A.最终目标B.操作目标C.中间目标D.工具和传导机制【答案】 A4、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国人民银行在()的领导下,依法独立履行职责。
A.全国人大常委会B.国务院C.各级人民政府D.中国银行业监督和管理委员会【答案】 B5、普惠金融强调金融服务的(),目的是使所有人都能以可承担的成本获得公平合理的金融服务,从而有效地参与到社会经济活动中。
A.公平性B.广泛性C.全面性D.低收人群体的侧重性【答案】 A6、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十一五”时期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要增加到()A.6年B.8年C.9年D.10年【答案】 C7、充分就业失业率是( )为零时的失业率,又被称作自然失业率。
A.摩擦性失业率B.结构性失业率C.周期性失业率D.混合型失业率【答案】 C8、私人物品的特点具有的特点是( )。
A.非排他性、非竞争性B.非排他性,竞争性C.排他性、非竞争性D.排他性、竞争性【答案】 D9、按照价格上升速度,有关通货膨胀类型说法错误的是()。
A.温和通货膨胀的年物价水平上升在10%以内B.爬行式通货膨胀的年物价水平上升在10%以内C.年物价水平上升在10%~100%,为严重通货膨胀D.一般物价水平上升超过100%,为恶性通货膨胀【答案】 D10、对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的房屋、建筑物及设备工器具的投资是()。
A.有形投资B.固定资产投资C.无形投资D.存货投资【答案】 A11、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0岁,大学二年级学生,因为情绪问题,心情一直不好前来咨询。
经济学原理第十一章 宏观经济政策
《经济学原理》
主编:刘笑诵、丁勇
(一)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是一国最高金融当局,它统筹 管理全国的金融活动,实施货币政策以影响 经济。一般认为,中央银行具有以下三个职 能: (1)发行国家货币。 (2)作为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具有 两大功能:一是为商业银行提供贷款;另一 重要职能是为商业银行集中保管存款准备金 ,同时还为各商业银行集中办理全国的结算 业务。
第二节 财政政策
《经济学原理》
主编:刘笑诵、丁勇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支出和税收以影 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在短期 内,财政政策主要影响产品和劳务的总需求 ,这是刺激或减缓经济发展的最直接的方式 。 (一)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是将财政收入进行分配和使用 的过程。财政支出的方式主要有两种:政府 购买支出和政府转移支付。
《经济学原理》
主编:刘笑诵、丁勇
在经济高涨时期或通货膨胀情况下,中 央银行提高贴现率,收缩贴现的数量,减少 商业银行的储备金,从而限制商业银行发放 的贷款,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抑制 总需求,达到消除通货膨胀的目的。
《经济学原理》
主编:刘笑诵、丁勇
四、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1、在通货膨胀时期,中央银行经常采 用紧缩性货币政策,使利率上升,紧缩信贷 。但这时企业感到有利可图,仍愿增加贷款 ,扩大投资,商业银行也愿扩大放贷,这使 货币政策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直接减少社会总需求
减少政府支出 经济繁荣时期 增加政府税收 抑制私人消费和投资 抑制消费和投资
图11-2 紧缩性财政政策
《经济学原理》 主编:刘笑诵、丁勇
除了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还有一种财政政策叫中性财政政策。它是 指通过财政收支的大体平衡,以保持社会总 需求与总供给基本平衡的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作用
现代西方财政制度本身就具有自动稳定 经济的功能。当经济发生波动时,财政制度 的内在稳定器就会自动发挥作用,调节社会 总需求水平,减轻以致消除经济波动。
财政制度内在稳定经济的功能主要通过 三项制度得到发挥:(1)政府税收的自动变 化;(2)政府的转移支付支出的自动变化; (3)农产品价格维持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二)政府收入
• 税收:国家的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财政收入手段。 以税负能否转嫁为标准,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
• 间接税:可以转嫁,如消费税,关税。影响商品的相对价 格;间接税体现效率影响公平。如商品税,对商品劳务征 税。
• 直接税:对收入,财产征税不可转嫁,是收入的再分配, 影响收入,即消费者对社会财富的占有份额。直接税体现 公平影响效果。所得税,以纳税人的净所得纯收益/纯收 入为课税对象。
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公债哲学”——公债无害论
•
有人认为公债负担不仅加在于当代人身上,而且也加在后
代的身上,是“爷爷花了孙子的钱”;由于不能增加税收,政
府不得不举新债还旧债,最终导致通货膨胀。所以,公债是有
害的。
•
凯恩斯主义认为公债无害,因为公债的债权人是公众,债
务人是政府,可以说是自己欠自己债,而且作为债务人的政府
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一.货币政策的机制
• 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对货币供给量的调节来调 节利息率,再通过利息率的变动来影响总需求 和总供给。
• 在这种货币政策中,政策的直接目标是利率, 利率的变动通过货币量调节来实现,所以调节 货币量是手段。
• 调节利率的最终目标是总需求和总供给,所以 总需求与总供给变动,最终达到平衡是货币政 策的最终目标。
西方经济学第十二章 宏观经济政策
i0
增加,引起利率上升到i1。
• 时但,是如国由果内于利生利率产率不总上上值升升应,,该减仍上少然升了是到私iY0 2,
人消费和投资,使得国内生产
O
总值只能增加到Y1。
E0
E1
IS1
IS0
Y0 Y1 Y2
Y
❖12
第三节 宏观货币政策
一、金融体系
1.中央银行
2.商业银行
• 中央银行是国家最高金融当局,统筹 • 商业银行是指面向公众进行金融 管理全国金融活动,实施货币政策。 服务的银行。
• 流动性过剩,就是货币当局货币发行过多、货币量增长过快,银 行机构资金来源充沛,居民储蓄增加迅速。在宏观经济上,它表现为 货币增长率超过GDP增长率;就银行系统而言,则表现为存款增速大 大快于贷款增速。
• 流动性过剩导致的结果是:大量的资金追逐房地产、基础资源和 各种金融资产,形成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涨。而上游资源价格的上升, 必然会推动下游消费品价格的上升。如果在一些因素的刺激下,部分 流动性开始追逐消费品,就会引起物价的较快上涨。流动性过剩容易 引发经济过热、产生经济泡沫,因此,往往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经济 现象。
挤出效应,影响扩张性财政政策 的效果。此时同时实施扩张性的
货 移 量 i1,的币,这增达政样加到策在使L,M一市1L的M定场0曲位程利线置度率也。上从会货消i2发币除下生供了降政右到给
府支出增加对利息率的影响,保 证了社会上的私人投资能维持在 较高的水平上,从而使国民收入
反应,而使银行存款总额与贷款总额按某一倍数增长。
• 由 H =CU+RE,
有:
CU cu M 1 cu
RE re M 1 cu
M 1 cu H cu re
宏观经济政策练习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政策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什么?A. 经济增长B. 充分就业C. 物价稳定D. 所有上述选项答案:D2. 以下哪项不是财政政策的工具?A. 政府支出B. 税收C. 利率调整D. 国债发行答案:C3. 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通常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经济增长B. 通货膨胀控制C. 收入分配D. 汇率稳定答案:C4. 扩张性财政政策通常在经济处于什么状态时被采用?A. 过热B. 衰退C. 稳定增长D. 高通胀答案:B5. 以下哪项是货币政策的直接目标?A. 增加公共支出B. 降低失业率C. 减少货币供应量D. 提高利率答案:C二、判断题6. 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两个相互独立的目标。
(错误)7. 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器包括失业救济和累进税制。
(正确)8. 货币政策在短期内对经济的影响比财政政策更直接。
(错误)9. 经济过热时,政府应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
(正确)10. 货币政策的实施主要通过中央银行来完成。
(正确)三、简答题11. 简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区别。
答案:财政政策主要通过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而货币政策则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
财政政策的实施主体是政府,而货币政策的实施主体是中央银行。
两者在影响经济的方式、速度和持续性上有所不同。
12. 描述宏观经济政策在经济周期不同阶段的作用。
答案:在经济衰退期,政府可能会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
在经济过热期,政府可能会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
在经济稳定增长期,政策可能会更加注重维持现状,避免大的波动。
四、论述题13. 论述宏观经济政策在应对经济危机中的作用。
答案:在经济危机中,宏观经济政策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公共支出和减税来刺激总需求,同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降低利率和增加货币供应量来降低融资成本,促进投资和消费。
这些措施有助于缓解经济衰退,稳定金融市场,保护就业,并为经济复苏创造条件。
宏观经济学(第十一章)
以上的经济周期分类可以用表11-1来进行概括。
表表11-1 经济周期的类型
类型
周期长短
平均长度
发现的年代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朱格拉周期 基钦周期
库兹涅茨周期 熊彼特周期
长周期(长波)
加量, w用以表示加速系数。
代入宏观经济均衡公式,得:
Yt Ca b Yt1 Ia w(Ct Ct1)
(11-10)
式(11-10)表明,任何时期的总收入或总产出等于自主性消费Ca与自主性投资Ia之和, 加上由边际消费倾向b决定的引致消费部分和由加速数w决定的引致投资部分。如果我们知道 了任一时期中自发性消费和自发性投资以及当期消费和前期消费,给定边际消费倾向b和加速 数w,那么就能通过对上式的代换,决定任一时期的收入和产出。
表示,所以又有:
It w(Yt Yt1)
(11-4)
式(11-4)表明,该期的净投资等于该期产量的变动值乘以资本—产量比率。当然,净
投资可以为正、负或0,这主要取决于Y 是大于、小于还是等于Y 。总之,在w既定的情况
t
t 1
下,当期净投资的变动取决于产量的变动。
因为总投资=该期的净投资+该期的更新投资,所以只要在式(11-4)两端加上更新投
引致投资I
0 500 500 250
0 125 125 62.5
缪尔森提出的,故此模型也称为汉森—萨缪尔森模型。
注:
下表各行数字这样得出,例如第3期,由于第2期收入为2000,故第3期 Ct b Yt1 0.5 2 000 1 000。 第3期投资 It I0 I I0 w(Ct Ct1) 1 000 1 (1 000 500) 1 500, 第3期收入 Yt Ct It 1 000 1 500 2 500 。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宏观部分)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宏观部分)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宏观部分)1、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2、国民生产总值(简称GNP)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它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一般1年)内以货币表现的全部最终产品(含货物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是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是一个国民概念。
3、国民收入是指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一定时期所创造的价值。
从社会总产值中扣除物质消耗后的剩余部分就是国民收入,国民收入(价值形态)=社会总产值-已消耗生产资料价值或国民收入(实物形态)=社会总产品-已消耗生产资料。
4、消费倾向定义①指一定消费者群体(如儿童、妇女、青年、中年、老年人)在不同时期对商品需求的变动趋向。
它取决于购买力水平、商品供应品种和社会风尚等。
②指消费开支占收入的比例5、平均消费倾向简称APC)又称消费倾向,是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可支配收入中的比率,如用公式表示则是:APC=C/Y6、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是消费曲线的斜率,它的数值通常是大于0而小于1的正数,这表明,消费是随收入增加而相应增加的,但消费增加的幅度低于收入增加的幅度,即边际消费倾向是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递减的。
7、平均储蓄倾向平均储蓄倾向是指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其公式为:APS=sy.平均储蓄倾向是递增的.边际储蓄倾向是指在增加一个单位收入中用于储蓄的部分所占的比率,也就是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
8、边际储蓄倾向(MPS)是指每增加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的储蓄部分的比率。
9、资本边际效率是凯恩斯提出的一个概念,按照他的定义,资本边际效率(Marginal Efficiency of Capital,MEC)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资本。
11宏观经济学课后作业习题集附答案
第二十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1. 说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答:经济增长是产量的增加,这里的产量可以表示为经济的总产量,也可表示成人均产量。
经济增长通常用经济增长率度量。
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国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和制度结构的总体进步。
经济发展是反映一个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概念。
如果说经济增长是一个“量”的概念,那么经济发展就是一个“质”的概念。
2. 经济增长的源泉是什么?答:关于经济增长的源泉,宏观经济学通常借助于生产函数来研究。
宏观生产函数把一个经济中的产出与生产要素的投入及技术状况联系在一起。
设宏观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Y t=A t f(L t,K t)式中,Y t、L t和K t顺次为t时期的总产出、投入的劳动量和投入的资本量,A t代表t时期的技术状况,则可以得到一个描述投入要素增长率、产出增长率与技术进步增长率之间关系的方程,称其为增长率的分解式1,即G Y=G A+αG L+βG K式中,G Y为产出的增长率;G A为技术进步增长率;G L和G K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增长率。
α和β为参数,它们分别是劳动和资本的产出弹性。
从增长率分解式可知,产出的增加可以由三种力量(或因素)来解释,即劳动、资本和技术进步。
换句话说,经济增长的源泉可被归结为劳动和资本的增长以及技术进步。
有时,为了强调教育和培训对经济增长的潜在贡献,还把人力资本作为一种单独的投入写进生产函数。
所谓人力资本是指体现在个人身上的获取收入的潜在能力的价值,它包括天生的能力和才华以及通过后天教育训练获得的技能。
当把人力资本作为一种单独投入时,按照上述分析的思路可知,人力资本也可以被归为经济增长的源泉之一。
4.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储蓄率的变动对经济有哪些影响?答: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一方面,储蓄率上升会导致人均资本上升,而人均收入是人均资本的增函数,因而储蓄率上升会增加人均产量,直到经济达到新的均衡为止。
宏观经济学11经济周期理论
11.4.2 战后经济学家对经济长波时期的划分
战后,有许多经济学家从事长波研究的结果表明,从1789年到1973年间的184年中,主要 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四个长周期。如表所示。
康德拉季耶夫 (1922)A
B
德沃尔夫(1929)
范·西里西亚旺特里 普(1936)
熊彼特(1936)
第一次长波谷峰
1789
11.1.4 经济周期的类型
西方经济学按照经济周期时间的长短即两次谷底(或两次波峰)间的时间 间隔,把经济周期分为以下几种期限类型: 1. 朱格拉周期
法国经济学家朱格拉提出资本主义经济存在着9—10年的周期波动。一般 称之为“朱格拉周期”,汉森称其为主周期。由于这种波动与设备投资有关, 有人称其为设备周期。与其他周期类型相比,这种中等长度的又被称为中周期。 2. 基钦周期
现在西方经济学家多不再使用“危机”这个词,而是用衰退和扩张 两个阶段划分法来代替传统的四个阶段,并且将经济周期两个阶段相互 交替的转折点分别称为“波峰”和“谷底”。“波峰”和“谷底”是时 点概念,通常是以某个月为标志。
11.1.3 经济周期的判断与衡量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是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变动问题。实际GNP的周期性波 动常常能够代表总体经济活动的周期波动。判断和衡量经济周期所依据的 最主要的指标是实际国民收入、实际GDP或实际GNP,考察它们的绝对规模 变动,或增长率变动。
时曾指出,投资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多倍的增加。可见,一方面,投资的变动会
引起国民收入成倍的变动;另一方面,国民收入的变动又会引起更大的投资变
化。萨缪尔森便用这种相互作用的关系来解释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11.3.1 乘数—加速数模型
在三部门经济(家庭、企业和政府)条件下,总支出为消费、投资和政府购
西方经济学第十一章 宏观经济政策
⑵政府税收
• 政府税收是政府凭借政权,以强制手段占有 的一部分国民收入。
• 按照纳税的方式不同,税收可分为直接税、 间接税。
• 直接税是直接征收的,不能再转嫁给别人的 税。如所得税、财产税、馈赠税、遗产税等。
• 间接税是间接地向最终消费者征收的税,如 营业税、消费税、进口税等。
⑵政府税收
• 间接税和直接税相比,最主要特点是可以将 税收通过涨价的方式转移到商品的价格上。
• 一般地,经济越发达越是以直接税为主,越 落后越是以间接税为主。
• 由于间接税会造成税负的转移,会使宏观经 济政策扭曲;
• 同时,税收的防止社会分配两极分化的功能 也难以有效发挥。
⑶公债制度
• 公债是政府为了弥补财政预算赤字而举 借的债务,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债务。
⑴政府支出
政府支出包括: • 国防与安全支出; • 社会福利支出; • 卫生教育支出; • 建设与环保支出; • 科研支出; • 农业补贴支出; • 债务利息支出; • 国际事务支出。
⑴政府支出
• 政府支出可划分为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 • 政府购买支出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
劳务的支出。 • 政府转移支付是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
• 货币政策划分为:⑴扩张性的货币政策;⑵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 例:我国的货币政策分析
⑴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扩张性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增加 货币供给以刺激社会总需求水平。 例如,当经济萧条时,央行采取扩张性 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量和贷款规 模,引起利率下降,从而投资增加,促 进经济增长;
⑵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 8、货币政策一般也分为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两大类。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及政策走向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及政策走向
不确定因素: 发达国家贸易赤字和财政失衡可能导 致金融市场动荡,股市和房地产业可能 出现泡沫,贸易保护有增无减,针对中 国外贸外汇政策的外部压力较大,我国 的外贸环境趋于严峻。但是总体上看, 外部经济环境仍将有利于我国经济保持 上升势头。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及政策走向
(恩格尔系数在0.49-0.40之间为小康)
%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 由67.7%降为45.6%
元/人
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 由57.5%降为37.1%
人均GDP由190美元 上升为1090美元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及政策走向
商品房销售面积迅速扩大
单位:万平方米
( 2003年比1991年增长近10倍 )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及政策走向
—经济增长方式仍然比较粗放。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及政策走向
我国人均资源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重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及政策走向
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的 粗放型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2003年, 我国实现的GDP仅占世界的4%,但消 耗的原油、原煤、铁矿石、钢铁、水泥、 氧化铝分别占世界消耗量的7.4%、31%、 30%、27%、40%和25%。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及政策走向
信贷增幅较高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及政策走向
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农村人均纯收入,以后者为1) 单位:倍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及政策走向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额中各来源渠道所占比重
200%
工资性收入 家庭经营纯收入 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
150%
100%
50%
0% 1996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及政策走向
Hale Waihona Puke 四、2004年宏观经济 趋势预测
宏观调控的财政政策
宏观调控的财政政策政府宏观调控的两大主要工具,就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宏观调控的财政政策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宏观调控的财政政策的基本情况(一)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的财政宏观调控。
1978年到1992年,我国实行有计划商品经济。
这期间商品经济得到了较好发展,市场微观主体逐渐形成,市场机制开始发挥重要作用,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政府在注重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作用的同时,运用财政政策工具调控经济,为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是探索运用财政政策工具调控经济运行。
1978-1992年,针对宏观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三个较明显过热阶段,我国政府分别进行了相应的经济调整,采取的财政措施主要是:积极增加财政收入,发行国库券筹集收入;严格控制财政支出,搞好财政综合平衡;合理控制投资需求和社会消费需求,严格管理社会集团消费;调整支出结构,增加重点投入;制定促进出口的税收政策,实施税利分流;实行分级包干财政体制,改革政府间财政关系;整顿财税秩序,大力推进以法治税等。
经过这三次调控,基本上都实现了物价稳定、财政收支平衡、信贷平衡、国际收支平衡等目标。
由于当时经济的商品化和货币化程度还不高,各种政策工具尚不完善,政策措施仍较多地采取行政手段和直接调控方式。
这种调控在短期内收效明显,但也容易造成经济增长速度回落过快、降幅过大的局面。
二是开始发挥税收政策的调控作用。
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环境的变化,先后多次改革税收制度。
1983年开始第一步"利改税",1984年以第二步"利改税"为契机对工商税制进行了较全面的改革,逐步形成了多税种、多环节、多层次的复合税制,初步规范了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增强了税收调节经济的功能作用。
1988年开征特别消费税等新税种,运用税收政策调控经济,以遏制需求过旺、防止经济过热。
三是开始注重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1978年以后,我国银行存款不断增加,资本市场逐步发育,市场化的金融体系开始建立,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渠道不断拓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
1、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政府支出和税收以便 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 策。
变动税收是指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 政府支出变动是改变政府购买支出和转移支付
支出。 2、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
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不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是通过 影响利率、消费、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 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
极端的凯恩斯主义情形 ★流动陷阱:是指在利
r
率很低的情况下,公众
愿意持有任何数量的货
币供应量。
★货币流动陷阱理论是 极端的凯恩斯主义反对
r1
货币政策的一种理论。
它认为,在给定的较低
利率水平之上,增加货
O
币供应对经济没有任何
影响。
LM1 LM2
IS
Y1
Y
(2)垂直的LM曲线 :古典情形 ★垂直的LM曲线表明 货币需求对利率完全 缺乏弹性,即货币的 投机需求曲线是一条 垂直线。 ★在这种情况下,增 加货币供应量会导致 LM曲线右移,货币 政策对国民收入的影 响具有最大的效应。
峭,财政政策对国 r2
民收入和利率的影 响越大;反之,IS
r3 r1
曲线越平坦,财政
政策的效果越小。
O
LM
IS2 IS1
Y1Y3 Y2
Y
三、货币政策效果
货币政策是一国货币当局为调节宏观经济运行 而采取的控制货币供应量各项措施的总称。根 据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货币政策可分 为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响利率,即存在完全的“
挤出效应”。
LM IS2
IS1 Y
Y1
水平的LM曲线
(2)水平的LM曲
线:极端的凯恩斯 主义情形
r
水平的LM曲
线表明国民收入对
利率变化有完全弹 性。在这种情况下
r1
,政府采用扩张性
的财政政策对产量 O
的增加有完全效应
,而对利率变化没
有任何影响。
LM
IS2 IS1
Y Y1 Y2
财政政策效果一般性结论(一)
在给定IS曲线的情况下,LM曲线越陡峭,财 政政策对利率影响越大,对产量影响越小; LM曲线越平坦,财政政策对产量的影响越大, 对利率的影响越小
r0
LM2
LM
r1
r0
LM1
IS1 IS
Y0 Y1 Y2
3、财政政策和IS曲线的斜率
在LM曲线的斜
r
率给定的情况下,
IS曲线的斜率越陡
1、货币 政策效果 的一般分 析
r
LM1
LM2
r1
r2
IS
O
Y1 Y
Y
2、货币政策和IS曲线的斜率
(1)水平的IS曲线
★水平的IS曲线表明投资对利
率变化具有完全弹性。
r
★水平的IS曲线是一种极端的
货币主义情形,它强调利率对
投资和国民收入具有明显的影 r1 响作用。
★当IS曲线是一条水平线时,
实施扩张性或紧缩性货币政策
会导致LM曲线向右或向左移
动,这时货币政策对国民产出 O 具有完全的效应,但对利率不
会产生影响。
LM1 LM2 IS
Y1 Y2
Y
垂直的IS曲线
★垂直的IS曲线表明投资对
利率变化完全无弹性。
★垂直的IS曲线是一种极端 r
的凯恩斯主义情形,它只强 r1
调政府支出的重要性。
★当IS曲线是一条垂直线时 ,实施扩张性或紧缩性货币 r2
均衡国民收入增加,均衡利率上升。
2、财政政策和LM曲线的斜率
(1)垂直的LM曲线:古
典情形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货
币需求只和国民收入有关
r
,与利率无关。因而,LM
曲线是一条垂直线。 垂直的LM曲线表明货
币需求对利率的变化完全
r2 r1
缺乏弹性。在这种情况下
,实施财政政策对国民收
O
入不会产生影响,只会影
r
LM1 LM2
r1
r2
IS
O
Y1 Y2
Y
货币政策一般性结论(二)
在IS曲线的斜率给定的情
况下
r
★LM曲线越平坦,货币政
LM1
策对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影
响越小;反之,LM曲线越
LM2
陡峭,货币政策对国民收
r1
入和利率的影响越大。
r3 r2
★ LM曲线为一条垂直线时 ,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和
利率有完全效力。
r1
民收入的影响越小,但对利率线时,货币
r3
政策对国民收入具有完全效力,对
利率不会产生影响。
▲当IS曲线是一条垂直线时,货币
O
政策对利率具有完全效力,对国民
收入不会产生影响
ISB LM1 LM2
ISA
Y1 Y2 Y3
IS Y
3、货币政策和LM曲线的斜率
(1)水平的LM曲线:
IS
★ LM曲线为一条水平线时
O
Y1Y3Y2
Y
,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和 利率的变化无效。
四、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
在实际政策的制定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 策配合使用,才能取得理想的目标效果。
LM1 LM2 r1 r2
IS2 IS1
Y1 Y2 Y3
举例
已知L=0.2Y,M=200,C=90+0.8Yd,T=50 I=140-5r,G=50,求:1)IS和LM方程,均衡收 入、利率和投资。2)若其它情况不变,G增加20, 均衡收入、利率投资各为多少?3)是否存在“挤出 效应”? 解:1)Y=C+I+G,Yd=Y-T, 得IS:Y=1200-25r,L=M,得LM:Y=1000,r=8 I=100. 2)G增加20,新的IS曲线:Y=1300-25r,Y=1000 均衡利率r=12,I=80 3)政府支出增加额=投资减少额,存在“挤出效应 ”
政策会导致LM曲线向右或
向左移动,这时货币政策对
利率具有完全的效应,但对
国民产出不会产生影响。
O
IIS
LM1
LM2
Y1
Y
货币政策效果一般性结论(一)
在LM曲线的斜率给定的情况下
▲IS曲线越平坦,表明利率对投资
的影响越大,此时,货币政策对国
民收入的影响越大,对利率的影响 r
越小。
▲ IS曲线越陡峭,表明利率对投资 的影响越小,此时,货币政策对国
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
政策种 对利率
类
影响
积极财政 政策(减 税、增加 政府支出)
上升 上升
货币政策 下降
扩大供给
对消费 影响 增加
增加
增加
对投资 影响 减少
减少
增加
对GDP 影响 增加
增加
增加
二、财政政策的效果
1、财政政策效果的一般分析
r LM
r2
E2
r1
E1
IS2
IS1
O
Y
Y1 Y2
扩张的财政政策导致IS趋向右移,此时,
第十一章 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是政府为了增进社会福 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 和措施,它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经 济目标而对经济活动有意识的干预。
目标:
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持续均衡增 长;国际收支平衡。
11.1 经济政策分析
IS、LM移动会影响Y和r使宏观经济政 策发挥作用。而IS、LM的斜率会影响Y 和r的变动幅度,即影响政策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