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3. “引进来”和“走出去”
(1) “引进来”和“走出去”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渠 道
1.对外开放的伟大成就
通过30年对外开放,我国逐步成为开 放程度最高的发展中大国。
我国的工业已高度对外开放,服务业 开放日益扩大,对外经济领域吸纳直接就 业超过1亿,世界经济中的“中国因素”日 益凸显。
2.日益扩大的对外经济贸易
(1)国际贸易
也称世界贸易,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货物、技术 和服务的进出口贸易活动。
3.增强风险意识
(1)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影响 (2)正确对待经济全球化的态度 一是要正确面对全球化 二是积极参与全球化 三是在全球化中加快发展本国经济,增强我国的 整体经济实力。
(2) “引进来”和“走出去”是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合作 的两大支柱
1.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服务、技术、资本等在全 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 (2)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主要是: 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2.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1)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客观必然 首先,对外开放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其次,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 对外开放 最后,对外开放是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需 要。 (2)正确处理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的关系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1、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①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
②我们国家要发展、要进步、要富强,就要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一切先进文明成果。
③对外开放使中国逐渐融入世界,与世界各国相互取长补短,在竞争与合作中加快自己的发展步伐。
(对外开放的重要意义)总之,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2、我国怎样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或应注意的问题或对外开放的做法)①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对世界上所有国家开放,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要开放。
②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任何时候都要坚持我们自己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
③既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既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
④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3.为什么必须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答: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国家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任何时候都不能依靠别人搞建设,必须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本点。
任何时候都要坚持我们自己选择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发展道路。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们进行革命和建设一贯坚持的方针,也是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立足点,要坚持对外开放与独立主自、自力更生有机地结合起来。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坚持对外开放是统一的。
实行对外开放,有利于进一步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输出意识形态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输出意识形态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也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在全球化的今天,国与国之间的联系和互动越来越紧密,各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也变得日益频繁。
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我国通过对外开放,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输出了一种开放、包容、创新的意识形态。
一、对外开放的历史背景我国自古就有对外开放的历史,自唐朝开始,我国就与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进行贸易往来。
而在近代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经历了许多波折。
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我国对外开放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它标志着我国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传统走向现代。
随后,我国经历了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入侵等一系列的外国侵略,使得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才重新开始进行对外开放,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跨越式发展。
二、对外开放的战略意义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其战略意义在于:1.促进经济发展。
对外开放可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吸引更多的外资进入我国,推动国内经济的发展,并促进国际贸易的繁荣。
2.提高国际影响力。
对外开放可以加强我国与其他国家的联系,增强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提高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形象。
3.推动创新发展。
对外开放可以促进我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和吸收其他国家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经验,推动我国的科技创新和发展。
三、对外开放的实践成果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实践成果:1.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1年,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成为这一国际组织的重要成员,进一步推动了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经贸往来。
2.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通过推进亚欧非大陆的互联互通,促进沿线国家的合作与发展,推动了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3.吸引外资。
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不断推进,吸引了大量的外资进入我国,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四、对外开放的意识形态输出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也在向世界输出一种开放、包容、创新的意识形态。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摘要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之一。
自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源于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
本文将详细探讨对外开放的意义、历史背景、主要政策和取得的成就,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
1. 背景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源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
1978年,中国领导层决定实施改革开放政策,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对外开放政策,吸引外资、技术和市场。
2. 对外开放的意义对外开放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它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机会。
开放的经济政策使得中国能够吸收外国投资和先进技术,推动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此外,对外开放还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提高了中国企业的竞争力。
通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中国能够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分享经济增长的机会。
3. 主要对外开放政策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主要分为四个方面:贸易自由化、吸引外资、扩大开放以及促进国际合作。
首先,中国积极推动贸易自由化,降低贸易壁垒,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与多个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
其次,中国鼓励外商投资,建设经济特区和开发区,提供优惠政策和服务,吸引外国资本和技术的引进。
再次,中国积极开放金融市场、教育市场和服务业,打破行业壁垒,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
最后,中国积极推动多边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4. 对外开放的成就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其次,外商直接投资持续增加,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资目的地之一。
再次,中国的对外贸易规模和贸易伙伴不断扩大,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贸易国和服务贸易国。
最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维护多边主义、促进全球合作做出了贡献。
5. 对外开放的未来发展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将继续发展和深化。
未来,中国将进一步降低贸易壁垒,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
谈谈你对对外开放是一项基本国策的理解
1、谈谈你对对外开放是一项基本国策的理解?开放也是改革,改革和开放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邓小平一方面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政策都叫改革,另一方面,又把改革政策也称为开放政策。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在改革的同时开始实行对外开放,并逐步把它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1)对外开放的含义一方面是指国家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经济交往;另一方面是指放宽政策,放开或者取消各种限制,不再采取封锁国内市场和国内投资场所的保护政策,发展开放型经济。
他说实际上我们制定了两个开放政策,即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
,邓小平还把两者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他说:“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没有这两个开放不行。
”对外开放和改革一起成为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征。
(2)、对外开放目的:一国不可能拥有世界上一切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及一切资源,而必须通过对外开放弥补自己的不足。
只有对外开放,才能在对外贸易中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增强自身实力。
(3)、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原因:①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经验教训深刻总结的成果。
②是顺应经济全球化大势和科技发展机遇的客观要求。
③是为了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④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最重要的依据,就是邓小平关于“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两个重要观点。
(4)、对外开放内容: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特别是发展出口贸易;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特别是有助于企业技术改造的适用的先进技术;积极合理有效利用外资,特别是更积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兴办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与外商独资企业;积极开展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发展对外经济技术援助与多种形式的互利合作;设立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城市,以带动内地开放。
(5)、对外开放形势:第一,利用国外的资金和技术是对外开放的重要形式。
第二,扩大商品和服务贸易是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式。
第三,兴办经济特区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对外开放的特殊形式。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简述对外开放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方针和基本国策,也是我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全面推进对外开放,已成为世界上最开放的经济体之一。
对外开放的意义对外开放是我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对外开放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加快科技进步和人才引进,扩大文化交流和国家影响力,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外交意义。
政治意义对外开放可以促进国际和平与合作,增强国家间的相互信任和尊重。
一方面,通过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联系,促进信息交流和共建共享,缓解因供求和观念不同带来的矛盾与冲突;另一方面,通过与其他国家开展交流合作,加深相互了解,增强友谊和信任,有利于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推动和促进国际和平与合作。
经济意义对外开放可以拓展市场,促进贸易增长和经济繁荣。
一方面,加强对外投资和引进外资,可以改善国内的资源配置,提高国内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可以带来更加先进、科技、管理和市场经验的流入;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技术合作、品牌营销、市场扩展等方式拓展境外市场,进一步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文化意义对外开放可以加强文化交流和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文化传统的国家,对外开放也带来了中国文化的向世界传播和交流。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宣传和推广优秀的传统文化,还可以通过交流与借鉴,吸取其他国家的文化精髓,丰富和提升本国文化,进一步推动全球文明多样化和交流互鉴。
社会意义对外开放可以增进国民福利,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社会福利和人民生活水平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整体水平和发展方向。
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可以带来更先进、更优质的服务和产品,同时也可以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从而提高国民福利和人民生活质量。
外交意义对外开放可以促进外交交往和国际合作。
在现代国际关系中,对外开放不仅是一种经济策略,也是一种外交手段。
通过开展经济、文化、科技等交流合作,加强与各国政府和人民的联系和友谊,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国际法治和世界和平与稳定。
浅谈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浅谈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摘要: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全面进步。
新世纪的中国,是更加开放的中国。
在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之际,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我们倍感亲切,同时也感到责任重大。
我们要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以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分析形势,用全球战略眼光来筹划我国长远发展问题,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关键词:对外开放;邓小平理论;基本国策1引言1.1对外开放理论的形成及其历史必然性对外开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
对外开放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认真地总结了中国历史上、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时期闭关自守的教训,适应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和国际形势的发展要求,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形成了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的理论。
1.1.1对外开放理论的形成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经历了一个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1.1.1.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是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的孕育期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便主张对外开放,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积极发展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的经贸关系。
但是,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对新中国实施敌视、封锁和禁运的政策,当时的开放是极其有限的。
在50年代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我国开放的对象主要是苏联和东欧国家。
直到1974年,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理论,在进一步发展与美国、日本和西欧等国家关系的同时,也推动了对外经贸关系的重新发展。
1.1.1.2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届三中全会前,是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的初步形成时期1978年12月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作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的同时,明确提出了实行对外开放的方针,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
•
三、对外开放的简要历程
•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 济开放区--内地
•
改革——三个周期
三、对外开放的主要经验
——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 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 大优势。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 我们: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改革 开放的初心和使命。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改革开放40年的实 践启示我们: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 ——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40 年的实践启示我们: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
对外开放
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一、对外开放政策的形成和发展
1978年,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中国进入了 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对外开放成为基本路线的 形成经济全重要内容之一。 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把对外开放作 为长期的基本国策”。此后,发展特区经济与合理利二对用外资成为经济 工作的重点之一。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1979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并决定在深 圳、珠海、厦门、汕头试办经济特区,福建省和广东省成为全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1988年4 月13日在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关于建立海南省经济特区的决议,建立了海南经济特区。深圳等 经济特区的创建成功,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有力推动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进程。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民经济进入调整时期。1979年9月的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 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允许农民在国家统一计划指导下,因时因地制宜,保障他们的经营自主权, 发挥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 为新时期中国政治体制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1980年9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肯定了包产到户 的社会主义性质。 到1983年初,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比较系统地提出和阐明了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 践问题,确认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全面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 性文献。政治体制的改革与经济体制的改革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 1984年4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又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 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这14个港口城市。逐步兴办起经济技术开发区。 80年代中期,中国的科技、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改革也开始启动。 从1985年起,又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 1988年增辟了海南经济特区,海南成为中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 1990年,党中央和国务院从中国经济发展的长远战略着眼,又做出了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的决 定。中国的对外开放出现了 一个新局面。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2)只有对外开放,利用和吸收国外资金和先 进技术,才能加快现代化建设进程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二、开放中的中国
1、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经济特区 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扩大沿边
和内陆开放 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 西部大开发
2、走向世界的武夷山
政治小论文:开放中的武夷山
将会对社会经济生活带来“革命性变 化”。
放代是验不可孤界
的化不,引能立,现
对必可先进的起任在
外须能进发,来何的
政有的科达不,一世
策一,学国加闭个界
。个实技家强关国是
—
邓 小 平
正现术的国自家开 确四和先际守要放 的个资进交是发的 开现金经往不展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现在经济建设的摊子铺得大了, 感到知识不够,资金也不足,怎样 做到既要搞得快点,又要不重犯58 年的错误,这是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现在搞建设,可以利用外国的资金 和技术,华侨、华裔也可以回来办 工厂。吸收外资可以采用补偿贸易 的方法,也可以搞合营。
韩国的面积仅为9.84万平方公里, 人口4200万,资源匮乏,50年代经 济濒于破产,60年代开始实行“出口 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发展很快, 80年代末就步入中等收入的发展中 国家行列。
例:现在日本有四家汽车公司 在美国设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 是日本五十铃公司最大的股东; 福特汽车公司拥有25%马自达公 司的股份,克莱斯勒公司与三菱 汽车公司成立了合资企业。
—邓小平
放革开放以来,我国批准外商 投资企业累计已超过27万家,投入 使用的外资总金额达1460亿美元, 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外资 利用国。
—
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一、对外开放:开放也是改革,改革和开放不可分、相辅相成。
总结中国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扩大对外开放;把握经济球化大势和科技发展机遇,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扩大对外开放。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第二大吸收外资国、第三大对外投资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对外开放成为推动发展的一个持续不断的动力。
中国对外开放不是权宜之计,是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二、科教兴国战略:即为建议面全面落实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秉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边线,进一步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变的能力,加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迁移至靠科技进步和加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快速同时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建设创新型国家。
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第一,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第二,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第三,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第四,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四、计划生育:为了推动人口平衡发展,我们必须秉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掌控人口数量,加人口素质,健全人口发展战略。
面实行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加生殖身心健康、妇幼保健、托幼等公共服务水平。
扶贫存有特定困难的计划生育家庭。
著重家庭发展。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2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1.引言对外开放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与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交流与合作的一种政策。
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中国积极推行对外开放政策,这不仅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对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以及其对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积极影响。
2. 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丝绸之路时期。
当时,中国与中亚和欧洲诸国之间通过陆路和海上进行了频繁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然而,近代以来,由于一系列的历史原因,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遭遇了很多困难和挑战。
直到上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的政策实施,中国才真正走上了对外开放的道路。
3. 中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中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发展和平与合作的国际关系中国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推动国际合作与发展。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并坚定支持多边主义,维护国际秩序的公正和合理。
同时,中国推崇和平发展理念,主张通过和平与对话来解决国际争端和矛盾。
(2)促进贸易和经济合作中国积极扩大对外贸易,开展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贸港建设,加强与各国的经济合作,推动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中国还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如“一带一路”倡议等,通过互联互通、共赢发展等方式促进了地区和世界经济的繁荣。
(3)鼓励人才交流与人文交流中国重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鼓励国际人才来华工作和学习。
同时,中国也鼓励国内人才到海外交流和学习,促进人文交流与文化融合。
这种人才交流和人文交流不仅推动了科技创新和文化繁荣,同时也增进了国际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4. 对外开放的积极影响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影响,包括:(1)经济发展对外开放促使中国经济从封闭向开放转变,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高科技企业进入中国市场。
中国自身也获得了更多的市场机会和资源,有效地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2)加快科技创新对外开放促进了科技创新和技术引进的交流,中国与世界顶级科技企业和研究机构开展了广泛的合作。
浅析我国的对外开放战略
浅析我国的对外开放战略第一篇:浅析我国的对外开放战略浅析我国的对外开放战略摘要:本文简要回顾了中国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的发展成就,对中国开放思想的形成历程进行了总结。
详细分析了作为我国一项长期基本国策的对外开放战略的特色以及在未来发展中可能遇到的来自国际和国内的挑战。
最后根据这些战略重点以及新战略面临的国际背景.分析了新时期战略实施的可行性及相关战略目标。
关键词:对外开放经济发展经济全球化一、我国对外开放概述(一)我国对外开放历程自西方列强用武力敲开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大门后,我中华民族的一些有识之士如清末的林则徐、康有为和梁启超已有了开放的思想,但并没能在中华大地上真正实施。
孙中山先生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开放”的思想,他认为要振兴中国必须实行开放主义,要实行“开放主义”,首先必须反对闭关主义和排外主义,其次必须反对“欧化主义”和“全盘西化”。
但在没有主权和独立的中国依然不能实现孙先生的开放思想。
真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国对外开放是指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扩展对外经济关系,加速社会主义的建设的一项重要政策。
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我国历史上以及建国后前30年闭关自守导致落后的教训的基础上,明确指出:“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
经验表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时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邓小平文选》)。
他主持制定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并强调将其作为一项长期持久的政策来贯彻实施。
从1978年至2001年间我们可以称为是以改革促开放的阶段,首先开放沿海地带划定经济特区实现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跟着发展沿江沿边地区,着重发展外向型经济,改革外贸体制,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在取得初步成果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联系实际提出“引进来”和“走出去”紧密结合的发展方针,更加积极主动地发展经济参与国际竞争。
同时,继续推进外贸体制改革和外汇体制改革,和国际接轨,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
坚持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基本国策层次分析
坚持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基本国策层次分析
“坚持对外开放、对内搞活”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的含义:
1. 国际贸易层面:中国要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推动多边贸易体系的建设,并且积极发展自由贸易区等自由贸易方式,扩大与各国的贸易往来。
2. 外商投资层面:中国鼓励外商投资,通过开放投资渠道、优惠政策、保障投资权益等方式吸引国际资本进入中国市场,同时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投资和并购活动,提高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3. 内部改革层面:中国要搞活内部经济,通过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等措施,鼓励创新创业,提高企业效率和质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4. 社会层面:中国要加强文化交流,增进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通过人文交流等方式增强国际社会的和谐性和稳定性,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积极贡献。
总之,“坚持对外开放、对内搞活”是中国的基本国策,要求中国在国际和国内方面,积极参与合作与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和人民幸福。
浅析我国对外开放战略
浅析我国对外开放战略浅析我国对外开放战略摘要:对外开放一方面是指国家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经济交往;另一方面是指放宽政策,放开或者取消各种限制,不再采取封锁国内市场和国内投资场所的保护政策,发展开放型经济。
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是科学总结我国历史经验教训的必然结果。
我国历史上经济社会长期停滞落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
历史经验教训说明,不开放不行。
关键词: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基本原则1、对外开放的原则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为了正确地坚持这一国策,必须特别注意掌握开放的原则。
实行对外开放,一个关键是要正确地对待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的现代文明成果。
邓小平明确表示:“我们要有计划、有原则地引进技术和其他对我们有益的东西,但是我们决不学习和引进资本主义制度,决不学习和引进各种丑恶颓废的东西。
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反对走资本主义道路。
既不能因噎废食,对国外的东西一概加以拒斥,从而放慢对外开放的步伐,也不能对国外的东西不加批判地全盘接受,甚至以各种形式主张全盘西化。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始终要坚持的原则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2、对外开放的具体形势(1)利用国外的资金和技术是对外开放的重要形式。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物质基础薄弱,建设资金匮乏。
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必须筹集充足的资金,包括国内的资金和国外的资金。
根据国际经济学关于跨时比较优势的观点,任何社会都面临着当前消费与未来消费之间的选择。
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是偏好当前消费的,因而可以通过借贷来进行跨时贸易,用一定的未来消费换取当前的消费。
我国是具有跨时比较优势的国家,在经济发展中有许多生产率很高的投资机会,所以要积极地、大胆地利用外资。
但是,要重视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把利用外资与经济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组改造结合起来,鼓励投向农业、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如何理解我国对外开放是一项基本国策
如何理解我国对外开放是一项基本国策第一篇:如何理解我国对外开放是一项基本国策如何理解我国对外开放是一项基本国策内容摘要把对外开放作为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它既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又反映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
我们要积极吸收、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一切好的东西,封闭只能导致落后。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开创对外开放的新局面。
关键词: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不仅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也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转折。
打开国门,走向世界,今天,一个崭新的中国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闭关自守只会导致落后。
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中国在近代变得落后其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
从历史上看,我国经历了长期的封建社会,由于长期闭关自守,经济不发达。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文革期间,我国由于种种主观原因,是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
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把自己孤立起来是不行的,要想发展,就必须对外开放。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困难和问题,如:资金不足、技术落后、劳动者文化素质不高、缺乏现代化的生产经营管理经验等。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实现改革开放,充分利用国内和国外的资源、市场。
因此,实行对外开放是适应国际经济关系变化的客观要求。
我们之所以要坚持把对外开放作为长期的基本国策,是因为它反映并适应了经济国际化的发展,顺应了历史潮流。
中国只有积极主动地实行对外开放,才能适应国际分工和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发展的要求,实现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资源配置和互接互补,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这样才能有力地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才能更好地解决就业问题,增加收入,促使社会更安定,实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全面进步。
必须坚定不移地长期坚持下去中国才会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我国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意义
我国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意义我国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是指中国政府长期以来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方针和政策,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推动国内改革和发展。
这一基本国策的意义在于促进国家繁荣与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
首先,坚持对外开放促进了国家的经济繁荣与发展。
通过对外开放,我国可以吸引外国资本和技术的引入,推动国内企业的发展壮大,促进了国内生产力的提高。
同时,对外开放还带来了外贸的发展,提高了国家的出口额和国际竞争力,为国内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力支持。
此外,对外开放还能够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促使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进一步提升竞争力,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其次,坚持对外开放有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通过与外国进行经贸合作,中国可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提供更多优质商品和服务,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同时,对外开放还带来了大量的外资和外商投资企业,为中国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就业率,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另外,坚持对外开放有利于增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对外开放可以促使国内企业接触到国际市场的竞争和挑战,推动企业不断优化管理、完善生产和营销技能,提升企业的核心能力,并增强了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同时,通过对外开放,我国可以吸取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促进自身的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提升自身的核心技术和产业竞争力,从而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最后,坚持对外开放有助于增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与交流。
对外开放能够促进国际间的经济与贸易合作,推动各国之间的互利共赢。
通过与外国进行交流与合作,我国可以学习和吸取其他国家的优秀经验和先进技术,推动自身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同时,对外开放也促进了人员的交流与互动,加强了不同国家、民族和文化之间的认识和理解,提升了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总之,我国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意义十分重大,它有助于国家经济繁荣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增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如何理解我国对外开放是一项基本国策
如何理解我国对外开放是一项基本国策内容摘要把对外开放作为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它既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又反映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
我们要积极吸收、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一切好的东西,封闭只能导致落后。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开创对外开放的新局面。
关键词: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不仅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也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转折。
打开国门,走向世界,今天,一个崭新的中国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闭关自守只会导致落后。
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中国在近代变得落后其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
从历史上看,我国经历了长期的封建社会,由于长期闭关自守,经济不发达。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文革期间,我国由于种种主观原因,是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
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把自己孤立起来是不行的,要想发展,就必须对外开放。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困难和问题,如:资金不足、技术落后、劳动者文化素质不高、缺乏现代化的生产经营管理经验等。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实现改革开放,充分利用国内和国外的资源、市场。
因此,实行对外开放是适应国际经济关系变化的客观要求。
我们之所以要坚持把对外开放作为长期的基本国策,是因为它反映并适应了经济国际化的发展,顺应了历史潮流。
中国只有积极主动地实行对外开放,才能适应国际分工和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发展的要求,实现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资源配置和互接互补,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这样才能有力地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才能更好地解决就业问题,增加收入,促使社会更安定,实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全面进步。
必须坚定不移地长期坚持下去中国才会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可见,实行对外开放,意义非常重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摘要:实行对外开放,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党的中心工作的要求制定的重大战略,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
实践充分证明,实行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科技进步和创新,有利于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有利于为我国发展营造有利的国际环境,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基本依据;基本政策一、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依据(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重要依据市场经济是在商品经济的基础上产生的是社会化的和市场化了的商品经济, 是通过市场机制配置社会资源的一种经济方式。
十四大决定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这就是说我们要运用市场经济作为配置社会资源的主要方式和社会经济运行的基本形式。
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所要达到的重要目标,第一是配置和运行都要符合市场需求, 即导致社会经济结构优化;第二造成资源耗费的节约、占用的减少和周转的加快, 即导致社会经济效率的提高;第三, 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实际上, 结构优化和效率增长这二者的综合, 就是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
市场经济要达到上述主要目标, 单靠利用国内资源和国内市场是根本不行的而必须同时利用国内和国外两种资源, 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
正如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所指出的:“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国内和国外两种资源, 开拓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 学会组织国内建设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两套本领。
”①可见, 实行对外开放, 通过国际市场利用国外资源, 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方式的内在的本质的要求。
总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开放性的经济。
开放的经济必然要求实行经济的开放。
因此, 对外开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二)对外开放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我国由于生产力落后面临着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历史任务。
为此, 除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人民群众团结奋斗和社会安定等政治条件外, 还必须具备经济方面的条件,即自然资源方面的条件和经济资源方面的条件。
自然资源是人们从事生产活动的基本条件, 经济资源则是人们在长期生产活动中积累的、用以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条件和手段。
这两方面的资源, 我们都是很贫乏的, 因而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限制性因素问题在于“人均”这个概念上。
由于过去长期没有建立“人均占有量”的概念, 而普遍认为中国地大物博, 资源丰富”。
但是, 相对于十一亿多人口来说, 事实倒成为“人多物不博”资源总量虽然很大, 人均占有量却很小。
问题就在这里。
我们实现现代化, 山于受到两种资源的约束, 理所当然地应该选择比较优势的战略。
这就是在进行现代化建设中, 除了坚持自力更生外, 必须走开放之路。
因为只有实行对外开放, 大力发展对外贸易, 利用外国资金, 引进先进技术, 借鉴当代世界生产力创造出来的一切积极成果, 才能更好地克服困难, 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具休来说实行对外开放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在于可以通过加强国内外的物资交流,互通有无,调济余缺,协调各方面的比例关系, 保证社会主义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可以利用国际分工, 发挥自己的优势, 生产那些最节约社会劳动的产品, 通过国际交换, 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可以积极引进当代科学技术成果, 推动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 加快生产技术进而加快生产力的发展。
可以通过利用外来资金弥补我国建设资金的不足,加快企业的技术改造,建立新的现代化企业,增加一些急需的建设项目, 缩短我国现代化的路程。
可以学习借鉴组织社会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科学知识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经验。
还可以密切同各国人民的友好关系,招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使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
(三)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世界当代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世界市场。
邓小平同志指出,要实现我们的目标,就要尊重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
在当今世界, 任何国家搞闭关自守都不能发展。
他还指出:“我们总结了经验,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
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②世界各国之间在经济上的互相联系和互相依存的关系,表现在国际间的商品流通、资金流动、技术转让、劳务交换等等方面,这些资源通过世界市场的流动而把各国的生产和生活相互联结在一起。
在当今的世界,任何一国的生产和生活都不可能完全闭关自守,自给自足,不同其他国家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经济联系。
因为世界上的所有国家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也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落后国家,在资源方面,包括商品、资金、技术和劳务等等都不可能完全满足本国生产和生活上的需要,总会有缺门短线。
即使发达的国家,它们在技术领域也不可能样样都是先进的,也会有其落后方面。
虽然是落后的国家,它们在科技领域的某个项目或某些项目上也可能是世界领先的。
因此,各国在商品、技术、资金、劳务等等方面都需要互相进行交换和利用而各国之间的这些错综复杂的经济联系,都是通过世界市场进行的。
由上述我们可以看到,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 先进生产经验的积累,总是不断交流、传播和扩大的,因而, 国家或地区之间平等互利的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对参加交流的双方或各方都是有利的。
当然在这种经济交往过程中,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同或执行的政策的不同, 必然会发生歧视、不等价交换和剥削等现象。
一般说来,对这些现象要采取各种形式进行斗争,而不应退出世界市场, 拒绝与其他国家来往,关起门来搞建设。
当今世界所有国家包括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都被卷进了世界市场。
社会主义国家之间为了加强互相支援和互相合作, 必须互相开放,互为市场。
社会主义国家同发展中国家加强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 也是必要的,社会主义国家特别需要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因为社会主义国家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上存在更大的互补性, 因而存在着相互经济联系更大的必要性我们说社会主义经济不能独立于世界而发展,其主要含义也在于此。
(四)社会主义必须吸收和利用资本主义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壮大自己这是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来说明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这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对外开放的最重要的根据。
列宁在领导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建设时, 多次有针对性地论证了社会主义继承和利用资本主义进步的东西的必要性。
列宁深刻地指出:“社会主义实现得如何,取决于我们苏维埃政权和苏维埃管理机构同资本主义最新的进步的东西结合得好坏。
”③列宁在批评一些人认为不向资本主义学习也可以建成社会主义时指出:“这是中非居民的心理我们不能设想, 除了以庞大的资本主义文化所获得的一切经验为基础的社会主义以外,还有什么别的社会主义。
”④这是因为:“仅靠摧毁资本主义,还不能饱肚子,必须取得资本主义遗留下来的全部文化,用它来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取得全部科学、技术、知识和艺术。
没有这些, 我们就不能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生活”。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邓小平同志反复阐述学习资本主义的先进东西的思想。
1979年, 邓小平同志指出:“资本主义已经有了几百年历史, 各国人民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所发展的科学和技术,所积累的各种有益的知识和经验,都是我们必须继承和学习的。
我们要有计划、有选择地引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和其他对我们有益的东西”。
⑨1983年,他又指出:“我们要向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方法以及其他一切对我们有益的知识和文化, 闭关自守、故步自封是愚蠢的。
”⑩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强调:“实行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应当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封闭只能导致落后。
”上述这些论述说明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只有在继承和利用资本主义创造的全部社会生产力成果和全部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才能建设成功。
过去有一种片面的观念,认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就是根本的、完全的对立关系,因而社会主义不能学习利用资本主义所创造的东西。
实际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既有对立的关系,又有继承的关系。
在生产关系以及保护生产关系的国家政权方面,是对立的(但不是全面的完全的对立的)关系,在生产力方面,是完全的继承的关系。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都是社会化的大生产、社会化的商品经济。
在这些方面, 它们之间也有很多共性。
上述这些继承关系和共性关系,是人类创造的文明遗产,没有阶级性。
这就是社会主义应当学习利用资本主义的理论依据。
因此, 社会主义要通过对外开放,学习和引进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社会化商品经济所创造的某些经济机制、经济形式、经济手段和科学经营管理方法, 学习引用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所取得的一切优秀科学、技术和文化成果。
不如此, 社会主义就不能充分显示出它较之资本主义的巨大优越性。
二、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政策实行对外开放以来, 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对外开放政策,其中反映全局性、根本性和长远性要求的基本政策, 大体有如下五条(一)自力更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立足点自力更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条基本方针。
早在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就指出:“我们的方针要放在什么基点上?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 叫做自力更生。
”这是就革命而言的, 后来搞建设也是这样。
1963年9月,周恩来在国庆招待会上讲到:“中国人民无论在革命斗争中,还是在建设事业中,都一贯采取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
进入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后,邓小平同志也重申了这一方针。
他在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 都是我们的立足点。
”党的基本路线也明确规定, 全国人民要“自力更生, 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这一切表明, 我国经济建设的立足点必须放在主要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
同时, 自力更生并不排斥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可以大大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
但是, 我们这样人口众多的大国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使对外开放立足在自力更生的基点上只有这样, 对外开放才有坚实稳固的基础,才能经得起风风雨雨的考验,也才会把对外开放越搞越好。
(二)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对外开放长期性的重要依据上面讲过, 市场经济就是开放性经济。
市场经济存在一天,对外开放就必须存在一天。
就是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多久,对外开放就存在多久。
同时,对外开放又关系到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全局性、根本性和长远性的问题,是我们的强国之路,所以,它便成为国家政策的最高层次——基本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