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教材分析及反思随笔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教材分析及反思随笔](https://img.taocdn.com/s3/m/6c702d06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24.png)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教材分析及反思随笔第三单元是“说明性文章”,分别包含了《鲸》、《松鼠》、《新型玻璃》、《假设没有灰尘》这四篇课文。
教学中,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一些科普知识,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的自觉性;同时让学生了讲解明的方法,体会作者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除了四篇课文外,还包括口语交际《我是“小小推销员》、习作写说明性文章、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四时之风》和课外书屋。
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课文与各局部之间的密切联系,统筹安排,树立“大教材”观念。
“大教材”观念,就是把本单元所有内容看作一个教材,处理过程中统筹安排各个教学目标的整合落实,把课文的学习与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和课外书屋有机整合起来,找出其合理的结合点展开教学,使整单元教学浑然天成。
课文新型玻璃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功能。
在教学《新型玻璃》一课后,可在学生充分掌握课文内容的根底上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
师:们第六届中国国际日用消费品博览会将在xx年6月8日——12日在我们和平国际会展中心召开,到时这些厂家创造的一些新型玻璃都会在消博会中隆重展出,而你们那么将被各个厂家聘为他们的推销员。
下面就请你们在消博会上,向全国各地的客人推荐这些新型玻璃的本领和特点,请你们各显神通,说服前来参观顾客把他们带回家去。
生1:亲的顾客,你们好!我们厂家生产的“吃音玻璃”是消除噪音的能手。
日常中,噪音就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无处不在又难以对付,常常使您无法安心休息、入睡。
可是,它们只要一见到吃音玻璃就会乖乖的非常听话,信不信?如果您的家、办公室在闹市区,街上的噪音常干扰您工作、休息的话,那么请您马上将它带回去装上吧!它一定会还您一个清静舒适的环境。
为了您和家人的安康,心动不如行动吧!生2:这位推销员,我家在街道的十字路口,车来人往特别吵。
寒假里,姥姥难得来了,住了一天就嚷着回去,说在我们这里整天闹哄哄,吵得整夜睡不着。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58ff362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52.png)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1. 教材概述本教材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教材,共包含多个课文和相关题。
教材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2. 课文内容该教材的课文主要涵盖了以下内容:- 介绍季节变化和天气现象;- 描写动物行为特点和生活性;- 讲述人物的生活经历和成长故事。
通过这些课文的研究,学生可以增加对季节、天气、动物和人物的了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并能够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描述。
3. 研究目标本单元的主要研究目标包括:- 学会识字,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能够用正确的语法表达自己的观点;- 培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知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逐步的研究和练,学生可以逐渐达到这些目标,并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综合素质。
4.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研究目标,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阅读课文并进行理解讲解;- 进行小组合作活动,例如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 组织写作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写作练;- 提供相关的研究资源,例如图片、视频等。
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研究效果和成绩。
5. 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研究表现进行评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式:- 日常表现评价,例如参与度、课堂作业完成情况等;- 书面测试评价,例如针对课文和相关知识的测试;- 口头表达评价,例如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发言能力评价。
通过全方位的评价方式,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发现问题,并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和指导。
6. 教材优势该教材的优势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知识点明确,易于理解和掌握;- 内容丰富多样,增加研究的趣味性;- 提供相关的练和题,巩固学生的研究成果;- 便于教师灵活安排教学活动。
通过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研究,提高课堂效果和研究效果。
以上是对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的简要分析,希望能够对教材的了解和使用有所帮助。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515fae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f7.png)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篇文章:《古诗三首》、《司马光》和《麻雀》。
这些文章在内容上既有古诗的韵味,又有故事的生动性,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在语言表达上,这些文章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学生通过理解和感悟来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于一些基本的语文知识也有一定的掌握。
但是,由于个体差异,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尽可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同时,学生对于古诗和文言文的阅读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老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能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提高阅读的兴趣和能力。
3.能够通过阅读和思考,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
4.能够通过朗读和复述,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2.重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提升。
3.难点:古诗和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2.问题教学法:通过提问和解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朗读教学法:通过朗读和复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括文章内容、图片、问题等。
2.教学素材:与文章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
3.教学用具:黑板、粉笔、课件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单元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老师通过PPT呈现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快乐读书吧:从前有座山》说课稿及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快乐读书吧:从前有座山》说课稿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339c080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2d.png)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快乐读书吧:从前有座山》说课稿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快乐读书吧:从前有座山》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是一篇民间故事,讲述了一个关于山、神仙和和尚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仙观念和佛教文化,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想象力。
课文内容丰富,情节曲折,富有戏剧性。
通过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山的高大、神仙的神奇和和尚的幽默。
课文语言简洁明了,易于理解,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韵律感,适合学生朗读和背诵。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于简单的民间故事能够进行自主阅读和理解。
然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对一些生僻词汇和传统文化概念产生困惑,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解释。
此外,学生对于故事的情节和角色可能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仙观念和佛教文化。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自主阅读和合作讨论,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特点,提高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民间故事的幽默和趣味性,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仙观念和佛教文化。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自主阅读和合作讨论,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特点,提高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阅读、合作讨论、教师讲解和学生展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卡片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山、神仙和和尚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和猜测故事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11fbf5ceff9aef8941e0687.png)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民间故事”为主题,包含《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牛郎织女(二)》3 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习作:缩写故事”“语文园地”和“快乐读书吧”。
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
本单元所选的 3 篇课文都是民间故事,篇幅稍长,语言比较平实。
教学本单元课文要以读为主,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概括课文内容,学习列小标题,发挥自己的想象,从而创造性复述课文。
本单元的“口语交际”是讲民间故事,讲清楚细节,在讲故事的时候可以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
“习作”是缩写故事,是对民间故事进行缩写,缩写的时候不要破坏故事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语文园地”可以通过分享、体会、背诵等多种形式交流、积累有新鲜感的语句和古诗,学会把相关情节说得更具体。
“快乐读书吧”则是通过读古今中外的民间故事,让学生感受民间故事的神奇魅力。
小学语文单元说明和教材分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小学语文单元说明和教材分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0942f7f1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0e.png)
小学语文单元说明和教材分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单元走进民间故事一、教材和丛书分析1.教材分析民间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创作并口头传播的文学作品,是前人留给我们的智慧结晶。
了解和学习民间故事,是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本单元选编了《猎人海力布》和《牛郎织女》两个民间故事,根据篇幅和教学需要,《牛郎织女》分成了两部分。
《猎人海力布》和《牛郎织女(一)》为精读课文,《牛郎织女(二)》为略读课文。
这两个世代相传的民间故事,主人公都是普通的劳动者,故事情节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充满浪漫色彩,表达了劳动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期盼与追求。
本单元还有“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等模块。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这是在小学中年级阶段“详细复述”“简要复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的要求,旨在让学生把故事讲得更生动,更有吸引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在《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的课后题、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栏目中都有相关练习,“交流平台”梳理总结了创造性复述故事的基本方法。
口语交际安排了“讲民间故事”的活动,旨在将学到的方法进行实践运用。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摘录、删减、改写、概括等方法简要地介绍故事,完成《猎人海力布》或其他民间故事的缩写。
教材在《猎人海力布》的课后题、《牛郎织女(二)》的学习提示中都提到了概括内容的要求,为缩写故事做了铺垫。
“快乐读书吧”向学生介绍并推荐中国民间故事以及欧洲、非洲等地的民间故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民间故事的特点,感受民间故事的乐趣。
阅读时可将“创造性地复述”和“缩写故事”两个要素加以实践运用。
2.丛书分析二、单元教学目标2.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抓住主要事件和情节,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人物形象,感受民间故事所表达的情感。
3.学习运用“增加一些合理的情节”“变换视角”“改变故事结构”等方法进行创造性复述;能以故事中人物的口吻,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讲故事。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优秀教案(共7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优秀教案(共7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1a44f74c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07.png)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优秀教案(共7课时)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主题是“民间故事”。
本单元共安排了7篇课文,分别是《猎人海里布》、《牛郎织女》(一)、《牛郎织女》(二)、《孟姜女哭长城》、《嫦娥奔月》、《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这些课文都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民间故事这一题材,他们大多已有所了解。
但在文本理解、情感体验、文化背景等方面仍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民间故事的韵味,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学会生字词,会用本课词语造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欣赏民间故事,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民间故事的韵味,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关爱他人。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学会生字词,会用本课词语造句。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课文,感受民间故事的韵味;学会欣赏民间故事,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民间故事的韵味。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提高合作能力。
4.情感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使他们学会关爱他人。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制作课文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2.生字词卡片:准备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3.相关资料:收集民间故事的资料,用于拓展学生视野。
4.教学录音:准备课文的教学录音,便于学生跟读、模仿。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5ab080d5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d0.png)
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各位老师大家好!接下来由我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交流第三单元的学习任务。
第三单元以“民间故事”为人文主题,包括两个语文要素,分别是:1.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2.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
先来看看本单元的整体要点。
一、单元整体要点梳理(一)单元要素整体分析语文要素是语文要素是:1.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2.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
看到这两个要素,你是否会思考:为什么用民间故事来学习“创造性的复述”?为什么用民间故事来学习“创造性地复述”?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明白两个点:第一,清楚什么是民间故事。
第二,什么是复述,或者五年级的创造性复述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
什么是民间故事呢?简单地讲,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以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于民间的故事。
这些故事源于生活的美好愿望,但不局限于生活的真实,大多情节夸张,充满幻想。
而这些民间故事,基于传播的特殊性,就是通过不断地“创造性复述”流传下来的。
甚至可以说,今天被整理成文字保存下来的民间故事,就是“创造性复述”的产物。
用民间故事来学习“创造性复述”,是“流传”民间故事的需要。
那么,复述又是什么?统编教材的复述是如何安排的?我们一起来回顾。
(二)“复述”要素前后勾联复述不单纯是阅读训练要素或者是表达训练要素,一方面,它是贯穿小学阶段的训练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方法,练习复述的目的是“使儿童深入理解文本,提高他们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和发展思维能力。
”另一方面,复述本身也是口语表达的重要的形式。
在部编版教材中,编者依据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特点,逐层递进地安排了不同的复述训练,如下表所示。
册序单元阅读要素二上第三单元儿童生活借助字词,尝试讲述课文内容。
二下第七单元改变借助提示(示意图、图片)讲故事。
三下第八单元有趣的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
四上第八单元古代故事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
五上第三单元民间故事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79f8d48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90.png)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三》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课以散文的形式,描绘了作者对家乡美好生活的回忆和对亲人的思念。
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生字词的学习、朗读感悟、课后作业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增强对家乡和亲人的感情。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完成课后作业。
但部分学生在朗读感悟方面仍有待提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鼓励。
此外,学生对散文的特点和情感表达可能还不够理解,需要教师通过实例进行讲解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认读和理解课中的生字词,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学生能够理解散文的特点和情感表达,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作者对家乡美好生活的回忆和对亲人的思念,培养对家乡和亲人的感情。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散文的特点和情感表达。
3.朗读感悟和课后作业的完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
2.朗读感悟法:通过反复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散文的语言美和情感表达。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提高学生的互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音乐资料。
4.课后作业布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音乐,引导学生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激发学生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散文的语言美和情感表达。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适时停顿,解释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家乡和亲人的感情。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c636d7e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9c.png)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反思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主题是“民间故事”,包含了《麻雀》、《牛和鹅》、《猎人海力布》三篇课文。
这一单元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欣赏民间故事的魅力,学会通过人物、情节、环境等来理解故事的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民间故事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理解故事深层含义、欣赏故事魅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此外,部分学生对民间故事的兴趣不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激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情节。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会欣赏民间故事的魅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民间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使其感受到民间故事所传递的正能量。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情节。
2.教学难点:欣赏民间故事的魅力,理解故事中所传递的正能量。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课文内容,了解学生学情,准备相关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故事大意,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民间故事,激发学生对民间故事的兴趣,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关注主要人物和情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操练(15分钟)教师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回答,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本节课故事的理解和感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完整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完整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017b3bba8114431b90dd8b9.png)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教材分析:本组教材编排了4篇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的说明文,《鲸》和《松鼠》介绍了有关动物的一些知识,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新型玻璃》介绍了一些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以使学生感受科学技术的神奇和威力;《假如没有灰尘》揭示了科学家们的重大发现,阐释了灰尘与人类的重要关系。
教学本组课文不但要让学生了解课文所告诉我们的科学知识,还要让学生了解作者在写作中所运用到的各种说明方法。
二、学情分析本组课文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的说明性文章。
重点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
在导语部分即提出要求,在课文学习中主要通过课后思考题让学生了解本课的说明方法,在口语交际、习作中则尝试让学生应用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在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里让学生归纳本单元所用的说明方法。
通过这一条明晰的线索串起各部分的学习内容,全面推进学生的各项语文能力。
三、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23个生字,会写18个生字和词语盘点中所出现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4.了解松鼠的习性特点。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3.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5.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介绍的5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6.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的方法。
四、单元重难点:1.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2.了解说明的方法,体会作者怎样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五、教具远程教育资源、教师与学生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课件等。
六、单元课时安排:教学本组教材约用11课时。
1.《鲸》…………………………2课时2.《松鼠》………………………1课时3.《新型玻璃》…………………2课时4.《假如没有灰尘》……………1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回顾与拓展………………………2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快乐读书吧:从前有座山》教案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快乐读书吧:从前有座山》教案及反思(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7f6364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e2.png)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快乐读书吧:从前有座山》教案及反思(教案)一. 教材分析《快乐读书吧:从前有座山》是一篇民间故事,讲述了一个山上有座寺庙,寺庙里有个小和尚,他非常勤奋努力,每天早起晚睡,打扫卫生,念经拜佛。
他的故事感动了上天,上天派来了神仙,神仙为了考验小和尚,变成各种形态的人和动物,小和尚都一一度化,最终成了佛祖的弟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勤奋努力,就能获得成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民间故事这种体裁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上可能会存在一些困难,如对一些佛教名词的理解,对故事深层意义的把握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所传达的价值观。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故事内容,了解佛教的基本概念,理解故事所传达的勤奋努力的价值观。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表演等形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阅读,勤奋努力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故事内容的把握,理解故事所传达的价值观。
2.难点:对佛教名词的理解,对故事深层意义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故事内容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故事。
2.教材:准备《快乐读书吧:从前有座山》的文本,供学生阅读。
3.小组活动准备:分组,确定小组长,准备好小组讨论的道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故事封面,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主题。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故事,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故事,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4.巩固(10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故事中的佛教名词和深层意义,教师巡回指导。
5.拓展(10分钟)学生表演故事,其他学生观看并评价。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故事内容,强调故事所传达的勤奋努力的价值观。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四单元教材分析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四单元教材分析集体备课](https://img.taocdn.com/s3/m/31c5adb9daef5ef7ba0d3c64.png)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一、本单元主题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民间故事,口耳相传的经典,老百姓智慧的结晶”这个主题编排。
主要由《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和《牛郎织女(二)》三篇文章组成。
目的是让同学们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能够创造性地复述民间故事;提取主要信息,编写故事。
二、本单元重点1.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本单元的三篇文章都是民间传说,都是通过具体的故事情节来体现人物特点的。
如《猎人海力布》一文中,通过“救小白蛇”“要宝石”“听鸟语”“劝乡亲”“变石头”这几个故事体现出海力布善良、勇敢、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优秀品质。
《牛郎织女(一)》则通过详细介绍牛郎认识织女的过程,表现出牛郎心地善良、吃苦耐劳的特点以及织女心灵手巧、渴望自由的美好愿望。
《牛郎织女(二)》通过描述织女跟王母娘娘抗争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体现出王母冷酷自私、凶恶霸道的特点以及织女渴望自由的真情和勇敢。
2.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我们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创造性地复述。
我们可以换一种人称,可以对故事情节进行“添油加醋”,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还可以大胆想象,续编故事。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一、本单元主题本单元围绕“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个主题编排。
主要由《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圆明园的毁灭》以及《冀中的地道战》这四篇文章组成。
目的一是通过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培养学生如何在叙述中,详略得当地来表达情感。
二、本单元重点1.通过不同形式来表达相同的情感。
本单元的4篇文章虽然形式不同,但是都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
如《古诗三首》中,陆游、林升、龚自珍三位诗人分别通过对愿望的描写、对现实的描绘、对统治者的希望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忧国忧民、想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操;《少年中国说》则通过介绍中国与少年的关系以及少年前途光明、远大来点明中国也一定会在少年的建设中变得更强大的爱国情感;《圆明园的毁灭》则是通过回忆圆明园的盛况来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感;《冀中的地道战》通过介绍抗日战争中,冀中的地道,展现出冀中人民的智慧及对侵略者的反抗。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2cbf8bd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e1.png)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包含了《草原》、《枫桥夜泊》、《长相思》三篇课文。
这一单元的课文内容以描写自然风光和表达作者情感为主题,通过优美的文字和丰富的想象力,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作者内心的情感。
同时,这一单元的课文难度适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也在逐步提高。
然而,由于年龄特点,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学生对大自然的美丽和情感的表达有一定的认识,但需要通过课文的学习,进一步深化理解和感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丽,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掌握。
2.对课文的大意理解和作者情感的把握。
3.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世界。
2.情感教学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教案。
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乐、视频等资料。
3.生字词卡片。
4.作业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音乐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大意。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生字词,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操练(15分钟)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通过朗读、游戏等方式,巩固生字词的记忆。
人教部编五年级上语文第三组教材分析
![人教部编五年级上语文第三组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6fceceabd64783e08122b27.png)
人教部编五年级上语文第三组教材分析【教材分析】1.单元主题。
本单元以“民间故事”为主题,包含《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牛郎织女(二)》3 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习作:缩写故事”“语文园地”和“快乐读书吧”。
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
本单元所选的 3 篇课文都是民间故事,篇幅稍长,语言比较平实。
教学本单元课文要以读为主,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概括课文内容,学习列小标题,发挥自己的想象,从而创造性复述课文。
本单元的“口语交际”是讲民间故事,讲清楚细节,在讲故事的时候可以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
“习作”是缩写故事,是对民间故事进行缩写,缩写的时候不要破坏故事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语文园地”可以通过分享、体会、背诵等多种形式交流、积累有新鲜感的语句和古诗,学会把相关情节说得更具体。
“快乐读书吧”则是通过读古今中外的民间故事,让学生感受民间故事的神奇魅力。
《猎人海力布》是一则在内蒙古自治区流传的民间故事,故事描写了善良、诚实的海力布,为了拯救乡亲们的生命,不惜自己变成一块石头。
人们因此世世代代纪念他。
这则故事虽然篇幅较长,但语言通俗易懂,围绕海力布“舍己救乡亲”的中心事件,层层铺垫,寓理寓情于故事中,给人强烈的感染和教育。
从教材本身看,本课有以下特点:一是课题表明写人;二是情节生动,语言通俗易懂;三是想象力奇特丰富。
到本学期为止,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通过预习,了解文章大意,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对学生自学能力的检测,在检测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虽然掌握了一些理解词语的方法,但文章的关键词语,教师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辨析、理解与运用,进一步提高他们掌握字词的能力,以及借助词语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课堂重点训练的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要借助语言训练,初步掌握品读重点词句,感受文字背后情感的能力,继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报告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792884d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4d.png)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报告本报告旨在对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关评估和建议。
教材内容概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课文:包括课文阅读、课文理解和课文背诵,涵盖了各种不同主题和文体的文章。
- 词汇:通过词汇研究和拓展,帮助学生扩充词汇量。
- 语法:教授基本语法知识和句型运用,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文本并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 写作练:通过各种写作任务,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技巧和创造力。
教材优点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具有以下优点:- 多样性:教材内容涵盖了不同主题和文体的文章,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 渐进性:教材内容设计有层次和顺序,能够满足学生不同的研究需求和能力水平。
- 实用性: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技能,能够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教材改进建议为了进一步提高教材的质量,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增加互动性:在教材设计中加入更多的互动环节,促使学生积极参与研究过程。
- 引入实例:通过引入实际案例和具体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 增加拓展活动:提供一些额外的拓展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同时培养创造性思维。
结论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是一份优秀的教材,通过其多样性、渐进性和实用性,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研究和提高语言能力。
然而,为了进一步提高教材的质量,建议增加互动性、引入实例和增加拓展活动。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研究效果,还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研究需求。
以上是对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的分析报告,希望对相关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本单元为“故事集锦”主题单元,包括成语故事、文学故事、民间故事、寓言故事。
成语故事和寓言故事重在说理,文学故事和民间故事重在赞人。
《成语故事》由3个成语故事组成,均由古籍故事改编而来,介绍了成语的来源及寓意。
《推敲》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与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的故事,表现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嫦娥奔月》叙说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免于百姓受害,吃了长生不老药升天奔月的事,意象优美、情节动人,人物的形象在情节展开的过程中表现得栩栩如生。
《读书莫放“拦路虎”》是学生初次接触的一篇自读课文,旨在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伊索寓言》选择了三则意蕴丰厚的寓言,情节紧凑,语言生动传神,发人深省。
每则寓言都以一句训诫作结,具有画龙点睛之效。
与之呼应,设立“我读书,我快乐”栏目,简介全书内容,扩大阅读面。
《习作3》是观察习作,重点训练如何观察,并将观察顺序和写作顺序相结合。
《练习3》共安排5项内容,有语文与生活、写好钢笔字、诵读与感悟、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
其中语文与生活和口语交际是训练重点。
“语文与生活”这道题需要学生领会李玉和这段唱词的弦外之音。
“诵读与积累”让学生诵读与积累的是散文《幸福》。
“写好钢笔字”继续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学写毛笔字”练习写虎字头和病字旁两种偏旁的写法。
二、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
单元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画龙点睛》,讲述推敲、嫦娥奔月及寓言故事,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学会本单元的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绿线内的字只要求会认读;
3、会用“即使……也……”造句。
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感悟“推敲”的益处,养成“推敲”的习惯。
4、学会默读,读中感悟、以读代讲。
通过多形式地读,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明理,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5、学会朗读成语故事、寓言故事。
通过感知大意、分析形象、揭示寓意、拓展想象,使学生感知形象,感悟道理,受到启发。
6、认真观察后写一篇以“秋天的树叶”为题的习作。
通过习作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弄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加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2、《推敲》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故事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感悟“推敲”的益处,养成“推敲”的习惯。
3、《嫦娥奔月》要引导学生在读悟的过程中充分感受人物的外在表现,进而走进其丰富的内心世界,获得情感的陶冶与心灵的震撼。
4、《读书莫放“拦路虎”》侧重自读,指导学生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明理,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5、《伊索寓言》引导学生分析形象、揭示寓意、拓展想象,使学生不但感受寓言的形象,感悟寄托的道理,还要从中获得教益。
导读《伊索寓言集》。
四、每篇课文的训练点训练点
《成语故事》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成语的理解。
三则故事分别通过语言、动作、对事物的客观描述来叙述故事,学习这些不同的表现方法。
《推敲》感悟“推敲”的益处,抓住课后训练及文中的字词,学会换词方法,养成“推敲”习惯。
《嫦娥奔月》通过想像感悟文章的意境美,人物美,培养思维能力、想像能力、表达能力。
《伊索寓言》比较阅较《狐狸和乌鸦》与《蝉和狐狸》,体会蝉的智慧之处。
《习作3》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五、单元内容:
《成语故事》《推敲》《嫦娥奔月》
《读书莫放“拦路虎”》《伊索寓言》
习作三练习三
六、单元总课时:
12—13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