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高二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素材 专题八 苏幕遮碧云天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周邦彦《苏幕遮》
词的下片解析
要点一
总结词
描绘了梦境中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渴望和无奈。
要点二
详细描述
下片“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 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中,作者通过描绘 梦境中的场景,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和无奈。他黯然伤神 的乡魂,追逐着飘荡的旅思,夜夜无法入睡,除非有好梦 相伴。明月高楼他独自一人倚靠,酒入愁肠化作相思之泪 。这些描绘生动地展现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意象的运用
意象丰富
作者通过丰富的意象,如“碧云天” 、“黄叶地”、“秋色连波”等,营 造出秋天的美丽和寂寥,使读者感受 到秋天的氛围。
意象的象征意义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秋天的景色,还 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如“秋色连波 ”象征着秋天的连绵不断和深远,表 达了作者对秋天的感慨和思考。
语言的精炼
语言优美
文化传承
通过对《苏幕遮》等经典 文学作品的传承和学习, 现代人可以更好地了解和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05 《苏幕遮》的教学实践
教学方法建议
情境创设
通过多媒体手段,如图片、音乐、视频 等,营造《苏幕遮》所描述的场景,帮
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意。
小组合作探究
分组讨论《苏幕遮》的主题、意境、 表现手法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
近现代评价
近现代以来,《苏幕遮》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更加 稳固,被视为中国文学的瑰宝之一。
对现代人的启示
01
02
03
情感表达
通过对《苏幕遮》的学习, 现代人可以学会更加细腻 地表达情感,提高情感沟 通对现代人的审美意识 产生影响,使人们更加注 重对美的追求和欣赏。
当时的政治环境相对稳定,社会秩序良好,为文学艺术的发 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人们对于 文化艺术的需求和欣赏水平的提高。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课件:《苏幕遮_碧云天》(范仲淹)
调的意味,而主人公羁泊异乡时间之 久与乡思离情之深自现。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表面上看,好象是说乡思旅愁也有消除的时 候,实际上是说它们无时无刻不横梗心头。说 “除非”,足见只有这个,别无他计,言外之 意是说,好梦作得很少,长夜不能入眠。这就 逗出下句:“楼高休独倚。”
上阕
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意境壮
丽阔远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碧云天,黄叶地
两句先写天再写地,由 高而 低,一俯一仰。
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展现出一派长空 湛碧、大地澄黄的高远境域,意境阔远,
无写秋景经常出现的衰飒之气。
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化用 这两句,改为“碧云天, ”。
• 它一方面显示了词人胸襟的广阔和对 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反过来衬托了离 情的可伤,另一方面感情低徊婉转, 而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柔而有骨, 深挚而不流于颓靡。
总结全词
借景抒情,境、景与情的高度统一
• 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写乡思离愁 的词,往往借萧瑟的秋景来表达,但这首 词却反其道而行之,它的特殊性在于阔远 之境、浓丽之景与深挚之情的统一。这一 方面显示了词人胸襟的广阔和对生活对自 然的热爱,反衬离情的可伤,另一方面感 情低徊婉转,而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柔 而有骨,深挚而不流于颓靡。
端起酒来浇去心头的愁苦,可是却化作了滴滴 相思的眼泪。
上阕所 写秋景 选择了 哪些意 象? 具有怎 样的意 境?
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五、品读上片,回答:
• 1、找出词的一二两句中所写的意象,说出 意象所显示的特点。
《苏幕遮·碧云天》原文及赏析
《苏幕遮·碧云天》原文及赏析导语:《苏幕遮·碧云天》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词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以及中学语文教科书。
这是一首描写羁旅乡愁的词。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苏幕遮·碧云天》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参考!《苏幕遮·碧云天》原文碧云天,黄叶地,秋*连波,波上寒*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苏幕遮·碧云天》翻译碧云飘悠的蓝天,黄叶纷飞的大地,秋景连绵*中水波,波上弥漫苍翠寒*。
群山映斜阳蓝天连*水。
芳草不谙人情,一直延绵到夕阳照不到天边。
默默思念故乡黯然神伤,缠人的羁旅愁思难以排遣,除非夜夜都做好梦,在好梦中才能得到片刻安慰。
不想在明月夜独倚高楼望远,只有频频地将苦酒灌入愁肠,一杯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苏幕遮·碧云天》注释⑴苏幕遮:词牌名。
宋代词家用此调是另度新曲。
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
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
⑵波上寒*翠:*波之上笼罩着一层翠*的寒*。
*本呈白*,因其上连碧天,下接绿波,远望即与碧天同*。
正所谓“秋水共长天一*”。
⑶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意思是,草地绵延到天涯,似乎比斜阳更遥远。
“芳草”常暗指故乡,因此,这两句有感叹故乡遥远之意。
⑷黯乡魂:因思念家乡而黯然伤神。
黯,形容心情忧郁。
语出*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⑸追旅思(sì):撇不开羁旅的愁思。
追,追随,这里有缠住不放的意思。
旅思,旅居在外的愁思。
思,心绪,情怀。
《苏幕遮·碧云天》赏析这首词抒写了羁旅乡思之情,题材基本上不脱传统的离愁别恨的范围,但意境的阔大却为这类词所少有。
上片写秾丽阔远的秋景,暗透乡思。
起手两句,即从打出落笔,浓墨重*,展现出一派长空湛碧、大地橙黄的高远境界,而无写秋景经常出现的衰飒之气。
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化用这两句,改为“碧云天,黄花地”,同样极富画面美和诗意美。
苏幕遮(碧云天)-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苏幕遮(碧云天)-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一、课程目标
•了解唐代诗人温庭筠的诗作《苏幕遮(碧云天)》
•熟悉诗歌的韵律和表达方式
•培养学生对唐诗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
•诗歌朗读和解读
•诗歌鉴赏与讨论
•诗歌欣赏和写作
三、教学过程
1. 朗读诗歌
首先,教师给学生朗读唐代诗人温庭筠的诗作《苏幕遮(碧云天)》,让学生听诗声、领悟诗意。
2. 了解诗歌背景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苏幕遮(碧云天)》诗歌的创作背景,并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歌的含义。
3. 鉴赏和讨论
接着,教师带领学生鉴赏《苏幕遮(碧云天)》诗歌,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用词和意境等方面,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4. 诗歌欣赏和写作
最后,教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欣赏所学的唐诗,写出自己的感悟和心得。
四、作业布置
1.朗读《苏幕遮(碧云天)》诗歌,并提出自己的诠释。
2.鉴赏并分析一首唐诗,写出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3.用自己的话诠释“碧云天”。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堂课程的教学,学生们进一步熟悉了唐诗的韵律和表达方式,培养了自己的欣赏能力,并加深了对诗歌文化的理解。
同时,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表达,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苏教版-语文-高二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学案 专题八 苏幕遮(碧云天) 天仙子
第二板块苏幕遮(碧云天)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对应学生用书P66 一、字音识记1.黯.乡魂(àn) 2.追旅思.(sì)3.空记省.(xǐnɡ) 4.池上暝.(mínɡ)5.苒.苒(rǎn) 6.渺邈.(miǎo)7.颙.望(yóng) 8.正恁..凝愁(zhēnɡ)(nèn)二、词语释义1.黯乡魂...:因思念家乡而黯然销魂。
黯,愁苦的样子2.追旅思...:羁旅的愁思缠扰不休。
追,追随,纠缠3.伤流景..:如流水般消逝的光景4.往事后期....空记省..往事后期:以往的欢情,以后的期约记省:记得清楚5.沙上并禽池上暝.:天黑,日暮6.对潇潇..:形容雨势急骤7.渐.霜风凄惨..渐:旋,又凄惨:寒冷逼人8.关河..冷落:关口和渡口,此处泛指江山9.是处红衰翠减......是处:到处红衰翠减:红花枯萎,绿叶凋零10.苒苒物华....休苒苒:茂盛的样子。
一作“冉冉”,缓慢移动的样子物华:岁时的风物11.望故乡渺邈..:渺茫而又遥远12.叹年来..踪迹:近年来。
这里有“长久”的意思13.何事苦淹留..:久留14.想佳人、妆楼颙望..:举头凝望15.争.知我:怎16.正恁凝愁...恁:如此凝愁:忧愁凝结不解三、名句背诵1.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2.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3.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4.沙上并禽池上暝。
云破月来花弄影。
5.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6.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对应学生用书P66苏幕遮(碧云天)整体感知一、作者简介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
宋真宗进士。
庆历三年(1043)七月,授参知政事,主持庆历改革,因守旧派阻挠而未果。
次年罢政,自请外任,卒谥文正。
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成就亦斐然可观。
【创新设计】高中语文 专题八 破阵子 春景课件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以低徊婉转的笔触,抒写了羁 旅相思的情怀。词的上阕写浓丽阔远的秋景,暗透乡思;下听)全词将作者慨叹年老位 卑、前途渺茫之情与暮春之景有机地交融在一起,工于炼字, 体现了张词的主要艺术特色。
(4)逆反联想: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代王维 《使至塞上》)。“孤烟”的淡色与“落日”的彩色,“直”的 劲拔与“圆”的柔美,形成一种奇特的视觉效果,诗画结合, 绘景开阔鲜明,气势雄浑,成为千古名句。
(5)因果联想: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 夜,润物细无声”(唐代杜甫《春夜喜雨》)。这里由果推因,春 雨好在哪里,一是“知时节”,她体贴人意,知晓时节,在人 们急需的时候飘然而至,催发生机。二是默默奉献,在苍茫的 夜晚,随风而至,悄无声息,滋润万物,无意讨“好”。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写人,全篇用白描手法及清新明快 之笔触,描绘春光之明媚与少女之纯洁可爱。学习时,可结合 全篇,从人称、文脉、语辞、写作手法等角度鉴赏下片的妙 处。 《踏莎行》(候馆梅残) 这是一首情深意远、柔婉优美的作品,词的上片写游子远 去,下片写闺妇怀人,其中心意旨在于表现天涯游子的离愁。 学习时应注意了解把握词作主要运用的四种艺术手法:以乐写 悲、托物兴怀,实中寓虚、富于联想,化虚为实、巧于设喻, 逐层深化、委曲尽情。学习时,也可从中任选一种艺术手法, 结合作品鉴赏分析。
晏殊之高远、欧阳修之疏俊,皆被后辈雅词作家所景仰和 承继。而继晏、欧令词而起的柳永慢词,在内容上以羁旅行 役、离情别绪为主要题材,在形式上善铺叙,能点染,有层 次,有波澜,进一步丰富了宋词的体制,开拓了宋词的内容范 围和表现领域。与柳永齐名的张先,更是以“韵高”为胜。这 种小令、慢词并驾齐驱、双峰并峙的局面和以“韵高”为上的 艺术品格和追求,既丰富了北宋前期词坛,又为“格高韵远” 的北宋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苏教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第八专题 《天仙子 八声甘州》 同步测试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天仙子八声甘州》同步测试一、语段阅读(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苏幕遮·怀旧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1.通常情况下,烟霭都是白色,在这首词里作者写“寒烟”却着一个“翠”字,对此应作如何理解?答:答案:烟霭本呈白色,但由于上连碧天,下接绿波,远望即与碧天、绿波同色而难辨,着一“翠”字,正与王勃的“秋水共长天一色”有异曲同工之妙2.赏析这首词在摄取景物上的特点,并探究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答:答案:他人抒写羁旅愁思,往往摄取萧瑟的秋景来表达,范仲淹却反其道而行之,摄取阔远而艳丽的景物来表达这一方面显示了词人胸襟的开阔和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另一方面,又使下片所抒之情柔而有骨,挚而不颓(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3~4题八声甘州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3.上片用“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有什么作用?答:答案:上片结句“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有三重作用:一是以江水无情对比游子的深情;二是以浩渺江水暗示游子悲愁之深度和厚度,三是为下片抒情作准备4.简析“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意境答:答案:遥想佳人在妆楼上天天盼我回家,多少次看到江边驶回的船帆,还以为是我的归舟呢从想像对方思念自己的情景落笔,进一步深化了自己的盼归之情二、语言运用5.请你拟一副欢度2011年春节的对联,要求:符合对联的格式,上下联均为七个字,须在对联中嵌入“兔”字答:答案:示例:月里嫦娥舒袖舞,人间玉兔报春来虎振雄风留浩气,兔迎盛世蔚新春6.人肉搜索一般是指通过众多网友的力量,每个遇到困难的人提出问题,而有这方面知识或者线索的人就对其解答、分析,可以说是一种问答式搜索当然人肉搜索也带来一些问题,请你拟两点反对人肉搜索的理由(1)(2)答案:(1)人肉搜索会侵犯个人的隐私权(2)网上有些信息未必准确,人肉搜索缺少公信力一、基础考查1.下列词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舌苔(tái)雕鞍(ān)荏苒(rǎn)正恁凝愁(nèn)B.莎草(shā)游冶(yě)颙望(yónɡ)追旅思(sì)C.候馆(hòu)小倅(suì)潇潇(xiāo)雨横风狂(hènɡ)D.迢迢(tiáo)记省(xǐnɡ)渺邈(miǎo)摇征辔(pèi)解析:选DA.苔—tāi;B.莎—suō;C.倅—cuì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离愁柔肠物华肝肠寸断B.清明凝愁佳人廷院深深C.采桑水调苹芜黯然销魂D.逢迎凄残栖息登高临远解析:选AB.庭院深深;C.平芜;D.凄惨3.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1)黯乡魂:(2)追旅思:(3)流景:(4)物华:(5)颙望:(6)恁:(7)争:答案:(1)因思念家乡而黯然销魂黯,愁苦的样子(2)羁旅的愁思缠绕不休追,追随,纠缠(3)如流水般消逝的光景(4)岁时的风物(5)举头凝望(6)如此(7)怎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炒楼号并非什么新鲜招数,可地产商却屡试不爽,个中原因实在值得深思如此看来,对楼市乱象的监管力度还有待加强B.近年来,我国的极端天气频繁出现尤其在冬季,每当暴风雪袭来,高速公路受阻,路政部门为了确保交通畅通,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C.荣国府的李纨自从丈夫贾珠夭亡之后,便被沉重的精神枷锁折磨得如同槁木死灰一般,在这个典型的封建贵族世家中,俨然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人D.如果说,熙丰变法还是旨在解决国家社会问题,元祐更化则治丝而棼其后,哲宗亲政,对旧党以牙还牙而变得变本加厉解析:选B A项,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B项,指做坏事时任何极端的手段都使得出来C项,枯槁的树干和火灭后的冷灰比喻心情冷淡,对一切事情无动于衷D项,理丝不找头绪,结果越理越乱比喻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对头,反而使问题更加复杂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强调,要进一步做好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最大限度确保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鼓励到农村学校任教,最大限度提高免费师范毕业生的就业B.温家宝总理说,在我的印象中,邓小平同志曾多次谈到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的观点,并把这些观点作为判断我们党一切工作顺利开展的根本标准C.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重要论断完全抓住了我们治党治国的根本D.面对过去五年浙江经济交出的成绩单,省长吕祖善最得意的并非各种统计数字多年连续位居全国前列,而是在全国各省中,浙江省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解析:选DA.(动宾)搭配不当,“提高”与“就业”不能搭配,可改“就业”为“就业率”B.不合逻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与“顺利开展”不能对应可改“顺利开展”为“成败得失”C.结构混乱,“提出”“论新”是一个句子“论断”“抓住”“根本”是一个句子,两个句子应分开陈述,或者变前一个句子为偏正短语,可在“提出”的后面加上“的”二、文言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送徐无党南归序欧阳修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而已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也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修于身者,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事矣,不见于言可也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见于言,亦可也孔子弟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语者矣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予读班固艺文志,唐四库书目,见其所列,自三代秦汉以来,著书之士,多者至百余篇,少者犹三四十篇,其人不可胜数;而散亡磨灭,百不一、二存焉予窃悲其人,文章丽矣,言语工矣,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也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而忽然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东阳徐生,少从予学为文章,稍稍见称于人既去,而与群士试于礼部,得高第,由是知名其文辞日进,如水涌而山出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选自《居士集》)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而已一:都B.不见于言可也言:著作C.予窃悲其人悲:悲痛D.稍稍见称于人稍稍:渐渐解析:选C悲:为……而悲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所以为圣贤者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而已冰,水为之而寒于永C.而散亡磨灭惑而不从师D.亦因以自警焉因坐法华西亭解析:选C而,却A.…的原因/用来…的方法;B.到/比;D.因此/由于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感慨于当时学者“立言传世以求不朽”的世风,强调了“修身为本,精神不朽”观点,具有振聋发聩的警示作用B.颜回无甚功和言,竟然受当世和后世如此推崇文章以此为例,有力地说明了君子务本,修身立德,精神不朽的道理C.文中用“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来比工丽文辞,意在说明立言是能传世永存的,尽心于文字是可悲的D.文末“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一句,意味深长,增添了劝诫的力量,更激励人自省自醒答案: C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而忽然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答案:方其用心与力之劳 / 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 / 而忽然以死者 / 虽有迟有速 / 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 / 夫言之不可恃也 / 盖如此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译文:(2)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译文:答案:(1)由颜渊能够永存不朽的原因来看,固然不是凭借他的功业,更不必说是著作吧?(2)我想挫减你的锐气,勉励你树立求学之道,因此在你南归之时赠送此文给你参考译文:各种草木鸟兽被归类为“物”,而世间众人被归类为“人”,他们生存在世时虽有分别,然而到了死亡时却很相同,全部也都变到腐朽、消亡殆尽的地步而圣贤身处世人之中,他们也需要面对这种生死变化,然而却和各种事物及世人有分别——他们能在精神、功业上永垂千古,时间再久也能够留存圣贤能够长存不朽的缘故,就在于他们建立德行、功业或著作了一个人能努力修炼个人操守的话,一定能有所成就;若要建立个人功业,却是受社会情况限制;若要行文传世的话,则被个人天赋所约束有些人能建立功业,却未必有著作留下看《诗》、《书》、《史记》等著作所记,当中有多少人是善于著作的呢?至于有高尚德行的人,更未必能建立功业,又有著作传世的了孔子的弟子中,有能建立功业的,有能著书立说的就以颜渊为例,他独居穷宅时挨饥受冷;在与人相处时又整天沉默寡言,旁人也许以为他愚笨无能然而当时孔门中众多弟子都极其尊重颜渊,无人敢与他相比就是后世千百年来,也没有人在德行上能胜过颜渊由颜渊能够永存不朽的原因来看,固然不是凭借他的功业,更不必说是著作吧?我曾读《汉书·艺文志》、唐《四库书目》等著作,见当中列举上古至今有著作流传的文人,其作品有多至百余篇,也有少的约三四十篇然而文人虽多不胜数,大部分的作品却已随时间而散失消亡,至今只存留百分之一二而已我悲叹这些作者,他们的文章虽然华丽,但好像花木被风飘散,鸟兽鸣叫掠过耳边一样,只得短暂停留人间他们创作时竭尽心力,这又和世人为生活忙忙碌碌有何分别呢?而且最后也或早或迟地面对死亡,他们的情况和草木、鸟兽、世人一样,全部归于泯灭消失,可知道“立言”实在是不能够依靠的现今追求学问的人,他们全部羡慕古代圣贤能够名声不朽,可是只懂用一辈子功夫在著述文字方面,那真是可悲的了!你(徐无党)从小便跟随我学习,写的文章,已经颇得别人称赞学成后,又在礼部应考科举;名列前茅,从而名声显著人前你的文章日渐进步,有一种如泉水涌出山间的气势不过,我希望借本篇文章挫一挫你的锐气,和勉励你求学之道,因此在你南归之时赠送这篇文章给你同时,我自己相当喜爱为文写作,因此也用本文来警示自己一番三、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1~12题蝶恋花·春暮李冠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桃杏依稀香暗渡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11.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一句中的“闲”字用得好,好在哪里?答:答案:伤春暮、怀人“闲”字写出词人一副随意举步、漫不经心的样子,含有排遣内心某种积郁的用意12.沈谦《填词杂说》赞《蝶恋花》“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句,以为“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俱不及你同意吗?说说你的看法答:答案:同意这两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写出了春天夜晚清新淡雅朦胧的景象,如此美景更能勾起人的相思之情而“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只从视觉方面写出景物的动态美四、语用创新13.阅读下面的文字,在横线上各补上合适的语句,要求符合语境三只蝴蝶三只蝴蝶飞到一支燃烧的蜡烛附近,想要探究火的特征一只蝴蝶首先朝蜡烛飞去,回来后它说:“火是发光的”另一只蝴蝶飞得离火焰更近一些,结果它飞回来说:“火是燃烧的”第三只蝴蝶飞得更近,消失在火中,再也没能回来它知道了它想知道的一切,但它已经不能把它知道的一切告诉大家了我们的生活也经常如此:答案:一只翅膀被烧焦了知道的不说,说的不知道(符合语境也可)14.同学们,你注意过私家车车尾的标语、标贴了吗?从早期“熊出没,注意”的安全告诫,到如今“别跟着我,我也迷路了”“我慢我量小,你快你飞去”,以及与之相配的滑稽、俏皮的卡通图像,引来了众多车主的跟风你喜欢这样的个性车贴吗?你如何看待“车尾文化”的悄然兴起?请发表看法,阐述观点(80字左右)答:答案:喜欢或不喜欢均可阐述观点言之成理即可示例:喜欢车尾的标贴反映了车主的个性化创造,是他们在有限空间中的自由发挥和创造,是这个崇尚个性的时代在生活中的投影;车尾的标贴还能带给人以快乐,拥堵的交通、狭小的车厢容易让人烦闷,看到前车车尾的标贴能让人会心一笑,也有利于消除人与人的隔阂;另外,它还有警示作用,让我们多一份小心,多一份安全。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修:苏幕遮(碧云天)教案【4】
周邦彦《苏幕遮》教案【原文】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学习目标】1、感受诗词创造的意象和丰富意境,品味诗意。
2、了解作者,体会词中作者的情感。
3、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作者】周邦彦(1056-1121):中国北宋词人。
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漂水县等。
他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
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
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
长调尤善铺叙。
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
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
有《清真居士集》,后人改名为《片玉集》。
【赏析】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段落极为分明。
第一句起写静境,焚香消暑,取心定自然凉之意,或暗示在热闹场中服一副清凉剂,第二句写境静心也静。
三、四句写静中有噪,“鸟雀呼晴”,一“呼”字,极为传神,暗示昨夜雨,今朝晴。
“侵晓窥檐语”,更是鸟雀多情,窥檐而告诉人以新晴之欢,生动而有风致。
“叶上”句,清新而又美丽。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则动态可掬。
这三句,实是交互句法,配合得极为巧妙,而又音响动人。
是写清圆的荷叶,叶面上还留存昨夜的雨珠,在朝阳下逐渐地干了,一阵风来,荷叶儿一团团地舞动起来,这像是电影的镜头一样,是有时间性的景致。
词句炼一“举”字,全词站立了起来。
动景如生。
这样,我们再回看一起的“燎沉香,消溽暑”的时间,则该是一天的事,而从“鸟雀呼晴”起,则是晨光初兴的景物,然后再从屋边推到室外,荷塘一片新晴景色。
再看首二句,时间该是拖长了,夏日如年,以香消之,寂静可知,意义丰富而含蓄,为下片久客思乡伏了一笔。
下片直抒胸怀,语词如话,不加雕饰。
己身旅泊“长安”,实即当时汴京(今开封)。
周邦彦本以太学生入都,以献《汴都赋》为神宗所赏识,进为太学正,但仍无所作为,不免有乡关之思。
苏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读《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 苏幕遮(碧云天)》公开课教案_2
范仲淹《苏幕遮》教学设计一、三维目标1.通过诵读技巧的指导,让学生更深切体会作品的情感2.通过揣摩词的语言,体会词的意蕴,培养学生的想像力二、教学重点1.朗读指导2.揣摩语言,体会意境,体会作者情感三、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四、教学设想1.本篇属于选修的诗歌部分,诗词鉴赏历来强调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这就是要深入吟咏和诵读,在教学中一定要抓住诵读,让学生在这一方法体会诗中的节奏,体味诗歌的意境,领会诗的文旨和意味。
2.在比较中学习也是一个重要的方法,它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扩大知识面因此,教学中选择了周邦彦的《苏幕遮》进行比较,加深对本词情感的把握五、过程与方法1.合作学习,把握词的内容,揣摩词中的意象,体会意境2.探究与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赏析词的语言,探究词是如何做到内容与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3.吟诵,“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有什么样的感情,就有什么样的语言节奏和音韵,通过诵读“进入角色”,深切体会词中的情感六、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作为政治家的阔达襟怀,今天我们学习他的《苏幕遮》,在这样一首羁旅思乡的诗歌中,体会铁汉柔情。
二、研读文本(一)诵读初步感知请学生结合课下注解自由朗读5分钟,尽量能背诵下来(老师提示朗读要求) 点拨:诗是“直觉”的艺术,因此“朗读”是诗歌审美的第一要义朗读不是机械的读,而是要美读,也就是体会诗人情感,要读出感情,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得抑扬顿挫,有声有色a、注意句内节拍,联末韵脚;b、词大多是参差不齐的长短句组成,缓急要处理好;c、揣摩作品中词句声音上的情感色彩和作者情绪的变化,在缓急、曲直的语调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以情带声,因声求气,声情并茂。
学生试读——生生互评——教师点拨——学生再读(二)细读理解内容1、品读上片让学生分组讨论下面问题:词人选取了哪些意象?描绘的图画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哪些字词写得好?你喜欢哪些词句?然后请学生自由作答,老师稍加点拨(找出词的一二两句中所写的意象,说出意象所显示的特点)。
苏教版高中语文 唐诗宋词选读(选修)第8课题 04 苏幕遮(碧云天)
品读上片,回答:
1、找出词的一二两句中所写的意象,说出
意象所显示的特点。
云
叶 波
碧
黄 绿
特点:
鲜艳浓烈 烟雾迷蒙
Hale Waihona Puke 烟翠2、三四两句中的意象及其画面又是 什么?它能让人想起什么来?
山 水 斜阳 芳草
画面: 夕阳西垂 芳草萋萋
想起
家
品读下片,试讨论回答 1、本片中第一句和第二句分别是以谁的口吻 来写的?理解这两句的含义。 明确:
再次品读全词,试从写作手法上来 赏析作者是如何来传情达意的?
明确:
1、手法:写景入手,触景生情。 2、具体分析:上片写出典型的秋天之景,从 开始那开阔的境界,到以斜阳芳草作结,引出 下片之中明显的思乡怀人之情。 3、手法独到之处:作者上片中的芳草斜阳引 发出的想家思亲之情,水到渠成。而在下片之 中,用带酒泪痕所刻出的思家之人更让读者印 象深刻,回味无穷。
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 翠。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岸 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 外。 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 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 人入睡。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 倚。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 思的眼泪。
说说这首词的作者和相关背景情 况。
理解赏析词文: 1.云为什么是碧的? 秋天的天空格外晴朗, 一片碧蓝,只有几许薄薄的云彩飘荡在蓝天上, 在碧蓝天幕的背景中,云彩也成了碧色的了。 2.赏析“碧云天,黄叶地”所写之景。 碧云 浮空,黄叶匝地,俯仰生姿,“碧”“黄”搭 配,色彩浓烈(斑斓),意境开阔。 《词苑》 引《历代诗余》:范文正公《苏幕遮》“碧云 天”云云,公之正气塞天地,而情语入妙至此。 元代王实甫《西厢记》 “长亭送别”一折中有 “碧云天,黄花地”即由此句化出,此句已成 为描写秋景的千古名句。
江苏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专题八 苏幕遮四步教学法教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菁华高级中学高中语文专题八苏幕遮四步教学法教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审阅
情感、态度与价值
“十事疏”
事。
在边关防务前线,当
”以不同的角
2、意象:山、斜阳、天、水。
此句将青山摄入画面,并使天、
地、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
同时,“斜阳”又点出所状者乃是
薄暮时分的秋景。
3、结构上,过渡作用。
学设计交叉进行设计)
过,不倚也是难过,一腔惆怅之情难以消解,所以觉得还是“休倚”
、手法:写景入手,触景生情。
常见的结构和情景结合方式。
它的特殊性在于丽景与柔情的统一,词,往往借萧瑟的秋景来表达,这首词所描绘的景色却阔远而
那间云开月出,而花被风所吹动,也竟自在月光
课堂
的秋景来表达,这首词所描绘的景色却阔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幕遮(碧云天)
一、词人名片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范仲淹为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朱熹称他为“天地间第一流人物”。
生二岁而孤,母更适淄州长山(今山东邹平东)朱氏,从其姓,名说。
考取进士做官后复姓范。
后历任大理寺丞、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曾出任陕西宣抚史、陕西四路安抚史,战功显赫,又曾做过多方地方官。
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
1052年(皇祐四年)病逝于徐州,终年64岁。
范仲淹文、赋、诗、词均粲然可观。
作词能开拓词的意境,风格兼有婉约、豪放。
词传世五首。
二、诗词故事
仲淹苦学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家中贫困无依。
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勤奋读书,五年不曾脱下衣服好好睡过一觉,看书看得头昏了,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
读书的条件也很艰苦,稠粥也舍不得吃,要到太阳偏西才吃。
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
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给罢了。
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
三、文题背景
此词写于范仲淹新政被挫罢职外放时,是思念家室的作品。
“苏幕遮”,原为唐教坊曲,宋代词家用此调是另度新曲。
一、诵读,整体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
碧云/天,黄叶/地
△。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
山映/斜阳/天接/水
△。
芳草/无情,更在/斜
阳/外
△。
黯/乡魂,追/旅思
△。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
明月/楼高/休/独倚
△。
酒入/愁肠,化作/相
思/泪
△。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诵读该词。
提示此词以低回婉转、沉雄的笔触,抒写了羁旅乡思的情怀。
上片写秾丽阔远的秋景,暗透乡思;下片直抒思乡情怀。
二、悟读,诗情画境
一个秋天的日子,你挥动如椽的大笔,着意描绘一幅深秋思乡图。
天,一碧如洗,似乎没有尽头;地,满世界的枫叶都似乎在簌簌飘落。
极目远眺,笼罩着暮霭的河流蜿蜒流向远处寂寞的寒山。
天的尽头就是水的尽头,水天一色处,苍苍茫茫的远山衔着一轮如血的残阳。
你对故乡的思念啊,就如遍及天涯海角的芳草,弥漫在秋天的每一个角落。
那就饮一壶酒吧,也许能赢得一宿好梦。
月光下你一次次擎起那酒杯,一饮而尽。
也不知是多少次举杯之后,你将那酒杯举过额头,细细地端详,如端详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朋友,醉眼迷蒙中你似乎发现了什么——原来自己和那只酒杯一样孤独!刹那间,你情不能自已,泪如雨下。
三、品读,鉴赏评析
1.本词是如何“以秋景写秋心”的?
答案《苏幕遮》(碧云天)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是词中常见的情景结合方式。
上片所描摹的寥廓而多彩的秋色图,已蕴涵乡思离情;下片相思离愁则全是从上片生发开来。
词人运用了倒插逆挽的手法,先在上片摹写触目所见的伤心秋景,在下片“明月楼高休独倚”一句方才点出倚楼远眺、伫立凝想的主人公及立足点,这样“秋景”和“秋心”就有机地统一在一起了。
2.“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答案内容上:以芳草无情反衬人之有情。
结构上:由上片写景引入下片抒写离情别恨。
3.通常情况下,烟霭都是白色的,在这首词里作者写“寒烟”却着一“翠”字,对此应该如何理解?
答案烟霭本呈白色,但由于上连碧天,下接绿波,远望即与碧天、绿波同色而莫辨,着一“翠”字,正与王勃“秋水共长天一色”有异曲同工之妙。
4.下片“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这句词的含意是什么?表情达意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意思是说,除非好梦才能使词人入睡,否则乡思旅愁萦绕心头无法入睡;好梦显然指
梦中返乡与亲人团聚。
这句词委婉含蓄地表达了羁旅愁思。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御街行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
夜寂静,寒声碎。
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
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1)词的上片和下片分别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和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答案词的上片描绘秋夜寒寂的景象,下片抒写孤眠愁思的情怀。
由景入情,情景交融。
(2)试体会“寒声碎”这三个字的妙处。
答案“寒声碎”这三个字,不仅告诉我们这细碎的声响就是坠叶的声音,而且告诉我们这声响是带着寒意的秋声。
由沙沙的声响而感知落叶声,由落叶声而感知秋时之声,由秋声而感知寒意。
这个“寒”字用得极妙,既是秋寒气候的感受,又是孤寒处境的感受,兼写物境与心境。
(3)“愁肠已断无由醉。
酒未到,先成泪”,与“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相比较,你认为哪一句写得更好?为什么?
答案第一句写得更好。
“愁肠已断无由醉。
酒未到,先成泪”,写了酌酒垂泪的愁意,挑灯倚枕的愁态,攒眉揪心的愁容,用一个“愁”字,毫不掩饰地展现了出来。
肠已愁断,酒无由入,虽未到愁肠,已先化泪。
比起“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来,又添一折,又进一层,愁更难堪,情更凄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