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信息安全基本概念介绍》1

合集下载

简述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

简述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

信息安全是指对信息系统及其中所存储的信息进行保护,确保其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

在信息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因此理解和掌握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至关重要。

1.保密性:信息的保密性是指确保信息只能被授权人员查看和使用,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泄漏。

保密性的实现可以通过加密、访问控制和身份认证等方式来实现。

2.完整性:信息完整性是指确保信息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不被修改或损坏。

完整性保护的目标是防止信息被篡改、损坏或产生错误的情况,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可用性:信息可用性是指确保信息及相关系统在需要时能够被授权的用户访问和使用。

信息系统可用性需要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响应性,以满足用户需求。

4.身份认证:身份认证是验证用户身份的过程,通过核实用户提供的身份信息,确保用户的身份的合法性和真实性。

常见的身份认证方式包括密码、指纹识别、虹膜识别等。

5.访问控制:访问控制是指限制和控制用户对信息系统和数据访问的权限、范围和方式,确保用户只能访问他们有权访问的信息和功能。

访问控制通常采用强密码策略、访问权限管理、用户角色管理等机制。

6.加密:加密是通过使用密码算法将原始数据转换为密文,以保护信息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只有掌握正确的密钥才能解密密文并恢复原始数据。

加密算法中常用的包括对称加密算法和非对称加密算法。

7.防火墙:防火墙是一个网络安全设备,通过审查和控制网络数据流量来阻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恶意攻击。

防火墙可以设置访问规则、过滤可疑流量,并监视网络通信以侦测攻击。

8.安全审计:安全审计是对信息系统、网络和应用程序进行定期检查和审计,以发现潜在的安全漏洞和风险事件,并及时采取措施修复和预防。

安全审计可以通过日志分析、行为监测和漏洞扫描等手段实现。

9.病毒和恶意软件防护:病毒和恶意软件是常见的信息安全威胁,可以通过使用杀毒软件、防病毒防火墙等技术手段来防范和检测恶意软件的传播和攻击。

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与防护措施

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与防护措施

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与防护措施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给个人和组织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信息安全已经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因此了解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并详细说明一些常用的防护措施。

一、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1. 机密性机密性指的是保护信息不被未经授权的人员访问和获取。

在信息交流和存储过程中,需要保证信息的机密性,以防止敏感数据泄露。

2. 完整性完整性是指保护信息不被恶意篡改或损坏。

确保信息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保持完整性,防止非法篡改和破坏信息的完整性。

3. 可用性可用性是指确保用户能够及时访问和使用信息资源。

信息系统应保证可用性,避免由于硬件故障、网络中断或其他原因导致信息无法访问的情况。

4. 不可抵赖性不可抵赖性指的是防止发送和接收信息的一方否认已经进行过的交流和操作。

通过采用数字签名、日志记录和审计等技术手段,保证各方在信息交流过程中的可追溯性和不可抵赖性。

5. 可控制性可控制性是指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的能力。

通过权限控制、访问控制和身份认证等手段,确保信息只被授权的人员使用和操作。

二、信息安全的防护措施1. 强密码和多因素认证采用强密码是保护个人信息的基本措施之一。

强密码应包含字母、数字和符号,长度不少于8位,并定期更换。

多因素认证结合密码和其他身份验证方式,提高账号的安全性。

2. 数据加密数据加密是一种重要的保护信息的手段。

通过使用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和哈希算法等技术,保证信息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

3. 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可以监控和过滤网络流量,阻止非法入侵和恶意攻击。

配置和使用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是保护网络安全的重要步骤。

4. 安全更新和漏洞修复定期更新和修补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漏洞是保护信息安全的关键。

及时应用安全补丁,可以避免黑客利用漏洞进行入侵和攻击。

5. 数据备份和恢复定期备份重要数据,并能够及时恢复数据,可以避免由于硬件故障、病毒攻击或其他原因导致的数据丢失和不可用情况。

信息安全技术(HCIA-Security) 第一次课 信息安全基础概念和信息安全规范简介

信息安全技术(HCIA-Security) 第一次课 信息安全基础概念和信息安全规范简介

第10页
信息安全案例 - WannaCry
能源 政府
交通 2017年不法分子利用的
危险漏洞“EternalBlue” (永恒之蓝)开始传播 一种勒索病毒软件 WannaCry,超过10万 台电脑遭到了勒索病毒 攻击、感染,造成损失 达80亿美元。
教育
第11页
信息安全案例 - 海莲花组织
2012年4月起,某境外组织对政府、 科研院所、海事机构、海运建设、 航运企业等相关重要领域展开了有 计划、有针对性的长期渗透和攻击, 代号为OceanLotus(海莲花)。意图 获取机密资料,截获受害电脑与外 界传递的情报,甚至操纵终端自动 发送相关情报。
物理风险
其他风险
管理风险
风险
网络风险 系统风险
应用风险
信息风险
第16页
Page 16
物理风险
设备防盗,防毁 链路老化,人为破坏,被动物咬断等 网络设备自身故障 停电导致网络设备无法工作 机房电磁辐射
第17页
信息风险
信息存储安全 信息传输安全 信息访问安全
第18页
信息风险 - 信息传输安全
第2页
目录
1. 信息与信息安全 2. 信息安全风险与管理
第3页
信息
什么是信息?
书本信件
国家机密
电子邮件
雷达信号
交易数据
考试题目
信息是通过施加于数据上的某些约定而赋予这些数据的特定 含义。
---《ISO/IEC IT安全管理指南(GMITS)》
第4页
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是指通过采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 、网络技术、密钥技术等安全技 术和各种组织管理措施,来保护信息在其神秘周期内的产生、传输、交换、 处理和存储的各个环节中,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不被破坏。。

信息安全基础

信息安全基础

信息。
(2)扫描(scan)
– 扫描是利用特定的软件工具向目标发送特制的数据包,对
响应进行分析,以了解目标网络或主机的特征。
(3)入侵(intrusion)
– 旁路控制
– 假冒
– 口令破解
– 合法用户的非授权访问
信息安全基础
按照手段的信息系统威胁
(4)拒绝服务(denial of service,DoS) – DoS指系统可用性因服务中断而遭到破坏。DoS攻击常常 通过用户进程消耗过多的系统资源造成系统阻塞或瘫痪。
信息安全基础
保护什么
(1)硬件 工作站、磁盘、网络…
(2)软件 源代码、程序、操作系统、通信系统 …
(3)数据 备份数据、审计数据、通信数据…
(4)人 管理员、用户、来访者…
信息安全基础
信息安全的组成
Information Security 信息安全
Network Security 网络安全
Computer Security 计算机安全
l 不可抵赖性: (Non-repudiation),也称作抗否认性,
是面向通信双方(人、实体或进程)信息真实统一的安全要
求,它包括收、发双方均不可抵赖。
l 可审查性:Accountability,使用审计、监控、防抵赖等安 全机制,使得使用者(包括合法用户、攻击者、破坏者、抵
赖者)的行为有证可查,并能够对网络出现的安全问题提供
信息安全基础
信息安全管理
l “三分技术,七分管理” l “安全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产品” l 70%攻击来自内部人员 l 信息安全系统是汇集了硬件、软件、网络和人的系
统 l 多数组织存在严重安全管理漏洞
信息安全基础

信息安全基础培训

信息安全基础培训

信息安全基础培训目录CONTENTS•信息安全概述•信息安全基础知识•信息安全意识培养•信息安全技能培训•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与标准•信息安全实践案例分析01信息安全概述信息安全的定义与重要性信息安全的定义信息安全是指保护信息系统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泄露、破坏、修改,或因其他未授权行为导致其完整性、可用性、保密性受到破坏的措施。

信息安全的重要性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信息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企业利益和个人隐私的重要保障。

保护信息安全可以防止数据泄露、系统瘫痪、恶意攻击等风险,保障业务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

仅授权最小权限给用户,确保每个用户只能访问其工作所需的最小信息。

将信息与信息处理者分开,确保信息不被非授权人员获取。

定期更新和修补系统漏洞,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定期备份重要数据,确保在发生意外情况时能够及时恢复数据。

最小化原则分离原则更新与维护原则备份与恢复原则云计算安全随着云计算的普及,云服务提供商和用户都需要加强云端数据的安全保护。

大数据安全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数据安全保护面临新的挑战,需要加强数据隐私保护和访问控制。

物联网安全物联网设备数量的增加使得物联网安全成为新的关注点,需要加强设备认证、数据加密和访问控制等方面的保护。

02信息安全基础知识1 2 3密码学是研究如何保护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科学。

密码学定义与目的介绍常见的加密算法,如对称加密算法(如AES)和非对称加密算法(如RSA)。

加密算法解释数字签名的工作原理和身份认证的重要性。

数字签名与身份认证密码学基础网络安全基础网络攻击类型介绍常见的网络攻击类型,如拒绝服务攻击、恶意软件攻击和社交工程攻击。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解释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的工作原理和作用。

网络安全协议介绍常见的网络安全协议,如TCP/IP协议和HTTPS协议。

03安全配置与管理提供一些常见的操作系统安全配置和管理建议,如禁用不必要的服务、使用强密码等。

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

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

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信息安全是指保护信息系统和数据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泄露、破坏、修改、干扰等威胁的一种综合性保护措施。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本文将介绍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包括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认证与授权、非否认性以及馈送以及有关信息安全的最佳实践等内容。

一、保密性保密性是指确保信息只能被授权的人员或实体访问和使用的能力。

在信息系统中,保密性的实现通常通过访问控制、加密技术等手段来保护敏感信息的存储、传输和处理过程,防止未经授权的信息泄露。

二、完整性完整性是指保证信息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没有被未经授权的修改或破坏的能力。

信息的完整性保护可以通过校验和、数字签名、访问控制等技术手段来实现,防止信息被篡改或者伪造,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三、可用性可用性是指信息在需要时可用的状态或能力。

信息系统在保证可用性的同时,应提供快速、准确、连续的信息服务。

为保障可用性,需要进行容量规划、备份与恢复、容错与冗余设计等措施,以应对各种故障或攻击。

四、认证与授权认证是指确保用户或系统实体的身份真实性的过程。

身份认证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密码、指纹识别、数字证书等。

授权则是指根据用户身份和权限,确认其是否有权对系统进行特定操作的过程。

认证与授权是信息安全中重要的环节,用于控制用户访问权限,防止未授权的访问与操作。

五、非否认性非否认性是指在信息交互过程中,确保发送方和接收方都无法否认发送或接收的信息。

非否认性的实现需要使用数字签名、审计日志等技术手段,以提供不可抵赖的证据,保证信息交互的可追溯性和可靠性。

六、馈送馈送是指信息被正确传送到预期的目的地的能力。

在信息系统中,重要的是确保信息的正确性和完整性,并防止信息在传输过程中被篡改或丢失。

协议的设计与实施、网络设备的安全配置和管理是保障信息传递的重要手段。

信息安全的最佳实践为了确保信息安全,组织和个人需要遵循一系列的最佳实践:1. 制定和遵守信息安全政策,明确信息安全的目标和要求。

信息安全基础概论

信息安全基础概论

信息安全基础概论
1. 机密性:指确保信息只能被授权的人访问和阅读。

保护信息的机密性是信息安全的基本
要求之一,可以通过加密技术、访问控制等手段来实现。

2. 完整性:指确保信息在传输和存储的过程中不被未经授权的修改或破坏。

保护信息的完
整性需要使用数字签名、数据校验等技术来验证信息的真实性。

3. 可用性:指确保信息能够在需要时可靠地被访问和使用。

保护信息的可用性需要防止各
种意外事件和恶意攻击对信息系统的影响,可以通过备份、容灾、故障恢复等方式来实现。

4. 防护措施:指各种技术和措施,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反病毒软件等,用于防范
和抵御各种网络攻击和安全威胁。

5. 人员管理:指对用户的身份认证、访问权限管理和安全意识培训等措施,用于减少内部
威胁和人为疏忽对信息安全的影响。

信息安全基础概论是信息安全领域的入门知识,对于保护个人隐私、保障国家安全和企业
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在网络化和信息化的今天,信息安全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关注焦点,不仅需要政府和企业的重视,也需要每个人积极参与和关注。

通过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管
理制度,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才能更好地保护信息安全,促进信
息社会的健康发展。

很抱歉,我无法完成这个任务。

信息安全基础知识

信息安全基础知识

信息安全基础知识摘要本文档旨在为信息安全团队提供信息安全基础知识的全面概述,涵盖信息安全的核心概念、常用术语解释、威胁和漏洞管理等内容。

通过阅读本文档,团队成员将能够更好地理解信息安全的基础知识,提高信息安全意识和能力。

信息安全基础知识1. 信息安全的定义和重要性•信息安全:保护信息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披露、破坏或修改的过程•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保护信息资产,防止信息泄露和破坏,维护组织的信誉和竞争力2. 信息安全的核心概念•机密性:保护信息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或披露•完整性: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可用性:确保信息可被授权人员访问和使用•认证:验证用户或系统的身份•授权:控制用户或系统对信息的访问权限3. 常用术语解释•威胁:对信息安全的潜在危害•漏洞:系统或应用程序中的安全漏洞•攻击:对信息安全的实际攻击•防御:保护信息安全的措施和策略4. 威胁和漏洞管理•威胁管理:识别、评估和缓解威胁的过程•漏洞管理:识别、评估和修复漏洞的过程•风险评估:评估威胁和漏洞对信息安全的潜在风险5. 信息安全控制措施•访问控制:控制用户对信息的访问权限•加密:保护信息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或披露•备份:保护信息免受数据丢失或破坏•网络安全:保护网络免受攻击和未经授权的访问6. 信息安全管理框架•信息安全策略:组织的信息安全目标和策略•信息安全标准:组织的信息安全标准和规范•信息安全流程:组织的信息安全流程和程序详细的例子和案例•案例1:某公司的信息安全策略和标准•案例2:某公司的信息安全流程和程序图表和图示•信息安全的核心概念图•威胁和漏洞管理流程图•信息安全控制措施图文档结构和内容安排•信息安全基础知识•信息安全的定义和重要性•信息安全的核心概念•常用术语解释•威胁和漏洞管理•信息安全控制措施•信息安全管理框架•详细的例子和案例•图表和图示完成后,请提供一个简短的摘要或总结,突出重点并概述文档的结构和内容安排。

信息安全概论信息安全简介

信息安全概论信息安全简介
信息安全概论 第一章 信息安全简介
目录
Contents Page
1. 信息安全地发展历史 2. 信息安全地概念与目地 3. 安全威胁与技术防护知识体系 4. 信息安全中地非技术因素
第一章 信息安全
简介
本章主要内容
回顾信息安全地发展历程; 介绍信息安全地基本概念; 说明信息安全是什么,所关注地问题以及面临地挑战是什么。
第一章
信息安全
简介
1.3.3 数据地安全威胁 数据是网络信息系统地核心。计算机系统及其网
络如果离开了数据, 就像失去了灵魂地躯壳, 是没有价 值地。
无论是上面提到地敌手对计算机系统地攻击还是 对网络系统地攻击, 其目地无非是针对上面承载地信 息而来地。
这些攻击对数据而言, 实际上有三个目地: 截获秘 密数据, 伪造数据或在上述攻击不能奏效地情况下, 破 坏数据地可用性。
第一章 信息安全
简介
1. 信息安全地发展历史
1.
通信保密科学地诞生
文献记载地最早有实用价值地通信保密技术是大 约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帝国时期地Caesar密码。
1568年L . B a t t i s t a 发 明 了 多 表代 替 密码 , 并在美国 南北战争期间由联军使用,Vigenere密码与Beaufort密 码就是多表代替密码地典型例子。
安全目地通常被描述为"允许谁用何种方式使用 系统中地哪种资源""不允许谁用何种方式使用系统中 地哪种资源"或事务实现中"各参与者地行为规则是什 么"等。
第一章
信息安全
简介
安全目地可以分成数据安全,事务安全,系统安全(包括网络 系统与计算机系统安全)三类。数据安全主要涉及数据地机密性 与完整性;事务安全主要涉及身份识别,抗抵赖等多方计算安全;系 统安全主要涉及身份识别,访问控制及可用性。

全套课件 信息安全基础--曹敏

全套课件 信息安全基础--曹敏

3.2 对称加密算法
• 分组密码
• 分组密码是将明文消息编码表示后的数字(简称明文数字) 序列,划分成长度为n的组(可看成长度为n的矢量),每 组分别在密钥的控制下变换成等长的输出数字(简称密文 数字)序列。
• 扩散(diffusion)和扰乱(confusion)是影响密码安全的 主要因素。扩散的目的是让明文中的单个数字影响密文中 的多个数字,从而使明文的统计特征在密文中消失,相当 于明文的统计结构被扩散。
1.5 信息安全的评估标准
我国主要是等同采用国际标准。公安部主持制 定、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家标准GB17859-199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 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已正式颁布并实施。该 准则将信息系统安全分为5个等级:自主保护 级、系统审计保护级、安全标记保护级、结构 化保护级和访问验证保护级。主要的安全考核 指标有身份认证、自主访问控制、数据完整性、 审计等,这些指标涵盖了不同级别的安全要求。 GB18336也是等同采用ISO 15408标准。
据保密性服务、数据完整性服务和抗否认性服务。 • 八大类安全机制包括加密机制、数据签名机制、访问控制
机制、数据完整性机制、认证机制、业务流填充机制、路 由控制机制、公正机制。
1.4 信息安全的防御策略
• 信息安全存在的主要威胁 • 1.失泄密 • 2 .数据破坏 • 3.计算机病毒 • 4.网络入侵 • 5.后门
• 密码学的产生与发展
• 1949年之前的密码技术 • 1949~1975年期间的密码技术 • 1976年至今的数据加密技术 • 数据加密技术的发展趋势 : • 第一,继续完善非对称密钥加密算法; • 第二,综合使用对称密钥加密算法和非对称密钥加密算法,
利用它们自身的优点来弥补对方的缺点;

信息安全(1)

信息安全(1)

2、密码算法分类

对称密码制(也叫作单钥密码、秘密密钥密码、对称密钥密码 private key encryption/symmetrical encryption ):如果一个加密系统的加密 密钥和解密密钥相同,或者虽然不相同,但是由其中的任意一个可以很 容易地推导出另一个,则该系统所采用的就是对称密码体制。对称算法 可分为两类。序列密码(流密码)与分组密码。 cipher):是一个比特一个比特地处理,用已 知的密钥随机序列(密码流发生器)与明文按位异或。
o序列密码(Stream o分组密码(block

cipher ):把明文分成等长的组分别加密。 非对称密码 (也叫作双钥密码、公钥密码、非对称密钥密码 public key encryption / asymmetrical encryption ):如果一个加密系统把加密 和解密的能力分开,加密和解密分别用两个不同的密钥实现,并且不可 能由加密密钥推导出解密密钥(或者不可能由解密密钥推导出加密密钥), 则该系统所采用的就是非对称密码体制。采用非对称密码体制的每个用 户都有一对选定的密钥,其中一个是可以公开的,另一个由用户自己秘 密保存。
6、常用的哈希函数:消息摘要5算法(MD5);安全哈希算法SHA-1; MD5是MIT的Rivest设计的,按512bit块来处理其输入(任意长度),并产 生一个128bit的消息摘要。首先它对杂凑信息进行填充,使信息的长度等于 512的倍数。然后对信息依次每次处理512位,每次进行4轮,每轮16步总共 64步的信息变换处理,每次输出结果为128位,然后把前一次的输出作为下 一次信息变换的输入初始值(第一次初始值算法已经固定),这样最后输 出一个128位的杂凑结果。 SHA-1是NIST开发的,按512bit块来处理其输入(小于264),并产生一个 160bit的消息摘要 7、数字签名: 1)A用其私钥加密文件,这便是签名过程 2)A将加密的文件送到B 3)B用A的公钥解开A送来的文件 基本特征: 1)签名是可信的:因为B是用A的公钥解开加密文件的,这说明原文件只 能被A的私钥加密而只有A才知道自己的私钥。 2)签名是无法被伪造的:因为只有A知道自己的私钥。因此只有A能用自 己的私钥加密一个文件。 3)文件被签名以后是无法被篡改的:因为加密后的文件被改动后是无法被 A的公钥解开的。 4)签名具有不可否认性:因为除A以外无人能用A的私钥加密一个文件。

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

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

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信息安全是指在信息系统中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披露、破坏、修改、干扰或阻止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对于保障个人隐私、商业机密以及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包括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等。

1. 机密性机密性是指确保信息只能被授权人员访问和使用的保护措施。

为了保护机密信息的安全,可以采用加密算法来对信息进行加密,使得未经授权的人无法读取信息内容。

同时,有效的控制访问权限、加强人员培训以及采用物理隔离措施也是重要的机密性保护措施。

2. 完整性完整性是指确保信息在传输或存储过程中不被非法修改或篡改。

为了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可以采用数字签名技术,通过对信息进行签名和验证来确保信息的完整性。

此外,可以采用数据备份和恢复措施,及时发现并修复因为篡改行为造成的信息损坏。

3. 可用性可用性是指确保信息系统及其组件在需要时可用的特性。

信息系统的可用性不仅仅包括硬件设备的可靠性,还需要确保系统在受到攻击或发生故障时能够恢复正常工作。

为了保障信息系统的可用性,可以采用冗余设计、灾备方案、定期演练等措施来应对各类问题和威胁。

4. 身份验证身份验证是确认用户或者实体的身份是否真实的过程。

常见的身份验证方式包括口令验证、指纹识别、智能卡等。

通过身份验证,可以防止未经授权的用户访问系统,保护信息的安全性。

5. 访问控制访问控制是指对信息系统中的资源进行访问权限控制的过程。

合理的访问控制是保障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访问控制方式包括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基于访问策略的访问控制等。

通过访问控制,可以限制用户的操作权限,阻止未经授权的访问行为。

总结: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包括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等。

这些概念在信息系统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帮助保护个人、企业和国家的信息安全。

为了实现信息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密技术、数字签名、备份与恢复、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等。

信息安全概述

信息安全概述

第1章信息安全概述1.广义的信息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信息受到保护.2.信息安全威胁从总体上可以分为人为因素的威胁和非人为因素的威胁。

人为因素的威胁包括无意识的威胁和有意识的威胁。

非人为因素的威胁包括自然灾害、系统故障和技术缺陷等。

3.信息安全不仅涉及技术问题,而且还涉及法律、政策和管理问题。

信息安全事件与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和管理紧密相关。

4•网路不安全的根本原因是系统漏洞、协议的开放新和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包括黑客攻击、计算机犯罪和信息安全管理缺失。

5•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否认性是从用户的角度提出的最基本的信息服务需求,也称为信息安全的基本特征。

6.怡0基于0$1参考互连模型提出了抽象的网络安全体系结构,定义了五大类安全服务(认证(鉴别))服务、访问控制服务、数据保密性服务、数据完整性服务和抗否认性服务、八大种安全机制(加密机制、数字签名机制、访问控制机制、数据完整性机制、认证机制、业务流填充机制、路由控制机制和公证机制)和完整的安全管理标准。

7.信息安全既涉及高深的理论知识,又涉及工程应用实践。

一个完整的信息安全保障体制系框架由管理体系、组织机构体系和技术体系组成。

技术体系可划分为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应用安全和管理安全五个层次,全面揭示了信息安全研究的知识体系和工程实施方案框架。

第2章信息保密技术1.密码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手工加密阶段、机械加密阶段和计算机加密阶段。

密码技术是现代信息安全的基础和核心技术,它不仅能够对信息加密,还能完成信息的完整性验证、数字签名和身份认证等功能。

按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是否相同,密码体制可分为对称密码体制和非对称密码体制。

对称密码体制又可分为序列密码和分组密码。

2•移位密码、仿射密码、维基利亚密码和置换密码等是常用的古典密码案例,虽然在现代科技环境下已经过时,但它们包含的最基本的变换移位和代替在现代分组密码设计中仍然是最基本的变换。

信息安全的基本内容

信息安全的基本内容

信息安全的基本内容信息安全是指保护信息系统中的信息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泄露、破坏、修改或者干扰,确保信息系统的可靠性、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信息安全已成为各个领域的重要问题,涉及到个人、企业甚至国家的利益和安全。

因此,了解信息安全的基本内容对每个人都至关重要。

首先,信息安全的基本内容包括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保密性是指信息不被未经授权的个人、实体或者过程所访问或者泄露。

完整性是指信息不被未经授权的个人、实体或者过程所破坏或者篡改。

可用性是指信息在需要时可被授权的用户所访问。

这三个基本概念构成了信息安全的核心内容,任何一个方面的缺失都可能导致信息安全的风险。

其次,信息安全的基本内容还包括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数据加密和安全传输等方面。

身份认证是指确认用户的身份是否合法,确保信息只被授权的用户访问。

访问控制是指管理和控制用户对信息资源的访问权限,包括对信息的读、写、执行等操作的控制。

数据加密是指将信息用密码等方式转化为看似无意义的数据,以保护信息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安全传输是指在信息传输过程中采取加密、认证等手段,防止信息被窃取或篡改。

另外,信息安全的基本内容还包括网络安全、应用安全、物理安全等方面。

网络安全是指保护网络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泄露、破坏、修改或者干扰,确保网络的可靠性、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应用安全是指保护应用系统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泄露、破坏、修改或者干扰,确保应用系统的可靠性、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物理安全是指通过物理手段保护信息系统的硬件设备、设施和环境,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破坏和干扰。

最后,信息安全的基本内容还包括风险管理、安全意识教育和安全管理等方面。

风险管理是指对信息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分析、控制和监测,采取措施降低风险。

安全意识教育是指通过培训、宣传等方式提高员工和用户的信息安全意识,使其能够正确理解和应对信息安全问题。

安全管理是指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组织架构,确保信息安全工作的有效开展。

信息安全的概念

信息安全的概念

信息安全的概念信息安全是指保护信息系统中的信息不被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泄露、破坏、修改或者干扰,确保信息系统的可靠性、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

信息安全不仅仅是一项技术问题,更是一项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综合性问题。

首先,信息安全的概念涵盖了多个方面。

首先是保密性,即确保信息只能被授权的人或实体访问和使用。

其次是完整性,即确保信息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不被篡改或损坏。

再次是可用性,即确保信息系统在需要时能够正常使用。

此外,还包括了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数据加密、安全审计等方面。

其次,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各个领域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在政府部门,信息安全关乎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在企业组织,信息安全关乎企业的商业机密和竞争优势;在个人用户,信息安全关乎个人隐私和财产安全。

因此,信息安全已经成为一个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的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再次,信息安全面临着多种威胁和挑战。

网络攻击、病毒木马、数据泄露、社会工程学等威胁不断涌现,给信息安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同时,信息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增加了信息安全的难度,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信息安全技术和管理手段。

最后,保障信息安全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政府部门需要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加强对信息安全的宣传教育和监督检查;企业组织需要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保护体系,加强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培训;个人用户需要提高信息安全意识,加强个人信息的保护和安全使用。

总之,信息安全是一个重要的话题,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和完善,管理手段的不断提升,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才能更好地保障信息安全,推动信息社会的健康发展。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增强大家对信息安全的重视和认识,共同为信息安全建设贡献力量。

网络与信息安全基本概念介绍

网络与信息安全基本概念介绍

网络与信息安全基本概念介绍网络与信息安全基本概念介绍
⒈网络安全的定义
⑴什么是网络安全
⑵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⒉信息安全的定义
⑴什么是信息安全
⑵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⒊网络与信息安全的关系
⑴网络和信息安全的相互影响
⑵网络与信息安全的共同目标
⒋网络与信息安全的基本原理
⑴保密性原则
⑵完整性原则
⑶可用性原则
⑷身份验证原则
⑸不可抵赖性原则
⒌网络与信息安全的威胁类型
⑴与恶意软件
⑵黑客攻击
⑶数据泄露
⑷网络钓鱼
⑸拒绝服务攻击
⒍网络与信息安全的防护措施
⑴防火墙
⑵入侵检测系统
⑶数据加密
⑷访问控制
⑸安全培训与教育
⒎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
⑴个人信息保护法
⑵网络安全法
⑶电子商务法
⑷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⑸法律责任与惩罚
附件:
本文档并未涉及附件,请参照相关文档提供的附件内容。

法律名词及注释:
⒈个人信息保护法:指保护个人的基本权利,特别是个人信息
的权益的相关法律。

⒉网络安全法:是为了保障网络空间安全,保护国家安全和社
会公共利益,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而制定的法律。

⒊电子商务法:是指规范和管理电子商务行为,保护消费者合
法权益,维护电子市场秩序,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法规。

⒋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是指对计算机软件的保护进行法律规
范和制定的法律条例。

⒌法律责任与惩罚:指对违反网络与信息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
行为进行法律追究和相应的法律处罚。

信息安全基础入门指南

信息安全基础入门指南

信息安全基础入门指南第一章:信息安全基础概述信息安全是指保护信息免受非法获取、使用、披露、破坏或修改的一种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

本章将介绍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目标和重要性。

同时,还会讨论信息安全领域的主要威胁和攻击方式,以提高读者对信息安全问题的认识。

第二章:密码学基础密码学是信息安全领域最重要的技术之一。

本章将介绍密码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的原理和应用。

同时,还会讨论密码学中的常见算法,如DES、AES和RSA等,并探讨它们的安全性和使用注意事项。

第三章:网络安全基础网络安全是信息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关注网络环境中的威胁和防御措施。

本章将介绍网络安全的基本原理,包括网络攻击类型、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等技术。

此外,还将讨论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和安全策略制定的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保护网络安全。

第四章:操作系统安全基础操作系统安全是信息安全的基石,它涉及到计算机系统的核心组件和功能。

本章将介绍操作系统安全的基本概念,包括访问控制、身份验证和权限管理等关键技术。

同时,还会探讨操作系统安全中的常见漏洞和攻击方法,并提供相应的防御措施。

第五章:应用安全基础应用安全是指保护应用程序免受攻击和滥用的一种措施。

本章将介绍应用安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代码审计、安全开发生命周期和漏洞管理等技术。

同时,还会讨论应用安全中的常见漏洞,如跨站脚本攻击和SQL注入等,并提供相应的防护建议。

第六章:物理安全基础物理安全是信息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关注保护硬件设备和数据中心等实体资源。

本章将介绍物理安全的基本原则和技术,包括门禁系统、视频监控和设备加密等措施。

此外,还会讨论物理安全中的常见威胁,如入侵和偷盗等,并提供相应的应对策略。

第七章:移动安全基础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设备的普及,移动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本章将介绍移动安全的基本知识,包括移动设备管理、应用程序安全和移动支付等技术。

同时,还会讨论移动安全中的常见威胁,如恶意应用和蓝牙攻击等,并提供相应的保护方法。

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

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

1. 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真实性的保持。

2、信息安全的重要性a.信息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需要b.信息安全是组织持续发展的需要c.信息安全是保护个人隐私与财产的需要3、如何确定组织信息安全的要求a.法律法规与合同要求b.风险评估的结果(保护程度与控制方式)c.组织的原则、目标与要求4.我国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宏观:(1)法律法规问题。

健全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是确保国家信息安全的基础,是信息安全的第一道防线.(2)管理问题。

(包括三个层次: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人员意识)(3)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目前,中国信息基础设施几乎完全是建立在外国的核心信息技术之上的,导致我国在网络时代没有制网权.微观:(1)缺乏信息安全意识与明确的信息安全方针。

(2)重视安全技术,轻视安全管理。

(3)安全管理缺乏系统管理的思想。

5.系统的信息安全管理原则:制订信息安全方针原则;风险评估原则;费用与风险平衡原则;预防为主原则;商务持续性原则;动态管理原则;全员参与的原则; PDCA原则6、系统信息安全管理与传统比较系统的信息安全管理是动态的、系统的、全员参与的、制度化的、预防为主的信息安全管理方式,用最低的成本,达到可接受的信息安全水平,从根本上保证业务的连续性,它完全不同于传统的信息安全管理模式:静态的、局部的、少数人负责的、突击式的、事后纠正式的,不能从根本上避免、降低各类风险,也不能降低信息安全故障导致的综合损失,商务可能因此瘫痪,不能持续。

6.与风险评估有关的概念a.威胁,是指可能对资产或组织造成损害的事故的潜在原因。

b.薄弱点,是指资产或资产组中能被威胁利用的弱点。

威胁与薄弱点的关系:威胁是利用薄弱点而对资产或组织造成损害的.c.风险,即特定威胁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

d.风险评估,对信息和信息处理设施的威胁、影响和薄弱点及三者发生的可能性评估.它是确认安全风险及其大小的过程,即利用适当的风险评估工具,确定资产风险等级和优先控制顺序,所以,风险评估也称为风险分析.7.与风险管理有关的概念风险管理,以可接受的费用识别、控制、降低或消除可能影响信息系统安全风险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期《信息安全基本概念介绍》一.什么是信息安全?信息安全本身包括的范围很大。

大到国家军事政治等机密安全,小到如防范商业企业机密泄露、防范青少年对不良信息的浏览、个人信息的泄露等。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体系是保证信息安全的关键,包括计算机安全操作系统、各种安全协议、安全机制(数字签名、信息认证、数据加密等),直至安全系统,其中任何一个安全漏洞便可以威胁全局安全。

随着时代的发展带来了各方面信息量的急剧增加,并要求大容量、高效率地传输这些信息。

为了适应这一形势,信息技术发生了前所未有的爆炸性发展。

目前,除有线通信外,短波、超短波、微波、卫星等无线电通信也正在越来越广泛地应用。

与此同时,国外敌对势力为了窃取我国的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秘密信息,信息安全变成了任何国家、政府、部门、行业都必须十分重视的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国家安全战略。

总的来说,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

信息安全主要包括保证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等。

其根本目的就是使内部信息不受外部威胁,因此信息通常要加密。

为保障信息安全,要求有信息源认证、访问控制,不能有非法操作。

信息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数学、数论、信息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二.什么是信息安全事件?根据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事件分类分级指南》GB/Z20986—2007的描述,信息安全事件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以及软硬件本身缺陷或故障的原因,对信息系统造成危害,或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的事件。

此外,该指南还将信息安全事件分为有害程序事件、网络攻击事件、信息破坏事件、信息内容安全事件、设备设施故障、灾害性事件和其他信息安全事件等7个基本分类,每个基本分类分别包括若干个子类。

有害程序事件(MalwareIncidents,MI)是指插入到信息系统中的一段程序,有害程序危害系统中数据、应用程序或操作系统的保密性、完整性或可用性,或影响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有害程序事件是指蓄意制造、传播有害程序,或是因受到有害程序的影响而导致的信息安全事件。

网络攻击事件(NetworkAttacksIncidents,NAI)是指通过网络或其他技术手段,利用信息系统的配置缺陷、协议缺陷、程序缺陷或使用暴力攻击对信息系统实施攻击,并造成信息系统异常或对信息系统当前运行造成潜在危害的信息安全事件。

信息破坏事件(InformationDestroyIncidents,IDI)是指通过网络或其他技术手段,造成信息系统中的信息被篡改、假冒、泄漏、窃取等而导致的信息安全事件。

信息内容安全事件(InformationContentSecurityIncidents,ICSI)是指利用信息网络发布、传播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的内容的安全事件。

设备设施故障(FacilitiesFaults,FF)是指由于信息系统自身故障或外围保障设施故障而导致的信息安全事件,以及人为的使用非技术手段有意或无意的造成信息系统破坏而导致的信息安全事件。

灾害性事件(DisasterIncidents,DI)是指由于不可抗力对信息系统造成物理破坏而导致的信息安全事件,包括水灾、台风、地震、雷击、坍塌、火灾、恐怖袭击、战争等导致的信息安全事件。

其他事件(OtherIncidents,OI)是指不能归为以上6个基本分类的信息安全事件。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事件分类分级指南》指出,根据信息系统自身的重要程度、系统损失和社会影响,将信息安全事件划分为四个级别:特别重大事件、重大事件、较大事件和一般事件。

三.信息安全主要威胁有哪些?(一)自然灾害及物理环境威胁地震、雷击、洪灾、火灾以及其他不可抗的突发事件,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有着致命影响。

这种不可抗的自然灾难一旦发生,某个信息系统可能会被彻底摧毁,所有数据信息将会彻底丢失。

除了各种自然灾害和不可抗的突发事件,信息系统物理环境安全也至关重要。

例如机房的防尘、防静电以及通信线路安全等,影响着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与工作。

为此,对计算机机房的建设应遵循严格要求。

例如,机房必须有较高的抗震级别、良好的三防设计、防意外断电与消防措施、防雷击与防静电装置等,尽量避免因自然威胁而导致的数据丢失、泄露和设备损毁等情况发生。

(二)信息系统自身脆弱性信息系统自身脆弱性是指信息系统采用的信息技术以及软、硬件设备自身存在的缺陷、漏洞等,是信息系统面临的安全威胁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例如,存储设备因长时间使用而导致老化,可能会造成存储数据的丢失与破坏;在电磁环境中进行信息传递,因通信技术机制等缺陷,电磁辐射会导致信息泄露,外界电磁干扰可能会破坏信息等等。

随着信息化建设应用的逐步深化,信息系统日益复杂化、巨型化,当面对品种繁多的技术手段、庞杂海量的研发任务、参差不齐的技术人员时,信息系统在设计建造过程中很难做到“完美无缺”。

设计建造时技术人员的一个疏忽或失误,都可能成为信息系统的巨大安全隐患,甚至会导致重大错误。

即使在设计建造时趋于完美的信息系统,也会因信息技术发展、信息安全形势的变化而产生隐患和漏洞。

而这些隐患和漏洞一旦被恶意攻击者发现并利用,会对信息系统安全造成巨大威胁。

(三)系统设置或用户操作不当在实际工作中,人们普遍关注信息系统自身脆弱性或外在恶意攻击等安全威胁,往往容易忽略系统设置与用户操作等内部管理行为,其实,恰恰相反,内部管理行为的不当对保障信息系统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往往能公开暴露出信息系统自身脆弱性并吸引外来的恶意攻击,从而引发信息系统安全事件。

例如,安装或启用了附带高级访问权限的系统服务、自定义登录用户时设置空口令或简单口令、使用默认配置的防火墙软件、合法用户的误操作、内部人员有意或无意的泄露与破坏等。

许多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分析其原因时发现并非信息系统采用的信息技术不够安全、信息安全设备不够齐备,而是系统设置与用户使用习惯存在很大问题。

一些信息安全产品功能性能十分强大,但由于用户设置规则不合理,使得安全产品形同虚设,未能发挥对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作用。

(四)恶意程序与网络攻击泛滥恶意程序与网络攻击是信息系统外部安全威胁的主要表现形式。

根据这些威胁的性质,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泄露:保护的信息被泄露或透露给某个非授权的实体。

(2)破坏信息的完整性:数据被非授权地进行增删、修改或破坏而受到损失。

(3)拒绝服务:信息使用者对信息或其他资源的合法访问被不正常的阻止。

(4)非法使用(非授权访问):某一资源被某个非授权的人,或以非授权的方式使用。

(5)窃听:用各种可能的合法或非法的手段窃取系统中的信息资源和敏感信息。

例如对通信线路中传输的信号搭线监听,或者利用通信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电磁泄露截取有用信息等。

(6)业务流分析:通过对系统进行长期监听,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诸如通信频度、通信的信息流向、通信总量的变化等参数进行研究,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和规律。

(7)假冒:通过欺骗通信系统(或用户)达到非法用户冒充成为合法用户,或者特权小的用户冒充成为特权大的用户的目的。

我们平常所说的黑客大多采用的就是假冒攻击。

(8)旁路控制:攻击者利用系统的安全缺陷或安全性上的脆弱之处获得非授权的权利或特权。

例如,攻击者通过各种攻击手段发现原本应保密,但是却又暴露出来的一些系统“特性”,利用这些“特性”,攻击者可以绕过防线守卫者侵入系统的内部。

(9)授权侵犯:被授权以某一目的使用某一系统或资源的某个人,却将此权限用于其他非授权的目的,也称作“内部攻击”。

(10)抵赖:这是一种来自用户的攻击,涵盖范围比较广泛,比如:否认自己曾经发布过的某条消息、伪造一份对方来信等。

(11)计算机病毒:这是一种在计算机系统运行过程中能够实现传染和侵害功能的程序,行为类似病毒,故称作计算机病毒。

(12)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不完善:由于当前约束操作信息行为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完善,存在很多漏洞,很多人打法律的擦边球,这就给信息窃取、信息破坏者以可趁之机。

四.什么是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为有效抵御网络与信息系统面临的安全威胁,国内外信息安全领域一直进行探索和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网络与信息安全政策与标准,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按照信息安全保护强度划分为不同安全等级,从而指导不同领域不同重要程度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工作。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中一种基本的工作制度和管理方法,是国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保障和促进信息化建设健康发展的一项基本管理制度。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主要内容是对国家秘密信息、法人和其他组织及公民的专有信息以及公开信息和存储、传输、处理这些信息的信息系统分等级实行安全保护,对信息系统中使用的信息安全产品实行按等级管理,对信息系统中发生的信息安全事件分等级响应、处置。

依据《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公通字〔2007〕43号,简称为《管理办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主要分为定级备案、安全建设整改、等级测评、监督检查等环节。

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定级工作按照自主定级、专家评审、主管部门审批、公安机关监督的流程进行。

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按照《管理办法》和《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GB/T22240-2008),自主确定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

在具体确定安全保护等级时,主要从信息系统遭到破坏后侵害的客体及对客体的侵害程度综合进行确定。

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分为五级:第一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该级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依据国家有关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进行自我保护。

第二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产生严重损害,或者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

该级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由国家信息安全监管部门进行指导。

第三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损害。

该级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由国家信息安全监管部门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损害。

该级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由国家信息安全监管部门进行强制监督、检查。

第五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国家安全造成特别严重损害。

该级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由国家指定专门部门进行专门监督、检查。

为保证信息系统定级准确,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应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评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