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物理全册概念题汇总(含答案)

合集下载

初中八年级物理全册概念题汇总(含答案)

初中八年级物理全册概念题汇总(含答案)

初中物理概念八年级(上)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

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

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是测量的工具。

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

2.使用刻度尺前,首先要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3.使用刻度尺时,要把刻度尺与被测物体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读数时要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4.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测量时间的工具是停表/秒表。

5.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可以减小,但不能消除.。

6.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机械运动,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相同路程比较时间、比较速度的大小。

7.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速度。

8.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公式为v=S/t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单位是m/s 。

1m/s= 3.6 km/h。

9.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匀速运动。

10.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v=S/t ;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秒表。

11.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传播,在不同介质声速不同,常温下空气中声速为340 m/s。

12.回声是声音的反射现象,声音的三要素是音调、响度、音色。

13.发声体振动的快慢叫音调,音调与频率有关; 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与振幅和距离有关。

不同的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我们能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

14.物理学中把每秒振动的次数叫频率,频率的单位Hz 。

15.人的听觉范围是20 Hz至20000 Hz。

高于20000Hz的声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叫次声波。

16.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来源于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

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

减弱噪声可以从以下三条途径进行:一是防止噪声产生;二是阻断噪声传播;三是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 第二章知识点汇总及习题册(含答案)

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 第二章知识点汇总及习题册(含答案)

第一章 机械运动知识点1.长度的测量1. 长度单位及换算常用的长度单位由大到小排列为km 、m 、dm 、cm 、mm 、µm 、nm .记忆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时,有以下方法:按单位的大小顺序记忆:先记住长度单位大小的排列顺序;再记住相邻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下图所示);需进行单位换算时,根据上图便可算出所需换算的两单位之间换算关系:如要知道km 与cm 之间的换算关系,则可由图得出:3113+1+151km=101010cm=10cm=10cm ⨯⨯;又如要知道nm 与dm 之间的换算关系,则可由图得出:3311331181nm=10101010dm=10dm=10dm ---------⨯⨯⨯.知识点2.正确选择、使用刻度尺、认识长度 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

(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前,首先要弄清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的位置。

(2)选择刻度尺时应根据测量的要求来选择。

(例如:要测量一支钢笔的长度,精确到mm ,则可选用分度值是1mm 、量程是150mm 左右的刻度尺;而在体育课上要测量跳远的长度,则可选用分度值是1cm 的皮卷尺。

)(3)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被测长度的一端要与刻度尺的零刻线对齐(若零刻线已磨损,则选择刻度尺上另一完好的刻度线),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且正对刻度线读数。

知识点3.测量结果的记录 测量结果是由数字和单位组成的。

其中数字部分由准确值加上一位估计值组成。

测量结果在书写的时候一定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知识点4.实验误差(1)误差与错误:首先误差不是错误。

错误,是指由于实验方法不正确或实验时违反操作造成的,错误是能够避免的。

误差,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我们不能消除误差,只能尽量减小误差。

错误与误差的最大区别是,错误可以避免,误差不能消除。

(2)误差产生的原因3种:测量仪器不够精密、测量方法不够完善、测量的人为因素。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基础练习(全册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基础练习(全册含答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测量的目的是:获得精确的数据,作出准确的判断。

2、长度的测量工具叫刻度尺。

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有:直尺、三角板、皮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

3、刻度尺上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叫分度值。

叙述分度值是要有数字和单位。

4、使用刻度尺测量前要三看:一看量程;二看分度值;三看0刻度线是否磨损。

5、刻度尺按照厚薄不同可分为厚刻度尺和薄刻度尺。

6、刻度尺按照分度值不同可分为厘米刻度尺、毫米刻度尺、分米刻度尺和米刻度尺。

7、记录的长度测量结果必须要有数字和单位。

8、使用刻度尺测量时必须注意:(1)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平行或者重合;(2)要用零刻度线或整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前边缘;(3)刻度必须要紧贴物体。

(4)记录数据时,必须记录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垂直。

9、长度的单位从大到小有: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µm、纳米nm等。

长度的国际主单位是m。

10、判断记录的测量结果是否正确,我们就看倒数第1位的单位和分度值的单位是否一致,如果一致是正确的,如果不一致是错误的。

11、在我们记录的正确长度测量结果中,所有各位都是有效数字,最末一位数字是估计数字,除最末一位外的其他各位数字都是精确数字。

12、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13、任何人,用任何工具,使用任何方法都会有误差。

14、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但误差可以减小。

15、误差的产生与测量的人有关,与测量的工具有关。

16、由于测量方法不正确而产生的叫错误。

测量错误可以避免。

17、改正了错误的测量方法只能避免错误,不能避免误差,也不能减小误差。

18、长度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与要求有关;能够达到的准确程度与分度值有关。

19、分度值越小,长度测量越准确。

刻度尺的分度值为多少,测量长度时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就是多少。

20、减小误差的方法有:(1)多次测量求平均值;(2)用精密仪器测量;(3)用先进方法测量。

完整版初中物理全书概念习题集带答案

完整版初中物理全书概念习题集带答案

初中物理全书概念习题集初中物理概念总复习精要提纲第一章初步知识1 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常用的国际单位有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 )。

1m= 1000(10) mm= 1000000(10)μm=1000000000(10) nm。

963使用刻度尺的规则:(1)看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2)放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尽量靠近被测物体,不用磨损的零刻度线。

(3)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

(4)记测量值是由数值和单位组成,测量结果的记录形式为:准确值、估计值、单位;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二位是分度值,最末一位是估计值,包括估计值在内的测量值称为有效数字。

(5)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用积多求少测微小长度,如细铜丝直径、纸张厚度;用以轮代尺法测量硬币、乒乓球直径、圆锥体高度;用化曲为直法测量地图上的铁路长度、园的周长。

误差与错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测量时的误差是不可能绝对避免的,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规则或粗心等原因造成的,是应该消除而且能够消除的,所以误差不是错误。

34/ 1初中物理全书概念习题集2 时间测量的基本工具:__刻度尺_。

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常用的单位有小时和分钟。

第二章简单的运动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

在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时,需要明确是以哪个物体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静止是相对的,我们观察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物体沿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把变速运动当作简单的匀速直线运动来处理,即把物体通过的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需时间的比值,称为物体在这段路程或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它只能粗略的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完整版)初二物理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初二物理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初二物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物理量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A. 时间B. 速度C. 加速度D. 力2. 下列哪个物理量是用来描述物体受力大小的?A. 质量B. 力C. 速度D. 加速度3. 下列哪个物理量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方向的?A. 速度B. 力C. 加速度D. 时间4. 下列哪个物理量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A. 时间B. 速度C. 加速度D. 力5. 下列哪个物理量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距离的?A. 时间B. 速度C. 加速度D. 力6. 下列哪个物理量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A. 时间B. 速度C. 加速度D. 力7. 下列哪个物理量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率的?A. 时间B. 速度C. 加速度D. 力8. 下列哪个物理量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原因?A. 时间B. 速度C. 加速度D. 力9. 下列哪个物理量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大小?A. 时间B. 速度C. 加速度D. 力10. 下列哪个物理量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方向?A. 时间B. 速度C. 加速度D. 力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叫做________。

2.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叫做________。

3.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的大小叫做________。

4.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的方向叫做________。

5.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受的力叫做________。

6.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受的力的大小叫做________。

7.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受的力的方向叫做________。

8.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受的力的变化量叫做________。

9.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受的力变化的大小叫做________。

10.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受的力变化的方向叫做________。

三、解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一个物体在10秒内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m/s²,求物体在10秒内的位移。

专题 熔化和凝固【四大题型】-八年级物理全一册举一反三系列(人教版)(解析版)

专题 熔化和凝固【四大题型】-八年级物理全一册举一反三系列(人教版)(解析版)

专题3.2 熔化和凝固【四大题型】【人教版】【题型1 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和现象】....................................................................................................................... 【题型2 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题型3 实验探究】................................................................................................................................................... 【题型4 熔化和凝固在生活中的应用】...................................................................................................................【知识点1 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和现象】1定义: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

凝固是熔化的相反过程,凝固是放热的。

水形成冰,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现象。

2熔点:晶体熔化的温度称为熔点。

3凝固点:液体凝固成固体的温度称为凝固点;同一物质的凝固点等于熔点。

4用途:超市采用冰融法保鲜荔枝和虾仁。

5凝固条件:(1)温度达到凝固点。

(2)它在散发热量。

6压力对熔点的影响如下晶体的熔点不是固定的,压力的变化会对物质的熔点产生一定的影响。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课后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课后习题附答案

C.在教室周围植树。
D
、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三、声音的特性
答案: A、C 是有效、合理的; B 有效,但不合理; D 是无效的,这种装置只是
1 .调查一下校园里或者你家周围有什么样的噪声。应该采取什么控制措施
?与
监测装置。
班里的同学交流,看看谁的调查更详细,采取的措施更好。
4 .在安静环境里,测量你的脉搏在 1 min 里跳动的次数。在声音过大的环境

3 .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上课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采取下面的哪些方法是
答案:学生能用自己做的乐器演奏乐曲,非常高兴。希望老师能充分地利用这
有效、合理的 ?
种积极性,把物理学习搞得有声有色。此题在知识上的要求不要过高,着眼点
A .老师讲话声音大一些。
B .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
要更多地关注“做”的过程。
7531
车次
襄樊 8:43 丹江 11:58
自起 襄公 樊里

0
8:43
57 9
↓※
9:13 19
36 ※
53 30
10:05 39
22 45
31 50
41 57
51 ※
11:12 76
27 84
36 ※
11:58 103 -
始发
终到
襄樊
襄北四场 襄北一场
马棚 熊营 黑龙堰 朱坡 陈家湖 太平店 老河口东 仙人渡 老河口 洪山嘴 苏家河
小研讨会,互相交流一下。
2 .制作音调可变的哨子。
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 ( 或碎布 ) ,做一个活塞。用
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或竹管中。
用嘴吹管的上端, 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 上下推拉“活塞”,音调就会改变 ( 图 1.3

八年级上册物理概念专题复习试题

八年级上册物理概念专题复习试题

八年级上册物理概念专题复习试题2.我们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说物体正在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另外哪个物体做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

我们一般选择为参照物。

3.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的,所以运动是的。

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跟选择的有关,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

三、运动的快慢1.速度是表示物体的物理量.速度大小、方向都不变的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叫做。

2.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内通过的。

计算方法是:速度= ;公式是 = 。

速度的单位是、。

换算关系是: = 。

3.速度大小变化、方向不变的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

在变速运动中,v= 求出的是速度。

四、测量平均速度1.实验原理是 ;实验器材:斜面、小车、金属片、、。

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_产生的。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_,_________停止,_________也停止。

2. 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以_________的形式。

声音在_________传播得最快,_________其次,_________最慢;_________不能传声。

3. 声音在__________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

公式:声速=_________。

声速不仅跟________有关,还跟________有关。

15C时空气中的声速是__________。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人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这样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________振动,这种振动经过_________及其他组织传给___________,_______再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声音了。

声音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叫骨传导。

2.人耳感知声音的途径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三、声音的特征1. 声音的三个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概念八年级(上)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

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

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是测量的工具。

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

2.使用刻度尺前,首先要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3.使用刻度尺时,要把刻度尺与被测物体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读数时要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4.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测量时间的工具是停表/秒表。

5.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可以减小,但不能消除.。

6.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机械运动,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相同路程比较时间、比较速度的大小。

7.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速度。

8.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公式为v=S/t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单位是m/s 。

1m/s= 3.6 km/h。

9.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匀速运动。

10.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v=S/t ;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秒表。

11.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传播,在不同介质声速不同,常温下空气中声速为340 m/s。

12.回声是声音的反射现象,声音的三要素是音调、响度、音色。

13.发声体振动的快慢叫音调,音调与频率有关; 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与振幅和距离有关。

不同的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我们能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

14.物理学中把每秒振动的次数叫频率,频率的单位Hz 。

15.人的听觉范围是20 Hz至20000 Hz。

高于20000Hz的声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叫次声波。

16.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来源于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

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

减弱噪声可以从以下三条途径进行:一是防止噪声产生;二是阻断噪声传播;三是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17.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18.我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

19.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做成的。

温度计的℃表示采用的是摄氏温度,它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沸水规定为100℃.。

20.温度计的使用: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读数时等示数稳定再读数。

2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22.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种。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晶体有固定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非晶体无固定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改变。

23.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沸腾和蒸发两种方式,汽化要吸热。

24.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都能发生、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沸腾是液体在确定温度、发生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电冰箱是利用制冷剂在冰箱的冷藏室里汽化、吸热,在冷凝室里液化、放热的原理工作的。

25.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两种方式,液化要放热。

26.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升华要吸热;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凝华要放热。

27.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两种介质的交界面,发生折射和反射。

小孔成像、影子、日食等说明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8.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29.光的反射定律是: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30.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物体发生了反射。

3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大小相等、距离相等、像物连线垂直于镜面、像物关于镜面对称。

32.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光的折射,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33.红、绿、蓝叫色光的三原色。

光的色散说明了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34.红光之外的辐射叫红外线;紫光之外的辐射叫紫外线。

35.透镜分凸透镜和凹透镜两种。

凸透镜有会聚作用;凹透镜有发散的作用。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叫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

36.①当物距u>2f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像,应用是照相机;②当u=2f时,成倒立、等大、实像的像。

应用是测焦距;③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实像的像。

应用是投影仪;④当u<f时,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像。

应用是放大镜;37.人眼睛里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成像在视网膜上。

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过厚,对光的折射能力过强,成像在视网膜之前,戴凹透镜做的眼睛纠正;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过薄,对光的折射能力过弱,成像在视网膜之后,戴凸透镜做的眼睛纠正。

38.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kg 。

在实验室里质量的测量工具是天平。

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不随形状、物态、位置、体积而改变。

39.使用天平时,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间,这时横梁平衡。

在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由小至大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天平平衡,此时物体质量为砝码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

40.用天平称量的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量程,要保持天平的水平平衡。

41.某种物质质量与体积之比叫密度。

密度公式为ρ=m/V 。

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为kg/m3,1g/cm3= 103kg/m3。

水的密度为1×103 kg/m3,它表示每立方米的水质量是1千克。

42.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

它的大小与物质质量、体积无关。

一般情况下不同物质的密度是不同的。

43.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

初中物理概念八年级(下)第七章力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还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力的单位是:牛顿,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5.弹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所产生的力。

物体发生的弹性形变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6. 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7.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的原理制成的。

8.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把指针调至零刻度;(2)认清量程和分度值;(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完成上述三步后,即可用弹簧测力计来测力了,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最大弹性限度。

9.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10.力的示意图:从作用点开始,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来粗略地表示力。

11.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2.重力的计算公式: G=mg (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 9.8N/kg ,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 10N/kg );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3.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第八章运动和力1.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在伽利略等科学家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内容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2.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

3.二力平衡: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4.二力平衡的条件: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并且作用在同一物体。

5.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6.静摩擦:物体将要滑动而未发生滑动,接触面粗糙。

(人走路时,脚和地面的摩擦力)滑动摩擦的大小跟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它的方向跟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7.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1)增大压力;(2)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

第九章压强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3.压强公式: p=F/S ,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Pa ,1帕=1 N/m2 ,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平方米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N 。

4.由压强公式可以推出: F= pS ;S= p/F 。

5.增大压强方法 :(1)S不变,F 增大 ;(2)F不变,S 减小 (3)同时把F增大,S减小。

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6.菜刀用久了要磨一磨是为了增大压强,书包的背带要用而宽是为了减小压强,铁路的钢轨不是直接铺在路基上而是铺在在枕木上是为了减小压强,钢丝钳的钳口有螺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7.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而且液体具有流动性。

8.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底部和侧面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密度有关系。

9.液体压强计算: p=ρgh (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 kg/m3;h表示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 m 。

)10.液体压强公式:P=ρgh,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11.连通器:上端__开口___,下端_____连通____的容器,连通器里的液体__静止__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__相平__的。

12.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13.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14.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用金属盒气压计测定大气压。

飞机上使用的高度计实际上是用气压计改装成的。

1标准大气压= 1×105帕= 76 cm水银柱高。

15.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减小,气压增大时升高。

高山上用普通锅煮饭煮不熟,是因为高山上的气压低,所以要用高压锅煮饭,煮饭时高压锅内气压升高,水的沸点升高,饭容易煮好。

16.流速和压强的关系:在液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

第十章浮力1.浮力:一切浸在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2.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1)F 浮 < G 下沉;(2)F 浮 > G 上浮; (3)F 浮 = G 悬浮或漂浮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1)物ρ > 液ρ 下沉;(2)物ρ < 液ρ 上浮 (3)物ρ = 液ρ 悬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