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康复科诊疗常规
康复科诊疗常规康复科诊疗常规1脑卒中概述】康复住院标准经急性期临床药物治疗和/或手术治疗(一般约2-4周)后,生命体征相对稳定,但有持续性神经功能障碍,或出现影响功能活动的并发症,影响生活自理和回归家庭、社会,并符合下列条件:1、神经学症状不再恶化;2、不出现需手术处理的病情变化;3、无其它重要脏器的严重功能障碍;4、CT等影像学检查未见病情变化。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言蹇、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
脑中风包括缺血性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脑栓塞)、出血性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和血管性痴呆四大类。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一)一般检查1、三大检查常规。
2、常规血液生化检查,尿细菌检查。
3、心电图检查、腹部B超检查。
4、胸片及相关部位X线检查。
5、梅毒血清学、艾滋病HIV病毒抗体、肝炎标志物测定。
6、神经电生理检查(含运动诱发电位)检查。
7、心、肺功能检查。
二)选择性检查1、脑脊液检查适应症:疑有颅内感染,颅内高/低压或脑脊液循环功能障碍等情况。
需要了解脑脊液理化性质,观察颅内压力变化时。
2、TCD检查2顺应症:需求了解颅内血管闭塞、畸形、软化、动脉瘤、血液变革等情形及颅内压增高的探测等。
3、脑电图、脑地形图检查适应症:(1)需要明确癫痫诊断时,(2)需协助其它颅内占位和颅内感染诊断时,(3)出现意识障碍时,(4)需协助鉴别器质性精神障碍或功能性精神障碍时。
4、头颅CT和MRI检查适应症:(1)入院时需进一步明确诊断,(2)病情发生变化,有加剧或再次出血、梗死等迹象时,(3)合并有脑积水、肿瘤、感染等迹象时,(4)其它情况需要CT和MRI检查才能明确诊断时。
5、诱发电位检查适应症:需鉴别诊断及判断预后时。
6、心脏彩超、颈部彩超检查适应症:脑卒中疑为心血管疾病引发时。
7、心、肺功能检查适应症:疑有心、肺功能减退时,需了解患者运动负荷情况,以指导制定合理的运动处方。
康复科诊疗常规与操作规程
康复理疗科技术操作规程物理治疗操作规程程一、物理治疗操作规1、严格掌握各物理治疗项目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2、接待病人,首先检查机器是否良好,输出是否正常,并开机预热。
3、嘱病人取合适体位,并交待注意事项。
4、各物理治疗项目具体操作详见各项目操作方法。
5、治疗中工作人员不得离岗,巡视并询问病人,解释正常反应与异常反应。
异常反应立即处理或停止治疗。
6、治疗结束后,整理好机器与治疗床,作好下一位病人治疗准备。
二、物理治疗操作常规㈠电脑中频疗法适应症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疤痕、粘连、扭挫伤、注、乱射后硬结、慢性盆腔炎、带状疱疹、声带小结、废用性肌萎缩、颞颌关节紊膜炎等。
胃下垂、便秘、网球肘、肌腱炎、面瘫、周围神经损伤、肌筋禁忌症带有心脏起搏器者、孕妇腹部及腰骶部、心脏部位、恶性肿瘤、结核病灶、急性化脓性炎症病灶部、出血部位、血栓性静脉炎、破伤风、治疗部位有较大金属异物等。
操作1、选择适宜的硅胶电极,衬以湿垫布,置于治疗部位。
对置或并置,肢体可以环形,颅脑区不能用对置法,心前区禁用。
用沙袋或绑带固定好。
2、根据病情选择相应处方。
3、开始治疗,按下“启动”(或开始)键,然后按动强度调节键,边调节边询问病人,一直至耐受限。
由于人体对电流开始比较时比较敏感,过几分钟后,可做适当调节,使输出电流增大些。
若病人难以忍受,则把电流输出调小些。
4、治疗完毕,机器自动停止电流输出,并发出提示音,这时可取下电极,再关闭电源。
5、中途停止可按“停止”键,治疗停止。
6、每次治疗20 分钟,每日1次,必要时上、下午各1次,一般10-20次为1个疗程。
动电极,以免电击。
注意事项:在中频治疗中不能切断电源或移㈡超短波疗法适应症:超短波作用于机体组织,除温热作用外,还有非热效应,具有消炎,镇痛作用,用于治疗急慢性炎症,肌肉关节疼痛等。
和促进组织愈合的禁忌症:心脏植有起搏器,有出血倾向,妊振早期,治疗部位有金属异物,早期恶性肿瘤等。
康复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第七篇临床康复科诊疗规范手册第一章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第一节脑梗死第二节脑出血第三节颅脑损伤第四节脊髓损伤第五节周围神经损伤第六节周围性面瘫第二章运动系统疾病的康复第一节颈椎病第二节肩关节周围炎第三节急性腰扭伤第四节腰肌劳损第五节腰椎间盘突出症第六节腰椎管狭窄症第七节腰背肌筋膜炎第八节股骨头坏死第九节手外伤第十节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一、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第十一节骨折第十二节肱骨外上髁炎第十三节狭窄性腱鞘炎第十四节肘管综合征第十五节腕管综合征第十六节踝管综合征第三章风湿病的康复第一节骨关节炎第二节类风湿性关节炎第三节强直性脊柱炎第四节骨质疏松症第五节痛风第六节骨化性肌炎第四章疼痛的康复第一节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第二节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第七篇康复科临床诊疗规范手册第一章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第一节脑梗死【概述】脑梗死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血管壁病变、血液成分病变和血液动力学改变是引起脑梗死主要原因。
临床上通常分为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两大类。
【临床表现】(一)一般表现多数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TIA或中风的病史。
动脉血栓性脑梗死常在安静或睡眠中发病。
起病较缓,症状在数小时或1〜2天内发展达高峰,脑栓塞可在数秒钟达高峰,且局灶性神经缺失症状与栓塞动脉的供血区的功能对应,具明显的定位症状和体征,可在24小时至3天内逐渐加重。
脑栓塞还有原发病的表现。
脑梗死多数无头痛、呕吐、昏迷等全脑症状,少数起病即有昏迷、抽搐、类似脑出血,多为脑干梗死。
腔隙性梗死往往不引起症状,或部分渐进性或亚急性起病,部分仅在影像学检查时发现腔隙病灶。
其特点为症状较轻,体征单一,多无头痛、颅内压增高和意识障碍,预后良好。
(二)临床分型1.依据症状体征演进过程分:1)完全性卒中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较重较完全,常有完全性瘫痪及昏迷,于数小时内(<6拉达到高峰。
2)进展性卒中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在48小时内逐渐进展或呈阶梯式加重。
康复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一面瘫面瘫(口涡,口癖)就是指颈乳突面神经得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得急性周围性面瘫。
属西医得面神经炎。
一诊断标准㈠症状:病前常有受凉、受潮、吹风史,少数患者于病前几天可有耳后、耳内疼痛或面部不适等前驱症状。
急性或亚急性发病,出现一侧(偶为两侧)周围性面瘫,伴舌前2、3味觉障碍,少数可有耳鸣,听觉过敏等。
㈡体征:本病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特点。
急性发作,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眼睑闭合不全,额纹减少或消失,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下垂歪向健侧,病侧不能皱眉、蹙额、闭目、露齿、鼓颊;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耳后疼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或耳部疱疹等症。
部分患者病程迁延日久,可因瘫痪肌肉出现挛缩,口角反牵向患侧,甚则出现面肌痉挛,形成“倒错"现象、(三)鉴别诊断:本病需与中枢性面瘫相鉴别,中枢性面瘫表现为一侧口角歪斜,而眼睛及其以上不受影响,多伴有一侧肢体偏瘫。
二,治疗取穴:①主穴:攒竹、阳白,丝竹空、太阳,四白,地仓,颊车,颧髎,下关,健侧合谷。
②配穴:抬眉困难加攒竹;鼻唇沟变浅加迎香;人中沟歪斜加水沟;颏唇沟歪斜加承浆、恢复期加足三里补益气血、濡养经筋。
操作:面部腧穴均行平补平泻法,恢复期可加灸法;在急性期,面部穴位手法不宜过重,肢体远端得腧穴行泻法且手法宜重;在恢复期,合谷行平补平泻法,足三里施行补法。
⑵电针:取阳白、丝竹空、顴髎、地仓、颊车等穴通电30分钟、物理治疗:就是最主要、针对性最强得治疗手段之一,早期可改善血循环,控制炎症发展,消除局部神经水肿;后期可改善神经营养,提高神经兴奋性,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防止肌肉萎缩。
注意事项:治疗期间面部应避免风寒,戴口罩,注意保暖;忌食辛、香、燥、辣之品;因眼睑闭合不全,必要时应戴眼罩,每日点眼药水2—3次,以预防感染、自我锻炼:如湿毛巾热敷、表情动作及咀嚼练习等。
二中风中风,又称脑卒中,多因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所致、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蹇不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等为主症,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得特点,好发于中老年人,近年来有中青年发病率逐渐增高得趋势。
康复科诊疗常规
康复科诊疗常规康复理疗科技术操作规程物理治疗操作规程一、物理治疗操作规程1、严格掌握各物理治疗项目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2、接待病人,首先检查机器是否良好,输出是否正常,并开机预热。
3、嘱病人取合适体位,并交待注意事项。
4、各物理治疗项目具体操作详见各项目操作方法。
5、治疗中工作人员不得离岗,巡视并询问病人,解释正常反应与异常反应。
异常反应立即处理或停止治疗。
6、治疗结束后,整理好机器与治疗床,作好下一位病人治疗准备。
二、物理治疗操作常规㈠电脑中频疗法适应症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疤痕、粘连、扭挫伤、注射后硬结、慢性盆腔炎、带状疱疹、声带小结、废用性肌萎缩、颞颌关节紊乱、胃下垂、便秘、网球肘、肌腱炎、面瘫、周围神经损伤、肌筋膜炎等。
禁忌症带有心脏起搏器者、孕妇腹部及腰骶部、心脏部位、恶性肿瘤、结核病灶、急性化脓性炎症病灶部、出血部位、血栓性静脉炎、破伤风、治疗部位有较大金属异物等。
操作1、选择适宜的硅胶电极,衬以湿垫布,置于治疗部位。
对置或并置,肢体可以环形,颅脑区不能用对置法,心前区禁用。
用沙袋或绑带固定好。
12、根据病情选择相应处方。
3、开始治疗,按下“启动”(或开始)键,然后按动强度调节键,边调节边询问病人,一直至耐受限。
由于人体对电流开始比较时比较敏感,过几分钟后,可做适当调节,使输出电流增大些。
若病人难以忍受,则把电流输出调小些。
4、治疗完毕,机器自动停止电流输出,并发出提示音,这时可取下电极,再关闭电源。
5、中途停止可按“停止”键,治疗停止。
6、每次治疗20分钟,每日1次,必要时上、下午各1次,一般10-20次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在中频治疗中不能切断电源或移动电极,以免电击。
㈡超短波疗法适应症:超短波作用于机体组织,除温热作用外,还有非热效应,具有消炎,镇痛和促进组织愈合的作用,用于治疗急慢性炎症,肌肉关节疼痛等。
禁忌症:心脏植有起搏器,有出血倾向,妊振早期,治疗部位有金属异物,早期恶性肿瘤等。
康复科诊疗常规与操作规程
康复理疗科技术操作规程物理治疗操作规程一、物理治疗操作规程1、严格掌握各物理治疗项目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2、接待病人,首先检查机器是否良好,输出是否正常,并开机预热。
3、嘱病人取合适体位,并交待注意事项。
4、各物理治疗项目具体操作详见各项目操作方法。
5、治疗中工作人员不得离岗,巡视并询问病人,解释正常反应与异常反应。
异常反应立即处理或停止治疗。
6、治疗结束后,整理好机器与治疗床,作好下一位病人治疗准备。
二、物理治疗操作常规㈠电脑中频疗法适应症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疤痕、粘连、扭挫伤、注射后硬结、慢性盆腔炎、带状疱疹、声带小结、废用性肌萎缩、颞颌关节紊乱、胃下垂、便秘、网球肘、肌腱炎、面瘫、周围神经损伤、肌筋膜炎等。
禁忌症带有心脏起搏器者、孕妇腹部及腰骶部、心脏部位、恶性肿瘤、结核病灶、急性化脓性炎症病灶部、出血部位、血栓性静脉炎、破伤风、治疗部位有较大金属异物等。
操作1、选择适宜的硅胶电极,衬以湿垫布,置于治疗部位。
对置或并置,肢体可以环形,颅脑区不能用对置法,心前区禁用。
用沙袋或绑带固定好。
2、根据病情选择相应处方。
3、开始治疗,按下“启动”(或开始)键,然后按动强度调节键,边调节边询问病人,一直至耐受限。
由于人体对电流开始比较时比较敏感,过几分钟后,可做适当调节,使输出电流增大些。
若病人难以忍受,则把电流输出调小些。
4、治疗完毕,机器自动停止电流输出,并发出提示音,这时可取下电极,再关闭电源。
5、中途停止可按“停止”键,治疗停止。
6、每次治疗20分钟,每日1次,必要时上、下午各1次,一般10-20次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在中频治疗中不能切断电源或移动电极,以免电击。
㈡超短波疗法适应症:超短波作用于机体组织,除温热作用外,还有非热效应,具有消炎,镇痛和促进组织愈合的作用,用于治疗急慢性炎症,肌肉关节疼痛等。
禁忌症:心脏植有起搏器,有出血倾向,妊振早期,治疗部位有金属异物,早期恶性肿瘤等。
康复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康复科常见病诊疗常规一、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椎间盘纤维环破裂后,其髓核连同残存的纤维环和覆盖其上的后纵韧带向椎管内突出,压迫邻近的脊神经根或脊髓所产生的症状。
多发于壮年体力劳动者,男多于女,20-50岁占90%以上。
约70%的病人有腰部受伤史。
正常椎间盘弹性很大,可承受巨大的压力而不致破裂,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常受到挤压、扭转等应力作用和轻微损伤的积累,在30岁以后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使纤维环破裂,引起椎间盘病变。
多位于腰4、腰5和腰5、骶1两间隙。
临床表现1.腰痛伴坐骨神经痛,疼痛剧烈,沿坐骨神经走行的方向放射,可放射至臀部,大腿后部和小腿外侧,甚至足跟和足背外侧,随咳嗽、打喷嚏、用力大便或弯腰而加剧,休息时好转,整个患病过程有明显间歇性。
2.局部压痛,在腰4.5或腰5骶1的棘突间中线旁或中线有深部压痛,并常沿坐骨神经支配区放射。
3.腰部僵直,生理前凸平直,可出现脊柱侧凸,骶棘肌痉挛,腰椎活动受限。
4.直腿抬高试验和加压试验均阳性。
5.下肢的感觉,肌力和腱反射有改变,严重者有肌肉萎缩。
诊断依据1.腰痛伴坐骨神经痛。
2.局部压痛,并向下肢放射。
3.直腿抬高试验和加压试验均阳性。
4.腰部生理曲度平直,脊柱侧凸,腰椎活动受限。
5.下肢感觉,肌力与腱反射有改变。
6.X线检查显示椎间隙变窄。
7.椎管造影显示脊髓有压迫。
8.CT扫描显示椎间盘突出。
9.核磁共振影像(MRI)显示椎间盘突出。
治疗原则1.完全卧床休息。
2.骨盆牵引。
3.推拿按摩。
4.封闭疗法。
5.药物治疗(消炎痛等)。
6.手术治疗。
用药原则1.早期症状轻病例,以保守疗法为主。
2.有明显神经根受压症状或症状严重,反复发作经非手术疗法无效或中央型突出有马尾神经受压,大小便功能障碍者,应行手术治疗。
疗效标准1 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能恢复工作。
2 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
3 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
二、颈椎病疾病简介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肥厚增生以及颈部损伤等引起颈椎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刺激或压迫颈脊髓、颈部神经、血管而产生一系列症状的临床综合征。
儿童康复科诊疗常规有哪些
儿童康复科诊疗常规有哪些儿童康复科是一个专门为有康复需求的儿童提供医疗服务的科室。
对于许多家长来说,了解儿童康复科的诊疗常规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孩子的治疗过程和预期效果。
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儿童康复科常见的诊疗常规。
一、初诊评估当孩子首次来到儿童康复科就诊时,医生会进行全面的初诊评估。
这包括详细的病史采集,了解孩子的出生情况、生长发育过程、疾病史、家族史等。
医生还会观察孩子的行为、姿势、运动能力、语言表达、认知水平等方面的表现。
此外,可能会进行一些相关的身体检查,如神经系统检查、肌肉骨骼检查等。
同时,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可能会安排一些辅助检查,如脑电图、头颅磁共振成像(MRI)、血生化检查等,以帮助明确诊断和了解孩子的身体状况。
二、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在完成初诊评估后,康复团队会根据孩子的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这个方案会综合考虑孩子的年龄、病情、康复目标以及家庭的实际情况。
康复方案通常包括多种康复治疗方法的组合,比如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认知训练、感觉统合训练等。
每种治疗方法都有其特定的目标和作用。
物理治疗主要侧重于改善孩子的运动功能,通过各种运动训练和物理因子治疗,如电疗、热疗、光疗等,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关节活动度、改善平衡和协调能力。
作业治疗则着重于提高孩子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如穿衣、进食、书写等,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帮助孩子掌握这些技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言语治疗针对孩子的语言发育迟缓、发音不清、口吃等问题,进行语音训练、语言理解和表达训练等,促进孩子的语言交流能力。
认知训练旨在提升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认知功能,通过各种游戏和训练活动,激发孩子的认知潜能。
感觉统合训练适用于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通过各种感觉刺激和运动训练,帮助孩子改善触觉、本体觉、前庭觉等感觉功能,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适应性。
三、康复治疗的实施制定好康复方案后,就会开始具体的康复治疗。
康复科常见病诊疗指南或规范.1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3.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部活动受限。
4.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趾背伸肌力减弱。
5.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突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检查(或MRI)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6.注意与一些引起腰腿痛的疾病如椎管狭窄及脊柱肿瘤等相鉴别。
【入院指征】1.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明显影响活动及睡眠;2.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和加强试验阳性;3.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突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检查(或MRI)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检查项目】1.专科检查: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突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检查(或MRI)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2.康复评定:JOA评分3.常规检查:全血细胞计数+三分类;ABO血型鉴定;尿液分析;大便常规;肝功能常规;肾功能常规;血电解质常规;凝血常规;心电图;胸片;输血前五项检查;血糖;腹部超声检查。
【治疗原则】约80%患者可经非手术治疗得到缓解或治愈,研究证实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相当。
1、卧床休息和限制活动 急性期首选治疗方法。
严格卧床不宜超过1周以防制动并发症的发生。
2、药物 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神经营养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药物,肌肉松弛药,必要时可以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3、腰椎牵引4、推拿和按摩5、支具和矫形器 围腰有协助背肌、限制不必要的前屈、增加腰椎稳定性的作用。
康复科常见病诊疗方案(汇编)
隆安县中医医院康复科常见病诊疗方案二〇〇七年元月目录急性腰肌扭伤 (1)肩周炎 (2)颈椎病 (3)落枕 (5)腰椎间盘突出症 (6)急性腰肌扭伤急性腰肌扭伤是指腰部在持重和运动中,由于腰部平衡失调,使附着于腰骶、骶髂及腰背两侧的肌肉、筋膜、韧带、关节囊及滑膜等软组织的急性损伤,从而引起腰部疼痛及活动功能障碍的一种病症。
本病俗称“闪腰岔气”,是腰痛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
【诊断要点】1、有明显腰部急性损伤史(多为间接外力所伤)。
伤后即出现典型剧痛、活动受限。
2、多发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长期从事弯腰劳动工作的人和平时缺乏锻炼,肌肉不发达的人易患此病。
3、腰部疼痛:腰部因损伤部位和性不同,可有刺痛、胀痛或牵扯样痛。
疼痛一般较剧烈,部位较局限,且有局部肿胀,常牵掣臀部及下肢疼痛。
4、活动受限:腰不能挺直,俯仰转侧均感困难,甚至不能翻身起床、站立或行走,咳嗽或深呼吸时疼痛加重。
5、检查:多有局限性压痛,单侧或双侧腰部肌肉痉挛,不同程度的脊柱侧弯畸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骨盆旋转试验阳性有助于确诊。
【治疗】1、口服营养神经类药:TabvitB1或复合vitB片20mgTid谷维素片20mgTid2、疼痛明显,可用非甾体类药,如芬必得胶囊0.3Bid或戴芬胶囊75mgqd。
3、急性损伤炎症水肿期可用20%甘露醇注射液250ML+地塞米松注射液5~lOmg 加压静滴。
4、一般配合静滴丹参注射液或红花注射液静滴。
【分证论治】推拿操作常规标准:1、滚揉舒筋法:患者取俯卧位,自然放松。
医者站于一侧,用滚、揉等轻柔手法在局部施术3~5分钟,以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
2、点拨镇痛法:医者用拇指点压、弹拨等稍重刺激手法依次点压肾俞、阳关、志室、大肠俞、环跳及阿是穴,在点压穴位时应加以按揉或弹拨,以产生酸、麻、胀感觉为度。
可调和气血,提高痛阈,从而减轻疼痛。
3、理筋整复法:患者俯卧,医者先施腰椎后伸扳法扳动数次,然后用腰部斜扳法,常可听到患者腰部有“咯嗒”声响。
康复科诊疗常规与操作规程
康复理疗科技术操作规程物理治疗操作规程一、物理治疗操作规程1、严格掌握各物理治疗项目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2、接待病人,首先检查机器是否良好,输出是否正常,并开机预热。
3、嘱病人取合适体位,并交待注意事项。
4、各物理治疗项目具体操作详见各项目操作方法。
5、治疗中工作人员不得离岗,巡视并询问病人,解释正常反应与异常反应。
异常反应立即处理或停止治疗。
6、治疗结束后,整理好机器与治疗床,作好下一位病人治疗准备。
二、物理治疗操作常规㈠电脑中频疗法适应症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疤痕、粘连、扭挫伤、注射后硬结、慢性盆腔炎、带状疱疹、声带小结、废用性肌萎缩、颞颌关节紊乱、胃下垂、便秘、网球肘、肌腱炎、面瘫、周围神经损伤、肌筋膜炎等。
禁忌症带有心脏起搏器者、孕妇腹部及腰骶部、心脏部位、恶性肿瘤、结核病灶、急性化脓性炎症病灶部、出血部位、血栓性静脉炎、破伤风、治疗部位有较大金属异物等。
操作1、选择适宜的硅胶电极,衬以湿垫布,置于治疗部位。
对置或并置,肢体可以环形,颅脑区不能用对置法,心前区禁用。
用沙袋或绑带固定好。
2 、根据病情选择相应处方。
3 、开始治疗,按下“启动” (或开始)键,然后按动强度调节键,边调节边询问病人,一直至耐受限。
由于人体对电流开始比较时比较敏感,过几分钟后,1可做适当调节,使输出电流增大些。
若病人难以忍受,则把电流输出调小些。
4、治疗完毕,机器自动停止电流输出,并发出提示音,这时可取下电极,再关闭电源。
5、中途停止可按“停止”键,治疗停止。
6、每次治疗20 分钟,每日 1 次,必要时上、下午各 1 次,一般 10-20次为 1 个疗程。
注意事项:在中频治疗中不能切断电源或移动电极 ,以免电击。
㈡超短波疗法适应症:超短波作用于机体组织 ,除温热作用外 ,还有非热效应 ,具有消炎 ,镇痛和促进组织愈合的作用 ,用于治疗急慢性炎症 ,肌肉关节疼痛等。
禁忌症:心脏植有起搏器 ,有出血倾向 ,妊振早期 ,治疗部位有金属异物 ,早期恶性肿瘤等。
康复科常见病诊疗规范5(改进版)
康复科常见病诊疗规范5(改进版)康复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5 (改进版).doc
引言
本文档是康复科常见病诊疗规范的第五版,是对之前版本的改
进和完善。
康复科是致力于恢复和改善疾病、伤害或残疾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医疗领域。
本文档旨在为康复科医生提供一份准确、规范和有效的诊疗指南,以提高康复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内容
本文档详细介绍了康复科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规范,涉及以下
几个主要方面:
1. 疾病分类和诊断标准;
2. 诊断过程中的常见检查项目和方法;
3. 药物治疗方案和注意事项;
4. 康复训练和治疗技术的选择和应用;
5. 康复护理和康复辅助用具的使用;
6. 预后评估和康复效果的监测。
本文档的内容适用于常见的康复科疾病,如脑卒中后遗症、骨折后的康复、创伤性脊髓损伤等,同时也涵盖了康复科多学科协作的治疗方法。
目标
本文档的目标是提供一个简明扼要的康复科常见病诊疗规范,旨在帮助康复科医生准确诊断和治疗患者,提高康复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通过规范化的诊疗流程和标准化的治疗方法,我们希望患者能够得到更全面、专业和科学的康复治疗,从而达到恢复和改善功能的目标。
结论
《康复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5 (改进版).doc》是一份专门针对康复科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规范,旨在为康复科医生提供准确、规范的诊疗指南。
通过遵循本文档的指导,我们相信康复科医生能够提供更高效、科学的康复医疗服务,帮助患者重返社会和改善生活质量。
康复科诊疗常规及操作规程
康复理疗科技术操作规程物理治疗操作规程一、物理治疗操作规程1、严格掌握各物理治疗项目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2、接待病人,首先检查机器是否良好,输出是否正常,并开机预热。
3、嘱病人取合适体位,并交待注意事项。
4、各物理治疗项目具体操作详见各项目操作方法。
5、治疗中工作人员不得离岗,巡视并询问病人,解释正常反应与异常反应。
异常反应立即处理或停止治疗。
6、治疗结束后,整理好机器与治疗床,作好下一位病人治疗准备。
二、物理治疗操作常规㈠电脑中频疗法适应症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疤痕、粘连、扭挫伤、注射后硬结、慢性盆腔炎、带状疱疹、声带小结、废用性肌萎缩、颞颌关节紊乱、胃下垂、便秘、网球肘、肌腱炎、面瘫、周围神经损伤、肌筋膜炎等。
禁忌症带有心脏起搏器者、孕妇腹部及腰骶部、心脏部位、恶性肿瘤、结核病灶、急性化脓性炎症病灶部、出血部位、血栓性静脉炎、破伤风、治疗部位有较大金属异物等。
操作1、选择适宜的硅胶电极,衬以湿垫布,置于治疗部位。
对置或并置,肢体可以环形,颅脑区不能用对置法,心前区禁用。
用沙袋或绑带固定好。
2、根据病情选择相应处方。
3、开始治疗,按下“启动”(或开始)键,然后按动强度调节键,边调节边询问病人,一直至耐受限。
由于人体对电流开始比较时比较敏感,过几分钟后,可做适当调节,使输出电流增大些。
若病人难以忍受,则把电流输出调小些。
4、治疗完毕,机器自动停止电流输出,并发出提示音,这时可取下电极,再关闭电源。
5、中途停止可按“停止”键,治疗停止。
6、每次治疗20分钟,每日1次,必要时上、下午各1次,一般10-20次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在中频治疗中不能切断电源或移动电极,以免电击。
㈡超短波疗法适应症:超短波作用于机体组织,除温热作用外,还有非热效应,具有消炎,镇痛和促进组织愈合的作用,用于治疗急慢性炎症,肌肉关节疼痛等。
禁忌症:心脏植有起搏器,有出血倾向,妊振早期,治疗部位有金属异物,早期恶性肿瘤等。
康复科诊疗常规及操作规程
康复理疗科技术操作规程物理治疗操作规程一、物理治疗操作规程1、严格掌握各物理治疗项目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2、接待病人,首先检查机器是否良好,输出是否正常,并开机预热。
3、嘱病人取合适体位,并交待注意事项。
4、各物理治疗项目具体操作详见各项目操作方法。
5、治疗中工作人员不得离岗,巡视并询问病人,解释正常反应与异常反应。
异常反应立即处理或停止治疗。
6、治疗结束后,整理好机器与治疗床,作好下一位病人治疗准备。
二、物理治疗操作常规㈠电脑中频疗法适应症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疤痕、粘连、扭挫伤、注射后硬结、慢性盆腔炎、带状疱疹、声带小结、废用性肌萎缩、颞颌关节紊乱、胃下垂、便秘、网球肘、肌腱炎、面瘫、周围神经损伤、肌筋膜炎等。
禁忌症带有心脏起搏器者、孕妇腹部及腰骶部、心脏部位、恶性肿瘤、结核病灶、急性化脓性炎症病灶部、出血部位、血栓性静脉炎、破伤风、治疗部位有较大金属异物等。
操作1、选择适宜的硅胶电极,衬以湿垫布,置于治疗部位。
对置或并置,肢体可以环形,颅脑区不能用对置法,心前区禁用。
用沙袋或绑带固定好。
2、根据病情选择相应处方。
3、开始治疗,按下“启动”(或开始)键,然后按动强度调节键,边调节边询问病人,一直至耐受限。
由于人体对电流开始比较时比较敏感,过几分钟后,可做适当调节,使输出电流增大些。
若病人难以忍受,则把电流输出调小些。
4、治疗完毕,机器自动停止电流输出,并发出提示音,这时可取下电极,再关闭电源。
5、中途停止可按“停止”键,治疗停止。
6、每次治疗20分钟,每日1次,必要时上、下午各1次,一般10-20次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在中频治疗中不能切断电源或移动电极,以免电击。
㈡超短波疗法适应症:超短波作用于机体组织,除温热作用外,还有非热效应,具有消炎,镇痛和促进组织愈合的作用,用于治疗急慢性炎症,肌肉关节疼痛等。
禁忌症:心脏植有起搏器,有出血倾向,妊振早期,治疗部位有金属异物,早期恶性肿瘤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康复科常见病诊疗常规一、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椎间盘纤维环破裂后,其髓核连同残存的纤维环和覆盖其上的后纵韧带向椎管内突出,压迫邻近的脊神经根或脊髓所产生的症状。
多发于壮年体力劳动者,男多于女,20-50岁占90%以上。
约70%的病人有腰部受伤史。
正常椎间盘弹性很大,可承受巨大的压力而不致破裂,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常受到挤压、扭转等应力作用和轻微损伤的积累,在30岁以后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使纤维环破裂,引起椎间盘病变。
多位于腰4、腰5和腰5、骶1两间隙。
临床表现1.腰痛伴坐骨神经痛,疼痛剧烈,沿坐骨神经走行的方向放射,可放射至臀部,大腿后部和小腿外侧,甚至足跟和足背外侧,随咳嗽、打喷嚏、用力大便或弯腰而加剧,休息时好转,整个患病过程有明显间歇性。
2.局部压痛,在腰4.5或腰5骶1的棘突间中线旁或中线有深部压痛,并常沿坐骨神经支配区放射。
3.腰部僵直,生理前凸平直,可出现脊柱侧凸,骶棘肌痉挛,腰椎活动受限。
4.直腿抬高试验和加压试验均阳性。
5.下肢的感觉,肌力和腱反射有改变,严重者有肌肉萎缩。
诊断依据1.腰痛伴坐骨神经痛。
2.局部压痛,并向下肢放射。
3.直腿抬高试验和加压试验均阳性。
4.腰部生理曲度平直,脊柱侧凸,腰椎活动受限。
5.下肢感觉,肌力与腱反射有改变。
6.X线检查显示椎间隙变窄。
7.椎管造影显示脊髓有压迫。
8.CT扫描显示椎间盘突出。
9.核磁共振影像(MRI)显示椎间盘突出。
治疗原则1.完全卧床休息。
2.骨盆牵引。
3.推拿按摩。
4.封闭疗法。
5.药物治疗(消炎痛等)。
6.手术治疗。
用药原则1.早期症状轻病例,以保守疗法为主。
2.有明显神经根受压症状或症状严重,反复发作经非手术疗法无效或中央型突出有马尾神经受压,大小便功能障碍者,应行手术治疗。
疗效标准1 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能恢复工作。
2 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
3 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
二、颈椎病疾病简介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肥厚增生以及颈部损伤等引起颈椎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刺激或压迫颈脊髓、颈部神经、血管而产生一系列症状的临床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颈肩痛、头晕头痛、上肢麻木、肌肉萎缩、严重者双下肢痉挛、行走困难,甚至四肢麻痹,大小便障碍,出现瘫痪。
多发在中老年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疾病分类(1) 神经根型: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或骨质增生的刺激,压迫脊神经根,引起上肢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常表现为一侧上肢节段的运动障碍或感觉麻木。
(2) 脊髓型:颈椎间盘突出、韧带肥厚骨化或者其他原因造成颈椎椎管狭窄,脊髓受压和缺血,引起脊髓传导功能障碍者。
有的以上肢开始发病,向下肢发展;有的以下肢开始发病,向上肢发展。
主要表现为走路不稳、四肢麻木、大小便困难等。
(3) 椎动脉型:由于钩椎关节退行性改变的刺激,压迫椎动脉,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者,常伴有头晕、黑朦等症状,与颈部旋转有关。
(4) 交感神经型: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的刺激,压迫颈部交感神经纤维,引起一系列反射性症状者,临床上比较少见,而且常与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混杂在一起,难以鉴别。
(5) 其他型:指食管压迫型,吞咽有异物感,临床上非常罕见。
[2-3]发病原因颈椎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据统计,其发病率随年龄升高而升高。
在颈椎病的发生发展中,慢性劳损是首要罪魁祸首,长期的局部肌肉、韧带、关节囊的损伤,可以引起局部出血水肿,发生炎症改变,在病变的部位逐渐出现炎症机化,并形成骨质增生,影响局部的神经及血管。
外伤是颈椎病发生的直接因素。
往往,在外伤前人们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病变,使颈椎处于高度危险状态,外伤直接诱发症状发生。
不良的姿势是颈椎损伤的另外一大原因。
长时间低头工作,躺在床上看电视、看书,喜欢高枕,长时间操作电脑,剧烈的旋转颈部或头部,在行驶的车上睡觉,这些不良的姿势均会使颈部肌肉处于长期的疲劳状态,容易发生损伤。
颈椎的发育不良或缺陷也是颈椎病发生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亚洲人种相对于欧美人来说椎管容积更小,更容易发生脊髓受压,产生症状。
在单侧椎动脉缺如的患者,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生率几乎是100%,差别的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另外,颅底凹陷、先天性融椎、根管狭窄、小椎管等等均是先天发育异常,也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1]病理生理颈椎病的基本病理变化之一是椎间盘的退行性变。
颈椎间盘运动范围较大,容易受到过多的细微创伤和劳损。
其主要病理改变是:早期为颈椎间盘的脱水,髓核的含水量减少和纤维环的纤维肿胀,继而发生变性,甚至破裂。
颈椎间盘变性后,耐压性能及耐牵拉性能减低。
可以发生局限性或广泛性向四周隆突,使椎间盘间隙变窄、关节突重叠、错位,以及椎间孔的纵径变小。
椎间盘退变常会引起继发性的椎间不稳定,椎体间的活动度加大和使椎体有轻度滑脱,继而出现后方小关节、钩椎关节和椎板的骨质增生,黄韧带和项韧带变性,软骨化和骨化等改变。
而在椎体与突出的椎间盘及韧带组织之间形成的间隙,由于有组织液积聚,再加上微细损伤所形起的出血,使这种血性液体发生机化然后钙化、骨化,于是形成了骨赘。
椎体前后韧带的松弛,又使颈椎不稳定,更增加了受创伤的机会,使骨赘逐渐增大。
骨赘连同膨出的纤维环,后纵韧带和由于创伤反应所引起的水肿或纤维疤痕组织,在相当于椎间盘部位形成一个突向椎管内的混合物,对颈神经或脊髓产生压迫作用。
钩椎关节的骨赘可从前向后突入椎间孔压迫神经根及椎动脉。
椎体前缘的骨赘一般不会引起症状,但文献上也有这种前骨赘影响吞咽或造成嘶哑的报告。
脊髓及神经根受压后,开始时仅为功能上的改变,如不及时减轻压力,逐渐会产生不可逆的变化。
因此如果非手术治疗无效,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1][3]好发群体1.长时间低头看书、坐办公室人员:长期保持头颈部处于单一姿势位置,导致局部过度活动,损伤局部椎间盘、韧带等,易发生颈椎病。
2.头颈部外伤人员:头颈部外伤并不直接引起颈椎病,但却往往是颈椎病产生症状的加重因素,一些病人因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间盘膨出,椎管内软组织病变等造成颈椎管处于狭窄临界状态中,外加颈部外伤常诱发症状的产生,甚至瘫痪发生。
在不适当的颈部按摩也常有瘫痪发生的报道。
3.不良姿势:如躺在床上看电视,看书,高枕,坐位睡觉等;卧车上睡觉,睡着时肌肉保护作用差,刹车时易出现颈部损伤。
4.颈椎结构的发育不良:先天性小椎管也是发病基础。
颈椎中央椎管、神经根管狭小者颈椎病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1倍。
疾病症状颈椎病的症状非常丰富,多样而复杂,多数患者开始症状较轻,在以后逐渐加重,也有部分症状较重者。
常以一个类型为主合并有其它几个类型一起,称为混合型颈椎病。
主要症状是:1、颈肩酸痛可放射至头枕部和上肢;2、一侧肩背部沉重感,上肢无力,手指发麻,肢体皮肤感觉减退,手握物无力,有时不自觉的握物落地。
3、其严重的典型表现是:下肢无力,行走不稳,二脚麻木,行走时如踏棉花的感觉。
4、最严重者甚至出现大、小便失控,性功能障碍,甚至四肢瘫痪。
5、常伴有头颈肩背手臂酸痛,颈脖子僵硬,活动受限。
6、有的伴有头晕,房屋旋转,重者伴有恶心呕吐,卧床不起,少数可有眩晕,猝倒。
7、当颈椎病累及交感神经时可出现头晕、头痛、视力模糊,二眼发胀、发干、二眼张不开、耳鸣、耳堵、平衡失调、心动过速、心慌,胸部紧朿感,有的甚至出现胃肠胀气等症状。
也有吞咽困难,发音困难等症状。
多数起病时轻且不被人们所重视,多数能自行恢复,时轻时重,只有当症状继续加重而不能逆转时,影响工作和生活时才引起重视。
如果疾病久治不愈,会引起心理伤害,产生失眠、烦躁、发怒、焦虑、忧郁等症状。
[1]辅助检查1、颈椎 X 线片:颈椎病X片常表现为颈椎正常生理曲度消失或反张,椎间隙狭窄,椎管狭窄,椎体后缘骨赘形成,在颈椎的过伸过屈位片上还可以观察到颈椎节段性不稳定。
2、颈椎CT:可更清晰的观察到颈椎的增生钙化情况,对于椎管狭窄、椎体后缘骨赘形成具有明确的诊断价值。
3、颈椎MRI: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常规作为术前影像学检查的证据用以明确手术的节段及切除范围。
4、椎-基底动脉多普勒:用于检测椎动脉血流的情况,也可以观察椎动脉的走行,对于眩晕以主要症状的患者来说鉴别价值较高。
5、肌电图:适用于以肌肉无力为主要表现的患者,主要用途为明确病变神经的定位,与侧索硬化、神经变性等神经内科疾病相鉴别,但对检查条件要求较苛刻,常常会出现假阳性结果.鉴别诊断临床出现颈椎病的症状,但也要与非颈椎病引起的症状相鉴别。
如同样有眩晕症状,应先排除耳源性眩晕,前庭功能紊乱,听神经瘤等。
还有脑源性眩晕,眼源性眩晕。
此外同样是颈肩上肢痛,也要与诸如落枕、肩周炎,胸廓出口综合症,网球肘,腕管综合症。
风湿性肌、关节炎,脊柱炎肿瘤等相鉴别。
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我们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和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往往难以鉴别,做这一诊断应慎重,以避免误诊,耽搁其它疾病的治疗。
[1]保守治疗1、口服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缓解疼痛、局部消炎、放松肌肉治疗,对于颈椎不稳等继发的局部软组织劳损等疗效较明确,但不能从根本上治疗颈椎病。
对于伴有四肢无力或麻木的患者来说,还可以使用神经营养药物辅助康复,促进受压神经的恢复。
2、牵引法:通过牵引力和反牵引力之间的相互平衡,使头颈部相对固定于生理曲线状态,从而使颈椎曲线不正的现象逐渐改变,但其疗效有限,仅适于轻症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且在急性期禁止做牵引,防止局部炎症、水肿加重。
3、理疗:理疗法是物理疗法的简称。
就是应用自然界和人工的各种物理因子,如声、光、电、热、磁等作用于人体,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但其作用也较微弱,不能从根本上治疗。
且经常理疗易对皮肤产生烫伤。
4、中医疗法博大精深,疗效但与医生的个人经验有很大关系,需慎重选择。
手术治疗对颈椎病诊断明确,神经根压迫症状严重,保守治疗后症状无明显好转者应采取手术治疗,而对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即主要表现为双下肢走路无力、行走不稳等症状的患者,则应尽早实行手术治疗,以获得良好的恢复效果,因这类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神经压迫时间长短有密切关系。
而对于椎动脉和交感神经兴奋型的患者,手术效果相对来说就不太确切。
疾病预防1. 树立正确的心态,掌握用科学的手段防治疾病,配合医生治疗,减少复发。
2.加强颈肩部肌肉的锻炼,在工作空闲时,做头及双上肢的前屈、后伸及旋转运动,既可缓解疲劳,又能使肌肉发达,韧度增强,从而有利于颈段脊柱的稳定性,增强颈肩顺应颈部突然变化的能力。
3、纠正不良姿势和习惯,避免高枕睡眠,不要偏头耸肩、谈话、看书时要正面注视。
要保持脊柱的正直。
4. 注意颈肩部保暖,避免头颈负重物,避免过度疲劳,坐车时不要打瞌睡。
5. 及早彻底治疗颈肩、背软组织劳损,防止其发展为颈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