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上第二章_空气、物质的构成单元检测(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粤教版九年级上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下列四种气体按体积分数计算,在空气中含量由大到小排列为()。
①稀有气体②氮气③氧气④二氧化碳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
C.①④③②D.①②④③
2.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后恢复到室温,打开弹簧夹发现进入广口瓶中的液体液面高度超过广口瓶容积的1/5。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实验前没有将弹簧夹夹紧B.实验装置可能漏气
C.实验中所取的红磷过量D.实验中所取的红磷不足
3.人们在栀子花树旁会闻到怡人的香味。
这一现象说明()。
A.分子很小B.分子分裂成原子
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分子之间有间隔
4.图中“”和
“”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方框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5.元素在自然界里分布并不均匀,如智利富藏铜矿,澳大利亚多铁矿,山东的黄金储量居我国首位,但从整个的地壳含量的多少分析,最丰富的金属元素是()。
A.Fe B.Si C.O D.Al
6.水被称为“生命之源”,双氧水(可用H2O2表示)被称为“绿色氧化剂”。
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都含有氢气B.都含有氢元素
C.都含有氢分子D.都含有2个氢原子
7.温室气体是指CO2、CH4、氟碳化合物等气体。
氟元素符号为()。
A.Fe B.F C.V D.Fr
8.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
A.2H+B.2H C.H2 D.2H2
9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们都属于金属元素B.1个铝原子的质量是26.98 g
C.硅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 D.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
10.根据下表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铝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3
B.钠离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
C.第二、三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至右电子层数逐渐增多
D.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
11.近年用红外激光技术研究液氢,发现液氢中含有H+3。
则H+3属于()。
A.单质B.分子
C.原子D.离子
12.为了建设卫生城市,市政府向市民征集到的下列措施中,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A.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煤和石油
B.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
C.分类回收垃圾,并露天焚烧
D.使用燃煤脱硫技术,防治SO2污染
13.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实验。
在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现:
α粒子运动轨迹示意图
(1)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2)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
(3)有极少部分α粒子被弹了回来。
下列对原子结构的认识错误的是()。
A.原子核体积很小B.原子核带正电
C.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D.原子是实心的球体
二、填空与简答题
14.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请各举一例: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如________。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如__________。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如____________。
15.有下列微粒:
①原子②分子③阳离子④阴离子⑤原子核⑥电子⑦质子⑧中子
其中带正电的微粒是(填序号,下同)__________;带负电的微粒是____________。
16.某元素X的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为,试回答:
(1)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___;
(2)图中y表示__________;
(3)若X为中性原子时,x=________;
(4)若X为阳离子时,x与y的关系为______,y为________;若X为阴离子时,x与y 的关系为________,y为________。
17.下列容器内的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_。
18.流感发生时,可用醋对空气进行消毒。
为了迅速增加室内空气中醋的含量,常采用给醋加热的方法。
(1)通过对上述事例的分析,关于温度与微粒运动速率的关系你能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从生活或生产实际中再举出一个符合上述结论的事例: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与探究题
19.人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产生的?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有人采用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人吸气时,应将活塞A________(填“打开”或“关闭”,下同),活塞B________。
(2)人呼气时,应将活塞A______(填“打开”或“关闭”),活塞B______(填“打开”或“关闭”)。
此时可观察到(Ⅱ)瓶内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Ⅰ)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Ⅱ)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上述操作反复进行,能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所含有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的代谢产物。
20.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华同学打算设计如下方案:选用实际容积为40 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将过量的白磷放入试管,用橡皮塞塞紧试管,通过导管与实际容积为60 mL 且润滑性很好的针筒注射器组成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假设此实验能够按照小华的设想正常进行,且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前沿从20 mL刻度处推至15 mL刻度处,然后松开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 mL刻度处,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2)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
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
(3)若不使用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
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
(4)若按小华的设想进行实验,实际可能遇到诸多问题而发生危险,造成实验失败。
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解析:空气中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故在空气中含量由大到小排列为②③①④。
2.A解析:如果实验前没有将弹簧夹夹紧,红磷熄灭后,瓶内温度较高,气压较大,会有许多气体从瓶中逸出,冷却后则会有更多的水(超过容积的1/5)进入瓶中。
3.C解析:有香味的物质分子由于不断运动,进入人的鼻孔,刺激人的嗅觉细胞,从而使人闻到香味。
4.C解析:A、B中各含一种单质分子,D中含一种化合物分子,即都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纯净物。
而C中含两种纯净物的分子,即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混合物。
5.D解析:地壳中含量占前四位的元素是O、Si、Al、Fe,其中金属含量最高的是Al。
6.B解析:水是纯净物,不可能含有氢气,A错误;水和过氧化氢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B正确;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不含有氢分子,C错误;水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不能说水中含有2个氢原子,D错误。
7.B解析:氟元素符号为F。
8.B解析:表示2个氢原子时,只需在元素符号前添加数字即可。
9.C解析:由图示知,四种元素中Si为非金属元素,故A错;Al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故B错;Si的原子序数为14,故C正确;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故D错。
10.D解析:从图中看出,铝的核电荷数为13,A错;钠原子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有1个电子,容易失去,故钠离子只有两个电子层,B错;每一周期电子层数相同,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C错,D对。
11.D解析:H+3是带电荷的微粒,属于离子。
12.C解析:焚烧垃圾会产生多种有害气体和烟尘,对空气造成污染。
13.D解析: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核体积很小,核外有相对较大的空间;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运动方向,说明原子核带正电;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说明原子核体积小,但质量相对较大。
该实验说明,原子是有一定结构的,不是一个实心的球体,故D错。
14.水(或氧气、二氧化碳等)氦气(或铁、汞、金刚石等)氯化钠(说明:此题答案只要合理即可)
15.③⑤⑦④⑥
解析:原子是电中性的,分子、中子不带电;阳离子是原子失去电子形成的,故阳离子带正电,质子也带正电;阴离子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的,故阴离子带负电,电子带负电。
16.(1)x(2)该微粒的最外层电子数(3)10+y(4)x>10+y8x<10+y8
解析: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里的数字表示该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x;最外层的电子数为y;若X为中性原子时,核内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总数,故为10+y;若X为阳离子时,x>10+y,若X为阴离子时,x<10+y。
形成的离子,不论阳离子还是阴离子,电子层结构都已达到稳定结构,故最外层电子数y为8。
17.BCE A
解析:氧气和液氧属于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A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D中的冰和水也是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D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其余三个容器分别盛了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18.(1)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2)湿衣服放在阳光下比放在阴凉处干得快(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解析:(1)给醋加热,醋挥发更快,说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2)生活中的事例很多,如湿衣服放在阳光下比放在阴凉处干得快,湿头发用热吹风机吹风干得快等。
19.(1)打开 关闭 (2)关闭 打开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做对照(或做对比) 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解析:要看懂装置图,弄清各部分的作用。
人吸气时,打开活塞A ,关闭活塞B ,可使空气通过瓶(Ⅰ)中的澄清石灰水。
人呼气时,关闭活塞A ,打开活塞B ,人呼出的气体可通过瓶(Ⅱ)中的澄清石灰水。
反复多次,比较两个瓶中石灰水变浑浊的情况可得出结论。
显然(Ⅰ)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做对照,而(Ⅱ)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20.(1)装置的气密性好 (2)白磷燃烧,产生白烟,活塞前沿约在12 mL 的刻度线上 (3)白磷燃烧,产生白烟,活塞先向右移动,最终稳定在约8 mL 的刻度线上 (4)橡胶塞弹出、试管爆裂、注射器活塞弹出等
解析:(1)实验操作前后装置内的气体体积不变,证明该装置不漏气。
(2)白磷在空气中燃
烧,消耗氧气,产生白烟,导致密闭内气体体积减小,由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试管内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为:40 mL ×15
=8 mL ,过量的白磷将试管内空气中的氧气耗尽,因此最终活塞前沿约在12 mL(20 mL -8 mL =12 mL)处。
(3)白磷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会使密闭容器内的气体体积膨胀,活塞向右移动,当过量白磷耗尽氧气,活塞会左移,密闭容器内
空气中氧气体积约为:(40 mL +20 mL)×15
=12 mL ,最终活塞前沿在8 mL(20 mL -12 mL =8 mL)处。
(4)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会使密闭容器内气体体积膨胀,可能出现橡胶塞弹出、炸裂试管、注射器活塞弹出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