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学院思政课实践教学开题报告

惠州学院思政课实践教学开题报告
惠州学院思政课实践教学开题报告

实践教学开题模板

惠州学院思政课实践教学开题报告

班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1班

填表日期2014年12月11日

选题保护弱势群体,构建和谐社会――对广州地区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调查和思考职务姓名学号电话电邮

组长

组员1

组员2

指导老师

选题意义: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而如今,改革开放大潮涌动,欧美文化冲击我国传统文化,以及我国在改革过程中价值观的变化使得传统文化的继承面临挑战。由此,我做了相关调查,来探讨下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调研内容:

一、惠东渔歌的现状

二、解决问题建议措施

调研方法:

1.文献法:通过图书馆和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

2.访谈法:到渔村访问村民

3.观察法:观察村民的日常生活

调研步骤:

1.2014年12月5日,在惠东沿海几个渔村内做调查,方式为、面谈交流、观察;对村民日常生活进行实地观察;

2.2014年12月6日,撰写和修改调研报告(论文);

3.2014年12月24日,提交调研报告(论文)。

参考文献

关于惠东渔歌的网上资料;

指导老师意见:

签名:

日期:2014年12月6日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调查(民俗文化)

摘要

这个学期,我们小组到惠东附近的乡镇,在经济并不发达,民风淳朴的地区,通过观察调查法以及访谈时调查法和网络搜索资料,对地区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进行相关调查,通过调查发现,越是在农村地区,人们对传统文化越是推崇,而且对于原有的一些文化活动,青少年参与热情不足,文化继承面临挑战。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惠东渔歌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和长期在特殊的劳动生活环境中所创造的本土文化,是音乐艺术海洋中的活化石。她经历了形成、兴盛、濒危、发展等多个历史阶段,积淀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惠东渔歌对社会历史以及民族文化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文化应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在改革开放中,我国传统文化也进行些改变,以适应时代发展,而人们也应该加大保护和弘扬力度,使民族文化得到继承与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继承发展惠东渔歌

前言

调查参加者:陈永彬黄冠华余振鹏

调查的主题:惠东渔歌遗产保护调查

时间及地点:11月惠东渔村

正文

一、惠东渔歌的现状

惠东渔歌,已成为惠州文化的一部分,它成为记录和歌颂惠州沿海渔民生活和坚毅品格的载体,保护惠州渔歌等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文艺工作刻不容缓。上世纪70年代,惠东文化部门已开始对惠东渔歌开展普查、挖掘、收集、整理等工作。2006年5月广东省政府批准并公布广东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共78项,惠州市的“惠东渔歌”榜上有名。2008年6月,“惠东渔歌”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惠东渔歌”是“中国渔歌”中颇具特色的一种民间歌曲。它具有大海般的韵味和浓郁的南方滨海文化的特色,它是我们中华民族在文化历史长河中孕育出来的多姿多彩的民间歌曲。“惠东渔歌”流行于惠东县的港口、稔山范港、盐州新渔村、巽寮新渔村等地。惠东渔歌分布在广东省惠东县沿海各地。惠东县地处广东省东南部,东与海丰县接壤,西靠惠州,北与紫金县相连,毗邻香港。有山区、丘陵和较长的海岸线。

当地人称它为“鲘船歌”或“城歌”,它属“粤东渔歌”中的浅海渔歌类。它与广东省部分沿海市县的渔村,如汕尾、海丰、宝安、惠阳等地渔村的渔歌同出一宗,与以上地方的渔民风俗习惯、歌唱风格大体相同。但由于他们长期住在不同的地区,受当地的风俗、语言、文化、庙堂音乐、地方戏曲和民间小调的影响,使同出一宗的渔歌在演唱风格上略有不同,各具特色。

惠东渔歌有29个品种,其中主要有“哦哦香调”、“啦打嘟调”、“贤弟调”、“罗茵调”等。它与其他民歌有很大区别,主要特征有:

1、惠东渔歌只限于渔民们在船上演唱,有独唱和齐唱,渔民群居时以“答歌”

(即对歌,或叫斗歌)为乐,均无乐器伴奏。

2、惠东渔歌的旋律具有浓厚的地方戏曲音乐和民间音乐韵味。

3、惠东渔歌的曲式结构多为上、下句,一呼一应句式,再长的歌词,在曲调上的应用也能反覆至终。

4、咏叹性强,音域不宽,乐曲短小,是渔歌音乐的重要特征。

5、大多数渔歌都有衬词和各种形式的拖腔。

6、渔歌基本上都是五声音阶,它最大特点是“征”调式五声音阶基础上,常加上第六声(7)甚至第七声(4),作为经过音域一拖而过的装饰性旋律音。

惠东渔歌在音乐创作和歌词创作上具有独特的价值,歌词深入浅出。通过叙事、叙人、叙物、叙情来表达人与人的情感,语言纯朴、修词简练,源于生活,均为渔民对自身生活的真实写照,对现代歌词的创作具有较高的借鉴和启发作用。

惠东渔歌为什么如此迷人?这得从惠东渔歌的由来说起。

据《惠东县志》记载,惠东沿海渔民的远祖属原始“疍民”,又称“后船民”。清代《惠州府志》有“昔日有之”的记载。宋史书日:“生于江海,居中于舟楫,随潮来往,捕鱼为生。”据史料记载,惠州疍民的祖先是从福建、潮州一代买卖或逃亡流入,分布于平海、范和、鹤咀等港湾。最早流入时期在宋朝,后以明朝、清朝居多。

疍家在最早时期遍布在从北到南的江河湖海里。后来,大概是由于气候的关系,大多数疍家漂泊到南海海域,以福建、广东、广西沿海为生存地域,犹以广东惠东到汕尾一带海域人家居多。惠东渔歌源于水上疍家,它的基础和特征与其它地域的山歌、民歌不同。加上渔歌的最先创作者是朝廷“犯官”,具备了一定的文化修养和音乐素养,其创作的调子的艺术起点就比较高。惠东渔歌现存的几十种调子中,就其艺术风格而言,可以感觉到其既有北方音乐的高吭雄浑,也有江南丝竹的委婉缠绵,有典型的广东音乐风格,还有潮乐的清新雅致。不同的调子,用于不同的场合,表

现力强而又自然。这就是他们的迷人之处。从惠东渔歌可以看出,疍家人唱歌,以宣泄内心的情绪之外,还有自娱自乐,互相激励,即兴性对唱。丰富的体现了疍家人文历史生活的文化内涵。好比许多的歌词中有唱乾隆皇游江南的,有唱文天祥的,有唱渔讯气候的。这种口头文化的作用不可小视。在我们接触过的老一辈的疍家人中,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虽然,他们都是文盲(刚解放以前疍家人绝大多数是文盲),但文盲并不等于没有文化素养,由于渔歌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他们的历史知识、社会观念、礼仪修养,并不比一些读书人差多少,粗鲁、不通人情世故的人在他们中是少数的。走进疍家,他们朴实礼待,谈吐大方,有大家之风。他们多数人在海上生产生活的环境中养成了一副的好嗓子,谈起唱歌,他们随口而出,更使人叹服。新中国成立后,疍家一千多年来“出海三分险,上岸低头行”的苦难历史嘎然终结。他们和全国人民一样,以主人翁的身份回归中华民族大家庭。政府为他们在岸上盖了房子,建了学校,他们终于吐气扬眉,安居乐业,开始了新的生活。他们被长年压抑着的创造力也喷发了出来。疍民们过去梦寐以求的是有自己的家园,现在有了,他们倍加珍惜,他们多数人都把家乡建设得很好。他们忘不了谁给了他们的这一切,他们创作了许多新渔歌,声声不忘“幸亏有了共产党”!今天他们的子孙一茬茬地从大学毕业归来,他们参加了各行各业的工作,加入了建设家园的队伍。他们所创作的新渔歌,与老一辈创作的渔歌,已迥然不同,在文学性和艺术性上,更上一层楼!疍家的历史,疍家的渔歌,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制度和文化发展的缩影,挖掘疍家历史、研究疍家文化,

传承疍家渔歌,是有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意义的。

惠东渔歌因曲调品种多样,旋律韵味独特,可为音乐创作提供丰富而珍贵的素材。很多词曲作家曾先后前来惠东渔村采风,体验生活,创作了大量渔歌题材的文学作品和音乐作品。如:大型歌舞剧《南海长城》就是取材于惠东渔村生活,音乐素材也是取于惠东渔歌。惠东渔歌是中华民族一份珍贵的文化艺术遗产。

经过历代渔民的传唱,惠东渔歌内容不断丰富,旋律日臻优美。新中国成立后,在许多著名音乐人的重视下,惠东渔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一度闻名全国。1956年,港口渔歌手苏墨水、苏带心参加了全国民间歌曲调演,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1957年前后,国家鼓励海上的“疍民”上岸,“疍民”渐渐远离海上生活,渔歌的传唱逐渐减少,只剩下几位在海上长大的“疍民”闲时无聊,聚在一起打发时间。

惠东渔歌目前面临失传,其原因主要表现在:

一是解放后,渔民上岸居住,受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一部分渔民弃渔进城打工,或是从事非渔业生产;

二是“文革”期间,惠东渔歌受了一次毁灭性的打击,被列为庸俗、伤风败俗之音而被禁止传唱,致使惠东渔歌几乎面临失传;

三是在改革开放以来受外来文化的冲击,如音像制品、文学作品、电视媒体等大量进入沿海各地渔民生活,渔民忽视了自己的传统渔歌;

四是老年渔歌手相继去逝,在普查中发现老年歌手仅剩30多位;

五是现在年青人不愿学唱惠东渔歌。

解决问题建议措施

惠东渔歌的传承与发展,首先必须利用渔歌自身的魅力,为其寻找和创造最好的保护传承载体。惠东渔歌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众多有识之士、专家学者、媒体的关注,还越来越多地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目前尽管成立了渔歌队,业余渔歌学校,经常组织渔歌队以渔歌参加各种比赛交流活动和培训,但这只是一个基础性的工作。惠东渔歌为了更好的得到传承和发展,必须要充分利用渔歌特色文化资源,进一步提升推广,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并可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特色文化产业。随着时代多元文化的发展,能让惠东渔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要注重渔歌主体的广泛性,内容形式与载体的多样性。她的最佳传承载体就是广播电影电视和网络传媒。而运用这些最先进的文化载体,尤其是电影和电视连续剧,所能营造出的社会影响将是巨大的。而拍电影和连续剧,就得有故事,这故事也是一个载体,而这个载体,最好的素材就来自于疍家人文历史!能深入巧妙地用好这个素材,把疍家独特的人文历史、生存环境所形成的性格特征与渔歌的产生和发展融为一体,从策划到运作都注重创新,充分体现新、奇、特,才能焕发群众文化的生机活力。这样必然会更好地引起广大群众的关注和喜爱,使优秀的民族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渔歌现在主要的传播形式是舞台表演,而舞台表演的最高境界是形成独特的剧种。渔歌现已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它具备了形成新的剧种的基本条件。当然亦可运用故事这个载体,创造渔歌剧这一新剧种。通过渔歌剧演出,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赋予新的时代元素,增加当代科技的内容,才能使渔歌更好的融入百姓生活,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渔歌迷和艺术人才,使渔歌在百姓生活中更加有生命力。

有了好的电影,好的电视剧,好的渔歌剧,传承载体就不是问题了。

其次,渔歌是一个艺术品种,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传承应该要有正确

并行之有效的途径。办培训班,办学校,都是必须的!也是最有成效的。办培训班和办学校,也都有个“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的问题,上台,上镜,边干边学,依然是培养人才的最佳途径。惠东现在涌现出来的一批青年渔歌手,就很雄辩地说明了这个道理。因此,能让惠东渔歌在文艺百花中开得更加绚丽多姿,这就注重于培养新生力量,让渔歌融入百姓生活中,才能得到更好的传承和推广。

当然,要做好上面这些工作,首先是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以政府为主导,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加强总体统筹协调和资金保障,渔歌的传承和发展就有了方向和动力。惠东渔歌近年发展的实践证明,渔歌,不仅仅是唱唱歌那么简单,她对于营造和谐社会,建设美满家园以及对外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